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082(834082)
公司经营评述
- 2020-06-30
- 2019-12-31
- 2019-06-30
一、业务概要
中建信息是国内领先的企业级ICT资源整合服务提供商,以企业ICT增值分销为基础,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服务,目前以北京为中心,设立了近60个分公司与办事处,业务覆盖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沈阳、西安、武汉等国内主要城市,以及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等海外国家,拥有全资子公司中建材信息(香港)、信云智联,和控股子公司博瑞夏信息、元亿科技。中建信息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IT十大卓越分销商”和“中国IT增值分销商十强”,业务规模和服务能力均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所属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信息技术咨询服务(I653)-信息技术咨询服务(I6530),主要业务为华为及其他ICT产品增值分销、云产品及数字化服务、医疗产品销售业务等。企业级ICT硬件产品增值分销(华为、IBM、浪商等)、企业级ICT软件产品增值分销(SAP、达梦、绿盟科技、东方通等)、云产品及数字化服务(华为、微软、金山云等)、医疗产品销售(GE、飞利浦、史赛克等)。公司目前正在聚焦制造业,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依托,打造流程制造领域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构建面向工业领域的应用中台和智能化数据中台,服务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20年上半年,公司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董事会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重大外部因素和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较快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7.00%;实现净利润1.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1.79%。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巩固自身ICT增值分销核心主业的行业地位,与华为携手积极赋能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生态平台;积极打造自身分销业务数字化服务平台、推进自身数字化进程;不断提升在云计算业务上服务能力、解决方案的产品研发和交付能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依托,助力行业企业客户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主业企业级ICT硬件产品及服务实现营业收入64.63亿元,较上年同
期增长了25.14%。公司得益于十余年在国内政企客户ICT解决方案领域的深耕和积淀,通过持续为合作伙伴提供专业、细致、高效、创新的增值服务,在客户群收获了良好口碑和声誉,虽然公司面临疫情不利影响,在核心客户群体支持下不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上半年核心业务仍保持了快速增长。公司未来将与华为同心协力直面外部挑战,携手合作伙伴积极投身国家“新基建”浪潮,共同发掘国家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战略所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报告期内,公司在云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方面保持快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98%。报告期内,公司坚定不移地推动自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拓展未来创新战略业务。公司持续推进自身增值分销业务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平台功能并不断升级迭代,为下阶段数据驱动和网络协同阶段做好充分准备,目前正加速推进供应链金融平台项目上线,通过创新方式为平台引入外部资源以赋能合作伙伴。
报告期内,公司能力中心不断加强各项资源和研发投入力度,重点聚焦制造业、能源行业领域,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企业管理应用”方面应用为主线,帮助行业用户打造有价值可落地的行业解决方案。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公司能力中心重点构建和打造面向工业领域先进的智能化能力中台、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主要围绕行业客户的设备、能耗、质量、安全生产等场景,通过CPS系统、大数据管理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帮助行业客户节约总体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效用、提升经济效益。报告期内,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在流程制造行业(水泥、玻纤、化纤、化工等)、能源行业(风电、智能光伏)等应用场景实现落地,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已成功签约化纤纺织龙头服务企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和新能源头部企业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并携手华为推出了智能光伏管控系统和综合能源管控平台等。公司未来将继续依托自身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积累,加速推动项目在目标行业落地,协同集团成员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生态伙伴及行业用户提升核心价值。2020年6月,公司在赛迪网主办的2020工业互联网创新峰会摘得2019-2020年度“工业互联网领域创新服务”荣誉。
在人工智能领域方面,公司通过“智慧+”赋能行业企业客户智慧化转型,公司联合人工智能领域战略合作伙伴中科智云,通过整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孵化智能制造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目标是共同打造面向制造业的行业人工智能平台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利用视觉人工智能为水泥企业安全生产量身打造的“水泥智能视觉辅助系统”,能够通过智能识别人脸、安全着装、烟火、皮带撕裂、堵料等有针对性的应用场景,以技防代替人防保证生产安全,目前已成功签约集团下属两家水泥企业。公司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在智能制
造、智慧工厂、智慧园区等场景的落地,并通过与渠道合作伙伴合作,共同向行业企业客户进行推广,以实现规模化应用,共同打造平台生态。
