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电气(603050)
公司经营评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6-30
- 2021-12-31
- 2021-06-30
- 2020-12-31
- 2020-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致力于构建电力产业发展新业态,为电力行业、公共事业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智慧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业务涉及智能电网、新能源和EPC领域。
智能电网业务领域:专业从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是行业内产品线较为齐全的少数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智能电网配电、变电和用电建设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终端、配电主站软件、智能电能表、高低压预付费、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环网柜、成套设备等。
新能源业务领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充电桩及微电网系统。
EPC业务领域:专业从事电力工程EPC总承包业务,拥有设计、施工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完整资质,依托于公司的产品优势,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交钥匙工程。
(二)公司所处行业
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8%。其中,水电新增499万千瓦,风电新增258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1.0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16万千瓦。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其中,水电装机4.27亿千瓦,风电装机4.6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7.14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530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装机(11.7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迈上新台阶。2024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5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1%;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9007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0%,同比增长23.5%,超过了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8525亿千瓦时)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757亿千瓦时)。
风电建设和运行情况。2024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584万千瓦,同比增长12%,其中陆上风电2501万千瓦,海上风电83万千瓦。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67亿千瓦,同比增长20%,其中陆上风电4.29亿千瓦,海上风电3817万千瓦。
2024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发电量50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6.1%。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2024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1.02亿千瓦,同比增长31%,其中集中式光伏496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288万千瓦。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亿千瓦,同比增长52%,其中集中式光伏4.03亿千瓦,分布式光伏3.1亿千瓦。
2024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量39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7%。
2024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6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44354亿千瓦时。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第二产业用电量30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第三产业用电量85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7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在公司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截止6月末,公司营业收入约为17.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1.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1,937,740.6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4,011,868.4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15%。
三、风险因素
1、依赖于电力行业投资的风险
电力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一方面受国家能源战略投资规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依托于国民经济各实体产业发展,并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本公司主营的智能电网变电设备、智能电网配电设备、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和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是电力产业重要的配套产品,其市场需求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受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及相关电力产业投资的影响较大。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国家电力建设投资政策发生改变,相关电力产业需求下降,以及两大电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受到影响,公司将面临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行业需求萎缩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前,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正处于态势变革、加速调整阶段,该领域将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随着行业内各企业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如公司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则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3、产品及技术持续创新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该领域技术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展开,本行业内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不能够合理、持续的加大技术投入,或不能够有效的把握行业技术走向,就无法适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进而降低公司的竞争力,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022-2024半年度,公司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92.87%、92.52%和93.23%,由于大宗原材料一直处于高位,公司所需的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一直较高。其中,柜体、高低压元件、铜排、芯片、载波模块、开关散件、表壳、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线路板等是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若上述原材料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将影响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进而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5、毛利率下降风险
2023年半年度和2024年半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4.39%和23.02%,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较2023年下降1.37%,如未来电力行业需求、市场竞争格局、原材料及生产成本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且公司无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将存在继续下降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水平。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主营业务优势
随着我国开始逐步建设新型能源电力系统,我国电网总体上将是国家骨干输电网与地方输配电网、微网相结合的模式发展,电网市场向地方输配电网、微网倾斜;深化电力、电价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催生了万亿级别的分布式光伏市场;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在电网中比例上升,一二次融合设备、工商业储能及大型储能电站、地方输配电网、微电网的智能化投资将继续加大。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110kV及以下配用电领域,起家于二次设备及系统,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同时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具备关键核心设备、区域市场资源、行业运作经验等积累,公司主营业务深度对接行业未来趋势和需求,具备主营业务从业先发优势。
(二)传统与新能源业务协同优势
公司深耕输配电设备近二十三年,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发电集团、石油石化、钢铁煤炭以及各行各业积累着有近1万多家的客户资源。随着公司分布式光伏EPC项目、储能电站EPC项目、充电站EPC项目的持续落地,公司适用于新能源项目的逆变器、充电桩、预制舱式变电站、新能源智能升压箱、开关柜、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低压开关设备等产品销售被进一步带动。公司依托新能源投资、建设施工、应用场景,深度挖掘输配电设备升级转型需求。公司强化产业链协同,发挥核心技术及先进制造能力,形成板块相互借力、协同发展的闭环业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三)全产品线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多元化的综合业务模式,公司现有产品基本涵盖了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一、二次设备及系统,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一体化服务。公司多项产品取得国家或行业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和技术鉴定,更好的把握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方向,具备提供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一体化的智能电网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四)品牌效应优势
公司多年持续打造市场认可、客户认可的企业品牌。在行业经验方面,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积累了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及成功案例。在科技研发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电网配电终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终端、真空断路器等产品技术水平较高,质量性能稳定可靠,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在客户服务方面,公司团队注重信誉、低调务实、团结合作、精细运营,特别是在客户响应度和售后服务方面,获得了市场和客户良好的信任及口碑。通过多方努力,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面对2023年各种风险挑战和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压力,公司全体职工在董事会和公司经营层的带领下,深入贯彻落实战略发展规划,锐意进取,主动作为,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深耕国内外市场,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扩充事业部产能,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中标合同额、经营收入、创新能力等各项指标实现逆势上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04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归母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增长161%,各版块业务数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总体来看,公司顺利完成全年预期的经营指标。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产品竞争力与日俱增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核心竞争力,其中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全国产化馈线自动化终端和全国产化站所自动化终端,顺利通过了河北省电工技术学会组织召开的新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具备创新性,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为配电产品国产化做出了突出贡献;11月第19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高峰论坛公布了中国电气工业百强研究报告,公司蝉联榜单,并成功跻身中国电气工业创新企业十强,公司的行业领导地位和创新实力再次得到业界肯定。
一、深耕国内外市场,助力国家工程,不断推动市场取得突破
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性能和强大的工程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国内外市场开拓工作,2023年在市场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在2023年南方电网集第一次集中招标中排名榜首,科林产品得到了各界客户的一致好评,公司凭借强大的配电自动化产品技术实力,自主设计了电力骨架线路配电自动化方案,成功助力了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项目建设;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成功中标了马尔代夫配电升级、赞比亚变电站、南美12MW光伏电站、莱索托高地引水等多个项目,国际知名度得到了显著提高,5月份挪威、斯洛伐克、加蓬、巴林、塞浦路斯、巴基斯坦、赞比亚等26国驻华大使参赞莅临科林电气考察交流,对公司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做强产品质量,提升制造水平
公司立足智能电网、新能源、互联网+三大业务板块,不断优化产业结构,2023年完成了储能电池PACK生产线建设,新能源业务板块得到了进一步扩展;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产能需求不断增加,2023年公司加大了自动化设备投入力度,引进并扩充了低压抽屉流水线、光纤激光切管机、智能折弯机;配电一二次融合成套开关标准化测试系统、环网柜箱式氦检漏系统、自动化拼接焊系统、PWST-机器人YA-1VAR、全自动双压双穿号码管机、变压器横剪线和箔绕机等一系列生产设备,生产效率和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公司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全面提升制造能力的同时,公司还不断强化质量管控,质量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公司凭借优质产品得到南网客户的高度评价。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弘扬企业文化,切实增强团队凝聚力。
公司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180余人,为公司未来发展做好了人才支撑,同时依托远航学院培训基地,深入开展各层级人才培训工作,不断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梯队,夯实人才保障;公司坚持弘扬“阳光正直、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深入基层开展员工谈心谈话,解决一线职工实际诉求,同时公司定期举办颁奖联欢会、运动会、歌唱比赛等大型文化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团队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电力行业总体情况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6539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2023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7亿千瓦,其中,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2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3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58.5%。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5.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3.9%。分类型看,水电4.2亿千瓦(含抽水蓄能5094万千瓦);核电5691万千瓦;并网风电约4.4亿千瓦(含陆上风电4.0亿千瓦、海上风电3729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6.1亿千瓦。
(二)新型储能行业情况
(1)新型储能市场保持高速发展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21.5GW/46.6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截至2023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34.5GW/74.5GWh。从投产项目规模等级来看,百兆瓦级项目数量增速明显,100余个百兆瓦级项目相继投运,与2022年相比增长370%;规划/建设中的百兆瓦级项目数量550余个,较2022年增长41%。锂电池储能技术仍是主流,非锂储能技术应用逐渐增多。从技术路线来看,磷酸铁锂仍是主流,非锂储能技术应用逐渐增多。
(2)价格政策和市场机制仍是关键
2023年,各地继续对新型储能的商业模式进行探索,主要通过容量租赁、容量调峰市场、容量补偿电价等方式对新型储能的容量成本进行补偿。广东、山东及山西等地陆续出台了独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相关政策,进一步拓宽了独立储能的收入来源。在南方五省,虽然2023年独立储能参与相关电力市场和新能源租赁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但仍然存在电能量市场价差小、新能源企业租赁意愿不强、租赁价格较低等问题。此外,产业竞争加剧,储能系统价格走低。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统计数据,2023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年末均价已跌破10万元/吨,与最高60万元/吨相比,价格降幅超过80%;正极材料与电解液价格降幅超60%,负极材料与隔膜下跌超过20%,方形电芯(磷酸铁锂)降幅超51%,储能系统均价年末较年初跌幅接近50%。储能系统价格走低,一定程度有利于储能电站项目投资建设。
(三)充电桩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充电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72.6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20.3万台、交流充电桩152.2万台。从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7.7万台。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省、区、市运行情况显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湖北、山东、北京、安徽、河南、四川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0.7%。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河北、四川、浙江、上海、山东、福建、陕西、河南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2023年12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38.1亿度,较上月增长2.7亿度,同比增长78.1%,环比增长7.5%。数据还显示,2023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同比上升30.6%。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92.9万台,同比上升42.7%,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245.8万台,同比上升26.6%。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6万台,同比增加65%。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对比情况显示,2023年1-12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随着2023年国内各大车企逐渐推出支持800V电压平台的新能源汽车,公共直流充电也逐渐向高压、高功率演变,10-20分钟就可将电量充到80%,几乎等同于汽车加油的时间,同时纯电乘用车和商用车电池容量也在逐步攀升,甚至可以高达400-500KWh,这些信息表明,超快充技术的发展和充电速度依然是未来提升充电体验的首要需求。与传统风冷技术相比,液冷技术不仅具备重量、体积小的优势,节省安装空间,在散热效率、防护等级和安全性均更高,且可满足大功率充电的需求。充电设施管理趋向于数字化、智能化伴随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充电算法及充电策略分配越来越成为影响充电效率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公共充电领域,功率矩阵温度控制、负载调节的科学应用将高度依赖于数字化智能充电技术的发展,通过智能电网、物联网、5G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等技术来实现设施无人值守、充电安全快捷、充电网络智能调度等商业价值的充分挖掘。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科林电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慧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立足电气设备制造及服务,打造以“配用电装备板块”、“智慧能源板块”为主的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双主业,为电力行业、公共事业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智慧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为进一步全方位服务客户,公司打造“电力工程服务板块”、“产业投资及孵化板块”为两个支撑业务板块,形成2+2业务架构。
