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种业(000713)
公司经营评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6-30
- 2021-12-31
- 2021-06-30
- 2020-12-31
- 2020-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加强种业核心市场建设,聚焦新品种市场布局,改善品种结构,新品种销售占比增加,毛利率增长,种业发展平稳有序。农化产业农药业务面对市场困境重点围绕市场营销、安全生产、项目建设、科研创新开展工作,同时做好降本增效,收入增加,毛利率增长;肥料业务收入增加,毛利率下降幅度较大。香料产业把稳原料采购节点,降低采购成本,加快拓展市场,收入增加,毛利率增长;香料项目建设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864.5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073.76万元,增长3.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34.2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53.1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734.6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612.2万元。各产业中,种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684.3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79.23万元,下降4.74%。农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9,784.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61.25万元,增长5.12%,其中,农药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5,401.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99.52万元,增长1.39%;肥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382.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961.72万元,增长13.02%。香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395.7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91.75万元,增长7.63%。报告期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增加;肥料业务生产成本同比增加,毛利率下降。
报告期,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事项完成,原控股股东合肥建投向国投种业转让其所持有的丰乐种业20%股权,双方于2024年4月26日办理完毕协议转让过户登记手续。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国投种业,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报告期,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种业板块
玉米产业加强核心市场品种建设工作,突出产品特色,做好市场细分,及时研究制定核心品种营销方案;加强新品种推广工作,丰乐520、战玉002、WK1505等销量提升,完成迭代品种布局;落实优质制种基地,保障生产制种顺利开展;构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玉米复合渠道结构,加大科研创新工作和核心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丰乐玉米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水稻产业坚持品种聚焦,打造核心单品,重点运作祥两优系列、乐优系列产品;坚持差异化布局,南陵早2号作为特早熟早稻品种在浙江、江西及湖南市场销售势头良好,中科发早粳系列品种作为第一个南方双季粳稻品种有望为南方双季稻增产增收做出贡献;优化销售渠道建设,探索扁平化销售渠道建设,与种田大户、种植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合作,提供全产业链合作服务,水稻品种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常规稻由于上年度天气因素导致产量普遍下降,今年种植面积出现下滑,农户自留种增加,市场供大于求,公司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加大营销力度。
小麦品种烟农1212创建多个高产示范点,督促农户田间管理,确保品种稳定高产。
瓜菜产业积极推广“中蜜1号”等核心品种,与种子经销商等形成合力,共同培育、拓展产业链。
国际贸易业务聚焦主要农作物种子出口业务,积极开发南亚水稻种子市场客户,加快海外品种登记工作。
(二)工业板块
2024年上半年,农化原药产品行情受国内外市场影响,价格依旧低迷,客户采购以刚需为主。上游生产企业开工率不足,市场原药库存保持相对低位。制剂产品随着春耕备货逐步展开,报告期销量有明显提升,少部分杀虫剂、杀菌剂产品在用药高峰期出现价格止跌回升,大部分产品市场供需关系未改善,产品价格下行。丰乐农化加大农药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完善产品渠道,实施大单品战略,推动优质产品销量增加;对产品配方进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丰乐植保公司多地进行市场开拓,加大作物营养业务市场覆盖面;“2400吨原药扩产及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和安全生产许可现场核查,通过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评。
湖北丰乐积极应对肥业市场原料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化工行业持续低迷局面,围绕“调结构、补短板、破难题”九字方针开展工作,加强新特产品研发和水肥一体化应用,新特肥销量同比增加;严格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减员增效”工作;对对甲苯磺酰氯生产经营、精矿粉(浆)盈利水平持续下滑等具体问题进行研判、调整。
香料产业紧跟原料市场行情,合理补充原料储备;参加各类国际国内行业展会,拓展国内外优质客户,巩固市场份额,开拓凉味剂新市场;优化生产管理方案,开展技术攻关,完成2个项目实用新型专利受理及5件软件著作权申请;“年产5000吨天然薄荷脑、薄荷素油等天然香料及合成香料建设项目”土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三)科研创新工作
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审定农作物新品种8个,参加国家级试验(含绿色通道、联合体)水稻6个组别71个组合,玉米7个组别94个组合,小麦参加联合体试验1个组合;参加省级试验水稻3个、玉米41个组合,参试组别规模不断扩大,效率进一步提升。报告期主要开展了以下科研工作:
1、持续推进项目研发。组织召开“国家西瓜甜瓜育种联合攻关任务暨安徽省西瓜甜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2024年度考察交流会议”,成员单位共享联合攻关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阶段成果,推动西瓜甜瓜良种的研发与推广;完成安徽省西甜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中期检查和合肥市西瓜甜瓜种植首席专家工作室年度考核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多项重大生物育种项目研究;开展“安徽省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安徽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项目申报。
2、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7+2”水稻联合创新研究院开展技术与种质资源共享应用,加强合作选育参试,加速优势新品种选育;由李家洋院士牵头组织研发、公司独家商业化推广的中科发早粳品种可将中国优质新米的上架销售期提前2-3个月,填补了双季早粳品种在中国水稻生产中的空白;与安徽省农科院开展合作,进行材料定向改良,筛选抗除草剂等目标性状的植株;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合作开展玉米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与国内核心生物技术企业开展合作,优势品种转育取得进展。
3、品种加速更新换代,一批高产稳产、高抗广适、优质绿色和专用特用品种表现优异,得到市场认可。新开发的“南陵早2号”具有熟期短、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高产抗逆广适宜机收玉米新品种榜玉100的选育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合肥市第九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烟农1212”多次打破国内小麦高产新纪录,连续第3年被评为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西甜瓜新品种参展第二届中国(海南)国际西甜瓜产业发展大会暨“海南蜜瓜”品牌推介活动,其中“金露三号”、“丰蜜535”、“H-8”等西甜瓜品种分获二、三等奖。
(四)管理工作
1、优化调整组织结构,成立证券投资部,强化公司证券事务和投资管理;成立生产管理部,统筹种业产业线生产管理工作。
2、推动合规管理持续化,修订内审管理制度、内控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等公司制度,制定重点领域合规风险识别清单、流程管控清单、编制重点岗位合规职责清单,加强管控意识,进一步规范财务业务流程,有效控制管理风险。
3、开展质量管理全过程控制,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指标检测、室内分子测纯、田间检查,加强加工现场管理,严控种子质量;持续提升种子质量检测队伍的业务技能及质量检测管理水平,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成效。
4、加强安健环管理工作,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环保奖惩制度》等,细化公司安全管理流程,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持续开展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梳理安全环保风险,系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聘请专家开展安全培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主要业务为种子、农化和香料产业。种子产业主要产品为杂交玉米种子、青贮玉米种子、杂交水稻种子、常规水稻种子、小麦种子、西瓜甜瓜种子、油菜种子;农化产业主要产品为农药、化肥;香料产业主要产品为天然薄荷、合成凉味剂等。主要产品如下:
杂交玉米品种:陕科6号、蠡乐969、丰乐520、NK718、陕科9号、济单7号、同玉609、同玉808、华奥336、TK601、铁391K、铁391、铁395、同玉008、同玉18、同玉11、奥美95、金地915、丰乐519、梦玉298。
青贮玉米种子:金岭青贮317、金岭青贮10、金岭青贮97、金岭青贮377、金岭青贮67。
杂交水稻种子:两优517、两优5078、乐优966、乐优456、嘉优中科13-1、嘉优中科6号、南陵早2号、丰两优香一号、六两优香11、潭两优83、陆两优4026、创两优茉莉占、邦两优香占、甜香优2115、锦城优808。
常规水稻种子:镇糯19号、镇糯29号、镇稻18号、润稻118、嘉87、龙粳3033、龙粳3001、龙粳3010、龙粳3059、天盈6888。
小麦种子:烟农1212、宁麦24、隆垦213、宁麦29。
西瓜种子:西农八号、丰乐五号、中蜜1号、甜妞、丰砧一号。
甜瓜种子:甜香玉。
油菜种子:德新油96、德新油59、德新油53、德新油88、德新油198、渝油60。
农化产品:农药包括原药产品和制剂产品,原药产品主要有精喹禾灵、精噁唑禾草灵、苯磺隆、烟嘧磺隆、使它隆等以及原药中间体,制剂类产品主要有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种衣剂等;以及微生物菌剂、矿源黄腐酸钾、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等作物营养品。
化肥包括氨酸复合肥、高塔复合肥、过磷酸钙等;另有对甲苯磺酰氯等精细化工产品。
香料产品:天然薄荷系列有薄荷脑、薄荷素油、椒样薄荷油、留兰香油,合成凉味剂系列有WS-23、WS-3。
2、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坚持种业、农化双主业发展战略,种业抢抓“种业赛道”变化与机遇,增强内生动力,玉米种子产业继续巩固全国“一盘棋”整体布局,品种建设成效显著,多主体经营协同发力;水稻种子产业持续优化品种结构,面向不同区域市场打造差异化系列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农化产业坚持激发营销活力,开展降本增效,改善产品配方,提高市场竞争力;香料产业巩固市场份额,把稳采购节点,严控经营风险。
3、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及周期性特点
(1)种子行业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自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和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大对种业的支持,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和市场净化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目前国内种子行业集中度整体上仍然不高,种子生产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生物技术的运用将进一步促进行业整合的加速,未来有望进一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拥有“育繁推一体化”资质、具有育种研发实力的种子企业将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2)农药行业
我国是全球农药的主要生产基地和世界主要农药出口国之一,拥有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中间体配套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产业集中度低,市场较为分散。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利用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推动农药产品向高效绿色方向转型升级,具有较为完整产业链、规模化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研发优势、规模优势,不断积聚行业优质资源,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农药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2024年,行业整体需求仍相对低迷,国际国内市场库存目前有待消化,农药产品出口量减少,产品价格下跌,市场竞争加剧。
(3)化肥行业
化肥行业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国家通过对化肥行业相关政策的调整来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国家鼓励推行“减肥增效”,发展绿色、高端化肥,“高产、优质、经济、环保”为特点的科学施肥新理念已成为化肥行业发展趋势,缓控释肥料、功能性肥料等新型肥料市场前景良好,是化肥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有原材料资源和创新技术优势的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4)香料行业
香料行业是日用化学品、食品制造、医药等行业重要原料配套产业,广泛应用于日化、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香料香精工业的跨国转移,以及食品、医药、饮料、日化等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张,带动我国香料行业持续稳定增长,国家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法规支持香料行业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优势企业凭借原料优势、成本优势与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获得规模效益,推动香料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4、公司地位
公司是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公司,是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十年AAA信用企业”。公司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企业扶优重点对象,入选种业“领军企业团队”、“强优势阵型”,是国家重点扶优种企的第一梯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产优质抗逆水稻种子创制及品种选育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为国家农药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农药龙头企业、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有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全资子公司丰乐香料集香料研发、加工、贸易为一体,是中国著名的天然薄荷和合成凉味剂生产企业。
5、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公司业务主要分为种业、农化产业和香料产业,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种业主要采用“育繁推一体化”形式,种业及农化等产品主要采取“公司+经销商+农户”销售模式;香料产业是采购原材料后进行深加工再供应给日化、食品、医药行业国内外企业。
(1)种业经营模式:公司根据农业种子行业的经营特点,在商品种子营业收入的确认、计量方面确定了国内销售按高于预计结算价格收取定金,公司按年度,结合市场情况制定销售政策,与经销商签定销售合同,约定由公司确定最终的结算价格。在商品发出时参照往年结算价格办法及本年度市场行情估价确认营业收入实现,并在最终结算价格确定后对营业收入据实在结算年度进行调整。经营季节结束后,公司按销售政策确定退货的种子数量及结算价格,种子的退货数量作为结算价格的因素之一,超出标准的退货,公司向经销商收取拆包、包装费用,有效控制退货行为。
公司种子生产主要采取自制模式,公司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公司与生产基地签定生产合同,基地组织农户进行制种生产。生产过程中,公司提供亲本材料,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监督指导。生产合格种子由公司负责收购,如出现自然灾害造成的种子生产不合格损失,公司按行业规则和生产合同约定,与基地、农户等有关方协商,共同承担损失;如因基地管理不到位、农户不按技术规程操作等人为因素,由各责任人自行承担。由于种子生产在室外进行,非人为可控因素如异常气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种子的发芽率、净度、纯度、水分等影响大,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专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多年来,在生产基地的选择、制种生产技术规程、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种子检测管控体系,生产基地保持相对稳定,有效降低了种子生产的风险。
(2)农化经营模式:农化业务定位于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产经营,形成以制剂产品为基础,原药产品为支柱,化肥、种衣剂等为辅的产品格局。农化产品的上游主要为化工原料生产厂家,下游多为制剂企业及经销商,企业经营以自产产品销售为主,相关贸易产品为辅,其中自产原药一部分自用于制剂生产,另一部分对外销售;制剂生产所需原药通过自产和外购,按不同的工艺配方要求进行调制、加工和产品包装。
(3)香料经营模式:公司香料业务主要为天然薄荷产品与合成凉味剂生产加工。天然薄荷产品采用外购的薄荷提取物初制品,经预处理、过滤、结晶、烘干等工序,加工成天然香料成品;合成凉味剂从国内采购化工原料,通过高温反应、过滤、结晶、干燥等工序,加工成成品。企业拥有专业的生产技术团队,在操作工序、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全程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并建有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网络,客户涉及食品、日化、药品等领域,企业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约定发货和回款时间,国内销售付款以预付和现款为主,国际销售付款以付款交单与信用证为主。