在企业管理领域方面,公司能力中心重点聚焦智能制造行业,以支撑行业客户数字化制造和数字化运营管理两条核心业务链为主线,打造了一支集项目咨询、方案实施和运维,以及工业软件定制开发的专业团队,已具备为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系统的咨询、设计、重构的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负责构建了集团运营监管平台,实现网络、数据、全业务的对接和联通,能够通过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助力集团和成员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成功为集团下属成员企业海外主体提供ERP实施服务。公司以创新方式将企业管理软件与人工智能算法创新集成,如自主构建的“一脸通考勤系统与SuccessFactors集成方案”获得了SAP全球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中心许可。报告期内,公司收购了博瑞夏信息65%股权,其成为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博瑞夏信息是SAP中国的核心顾问供应商之一,在能源电力、离散制造、贸易零售、IT系统集成等客户领域有较好的成功案例及行业口碑,具备较强的SAPERP项目的整体方案设计和实施能力。公司通过本次收购,能够迅速提升SAPERP项目实施能力,有效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
随着5G时代即将到来,在这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国产替代加速将为信息创新领域的成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加速推进在国产软硬件方面的战略布局。报告期内,公司取得金山云总经销商资质、同方计算机全国区域鲲鹏系列信创产品全国总经销商资质、东方通中国区总经销商、福昕鲲鹏中国区总经销商资质。通过前述举措,使得公司在信息创新领域的布局更为完整,公司未来将与合作伙伴携手为企业客户提供国产化产品和服务,共同构建信息创新领域ICT产品生态。
面向未来,公司依托在企业ICT增值分销的领先地位,不断巩固公司核心主业的行业竞争力;积极拓展、把握战略型业务的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不断从技术、服务和平台层面加速迭代和进化,通过持续孵化、沉淀、获取、释放经最佳实践的ICT能力,携手合作伙伴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企业ICT资源整合服务提供商。
(二)行业情况
华为GIV报告指出,数据将成为智能生产力,为人们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提供全场景“智能”体验。“物”的感知化和互联之势将更加蔚为壮观:2025年全球设备与物的联接数量将达
到1,000亿,被联接的人、物、设备都变为可以相互交互的“数字物种”,信息孤岛基本上都会消失,届时联接将比现在更快、更安全、更智能。千亿联接编织的“极速联接网络”将覆盖物理世界的各个角落,联接效率将通过“一张网”释放出全社会数倍于以往的产值与活力,在数字化大潮中找到增长的新窗口。
“+智能”催生新物种,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万物智能将点亮海量数据,AI将以通用技术的形式服务于整个社会。接入云端的海量数据将推动智能算法迅速演进,打造出可供社会普遍共享的智能基础资源。构建于大数据、云、IoT和人工智能基础上的“+智能”平台将成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升级的跳板,将数据流连上“+智能”平台是每个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工业互联网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中国信通院测算,2018年、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5%、2.2%,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可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核算包括核心产业及融合带动影响: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既包括工业自动化、工业网络、工业设备、工业安全、工业软件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部分,也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边缘计算等融合型新领域;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即传统产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产出增加、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在核心产业方面,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为5,361亿元,预计2020年达到6,520亿元;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方面,2019年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经济增加值规模为1.6万亿元,预计2020年达到2.49万亿元。
三、企业社会责任
(一)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二)其他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2020年2月,中建信息为驰援抗击病毒的医疗战线,向通用技术集团医疗健康有限公司下属多家定点收治医院捐赠了一批包括监护仪、心电图机及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在内的医疗设备。这些医疗设备将作为重要的测量监控及诊断仪器,为应急处理与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临床依据,助力病例排查
及患者诊疗。
四、评价持续经营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资产、人员、财务等完全独立,保持良好的自主经营能力;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各项重大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良好;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严格按照《公司法》与《公司章程》的要求正常运作;经营管理层、核心人员队伍稳定;公司规范治理,在实际经营中呈现良性增长态势。因此,公司具备良好的持续经营能力。
五、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对单一供应商存在重大依赖的风险
公司目前最大的供应商为华为公司,报告期公司对华为公司的采购金额为50.60亿元,导致公司对华为公司存在重大依赖的风险,若未来华为公司对公司的销售政策发生变化,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有计划的拓展产品线,2012年成为SAP软件产品代理;2015年成为微软云产品的总代理。2019年,公司通过增资控股元亿科技,进一步补充IBM企业级全系列产品(硬件、软件、云业务、人工智能等产品线)和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POWER服务器产品线;公司成为国内数据库知名企业达梦数据库国内唯一的总经销商;在大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领域,取得了绿盟科技软件产品的总经销商资质;报告期内,公司取得金山云总经销商资质、同方计算机全国区域鲲鹏系列信创产品全国总经销商资质、东方通中国区总经销商、福昕鲲鹏中国区总经销商资质。同时,公司业务正在向平台化和服务化的方向转型,未来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将更加多元化,以降低公司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程度。