配用电装备板块:专业从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是行业内产品线较为齐全的少数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智能电网配电、变电和用电建设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终端、配电主站软件、智能电能表、高低压预付费、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环网柜、成套设备等。
智慧能源板块:公司打造的区别与于主业电气装备制造的全新业态。围绕“新能源”,开展新能源投资运作、智能运维、核心科技设备及软件、微电网系统、多位一体能源供应等新业态,相关产品和服务涉及分布式光伏电站EPC及运维、储能设备及储能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充电桩及充电站的建设与运维等多个新能源领域。
电力工程服务板块:公司专业从事电力工程和分布式光伏等业务的EPC总承包业务,拥有设计、施工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完整资质。依托于公司产品线较为齐全、团队执行力强、上市平台等优势,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交钥匙工程。同时拉动公司产品向更符合市场方向升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发展使命优势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聚焦电气设备制造及服务,致力于智能电网、智慧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协同、更高效的全套电气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多年来,公司秉承“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坚持“重研发、重团队”的思路,坚守“做实业、做百年企业”的初衷,经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和品牌经营,公司客户不但认可产品、更认可本公司。
(二)主营业务优势
随着我国开始逐步建设新型能源电力系统,我国电网总体上将是国家骨干输电网与地方输配电网、微网相结合的模式发展,电网市场向地方输配电网、微网倾斜;深化电力、电价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催生了万亿级别的分布式光伏市场;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在电网中比例上升,一二次融合设备、工商业储能及大型储能电站、地方输配电网、微电网的智能化投资将继续加大。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110kV及以下配用电领域,起家于二次设备及系统,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同时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具备关键核心设备、区域市场资源、行业运作经验等积累,公司主营业务深度对接行业未来趋势和需求,具备主营业务从业先发优势。
(三)传统与新能源业务协同优势
公司深耕输配电设备近二十三年,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发电集团、石油石化、钢铁煤炭以及各行各业积累着有近13200多家的客户资源。随着公司分布式光伏EPC项目、储能电站EPC项目、充电站EPC项目的持续落地,公司适用于新能源项目的逆变器、充电桩、预制舱式变电站、新能源智能升压箱、开关柜、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低压开关设备等产品销售被进一步带动。公司依托新能源投资、建设施工、应用场景,深度挖掘输配电设备升级转型需求。公司强化产业链协同,发挥核心技术及先进制造能力,形成板块相互借力、协同发展的闭环业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四)全产品线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多元化的综合业务模式,公司现有产品基本涵盖了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一、二次设备及系统,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一体化服务。公司多项产品取得国家或行业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和技术鉴定,更好的把握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方向,具备提供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一体化的智能电网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五)营销升级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营销与服务一体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坚持“深耕华北市场,积极拓展全国市场”的市场策略。先后在全国30多个省市建立营销及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出了一支成熟的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区域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公司积极跟进市场需求,构建了三维立体的营销体系建设。持续围绕市场、围绕客户转型营销模式同时,公司推动业务交付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公司及时、快速的交付和售后服务。
(六)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以“科技领先,林立百年”为经营理念,在多年发展中,一贯注重产品技术和技术人力资源的持续积累与投入,始终保持高出同行的科研投入,维持一支高比例的专业研发队伍,专注于智能电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在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以及光伏、储能、微电网系统和充电桩等领域,公司已形成了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公司2023年发明专利43项(含受理和证书已发放),同时公司在2023年获得了包括国网冀北电力公司国网一等奖(面向有限量测和规模化分布式光伏的电网调控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偏远地区有源配电网安全供电能力提升技术及应用)以及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两项(本公司参与项目--“无人机电磁脉冲防护性能测试与设计关键技术应用”、“高渗透率新能源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奖项。公司副总工程师陈洪雨先生入选202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9.04亿元,同比增长48.8%,主要是公司主营产品业务增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增长161%,主要得益于公司各类产品均实现增长、销售毛利率同比提高和期间费用略有下降所致。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其发展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紧密相关。中国电力行业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变动趋势与国民经济增长趋势基本相同:一方面,宏观经济的发展要依赖电力行业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增长对电力行业发展具有驱动作用,当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时,发电量随电力需求量的增加而上升,并促使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6539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电力生产供应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人均发电装机容量自2014年底历史性突破1千瓦/人后,在2023年首次历史性突破2千瓦/人,达到2.1千瓦/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在2023年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超过50%,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
报告预测,到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2.5亿千瓦,同比增长12%左右,2024年新增发电装机将再次突破3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将再次超过2亿千瓦。在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0%左右,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用能电气化等因素,预计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预计2024年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14.5亿千瓦,比2023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24年,公司将继续把握“双碳”机遇,紧抓“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市场机遇,以公司产品线丰富的整合优势、二次设备研发能力强的智能服务优势、团队执行力强的队伍优势为基础,实现公司发展目标。
(1)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方面
研发上,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在输、变、配、用电各环节累积的经验,持续跟进新型能源电力系统的构建和优化,加大电网侧储能产品、用户侧储能产品、充电桩、逆变器等产品研发力度。2023年公司相继发布了智能微型断路器、新一代一二次融合配电设备、新一代逆变器、充电桩等多款优质产品,并通过前期技术攻关,成功推出了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预测与评估系统、台区透明化智慧化方案等多项新型技术,科林电气产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地增强,公司入选工信部国家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公司荣获“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称号,产业园综合能源微电网项目荣获“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称号;第19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高峰论坛公布了中国电气工业百强研究报告,公司蝉联榜单,并成功跻身中国电气工业创新企业十强。
(2)新能源产业方面
公司新能源业务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和储能业务,目前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和储能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板块。2024年,公司仍然坚持新能源大发展战略方针,通过技术、市场和产品驱动,抢占新能源市场份额,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光伏业务方面,公司将充分依托自身优势,持续大力开拓光伏EPC业务,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光伏项目EPC带动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储能方面,以开拓原有客户群为支点,加强对电网侧和用电侧储能业务的开拓。充电桩方面,公司将在原有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公司已制定的发展战略,结合公司EPC业务能力,合理布局、扩大产能并紧跟进市场需求的变化。鉴于公司目前在光伏发电领域、储能领域、新能源充电领域的业务布局,以及国家对储能、充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公司未来将加大在智慧储充行业的布局,以“软件+硬件”的模式构建开放、智能、互动、高效的智慧储充智能化系统,为新能源运营商提供智能储充运营、运维及系统解决方案,以智慧科技为新能源储充行业提供服务支撑。
(三)经营计划
展望2024年,国家经济循环将进一步畅通,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也将充分显现。同时,行业内智慧电力、新能源等领域,正进行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和智慧融合等系列技术革命和能源变革,这都是我们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一年,公司要坚守科林文化,加速创新步伐,全面完善营销体系、组织体系、人才体系、科研体系等基础工作,加速体系赋能,蓄势、借势、谋势,促进公司整体战略的达成。
一、强化营销体系建设,巩固优势区域,推进三维营销。
一是持续推进三维营销建设,推动产品维度发展,鼓励各事业部寻找产品定位,大力发展二级市场;二是依托国家“双碳”战略,实现重点领域重点突破,提升风、光、储、充新能源产品的竞争力,加大充电桩、风电箱变等产品推广力度;三是打造高端形象,围绕商务对接、考察交流、售后服务等内容,开展市场全流程优化,提升客户体验;四是壮大营销队伍,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助力企业快速发展;五是深入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二、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明确技术方向,优化产品矩阵,引领产业发展;二是与科研院所、政府、高等院校、企业用户等建立良好合作渠道,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集智创新,把外部资源高质量“融”进来;三是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激发技术创新与应用活力,带动智慧电气装备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大一次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一次产品的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强化产能建设,夯实产品质量,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一是瞄准智能制造产业,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快速推进生产信息化建设,打造更多的智慧车间,全速推进生产事业部数智化转型;二是打造全链条的质量体系,针对产品多、系列多的特点,找到管理办法,做好产品抽检的坚强后盾;三是积极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生态设计产品等系列认证,适应市场新需求;四是引入高效供应链管理,服务好生产部门,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
四、推动人才体系建设,构建人才矩阵,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十百千人才计划”,吸引顶尖科技人才、培育领军人才、托举培养青年骨干,全力建设一支作风硬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二是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开拓干部眼界,多走出去,多见世面,多压担子,提高干部的多面性和领导力;三是让年轻人在重大项目、研发、工程、课题中“扛大旗”“挑大梁”,为公司发展注入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新鲜血液”;四是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善解难题、勇于革新的工匠团队。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依赖于电力行业投资的风险
电力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一方面受国家能源战略投资规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依托于国民经济各实体产业发展,并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本公司主营的智能电网变电设备、智能电网配电设备、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和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和储能产品是电力产业重要的配套产品,其市场需求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受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及其它各行业电力投资的影响较大。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继续恶化,国家电力建设投资政策发生改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受阻,相关电力产业需求下降,以及两大电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受到影响,公司将面临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行业需求萎缩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前,我国坚强智能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该领域将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随着行业内各企业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如公司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则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3、产品及技术持续创新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属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该领域技术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以及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建设的展开,本行业内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不能够合理、持续的加大对新能源、微网系统、新型能源电力系统、储能等新技术新产品的投入,或不能够有效的紧跟行业新技术走向,就无法适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进而降低公司的竞争力,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021-2023年,公司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92.96%、92.51%和93.15%,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高。其中,柜体、高低压元件、铜排、芯片、载波模块、开关散件、表壳、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线路板等是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若上述原材料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且持续维持在高位,将影响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进而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收起▲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致力于构建电力产业发展新业态,为电力行业、公共事业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智慧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业务涉及智能电网、新能源和EPC领域。
智能电网业务领域:专业从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是行业内产品线较为齐全的少数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智能电网配电、变电和用电建设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终端、配电主站软件、智能电能表、高低压预付费、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环网柜、成套设备等。
新能源业务领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充电桩及微电网系统。
EPC业务领域:专业从事电力工程EPC总承包业务,拥有设计、施工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完整资质,依托于公司的产品优势,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交钥匙工程。
(二)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1-6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39.8%;风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1~6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733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44小时。其中,水电123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452小时;太阳能发电658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2小时;核电3770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97小时;火电2142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84小时;风电1237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83小时。1~6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319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太阳能发电1349亿元,同比增长113.6%;核电359亿元,同比增长56.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054亿元,同比增长7.8%。
