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中富(000659)
公司经营评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6-30
- 2021-12-31
- 2021-06-30
- 2020-12-31
- 2020-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饮用水和啤酒包装用PET瓶、PET瓶胚、标签、外包装薄膜、胶罐的生产与销售,并同时为企业提供碳酸饮料、饮用水、茶饮料、无菌灌装、热灌装饮料代加工服务。公司作为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具有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代工产业链,近年来公司业务不断向下游延伸,伴随着饮料代加工(OEM)业务的逐步壮大,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二)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公司直接向PET材料供应商采购PET原料,或由客户指定PET材料供应商后由公司进行采购,或由客户直接提供PET原料后公司负责加工生产。
生产模式:通过位于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工厂为客户进行饮料包装产品、代加工的一体化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大型饮料厂商提供饮料包装产品生产配套服务;其二为饮料品牌商提供饮料代加工(OEM)服务。
研发模式:公司的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是珠海市重点企业技术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独立自主进行研发。
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取由公司总部销售部门及分布于全国的分、子公司与客户对接的直销模式,客户与公司主要采取框架协议加订单的合作模式,双方的合作通常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三)行业发展及市场地位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划分,公司所处行业属于“292塑料制品业”。在我国,饮料包装行业为市场充分竞争的成熟行业。根据我国的气候特征,饮料行业在每年一、四季度为传统淡季,二、三季度随着天气炎热为行业旺季,公司作为饮料行业配套包装产品的生产服务商,具有上述周期性特点。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饮用水和啤酒包装用PET瓶、PET瓶胚、标签、外包装薄膜、胶罐的生产与销售,并同时为企业提供碳酸饮料、饮用水、无菌灌装、热灌装饮料代加工灌装服务,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具有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代工产业链。近年来,PET包装除广泛用于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等以外,还用于食品包装、药品包装、化工包装等方面,而PET包装凭借其性能好、成本低、用途广、利于回收等优势,市场空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公司在PET饮料包装行业内属于国内大型企业之一。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受客户订单减少的影响,公司销售收入比同期有所下滑,另外上年同期因子公司天津乐富容器有限公司厂房被政府收储,产生7000多万元的非经常性净收益,本年未发生此类大额资产处置业务,因此总体利润较同期有所减少。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公司具有较为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产业链,是集产品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化大型企业之一。
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在25座城市建有近38家工厂,拥有全国性的生产、销售网络;
2、公司拥有长期、稳定的国内外著名客户;
3、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4、公司是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具有先进的质量管控体系;
5、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具有国内领先的饮料及PET啤酒包装研发能力;
6、公司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公司业务向下游延伸并生产配套产品,具有产业链优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饮料包装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饮料包装市场竞争仍然激烈,产能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产品成本较高。公司业务模式偏向加工,设备专用性强,产品转型难度大。
应对措施:进行业务优化整合,通过布局调整人员优化,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拓非饮料包装新产品市场,加强技术力量投入及与品牌饮料生产商的紧密合作,改变单纯的加工商角色定位。
2、客户集中及自我配套的风险
由于行业客户比较集中,公司的销售依赖于几个主要的客户,这些主要客户的市场表现对公司的影响较大。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产商为争取订单相互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客户存在自我配套减少外购的可能,将直接影响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应对措施:开发新客户拓展新市场,构建灵活的合作模式,组建与客户的合作联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划分,公司所处行业属于“292塑料制品业”。
在我国,饮料包装行业为市场充分竞争的成熟行业。如今,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饮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口味独特,还要营养丰富和改善身体机能,从我国当前饮料市场格局以及消费趋势来看:健康型饮料比重不断上升;低热量饮料、健康营养饮料、冷藏果汁饮料、活菌性含乳饮料不断快速发展。行业分析师估计,我国饮料行业还将保持高速增长,饮料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饮料行业的良好前景及其市场容量大的特点给饮料塑料包装企业带来了机会。
根据我国的气候特征,饮料行业在每年一、四季度为传统淡季,二、三季度随着天气炎热为行业旺季,公司作为饮料行业配套包装产品的生产服务商,具有上述周期性特点。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饮用水和啤酒包装用PET瓶、PET瓶胚、标签、外包装薄膜、胶罐的生产与销售,并同时为企业提供碳酸饮料、饮用水、茶饮料、无菌灌装、热灌装饮料代加工灌装服务,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具有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代工产业链。近年来,PET包装除广泛用于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等以外,还用于食品包装、药品包装、化工包装等方面,而PET包装凭借其性能好、成本低、用途广、利于回收等优势,市场空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公司在PET饮料包装行业内属于国内大型企业之一。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饮用水和啤酒包装用PET瓶、PET瓶胚、标签、外包装薄膜、胶罐的生产与销售,并同时为企业提供碳酸饮料、饮用水、茶饮料、无菌灌装、热灌装饮料代加工服务。公司作为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具有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代工产业链,近年来公司业务不断向下游延伸,伴随着饮料代加工(OEM)业务的逐步壮大,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二)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公司直接向PET材料供应商采购PET原料,或由客户指定PET材料供应商后由公司进行采购,或由客户直接提供PET原料后公司负责加工生产。
生产模式:通过位于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工厂为客户进行饮料包装产品、代加工的一体化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大型饮料厂商提供饮料包装产品生产配套服务;其二为饮料品牌商提供饮料代加工(OEM)服务。
研发模式:公司的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是珠海市重点企业技术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独立自主进行研发。
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取由公司总部销售部门及分布于全国的分、子公司与客户对接的直销模式,客户与公司主要采取框架协议加订单的合作模式,双方的合作通常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公司具有较为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产业链,是集产品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化大型企业之一。
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在25座城市建有近38家工厂,拥有全国性的生产、销售网络;
2、公司拥有长期、稳定的国内外著名客户;
3、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4、公司是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具有先进的质量管控体系;
5、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具有国内领先的饮料及PET啤酒包装研发能力;
6、公司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公司业务向下游延伸并生产配套产品,具有产业链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026万元,较上年同期改善62.21%,经营业绩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受客户订单减少的影响,公司销售收入比同期有所下滑,致使本期主营业务利润有所减少;