2、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59.23亿元,虽然公司对下游客户建立了较完备的风险信用管理体系,且历史坏账率极低,但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未来若出现客户恶意拖欠货款的情况,会导致公司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应对措施:为了更好的进行风险管控,公司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时跟踪业务的发展情况,持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优化风险评估模型,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公司积极探索多种风险防范方式,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引入融资租赁、保理、信用险等多种途径降低重点业务风险;采用自然人担保、房屋抵押登记、第三方法人机构担保等方式为业务提供增信措施,从
而更加合理的控制风险,尽可能降低回款风险。
3、偿债能力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3.21%,其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处分销行业属资金密集型行业,资产负债率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低是同行业企业普遍具有的特点,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凭借其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充分运用财务杠杆,以提升盈利水平,致使其负债水平普遍较高。随着公司近年业务快速拓张,需要资金规模较大,而公司自有资金不足,主要依靠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可能会导致未来出现偿债能力的风险。
应对措施:首先,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将降本增效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其次,通过推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优化融资结构,通过多种融资产品及融资途径,降低公司财务费用,保证公司资金的正常运转;第三方面,通过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升管理效率。
收起▲
一、商业模式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中建材信息将继续秉承“创新、绩效、和谐、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在核心流程数字化、业务营销网络化、云计算移动化、大数据商务智能化等领域精耕细作,推动企业驶入数字化蓝海。面向未来,公司将不断从技术、服务和平台层面加速迭代和进化,通过持续孵化、沉淀、获取、释放经最佳实践的ICT能力,为企业级用户打造基于使能平台、适配全栈应用场景的云计算及数字化业务转型模型,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企业ICT资源整合服务提供商。
公司所属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信息技术咨询服务(I653)-信息技术咨询服务(I6530),主要业务为华为及其他ICT产品增值分销、云产品及数字化服务、医疗产品销售、进口网络产品销售业务,具体商业模式如下:
1、华为及其他ICT产品增值分销业务
华为及其他ICT产品增值分销业务开展依靠客户经理与下游二级分销商或系统集成商签订合同,由客户提供授信审核资料,经过风险管理部门审核后,对客户进行授信,再经法务部门对销售合同审批完毕后,正式签署销售合同。收益来源包括价差收益、技术服务费。通过寻找和联系下游二级分销商和系统集成商,在有明确需求情况下,向华为及其他ICT厂商进行采购,为上下游之间提供物流、资金流和售前、售后技术服务的同时,赚取相应的购销差价以及增值分销带来的技术服务费。
2、云产品及数字化服务业务
云产品及数字化服务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一是,利用公司在微软、华为云的技术服务能力,帮助客户上云,如提供全方位的上云咨询、评估、迁移、部署及运维服务支持,助力客户完成数据在云上部署和迁移,同时实现云产品销售;二是,运用公司在云管平台方面的技术服务能力,在客户完成上云迁移后的持续护航,帮助客户管理云,如将不同云平台、公有云、私有云及旧系统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更好实现云网融合。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上云、云管理服务,能够获取客户上云咨询、实施费用以及持续的运维服务费用;三是,公司通过利用SAP、MicrosoftOffice365、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达梦数据库等合作伙伴的主流云应用SaaS资源,整合公司对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需求的理解,根据客户实际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实施和软件开发,在云上为行业客户提供订制化的SaaS应用服务产品并收取相应服务费用。
3、医疗产品销售业务
医疗产品销售业务通过获得GE等医疗设备厂商的授权,在授权区域内进行医疗产品销售,公司
通过谈判或投标方式,获得销售订单,并向医疗厂商采购相应设备并销售给客户,该业务的盈利模式为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价差利润。
4、进口网络产品销售业务
进口网络产品销售业务开展先根据与客户签署的进口产品销售合同,在货物到港后,由关务专员安排货物清关申报和缴税事宜。公司在货物进关放行后,安排国内物流运输,与下游客户协商到货安排。客户收到货物后,公司跟踪客户付款和办理发票开具事宜。根据国内客户的需求,公司为客户提供国外网络产品的进口网络设备采购业务,公司从海外厂商处采购货物,并帮助客户完成进口、清关、开证、付汇、物流等服务,该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价差利润。
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下游渠道和客户优势
经过十余年精耕于ICT产品增值分销领域,公司依托原有传统分销业务已积累大量的优质高端客户以及渠道资源,为公司未来战略性业务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基于传统分销业务,公司与多家世界级知名厂商发生关联,公司具备提供跨厂商、跨平台解决方案的能力。
公司与华为合作过程中磨练的专业和敬业,取得了下游客户的信任;公司已经建立起优质的渠道体系。目前,公司在国内和海外拥有近60个分公司和办事处,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拥有超过万家渠道合作伙伴,业务范围已覆盖全国及海外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肯尼亚、巴基斯坦等国家,这是未来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力源。
2、人才和经营团队优势
在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最关键的经营要素是人才,尤其是核心业务骨干和技术人才。经过近十五年的发展,公司的核心业务团队与公司共同发展、成长、成熟。同时,公司打造了一支逾千人的增值分销业务团队,其中工程师占比超过60%。公司业务从成长速度,到行业口碑,再到人员单位产出和业务净利润率等多个维度的指标,均证明这是目前业内最优秀的业务团队之一。而且公司还定期举办、组织开展各类行业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
3、发展战略定位优势