6、公司主要研发模式
(1)种业
公司种业研发活动主要有公司自主研发、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及合作开发等模式,主要作物育种程序为:材料选育→亲本品系创制→配制组合→组合筛选与品比试验→多点比较试验→区试或绿色通道→报国家或省级部门审定。育种周期一般为3-5年。
公司是农业部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承担高产优质抗逆水稻种质创制及品种选育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任务,研发设备和基础条件良好。
公司着眼全国市场,研发布局全国主要农作物生态区,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和上游、华南区域,玉米在黄淮海、东华北、西北、西南区域都建有试验基地和测试站,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育种站18个、测试网点280个。公司按照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了水稻育种团队、玉米育种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生物技术研发团队、质量检测技术研发团队,设立了前沿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突破性品种选育课题。公司水稻育种团队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玉米育种团队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
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公司自主实施,申报品种审定和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归属公司;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育种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所有权一般共同所有;联合开发的品种,一般品种权归属品种出让方,公司拥有经营权。公司控股子公司天豫兴禾专注于生物技术育种创新的研发,对种业公司提供的品种进行抗除草剂抗性引入并完成分子检测工作,根据双方合作协议收取服务费用、并参与种业企业合作品种推广后的销售收入分成及溢价。
(2)农化行业
丰乐农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改善研发试验条件,设有研发中心,承担各类自研产品科研项目研究,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归属公司;同时依托省内外科研院所各类产学研平台,联合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成果按照科技合同的规定,明确研发成果的归属和使用方式。
(3)香料行业
丰乐香料研发活动主要有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模式,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丰乐香料自主实施,申请专利权保护,专利权归属丰乐香料;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专利申请权归双方共有,项目的研发成果限丰乐香料使用。
7、种业审定品种的数量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公司种业通过审定农作物新品种8个,其中水稻国审品种1个,玉米国审品种1个,玉米省审品种6个;获得品种授权7个,其中水稻5个,玉米2个;申请获受理玉米品种权5个。
8、制种产量及销售退回情况
9、公司商标、专利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共安排制种面积21.13万亩,计划总产量7,860.59万公斤,发生销售退回合计6555.26万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种业拥有国内注册商标192枚,国外注册商标11枚,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5项,国内发明专利24项,国外发明专利10项;农化行业拥有注册商标382枚,发明专利46项;香料行业拥有国内注册商标12枚,国外注册商标2枚,发明专利12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省级研发平台2个,为高产优质抗逆水稻种质创制及品种选育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实验室2000多平方米,配备了3730XL基因分析仪、7500FAST荧光定量PCR、ZAG超高通量SSR分析系统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200多台,在水稻、玉米、瓜菜等作物上建立了先进的工厂化的商业化研发体系,构建了涵盖材料创制、组合测配、生态测试和品种试验、亲本提纯繁育、栽培技术研究、制种技术研究、分子辅助育种、质量控制等环节的商业化育种团队。种子产业现有研发人员161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62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科研人才队伍,水稻研发团队被评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玉米研发团队被评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西甜瓜研发团队被评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生物技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研发团队荣获安徽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公司着眼于前沿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加速先进技术的集聚整合,在水稻花培技术、玉米双单倍体技术、热带种质资源利用、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技术、籼粳交繁制种等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将黄改种质与热带血缘种质融合创制黄热种质,选育高品质抗逆优势大单品“丰乐520”,并顺利通过国家审定;与国内核心生物技术企业开展合作,优势品种转育取得良好进展,公司两个玉米转基因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其中铁391K品种种植表现优异;水稻花培技术得到规模化、广泛化应用,自主创制或引进优质、抗病、耐旱、低镉、再生力强的新材料,籼粳交恢复系选育显现较大潜力;控股子公司天豫兴禾独创“基因超进化系统”、“自身基因优化育种”和“细胞进化”技术体系,为新品种改良提供育种“芯片”;优质高档小果型西瓜和优质高产酥瓜创制取得明显成效。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国内十几所大院大所开展技术与品种合作,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家洋院士团队、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等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成立“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合作研发机构,打造“1+N"合作模式,加快种质资源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其中由李家洋院士牵头组织研发、公司独家商业化推广的中科发早粳品种成为我国双季早粳稻“首台套”,弥补了双季早稻无粳稻的空白,可将优质新米的上架销售期提前2-3个月。
报告期,公司被评为“安徽省优秀企业技术中心”,申报政府科研项目3项,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5项,获得授权品种权7项,荣获合肥市职工创新成果特等奖1项,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有效转化成科技成果,行业位势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是国家农药原药定点生产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设有肥东县“363”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创建省农林水工会“工匠创新工作室”,合肥市总工会“蓝领创新工作室”等,并承担安徽省关键技术科技攻关以及合肥市关键技术重大研发类项目;依托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化学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丰乐农化搭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高水平自主科研平台。企业聚焦发明专利产业化应用,截至2024年6月30日,丰乐农化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6个,14个发明专利实质审查中,其中8项发明专利获得安徽省专利优秀奖,发明专利“高纯度2,6-二氯喹喔啉的制备方法”等合成专利技术、“福美双-丙环唑复配杀菌剂”等农药制剂产品配方专利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精喹禾灵原药、烟嘧磺隆原药等为代表的7个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丰乐农化在产品开发和专利产业化方面成绩显著,已取得国内农药、肥料登记证203个、境外农药登记证133个;参与58项国家、行业标准及5项团体标准的制定,精喹禾灵原药及乳油的检测方法成为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准分析方法。丰乐农化是“中国石油化工企业500强”、先后获得“中国石油化工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其研发中心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
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北丰乐依托“丰乐中科药肥联合研发中心”,针对现有设备进行多轮技改、针对各类新型特种肥料进行开发和市场验证。报告期,湖北丰乐成功申报磷肥技改发明专利;新特肥方面含菌复合肥、水溶肥、海藻水凝胶功能肥等在市场端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资子公司丰乐香料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工大-丰乐香料生物工程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并与中国科技大学、上海香料研究所、南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拥有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生产资质和国内先进的加工、检测设备及工艺水平、检验检测能力,在国内薄荷脑生产企业中具有资质全、产品规格多的优势。企业先后荣获“中国轻工业香料行业十强”荣誉称号、“全国市场质量信用AA(用户满意)级产品”称号、“第九届安徽省专利优秀奖”及“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荣誉称号。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品种研发和推广风险:种业的竞争核心是育种技术,但种业作为特殊行业,无论是改良品种还是新品种,从推广上量到产生效益都需较长周期,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效果、推出的品种能否符合届时的市场需求,并产生效益,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坚持自主科研和对外合作相结合的品种建设思路,加快品种筛选步伐,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力度;通过引入高水平的生物技术创新团队,带动常规育种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丰富公司的产品类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提升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效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效益。
2、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风险:农业的特性决定种子的生产对气候条件的敏感度较高,易受异常高(低)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若在制种关键时期遭遇自然灾害或重大病虫害,将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应对措施: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做好田间生产监督与管控,提升制种技术水平,强化种子质量,提前做好异常天气的制种应对方案,减少对种子生产的不利影响。
3、安全和环保风险:公司农化产业的丰乐农化和湖北丰乐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气、废物,生产用部分原料为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工艺,对生产操作要求较高,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企业执行的环保标准更趋严格,企业在技术升级、环保设施、三废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将加大,以适应相关政策和部门的监管要求。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关注相关政策变化情况,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加强过程管理,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对化工项目建设和设施与技术的改进,不断提升环保治理水平,确保生产经营满足最新环保政策和安全规范要求。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种子行业
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自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和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大对种业的支持,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和市场净化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等提出明确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种子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规范种子生产经营,保护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保护种业原始创新动力,保障安全供种和粮食安全;我国首批51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通过审定,生物育种产业化加快推进;启动实施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有助于提升农作物种子质量水平,加快推动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初步构建,支持政策向阵型企业集聚,优势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2、农药行业
我国是全球农药的主要生产基地和世界主要农药出口国之一,拥有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中间体配套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产业集中度低,市场较为分散。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利用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推动农药产品向高效绿色方向转型升级,具有较为完整产业链、规模化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研发优势、规模优势,不断积聚行业优质资源,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农药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2023年,延续2022年农药市场供过于求,国内需求疲软,产品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企业成本压力凸显,叠加国际局势动荡、海外市场消化高企的库存等因素,农药行业发展处于调整时期。国内农化企业积极应对,做好市场细分和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打通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差异化产品和定制化服务实现创新发展,不断增强中国农化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3、化肥行业
化肥行业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化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化肥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完善化肥行业政策,使过剩产能逐步退出,化肥行业从企业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进入存量整合、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期。在农业绿色高效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减肥增效、调整化肥施用水平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化肥企业持续改善产品结构、提升生产技术,不断推出优质、绿色、高端化肥,推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2023年,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肥料市场行情波动异常,原料价格涨跌幅度较大,终端销售市场不确定性强,市场需求低迷、产品价格走低,盈利水平下降。
4、香料行业
香料香精行业是日用化学品行业、食品制造业等的重要原料配套产业,广泛应用于日化、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香料供应国和香精消费国及生产基地。行业在产品数量、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和管理体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香料香精产品更新速度较快,对企业研发力度有较高要求,加大技术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向“技术资源型”发展,是中国香料香精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入全球中高端市场的有效路径。2023年,香精香料行业国内外整体市场复苏较缓、需求较弱,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需改善产品结构、开发新的香料品种,提升市场竞争力。
5、公司地位
公司是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公司,是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十年AAA信用企业”。公司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企业扶优重点对象,入选种业“领军企业团队”、“强优势阵型”,是国家重点扶优种企的第一梯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产优质抗逆水稻种子创制及品种选育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为国家农药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农药龙头企业、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有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全资子公司丰乐香料集香料研发、加工、贸易为一体,是中国著名的天然薄荷和合成凉味剂生产企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种业种植业的披露要求
1、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主要业务为种子、农化和香料产业。种子产业主要产品为杂交玉米种子、青贮玉米种子、杂交水稻种子、常规水稻种子、小麦种子、西瓜甜瓜种子、油菜种子;农化产业主要产品为农药、化肥;香料产业主要产品为天然薄荷、合成凉味剂等。主要产品如下:
杂交玉米品种:陕科6号、蠡乐969、丰乐520、战玉002、陕科9号、丰乐303、丰乐358、丰乐399、NK718、丰乐720、同玉609、同玉808、华奥336、TK601、铁391、铁395、同玉 008、同玉18、同玉11、梦玉298、奥美95。青贮玉米种子:金岭青贮10、金岭青贮17、金岭青贮27、金岭青贮37、金岭青贮67、金岭青贮97。
杂交水稻种子:两优517、两优5078、两优5074、两优5398、丰两优香一号、嘉优中科13-1、嘉优中科6号、南陵早2号、乐优966、乐优456、潭两优83、陆两优4026、创两优茉莉占、桃优205、甜香优2115、锦城优808。
常规水稻种子:镇糯19号、镇糯29号、润稻118、镇稻18号、龙粳3010、龙粳3033、龙粳3001。
小麦种子:烟农1212、宁麦24。
西瓜种子:西农八号、中蜜1号、丰乐五号、早佳8424、红西砂、丰乐腾龙、丰抗八号。
甜瓜种子:金露三号、甜香玉、青酥、羊角蜜。
油菜种子:德新油96、德新油59、德新油53、德新油88、德新油198。
农化产品:农药包括原药产品和制剂产品,原药产品主要有精喹禾灵、苯磺隆、烟嘧磺隆、精噁唑禾草灵等,制剂类产品主要有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种衣剂,以及微生物菌剂、矿源黄腐酸钾、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等作物营养品;化肥包括氨酸复合肥、高塔复合肥、过磷酸钙等;另有对甲苯磺酰氯等精细化工产品。
香料产品:天然薄荷系列有薄荷脑、薄荷素油、椒样薄荷油、留兰香油,合成凉味剂系列有WS-23、WS-3。
2、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坚持种业、农化双主业发展战略,种业抢抓“种业赛道”变化与机遇,增强内生动力,玉米种子产业继续巩固全国“一盘棋”整体布局,品种建设成效显著,多主体经营协同发力,种植表现获市场认可,市场规模不断拓展;水稻种子产业持续优化品种结构,面向不同区域市场打造差异化系列产品,逐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农化产业坚持以效益为优先,激发营销活力,持续开展节能降耗,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香料产业把稳采购节点,严控经营风险。
3、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公司业务主要分为种业、农化产业和香料产业,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种业主要采用“育繁推一体化”形式,种业及农化等产品主要采取“公司+经销商+农户”销售模式;香料产业是采购原材料后进行深加工再供应给日化、食品、医药行业国内外企业。
(1)种业经营模式:公司根据农业种子行业的经营特点,在商品种子营业收入的确认、计量方面确定了国内销售按高于预计结算价格收取定金,公司按年度,结合市场情况制定销售政策,与经销商签定销售合同,约定由公司确定最终的结算价格。在商品发出时参照往年结算价格办法及本年度市场行情估价确认营业收入实现,并在最终结算价格确定后对营业收入据实在结算年度进行调整。经营季节结束后,公司按销售政策确定退货的种子数量及结算价格,种子的退货数量作为结算价格的因素之一,超出标准的退货,公司向经销商收取拆包、包装费用,有效控制退货行为。
公司种子生产主要采取自制模式,公司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公司与生产基地签定生产合同,基地组织农户进行制种生产。生产过程中,公司提供亲本材料,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监督指导。生产合格种子由公司负责收购,如出现自然灾害造成的种子生产不合格损失,公司按行业规则和生产合同约定,与基地、农户等有关方协商,共同承担损失;如因基地管理不到位、农户不按技术规程操作等人为因素,由各责任人自行承担。由于种子生产在室外进行,非人为可控因素如异常气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种子的发芽率、净度、纯度、水分等影响大,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专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多年来,在生产基地的选择、制种生产技术规程、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种子检测管控体系,生产基地保持相对稳定,有效降低了种子生产的风险。(2)农化经营模式:农化业务定位于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产经营,形成以制剂产品为基础,原药产品为支柱,化肥、种衣剂等为辅的产品格局。农化产品的上游主要为化工原料生产厂家,下游多为制剂企业及经销商,企业经营以自产产品销售为主,相关贸易产品为辅,其中自产原药一部分自用于制剂生产,另一部分对外销售;制剂生产所需原药通过自产和外购,按不同的工艺配方要求进行调制、加工和产品包装。
(3)香料经营模式:丰乐香料主营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生产加工。天然薄荷脑原料采用外购的薄荷提取物初制品,经预处理、过滤、结晶、烘干等工序,加工成天然香料成品;合成凉味剂从国内采购化工原料,通过高温反应、过滤、结晶、干燥等工序,加工成成品。企业拥有专业的生产技术团队,在操作工序、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全程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并建有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网络,客户涉及、食品、日化、药品等领域,企业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约定发货和回款时间,国内销售付款以预付和现款为主,国际销售付款以付款交单与信用证为主。
4、公司主要研发模式(1)种业
公司种业研发活动主要有公司自主研发、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及合作开发等模式,主要作物育种程序为:材料选育→亲本品系创制→配制组合→组合筛选与品比试验→多点比较试验→区试或绿色通道→报国家或省级部门审定。育种周期一般为3-5年。
公司是农业部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承担高产优质抗逆水稻种质创制及品种选育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任务,研发设备和基础条件良好。
公司着眼全国市场,研发布局全国主要农作物生态区,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和上游、华南区域,玉米在黄淮海、东华北、西北、西南区域都建有试验基地和测试站,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育种站15个、测试网点280个。公司按照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了水稻育种团队、玉米育种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生物技术研发团队、质量检测技术研发团队,设立了前沿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突破性品种选育课题。公司水稻育种团队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玉米育种团队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公司自主实施,申报品种审定和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归属公司;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育种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所有权一般共同所有;联合开发的品种,一般品种权归属品种出让方,公司拥有经营权。公司控股子公司天豫兴禾专注于生物技术育种创新的研发,通过为种业公司提供的品种进行抗除草剂抗性引入并完成分子检测工作,根据双方合作协议收取服务费用、并参与种业企业合作品种的推广后的销售收入分成及溢价。
(2)农化行业
丰乐农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改善研发试验条件,设有研发中心,承担各类自研产品科研项目研究,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归属公司;同时依托省内外科研院所各类产学研平台,联合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成果按照科技合同的规定,明确研发成果的归属和使用方式。
(3)香料行业
丰乐香料研发活动主要有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模式, 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丰乐香料自主实施,申请专利权保护,专利权归属丰乐香料;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专利申请权归双方共有,项目的研发成果限丰乐香料使用。
5、种业审定品种的数量情况
2023年,公司种业通过审定农作物新品种24个,其中水稻6个(5个国审,1个省审),玉米18个(13个国审,5个省审)。授权品种权39个,其中水稻7个,玉米32个。
6、制种产量及销售退回情况
2023年,公司制种面积22.14万亩,总产量6,887.3万公斤,发生销售退回合计5,233.01万元。
7、公司商标、专利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种业拥有国内注册商标145枚,国外注册商标14枚,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51项,国内发明专利12项,国外发明专利7项;农化行业拥有注册商标368枚,发明专利43项;香料行业拥有国内注册商标12枚,国外注册商标2枚,发明专利12项。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报告期,农药产品原材料受国内产能过剩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
湖北丰乐“年产5000吨邻甲酸甲酯苯磺酰胺项目”正在办理环评申请工作;“30万吨普钙干法技改项目”已取得荆门市生态环境局的环评批复。
从事化肥行业
湖北丰乐成立于2017年2月,系丰乐种业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2017年8月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取得51%股权的二级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7000万元。主要产品为磷肥、复合肥,磷精矿粉,产品以销定产。
1、公司农药产品介绍
公司农药产品主要有原药、制剂类产品。原药主要有精喹禾灵、烟嘧磺隆 、苯磺隆、精噁唑禾草灵等,制剂产品涵盖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种衣剂等品类,主要用于田间作物除草、防治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向客户提供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解决方案增强业务合作黏性,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
2、公司主要原药产品登记情况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种业种植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省级研发平台2个,为高产优质抗逆水稻种质创制及品种选育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实验室2400多平方米,配备有先进科研仪器设备200多台,在水稻、玉米、瓜菜等作物上建立了先进的工厂化的商业化研发体系,构建了涵盖材料创制、组合测配、生态测试和品种试验、亲本提纯繁育、栽培技术研究、制种技术研究、分子辅助育种、质量控制等环节的商业化育种团队。种子产业现有研发人员156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52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科研人才队伍。水稻研发团队被评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玉米研发团队被评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西甜瓜研发团队被评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生物技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研发团队荣获安徽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公司着眼于前沿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加速先进技术的集聚整合,在水稻花培技术、玉米双单倍体技术、热带种质资源利用、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技术、籼粳交繁制种等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稻花培技术得到规模化、广泛化应用,已成熟应用于籼稻、籼粳交、粳稻,为水稻育种提供了一大批纯合恢复系材料,利用玉米双单倍体技术,大幅提高了育种效率;创新利用玉米热带种质资源,解决玉米热带种质难以在黄淮海和北方地区使用的难题;与大北农生物、杭州瑞丰等生物技术公司开展转基因领域合作,优势品种转育取得良好进展;控股子公司天豫兴禾“基因超进化系统”、“自身基因优化育种”和“细胞进化”技术体系,培育出优良性状的农作物新品种。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国内十几所大院大所开展技术与品种合作,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司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内7家顶尖水稻科研单位成立“丰乐种业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合作研发机构,加快种质资源创新,建院以来共享亲本46份、参试品种60个,育成国审品种5个;与李家洋、万建民等院士团队、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联合攻关、产品研发、人才培养,提升商业化育种水平,培育系列突破性品种,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推进行业科技进步;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智能所相关团队、种企共建育种科技与装备研发共享平台,重点推动智能育种创新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2023年,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的“玉米饲用籽粒与加工品质改良调控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应用”项目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有效转化成科技成果,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再次通过“中国种业AAA信用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通过评价,行业位势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是国家农药原药定点生产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设有肥东县“363”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创建省农林水工会“工匠创新工作室”,合肥市总工会“蓝领创新工作室”等,并承担安徽省关键技术科技攻关以及合肥市关键技术重大研发类项目;依托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化学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丰乐农化搭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高水平自主科研平台。企业聚焦发明专利产业化应用,截至2023年底,丰乐农化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3个,其中8项发明专利获得安徽省专利优秀奖,以发明专利“高纯度2,6-二氯喹喔啉的制备方法”为代表的8项合成专利技术和“福美双-丙环唑复配杀菌剂”为代表的3项农药制剂产品配方专利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精喹禾灵原药、烟嘧磺隆原药、二氯中间体以及杀菌剂31%福丙悬浮剂、除草剂30%五氟丙吡嘧可分散油悬浮剂等为代表的7个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丰乐农化拥有国内农药、肥料登记证204个、境外农药登记证121个,参与58项国家、行业标准及5项团体标准的制定,精喹禾灵原药及乳油的检测方法成为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准分析方法。丰乐农化进入“2023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获得“中国石油化工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企业研发中心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
全资子公司丰乐香料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工大-丰乐香料生物工程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并与中国科技大学、上海香料研究所、南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拥有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生产资质和国内先进的加工、检测设备及工艺水平、检验检测能力,在国内薄荷脑生产企业中具有资质全、产品规格多的优势。企业先后荣获“中国轻工业香料行业十强”荣誉称号、“全国市场质量信用AA(用户满意)级产品”称号、“第九届安徽省专利优秀奖”及“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荣誉称号。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丰乐种业按照“十四五”战略规划稳步推进各产业生产经营工作,种业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拓展产业规模;农化产业积极应对行业发展困局,加强在线产品技术升级改进,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丰乐香料严控经营风险,加快项目建设。2023年,公司再次通过“中国种业AAA信用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通过评价,行业位势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367.9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841.99万元,增长3.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21.4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59.78万元,下降31.6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664.1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996.69万元,下降42.84%。各产业中,种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8,427.4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547.6万元,增长34.23%,主要是玉米产业多主体经营、协同发展成果显著,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3,844.85万元,增长34.71%;水稻产业通过持续的品种结构优化,构建丰富的产品梯队,新品种及利润品种销量增多,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4,984.07万元,增长37.2%;小麦种子销量突破新高,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81%。农化产业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92,846.3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759.69万元,下降6.66%,其中,农药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4,082.5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6,618.38万元,下降11.81%,主要是国内东西部原药生产企业产能继续释放,同时国内外市场以消化库存为主,原药产能供大于求,产品价格下跌幅度大,导致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化肥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8,763.7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58.69万元,增长4.34%,主要是高塔肥产能扩大,复合肥销量增加,由于市场波动大、公司肥业产业链不健全、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因素导致毛利率下降,利润同比下降。香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0,094.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54.07万元,增长7.33%,受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合成薄荷脑冲击等因素影响主要产品毛利率下降,利润同比下降。