二、全资子公司天津乐富容器有限公司厂房被政府收储,增加约7000多万元的非经常性净收益,上年同期未发生此类资产处置业务。
2023年主要工作概况如下:
(一)市场营销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和巩固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华润怡宝、依能、青岛啤酒、景田、百威(中国)、西安冰峰等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瓶胚、吹瓶、OEM代工瓶装水及辅助包材等业务单元保持平稳发展。
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开拓新客户的力度,通过充分发挥供应网络的优势以及增加、改造生产线的方式,拓展与新兴饮料产品客户的合作。随着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已从单纯的解渴,逐步转变为追求个性化体验和更高的健康需求。通过积极走访市场、捕捉市场机遇,布局工厂并新投入无菌线、碳酸饮料线等生产线,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近年来与蒙牛、伊利、元气森林、健力宝、白象、全润啤酒、今麦郎、昆仑山、苏州阳山、冠亚饮料、北冰洋、重庆啤酒、悦动力、奈雪的茶、珍珍等国内多家知名及新生代企业在代工或包材业务上达成良好合作;报告期内继续发挥公司在供应网点区域优势,承接国内不同区域的业务,助力客户产品上市、渠道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生产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量和自身产能分布情况分配生产任务;通过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生产工厂,根据客户的生产布局需要分配子公司生产,有效做到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输成本,并通过加强原料采购成本和质量的管理,保证公司产品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在能源成本控制方面,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部分工厂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能,有效加强能耗的管理,为客户提供更低碳环保的产品及服务。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不断完善用工制度,改善劳动关系,通过业绩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发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经营效益,通过提高自动化率的方式提高人工效率;优化了员工结构,有效地控制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
(四)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董秘办通过投资者热线、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与中小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认真答复投资者提问,以及向投资者介绍已披露的公告内容、与投资者进行交流沟通,有效地促进投资者提升对公司的认识和了解。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饮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口味多元化,还要营养丰富和改善身体机能,饮料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据行业分析师估计,我国饮料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从我国当前饮料市场格局以及消费趋势来看:健康型饮料比重不断上升。预计在鼓励发展低热量饮料、健康营养饮料、冷藏果汁饮料、活菌性含乳饮料,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等政策驱使下,饮料行业产品结构将更趋合理。饮料行业的良好前景给饮料塑料包装企业带来了机会,但受饮料行业剧烈竞争的影响,饮料企业加大对包装成本的控制,加上同业竞争和上游原料厂商的挤压,饮料包装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微薄,承受着严峻的考验。饮料包装生产商必须围绕“安全、健康、环保”的宗旨,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损耗控制成本。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紧跟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找准市场定位,打造各种饮料新品包装,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网络遍布全国主要区域,境外在泰国也开设了生产基地,除类别齐全的各规格瓶胚、瓶子产品外,还生产标签、薄膜、PC胶罐等各类配套产品,并提供饮料代灌装服务,具有较完善的产业链。公司将立足于现有的规模及产业链优势,努力控制产品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务,同时紧跟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包装产品。未来公司会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逐步拓展非饮料塑料包装领域的市场,向日化、啤酒、医药等包装领域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在条件成熟时,推出自有品牌。
(三)公司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着力在如下方面加强力度:
1、继续服务好现有客户,紧跟客户的拓展步伐,加强和客户的沟通交流,迅速响应,巩固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服务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华润怡宝、依能、青岛啤酒、景田、百威(中国)、西安冰峰等客户,为客户贡献价值的同时,积极加大对娃哈哈、蒙牛、伊利、元气森林、健力宝、白象、全润啤酒、今麦郎、昆仑山、苏州阳山、冠亚饮料、北冰洋、重庆啤酒、悦动力、奈雪的茶、珍珍等近年来新开发客户的拓展力度。完善运营模式,开拓经营思路,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保障提升现有客户的供应量,并加紧提升新客户的供应量。
2、近年来随着饮料市场消费者需求更加多元化,一系列新生代饮料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司凭借着丰富的产品组合、专业的生产质量管理及完善的供应网络,成功与国内多家知名品牌在代工或包材业务达成合作,布局生产供应网络,助力客户产品上市及渠道布局。未来将继续重视饮料市场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变化,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及时发现并布局新的业务增长点。
3、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严格预算管理,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努力降低运营成本。丰富产品结构,关注和积极寻求合适的投资项目,加强新客户、新品种、新领域的市场拓展力度,增加公司自身造血功能,拓展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4、继续采取业绩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发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经营效益。
5、继续通过包括整合资产在内的多种方式减少公司债务负担,加强财务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链安全。
6、资金管理方面量入为出,继续抓紧货款回笼,控制库存,加快周转速度。
7、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推进公司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风险因素
1、饮料包装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饮料包装市场竞争仍然激烈,产能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产品成本较高。公司业务模式偏向加工,设备专用性强,产品转型难度大。
应对措施:进行业务优化整合,通过布局调整人员优化,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拓非饮料包装新产品市场,加强技术力量投入及与品牌饮料生产商的紧密合作,改变单纯的加工商角色定位。
2、客户集中及自我配套的风险
由于行业客户比较集中,公司的销售依赖于几个主要的客户,这些主要客户的市场表现对公司的影响较大。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产商为争取订单相互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客户存在自我配套减少外购的可能,将直接影响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应对措施:开发新客户拓展新市场,构建灵活的合作模式,组建与客户的合作联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饮用水和啤酒包装用PET瓶、PET瓶胚、标签、外包装薄膜、胶罐的生产与销售,并同时为企业提供碳酸饮料、饮用水、无菌灌装、热灌装饮料代加工服务。公司作为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具有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代工产业链,近年来公司业务不断向下游延伸,伴随着饮料代加工(OEM)业务的逐步壮大,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二)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公司直接向PET材料供应商采购PET原料,或由客户指定PET材料供应商后由公司进行采购,或由客户直接提供PET原料后公司负责加工生产。
生产模式:通过位于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工厂为客户进行饮料包装产品、代加工的一体化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大型饮料厂商提供饮料包装产品生产配套服务;其二为饮料品牌商提供饮料代加工(OEM)服务。
研发模式:公司的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是珠海市重点企业技术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独立自主进行研发。