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引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对三个领域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首先是风电和光伏将进入倍增阶段。按照智囊机构的普遍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可能会达到16-18亿千瓦,风电和光伏的爆发式增长已经是确定性事件,不再存有争议。
其次是储能将实现爆发式增长。储能被认为是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最主要工具,可以实现削峰填谷,是现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迫切需要的。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消息,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1-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同时,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新型储能的科学配置和调度运用持续发力,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等政策规范,规范和指导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相关规划工作,推动新型储能科学优先调度运用和参与电力市场。
最后是能源数字化迎来黄金发展期。能源数字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源网荷储的各个环节。如果单纯用储能来平衡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成本高昂且不易实现。电网公司将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定义为能源互联网。而数字化就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抓手,未来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打通源网荷储各个环节,例如把海量的分布式储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形成一个虚拟的大型能源调节中心,进而帮助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和使用,来实现清洁、低碳的目的。另外,新基建中大多数领域都和电力系统有密切关系,并与公司的发展紧密相关。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科林电气全体成员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致力于智能电网、智慧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协同、更高效的全套电气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展方向,坚持市场导向、客户导向的企业变革,通过积极开拓市场、强化内部保障、推行独立经营试点、持续发力新能源科技板块等一系列举措,较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业务目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8,362,782.43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5.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431,958.46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约38.14%。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依赖于电力行业投资的风险
电力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一方面受国家能源战略投资规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依托于国民经济各实体产业发展,并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本公司主营的智能电网变电设备、智能电网配电设备、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和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是电力产业重要的配套产品,其市场需求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受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及相关电力产业投资的影响较大。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国家电力建设投资政策发生改变,相关电力产业需求下降,以及两大电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受到影响,公司将面临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行业需求萎缩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前,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正处于态势变革、加速调整阶段,该领域将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随着行业内各企业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如公司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则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3、产品及技术持续创新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该领域技术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展开,本行业内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不能够合理、持续的加大技术投入,或不能够有效的把握行业技术走向,就无法适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进而降低公司的竞争力,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021-2023半年度,公司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91.49%、92.87%和92.52%,由于大宗原材料一直处于高位,公司所需的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一直较高。其中,柜体、高低压元件、铜排、芯片、载波模块、开关散件、表壳、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线路板等是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若上述原材料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将影响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进而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5、毛利率下降风险
2022年半年度和2023年半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4.94%和24.39%,公司综合毛利率近2年保持相对稳定,如未来电力行业需求、市场竞争格局、原材料及生产成本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且公司无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将存在下降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水平。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发展使命优势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聚焦电气设备制造及服务,致力于智能电网、智慧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协同、更高效的全套电气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多年来,公司秉承“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坚持“重研发、重团队”的思路,坚守“做实业、做百年企业”的初衷,经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和品牌经营,公司客户不但认可产品、更认可本公司。
(二)主营业务优势
随着我国开始逐步建设新型能源电力系统,我国电网总体上将是国家骨干输电网与地方输配电网、微网相结合的模式发展,电网市场向地方输配电网、微网倾斜;深化电力、电价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催生了万亿级别的分布式光伏市场;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在电网中比例上升,一二次融合设备、工商业储能及大型储能电站、地方输配电网、微电网的智能化投资将继续加大。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110kV及以下配用电领域,起家于二次设备及系统,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同时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具备关键核心设备、区域市场资源、行业运作经验等积累,公司主营业务深度对接行业未来趋势和需求,具备主营业务从业先发优势。
(三)传统与新能源业务协同优势
公司深耕输配电设备近二十三年,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发电集团、石油石化、钢铁煤炭以及各行各业积累着有近1.3万多家的客户资源。随着公司分布式光伏EPC项目、储能电站EPC项目、充电站EPC项目的持续落地,公司适用于新能源项目的逆变器、充电桩、预制舱式变电站、新能源智能升压箱、开关柜、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低压开关设备等产品销售被进一步带动。公司依托新能源投资、建设施工、应用场景,深度挖掘输配电设备升级转型需求。公司强化产业链协同,发挥核心技术及先进制造能力,形成板块相互借力、协同发展的闭环业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四)全产品线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多元化的综合业务模式,公司现有产品基本涵盖了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一、二次设备及系统,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一体化服务。公司多项产品取得国家或行业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和技术鉴定,更好的把握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方向,具备提供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一体化的智能电网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五)营销升级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营销与服务一体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坚持“深耕华北市场,积极拓展全国市场”的市场策略。先后在全国30多个省市建立营销及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出了一支成熟的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区域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公司积极跟进市场需求,构建了三维立体的营销体系建设。持续围绕市场、围绕客户转型营销模式同时,公司推动业务交付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公司及时、快速的交付和售后服务。
(六)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以“科技领先,林立百年”为经营理念,在多年发展中,一贯注重产品技术和技术人力资源的持续积累与投入,始终保持高出同行的科研投入,维持一支高比例的专业研发队伍,专注于智能电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在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以及光伏、储能、微电网系统和充电桩等领域,公司已形成了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
(七)品牌效应优势
公司多年持续打造市场认可、客户认可的企业品牌。在行业经验方面,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积累了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及成功案例。在科技研发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电网配电终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终端、真空断路器等产品技术水平较高,质量性能稳定可靠,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在客户服务方面,公司团队注重信誉、低调务实、团结合作、精细运营,特别是在客户响应度和售后服务方面,获得了市场和客户良好的信任及口碑。通过多方努力,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科林电气全体成员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致力于智能电网、智慧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协同、更高效的全套电气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展方向,坚持市场导向、客户导向的企业变革,通过积极开拓市场、强化内部保障、推行独立经营试点、持续发力新能源科技板块等一系列举措,较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业务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2,597,818.0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8.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428,544.93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约29.13%。
(一)紧跟市场,各类产品均实现持续增长
2022年,科林电气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报告期内公司各类产品均实现增长,其中智能电网变电设备实现销售收入约4.72亿元,较去年增长97%;智能电网配电设备实现销售收入约2.18亿元,较去年增长10%;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实现销售收入约3.74亿元,较去年增长49%;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实现销售收入约12.33亿元,较去年增长13%;新能源(主要是充电桩和分布式光伏)实现销售收入约1.43亿元,较去年增长78%。
(二)厚积薄发,南方电网持续中标
2022年8月,科林电气中标“南方电网公司2022年配网设备第一批框架招标项目”,中标金额约为2.45亿元,刷新了公司在南方电网的中标新纪录,本次中标区域涉及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5个省,产品包括10kV油浸式变压器、10kV预装式变电站、10kVSF6全绝缘断路器柜自动化成套设备、10kV户外开关箱、常压密封空气绝缘断路器自动化成套柜、10kV柱上真空断路器自动化成套设备6个品类。
(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022年公司凭借新能源箱变产品成功参与波黑伊沃维克项目建设,继罗马尼亚、格鲁吉亚等项目,在欧洲市场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公司箱式变电站产品凭借优质的质量和性能,顺利通过欧盟CE双认证,完全符合欧洲标准,公司技术人员同客户进行深度对接,完成了两批次20台35kV风电箱变的设备供应任务,得到了欧洲客户的一致好评,科林产品的海外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坚持创新驱动,推出一系列新产品
公司坚持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创造能力。2022年公司相继发布了智能微型断路器、新一代一二次融合配电设备、新一代逆变器、充电桩等多款优质产品,并通过前期技术攻关,成功推出了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预测与评估系统、台区透明化智慧化方案等多项新型技术,科林电气产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地增强,其中科林电气自主完成的“石家庄市滨河配电运检全透明示范区”项目,成功入选国家优秀案例名单,科研实力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五)提升生产管理能力,提高运营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产品交付流程,明确各环节职责部门,优化步骤流程,加快合同审批速度,提升合同质量;提高履约能力,继续加大自动化工装的投入,打造更多的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引进MES生产管控系统;狠抓质量细节和精益生产,从细节入手,追求卓越,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工艺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加强供应链管理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供应链对市场开拓、降本增效、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作用。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2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发展,呈现整体逐步稳定回升的态势,国内GDP同比增长3%。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6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建设投资完成7208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28.1%。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012亿元,同比增长2%。
2022年,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7亿千瓦,同比增长13.8%,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9.6%,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电力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分类型看,水电4.1亿千瓦,同比增长5.8%;核电5553万千瓦,同比增长4.3%;并网风电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1.2%;并网太阳能发电3.9亿千瓦,同比增长28.1%。
国家政策方面,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发布八项措施稳经济,提出2022年电网投资50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南方电网发布《南方电网公司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作计划(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及一系列储能相关政策出台,明确了“十四五”及中长期储能发展目标,提出统筹开展储能专项规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能源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将加速产业结构和技术大变革,电力系统乃至整个能源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历史机遇下,新能源建设加快,新能源电站新开工项目数量与新增容量同比均大幅增加,风光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投资建设持续增长。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提升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规模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全面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新型电力系统具备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广泛接入。发展储能、交直流组网与多场景融合应用,能够提升智能灵活性;发展“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能够提升新能源友好并网与主动支撑性能;发展灵活性火电机组、气电、光热发电与风电、光伏发电的融合应用,能够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能力,促进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实现智能灵活、友好并网和高效环保。
二是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未来电网将呈现出交直流远距离输电、区域电网互联、主网与微电网互动的形态。在配电网改造升级、智能配电网建设、发展智能微电网、柔性直流输电等领域有广阔市场空间。
三是电力终端用能的多元化。未来终端用能结构中,电能将逐步成为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电力服务的形态将发生变化,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及分布式交易将成为多元化用户的选择,将产生绿色电力、合同能源管理、电力交易、碳资产管理、数据增值服务等新需求。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科林电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智慧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立足电气设备制造及服务,打造以“配用电装备板块”、“智慧能源板块”为主的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双主业,为电力行业、公共事业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智慧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为进一步全方位服务客户,公司打造“电力工程服务板块”、“产业投资及孵化板块”为两个支撑业务板块,形成2+2业务架构。
配用电装备板块:专业从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是行业内产品线较为齐全的少数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智能电网配电、变电和用电建设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终端、配电主站软件、智能电能表、高低压预付费、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环网柜、成套设备等。
