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文

新中国70年西安人口发展报告: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 人口性别结构不断优化(图)

[ 人口 2019-09-30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

中商情报网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西安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口红利效应显著,人口性别比逐渐下降,城镇化步伐稳健,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人口总量均衡发展,镌刻鲜明时代印记

伴随着西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生育水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较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演变,人口增长情况也随之出现一系列变化。

第一阶段人口高速增长阶段。

此阶段,西安市人口再生产类型保持典型的“两高一低”特点,即高出生——年均出生率30.63‰、低死亡——年均死亡率8.03‰和高自增——年均自增率22.60‰,人口增长先后经历了三次出生高峰,1954年、1957年和1963年出生率分别达到39.94‰、38.09‰和41.16‰,相应时期自增率为29.99‰、29.52‰和33.44‰。1969年末全市人口426.97万人,较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期的227.33万人,净增199.64万人,增长87.8%,平均每年新增9.98万人,年均增长3.2%,人口发展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

第二阶段人口惯性增长时期。

70年代初以来国家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尽管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1990年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从1970年的27.96‰和22.52‰下降到20.55‰和14.83‰,死亡率在5‰上下小幅波动,但人口总量仍然保持着惯性增长的趋势,1990年全市总人口608.89万人,较1970年的435.12万人,净增173.77万人,增长39.9%,平均每年增长8.69万人,年均增长1.7%,人口逐步进入平稳健康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人口增速放缓时期。

经过多年生育政策效果的释放,广大群众逐步自觉地实行晚婚、晚育和少生、优育,过高的生育的势头逐渐被有效控制。全市人口步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再生产阶段,1991年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4.25‰和8.92‰,到2013年下降至9.57‰和4.20‰,死亡率保持在5‰上下小幅波动。2013年全市人口806.93万人,较1991年的615.48万人,净增191.45万人,每年平均增加8.70万人,年均增长1.2%,增幅较第二阶段下降0.5个百分点。此阶段,全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政策调控的成果显著,人口发展进入增速放缓的阶段。

第四阶段人口增速加快时期。

“十二五”期间,年均出生人口数量为8.52万人,出生人口规模基本触底。2014至2016年,出生率分别为10.11‰、10.15‰和11.54‰,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64‰、4.64‰和6.14‰,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2016年,西安市出生率出现明显拐点,出生率上升1.39个千分点,新增出生人口1.32万人。2017年在二孩效应和户籍新政的双重作用下,全市人口出生率继续走高,呈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出生率上升1.08个千分点,新增出生人口1.91万人。2018年全市出生人口达12.23万人,达到近27年以来的峰值。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等规划落地实施,以及“史上最宽松”户籍新政、百万大学生留西安等各种利好政策的推进,西安市吸纳了更多更优质的人口资源,仅2017和2018两年,全市净迁入人口达88.79万人,占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净迁入人口的三成以上,人口迁移成为此阶段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加持下,创造出西安人口新的增长极,截至201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922.82万人(为西安市原口径户籍人口数字,不含西咸新区咸阳部分),常住人口达1000.37万人(为大西安口径,含西咸新区咸阳部分),西安市正式迈入“超大城市”圈。

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