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取由公司总部销售部门及分布于全国的分、子公司与客户对接的直销模式,客户与公司主要采取框架协议加订单的合作模式,双方的合作通常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三)行业发展及市场地位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划分,公司所处行业属于“292塑料制品业”。在我国,饮料包装行业为市场充分竞争的成熟行业。根据我国的气候特征,饮料行业在每年一、四季度为传统淡季,二、三季度随着天气炎热为行业旺季,公司作为饮料行业配套包装产品的生产服务商,具有上述周期性特点。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饮用水和啤酒包装用PET瓶、PET瓶胚、标签、外包装薄膜、胶罐的生产与销售,并同时为企业提供碳酸饮料、饮用水、无菌灌装、热灌装饮料代加工灌装服务,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具有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代工产业链。近年来,PET包装除广泛用于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等以外,还用于食品包装、药品包装、化工包装等方面,而PET包装凭借其性能好、成本低、用途广、利于回收等优势,市场空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公司在PET饮料包装行业内属于国内大型企业之一。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受客户订单减少的影响,公司销售收入比同期有所下滑,但因子公司天津乐富容器有限公司土地厂房被政府收储,增加约7600万元的非经常性净收益,因此总体利润较同期有所增加。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公司具有较为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产业链,是集产品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化大型企业之一。
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在近30座城市建有40家工厂,拥有全国性的生产、销售网络;
2、公司拥有长期、稳定的国内外著名客户;
3、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4、公司是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具有先进的质量管控体系;
5、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具有国内领先的饮料及PET啤酒包装研发能力;
6、公司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公司业务向下游延伸并生产配套产品,具有产业链优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饮料包装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饮料包装市场竞争仍然激烈,产能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产品成本较高。公司业务模式偏向加工,设备专用性强,产品转型难度大。
应对措施:进行业务优化整合,通过布局调整人员优化,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拓非饮料包装新产品市场,加强技术力量投入及与品牌饮料生产商的紧密合作,改变单纯的加工商角色定位。
2、客户集中及自我配套的风险
由于行业客户比较集中,公司的销售依赖于几个主要的客户,这些主要客户的市场表现对公司的影响较大。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产商为争取订单相互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客户存在自我配套减少外购的可能,将直接影响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应对措施:开发新客户拓展新市场,构建灵活的合作模式,组建与客户的合作联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划分,公司所处行业属于“292塑料制品业”。
在我国,饮料包装行业为市场充分竞争的成熟行业。如今,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饮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口味独特,还要营养丰富和改善身体机能,从我国当前饮料市场格局以及消费趋势来看:健康型饮料比重不断上升;低热量饮料、健康营养饮料、冷藏果汁饮料、活菌性含乳饮料不断快速发展。行业分析师估计,我国饮料行业还将保持高速增长,饮料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饮料行业的良好前景及其市场容量大的特点给饮料塑料包装企业带来了机会。
根据我国的气候特征,饮料行业在每年一、四季度为传统淡季,二、三季度随着天气炎热为行业旺季,公司作为饮料行业配套包装产品的生产服务商,具有上述周期性特点。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饮用水和啤酒包装用PET瓶、PET瓶胚、标签、外包装薄膜、胶罐的生产与销售,并同时为企业提供碳酸饮料、饮用水、无菌灌装、热灌装饮料代加工灌装服务,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具有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代工产业链。近年来,PET包装除广泛用于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等以外,还用于食品包装、药品包装、化工包装等方面,而PET包装凭借其性能好、成本低、用途广、利于回收等优势,市场空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公司在PET饮料包装行业内属于国内大型企业之一。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饮用水和啤酒包装用PET瓶、PET瓶胚、标签、外包装薄膜、胶罐的生产与销售,并同时为企业提供碳酸饮料、饮用水、无菌灌装、热灌装饮料代加工服务。公司作为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具有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代工产业链,近年来公司业务不断向下游延伸,伴随着饮料代加工(OEM)业务的逐步壮大,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二)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公司直接向PET材料供应商采购PET原料,或由客户指定PET材料供应商后由公司进行采购,或由客户直接提供PET原料后公司负责加工生产。
生产模式:通过位于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工厂为客户进行饮料包装产品、代加工的一体化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大型饮料厂商提供饮料包装产品生产配套服务;其二为饮料品牌商提供饮料代加工(OEM)服务。
研发模式:公司的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是珠海市重点企业技术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独立自主进行研发。
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取由公司总部销售部门及分布于全国的分、子公司与客户对接的直销模式,客户与公司主要采取框架协议加订单的合作模式,双方的合作通常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公司具有较为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产业链,是集产品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化大型企业之一。
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在近30座城市建有40家工厂,拥有全国性的生产、销售网络;
2、公司拥有长期、稳定的国内外著名客户;
3、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4、公司是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具有先进的质量管控体系;
5、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具有国内领先的饮料及PET啤酒包装研发能力;
6、公司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公司业务向下游延伸并生产配套产品,具有产业链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6亿元,公司整体业务情况不如预期,经营业绩对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报告期内,对公司的经营造成较大不利影响的因素如下:
(1)因旅游业不振、人员流动减少致使国内对饮料等快消品市场需求降低,影响公司的销售订单;
(2)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内停工停产,对公司所在工厂的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影响;
(3)部分地区物流运输受阻,对公司各地的产销供应产生较为严重影响。
以上因素致使公司2022年度产销量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2、本报告期内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公司主要原料PET价格较同期涨幅较大,因原料价格上涨致使销售单价及销售成本同比上升,但原料价格上涨所增加的收入未能提升销售利润,影响公司销售毛利率。
3、成本方面,能耗为公司的主要成本之一,报告期内受国内电力供应紧张,电价提升及汽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致使公司本期能耗成本及物流成本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4、2021年公司存在土地收储事项带来约7,800万元的收益,2022年未发生此类业务。
5、基于 2022年的经营状况及本年度资产可变现净值的测算,本报告期会计提相应资产的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
2022年主要工作概况如下:
(一)市场营销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和巩固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怡宝、雀巢、景田、百威(中国)、西安冰峰、青岛啤酒等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瓶胚、吹瓶、OEM代工瓶装水及辅助包材等业务单元保持平稳发展。