智慧能源板块:公司打造的区别与于主业电气装备制造的全新业态。围绕“新能源”,开展新能源投资运作、智能运维、核心科技设备及软件、微电网系统、多位一体能源供应等新业态,相关产品和服务涉及分布式光伏电站EPC及运维、储能设备及储能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充电桩及充电站的建设与运维等多个新能源领域。
电力工程服务板块:公司专业从事电力工程和分布式光伏等业务的EPC总承包业务,拥有设计、施工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完整资质。依托于公司产品线较为齐全、团队执行力强、上市平台等优势,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交钥匙工程。同时拉动公司产品向更符合市场方向升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发展使命优势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聚焦电气设备制造及服务,致力于智能电网、智慧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协同、更高效的全套电气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多年来,公司秉承“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坚持“重研发、重团队”的思路,坚守“做实业、做百年企业”的初衷,经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和品牌经营,公司客户不但认可产品、更认可本公司。2022年,公司围绕市场、围绕客户需求的开展新一轮战略深化工作,进一步向“解决方案服务商”、“企业集团化”、“服务全方位”转型提升。
(二)主营业务优势
随着我国开始逐步建设新型能源电力系统,我国电网总体上将是国家骨干输电网与地方输配电网、微网相结合的模式发展,电网市场向地方输配电网、微网倾斜;深化电力、电价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催生了万亿级别的分布式光伏市场;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在电网中比例上升,一二次融合设备、工商业储能及大型储能电站、地方输配电网、微电网的智能化投资将继续加大。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110kV及以下配用电领域,起家于二次设备及系统,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同时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具备关键核心设备、区域市场资源、行业运作经验等积累,公司主营业务深度对接行业未来趋势和需求,具备主营业务从业先发优势。
(三)传统与新能源业务协同优势
公司深耕输配电设备近二十三年,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发电集团、石油石化、钢铁煤炭以及各行各业积累着有近13200多家的客户资源。随着公司分布式光伏EPC项目、储能电站EPC项目(2022年完成4个项目,电站规模为5mwh)、充电站EPC项目的持续落地,公司适用于新能源项目的逆变器、充电桩、预制舱式变电站、新能源智能升压箱、开关柜、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低压开关设备等产品销售被进一步带动。公司依托新能源投资、建设施工、应用场景,深度挖掘输配电设备升级转型需求。公司强化产业链协同,发挥核心技术及先进制造能力,形成板块相互借力、协同发展的闭环业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四)全产品线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多元化的综合业务模式,公司现有产品基本涵盖了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一、二次设备及系统,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一体化服务。公司多项产品取得国家或行业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和技术鉴定,更好的把握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方向,具备提供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一体化的智能电网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五)营销升级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营销与服务一体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坚持“深耕华北市场,积极拓展全国市场”的市场策略。先后在全国30多个省市建立营销及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出了一支成熟的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区域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公司积极跟进市场需求,构建了三维立体的营销体系建设。持续围绕市场、围绕客户转型营销模式同时,公司推动业务交付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公司及时、快速的交付和售后服务。
(六)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以“科技领先,林立百年”为经营理念,在多年发展中,一贯注重产品技术和技术人力资源的持续积累与投入,始终保持高出同行的科研投入,维持一支高比例的专业研发队伍,专注于智能电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在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以及光伏、储能、微电网系统和充电桩等领域,公司已形成了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2022年公司获得专利授权40项(均为发明专利),在受理专利53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七)品牌效应优势
公司多年持续打造市场认可、客户认可的企业品牌。在行业经验方面,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积累了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及成功案例。在科技研发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电网配电终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终端、真空断路器等产品技术水平较高,质量性能稳定可靠,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在客户服务方面,公司团队注重信誉、低调务实、团结合作、精细运营,特别是在客户响应度和售后服务方面,获得了市场和客户良好的信任及口碑。2022年公司蝉联中国电器工业100强。得益于公司的综合优势,2022年公司在南方电网持续中标,同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合作开展整县推进光伏项目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622,597,818.00元,同比增长28.61%,主要是公司主营产品业务增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428,544.93元,同比增长29.13%,主要得益于公司各类产品均实现增长、销售毛利率同比提高和期间费用略有下降所致。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电力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其发展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紧密相关。中国电力行业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变动趋势与国民经济增长趋势基本相同:一方面,宏观经济的发展要依赖电力行业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增长对电力行业发展具有驱动作用,当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时,发电量随电力需求量的增加而上升,并促使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计为:
(一)电力消费预测宏观经济及气候等均是影响电力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方面。2023年预计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
(二)电力供应预测: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2023年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以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预计2023年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5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8亿千瓦。预计202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水电4.2亿千瓦、并网风电4.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9亿千瓦、核电584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5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及风电装机规模均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水电装机规模。
(三)电力供需形势预测: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电力供应方面,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同时,煤电企业持续亏损导致技改检修投入不足带来设备风险隐患上升,均增加了电力生产供应的不确定性。电力消费方面,宏观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形势以及极端天气等方面给电力消费需求带来不确定性。
根据电力需求预测,并综合考虑新投产装机、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发电出力及合理备用等方面,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华北、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迎峰度冬期间,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偏紧;华北区域电力供需紧平衡;东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时期,公司把握“双碳”机遇,紧抓“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市场机遇,以公司产品线丰富的整合优势、二次设备研发能力强的智能服务优势、团队执行力强的队伍优势为基础,实现公司发展目标。
1、业务方面:夯实输变配用电设备制造根基,把握新能源产业趋势
(1)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方面
研发上,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在输、变、配、用电各环节累积的经验,持续跟进新型能源电力系统的构建和优化,加大电网侧储能产品、用户侧储能产品、充电桩、逆变器等产品研发力度。2022年公司相继发布了智能微型断路器、新一代一二次融合配电设备、新一代逆变器、充电桩等多款优质产品,并通过前期技术攻关,成功推出了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预测与评估系统、台区透明化智慧化方案等多项新型技术,科林电气产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地增强,其中科林电气自主完成的“石家庄市滨河‘配电运检全透明’示范区”项目,成功入选国家优秀案例名单,科研实力得到了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生产方面,伴随着公司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近两年陆续投入使用、公司高端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使用,公司的生产能力将大大提升。
(2)新能源产业方面
公司新能源业务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和储能业务,目前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和储能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板块。2023年,公司仍然坚持新能源大发展战略方针,通过技术、市场和产品驱动,抢占新能源市场份额,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光伏业务方面,公司将充分依托自身优势,持续大力开拓光伏EPC业务,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光伏项目EPC带动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储能方面,以开拓原有客户群为支点,加强对电网侧和用电侧储能业务的开拓。充电桩方面,公司将在原有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公司已制定的发展战略,结合公司EPC业务能力,合理布局、扩大产能并紧跟进市场需求的变化。鉴于公司目前在光伏发电领域、储能领域、新能源充电领域的业务布局,以及国家对储能、充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公司未来将加大在智慧储充行业的布局,以“软件+硬件”的模式构建开放、智能、互动、高效的智慧储充智能化系统,为新能源运营商提供智能储充运营、运维及系统解决方案,以智慧科技为新能源储充行业提供服务支撑。
2、管理层面:建立有效机制、提升管理效率
(1)完善公司制度,深化集团化建设,优化管理体系。完善制度和流程优化,致力完善决策机制及职责分工、提升经营水平,努力在经营管理各方面取得创新性进步与突破。进一步规范明确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的职责范围,完善董事会、管理层和各子公司之间的分工、权责和管控模式;不断完善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组织管理原则,建立规范的决策程序和管理流程,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完善战略规划体系,加大战略规划的执行力度,为业务板块提供服务和支撑。
(2)优化公司产品交付流程。明确各环节职责部门,优化步骤流程,加快合同审批速度,提升合同质量;提高履约能力,继续加大自动化工装的投入,打造更多的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引进MES生产管控系统;狠抓质量细节和精益生产,从细节入手,追求卓越,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工艺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加强供应链管理,缩短采购周期、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供应链对市场开拓、成本优化、质量把控等方面的作用。
3、加强同投资机构的对接,为公司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加强同各类金融机构和非经融投资机构的日常沟通,保证公司日常业务发展和战略发展的融资需求。
(三)经营计划
2023年是公司的战略深化年,也是公司五年战略规划的重要一年,公司将继续全力推进战略发展,2023年公司要抓抢发展机遇,坚持创新驱动,扩大国内市场,推动公司经营业绩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
一、继续推进独立经营模式,激发干事热情,促使子公司做大做强,营造集团化发展新局面。
加快独立经营模式推进步伐,提高事业部的主观能动性、经营自主性;推进战略绩效落地,优化考核激励制度并不断完善;继续深入开展设计院、泰达电气两个子公司独立经营,充分激发子公司的活力和动力。
二、发力智慧能源板块,布局总部营销,海外借船出海,深化三维协同,为市场发展提供动力。
继续紧抓双碳机遇,将智慧能源板块纳入战略规划,布局投资运营、智能运维、能源物联等区别主业的新业态,为公司智慧能源板块强势推进打牢基础;深入推进三维销售体系建设,拓展更多行业市场,整合各产品线营销资源,进行市场延伸和拓展,对接国有大企业牵手合作共赢;海外市场方面,加强同大企业合作,拓展海外市场销售品类,打造公司发展的新空间。
三、优化研发组织,实现市场-研发互通,建立平台化研发体系,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实力。
做好创新平台建设,引领制定行业标准,助力科研创新取得新突破;发挥产品全、二次强的优势,聚焦打造一二次融合配电设备、新能源厂站箱变及控制系统,打造符合行业要求的全套电气拳头产品;建设高水平一次研发队伍,紧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出磁控柱上断路器等配电设备、35kV断路器核心单元,实现市场突破。
四、打造数字化智慧生产管理系统,落实合同交付系统,提升生产管理能力,提高运营效率。
优化公司产品交付流程,明确各环节职责部门,优化步骤流程,加快合同审批速度,提升合同质量;提高履约能力,继续加大自动化工装的投入,打造更多的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引进MES生产管控系统;狠抓质量细节和精益生产,从细节入手,追求卓越,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工艺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加强供应链管理,缩短采购周期、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供应链对市场开拓、成本优化、质量把控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依赖于电力行业投资的风险
电力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一方面受国家能源战略投资规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依托于国民经济各实体产业发展,并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本公司主营的智能电网变电设备、智能电网配电设备、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和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和储能产品是电力产业重要的配套产品,其市场需求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受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及其它各行业电力投资的影响较大。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继续恶化,国家电力建设投资政策发生改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受阻,相关电力产业需求下降,以及两大电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受到影响,公司将面临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行业需求萎缩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前,我国坚强智能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该领域将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随着行业内各企业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如公司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则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3、产品及技术持续创新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属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该领域技术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以及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建设的展开,本行业内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不能够合理、持续的加大对新能源、微网系统、新型能源电力系统、储能等新技术新产品的投入,或不能够有效的紧跟行业新技术走向,就无法适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进而降低公司的竞争力,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020-2022年,公司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91.87%、92.96%和92.51%,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高。其中,柜体、高低压元件、铜排、芯片、载波模块、开关散件、表壳、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线路板等是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若上述原材料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且持续维持在高位,将影响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进而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收起▲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致力于构建电力产业发展新业态,为电力行业、公共事业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智慧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业务涉及智能电网、新能源和EPC领域。
智能电网业务领域:专业从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是行业内产品线较为齐全的少数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智能电网配电、变电和用电建设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终端、配电主站软件、智能电能表、高低压预付费、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环网柜、成套设备等。
新能源业务领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充电桩及微电网系统。
EPC业务领域:专业从事电力工程EPC总承包业务,拥有设计、施工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完整资质,依托于公司的产品优势,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交钥匙工程。
(二)所处行业情况
行业发展方面,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引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对三个领域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首先是风电和光伏将进入倍增阶段。按照智囊机构的普遍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可能会达到16-18亿千瓦,风电和光伏的爆发式增长已经是确定性事件,不再存有争议。
其次是储能将实现爆发式增长。储能被认为是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最主要工具,可以实现削峰填谷,是现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迫切需要的。