公司自2009年与华为公司签署分销代理协议以来,连续十年为华为企业级业务核心分销商,2017年成为华为首家下单规模超过百亿的总经销商。公司一直精耕以主机、网络、企业级软件和存储为代表的高端产品的增值分销和服务业务。公司发展战略始终定位的是最有市场前景,同时又有较高行业壁垒的ICT产品增值服务的领域。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公司已连续五年入围“全国增值分销商十强”,特别在企业级ICT产品增值分销领域,公司已处于行业前列。
4、企业文化优势
公司秉承集团“创新、绩效、和谐、责任”的企业文化,倡导“敬畏、感恩、谦恭、得体”的行为准则,本着“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的原则,积极营造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和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三宽三力”的人文环境,把实现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根本追求,努力追求“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公司倡导“以客户为中心”、“阳光做人,阳光做事”、“对结果负责”、“主动承担,相互补位”、“在创造价值中实现价值”、“不忘社会责任”等核心价值观。公司已经形成了简单、质朴的良好风气,还获得了非常好的行业口碑。公司在行业内正在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取信力和凝聚力。这为公司未来借助资本的力量,实施行业内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19年,公司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董事会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重大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7.3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7.57%。
公司联合华为倡导“平台+AI+生态”战略理念积极拓展和培育业务,通过与华为联手以生态赋能的方
式,构建生态平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AI等多种新ICT技术,共同构建数字生态,与合作伙伴一起助力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的华为企业级产品业务仍保持了持续增长。公司通过积极推进渠道布局和下沉,抓住行业客户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机遇,企业级ICT硬件产品及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43.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5.98%。公司通过为合作伙伴提供专业、高效、创新的渠道增值服务,实现赋能合作伙伴,并与合作伙伴紧密合作、积极协同,提升场景化的解决方案能力,共同发掘ICT新形势下全新的利润增长点,打造ICT生态服务平台。多年来,公司与华为同心协力,在精耕数字化、拓展云平台、深化ICT使能方面表现优异,公司在2019年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上荣获华为公司授予的“风雨共进奖”、“优秀华为云经销商伙伴奖”等多项殊荣。
报告期内,公司云及数字化服务业务持续增长,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3.13%。
公司一直坚定不移地推进服务化和平台化转型升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打造自身增值分销业务数字化服务平台,构建面向工业领域先进的智能化能力中台;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在云计算业务上的服务能力、以及解决方案的产品研发和交付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了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依托研发成果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工作,在ICT产品解决方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新获5项实用新型专利、80项软件著作权,成为公司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报告期内,公司组建了能力中心,全力打造项目咨询、蓝图规划、解决方案、实施交付的专家级技术团队。能力中心的使命为专注于细分行业,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面向企业级用户打造有通用性的行业解决方案,并向我们的渠道合作伙伴赋能。公司目前正聚焦智能制造领域,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孵化智能制造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方案涉及企业管理、工业互联网、智能工业管控等方面,同时,也得到集团的大力支持。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自身增值分销业务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升级迭代,一方面实现了业务模块、业务流程在线;同时实现了财务、经营、业务、管理数据在线,能够为管理决策更好的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自身数字化转型累计宝贵经验,为未来输出企业管理与应用平台奠定基础。报告期内,公司SAP实施团队为大型基础设施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以及政府客户成功打造了企业管理与应用平台。公司自身数字化转型下一步将进入数据驱动和网络协同阶段,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实现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以降低营运成本;最终实现将合作伙伴的能力引入数字化服务平台,并与合作伙伴共享平台能力,形成生态圈。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中心开展战略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将切实为华为生态伙伴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整合厂商的云资源与AI算法能力,通过“AI+”赋能行业企业客户智慧化转
型。公司正在与人工智能领先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目标是共同打造面向制造业的行业人工智能平台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将在取得试点成功的,为行业客户打造的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与渠道合作伙伴合作,共同向行业企业客户进行推广,以实现规模化拓展,共同打造平台生态。报告期内,公司已成功为大型能源客户、水泥客户提供视觉智能管控平台服务。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公司通过携手华为,利用“5G、AI、云”的能力匹配行业需求,打造行业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报告期内成功为中纺院建设了化纤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公司正积极探索、参与集团成员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对元亿科技6,244.90万元增资,持有元亿科技股权比例为51.00%,元亿科技成为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元亿科技是IBM大中国地区核心合作伙伴,拥有IBM企业级全系列产品(包括硬件、软件、云业务、人工智等产品线)和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POWER服务器产品中国区总代理商资质,以及IBM企业级产品增值分销和解决方案领域经验丰富的成熟团队。公司本次增资并控股元亿科技,将通过与元亿科技进行产品资源、技术资源和渠道资源的整合,为公司的渠道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