报告期,公司控股股东合肥建投与国投种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合肥建投拟将其持有的丰乐种业20%股权转让给国投种业。该事项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国投种业,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目前交易双方正在办理股权交割。
报告期,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各产业发展
1、多措并举,种业发展提速
玉米产业快速增长。多主体经营、协同发展成果显著,基本完成了品种结构的转型升级和迭代布局;破解制种瓶颈制约,在稳定张掖制种基地的基础上,挖掘优质代繁基地,同时新疆乐万家10吨/小时玉米种子加工包装线正式投产运营,保障种子生产供给;构建了线上线下复合销售渠道,建立传统示范观摩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立体式、多平台宣传推广格局,蠡乐969、丰乐520等新品种销量快速增长,转基因玉米品种铁391K获得审定通过,2个品种申报参加转基因品种试验,为公司玉米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水稻产业调整产品结构见成效。以祥两优系列、乐优系列、嘉优中科系列、再生稻系列、南陵早2号特色稻等为代表的“五大品系”构建基本成型,新品种及高毛利品种销量占比超过60%。品种特色化、差异化水平显著提升,服务推广再生稻、虾稻、麦后稻等种植模式,开创“南陵早2号+”等多种经济作物综合种植模式,嘉优系列品种通过多地扩季、扩区审定,丰两优香1号成为再生稻主导品种,两优517、乐优966、祥两优676等得到广大种植户和市场高度认可。
常规稻麦产业销售量创新高。烟农1212屡次刷新单产纪录,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宁麦29、 镇糯19、宣粳糯7号均创当地产量新高。成立药肥营销部,创建烟农1212“种药肥”一体化高产示范点,推广联盟合作增强经销商黏性。
瓜菜产业改善产品结构。重点打造“中蜜1号”核心单品,开发高附加值西瓜甜瓜新品种,培育鲜食玉米、番茄等新产品线,拓展芝麻、油菜等油料作物产品布局,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海外业务布局。全年新增合作客户13家,在南亚、中东等8个国家开展水稻、玉米、瓜菜等品种试种工作。完成2个水稻品种的海外登记、18个品种布点试验示范和异地海关出境种苗注册证件办理,水稻亲本种子出口获得农业部批准。首次出口美国毛豆和马来西亚小型西瓜种子。首次实现种子进口,引进洋葱品种。
2、挖潜增效,农化提升经营质量。
2023年,农化行业延续2022年下半年市场行情走势,原材料价格波动大,行业整体经营效益降幅较大。丰乐农化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调整经营策略,一是在种子、作物营养、种衣剂、转基因除草剂领域进行谋划与布局,玉米种衣剂内部销售实现零的突破,作物营养业务开始独立运营;二是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持续升级,2400吨原药及其配套设施全面建成试生产,合成原药产量质量稳步提升,新原药叶菌唑项目完成初步技术设计;三是对产品配方进行降本改进,烟嘧系列悬浮剂产品实现成本最优化,取得较好的收益;四是通过加大市场覆盖、严控用工成本、控制原辅料消耗和降低损耗、积极处理退货及库存产品,盘活库存,实现降本增效。公司资产质量、现金流等主要财务经济指标保持良好水平,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制剂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RTO环保装置顺利开车,抗除草剂转基因产品开发登记取得进展,环巢湖流域粮食绿色种植获政府奖励,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
湖北丰乐持续推进技改增效,完成5个技改项目;成立南阳分公司,高塔复合肥生产基地开车生产;向新特肥领域迈进,启动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战略合作。
2023年,丰乐农化4项科技成果取得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记,荣获2023年合肥市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一、二等奖。
3、严控风险,香料稳固市场地位。
丰乐香料面对合成薄荷脑的低价冲击,抢抓市场机遇,把稳采购节奏,在价格低点主动增加结存数量、采购原料;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开拓新客户超百家,薄荷脑系列产品销量稳中有升,稳住了市场份额;打造“顾问式”营销,满足客户需求,持续巩固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培植科技研发能力,积极开发国内领先的新型凉味剂产品和产品升级的关键技术,近三年引进开发合成凉味剂近10个品项,形成凉味剂系列化产品的技术储备,申报的“一种液态凉味剂的制备方法”获国家专利局授权书。丰乐香料荣登中国轻工业香料行业十强。“年产5000吨天然薄荷脑、薄荷素油等系列天然香料及合成香料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土建及安装完成总工程量70%以上。项目荣获“安徽省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合肥市建筑工程优质结构项目”荣誉称号。
(二)加强科研创新工作
1、提升种质资源整合及创新能力。公司种质资源库保存各类种质15000多份,承担“建设与完善省级玉米种质资源库”、“市农业首席专家工作室”等项目,平台功能有效提升;加强交流合作,与贵州农科院旱粮所合作推进热源种质收集鉴定和温热材料融合应用,携手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开展玉米种质创制研发合作,提升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和育种创新能力。
2、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023年新增政府科研项目11项,联合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西甜瓜育种联合攻关项目,与中科院郑州果树所等国内西甜瓜研究知名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有序推进参与承担的合肥市关键技术研发专项“水稻高效单倍体育种技术研发”顺利通过验收,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
3、提升常规育种及生物育种技术及应用水平。公司在分子设计育种、单倍体育种等育种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构建了单倍体技术工程化育种体系,加倍率、诱导率稳步提升,培育了丰乐358、战玉102等标志性品种;通过热带和温带材料融合应用,成功实现了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的高效聚合,为精准设计育种提供了新通路;在转基因技术应用领域,公司“铁391K”转基因玉米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成为我国首批转基因玉米品种之一,品种种植表现突出,在东北和西北具有较强影响力。
4、加强科研合作成果显现。“7+2”水稻联合创新研究院,协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院以来共享亲本46份、参试品种60个,育成国审品种5个;与李家洋院士、万建民院士育种团队,以及广东农科院水稻所等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联合攻关、产品研发、人才培养,提升商业化育种水平,培育系列突破性品种;与多家转基因性状公司、科研院所广泛开展转基因领域合作,加速优势品种转育,取得良好进展。
5、品种选育成果不断涌现。2023年,共审定玉米新品种18个、水稻新品种6个,申报植物新品种权保护51个,获得授权39个。申请行业标准2项,合肥市标准1项。玉米科研团队首次入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玉米饲用籽粒与加工品质改良调控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应用”项目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批高产稳产、高抗广适、优质绿色和专用特用品种表现优异,得到市场认可。“两优5078”、“丰两优香一号”分别入选《农业部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苗头型品种、特专型品种(再生稻),“邦两优香占”被评为湖南省优质稻品种,“两优5074”获安徽省(第四届)优质稻食味品鉴金奖。“烟农1212”以总评分第1名的成绩,获评全国优质南方馒头小麦品种。
(三)提升管理效能
1、优化调整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公司产权管理及资产管理体系,推进完善信息化管理及建设。
2、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修订完善内控手册、程序文件及公司制度,完善内控管理授权清单,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全员财务意识和成本意识,财务核算更加规范,降本增效形成常态化。
3、创新激励机制,实施超额绩效奖励,建立以效益为导向、与经营业绩挂钩的考核办法,激发了经营单位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4、加强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从源头把好亲本质量关,开展作物田间质量、现场质量管控检查;通过运营管理一体化平台对包装销售的种子及制种亲本严格把关;创新基地管理和制种技术,解决制种难题,提高种子质量和数量。
5、强化合规管理,针对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及招投标管理等开展合规教育,对丰乐香料、丰乐农化、湖北丰乐等开展专项督查,组建公司招标代理机构服务商库,加强资金、工程项目、固定资产、采购招标、用人用工等重点领域管理,确保依法治企合规经营。
6、守牢安全生产防线,组织全面风险识别,开展多种形式安全检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新增《全员安全生产、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责任制》等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全年实现安全、环保零事故。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面临的发展机遇
1、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2023年,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种业正式步入生物育种产业化时代,拥有生物技术资源及优良转基因品种的企业将赢得发展先机。
2、我国农药产业发展坚持安全、绿色、高质量、创新的基本原则,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1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国家对农药行业的政策与监管愈发严格,有利于严格执行安全、环保政策,发展规范的企业。
(二)公司面临的挑战
1、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化工行业产能过剩、原材料、产品价格下降等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公司农化产业发展、国际贸易业务面临挑战;
2、公司人才规模、结构、储备与企业快速发展需求不匹配,缺乏专业人才和育种领军人才;
3、公司新品种选育、推广速度难以满足公司种业发展需要;
4、“种药肥”一体化整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有待进一步提升;
5、香料产业新项目尚在建设,新项目能否如期竣工投产,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的现状难以改变。
6、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频发,种子生产风险加大。
(三)公司发展战略及2024年主要经营计划
1、发展战略
2024年,公司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决策部署,围绕种业振兴快速壮大种业发展规模。坚持多主体经营策略,加快各种业板块协同发展;抓住生物育种产业化机遇,加快推广现有转基因玉米品种;加强与核心生物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加快转基因玉米品种转育、品种审定工作;加快种业核心业务的并购重组工作,整合种业优质资源。农化产业加强管理、改善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香料产业做好项目建设工作,拓展高附加值产品市场。
2、2024年主要经营计划
(1)推动各产业加快发展。
玉米产业把握生物育种产业化机遇,培育引领市场的能力,提升市场话语权和主导权,提升盈利水平,推动快速上量,产业发展规模、利润水平实现新突破;同时加强生产管理工作,提高平均单产,加快实施加工生产线、包装设备改造,改善仓储条件。
水稻产业立足“7+2”联合创新院平台加强品种建设;打造大单品,聚合品种资源;强化“一盘棋”思维,整合市场资源,区域互补,提升内部协作效率。
常规稻麦产业做好品种高产创建工作,创新市场营销和品牌宣传,推动规模化发展。
瓜菜产业加快对全产业链和区域经济深度渗透,提升品牌和市场影响力。
海外业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扩大出口范围,加快推动向大作物出口转型。丰乐农化重质提效,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要改善产品结构,开发生产高毛利率产品;二要强化精益化管理,防范采购和库存等风险,持续降本增效,向管理要效益;三要增强与种业、肥业板块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效。
丰乐肥业调结构、补短板、破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研发力量,开发水溶肥、新特肥、专用肥等新产品,在后续产品和技术储备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研判能力,降低采购风险,规范采购全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三是积极破解对甲苯生产等经营难题。
丰乐香料重点做好项目建设、各项资质证件办理工作,确保按期竣工投产,同步做好人力资源储备,新产品市场开拓工作。
(2)加快种业并购重组工作。根据上市公司“质量回报双提升”相关工作要求,公司将重点在玉米、水稻等核心业务上加快推进并购重组工作,并购有一定人才、科研、品种、品牌、市场优势的企业。此外,针对大豆、油菜等国家倡导发展的油料作物及蔬菜产业上,寻找优质企业适时开展并购工作。
(3)深化科研创新工作。坚持自主科研与合作科研“两条腿”走路,聚合天豫兴禾等创新资源要素,集中优势开展科研攻关,打造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科研创新体系;加快现代育种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加速转基因玉米品种转育、审定工作;坚持市场化导向,明确研发目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培育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市场差异化需求的突破性品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科研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制定行业标准等,扩大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推动信息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在育种领域的应用。
(4)着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优选制种基地,细化生产方案,强化过程管理,保障产品质量;加强亲本及种质资源管理;完善种子活力检测技术提升检测质量;持续推进种业供应链+财务升级项目建设和线上销售合作。
3、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风险:农业的特性决定种子的生产对气候条件的敏感度较高,易受异常高(低)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若在制种关键时期遭遇自然灾害或重大病虫害,将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应对措施: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做好田间生产监督与管控,提升制种技术水平,强化种子质量,提前做好异常天气的制种应对方案,减少对种子生产的不利影响。
(2)安全和环保风险: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企业执行的环保标准更趋严格,国家化工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对化工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技术升级、环保设施、三废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将加大,以适应相关政策和部门的监管要求。
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关注相关政策变化情况,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对化工项目建设和设施改进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环保治理水平,确保生产经营满足最新环保政策和安全规范要求。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3年上半年,公司按照“十四五”战略规划稳步推进各产业生产经营工作,种业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农化积极应对行业发展困局,加强在线原药产品技术升级改进,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香料准确把控市场,加快项目建设。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790.8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00.24万元,下降0.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1.0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30.5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122.4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12.22元。各产业中,种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8,563.5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22.67万元,增长7.05%,主要是水稻产业加大品种建设,增加新品种销量,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2,329.01万元,同比增长33.27%。农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4,923.2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689.51万元,下降3.74%,主要原因是国内外下游客户消化前期高价库存导致市场需求不足,同时,农化产品降价幅度较主要原材料降价幅度大,其中子公司湖北丰乐收入同比减少4,809万元。香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3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66.6万元,增长11.42%,主要是把稳产品采购节奏,拓展市场,外贸销售增加。
报告期,公司控股股东合肥建投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拟向国投集团拟新设的全资子公司国投种业转让其所持有的丰乐种业20%股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该交易事项正在推进。
报告期,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促进种业加速发展
玉米产业加快品种转型升级,多主体经营,完成全国主要生态区域的品种布局,在打造核心大单品陕科6号的同时重点聚焦后续新品种的推广上量,报告期蠡乐969、丰乐399、丰乐358等后续新品种销量较上年显著提升;水稻产业制定了“增总量、优结构”策略,形成以“祥两优”系列、“乐优系列”、籼粳交系列为代表的重点新品系,同时发展双季稻、“稻田+水产”种养模式,提高新品种和利润品种占比;常规水稻产业加强品种抗性改良和技术应用推广,率先在行业内引进洁田产品;小麦产业烟农1212优势品种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东北分公司引进的东北寒地水稻品种龙粳3010被认定为超级稻品种;瓜菜产业推广“中蜜1号”等核心品种,探索农超对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引进具有竞争力的蔬菜品种,拓展鲜食玉米产品线,增强整体盈利能力;国际贸易业务参加行业重要展会,与国外客户积极交流,拓宽业务范围,加强“一带一路”重点市场开发,持续推进海外品种建设和市场建设,促进种子出口业务发展。