最后是能源数字化迎来黄金发展期。能源数字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源网荷储的各个环节。如果单纯用储能来平衡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成本高昂且不易实现。电网公司将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定义为能源互联网。而数字化就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抓手,未来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打通源网荷储各个环节,例如把海量的分布式储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形成一个虚拟的大型能源调节中心,进而帮助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和使用,来实现清洁、低碳的目的。另外,新基建中大多数领域都和电力系统有密切关系,并与公司的发展紧密相关。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我国对智能电网全力支持及投资建设,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由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属于充分竞争性行业,参与该行业竞争的企业也迅速增多,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完备的营销体系等优势,在公司董事会的积极领导下,紧绕年初既定的发展战略,凭借行业品牌、技术及管理优势,稳步拓展市场份额,相较于2021年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总体稳中向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8,815,774.85元,同比增长44.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668,003.23元,同比增长1.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911,703.18元,同比增长138.94%。
公司始终以客户为中心,继续提升交货及时率,各事业部时刻贴近市场,摸清脉搏,调整产能;不断加强事业部生产职能,加大对班组长的指导、培训,让事业部成为了工艺、流程的创新基地、人才的培养基地、市场的坚实后台;优化生产管理,加强对各部门的指导,建设起了科学合理的调控机制,有效的梳理了流程中存在问题,做好了生产、销售的衔接;切实加强质量管控,职能部门多检查、多巡视、多指导,对于质量事故敢于考核,有措施、有流程有效的杜绝质量问题。
今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毕业学生和新型人才引进力度,甄选优秀人才,提高培训水平提升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品牌文化宣传,丰富品牌宣传手段,打造科林电气形象,有针对性开展文化活动,提升队伍凝聚力。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依赖于电力行业投资的风险
电力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一方面受国家能源战略投资规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依托于国民经济各实体产业发展,并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本公司主营的智能电网变电设备、智能电网配电设备、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和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是电力产业重要的配套产品,其市场需求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受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及相关电力产业投资的影响较大。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国家电力建设投资政策发生改变,相关电力产业需求下降,以及两大电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受到影响,公司将面临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行业需求萎缩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前,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正处于态势变革、加速调整阶段,该领域将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随着行业内各企业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如公司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则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3、产品及技术持续创新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该领域技术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展开,本行业内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不能够合理、持续的加大技术投入,或不能够有效的把握行业技术走向,就无法适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进而降低公司的竞争力,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020-2022半年度,公司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90.86%、91.49%和92.87%,近两年由于大宗原材料一直处于高位,公司所需的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有增大的趋势。其中,柜体、高低压元件、铜排、芯片、载波模块、开关散件、表壳、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线路板等是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若上述原材料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将影响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进而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5、毛利率下降风险
2021年半年度和2022半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4.46%和24.94%,由于疫情和原材料价格维持在高位,公司综合毛利率近2年保持相对稳定,如未来电力行业需求、市场竞争格局、原材料及生产成本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且公司无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将存在下降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水平。
6、新管疫情的反复的风险
由于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公司在采购,运输,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均有受到新冠影响的风险,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防疫体系,但仍存在因局部地区爆发疫情而受到影响的潜在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发展使命优势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聚焦电气设备制造及服务,致力于智能电网、智慧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协同、更高效的全套电气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多年来,公司秉承“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坚持“重研发、重团队”的思路,坚守“做实业、做百年企业”的初衷,经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和品牌经营,公司客户不但认可产品、更认可本公司。2021年,公司围绕市场、围绕客户需求的开展新一轮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公司向“解决方案服务商”、“企业集团化”、“服务全方位”转型提升的使命方向。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营业务优势
随着我国能源和电力发展的转型,我国电网总体上将是国家骨干输电网与地方输配电网、微网相结合的模式发展,电网市场向地方输配电网、微网倾斜;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催生了万亿级别的分布式光伏市场;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在电网中比例上升,地方输配电网、微网对智能配电、电能信息采集等需求将配套崛起。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110kV及以下配用电领域,起家于二次设备及系统,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同时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具备关键核心设备、区域市场资源、行业运作经验等积累,公司主营业务深度对接行业未来趋势和需求,具备主营业务从业先发优势。
(三)全产品线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多元化的综合业务模式,公司现有产品基本涵盖了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一、二次设备及系统,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一体化服务。公司多项产品取得国家或行业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和技术鉴定,更好的把握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方向,具备提供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一体化的智能电网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四)营销升级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营销与服务一体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坚持“深耕华北市场,积极拓展全国市场”的市场策略。先后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建立营销及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出了一支成熟的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区域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公司发力行业营销,强化对行业客户使用场景、商务要求分析;发力产品营销,构建市场需求与产品研发互动机制,强化公司技术型营销模式。从而构建三维立体营销体系建设。持续围绕市场、围绕客户转型营销模式同时,公司推动业务交付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公司及时、快速的交付、售后服务,效的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五)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以“科技领先,林立百年”为经营理念,在多年发展中,一贯注重产品技术和技术人力资源的持续积累与投入,始终保持高出同行的科研投入,维持一支高比例的专业研发队伍,专注于智能电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经过十余年的不断研发与改进,在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以及新能源和充电桩领域,公司已形成了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掌握了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电能量信息采集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六)品牌效应优势
公司多年持续打造市场认可、客户认可的企业品牌。在行业经验方面,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积累了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及成功案例。在科技研发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电网配电终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终端、真空断路器等产品技术水平较高,质量性能稳定可靠,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在客户服务方面,公司团队注重信誉、低调务实、团结合作、精细运营,特别是在客户响应度和售后服务方面,获得了市场和客户良好的信任及口碑。通过多方努力,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公司全体成员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致力于智能电网、智慧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协同、更高效的全套电气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展方向,坚持市场导向、客户导向的企业变革,通过积极开拓市场、强化内部保障、推行独立经营试点、继续发力新能源科技板块等一系列举措,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业务目标,同时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发展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9,207,683.1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612,764.37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约20%。
(一)厚积薄发,重点市场稳步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先后中标国家电网营销项目第一次电能表、第二次电能表、南方电网2021年10kV高压开关柜,以及长庆油田计量采集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和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外输管道工程等项目。
(二)坚守初心,创新研发彰显力量
2021年9月,《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21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影响力100强名单,华为第一,比亚迪第二,百度、阿里、小米、腾讯等众多知名企业均在其中,公司位列第26位;2021年12月,河北省工商联首次发布了“2021河北省科技创新发明专利民营企业百佳”排行榜,公司位列全省民营企业第15位,展现了企业不俗的科技创新实力。
(三)随势应变,经营变革持续深化
报告期内,为支撑公司持续增长的业务体量,进一步对接2021年外部市场及机遇,公司通过“六大抓手”落实战略规划,实施企业经营变革,进一步激励业务团队经营积极性,公司在原有独立核算举措基础上深化,试点推行独立经营,从法人角度给与团队全新经营空间。进一步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公司开启业务交付相关信息化提升工程,从交付效率、交付溯源等角度提升运营效率及质量。夯实战略发展,公司进一步深化战略绩效,做到个人、部门、公司发展一体化。
(四)产融升级,紧抓市场前瞻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升级业务模式以承接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万亿级市场,构建以产投为市场切入手段、整合多方资源、持续提升新能源相关核心设备、系统、服务科技含量为一体的全新业务模式,利用公司现有产品实力和资本市场资本实力抢抓市场。公司布局的氢能储能相关科技研发项目在报告期内进展顺利,为公司未来进一步对接新能源市场、对接储能市场奠定技术储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处于中低速增长轨道,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不确定因素较多。疫情防控下国内经济仍处于结构调整和稳定恢复中,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地区电网公司对电网的投资一直是稳定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磐石,按照已经公布的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已经公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部分地区电网公司的投资,预计整个十四五期间全国对电网的投资总额将达到3万亿元,明显高于十三五期2.57亿元的投资额。
2021年,中央财经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和碳排放国,能源安全、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亟待解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亟待构建。从能源体系转型看,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能源系统是成为能源体系成功转型的必然抓手。
跟进新型能源系统、保障“双碳”目标实现,涉及到多方面举措,公司产品均已有布局。
1、产业结构调整
涉及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电力和航空八大控排行业的电气改造及能源管理,以及通过工业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以效能推动节能。公司在报告期发力行业营销,强化对石化、钢铁等行业的深耕。
2、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1)集中式风电、光伏将持续增长。公司发挥一、二次设备融合优势、及电气产品线丰富的优势,打造集中式新能源厂站一体化设备及系统拳头产品,对接集中式风电、光伏市场需求。
(2)分布式光伏迎来万亿市场。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不了《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推动了近万亿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公司在分布式光伏方面具备深厚的包括业务推广、施工、安装以及售后管理等全产业链行业经验、同时拥有逆变器等核心产品、以及丰富的区域市场关系等优势,特别是在研发方面,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智能运维及优化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充分体现了公司在分布式光伏方面的竞争优势。
(3)配用电网、微电网建设趋势。随着我国能源和电力发展的转型,我国电网总体上将是朝向国家骨干输电网与地方输配电网、微网相结合的模式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进一步强化对电网智能化的需求。公司深耕配用电市场,以电力二次设备起家,打造一、二次融合设备为拳头产品,可为电网转型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立足电气设备制造及服务,打造以“配用电装备板块”、“智慧能源板块”为主的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双主业,为电力行业、公共事业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智慧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为进一步全方位服务客户,公司打造“电力工程服务板块”、“产业投资及孵化板块”为两个支撑业务板块,形成2+2业务架构。
配用电装备板块:专业从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是行业内产品线较为齐全的少数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智能电网配电、变电和用电建设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终端、配电主站软件、智能电能表、高低压预付费、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环网柜、成套设备等。
智慧能源板块:公司打造的区别与于主业电气装备制造的全新业态。围绕“新能源”,开展新能源投资运作、智能运维、储能、核心科技设备及软件、微电网系统、多位一体能源供应等新业态。涉及光伏等多个新能源领域。
电力工程服务板块:公司专业从事电力工程EPC总承包业务,拥有设计、施工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完整资质。依托于公司产品线较为齐全、团队执行力强、上市平台等优势,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交钥匙工程。同时拉动公司产品向更符合市场方向升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发展使命优势
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聚焦电气设备制造及服务,致力于智能电网、智慧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协同、更高效的全套电气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多年来,公司秉承“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坚持“重研发、重团队”的思路,坚守“做实业、做百年企业”的初衷,经过多年的市场拓展和品牌经营,公司客户不但认可产品、更认可本公司。2021年,公司围绕市场、围绕客户需求的开展新一轮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公司向“解决方案服务商”、“企业集团化”、“服务全方位”转型提升的使命方向。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营业务优势
随着我国能源和电力发展的转型,我国电网总体上将是国家骨干输电网与地方输配电网、微网相结合的模式发展,电网市场向地方输配电网、微网倾斜;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催生了万亿级别的分布式光伏市场;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在电网中比例上升,地方输配电网、微网对智能配电、电能信息采集等需求将配套崛起。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110kV及以下配用电领域,起家于二次设备及系统,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同时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具备关键核心设备、区域市场资源、行业运作经验等积累,公司主营业务深度对接行业未来趋势和需求,具备主营业务从业先发优势。