随着5G时代即将到来,在这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国产替代加速将为信息创新领域的成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在国产软硬件方面的战略布局,在软件方面,公司成为国内数据库知名企业达梦数据库国内唯一的总经销商;在大安全领域产品及解决方案领域与行业领先企业绿盟科技、东方通积极开展合作,取得了绿盟科技软件产品的总经销商资质;在硬件方面,公司取得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的硬件产品总经销资质,并与同方计算机、金山云等厂商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前述举措,使得公司在信息创新领域的布局更为完整,公司未来将与合伙伙伴携手为企业客户提供国产化产品和服务,共同构建自主可控领域ICT产品生态。
2019年5月24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发布了2019年创新层挂牌公司名单,公司再次成为创新层挂牌企业,这也是公司连续四年成为创新层挂牌企业。公司在“2019中国数字生态500强”荣登“全国增值分销商十强”;公司被授予“2019十佳智能制造行业ISV”称号,并获得“2019B.P卓越云MPS”、“2019B.P卓越生态建设奖”等奖项。报告期内,公司受邀参加微软Inspire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并荣获“TopCSPIndirectProvider”大奖。9月27日,中关村企业蓝皮书《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成长力报告(2019)》发布,公司荣登2018年度中关村新三板企业成长力TOP30榜单;12月12日,公司凭借长期以来在拓展数字化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方面的持续投入,获“卓越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奖项。
面向未来,公司将不断从技术、服务和平台层面加速迭代和进化,通过持续孵化、沉淀、获取、
释放经最佳实践的ICT能力,携手合作伙伴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企业ICT资源整合服务提供商。
(二)行业情况
当前,以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推动数字经济正进入到以智能产业为主导的新阶段。“智能基础设施”既是构筑智能世界的基础底座,也是产业发展升级的使能技术,其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传统ICT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也可以是采用新ICT技术部署的新网络。无论形式如何,智能基础设施就如同黑土地一样,将创新力延伸到各行各业,开启智能纪元的大时代。
2019年,华为发布全球联接指数(GCI)2019报告《智能联接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指出:由人工智能加持的智能联接开始对数字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撬动国家数字化转型的新拐点。人工智能是使能“智能联接”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人工智能与其他三大关键使能技术(宽带、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融合与应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智能联接是宽带、5G、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有机融合,是推动国家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的基石。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智能联接正在塑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未来将是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世界。
智能联接生态包含宽带、人工智能、云和物联网技术,并将随着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而实现蓬勃发展。在日益互联的世界中,协作是成功的关键。智能联接与其他新兴技术结合,推动全球生态系统的发展。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公司将与来自各行各业的数百万合作伙伴将携手并进,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持续经营评价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资产、人员、财务等完全独立,保持良好的自主经营能力;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各项重大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良好;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严格按照《公司法》与《公司章程》的要求正常运作;经营管理层、核心人员队伍稳定;公司规范治理,在实际经营中呈现良性增长态势。因此,公司具备良好的持续经营能力。
(一)行业发展趋势
在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随着网络升级和计算能力突破,云计算规模应用、5G商用部署、AI无所不及。人类社会迈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将跨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海量联接、实时全在线、各种智能终端/智能设备大爆发,以及全球化4.0趋势下,数字世界“商品和服务”与物理世界“商品和服务”深度融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生活方式、
工作方式、商业模式、产业生态、技术发展方向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诉求,也是面向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诉求。云计算、AI、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共同构筑智能基础设施,使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让智慧政府、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近在眼前。
华为GIV报告指出,数据将成为智能生产力,为人们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提供全场景“智能”体验。“物”的感知化和互联之势将更加蔚为壮观:2025年全球设备与物的联接数量将达到1,000亿,被联接的人、物、设备都变为可以相互交互的“数字物种”,信息孤岛基本上都会消失,届时联接将比现在更快、更安全、更智能。千亿联接编织的“极速联接网络”将覆盖物理世界的各个角落,联接效率将通过“一张网”释放出全社会数倍于以往的产值与活力,在数字化大潮中找到增长的新窗口。