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开拓新客户的力度,通过充分发挥供应网络的优势以及增加、改造生产线的方式,拓展与新兴饮料产品客户的合作。随着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已从单纯的解渴,逐步转变为追求个性化体验和更高的健康需求。通过积极走访市场、捕捉市场机遇,布局工厂并新投入无菌线、碳酸饮料线等生产线,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近年来与蒙牛、伊利、元气森林、健力宝、清泉出山、冠亚饮料、北冰洋、重庆啤酒、重庆钰鑫、悦动力、成都三勒浆国内多家知名及新生代企业在代工或包材业务上达成良好合作;报告期内充分发挥公司在供应网点区域优势,承接国内高端瓶装水品牌在西安、海口代工水业务,助力客户产品上市、渠道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生产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量和自身产能分布情况分配生产任务;通过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生产工厂,根据客户的生产布局需要分配子公司生产,有效做到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输成本,并通过加强原料采购成本和质量的管理,保证公司产品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在能源成本控制方面,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部分工厂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能,有效加强能耗的管理,为客户提供更低碳环保的产品及服务。新增投资北京无菌线项目,为客户做好配套供应;西安、长沙地区生产基地优化升级完成,两地工厂分别配置了公司产品的全产业链,作为华南及西部地区供应链基地,形成更高效、便利的供应网络,为客户提供省心、放心的“一站式配齐”最佳解决方案。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不断完善用工制度,改善劳动关系,通过业绩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发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经营效益,通过提高自动化率的方式提高人工效率;优化了员工结构,有效地控制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
(四)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董秘办通过投资者热线、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与中小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认真答复投资者提问,以及向投资者介绍已披露的公告内容、与投资者进行交流沟通,有效地促进投资者提升对公司的认识和了解。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饮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口味多元化,还要营养丰富和改善身体机能,饮料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据行业分析师估计,我国饮料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从我国当前饮料市场格局以及消费趋势来看:健康型饮料比重不断上升。预计在鼓励发展低热量饮料、健康营养饮料、冷藏果汁饮料、活菌性含乳饮料,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等政策驱使下,饮料行业产品结构将更趋合理。饮料行业的良好前景给饮料塑料包装企业带来了机会,但受饮料行业剧烈竞争的影响,饮料企业加大对包装成本的控制,加上同业竞争和上游原料厂商的挤压,饮料包装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微薄,承受着严峻的考验。饮料包装生产商必须围绕“安全、健康、环保”的宗旨,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损耗控制成本。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紧跟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找准市场定位,打造各种饮料新品包装,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网络遍布全国主要区域,境外在泰国也开设了生产基地,除类别齐全的各规格瓶胚、瓶子产品外,还生产标签、薄膜、PC胶罐等各类配套产品,并提供饮料代灌装服务,具有较完善的产业链。公司将立足于现有的规模及产业链优势,努力控制产品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务,同时紧跟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包装产品。未来公司会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逐步拓展非饮料塑料包装领域的市场,向日化、啤酒、医药等包装领域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在条件成熟时,推出自有品牌。
(三)公司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将着力在如下方面加强力度:
1、继续服务好现有客户,紧跟客户的拓展步伐,加强和客户的沟通交流,迅速响应,巩固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服务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怡宝、雀巢、景田、百威(中国)、西安冰峰、青岛啤酒等客户、为客户贡献价值的同时,积极加大对蒙牛、伊利、元气森林、健力宝、清泉出山、冠亚饮料、北冰洋、重庆钰鑫、悦动力、成都三勒浆、奈雪的茶、珍珍、白象、依能等近年来新开发客户的拓展力度。完善运营模式,开拓经营思路,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保障提升现有客户的供应量,并加紧提升新客户的供应量。
2、近年来随着饮料市场消费者需求更加多元化,一系列新生代饮料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司凭借着丰富的产品组合、专业的生产质量管理及完善的供应网络,成功与国内多家知名品牌在代工或包材业务达成合作,布局生产供应网络,助力客户产品上市及渠道布局。未来将继续重视饮料市场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变化,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及时发现并布局新的业务增长点。
3、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严格预算管理,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努力降低运营成本。丰富产品结构,关注和积极寻求合适的投资项目,加强新客户、新品种、新领域的市场拓展力度,增加公司自身造血功能,拓展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4、继续采取业绩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发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经营效益。
5、继续通过包括整合资产在内的多种方式减少公司债务负担,加强财务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链安全。
6、资金管理方面量入为出,继续抓紧货款回笼,控制库存,加快周转速度。
7、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推进公司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风险因素
1、饮料包装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饮料包装市场竞争仍然激烈,产能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产品成本较高。公司业务模式偏向加工,设备专用性强,产品转型难度大。
应对措施:进行业务优化整合,通过布局调整人员优化,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拓非饮料包装新产品市场,加强技术力量投入及与品牌饮料生产商的紧密合作,改变单纯的加工商角色定位。
2、客户集中及自我配套的风险
由于行业客户比较集中,公司的销售依赖于几个主要的客户,这些主要客户的市场表现对公司的影响较大。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产商为争取订单相互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客户存在自我配套减少外购的可能,将直接影响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应对措施:开发新客户拓展新市场,构建灵活的合作模式,组建与客户的合作联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饮用水和啤酒包装用PET瓶、PET瓶胚、标签、外包装薄膜、胶罐的生产与销售,并同时为企业提供碳酸饮料、饮用水、无菌灌装、热灌装饮料代加工服务,近年来公司业务不断向下游延伸,伴随着饮料代加工(OEM)业务的逐步壮大,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二)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公司直接向PET材料供应商采购PET原料,或由客户指定PET材料供应商后由公司进行采购,或由客户直接提供PET原料后公司负责加工生产。
生产模式:通过位于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工厂为客户进行饮料包装产品、代加工的一体化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大型饮料厂商提供饮料包装产品生产配套服务;其二为饮料品牌商提供饮料代加工(OEM)服务。
研发模式:公司的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是珠海市重点企业技术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独立自主进行研发。
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取由公司总部销售部门及分布于全国的分、子公司与客户对接的直销模式,客户与公司主要采取框架协议加订单的合作模式,双方的合作通常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三)行业发展及市场地位
按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划分,公司所属行业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分类代码:C29)。饮料包装行业为市场充分竞争的成熟行业。根据我国的气候特征,饮料行业在每年一、四季度为传统淡季,二、三季度随着天气炎热为行业旺季,公司作为饮料行业配套包装产品的生产服务商,具有上述周期性特点。饮料行业市场容量大,技术壁垒低,竞争激烈。公司作为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具有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代工产业链。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我司销售收入及经营业绩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影响本期业绩的主要原因如下:
1、报告期内,国内多地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疫情,对我司的经营造成较大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1)在疫情期内,因旅游业不振、人员流动减少的原因致使国内对饮料等快消品市场需求降低,影响我司的销售订单;
(2)疫情严重的地区,部分时段内停工停产,对我司所在工厂的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影响;
(3)受全国疫情影响,物流运输受阻,对我司各地的产销供应产生较为严重影响。以上因素致使我司上半年产销量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2、本报告期内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我司主要原料PET价格持续上涨,因原料价格上涨致使销售单价及销售成本同比上升,但原料价格上涨所增加的收入未能提升销售利润,影响我司销售毛利率。
3、成本方面,能耗为我司的主要成本之一,报告期内受国内电力供应紧张,电价提升及汽油价格一路高涨的影响,致使我司本期能耗成本及物流成本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基于以上不利因素影响,我司本报告期内的经营业绩对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公司具有较为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产业链,是集产品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化大型企业之一。
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在近30座城市建有40家工厂,拥有全国性的生产、销售网络;
2、公司拥有长期、稳定的国内外著名客户;
3、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4、公司是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具有先进的质量管控体系;
5、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具有国内领先的饮料及PET啤酒包装研发能力;
6、公司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公司业务向下游延伸并生产配套产品,具有产业链优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饮料包装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饮料包装市场竞争仍然激烈,产能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产品成本较高。公司业务模式偏向加工,设备专用性强,产品转型难度大。
应对措施:进行业务优化整合,通过布局调整人员优化,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拓非饮料包装新产品市场,加强技术力量投入及与品牌饮料生产商的紧密合作,改变单纯的加工商角色定位。
2、客户集中及自我配套的风险
由于行业客户比较集中,公司的销售依赖于几个主要的客户,这些主要客户的市场表现对公司的影响较大。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产商为争取订单相互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客户存在自我配套减少外购的可能,将直接影响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应对措施:开发新客户拓展新市场,构建灵活的合作模式,组建与客户的合作联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
受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员流动性大幅减少,消费者对快消品的需求下降,预计对公司所处的快消品行业影响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应对措施: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对疫情进行密切跟踪和评估。始终与供应商和客户保持及时的沟通,减轻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按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划分,公司所属行业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分类代码:C29)。饮料包装行业为市场充分竞争的成熟行业。根据我国的气候特征,饮料行业在每年一、四季度为传统淡季,二、三季度随着天气炎热为行业旺季,公司作为饮料行业配套包装产品的生产服务商,具有上述周期性特点。饮料行业市场容量大,技术壁垒低,竞争激烈,公司在PET饮料包装行业内属于国内大型企业之一。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饮用水和啤酒包装用PET瓶、PET瓶胚、标签、外包装薄膜、胶罐的生产与销售,并同时为企业提供碳酸饮料、饮用水、无菌灌装、热灌装饮料代加工灌装服务,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具有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代工产业链。近年来,PET包装除广泛用于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等以外,还用于食品包装、药品包装、化工包装等方面,而PET包装凭借其性能好、成本低、用途广、利于回收等优势,市场空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饮用水和啤酒包装用PET瓶、PET瓶胚、标签、外包装薄膜、胶罐的生产与销售,并同时为企业提供碳酸饮料、饮用水、无菌灌装、热灌装饮料代加工服务。公司作为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具有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代工产业链,近年来公司业务不断向下游延伸,伴随着饮料代加工(OEM)业务的逐步壮大,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二)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公司直接向PET材料供应商采购PET原料,或由客户指定PET材料供应商后由公司进行采购,或由客户直接提供PET原料后公司负责加工生产。
生产模式:通过位于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工厂为客户进行饮料包装产品、代加工的一体化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大型饮料厂商提供饮料包装产品生产配套服务;其二为饮料品牌商提供饮料代加工(OEM)服务。
研发模式:公司的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是珠海市重点企业技术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市场的发展趋势独立自主进行研发。
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取由公司总部销售部门及分布于全国的分、子公司与客户对接的直销模式,客户与公司主要采取框架协议加订单的合作模式,双方的合作通常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公司具有较为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产业链,是集产品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化大型企业之一。
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在近30座城市建有40家工厂,拥有全国性的生产、销售网络;
2、公司拥有长期、稳定的国内外著名客户;
3、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4、公司是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具有先进的质量管控体系;
5、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具有国内领先的饮料及PET啤酒包装研发能力;
6、公司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公司业务向下游延伸并生产配套产品,具有产业链优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74%;营业利润8,05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5万元,公司整体业务完成情况符合预期。
2021年主要工作概况如下:
(一)市场营销工作
目前,随着国内产品饮料市场消费者需求更加多元化,饮料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些细分领域的产品出现爆发式增长。为应对市场变化,匹配市场需求,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强和巩固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怡宝、雀巢、景田、百威(中国)、西安冰峰、青岛啤酒、康师傅等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瓶胚、吹瓶、OEM代工瓶装水及辅助包材等业务单元保持平稳发展。在报告期内,与可口可乐新合作的瓶胚项目、大包装饮用水代工项目顺利投产;与怡宝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为怡宝区域工厂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包材供应服务。
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开拓新客户的力度,通过充分发挥供应网络的优势以及增加、改造生产线的方式,拓展与新兴饮料产品客户的合作。通过积极走访市场,与国内多家新生代及知名企业达成合作,近年来开拓了如元气森林、蒙牛、伊利、喜茶、清泉出山、吉小满、汉口二厂、冠亚饮料、北冰洋、重庆啤酒、重庆钰鑫、悦动力、成都三勒浆等新客户、新业务线。利用公司完善的产品产业链优势,协助客户从产品设计研发、试产到实现商业化量产,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配套”服务。