(三)全产品线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多元化的综合业务模式,公司现有产品基本涵盖了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一、二次设备及系统,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一体化服务。公司多项产品取得国家或行业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和技术鉴定,更好的把握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方向,具备提供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一体化的智能电网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四)营销升级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营销与服务一体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坚持“深耕华北市场,积极拓展全国市场”的市场策略。先后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建立营销及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出了一支成熟的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区域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同时,公司发力行业营销,强化对行业客户使用场景、商务要求分析;发力产品营销,构建市场需求与产品研发互动机制,强化公司技术型营销模式。从而构建三维立体营销体系建设。持续围绕市场、围绕客户转型营销模式同时,公司推动业务交付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公司及时、快速的交付、售后服务,效的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五)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以“科技领先,林立百年”为经营理念,在多年发展中,一贯注重产品技术和技术人力资源的持续积累与投入,始终保持高出同行的科研投入,维持一支高比例的专业研发队伍,专注于智能电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经过十余年的不断研发与改进,在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以及新能源和充电桩领域,公司已形成了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掌握了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电能量信息采集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六)品牌效应优势
公司多年持续打造市场认可、客户认可的企业品牌。在行业经验方面,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积累了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及成功案例。在科技研发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电网配电终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终端、真空断路器等产品技术水平较高,质量性能稳定可靠,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在客户服务方面,公司团队注重信誉、低调务实、团结合作、精细运营,特别是在客户响应度和售后服务方面,获得了市场和客户良好的信任及口碑。通过多方努力,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9,207,683.10元,同比增长16.31%,主要是公司主营产品所有增长;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612,764.37元,同比降低19.67%,主要是毛利率下滑及期间费用增加所致。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和十三五时期相比,“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安全对“十四五”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和碳排放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必然道路。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以“碳达峰、碳中和”为重点抓手,对于电力行业而言,涉及到发电端能源供应结构、新能源相关储能发展、输配用网络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用电端电气化改造及节能减排、碳交易对于企业供应链重构等方面的影响。
1、绿色新能源能源供应
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将实现“70-80-90”战略目标,即:电能消费比重由2020年底的27%提升到2060年的70%、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底的16%提升到2060年的80%、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底的32%提升到2060年的90%。
2021年最明显的行业趋势是分布式新能源比例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冲击了原有以集中式新能源为主要新能源供应方式的竞争市场。2021年6月,国管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提出要求158.6万家国公共机构率先推广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力争80%以上的县级及以上机关2025年底前全部建成节约型机关。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文正式启动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的通知: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光伏可安装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等不低于40%、工商业分布式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不低于20%。全国已经有23个省份的省能源主管陆续下发整县推进的文件,整县推进的星星之火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燎原之势。
我国我国光伏装机规模累计装机突破3亿千瓦大关,新增分布式光伏比例约占全年新增光伏装机的55%,第一次超过了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可预见“十四-十五”期间我国光伏及风电的发展规模非常可观,其中配电领域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市场的需求十分巨大。
2、新型储能市场
2021年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新型储能成为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从技术上看,2020年,中国储能行业首次突破过去七年反复提及的1500元/kWh系统成本的关键拐点,2020年成为储能装机飞速发展的元年,“十四五”时期,储能技术上不再是屏障。从市场看,2021年开始,可预见“十四-十五”期间我国光伏及风电的发展规模非常可观,其中配电领域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市场的需求十分巨大。以巨大的新能源供应体系为基础的“新能源+储能”需求市场,以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和负荷聚合商等多形式新兴市场主体经营市场,将提供可观的直接、间接储能需求。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正式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2022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从政策上鼓励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系统运行调节。
可预见,未来,储能技术的掌控、储能相关供应链的完善,将会成为电气设备制造服务企业的新的一项核心市场竞争力。
3、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明确了“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要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2022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发改能源〔2022〕206号)中,明确了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以国家能源绿色转型战略目标下,随着新能源“跨越式”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传统配电网正在实现全新的重构,配电网正逐渐成能源生产、转换、消费的关键环节,是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支撑平台、多元海量信息的数据平台、多方市场主体的交易平台。
从电网投资看,我国电网总体上将是朝向国家骨干输电网与地方输配电网、微网相结合的模式发展,随着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不断渗透,以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微电网为重点的多元配电系统正逐渐改变传统配电网的形态。
从电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看,国网“十四五”规划,综合打造新能源电网,能源转型、能源数字化以及能源服务模式平台化;从南网“十四五”规划来看,南方电网率先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并明确到2025年全面建成数字电网,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可预见,“十四五”时期,围绕着配用电市场的电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相关用电采集、配用电网络调配、一、二次融合设备等需求,是未来市场增量。
4、行业客户电气改造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一方面是能源供应端结构改革,一方面是能源使用端结构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工业减排,通过能源管理、技术进步降低碳强度,将是“十四五”及更长时期,围绕“双碳”目标达成的主要举措。
电气改造方面,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钢铁消费已经进入平台期,对比美日德等钢铁行业发展规律,钢产量达到顶峰后电炉比例将快速提升,预计2030年我国电炉产能比例将提升至34%,预计电气设备市场空间700-1000亿元。
节能减排方面,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未来冶金、化工等生产生活相关工业领域节能、能源管理、能源改造、综合能源服务化改造等将会出现大量市场需求,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在万亿级。
电气改造、能源管理服务,实质对企业在特定行业的生产流程、生产特点、项目积累、项目效果等有非常高的要求,可预见,未来,与行业客户结合紧密程度,将成为进一步分化电气设备制造服务企业的一个推动因素。
5、碳交易政策导向
2021年以来,国家、地方各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2021年7月16日,经过长期的试点准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线启动,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行业,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覆盖企业的碳排放量将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环节。
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后,国家将从发电行业开始,逐步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涉及碳排放行业,通过逐步减少碳配额来提高二氧化碳的价格,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以此来倒逼企业进行自身的改造升级,引入清洁能源,推动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早日实现。
碳交易政策导向下,一方面,对于电气设备制造服务而言,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行业将催生相应体量的电气改造、能源管理等相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对于电气设备制造服务企业自身而言,搭建以低碳、节能减排为标准的战略供应商库、构建以低碳为导向的供应链体系,将成为电气设备制造服务企业新的市场竞争要素。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时期,公司把握“双碳”机遇,紧抓“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市场机遇,以公司产品线丰富的整合优势、二次设备研发能力强的智能服务优势、团队执行力强的队伍优势为基础,实现公司发展目标。
1、发展路线
进一步巩固现有区域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司产品全、二次强的优势,结合“双碳”国家战略机遇,短中期聚焦打造两网一二次融合、集中式新能源厂站一体化设备及系统拳头产品,中长期突破钢铁(未来延展至冶金、建材)、石化(未来延伸至化工、煤化工等方向)重点场景行业,发力电力、电气、电信等基建相关央企客户,打造行业特点的全套电气拳头产品;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布局投资运营、智能运维、储能、电力物联等区别主业的新业态。竞争方式上,通过创新产品组合,通过引领行业标准、强化供应链构筑业务竞争壁垒;海外市场方面,战略期内聚焦海外市场战略合作伙伴库建设,聚焦积累国内成熟合作的行业企业,实现强强联合、资源互补,打造公司发展的新空间。
规划期内,同步重点优化内部经营模式,提升团队效率、激发团队发展激情。通过实施独立经营、梳理组织权限、优化业务主流程,明确各组织经营权责利,为各组织团队发展,提供责权利对等的内部环境,提升整体团队效能。通过战略导向的战略绩效管理深化,实现企业与个人共成长。
2、战略提升
规划期内,公司通过三方面转型提升,支撑公司发展需求。由“产品服务”向“解决方案服务”升级,通过向产品组合升级、多行业市场优势升级、EPC、投资拉动等模式升级等举措,实现公司业务模式转型提升。通过独立经营、控股、并购、独立核算事业部等多措并举,在公司内部培养更多的业务掌舵人。配套明确的激励,实现企业与团队共成长。由“一个平台”向“多个平台”规划,规划期内,公司在现有配用电电气产品制造及服务基础至上,进一步拓展业务空间,打造能源科技、能源投资运维、储能等新增量空间领域。
3、实施抓手
公司通过六个方面为抓手,落实企业发展战略,构建战略“六大抓手”,通过组织抓手提升企业发展动力,通过营销升维强化发展引力,通过研发创新提高竞争硬实力,通过产融发力增加发展助力,通过生产提效激发运营潜力、通过人才建设升级团队效力。
(三)经营计划
2022年是公司新一轮规划的启航年,公司以“致力于智能电网、智慧能源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可靠、更协同、更高效的全套电气设备及综合解决方案”为发展方向,2022年重点发力四个方面业务增量,以“六大抓手”为保障提升公司效能。
1、2022年业务增量空间
(1)发挥公司一、二次设备全、产品线广的优势,对接我国绿色能源转型大势下集中式风电、光伏新一轮的引爆市场,作为公司打造拳头产品之一,发力发展智能风电箱变、储能一体化等集中式新能源厂站一体化设备。
(2)利用公司与ABB、西门子、施耐德等大品牌厂商紧密合作、授权相关产品生产的资源基础,对接我国“东数西算”大趋势下,IDC行业规模化、集中化、绿色化、布局合理化发展衍生的市场体量,进一步发力发展数据中心相关的品牌低压开关柜等电气设备。
(3)以公司电网市场深耕为基础,发挥公司一、二次设备全、产品线广的优势,对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趋势下电网对一、二次融合产品的需求,作为公司打造拳头产品之一,发力发展公司针对电网市场的一、二次融合设备。
(4)发挥公司在分布式新能源领域多年从业经验,充分利用公司在核心设备、市场资源上的储备基础,对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趋势下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万亿级市场,公司整合内部资源队伍,成立针对性的行业运作组织平台,围绕“新能源”,开展新能源投资运作、智能运维、储能、核心科技设备及软件、多位一体能源供应等新业态。
2、2022年核心举措保障
(1)落实组织抓手,优化独立经营试点
2020年公司启动独立经营在法人层面的试点,2021年进一步调整优化独立经营相关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通过对部分业务独立经营试点,以业务为导向优化公司管控体系和授权体系,向一线业务团队给与更为明确、可见的经营激励,激发一线业务团队业务发展动力。
(2)落实营销抓手,推进三维营销建设
强化行业角度对目标客户需求、商务研究,强化产品角度对核心技术、生产工艺、成本控制的研究。在现有公司营销体系基础之上,持续通过行业营销、产品营销支持队伍建设、能力建设,强化公司组织对现有营销体系的支持与赋能,从而构建公司多维度配合、不同维度专业发力的立体化三维营销体系。
(3)落实研发抓手,深化研发市场对接
进一步提升研发前瞻性、实用性,深化研发与市场互动机制,强化市场导向研发机制,将研发队伍纳入相关产品、服务的市场效益分享范围。强化公司研发整合能力,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为依托,创新研究院管理模式,发挥两个院士专家团队的作用,充分利用整合院校、科研院所、其他企业研发力量,通过项目、专项模式,打造科林“大研发”体系。
(4)落实产融抓手,创新业务增量业态
紧抓整县光伏推进万亿级市场,以投资为拉动,打造区别与主业电气装备制造的全新业态,围绕“新能源”,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资本市场资源、战略合作的产业投资资源等多维度资本资源,开展新能源投资运作、智能运维、储能、核心科技设备及软件、多位一体能源供应等新业态。
(5)落实生产抓手,深化运营信息化建设
以提速交付、清晰溯源、明确过程跟踪为导向,2022年在公司现有业务信息化基础之上,深化运营信息化假设,上马公司合同交付信息化工程,在2021年线下梳理优化基础之上,2022年推动合同交付信息化工程建设及初步调试,助推、保障公司业务体量持续高速增长。
(6)落实人才抓手,实施“十百千”人才建设
开启“十百千”人才建设工程,强化公司人才梯队建设、突出核心人才建设。同时推动战略导向绩效薪酬体系优化,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目标体系,明晰个人、组织、公司战略关键,优化绩效考核,构建人才成长正向环境。构建与公司效益相关联的薪酬体系,强化个人与公司利益一致性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依赖于电力行业投资的风险
电力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一方面受国家能源战略投资规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依托于国民经济各实体产业发展,并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本公司主营的智能电网变电设备、智能电网配电设备、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和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是电力产业重要的配套产品,其市场需求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受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及相关电力产业投资的影响较大。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继续恶化,国家电力建设投资政策发生改变,相关电力产业需求下降,以及两大电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受到影响,公司将面临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行业需求萎缩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前,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正处于态势变革、加速调整阶段,该领域将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随着行业内各企业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如公司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则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3、产品及技术持续创新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该领域技术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以及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建设的展开,本行业内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不能够合理、持续的加大对微网系统、新型能源电力系统、储能等新技术、新产品的投入,或不能够有效的把握行业新技术走向,就无法适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进而降低公司的竞争力,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019-2021年,公司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90.44%、91.87%和92.96%,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高。其中,柜体、高低压元件、铜排、芯片、载波模块、开关散件、表壳、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线路板等是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若上述原材料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且持续维持在高位,将影响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进而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5、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风险
国内新冠疫情不断反复,局部地区反弹比较严重,同时我国还面临境外输入的压力,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将会对公司的原材料采购、生产经营、产品运输、安装调试等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不排除对公司上下游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收起▲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致力于构建电力产业发展新业态,为电力行业、公共事业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智慧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业务涉及智能电网、新能源和EPC领域。
智能电网业务领域:专业从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是行业内产品线较为齐全的少数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智能电网配电、变电和用电建设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终端、配电主站软件、智能电能表、高低压预付费、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环网柜、成套设备等。
新能源业务领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充电桩及微电网系统。
EPC业务领域:专业从事电力工程EPC总承包业务,拥有设计、施工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完整资质,依托于公司的产品优势,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交钥匙工程。
(二)公司经营模式
1、销售方面
公司销售模式主要采用直销模式,直销模式是指公司与最终客户直接签订合同实现销售的业务模式;公司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终端、配电主站软件、智能电能表、高低压预付费、高低压真空断路器、环网柜、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桩、EPC总承包等产品(服务)销售模式主要为直销,即通过参与产品招投标及续标的方式获取订单、实现销售。
2、生产、采购方面