“+智能”催生新物种,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万物智能将点亮海量数据,AI将以通用技术的形式服务于整个社会。接入云端的海量数据将推动智能算法迅速演进,打造出可供社会普遍共享的智能基础资源。构建于大数据、云、IoT和人工智能基础上的“+智能”平台将成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升级的跳板,将数据流连上“+智能”平台是每个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依托在企业ICT增值分销的领先地位,不断巩固公司核心主业的行业领先地位;积极拓展、把握战略型业务的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加速数字化建设进程,全力推进“平台化和服务化”战略转型。
公司目前是中国最优秀的ICT产品增值分销商,面向未来,公司将不断从技术、服务和平台层面加速迭代和进化,通过持续孵化、沉淀、获取、释放经最佳实践的ICT能力,携手合作伙伴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企业ICT资源整合服务提供商。
(三)经营计划或目标
公司依托在企业ICT增值分销的领先地位,公司面向未来的平台化和服务化转型正在持续深入推进,未来重点工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大方面:
1、进一步拓展战略业务
2020年,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在华为企业业务总经销商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同时积极拓展战略性业务,包括IBM企业级产品、达梦数据库产品等市场。公司将积极把握国家推进高科技行业国产化替
代的历史机遇,通过提前布局和参与相关市场,打造ICT分销主业外新的业务板块和未来利润贡献重要增长极。
同时,公司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公司以拓展华为企业业务海外市场为抓手,通过发挥自身服务能力方面的优势,为海外客户提供ICT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立足于非洲、拉丁美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市场,海外业务将成为公司利润贡献的新增长点。
2、加速推进数字化进程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公司将坚定不移的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加强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通过对数字化工作平台的不断迭代升级,在2020年基本完成全业务流程在线化,同时进入数据驱动、网络协同的数据智能建设阶段。公司的下一步将进入数据驱动和网络协同阶段,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实现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以降低营运成本;公司最终实现将合作伙伴的能力引入数字化服务平台,并与合作伙伴共享平台能力形成生态圈。
3、能力中心建设和项目落地
公司能力中心将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最新革命性技术族;聚焦制造业,深化行业的业务逻辑认知;以定制化服务为开端,逐步形成行业通用的解决方案和产品。通过与渠道合作伙伴合作,能力中心将加速行业解决方案的孵化进程,共同向行业企业客户进行推广,加快推进项目的落地并实现规模化拓展。
公司目前是中国最优秀的ICT产品增值分销商,正在加速实现公司从ICT产品增值分销商向企业ICT资源整合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希望在未来携手合作伙伴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企业ICT资源整合服务提供商。
(四)不确定性因素
1、市场竞争风险。
IT产品和服务行业是成熟且完全竞争的行业,尽管公司目前在企业ICT分销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但仍面临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2、云业务转型不确定性风险。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由于云计算、物联网和数据中心市场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IT支出将增长3.2%,达到3.8万亿美元。此前,Gartner预计到2020年云计算占整体市场24%,从数据来看,这一比例相对偏小。云计算市场格局的尚未定型对公司未来云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四、风险因素
1、对单一供应商存在重大依赖的风险
公司目前最大的供应商为华为公司,2019年公司对华为公司的采购金额为145.35亿元(不含税),导致公司对华为公司存在重大依赖的风险,若未来华为公司对公司的销售政策发生变化,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有计划的进一步完善,丰富现有产品线,2012年成为SAP软件产品代理;2015年成为甲骨文产品、微软云产品的总代理。2016年成为北京蓝海讯通科技有限公司(OneAPM)和FireMon公司(全球防火墙安全策略管理解决方案的领先厂商)的代理商。2017年度,公司成为云安全产品领先企业“亚信安全”公有云唯一总代理。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增资控股元亿科技,进一步补充IBM企业级全系列产品(硬件、软件、云业务、人工智能等产品线)和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POWER服务器产品线。报告期内,在软件方面,公司成为国内数据库知名企业达梦数据库国内唯一的总经销商;在大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领域与行业领先企业绿盟科技、东方通积极开展合作,取得了绿盟科技软件产品的总经销商资质;在硬件方面,公司取得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的硬件产品总经销资质,并与同方计算机、金山云等厂商开展战略合作。同时,公司业务正在向平台化和服务化的方向转型,未来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将更加多元化,以降低公司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程度。
2、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62.90亿元,虽然公司对下游客户建立了较完备的风险信用管理体系,且历史坏账率极低,但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未来若出现客户恶意拖欠货款的情况,会导致公司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应对措施:为了更好的进行风险管控,公司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时跟踪业务的发展情况,持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优化风险评估模型,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公司积极探索多种风险防范方式,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引入融资租赁、保理、信用险等多种途径降低重点业务风险;采用自然人担保、房屋抵押登记、第三方法人机构担保等方式为业务提供增信措施,从而更加合理的控制风险,尽可能降低回款风险。
3、偿债能力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4.58%,其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处分销行业属资金密集型行业,资产负债率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低是同行业企业普遍具有的特点,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凭借