(二)促进工业板块优化升级
报告期,农化产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国内原药产能过剩,国际需求乏力,原材料及原药产品、制剂产品销售价格连续下跌,国内国际贸易价格也受较大影响。面对困难,农化公司加强对农化产业政策、市场趋势的研判,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方向,通过率先启动市场抢占市场先机,加强产品资源整合和产品线管理,制定产品植保方案加大植保产品销售,持续优化经营品种和销售渠道,加大水田类、经作类、作物营养类核心产品的示范推广等方式拓展市场,增加销量。湖北丰乐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原材料大幅下跌、矿石价格高位等严峻形势,严控计划、严把库存、按需生产,极力开拓市场、稳定销量。
香料产业把稳采购节奏,加大供、产、销协同运作力度,在需求萎缩、薄荷产品销价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凉味剂产品销量稳中有升,稳定了市场份额;5000吨天然薄荷脑、薄荷素油等系列天然香料及合成香料建设项目取得重要节点突破,合成车间和综合楼、天然生产车间等多个单体建筑顺利封顶。
(三)提升科研创新工作
报告期,选育和审定品种4个;参加绿色通道、联合体试验、国家级及省级试验组合170个;申请受理品种权31个,获得品种权授权17个,在科研创新、品种选育、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蝉联“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荣誉称号。报告期主要开展了以下科研工作:
一是承担科研攻关项目工作。公司牵头的国家西甜瓜育种联合攻关项目正式启动,为育种创新搭建了全国性的资源、人才和技术平台;承担的合肥市关键技术研发专项“水稻高效单倍体育种技术研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成功选育出水稻优良纯系材料,合作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项和1项地方标准,自主创新有力加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牵头申报国家级生物育种重大项目:特早熟、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规模化测试与示范推广,快速推动突破性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
二是加强生物技术应用推广。推进控股子公司天豫兴禾基因超进化技术创新和应用,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品种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转基因作物研发上,公司与多家高等院校、企业开展玉米转基因品种研发合作,获得了国家转基因安全证书玉米转化体的应用资格,初步完成了玉米转基因品种的储备。
三是推进产学研合作。联合共建“7+2”水稻联合创新研究院,在主推品种升级、差异化品种选育、系列化大品种推广等方面进行协同攻关,加速优势新品种选育和开发,推进行业科技进步;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将在种业科技创新、育繁推服务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加快种业科技进步、成果产业化步伐;深化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科技合作,开展玉米新自交系交换工作,组配选育优良新品种。
四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创新新技术转化模式,玉米单倍体技术工程化应用进程加速,精准选育优质多抗高产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水稻高效单倍体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选育的常规稻品种“丰乐粳696”即将审定;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机制,按照市场需求选育新品种,扩大示范网络,创建百亩示范,推广新型种植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综合性科技服务。
(四)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质量管理全过程控制,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推进工作标准规范;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指标检测、室内分子测纯、加工包装现场和田间检查,进一步提升种子质量。
二是实施新一轮信息化建设,成立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信息管理部,建立生产、加工、营销、财务管理等核心业务数据体系,推动业务一体化管理。
三是加强合规管理,制定公司“合规管理提升年”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合规体系建设,对丰乐香料、丰乐农化、湖北丰乐等重点子公司开展专项督查,强化在建项目、采购招标、用人用工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四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多种形式安全大检查、安全专项活动,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制定《丰乐种业全员EHS责任制》,报告期公司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1、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主要业务为种子和农化、香料产业。种子产业主要产品有杂交玉米种子、青贮玉米种子、杂交水稻种子、常规水稻种子、小麦种子、西瓜甜瓜种子、油菜种子;农化产业主要产品为农药、化肥系列;香料产业主要产品为天然薄荷系列、合成凉味剂。主要产品如下:
杂交玉米种子:陕科6号、蠡乐969、陕科9号、丰乐303、丰乐358、丰乐399、丰乐720、NK718、宏育601、丰乐520、战玉002;同玉609、同玉808、梦玉298、同玉008、同玉18、同玉11、华336,铁391、奥美95、同玉608、铁395、TK601。
青贮玉米种子:金岭青贮10、金岭青贮17、金岭青贮27、金岭青贮37、金岭青贮67、金岭青贮97。
杂交水稻种子:两优517、两优5078、皖两优珠占、泰两优3808、丰两优香一号、深两优828、嘉优中科13-1、嘉优中科6号、六两优香11、丰两优3305、丰两优四号、鹏优1269、嘉优中科10号、潭两优83、陆两优4026、创两优茉莉占、桃优205、乐优966。
常规水稻种子:镇稻18号、润稻118、镇糯19号、镇糯29号、嘉87、龙粳3010、龙粳3033、龙粳3001。
小麦种子:烟农1212、宁麦24、宁麦29、隆垦213。
西瓜种子:西农八号、丰乐五号、早佳8424、中蜜一号、红西砂、丰乐腾龙、丰抗八号;甜瓜种子:金露三号、甜香玉、青酥、羊角蜜。
油菜种子:德新油96、德新油59、德新油53、德新油88、德新油198。
农化产品:农药系列包括原药类和制剂类,原药产品主要有烟嘧磺隆、精喹禾灵、苯磺隆、精噁唑禾草灵等;制剂类产品主要有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种衣剂等。化肥系列产品主要有磷肥、复合肥、精矿粉、对甲苯磺酰氯等。
香料产品:天然薄荷系列有亚洲薄荷素油、天然薄荷脑、椒样薄荷油、薄荷酮;合成凉味剂系列有WS-23、WS-3。
2、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坚持种业加农化双主业发展战略,玉米种子产业坚持全国“一盘棋”整体布局,多主体经营的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水稻种子产业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提升,新品种销量增加;常规水稻、小麦产业以优势品种带动市场销售;农化产业受化工原材料和产品价格连续下跌影响,毛利率下降;香料产业控制产销节奏,拓展新市场,营业收入稳定增长,产品价格持续下行,毛利率下降。
3、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及周期性特点
(1)种子行业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2022年,《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全面实施,农业农村部和各地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从基础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入手,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和市场净化行动,为种业提供了持续、全面、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农业农村部提出加快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企业阵型,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激发种业龙头企业原创动力,加快培育和推广高产稳产、绿色生态优质的新品种,一批拥有较强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通过优势科研资源与企业研发体系有机结合,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2)农药行业
我国农药行业已形成了涵盖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中间体配套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农药的主要生产基地和世界主要农药出口国之一。我国农药产能、产量虽处于世界前列,但产业集中度低,市场较为分散,受到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管理水平以及经营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企业之间的利润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利用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推动农药产品向高效绿色方向转型升级,竞争更加规范和充分,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农药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2023年上半年,国内农药市场受宏观经济、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量价双降,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全行业承压。农化龙头企业积极应对,做好市场细分和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创新发展,不断增强中国农化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3)化肥行业
化肥行业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化肥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完善化肥行业政策,通过环保整治和退城入园,化肥行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行业格局呈现逐步改善的状态。化肥作为大宗商品,其生产成本和价格易受原料价格和国际贸易等因素影响,2023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化肥原料价格震荡走低,产品的市场价格整体下滑,行业需求降低。
(4)香料行业
香料行业属于精细化工领域,通过使用天然原料或合成化学中间体调配,制成日化香精、食用香精、药用香精等,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医药等产品。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带动了我国香精香料行业的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规模以上企业凭借规模化生产、技术创新等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拓展产品应用范围,开发新的香料品种,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提升国内行业的研发创新与市场竞争能力。
香料行业上半年国内外整体市场需求较淡,客户采购方式多以按需限采,贸易商囤货意愿不强,各项产品价格走低。
4、公司地位
公司是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公司,是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十年AAA信用企业”。公司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企业扶优重点对象,入选种业“领军企业团队”、“强优势阵型”,是国家重点扶优种企的第一梯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丰乐农化为国家农药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农药龙头企业、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有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丰乐香料集香料研发、加工、贸易为一体,是中国著名的天然薄荷和合成凉味剂生产企业。
5、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公司业务主要分为种业、农化行业、香料行业,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种业主要采用“育繁推一体化”形式,种业及农化等产品主要采取“公司+经销商+农户”销售模式;香料产业是采购原材料后进行深加工再供应给日化、食品、医药行业的国内外企业。
(1)种业经营模式:公司根据农业种子行业的经营特点,在商品种子营业收入的确认、计量方面确定了国内销售按高于预计结算价格收取定金,公司按年度,结合市场情况制定销售政策,与经销商签定销售合同,约定由公司确定最终的结算价格。在商品发出时参照往年结算价格办法及本年度市场行情估价确认营业收入实现,并在最终结算价格确定后对营业收入据实在结算年度进行调整。经营季节结束后,公司按销售政策确定退货的种子数量及结算价格,种子的退货数量作为结算价格的因素之一,超出标准的退货,公司向经销商收取拆包、包装费用,有效控制退货行为。
公司种子生产主要采取自制模式,公司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与生产基地签定生产合同,基地组织农户进行制种生产。生产过程中,公司提供亲本材料,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监督指导。生产合格种子由公司负责收购,如出现自然灾害造成的种子生产不合格损失,公司按行业规则和生产合同约定,与基地、农户等有关方协商,共同承担损失;如因基地管理不到位、农户不按技术规程操作等人为因素,由各责任人自行承担。由于种子生产在室外进行,非人为可控因素如异常气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种子的发芽率、净度、纯度、水分等影响大,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专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多年来,在生产基地的选择、制种生产技术规程、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种子检测管控体系,生产基地保持相对稳定,有效降低了种子生产的风险。
(2)农化经营模式:农化业务定位于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产经营,形成以制剂产品为基础,原药产品为支柱,肥料、种衣剂等为辅的产品格局。农化产品的上游主要为化工原料生产厂家,下游多为制剂企业及经销商,企业经营以自产产品销售为主,相关贸易产品为辅,其中自产原药一部分自用于制剂生产,另一部分对外销售;制剂生产所需原药通过自产和外购,按不同的工艺配方要求进行调制、加工和产品包装。
(3)香料经营模式:丰乐香料主营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生产加工。天然薄荷脑原料主要从印度采购薄荷提取物初制品,通过预处理、过滤、结晶、烘干等工序,加工成成品;合成凉味剂从国内采购化工原料,通过高温反应、过滤、结晶、干燥等工序,加工成成品。企业拥有专业的生产技术团队,在操作工序、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全程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并建有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网络,客户涉及药品、食品、日化等领域,企业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约定发货和回款时间,国内销售付款以预付和现款为主,国际销售付款以付款交单与信用证为主。
6、公司主要研发模式
(1)种子行业
公司研发活动主要有公司自主研发、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及合作开发等模式,主要作物育种程序为:材料选育→亲本品系创制→配制组合→组合筛选与品比试验→多点比较试验→区试或绿色通道→报国家或省级部门审定。
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承担高产优质抗逆水稻种质创制及品种选育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及安徽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任务,研发设备和基础条件良好。公司着眼全国市场,研发布局全国主要农作物生态区,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和上游、华南区域,玉米在黄淮海、东华北、西北、西南区域都建有试验基地和测试站,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育种站15个、测试网点280个。公司按照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了水稻育种团队、玉米育种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生物技术研发团队、质量检测技术研发团队,设立了前沿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突破性品种选育课题。公司水稻育种团队被认定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玉米育种团队被认定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2023年参加国家级试验(含绿色通道、联合体)水稻9个组别56个组合、玉米6个组别74个组合;参加省级试验水稻2个、玉米38个组合。参试组别规模不断扩大,效率进一步提升。
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公司自主实施,申报品种审定和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归属公司;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育种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所有权一般共同所有;联合开发的品种,一般品种权归属品种出让方,公司拥有经营权。公司控股子公司天豫兴禾专注于生物技术育种创新的研发,通过为种业公司提供的品种进行抗除草剂抗性引入并完成分子检测工作,根据双方合作协议收取服务费用、并参与种业企业合作品种的推广后的销售收入分成及溢价。
(2)农化行业
丰乐农化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改善研发试验条件,企业内部设有研发中心,承担各类自发研制产品科研项目研究,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归属公司;外部依托省内外科研院所各类产学研平台,联合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成果按照科技合同的规定,明确研发成果的归属和使用方式。
(3)香料行业
丰乐香料研发活动主要有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模式,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公司自主实施,申请专利权保护,专利权归属公司;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专利申请权归双方共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开发的新型凉味剂合成工艺等关键技术为企业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7、种业审定品种的数量情况
2023年上半年选育和审定品种4个;参加绿色通道、联合体试验、国家级及省级试验组合170个;申请受理品种权31个,获得品种权授权17个。
8、制种产量及销售退回情况