公司主要采用订单式生产的生产模式,以满足市场上不同客户对产品规格型号和具体配置不同的需求。根据不同客户质量标准要求,按订单要求采取招标比价或询价比较的方式进行采购。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决定经营生产计划,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利用ERP系统进行物料需求计算,编制主要原材料需求计划,交由采购中心组织采购。采购中心根据年度、季度、月、日常主要原材料需求计划,结合原材料的市场行情,制定具体采购方案。
(三)所处行业情况
行业发展方面,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引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对三个领域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首先是风电和光伏将进入倍增阶段。按照智囊机构的普遍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可能会达到16-18亿千瓦,风电和光伏的爆发式增长已经是确定性事件,不再存有争议。
其次是储能将实现爆发式增长。储能被认为是解决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最主要工具,可以实现削峰填谷,是现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迫切需要的。
最后是能源数字化迎来黄金发展期。能源数字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源网荷储的各个环节。如果单纯用储能来平衡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成本高昂且不易实现。电网公司将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定义为能源互联网。而数字化就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抓手,未来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打通源网荷储各个环节,例如把海量的分布式储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形成一个虚拟的大型能源调节中心,进而帮助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和使用,来实现清洁、低碳的目的。
另外,新基建中大多数领域都和电力系统有密切关系,并与公司的发展紧密相关。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我国对智能电网全力支持及投资建设,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由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属于充分竞争性行业,参与该行业竞争的企业也迅速增多,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完备的营销体系等优势,在公司董事会的积极领导下,紧绕年初既定的发展战略,凭借行业品牌、技术及管理优势,稳步拓展市场份额,2021年上半年经营稳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3,689,742.82元,同比增长34.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145,253.97元,同比增长140.33%。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主要产品销售情况
2021年上半年公司努力加强营销团队建设,积极进行渠道优化和市场推广,做好各地招投标工作,核心产品呈现稳健的增长态势,其中智能电网配电设备,实现收入75,622,928.8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35%;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实现收入341,336,830.5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26%;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实现收入105,107,398.3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7%;;智能电网变电设备,实现收入66,576,591.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1%。
(二)国内外市场拓展情况
国内市场方面,公司继续以“深耕华北市场、积极拓展全国市场”为市场策略。依托地域优势保持华北市场的稳定,并同时积极拓展全国市场,在全国增设营销服务网点,努力使公司建立一个覆盖全国重点区域的营销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拓展电气设备在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市场,提升产品市场空间。国际市场方面,公司将其作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加大国际业务投入,通过与国内EPC总包方合作及海外市场直接开拓等举措,拓展产品市场容量,将公司优势产品推向世界,现已打开印度、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南苏丹等国家电气设备市场。并已进驻蒙古、越南、缅甸、老挝、约旦、阿联酋等地开展业务。
(三)生产经营情况
以客户为中心,提升交货及时率,各事业部时刻贴近市场,摸清脉搏,调整产能;不断加强事业部生产职能,加大对班组长的指导、培训,让事业部成为了工艺、流程的创新基地、人才的培养基地、市场的坚实后台;优化生产管理,加强对各部门的指导,建设起了科学合理的调控机制,有效的梳理了流程中存在问题,做好了生产、销售的衔接;切实加强质量管控,职能部门多检查、多巡视、多指导,对于质量事故敢于考核,有措施、有流程有效的杜绝质量问题。
(四)其他方面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甄选优秀人才,提高培训水平提升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品牌文化宣传,丰富品牌宣传手段,打造科林电气形象,有针对性开展文化活动,提升队伍凝聚力;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做好特种设备管理,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依赖于电力行业投资的风险
电力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一方面受国家能源战略投资规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依托于国民经济各实体产业发展,并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本公司主营的智能电网变电设备、智能电网配电设备、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和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是电力产业重要的配套产品,其市场需求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受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及相关电力产业投资的影响较大。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国家电力建设投资政策发生改变,相关电力产业需求下降,以及两大电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受到影响,公司将面临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行业需求萎缩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前,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正处于态势变革、加速调整阶段,该领域将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随着行业内各企业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如公司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则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3、产品及技术持续创新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该领域技术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展开,本行业内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不能够合理、持续的加大技术投入,或不能够有效的把握行业技术走向,就无法适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进而降低公司的竞争力,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019-2021半年度,公司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90.27%、90.86%和91.49%,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高。其中,柜体、高低压元件、铜排、芯片、载波模块、开关散件、表壳、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线路板等是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若上述原材料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将影响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进而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5、毛利率下降风险
2019-2021半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50%、26.46%和24.46%,如未来电力行业需求、市场竞争格局、原材料及生产成本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且公司无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将存在下降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水平。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的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流、能量流在智能电网中的贯通使得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大环节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客户对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逐渐显现,电力环节之间、一二次设备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由同一供应商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将是行业发展趋势之一。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多元化的综合业务模式,在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较早进行了技术储备、业务布局。公司多项产品取得国家或行业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和技术鉴定,更好的把握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方向,具备提供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一体化的智能电网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发行人产品多元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优势,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订单机会,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以“科技领先,林立百年”为经营理念,始终立足于多元化的产品研发,追求以技术创新赢得市场,一直专注于智能电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经过十余年的不断研发与改进,在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以及新能源和充电桩领域,公司已形成了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掌握了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电能量信息采集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涵盖公司设计、生产、检测等各个环节。
(三)完备的营销和售后体系
公司始终坚持营销与服务一体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坚持“深耕华北市场,积极拓展全国市场”的市场策略。先后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建立营销及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出了一支成熟的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健全的营销网络、强大的营销力量配合公司及时、快速的售后服务,有效的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四)良好的品牌积累与效应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中品牌和行业经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竞争指标。以往的业绩、产品的质量、行业的经验是重要的竞争指标,集中体现便是品牌效应,而品牌的积累一般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积累了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及成功案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电网配电终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终端、真空断路器等产品技术水平较高,质量性能稳定可靠,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五)优秀稳定的管理、技术团队
多年来,通过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市场检验,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注重信誉、低调务实、团结合作、精细运营,获得了市场和客户良好的信任及口碑。多年的快速发展,公司还培养出了一支专业、稳定的研发技术团队,拥有完全自主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保证了公司产品能紧跟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同时,公司管理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和骨干员工,大部分直接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公司对核心团队的股权激励,提高了管理、技术团队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保证了团队的稳定性。优秀稳定的管理、技术团队为公司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智能电网建设投资,输配电及电气设备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科林电气凭借强大的科研生产实力,优质产品服务,完善的营销网络,得到了客户及行业的充分肯定。
2020年是科林电气的提质增效年,面对严峻的新冠疫情和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公司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凝心聚力、拼搏奋进,不断提高经营质量,增强企业效益,取得可喜的经营成果,2020年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3,241,917.70元,同比增长22.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314,790.35元,同比增长22.14%。为公司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
现就公司2020年的经营运行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深耕国内外市场,全面布局营销网络
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坚持布局全国营销网络的市场策略,以华北地区市场为依托,全面拓展国内市场,不断壮大销售队伍,扩大各省市办事处规模,实现销售网络全覆盖;同时公司深入拓展新能源市场,全面推广电动汽车充电桩系列产品;2020年公司积极同大型国企、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北京冬奥会、雄安新区、大数据中心等众多国家重点工程。海外市场方面,公司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积极筹建海外办事处,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在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南苏丹等多个国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依托科林产业园,构建高端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群
继科林电气高端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简称科林产业园)的智能配电环网柜智能生产车间、智能配电变压器制造车间、数字化结构制造车间、互感器智能生产车间、箱变智能化生产车间相继顺利投运,科林产业园的多层厂房、多功能楼、智慧广场也已投入使用,公司拟通过不断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为方向,实现对企业综合实力和完善产业园功能的提升,报告期内已有多家上下游及相关企业明确入驻意向。此外,科林产业园职工公寓建设稳步推进,现已顺利封顶,后续项目正在积极筹建,高端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将为科林电气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三)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高创新水平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坚持自主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2020年强势入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成为河北省唯一入选的民营企业,分布式光伏智能运维及优化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得到了各级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公司科研创新实力再上新台阶。
(四)夯实人才队伍,强化文化宣传,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
公司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20年面对严峻的新冠疫情形势,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扩大应届大学生招聘规模,超计划50%完成招聘任务,为公司长远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同时公司通过建立为青年骨干员工搭建提升自我平台的方式,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为科林跨越式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2020年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远航期刊、文化丛书等方式不断加强文化宣传,企业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筑强;开展文化月活动、国庆歌唱比赛、颁奖联欢会等一系列文体活动,队伍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3,241,917.70元,同比增长22.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314,790.35元,同比增长22.14%。主要是公司常规主营产品均有规模性增长所致。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目前,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为制造业转型指明了方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极大地促进光伏、风电及储能等产品的增长。新基建的实施,使得5G供电电源、城市轨道交通配电系统、大数据中心配电系统以及充电桩等产品得以快速增长。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处于高位,先进储能商业化应用进程加快,军民融合深入实施,系统外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经过多年的积累,电气行业在设备制造以及工程总承包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把中国优秀的电气设备推广到世界各地,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上述行业及政策实施在促进电气设备行业的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产业升级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牢牢把握我国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现有产品在智能电网变电设备、智能电网配电设备、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和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等市场确立的优势,以打造核心优势产品为突破口,强化公司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领域的竞争地位,加速新能源与EPC业务领域的市场拓展,深挖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拓宽国内外市场空间;通过人才、技术引进以及与国内外专业人员、知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团队深度合作、共同开发等方式,持续提升公司基础研发能力和业务范围;同时加快电力行业内并购整合的步伐,紧跟行业、市场变化,探索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电力设备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持续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化生产能力和高效市场拓展能力的能为用户提供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的知名企业。
(三)经营计划
1、夯实国内,布局海外,快速扩大,实现市场高质量发展
加大市场投入,利用好双循环、新基建、十四五、拉动内需等政策提振,实现市场快速扩张;夯实国网市场,提升国网、南网系统内品牌影响力;扩大行业客户,拓展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及合同;拓宽海外产品种类,向充电桩、光伏逆变器等产品延展,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寻找海外代理,创新国际部营销运作模式,实现国际市场突破。
2、打造核心优势产品,提高智能制造水平,严控质量,实现产品高质量发展
