分享
本文

西安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年人口日趋高龄化 社会抚养负担进一步加重(图)

[ 养老 2020-02-24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三)人口预测方案及发展趋势

针对不同程度的生育、迁移和普查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按照低、中、高三种假设进行人口动态预测,高方案假设更加符合西安市人口实际情况。高方案结论中,西安市人口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1127万人口,2032年达到1139万人口高峰,然后逐年下降;0-14岁人口,在2026年达到173万,然后逐年下降;15-64岁人口,在2021年达到791万,然后逐年减少1-2万人;65岁以上人口,在2024年比重超过15%,2034年比重超过20%。

1、未来十年总人口将稳步增长,负增长现象将迟于全国

联合国人口方案预测,到2029年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4.42亿,而进入负增长;《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中指出,中国将在2027年提前步入人口负数增长时代。按照高方案结果:如果西安市在未来几年保持总和生育率1.5,净流入人口每年稳定维持在5万人,那么预计西安市在2032年达到总人口高峰,而后才会出现人口负增长。因此,西安市在未来10年人口规模都将处于增长阶段,人口负增长现象将比全国晚3-5年出现。

图6:总人口发展趋势(单位:万人)

99.png

2、2021年劳动年龄人口达到顶峰,人口基础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三年,15-64岁人口规模仍将处于增长状态,人口机械增长是主要因素。2016-2018年,新增外来人口中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其中15-64岁外来人口比重高达85%,非老年人口增长更快,从而使老年人口比重增长会趋缓。但是随着户籍和各类人才政策效果转弱,机械增加人口预计在2021年将降至6万人,2022年降至5万人,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相应将开始下降。我国劳动人口规模早在2014年即已开始负增长,预计西安市这一现象将在2022年出现。

总抚养比在2040年之前将稳步上升,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下降;至2040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0.5,即一个成年人除了抚养自己,还得抚养约0.5个幼儿或老年人。按目前测算结果,西安市人口抚养比中长期内都将低于联合国预测的全国平均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基础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7:15-64岁人口发展趋势(单位:万人,%)

10.png

3、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增长。

尽管2015-2018年,二孩政策、西咸人口和户籍新政三因素叠加,为西安市大量引入年轻人口,人口老龄进程短暂表现出老年人口缓慢上升,增速逐渐放缓的现象。但从中长期看,随各类政策效果逐渐弱化,老年人口占比稳步上升,老年抚养比稳步增长且有略微加快的趋势是十分确定的。

未来十年是以抚养少儿为主,然后重心转向抚养老年人为主,2034年后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0%。如果生育水平发生实质性增长、提高至适度生育水平,将对西安市老龄化趋势有缓解作用,但是即便如此也并不能改变劳动人口占比下降、老年人口占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稳步上升的总体趋势。

图8:65岁以上人口发展趋势(单位:%)

11·.png

三、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老龄化带来最直接、最显著的问题是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以及劳动力年龄结构的逐渐老化。劳动力作为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之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的社会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和较高的储蓄率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额外的动力,也就是通常说的“人口红利”。

2011年,全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由74.5%下降至74.4%;2014年,全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由10.06亿下降至10.05亿,代表全国劳动力供给结束了长期上涨趋势。2018年,全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已降至9.9亿人。2011年,西安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由78.65%下降至78.33%;2013年,西安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由668.84万人下降至668.28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与全国一致。但由于二孩政策、西咸入统、户籍新政多因素叠加效应,到2018年西安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提高至749.88万人。按人口发展趋势,西安市到2022年才会出现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情况。可以说接下来的3年,是西安市人口基础优于全国、全省和大多数城市的“人口红利黄金时代”。

(二)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

储蓄率下滑的原因有很多,人口老龄化是储蓄率下滑的长期推动力。一般而言,老年人在国民经济中属于“消费型”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会提升居民的消费率,降低储蓄率。以高储蓄率闻名的日本为例,家庭净储蓄率于2014年出现负值,国民储蓄率于2016年达到历史最低点(27.3%),而这一时期,正是日本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阶段。

2010年我国15-64岁人口比重达到峰值(74.53%)逐步下降之后,居民储蓄率出现了几近同步的下行趋势。西安市居民储蓄率在2008年达到22.1%之后,持续震荡下行,2018年降至10.3%。从中长期看,在老龄化进程逐渐加深的背景下,西安市居民储蓄率与全国一致,都将保持下行趋势。

图9:2008年以来西安市居民储蓄率(单位:%)

12.png

(三)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按照联合国的劳动力划分准则,16—29岁的劳动力是青年劳动力,30—44岁的劳动力是中年劳动力,45—64岁之间的劳动力为老年劳动力。依据生命周期理论,不同年龄的劳动力人口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对青年劳动力而言,缺乏经验,效率低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年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最后,进入老年时期,虽然经验积累较多,但体力、脑力跟不上,将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老龄化会使劳动年龄人口内部出现老化,人口日趋高龄化,中青年劳动力的占比减少,对应老年劳动力占比增加,进而使得社会整体劳动生产率下降,从而制约这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策略

(一)加快落实从“人口政策”向“人才政策”转变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大前提下,随着城市数量和规模增加,无论哪一级城市,都面临缺人的问题。西安市自2017年初发布“最宽松落户政策细则”以来,成效显著,但从2019年引进学历落户人口统计情况来看,人才质量有所下降。西安市大专及中专以上学历人口落户比重,与201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25个百分点和3.9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安徽、江苏、浙江、成都、南京和北京等城市将政策重点向争夺高质量人才和留住人才倾斜。单纯的“人口大战”并不能解决老龄化带来的新问题,因为进入老龄社会,人口红利并不来自于低成本劳动力人口,而是来自于高质量的人才。不论是劳动年龄人口还是老龄人口,只要人口的人力资本高,资产结构好,能够用消费拉动经济,才能产生人口红利。所以,必须加快落实从“人口政策”向“人才政策”的转变。

图10:2018-2019年学历落户人口比重(单位:%)

13.png

(二)加快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和工业项目落地

根据国际经验,工业化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城市增加就业,提高抚养能力的关键。从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3.1:34.7:61.9)和就业人员占比(16.30:24.79:58.91)看,二产增加值占比34.7%,仅容纳了24.79%的从业人员。与成都二产增加值占比42.5%,容纳33%的从业人员相比,西安市二产不强、吸纳就业不足的问题比较明显。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快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和工业项目落地,充分提高二产就业带动作用,增强城市养老防老的能力。

(三)加快发展“银发经济”

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目前全市现有304家养老护理机构和老年人养护服务机构,从业人员4064人,月平均工资3277元。与全市112.94万老年人口相比,养老产业基础薄弱,供需严重不匹配。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以产业化为导向,推动民间资本进入老年产业领域,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布局完善、多业融合的健康养老产业体系。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