报告期,公司共安排制种面积13.64万亩,计划总产量4873.46万公斤,发生销售退回合计3,059万元。
9、公司商标、专利、品种权等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种业拥有国内注册商标151枚,国外注册商标14枚,申请植物新品权保护31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2项,国外授权专利7项;农化行业拥有注册商标295枚,发明专利43项;香料行业拥有国内注册商标12枚,国外注册商标2枚,发明专利11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种业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研发平台2个,在水稻、玉米、瓜菜等作物上建立了先进的工厂化的商业化研发体系,构建了涵盖材料创制、组合测配、生态测试和品种试验、亲本提纯繁育、栽培技术研究、制种技术研究、分子辅助育种、质量控制等环节的商业化育种团队。种子产业现有研发人员138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40人;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11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科研人才队伍,水稻研发团队被认定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西甜瓜研发团队被认定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玉米研发团队被认定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
公司着眼于前沿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加速先进技术的集聚整合,在水稻花培技术、玉米双单倍体技术、热带种质资源利用、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技术、籼粳交繁制种等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稻花培技术得到规模化、广泛化应用,已成熟应用于籼稻、籼粳交、粳稻,为水稻育种提供了一大批纯合恢复系材料,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利用玉米双单倍体技术,选系代数从原来7-8代缩短到2-3代,DH系年生产量达到2万以上,大幅提高了育种效率;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进行转基因技术合作研究,做好转基因技术品种储备;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开展籼粳杂交分子育种与生产技术研发,突破水稻种子研发生产技术瓶颈,培育高产优质的籼粳交新品种,充分发挥亚种间远缘杂交优势,并陆续投入市场,嘉优中科系列品种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籼粳杂交稻品种;通过“基因超进化筛选系统”技术,利用同类物种基因导入,成功获得了具有抗除草剂性状的植物新品种,该技术可应用于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提高作物田间除草剂抗性,切实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目前已进入试验示范阶段;创新利用玉米热带种质资源,解决了玉米热带种质难以在黄淮海和北方地区使用的障碍,在我国玉米育种上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丰乐520”等具备抗病强、抗倒伏、品质好、产量高的综合优势。
公司种子品种加速更新换代,水稻祥两优系列、长两优系列、福两优系列、乐优系列等新品种市场占比逐年增长;“龙粳3010”被认定为国家超级稻品种;“丰两优香一号”再生稻种植模式增产增效显著,在多地被列为推介品种目录,稻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和市场的高度认可;丰两优香1号、两优5078、铁391、MC121、京科999、新陆中67号等6个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皖两优珠占”荣获国家核心展示优良品种称号,“润稻118”入选江苏省泗洪县政府统供品种。加快新型栽培模式推广,推出适合带状复种的优质品种—陕科6号、蠡乐969、榜玉100,蠡乐969、铁391等一批新品种,目前进入快速上量阶段,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烟农1212”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推介,创山东、山西两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加大优质、高产“中蜜1号”西瓜品种推广速度,辐射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助力地方产业转型,促进乡村振兴。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国内十几所大院大所开展了10多项技术、品种方面的合作,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以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天豫兴禾为中心,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国内多家水稻科研单位成立“丰乐种业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合作研发机构,加快种质资源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推进行业科技进步。
2023年上半年,公司承担政府科研项目2项,承担的合肥市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31个,授权品种权17个;申请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项,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有效转化成科技成果,帮助企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公司荣获“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合肥市农业企业20强等称号,玉米种子研发团队入选安徽省第十五批“115”产业创新团队,质量检测与生物技术中心被授予“安徽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公司行业位势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公司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石油化工企业500强”企业,曾获得“中国石油化工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研发中心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企业设有肥东县“363”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承担安徽省关键技术科技攻关以及合肥市关键技术重大研发类项目,创建省农林水工会“工匠创新工作室”、合肥市总工会“蓝领创新工作室”等;依托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搭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高水平自主科研平台。截至报告期末,丰乐农化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3个,7项发明专利获得安徽省专利优秀奖;公司取得国内农药、肥料登记证199个、境外农药登记证115个;参加58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及5项团体标准的制定,精喹禾灵原药及乳油的检测方法成为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准分析方法。
公司全资子公司丰乐香料是合肥市创新型企业,建有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工大-丰乐香料生物工程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与上海香料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科大先研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关系,企业拥有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生产资质和国内先进的加工、检测设备及工艺说、检验检测能力,在国内薄荷脑生产企业中具有资质全、产品规格多的优势,曾荣获“中国轻工业香料行业十强”荣誉称号、“全国市场质量信用AA(用户满意)级产品”称号、“第九届安徽省专利优秀奖”及“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荣誉称号等殊荣,2023年3月,“凉味剂薄荷烷甲酰乙胺皮肤凉感测试分析”在中国香化行业科技大会学术论文评比中荣获优秀奖。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品种研发和推广风险:种业的竞争核心是育种技术,但种业作为特殊行业,无论是改良品种还是新品种,从推广上量到产生效益都需较长周期,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效果、推出的品种能否符合届时的市场需求,并产生效益,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坚持自主科研和对外合作相结合的品种建设思路,加快品种筛选步伐,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力度;通过引入高水平的生物技术创新团队,带动常规育种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丰富公司的产品类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提升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效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效益。
2、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风险:农业的特性决定种子的生产对气候条件的敏感度较高,易受异常高(低)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若在制种关键时期遭遇自然灾害或重大病虫害,将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应对措施: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做好田间生产监督与管控,提升制种技术水平,强化种子质量,提前做好异常天气的制种应对方案,减少对种子生产的不利影响。
3、安全和环保风险:公司农化产业的丰乐农化和湖北丰乐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气、废物,生产用部分原料为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工艺,对生产操作要求较高,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企业执行的环保标准更趋严格,企业在技术升级、环保设施、三废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将加大,以适应相关政策和部门的监管要求。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关注相关政策变化情况,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对化工项目建设和设施改进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环保治理水平,确保生产经营满足最新环保政策和安全规范要求。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种子行业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2022年,《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全面实施,农业农村部和各地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从基础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入手,全面推进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和市场净化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为种业提供了持续、全面、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贯彻落实新《种子法》,紧扣种业振兴及国内种业市场现实需求,全面强化了品种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为激励和保护原始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加快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企业阵型,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激发种业龙头企业原创动力;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核心种源,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带动上中下游、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增强我国种业抗风险能力,加快培育和推广高产稳产、绿色生态优质的新品种,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有效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随着全球农药生产专业分工的不断深化,我国农药行业逐步形成了涵盖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中间体配套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成为全球农药的主要生产基地和世界主要农药出口国之一。我国农药产能、产量虽处于世界前列,但产业集中度低,生产厂家整体市场较为分散,受到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管理水平以及经营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企业之间的利润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利用产业政策积极引导,出台多项优化农药管理服务工作的政策措施,推动农药产品向高效绿色方向转型升级。有实力的企业凭借产品优势、研发优势、规模优势,不断积聚行业优质资源,在政策推动和市场自发的淘汰下,竞争更加规范和充分,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农药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
2.农药行业
3.化肥行业
化肥行业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通过持续推进化肥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完善化肥行业政策,使过剩产能逐步退出,化肥行业从企业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进入存量整合、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期。在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政策背景下,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化肥企业持续改善产品结构、提升生产技术,不断推出优质、绿色、高端化肥,推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肥料供给端偏紧,需求端增长,各大肥料价格呈上涨态势,国家高度重视化肥行业健康发展,各部委出台一系列化肥稳价保供的政策,加强供需双向管控,通过国储补充国内市场货源,稳定化肥市场价格,通过调整化肥的出口检测政策,控制化肥出口量并转内销,为国内化肥市场紧张的供需情况缓解了部分压力。化肥行业稳步有序发展。
4.香料行业
香料香精行业是日用化学品行业、食品制造业等的重要原料配套产业,全球香料香精高端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以及日本,我国香料香精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研发投入、香料香精配方人才的数量较跨国企业有一定差距;受发达国家市场日趋饱和、需求增速放缓,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强劲增长的影响,全球主要香料香精公司逐步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香料香精市场需求和供给双向增长,行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香料供应国和香精消费国及生产基地,行业在产品数量、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和管理体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鉴于香料香精产品更新速度较快,对企业研发力度有较高要求,加大技术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向“技术资源型”发展,是中国香料香精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入全球中高端市场的有效路径。
5.公司地位
公司是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公司,是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十年AAA信用企业”。公司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企业扶优重点对象,入选种业“领军企业团队”、“强优势阵型”,是国家重点扶优种企的第一梯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丰乐农化为国家农药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农药龙头企业、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有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名列行业前50强;丰乐香料集香料研发、加工、贸易为一体,是中国著名的天然薄荷和合成凉味剂生产企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种业种植业的披露要求
1.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主营业务为种子和农化、香料产业。种子产业主要产品有杂交玉米种子、青贮玉米种子、杂交水稻种子、常规水稻种子、小麦种子、西瓜甜瓜种子、油菜种子;农化产业主要产品为农药、肥料系列;香料产业主要产品为天然薄荷系列、合成凉味剂。主要产品如下:
杂交玉米种子:陕科6号、蠡乐969、陕科9号、丰乐303、丰乐520、丰乐378、丰乐399、丰乐720、NK718、宏育601、同玉609、同玉808、梦玉298、同玉008、同玉18、同玉11、金玉509、秦奥23号、TK601、铁391、奥美95、同路928、同玉608、梦玉508。
青贮玉米种子:金岭青贮10、金岭青贮17、金岭青贮27、金岭青贮37、金岭青贮67、金岭青贮97。
杂交水稻种子:两优517、两优5078、长两优88、丰两优香一号、六两优香11、丰两优3305、丰两优四号、深两优828、泰两优3808、嘉优中科13-1、嘉优中科6号、嘉优中科10号、鹏优1269、乐优966、潭两优83、陆两优4026、创两优茉莉占、桃优205。
常规水稻种子:镇糯19、镇糯29、镇稻18、润稻118、龙粳3010、龙粳3033、龙粳3001。
小麦种子主要产品有:烟农1212、宁麦24、宁麦29、隆垦213。
油菜种子:德新油96、德新油59、德新油53、德新油88、德新油198。
西瓜种子:西农八号、丰乐五号、早佳8424、中蜜一号、红西砂、丰乐腾龙;甜瓜种子:金露三号、甜香玉、青酥、羊角蜜。农化产品:农药系列包括原药类和制剂类,原药产品主要有精喹禾灵、苯磺隆、烟嘧磺隆、精噁唑禾草灵等;制剂类产品主要有除草剂( 23%烟嘧-莠去津、480g/L灭草松、41%草甘膦异丙胺盐 、5%精喹禾灵)、杀菌剂(5%己唑醇 、240g/L噻呋酰胺、31%丙环-福美双 、60g/L戊唑醇 )、杀虫剂(4.9%高氯-甲维盐微乳剂、25克/升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阿维菌素悬浮剂、30%茚虫威悬浮剂)、种衣剂(20%福克 、18%多咪-福美双 、24%苯醚-咯-噻虫、25%萎-克-福美双 )。化肥系列产品主要有过磷酸钙、复合肥、磷精矿粉、对甲苯磺酰氯等。香料产品:天然薄荷系列有亚洲薄荷素油、天然薄荷脑、椒样薄荷油、薄荷酮,合成凉味剂系列有WS-23、WS-3。