(二)生产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量和自身产能分布情况分配生产任务;通过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生产工厂,根据客户的生产布局需要分配子公司生产,有效做到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输成本,并通过加强原料采购成本和质量的管理,保证公司产品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在能源成本控制方面,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部分工厂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落地,有效加强能耗的管理,为客户提供更低碳环保的产品及服务。对长沙和西安生产基地继续进行优化升级,分别配置瓶胚注塑设备、碳酸饮料生产线、吹灌旋水线等,打造华南及西部供应链基地,为客户提供省心、放心的“一站式配齐”最佳解决方案。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不断完善用工制度,改善劳动关系,通过业绩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发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有效地改善了经营效益;通过提高自动化率优化工厂人员结构从而提高人工效率的方式,有效地控制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
(四)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董秘办通过投资者热线、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与中小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认真答复投资者提出的问题,以及向投资者介绍已披露的公告内容、与投资者进行交流沟通,使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饮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口味多元化,还要营养丰富和改善身体机能,饮料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据行业分析师估计,我国饮料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从我国当前饮料市场格局以及消费趋势来看:健康型饮料比重不断上升。预计在鼓励发展低热量饮料、健康营养饮料、冷藏果汁饮料、活菌性含乳饮料,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等政策驱使下,饮料行业产品结构将更趋合理。饮料行业的良好前景给饮料塑料包装企业带来了机会,但受饮料行业剧烈竞争的影响,饮料企业加大对包装成本的控制,加上同业竞争和上游原料厂商的挤压,饮料包装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微薄,承受着严峻的考验。饮料包装生产商必须围绕“安全、健康、环保”的宗旨,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损耗控制成本。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紧跟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找准市场定位,打造各种饮料新品包装,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网络遍布全国主要区域,境外在泰国也开设了生产基地,除类别齐全的各规格瓶胚、瓶子产品外,还生产标签、薄膜、PC胶罐等各类配套产品,并提供饮料代灌装服务,具有较完善的产业链。公司将立足于现有的规模及产业链优势,努力控制产品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务,同时紧跟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包装产品。未来公司会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逐步拓展非饮料塑料包装领域的市场,向日化、啤酒、医药等包装领域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在条件成熟时,推出自有品牌。
(三)公司经营计划
2022年,公司将着力在如下方面加强力度:
1、继续服务好现有客户,紧跟客户的拓展步伐,加强和客户的沟通交流,迅速响应,巩固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服务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怡宝、雀巢、景田、百威(中国)、西安冰峰、青岛啤酒、康师傅等客户、为客户贡献价值的同时,积极加大对元气森林、蒙牛、伊利、喜茶、清泉出山、吉小满、汉口二厂、冠亚饮料、北冰洋、重庆啤酒、重庆钰鑫、悦动力、成都三勒浆等近年来新开发客户的拓展力度。完善运营模式,开拓经营思路,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保障提升现有客户的供应量,并加紧提升新客户的供应量。
2、近年来随着饮料市场消费者需求更加多元化,一系列新生代饮料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司凭借着丰富的产品组合、专业的生产质量管理及完善的供应网络,成功与国内多家知名品牌在代工或包材业务达成合作,分别在成都、卫辉、西安等地开拓项目,布局碳酸饮料线生产供应网络,助力客户产品上市及渠道布局。未来将继续重视饮料市场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变化,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及时发现并布局新的业务增长点。
3、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严格预算管理,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努力降低运营成本。丰富产品结构,关注和积极寻求合适的投资项目,加强新客户、新品种、新领域的市场拓展力度,增加公司自身造血功能,拓展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4、继续采取业绩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发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经营效益。
5、继续通过包括整合资产在内的多种方式减少公司债务负担,加强财务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链安全。
6、资金管理方面量入为出,继续抓紧货款回笼,控制库存,加快周转速度。
7、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推进公司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风险因素
1、饮料包装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饮料包装市场竞争仍然激烈,产能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产品成本较高。公司业务模式偏向加工,设备专用性强,产品转型难度大。
应对措施:进行业务优化整合,通过布局调整人员优化,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拓非饮料包装新产品市场,加强技术力量投入及与品牌饮料生产商的紧密合作,改变单纯的加工商角色定位。
2、客户集中及自我配套的风险
由于行业客户比较集中,公司的销售依赖于几个主要的客户,这些主要客户的市场表现对公司的影响较大。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产商为争取订单相互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客户存在自我配套减少外购的可能,将直接影响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应对措施:开发新客户拓展新市场,构建灵活的合作模式,组建与客户的合作联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
受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员流动性大幅减少,消费者对快消品的需求下降,预计在2022年对公司所处的快消品行业影响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应对措施: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对疫情进行密切跟踪和评估。始终与供应商和客户保持及时的沟通,减轻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目前主要从事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饮用水和啤酒包装用PET瓶、PET瓶胚、标签、外包装薄膜、胶罐的生产与销售,并同时为企业提供饮用水、热灌装饮料代加工灌装服务,主要客户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怡宝等大型饮料生产企业。
公司作为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具有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代工产业链,近年来公司业务不断向下游延伸,伴随着饮料代加工(OEM)业务的逐步壮大,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
公司的经营模式为:通过位于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工厂为客户进行饮料包装产品、代加工的一体化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大型饮料厂商提供饮料包装产品生产配套服务;其二为饮料品牌商提供饮料代加工(OEM)服务。
公司采购模式为:自身直接向PET材料供应商采购PET原料或由客户指定PET材料供应商后公司进行采购或由客户直接提供PET原料,公司负责加工生产。
公司所属饮料包装行业为市场充分竞争的成熟行业。根据我国的气候特征,饮料行业在每年一、四季度为传统淡季,二、三季度随着天气炎热为行业旺季,公司作为饮料行业配套包装产品的生产服务商,具有上述周期性特点。饮料行业市场容量大,技术壁垒低,竞争激励,公司在PET饮料包装行业内属于国内大型企业之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公司具有较为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产业链,是集产品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化大型企业之一。
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拥有全国性的市场、生产和销售网络;
2、公司拥有长期、稳定的国内外著名客户;
3、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4、公司是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具有先进的质量管控体系;
5、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具有国内领先的饮料及啤酒包装研发能力;
6、公司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公司业务上下游延伸并生产配套产品,具有产业链优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饮料包装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饮料包装市场竞争仍然激烈,产能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产品成本较高。公司业务模式偏向加工,设备专用性强,产品转型难度大。