以打造核心优势产品为抓手,外观、工艺、质量都要站在行业的前端,快速将市场做大;围绕一二次融合产品,做精做强,形成科林电气特色;加快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智慧车间,依托5G等先进技术进行生产环节数字可视化管理,打造智能制造的典范;从全局高度优化供应链,提高产能,市场、财务、采购、供应商、物流要整体联动,系统解决问题;重视质量全体系运行情况,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提升品质,培育一批高端产品和高质量服务项目,满足高质量发展的社会需求。
3、依托科研平台,实现科研高质量发展
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为依托,创新研究院管理模式,发挥两个院士专家团队的作用,与外部大公司研发合作,实现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在适当产品体系提高电压等级,提高技术竞争力,敢于突破;提升资质等级,围绕行业上游、高端领域及特殊领域市场,增强产品资质能力;校企合作深入探讨项目落地,对科技产品高端技术发展做核心力量支撑。
4、强化管理职能,壮大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支撑
积极探索集团化管理模式,稳健推进管理职权精细化,做好目标分解,提升全员发展动能;强化职能部门的权威和服务质量,管好指标,用好干部,做好绩效考核,做好审计,做好数据支撑;重视职能部门建设,推进新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的运用,做好管理制度的相关培训和流程规范化、简洁化;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年轻干部人才的管理能力。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依赖于电力行业投资的风险
电力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一方面受国家能源战略投资规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依托于国民经济各实体产业发展,并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本公司主营的智能电网变电设备、智能电网配电设备、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和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是电力产业重要的配套产品,其市场需求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受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及相关电力产业投资的影响较大。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国家电力建设投资政策发生改变,相关电力产业需求下降,以及两大电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受到影响,公司将面临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行业需求萎缩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前,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正处于态势变革、加速调整阶段,该领域将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随着行业内各企业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如公司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则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3、产品及技术持续创新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该领域技术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展开,本行业内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不能够合理、持续的加大技术投入,或不能够有效的把握行业技术走向,就无法适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进而降低公司的竞争力,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018-2020年,公司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90.56%、90.44%和91.87%,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高。其中,柜体、高低压元件、铜排、芯片、载波模块、开关散件、表壳、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线路板等是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若上述原材料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将影响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进而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5、毛利率下降风险
2018-2020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27.55%、27.71%和24.87%,如未来电力行业需求、市场竞争格局、原材料及生产成本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且公司无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将存在下降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水平。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的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流、能量流在智能电网中的贯通使得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大环节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客户对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逐渐显现,电力环节之间、一二次设备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由同一供应商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将是行业发展趋势之一。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多元化的综合业务模式,在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较早进行了技术储备、业务布局。公司多项产品取得国家或行业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和技术鉴定,更好的把握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方向,具备提供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一体化的智能电网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发行人产品多元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优势,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订单机会,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以“科技领先,林立百年”为经营理念,始终立足于多元化的产品研发,追求以技术创新赢得市场,一直专注于智能电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经过十余年的不断研发与改进,在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以及新能源和充电桩领域,公司已形成了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掌握了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电能量信息采集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涵盖公司设计、生产、检测等各个环节。
(三)完备的营销和售后体系
公司始终坚持营销与服务一体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坚持“深耕华北市场,积极拓展全国市场”的市场策略。先后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建立营销及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出了一支成熟的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健全的营销网络、强大的营销力量配合公司及时、快速的售后服务,有效的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四)良好的品牌积累与效应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中品牌和行业经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竞争指标。以往的业绩、产品的质量、行业的经验是重要的竞争指标,集中体现便是品牌效应,而品牌的积累一般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积累了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及成功案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电网配电终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终端、真空断路器等产品技术水平较高,质量性能稳定可靠,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五)优秀稳定的管理、技术团队
多年来,通过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市场检验,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注重信誉、低调务实、团结合作、精细运营,获得了市场和客户良好的信任及口碑。多年的快速发展,公司还培养出了一支专业、稳定的研发技术团队,拥有完全自主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保证了公司产品能紧跟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同时,公司管理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和骨干员工,大部分直接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公司对核心团队的股权激励,提高了管理、技术团队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保证了团队的稳定性。优秀稳定的管理、技术团队为公司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收起▲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我国对智能电网全力支持及投资建设,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由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属于充分竞争性行业,参与该行业竞争的企业也迅速增多,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完备的营销体系等优势,在公司董事会的积极领导下,紧绕年初既定的发展战略,凭借行业品牌、技术及管理优势,稳步拓展市场份额,2020年上半年经营稳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233,575.10元,同比增长3.0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931,470.42元,同比增长25.72%。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主要产品销售情况
2020年上半年公司努力加强营销团队建设,积极进行渠道优化和市场推广,做好各地招投标工作,核心产品呈现稳健的增长态势,其中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实现收入81,750,844.6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0%;智能电网配电设备,实现收入52,387,856.9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7%;智能电网变电设备,实现收入61,813,212.8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实现收入258,089,053.47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20%。
(二)国内外市场拓展情况
国内市场方面,公司继续以“深耕华北市场、积极拓展全国市场”为市场策略。依托地域优势保持华北市场的稳定,并同时积极拓展全国市场,在全国增设营销服务网点,努力使公司建立一个覆盖全国重点区域的营销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拓展电气设备在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市场,提升产品市场空间。国际市场方面,公司将其作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加大国际业务投入,通过与国内EPC总包方合作及海外市场直接开拓等举措,拓展产品市场容量,将公司优势产品推向世界,现已打开印度、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南苏丹等国家电气设备市场。并已进驻蒙古、越南、缅甸、老挝、伊朗、约旦、阿联酋等地开展业务。
(三)生产经营情况
以客户为中心,提升交货及时率,事业部时刻贴近市场,摸清脉搏,调整产能;不断加强事业部生产职能,加大对班组长的指导、培训,让事业部成为了工艺、流程的创新基地、人才的培养基地、市场的坚实后台;优化生产管理,加强对各部门的指导,建设起了科学合理的调控机制,有效的梳理了流程中存在问题,做好了生产、销售的衔接;切实加强质量管控,职能部门多检查、多巡视、多指导,对于质量事故敢于考核,有措施、有流程有效的杜绝质量问题。
(四)其他方面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甄选优秀人才,提高培训水平提升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品牌文化宣传,丰富品牌宣传手段,打造科林电气形象,有针对性开展文化活动,提升队伍凝聚力;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做好特种设备管理,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依赖于电力行业投资的风险
电力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能源产业,一方面受国家能源战略投资规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依托于国民经济各实体产业发展,并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本公司主营的智能电网变电设备、智能电网配电设备、智能电网用电设备和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是电力产业重要的配套产品,其市场需求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受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及相关电力产业投资的影响较大。若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国家电力建设投资政策发生改变,相关电力产业需求下降,以及两大电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会受到影响,公司将面临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行业需求萎缩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目前,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正处于态势变革、加速调整阶段,该领域将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随着行业内各企业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以及服务手段的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如公司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则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3、产品及技术持续创新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该领域技术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展开,本行业内的产品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如果不能够合理、持续的加大技术投入,或不能够有效的把握行业技术走向,就无法适时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进而降低公司的竞争力,影响公司未来发展。
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2018-2020半年度,公司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分别为93.16%、90.27%和90.86%,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高。其中,柜体、高低压元件、铜排、芯片、载波模块、开关散件、表壳、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线路板等是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若上述原材料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将影响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进而对公司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5、毛利率下降风险
2018-2020半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8.76%、27.50%和26.46%,如未来电力行业需求、市场竞争格局、原材料及生产成本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且公司无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将存在下降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整体业绩水平。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亦无对公司产生严重影响的情况发生。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的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流、能量流在智能电网中的贯通使得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大环节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客户对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逐渐显现,电力环节之间、一二次设备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由同一供应商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将是行业发展趋势之一。
公司始终坚持产品多元化的综合业务模式,在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较早进行了技术储备、业务布局。公司多项产品取得国家或行业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和技术鉴定,更好的把握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方向,具备提供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智能电网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发行人产品多元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优势,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订单机会,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
公司以“科技领先,林立百年”为经营理念,始终立足于多元化的产品研发,追求以技术创新赢得市场,一直专注于智能电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经过十余年的不断研发与改进,在110kV及以下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领域,公司已形成了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掌握了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电能量信息采集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涵盖公司设计、生产、检测等各个环节。
(三)完备的营销和售后体系
公司始终坚持营销与服务一体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坚持“深耕华北市场,积极拓展全国市场”的市场策略。先后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3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营销及售后服务中心,培养出了一支成熟的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健全的营销网络、强大的营销力量配合公司及时、快速的售后服务,有效的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四)良好的品牌积累与效应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中品牌和行业经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竞争指标。以往的业绩、产品的质量、行业的经验是重要的竞争指标,集中体现便是品牌效应,而品牌的积累一般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微机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积累了十多年的行业经验及成功案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电网配电终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终端、真空断路器等产品技术水平较高,质量性能稳定可靠,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五)优秀稳定的管理、技术团队
多年来,通过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市场检验,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注重信誉、低调务实、团结合作、精细运营,获得了市场和客户良好的信任及口碑。多年的快速发展,公司还培养出了一支专业、稳定的研发技术团队,拥有完全自主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保证了公司产品能紧跟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同时,公司管理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和骨干员工,大部分直接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公司对核心团队的股权激励,提高了管理、技术团队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保证了团队的稳定性。优秀稳定的管理、技术团队为公司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