2.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坚持种业加农化双主业发展战略,玉米种子产业持续巩固全国“一盘棋”整体布局,坚持多主体经营协同发力,拓展市场规模,强化品种建设与定位,提高品种盈利能力;水稻种子产业紧跟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农化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优先,激发营销活力,持续开展节能降耗,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香料产业严控经营风险,拓展药品薄荷脑和合成凉味剂等高利润产品市场,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3.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公司业务主要分为种业、农化行业、香料行业,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种业主要采用“育繁推一体化”形式,种业及农化等产品主要采取“公司+经销商+农户”销售模式;香料产业是采购原材料后进行深加工再供应给日化、食品、医药行业国内外企业。
(1)种业经营模式:公司根据农业种子行业的经营特点,在商品种子营业收入的确认、计量方面确定了国内销售按高于预计结算价格收取定金,公司按年度,结合市场情况制定销售政策,与经销商签定销售合同,约定由公司确定最终的结算价格。在商品发出时参照往年结算价格办法及本年度市场行情估价确认营业收入实现,并在最终结算价格确定后对营业收入据实在结算年度进行调整。经营季节结束后,公司按销售政策确定退货的种子数量及结算价格,种子的退货数量作为结算价格的因素之一,超出标准的退货,公司向经销商收取拆包、包装费用,有效控制退货行为。
公司种子生产主要采取自制模式,公司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与生产基地签定生产合同,基地组织农户进行制种生产。生产过程中,公司提供亲本材料,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监督指导。生产合格种子由公司负责收购,如出现自然灾害造成的种子生产不合格损失,公司按行业规则和生产合同约定,与基地、农户等有关方协商,共同承担损失;如因基地管理不到位、农户不按技术规程操作等人为因素,由各责任人自行承担。由于种子生产在室外进行,非人为可控因素如异常气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种子的发芽率、净度、纯度、水分等影响大,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专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多年来,在生产基地的选择、制种生产技术规程、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种子检测管控体系,生产基地保持相对稳定,有效降低了种子生产的风险。
(2)农化经营模式:农化业务定位于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产经营,形成以制剂产品为基础,原药产品为支柱,肥料、种衣剂等为辅的产品格局。农化产品的上游主要为化工原料生产厂家,下游多为制剂企业及经销商,企业经营以自产产品销售为主,相关贸易产品为辅,其中自产原药一部分自用于制剂生产,另一部分对外销售;制剂生产所需原药通过自产和外购,按不同的工艺配方要求进行调制、加工和产品包装。
(3)香料经营模式:丰乐香料主营天然香料与合成香料生产加工。天然薄荷脑原料主要从印度采购薄荷提取物初制品,通过预处理、过滤、结晶、烘干等工序,加工成成品;合成凉味剂从国内采购化工原料,通过高温反应、过滤、结晶、干燥等工序,加工成成品。企业拥有专业的生产技术团队,在操作工序、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全程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并建有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网络,客户涉及药品、食品、日化等领域,企业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约定发货和回款时间,国内销售付款以预付和现款为主,国际销售付款以付款交单与信用证为主。
4.公司主要研发模式
(1)种业
公司研发活动主要有公司自主研发、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及合作开发等模式,主要作物育种程序为:材料选育→亲本品系创制→配制组合→组合筛选与品比试验→多点比较试验→区试或绿色通道→报国家或省级部门审定。
公司是农业部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承担安徽省两系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农作物种子新技术与新品种创制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研发设备和基础条件良好。公司着眼全国市场,研发布局全国主要农作物生态区,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和上游、华南区域,玉米在黄淮海、东华北、西北、西南区域都建有试验基地和测试站,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育种站15个、测试网点280个。公司按照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了水稻育种团队、玉米育种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生物技术研发团队、质量检测技术研发团队,设立了前沿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突破性品种选育课题。公司水稻育种团队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玉米育种团队为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2022年参加国家级试验(含绿色通道、联合体)水稻8个组别56个组合、玉米6个组别60个组合;参加省级试验水稻3个、玉米38个组合。参试组别规模不断扩大,效率进一步提升。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公司自主实施,申报品种审定和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归属公司;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育种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所有权一般共同所有;联合开发的品种,一般品种权归属品种出让方,公司拥有经营权。公司控股子公司天豫兴禾专注于生物技术育种创新的研发,通过为种业公司提供的品种进行抗除草剂抗性引入并完成分子检测工作,根据双方合作协议收取服务费用、并参与种业企业合作品种的推广后的销售收入分成及溢价。
(2)农化行业
丰乐农化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改善研发试验条件,企业内部设有研发中心,承担各类自发研制产品科研项目研究,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归属公司。外部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省内外科研院所各类产学研平台,联合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成果按照科技合同的规定,明确研发成果的归属和使用方式。
(3)香料行业
丰乐香料研发活动主要有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模式,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丰乐香料自主实施,申请专利权保护,专利权归属丰乐香料;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专利申请权归双方共有。通过自主研发或产学研合作开发的新型凉味剂合成工艺等关键技术为企业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5.种业审定品种的数量情况
2022年公司种业选育和审定品种22个,其中国审品种15个,省审品种7个;参加绿色通道、联合体试验、国家级及省级试验组合157个。
6.制种产量及销售退回情况
报告期,公司共安排制种面积13.28万亩,计划总产量4869.51万公斤,发生销售退回合计3733.44万元。
7.公司商标、专利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种业拥有国内注册商标119枚,国外注册商标10枚,申请植物新品权保护50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0项,国外授权专利7项;农化行业拥有注册商标274枚,发明专利42项;香料行业拥有国内注册商标12枚,国外注册商标2枚,发明专利11项。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平均采购价格较上年度上涨了 32.18%,原因是报告期生产嘧啶胺的主要原料丙二腈严重缺货,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导致其价格上涨。
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
湖北丰乐年产8000吨精细化工产品及其配套产品合作项目之一期项目“年产5000吨邻甲酸甲酯苯磺酰胺项目”已于2022年12月召开环境影响评价专家评审会,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内容进行修改,截至本报告披露日,环评申请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从事化肥行业
湖北丰乐成立于2017年2月,系丰乐种业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2017年8月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取得51%股权的二级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7000万元。湖北丰乐主要产品为磷肥、复合肥,磷精矿粉,其中磷肥产销量居湖北省前列。近年来,湖北丰乐所在地钟祥市政府对辖区磷化工企业改造升级,湖北丰乐的磷肥生产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湖北丰乐以丰乐农化为依托,以“农”为中心,进行种、药、肥资源一体化融合,大力开发各种复合型、生态型、专用型的肥料,产品实行以产定销,其中,粉状磷肥全年基本满负荷生产,颗粒磷肥生产依据销售计划安排,目前无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复合肥生产依据销售计划安排,但报告期内受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复合肥开工率不足。目前,湖北丰乐努力提升核心市场的销量,经营形势良好。
1.公司农药产品介绍
公司农药产品主要有原药、制剂类产品。原药主要有精喹禾灵、烟嘧磺隆 、苯磺隆、精噁唑禾草灵等,制剂产品涵盖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种衣剂等品类,主要用于田间作物除草、防治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2.公司主要原药产品登记情况
3、2022年公司农药产品出口销售17354万元,同比减少6.67%,享受国家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增加了公司现金流,降低了财务费用;进出口税收政策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不大。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种业种植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研发平台3个,在水稻、玉米、瓜菜等作物上建立了先进的工厂化的商业化研发体系,构建了涵盖材料创制、组合测配、生态测试和品种试验、亲本提纯繁育、栽培技术研究、制种技术研究、分子辅助育种、质量控制等环节的商业化育种团队。种子产业现有研发人员130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48人;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7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科研人才队伍,玉米研发团队被评为“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水稻研发团队被评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西甜瓜研发团队被评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公司着眼于前沿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加速先进技术的集聚整合,在水稻花培技术、玉米双单倍体技术、热带种质资源利用、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技术、籼粳交繁制种等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稻花培技术得到规模化、广泛化应用,已成熟应用于籼稻、籼粳交、粳稻,为水稻育种提供了一大批纯合恢复系材料,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利用玉米双单倍体技术,选系代数从原来7-8代缩短到2-3代,DH系年生产量达到2万以上,大幅提高了育种效率;与中科院李家洋院士团队合作,开展籼粳杂交分子育种与生产技术研发,突破水稻种子研发生产技术瓶颈,培育高产优质的籼粳交新品种,充分发挥亚种间远缘杂交优势,并陆续投入市场;公司控股子公司天豫兴禾成功开发了水稻抗草甘膦和水稻抗草铵膦“基因超进化系统”,同时建立了水稻抗硝磺草酮“细胞进化体系”,通过“基因超进化系统”技术,利用同类物种基因导入,成功获得了具有抗除草剂性状的植物新品种,该技术可应用于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提高作物田间除草剂抗性,降低作物大田生产中杂草危害和除草成本,有效提升育种速度和效率,切实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创新利用玉米热带种质资源,解决玉米热带种质难以在黄淮海和北方地区使用的障碍,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丰乐520”等具备抗病强、抗倒伏、品质好、产量高的综合优势。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国内十几所大院大所开展技术、品种合作,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公司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国内多家水稻科研单位成立“丰乐种业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合作研发机构,加快种质资源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推进行业科技进步。
2022年公司承担政府科研项目4项,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二等奖各1项,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50项,授权品种权16项,参与申请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项。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有效转化成科技成果,帮助企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2022年公司入选国家水稻强优势阵型,荣获“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称号,行业位势和影响力稳步提升。丰乐农化是国家农药原药定点生产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设有肥东县“363”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创建省农林水工会“工匠创新工作室”,合肥市总工会“蓝领创新工作室”等,并承担安徽省关键技术科技攻关以及合肥市关键技术重大研发类项目;企业依托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化学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搭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高水平自主科研平台。截至2022年底,丰乐农化取得授权发明专利42项,其中7项发明专利获得安徽省专利优秀奖,以发明专利“高纯度2,6-二氯喹喔啉的制备方法”为代表的8项合成专利技术和杀菌剂“美金子”为代表的3项农药制剂产品配方专利均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拥有国内农药、肥料登记证203个、境外农药登记证107个,参加55项国家、行业标准及5项团体标准的制定,精喹禾灵原药及乳油的检测方法成为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标准分析方法。2022年,丰乐农化“小麦赤霉病智能化监测与安全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丰乐香料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工大-丰乐香料生物工程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并与中国科技大学、上海香料研究所、南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拥有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生产资质和国内先进的加工、检测设备及工艺水平、检验检测能力,在国内薄荷脑生产企业中具有资质全、产品规格多的优势。2022年,丰乐香料荣获“中国轻工业香料行业十强”荣誉称号、“全国市场质量信用AA(用户满意)级产品”称号、“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荣誉称号等殊荣。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公司董事会按照既定的方针策略,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决策部署,聚焦主业全力攻坚,扎实推进转型升级,持续发力外延扩张,公司实现稳健发展。公司入选国家水稻强优势阵型,荣获“中国种业十年信用明星企业”称号,行业位势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525.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8801.7万元,增长14.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881.1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418.1万元,下降67.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以后的净利润为4660.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69.42万元,增长11.2%。各产业中,种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5879.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358.34万元,增长47.97%,主要是玉米产业品种定位更精准,渠道建设和新客户的拓展效果显著,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3267.03万元,同比增长51.79%;水稻产业优化调整品种结构,打造适宜新种植模式的区域单品,创新产品营销模式,提升产品销量和种植收益,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702.68万元,同比增长14.16%;小麦品种烟农1212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翻番,助力种子产业营收增长。农化产业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206606.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225.25万元,增长10.85%,其中,肥料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削减低毛利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5,905.0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213.16万元,同比增长32.63%。香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8,040.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81.88万元,下降9.03%,主要原因是上半年港口出运受阻,发货缓慢,销售量未达预期。