其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充分运用财务杠杆,以尽力扩大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致使其负债水平普遍较高。随着公司近年业务快速拓张,需要资金规模较大,而公司自有资金不足,主要依靠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可能会导致未来出现偿债能力的风险。
应对措施:首先,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节点管理将降本增效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其次,通过推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优化融资结构,通过多种融资产品及融资途径,降低公司财务费用,保证公司资金的正常运转;再次,通过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公司可以根据各业务部门的资金占用情况,作为业务部门考核的主要指标,以督促业务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对资金不必要的占用。
收起▲
一、商业模式
公司所属行业为批发和零售行业中的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主要业务为华为及其他ICT产品增值分销、进口网络产品销售业务、医疗产品销售业务、云产品及数字化服务。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国内外ICT产品、网络产品、医疗产品、云产品厂商的销售渠道,通过增值分销模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商业服务模式。
1、ICT产品增值分销的商业模式
ICT产品增值分销业务开展依靠客户经理与下游二级分销商或系统集成商签订合同,由客户提供授信审核资料,经过风险管理部门审核后,对客户进行授信,再经法务部门对销售合同审批完毕后,正式签署销售合同。收益来源包括价差收益、技术服务费。通过寻找和联系下游二级分销商和系统集成商,在有明确需求情况下,向华为及其他ICT厂商进行采购,为上下游之间提供物流、资金流和售前、售后技术服务的同时,赚取相应的购销差价以及增值分销带来的技术服务费。
2、云产品及数字化服务的商业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在云产品方面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一是,利用公司在微软、华为云的技术服务能力,帮助客户上云,如提供全方位的上云咨询、评估、迁移、部署及运维服务支持,助力客户完成数据在云上部署和迁移;二是,运用公司在云管平台方面的技术服务能力,在客户完成上云迁移后的持续护航,帮助客户管理云,如将不同云平台、公有云、私有云及旧系统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更好实现云网融合。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上云、云管理服务,能够获取客户上云咨询、实施费用以及持续的运维服务费用;三是,公司通过利用SAP、MS Office365、旷视、商汤、达梦等合作伙伴的主流云应用SaaS资源,整合公司对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需求的理解,根据客户实际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实施和软件开发,在云上为行业客户提供订制化的SaaS应用服务产品并收取相应服务费用。
3、医疗产品销售业务的商业模式
医疗产品销售业务通过获得GE等医疗设备厂商的授权,在授权区域内进行医疗产品销售,公司通过谈判或投标方式,获得销售订单,并向医疗厂商采购相应设备并销售给客户,该业务的盈利模式为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价差利润。
4、海外ICT产品进口销售业务的商业模式海外网络产品进口销售业务开展先根据与客户签署的进口产品销售合同,在货物到港后,由关务专员安排货物清关申报和缴税事宜。公司在货物进关放行后,安排国内物流运输,与下游客户协商到货安排。客户收到货物后,公司跟踪客户付款和办理发票开具事宜。根据国内客户的需求,公司为客户提供国外网络产品的进口网络设备采购业务,公司从海外厂商处采购货物,并帮助客户完成进口、清关、开证、付汇、物流等服务,该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价差利润。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户打造有通用性的行业解决方案,并向我们的渠道合作伙伴赋能。公司目前正聚焦智能制造领域,2019年上半年,公司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董事会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重大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保持了营业收入的平稳,并实现了利润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3,528.56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净利润15,505.9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97%。公司联合华为倡导“平台+AI+生态”理念积极拓展和培育业务,通过与华为联手以生态赋能的方式,构建生态平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助力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
报告期内,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因素导致公司的华为部分产品线(如服务器产品)业务受到不利影响,但公司的华为企业级产品业务仍保持了整体业务的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企业级ICT硬件产品及服务实现营业收入520,474.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87%。公司通过为合作伙伴积极提供专业、高效、创新的渠道增值服务,实现赋能合作伙伴,并与合作伙伴积极合作、密切协同,共同发掘ICT新形势下全新的利润增长点,打造ICT生态服务平台。多年来,公司与华为同心协力,在精耕数字化、拓展云平台、深化ICT使能方面表现优异,公司在2019年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上荣获华为公司授予的“风雨共进奖”、“优秀华为云经销商伙伴奖”等多项殊荣。
