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文

新中国70年西安人口发展报告: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 人口性别结构不断优化(图)

[ 人口 2019-09-30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

二、人口素质不断增强,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

人口文化素质是反映人力资源综合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口文化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市始终坚持“教育奠基,科技兴市”的方针,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形成了多种类、多层级的教育体系,使西安市人口文化水平继续向更高层次迈进。

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

2015年每十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880人,是1964年的14.3倍;每十万人拥有高中学历的人口为19800人,是1964年的5.4倍;每十万人拥有初中学历的人口为31370人,是1964年的3.5倍;每十万人拥有小学学历的人口为13670人,是1964年的41.3%。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市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结构重心稳步上移,受教育水平持续提升,人口素质不断增强。

高学历人口大幅增加

新中国成立初期,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仅有1374人,1978年增加到28785人,2008年达到了60.10万人。2018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共63所,在校学生127.13万人,较2008年相比人数翻了一番,是1978年的44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25倍,高学历人口大幅增加,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少数到大众的转变,教育层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盲率大幅度下降

1964年,西安市文盲人口为100.87万人,文盲率为26.18%。1996年,西安市圆满完成“两基”任务,即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排除青壮年文盲。到2010年,文盲人口下降为13.59万人,文盲率降至1.60%,较1964年下降24.58个百分点,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扫盲工作成效显著。

受教育年限不断增长

随着人口文化程度的显著提升,全市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2000年,西安市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3年,2010年达到10.62年。

三、人口结构明显变化,人口均衡协调发展

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市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少儿抚养比从1964年的76.57%下降到2018年的18.34%,下降58.23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从1964年的5.74%上升到2018年的15.06%,上升了9.32个百分点。总抚养比从1964年的82.31%下降到2018年的33.40%,下降了48.91个百分点,相当于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老少人口从82人减少到目前的33人,极大地减轻了人口的社会负担。从总抚养比的时间序列考察,2010年为27.15%,是这一下降过程的最低点,随后开始逐渐回升,但目前人口年龄结构仍呈青年人口比重大、老年和少儿人口比重小的典型的“中间大、两头小”橄榄状,说明西安市仍处于劳动力供给充足、人口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的“人口红利期”。

人口性别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市人口性别结构逐渐优化,总人口性别比呈现下降趋势。按户籍人口计算,1949年全市人口性别比为111.42,到2018年人口性别比为100.04。自2003年以来,西安市男女比例失衡状况逐年缓解,总人口男女比例已连续15年下跌。男女人口数量差从2003年的24.05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0.2万人。人口性别比呈现持续下降走势,一方面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和性别偏好也在发生转变。

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