应对措施:进行业务优化整合,通过布局调整人员优化,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拓新型饮料及非饮料包装新产品市场,加强技术力量投入及与品牌饮料生产商的紧密合作,改变单纯的加工商角色定位。
2、客户集中及自我配套的风险
由于行业客户相对集中,公司的销售依赖于主要客户,这些主要客户的市场表现对公司的影响较大。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产商为争取订单相互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客户存在自我配套减少外购的可能,将直接影响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应对措施:开发新客户、拓展新市场,构建灵活的合作模式,组建与客户的合作联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国内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由于疫情的反复,其对快消品行业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应对措施: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对疫情进行密切跟踪和评估。始终与供应商和客户保持及时的沟通,减轻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收起▲
一、概述
公司在报告期内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市场营销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营业利润亏损1.12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79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饮料市场需求疲软,公司及相关客户复工延迟,导致公司销售收入有所下降,对经营业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2020年下半年,面对全球疫情扩大化冲击,国家适时提出以拉动内需为主的“国内大循环”新格局,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从扩容提质的角度来促进更高品质的消费和新消费形成,快消品行业终端需求逐步回归正常水平。
目前,饮料产业进入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阶段,一些细分领域的产品出现爆发性增长。为应对市场变化,匹配市场需求,公司一方面继续与原有客户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改造生产线的方式,拓展与新兴饮料产品的客户合作。公司在巩固现有战略客户的基础上,继续以“开拓新客户”为方针,充分发挥供应网络优势,开拓了元气森林、重庆啤酒、悦动力、重庆钰鑫、汉口二厂等新客户,弥补主要客户自行上线带来的业务流失。在瓶胚、吹瓶、OEM代工瓶装水及辅助包材等业务单元保持平稳发展趋势。针对国内产品饮料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通过积极走访市场,在PET碳酸饮料代工、热灌饮料代工业务单元,与国内多家新生代及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利用公司完善的产品产业链优势,协助客户从产品设计研发、试产到实现商业化量产,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配套”服务。公司近年开始逐步加大布局海外市场的力度,积极接洽海外优质客户,寻找海外业务合作新机遇,探索业务合作新模式。
二、生产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量和自身产能分布情况分配生产任务;通过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生产工厂,根据客户的生产布局需要分配子公司生产,有效做到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输成本,保证公司产品在成本方面的竞争力。同时,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继续加强原料采购成本和质量的管理,继续加强能耗的管理。为调整和配置产能,统筹公司在西部地区的发展,同时承接在西安地区新增业务,巩固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公司在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设立全资子公司陕西中富饮料有限公司,购买工业用地新建厂房、仓库等,建设水、饮料灌装生产线及配套PET瓶、瓶胚等饮料包装生产线项目。为统筹公司在华南地区的发展,同时承接长沙地区的原有业务,全资子公司长沙中富容器有限公司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购买工业用地新建厂房,建设华南地区总部及生产和销售中心,巩固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不断完善用工制度,改善劳动关系,通过业绩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发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有效地改善了经营效益;继续通过优化工厂人员结构,减员增效提高人工效率,有效地控制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
四、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董秘办通过投资者热线、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与中小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认真答复投资者提出的问题,以及向投资者介绍已披露的公告内容、与投资者进行交流沟通,使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回顾总结2020年经营情况,2021年计划从以下方面改善经营情况:
1、继续服务好现有客户,紧跟客户的拓展步伐,加强和客户的沟通交流,迅速响应,巩固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服务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怡宝、雀巢、百威(中国)、西安冰峰、青岛啤酒、元气森林、康师傅等现有客户、为现有客户贡献价值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增客户,如喜茶、重庆啤酒、重庆钰鑫、天津蒙牛、悦动力、成都三勒浆、北京清泉出山饮品等。完善运营模式,开拓经营思路,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保障提升现有客户的供应量,并加紧提升新客户的供应量。
2、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严格预算管理,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努力降低运营成本。丰富产品结构,关注和积极寻求合适的投资项目,加强新客户、新品种、新领域的市场拓展力度,增加公司自身造血功能,拓展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3、继续采取业绩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发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经营效益。
4、继续通过包括整合资产在内的多种方式减少公司债务负担,加强财务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链安全。
5、资金管理方面量入为出,继续抓紧货款回笼,控制库存,加快周转速度。
6、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推进公司持续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公司具有较为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产业链,是集产品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化大型企业之一。
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拥有全国性的市场、生产和销售网络;
2、公司拥有长期、稳定的国内外著名客户;
3、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4、公司是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具有先进的质量管控体系;
5、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具有国内领先的饮料及啤酒包装研发能力;
6、公司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公司业务上下游延伸并生产配套产品,具有产业链优势。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饮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口味独特,还要营养丰富和改善身体机能,饮料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据行业分析师估计,我国饮料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保持高速增长。从我国当前饮料市场格局以及消费趋势来看:健康型饮料比重不断上升。预计在鼓励发展低热量饮料、健康营养饮料、冷藏果汁饮料、活菌性含乳饮料,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等政策驱使下,饮料行业产品结构将更趋合理。饮料行业的良好前景给饮料塑料包装企业带来了机会,但受饮料行业剧烈竞争的影响,饮料企业加大对包装成本的控制,加上同业竞争和上游原料厂商的挤压,饮料包装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微薄,承受着严峻的考验。饮料包装生产商必须围绕“安全、健康、环保”的宗旨,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损耗控制成本。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紧跟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找准市场定位,打造各种饮料新品包装,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网络遍布全国主要区域,境外在泰国也开设了生产基地,除类别齐全的各规格瓶胚、瓶子产品外,还生产标签、薄膜、PC胶罐等各类配套产品,并提供饮料代灌装服务,具有较完善的产业链。公司将立足于现有的规模及产业链优势,努力控制产品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服务,同时紧跟客户需求,开发新的包装产品。未来公司会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逐步拓展非饮料塑料包装领域的市场,向日化包装瓶、啤酒包装瓶、医药包装瓶等领域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在条件成熟时,推出自有品牌,从单纯的加工企业转为食品饮料提供商。