报告期内,公司云及数字化服务业务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2,446.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6.66%。公司一直坚定不移地推进服务化和平台化转型升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打造自身分销业务数字化服务平台,构建面向工业领域先进的智能化能力中台;同时不断提升自身在云计算业务上的服务能力、以及解决方案的产品研发和交付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组建了能力中心,全力打造从项目咨询、规划蓝图梳理、项目实施交付的专家级技术团队。能力中心的使命为专注于细分行业,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面向企业级用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孵化智能制造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方案涉及企业管理、工业互联网、智能工业管控等方面,公司此举得到集团的大力支持。报告期内,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信云智联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管理平台“信云宝”,通过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可信云认证,并已成功部署于银行、大型基础设施等行业客户。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整合厂商的云资源与AI算法能力,通过“AI+”赋能行业企业客户智慧化转型。公司正在与人工智能领先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目标是共同打造面向制造业的行业人工智能平台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将在取得试点成功的,为行业客户打造的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与渠道合作伙伴合作,共同向行业企业客户进行推广,以实现规模化拓展,共同打造平台生态。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对元亿科技6,244.90万元增资,持有元亿科技股权比例为51.00%,元亿科技成为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元亿科技是IBM大中国地区核心合作伙伴,拥有IBM企业级全系列产品(包括硬件、软件、云业务、人工智等产品线)和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POWER服务器产品中国区总代理商资质,以及IBM企业级产品增值分销和解决方案领域经验丰富的成熟团队。公司本次增资并控股元亿科技,将通过与元亿科技进行产品资源,技术资源和渠道资源的整合,为公司的渠道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2019年5月24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发布了2019年创新层挂牌公司名单,公司再次成为创新层挂牌企业,这也是公司连续四年成为创新层挂牌企业。公司在“2019中国数字生态500强”荣登全国增值分销商十强,这也是公司连续四年获此殊荣;公司被授予“2019十佳智能制造行业ISV”称号,并获得“2019B.P卓越云MPS”、“2019B.P卓越生态建设奖”等奖项。报告期内,公司受邀参加微软Inspire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并荣获“TopCSPIndirect Provider"大奖。
三、风险与价值
1、对单一供应商存在重大依赖的风险
公司目前最大的供应商为华为公司,报告期内公司对华为公司的采购金额为42.33亿元(不含税),导致公司对华为公司存在重大依赖的风险,若未来华为公司对公司的销售政策发生变化,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有计划的进一步完善、丰富现有产品线,改善公司目前对单一供应商依赖的问题。公司与领先的软件厂商开展合作,拥有SAP软件战略合作伙伴、微软云产品的总代理、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数据库产品的总经销商等资质,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司在软件产品线的布局。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增资控股元亿科技,进一步补充IBM企业级全系列产品(硬件、软件、云业务、人工智能等产品线)和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POWER服务器产品线。公司通过不断补充和丰富产品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线过于单一的风险。同时,公司业务正在向平台化和服务化的方向转型,未来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将更加多元化,以降低公司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程度。
2、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9.76亿元,虽然公司对下游客户建立了较完备的风险信用管理体系,且历史坏账率极低,但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未来应收若出现客户恶意拖欠货款的情况,会导致公司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应对措施:为了更好的进行风险管控,公司制定了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时跟踪业务的发展情况,持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优化风险评估模型,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公司积极探索多种风险防范方式,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引入融资租赁、保理等多种途径降低重点业务风险;采用自然人担保、房屋抵押登记、第三方法人机构担保等方式为业务提供增信措施,从而更加合理的控制风险,尽可能降低回款风险。
3、偿债能力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0.60%,资产负债率水平依然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处的分销行业属资金密集型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高是行业企业的普遍共同特点。行业内领先企业通常凭借其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充分运用财务杠杆,以尽力扩大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致使其负债水平普遍较高。随着公司近年营业收入逐年快速增长,公司自有资金相对不足,目前主要依靠银行借款等债务方式融资,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可能会导致未来出现偿债能力的风险。
应对举措:首先,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节点管理将降本增效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其次,通过推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优化融资结构,通过多种融资产品及融资途径,降低公司财务费用,保证公司资金的正常运转;再次,通过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公司可以根据各业务部门的资金占用情况,作为业务部门考核的主要指标,以督促业务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对资金不必要的占用。
四、企业社会责任
(一)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二)其他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1月4日,在“情暖中华、筑梦同行”公益晚会上,中建信息凭借过去一年中与北京光爱学校共担风雨、共建爱心的点点滴滴,被授予"2018年度公益榜样奖"称号。"情暖中华、筑梦同行"是本次公益晚会的主旨,更是中建信息一路走来并将执着坚守的公益梦想。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单薄,一个集体的能量或许有限,但只要在共圆一个梦、共聚一颗心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公益的溪流必将汇聚成五湖四海,让爱走天下,情暖中华。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