(三)公司经营计划
2021年,公司将着力在如下方面加强力度:
1、继续服务好现有客户,紧跟客户的拓展步伐,加强和客户的沟通交流,迅速响应,巩固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服务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怡宝、雀巢、百威(中国)、西安冰峰、青岛啤酒、元气森林、康师傅等现有客户、为现有客户贡献价值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增客户,如喜茶、重庆啤酒、重庆钰鑫、天津蒙牛、悦动力、成都三勒浆、北京清泉出山饮品等。完善运营模式,开拓经营思路,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保障提升现有客户的供应量,并加紧提升新客户的供应量。
2、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严格预算管理,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努力降低运营成本。丰富产品结构,关注和积极寻求合适的投资项目,加强新客户、新品种、新领域的市场拓展力度,增加公司自身造血功能,拓展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3、继续采取业绩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发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经营效益。
4、继续通过包括整合资产在内的多种方式减少公司债务负担,加强财务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链安全。
5、资金管理方面量入为出,继续抓紧货款回笼,控制库存,加快周转速度。
6、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推进公司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风险因素
1、饮料包装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饮料包装市场竞争仍然激烈,产能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产品成本较高。公司业务模式偏向加工,设备专用性强,产品转型难度大。
应对措施:进行业务优化整合,通过布局调整人员优化,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拓非饮料包装新产品市场,加强技术力量投入及与品牌饮料生产商的紧密合作,改变单纯的加工商角色定位。
2、客户集中及自我配套的风险
由于行业客户比较集中,公司的销售依赖于几个主要的客户,这些主要客户的市场表现对公司的影响较大。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产商为争取订单相互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客户存在自我配套减少外购的可能,将直接影响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应对措施:开发新客户拓展新市场,构建灵活的合作模式,组建与客户的合作联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国内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随着国内防控措施得当,公司的生产经营亦随之恢复正常。但目前国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对快消品行业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对疫情进行密切跟踪和评估。始终与供应商和客户保持及时的沟通,减轻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收起▲
一、概述
报告期内,因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出现下滑,公司营业收入6.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481万元。
报告期内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市场营销工作
2020年第一季度,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国内饮料市场的需求下降,叠加淡季因素的影响导致销售收入出现明显减少。进入第二季度,公司的生产经营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稳定逐步恢复正常,同时饮料行业进入旺季,公司瞄准主要客户
扩大销售的机会,灵活调整销售策略,紧随客户需求调整各区域产能及调度各区域资源,从而令公司各类产品的销量相对第一季度得到明显回升。
二、生产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在生产管理上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量和自身产能分布情况分配生产任务。
在生产成本及产品质量控制方面,通过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生产工厂,根据客户的生产布局需要分配子公司生产,有效做到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成本;通过维护和发展战略供应商与开发新供应商相结合的方式,在确保原有合作优势的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有效加强对原料采购成本和质量把控的管理,保证公司产品在成本和质量方面的竞争力。上半年未出现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或重大客户投诉的情况,质量控制效果符合预期目标。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因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政府出台了关于阶段性减免延缓缴纳企业社保公积金的政策,公司积极利用各项政
策,减少了社保费用的支出。同时,公司各厂区根据生产情况的变化,灵活排班生产,节省了薪酬支出,有效地控制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
四、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董秘办通过投资者热线、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与中小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
过认真答复投资者提出的问题,以及向投资者介绍已披露的公告内容、与投资者进行交流沟通,使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
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2020年下半年,公司将按年初制定的计划继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对疫情进行密切跟踪和评估。始终与供应商和客户保持及时的沟通,避免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2、完善运营模式,开拓经营思路,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保障提升现有客户的供应量,加紧提升新客户的供应量。
3、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严格预算管理,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努力降低运营成本。
4、继续采取业绩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发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提升经营效益。
5、继续通过包括整合资产在内的多种方式减少公司债务负担,加强财务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链安全。
6、资金管理方面量入为出,继续抓紧货款回笼,控制库存,加快周转速度。
7、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推进公司持续发展。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饮料包装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饮料包装市场竞争仍然激烈,产能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产品成本较高。公司业务模式偏向加工,设备专用性强,产品转型难度大。
应对措施:进行业务优化整合,通过布局调整人员优化,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拓非饮料包装新产品市场,加强技术力量投入及与品牌饮料生产商的紧密合作,改变单纯的加工商角色定位。
2、客户集中及自我配套的风险
由于行业客户比较集中,公司的销售依赖于几个主要的客户,这些主要客户的市场表现对公司的影响较大。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产商为争取订单相互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客户存在自我配套减少外购的可能,将直接影响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应对措施:开发新客户拓展新市场,构建灵活的合作模式,组建与客户的合作联盟,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的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国内各行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对国内快消品行业的影响仍存在。
应对措施:继续重视厂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并进行密切跟踪和评估,始终与供应商和客户保持及时的沟通,减轻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位居前列的饮料包装企业之一、生产能力位居前列的饮料代加工(OEM)企业之一。公司具有较为完整的饮料塑料包装产业链,是集产品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化大型企业之一。
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拥有全国性的市场、生产和销售网络;
2、公司拥有长期、稳定的国内外著名客户;
3、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
4、公司是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具有先进的质量管控体系;
5、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具有国内领先的饮料及啤酒包装研发能力;
6、公司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公司业务上下游延伸并生产配套产品,具有产业链优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