报告期,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张掖丰乐收购了金岭种业100%股权;公司以增资及受让方式控股生物育种技术公司天豫兴禾,持有其35.58%股权;公司设立了内蒙古分公司,发展青贮玉米产业链;公司对张掖丰乐增资10,000万元,旨在实现在西北打造一家国家级育繁体一体化种业企业的目标;丰乐香料启动“年产5000吨天然薄荷脑、薄荷素油等系列天然香料及合成香料建设项目”,旨在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报告期,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各产业发展。一是加速发展种业板块。玉米种子产业继续实施全国“一盘棋”战略,多主体经营协同发力,线上线下营销渠道相互带动;聚焦大市场,打造大单品,陕科6号单一品种较上年同期销量大幅增长,铁391、蠡乐969等一批新品种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积极化解库存风险,优化品种结构;增资做强张掖丰乐,提高生产制种、加工、科研能力,同时拓展新疆制种基地。水稻种子产业全力做好品种更新换代,新品种占比逐年增长。形成“祥504S”系列、嘉优中科系列、“长两优”系列、乐优系列等优势核心品种,带动优质稻产业升级,其中,虾稻、再生稻和麦后稻市场稳步发展,籼粳杂交稻品种“嘉优中科13-1”被确认为国家超级稻品种,“两优5078”入选安徽省财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专项“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成果转化项目”。常规水稻产业加快新技术应用,推动洁田稻技术推广应用,东北分公司引进的龙粳3010、龙粳3033、龙粳3001等品种表现优势突出,公司在东北水稻市场的影响力提升,实现销量翻番;小麦种子产业烟农1212等优势大单品规模快速拓展。瓜菜产业打通上下游渠道,延伸产业链,同时拓展鲜食玉米、油菜、大豆等业务。国际贸易业务加大对外合作,拓展目标市场业务,积极参与国家种业政策研究项目,水稻、玉米、棉花、油菜等品种陆续在海外布点试种。二是工业板块产品转型升级。农化产业在保障生产经营平稳运行的同时推进新项目建设和在线产品技改力度,注重降本增效,狠抓精益管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完成2400吨除草剂原药技改扩产及节能资源化利用项目技改车间、使它隆车间试生产报告验收。湖北丰乐磷肥和选矿技改项目全面投产,对甲苯项目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甲磺胺项目通过了环境评价。为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丰乐香料启动年产5000吨天然薄荷脑、薄荷素油等系列天然香料及合成香料建设项目。
(二)加大科研创新工作。报告期,公司科研工作坚持市场化导向,立足于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相结合,整合优势创新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成果转化。2022年,公司玉米、水稻审定通过品种22个,其中国审品种15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50个,获得授权13个。水稻品种“两优 517”荣获安徽省第三届优质稻食味品质金奖,小麦品种“烟农1212”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公司参与项目《DNA指纹技术在杂交水稻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鉴定的研究与应用》《双季稻北缘地区稻-稻丰产增效技术模式构建与集成应用》分别荣获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报告期开展的科研创新工作如下:一是提升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公司种质资源库被确定为安徽省合肥市玉米种子资源库,共保存各类亲本、育种材料、标准样等种质近12000 份,有力保障了种源安全和育种需求。二是布局生物育种领域。通过并购控股四川天豫兴禾,掌握细胞进化抗硝磺草酮水稻和基因超进化自优育种抗草甘膦水稻两项国际重大领先技术,弥补公司生物技术研发短板。与国内核心生物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多个玉米优势品种转化工作完成试验程序,即将通过审定。三是申请承担多项科研项目。主持安徽省西瓜甜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农业农村部立项,提升为国家级项目。申报农业农村部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特早熟早晚稻与再生稻新品种设计与培育”项目。开展了“安徽省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安徽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项目申报。稳步推进在研项目,完成合肥市关键技术研发专项“水稻高效单倍体育种技术研发”项目,即将申请验收。四是提高新技术研究应用水平。创新选育出抗病优质高产、绿色环保、矮杆大穗系列优势玉米品种。深化高效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和规模化花药培养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加速品种选育速度,提高种子质量控制水平。五是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由“1+6”扩充为“2+7”,引入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团队,吸收天豫兴禾,在技术和种质资源共享应用、合作选育参试、育种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加速优势新品种选育和开发,推进行业科技进步。
(三)加快兼并重组工作。一是收购内蒙古金岭青贮玉米种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布局国内青贮玉米种子产业,丰富品种结构,填补公司没有专业青贮玉米种子的空白,增厚公司业绩。二是围绕“种业强芯”目标,通过增资和受让方式控股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生物育种领域,吸引、整合优秀育种研发团队和资源,获得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抢抓种业核心技术制高点,促进生物育种创新与产业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提升管理水平。一是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强化落实董事会各项职权及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工作;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打通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双通道”,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更加灵活高效。二是质量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
开展种子退货夏储、种质资源库管理及各作物生产基地花期田检专项检查,加强种子生产、仓储、加工、销售等全程追溯管理,拓展分子技术在种子质量鉴定上的应用范围和规模,把好种子质量的前控关,为种子销售提供保障。三是风险防控能力稳步增强,聚焦投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大额资金使用等风险高发点,增强效益效率意识,规范风险管理制度流程,通过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培养全员风险合规意识,全面提升风险预判力。四是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统筹发展与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和双重预防机制,牢固树立全员安全发展理念,确保企业平安发展。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面临的发展机遇
1、生物育种产业化历史机遇。2022年6月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和《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落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作出了具体部署。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推进,将对种子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标志着种子行业进入巨大变革期,是机遇也是挑战。
2、农药行业持续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2023年1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引导农药产业转型升级。行业监管部门加强了农药从登记、生产到经营、使用等一系列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国家对农药行业的政策与监管愈发严格,有利于严格执行安全、环保政策,发展规范的企业。
(二)公司面临的挑战
1、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及经济下行给公司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公司相关产业国际贸易业务面临挑战;2、公司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缺少科研领军人才;
3、公司新品种选育、推广速度难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需要;
4、“种药肥”一体化整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有待进一步提升;
5、香料产业新项目尚在建设过程中,短期内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的现状难以改变。
6、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频发,种子生产风险加大。
(三)公司发展战略及2023年主要经营计划
1、发展战略
2023年,公司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决策部署,紧跟种业振兴步伐,抢抓行业政策机遇,按照“十四五”规划目标,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各产业板块协同、多主体发展战略,做强做大主业;加快兼并重组,快速整合同行业或上下游优质企业,获得技术、市场优势资源,扩大企业规模。2、2023年经营工作计划
2023年,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推动各产业发展
种子产业发展提速。玉米产业持续夯实品种储备、生产保障、销售布局优势,加快特色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创新,选育推广新品种,丰富市场布局。重点加强制种基地建设。长远规划基地建设,不断深化与张掖、新疆、云南等玉米制种基地的合作,多举措保障基地落实。持续深化多主体经营,增强经营主体的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效,构建特色化、专业化、全覆盖的营销服务网络。抓住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历史机遇,加快对陕科6号等主流品种的转基因性状改造,推动玉米品种的迭代和产量品质的跃升。水稻产业加大品种建设、营销创新和服务提升力度,加快推进差异化新品种开发。通过挖掘品种优势、拓宽销售渠道和内外贸联动发展,持续增强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常规稻产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加速“兴禾壮”技术在水稻品种上的应用,抢占市场先机。加快小麦高产示范片创建,烟农1212快速扩大规模。积极探索特色“常规水稻-小麦”种子繁殖模式,以良种繁殖基地建设带动全产业链共同发展。东北分公司在推广好现有品种的前提下,聚合新品种,拓展完善市场布局,加快发展。西甜瓜产业依托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创建助农产品体系,构建经销服务网络,搭建商品流通渠道,继续稳定西甜瓜国内市场份额,巩固行业位势。国贸业务布局种业出口重点区域。
农化产业寻求突破。把握生物技术产业化机遇,找准药肥一体化产品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拓展市场空间。尽快完成2400吨除草剂原药技改扩产及节能资源化利用项目并通过验收。依托院士工作站等产学研平台,优化完善新原药合成工艺技术路线,提升在线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推进精益化管理,增强盈利能力。香料产业加快新项目建设,加速落地投产;严控经营风险,继续聚焦高利润产品,增强盈利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与中科大等对外合作,促进产品转型升级;依托现有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提升核心竞争力。
(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和种质资源管理。推进种质资源数字化、标准化建设,加强研究合作,加快引进、发掘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加快现代育种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把绿色、环保、低碳作为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应用的主要方向,以天豫兴禾为依托,加快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技术研发应用。加速转基因玉米品种转育、审定工作,为转基因种子商业化销售做好前期储备。持续推动全基因组技术应用,开展水稻基因编辑新技术探索和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提升育种效率提供技术支撑。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和储备。创新机制,加大科研人才引进,提升团队能力素质,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与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的深层次合作,探索实行实体化运作,加快合作项目进度。加速优势品种选育和成果转化。坚持科研市场化导向,拓宽品种开发渠道,探索对内对外开发模式,统筹协调科研、生产、营销资源,通过与经营主体紧密合作,有效转化科研成果,提升经济效益。
(3)继续加快兼并重组工作。重点在玉米、水稻、大豆等战略产业方向发力,积极并购有一定科研、品种、品牌、市场优势的种子企业或科研育种单位,扩大种子产业规模,实现种业的超常规发展。(4)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强化内部管控,提高内控体系合规管理效能。强化质量全流程控制,广泛应用生物技术及检测技术提高种子质量和商品性。加快信息化技术在品种选育、制种、运营业务上的应用,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专项为可持续发展赋能。强化企业重大决策事项程序,抓好投资项目、资本运作等领域风险防范,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夯实发展根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环保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稳定。
3、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风险:农业的特性决定种子的生产对气候条件的敏感度较高,易受异常高(低)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若在制种关键时期遭遇自然灾害或重大病虫害,将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应对措施: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做好田间生产监督与管控,提升制种技术水平,强化种子质量,提前做好异常天气的制种应对方案,减少对种子生产的不利影响。
(2)安全和环保风险: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企业执行的环保标准更趋严格,国家化工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对化工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技术升级、环保设施、三废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将加大,以适应相关政策和部门的监管要求。
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关注相关政策变化情况,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对化工项目建设和设施改进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环保治理水平,确保生产经营满足最新环保政策和安全规范要求。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2年,公司紧紧围绕中央打好种业翻身仗和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决策部署,按照公司“十四五”规划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各产业板块协同、多主体发展的战略,同时开展行业资源整合,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收购优质种子企业,促进种子主业做强做大。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791.0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420.52万元,下降5.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49.5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47.16万元,下降26.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以后的净利润为889.8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62.16万元,下降51.95%。各产业中,种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340.9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52.8万元,增长38.86%,主要是玉米产业品种定位更精准,多渠道打造大单品,产品销量提高,较上年同期增加3,316万元,同比增长64.51%;水稻产业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加大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提高新品种销量占比,提升综合毛利率,在传统营销渠道之外,尝试通过与合作社、种田大户、粮食企业等寻求合作,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农化产业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9,8612.7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032.08万元,下降8.39%。主要原因是国家环保政策日渐趋严,上游化工原料价格涨幅较大,远超产品价格涨幅,同时,受俄乌冲突影响,出口减少。其中,湖北丰乐营业收入34,757.9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029.67万元。香料产业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2,837.4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241.25万元,下降20.16%,主要原因是上海疫情影响,港口出运受阻,发货缓慢,销量未达预期。
报告期,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张掖丰乐收购了金岭种业100%股权;公司以增资及受让方式控股生物育种技术公司天豫兴禾,持有其35.58%股权;公司设立了内蒙古分公司,发展青贮玉米产业链;公司对张掖丰乐增资10,000万元,旨在实现在西北打造一家国家级育繁体一体化种业企业的目标。
报告期,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优化经营布局,加快产业发展。种子产业:一是全国“一盘棋”整合玉米产业,玉米科研、营销网络覆盖全国主产区;聚焦大市场,拓展核心市场渠道;打造大单品,产品定位更加精准,仅陕科6号单一品种较上年同期销量增长60%以上;滞销品种去库存工作力度加大,库存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玉米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二是优化调整水稻品种结构,打造适宜新种植模式的区域单品,形成“祥504S”系列、嘉优中科系列等优势核心品种,以及“长两优”、“乐优”等差异化新品种,构建品种梯队丰富的市场竞争格局,带动优质稻产业升级。三是常规水稻产业加快科研合作,提升产品竞争力。近年来引进和改良的润稻118、龙粳3010、龙粳3033、洁田镇糯19等优势品种表现突出。四是小麦产业加强品种储备,以烟农1212等优势品种拓展业务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五是瓜菜产业开辟新路径推广重点单品,打通上下游渠道,延伸产业链,并拓展鲜食玉米、油菜、蔬菜等业务,持续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六是公司成立“走出去”新品种推广小组,持续完善和推进海外试验示范工作,针对目标市场生态条件及市场需求选育品种,开展试验试种,充分运用一带一路政策拓展国际业务空间。七是以优质青贮玉米品种为核心延伸青贮饲料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业务,开展青贮玉米产业合作项目,提升品种盈利能力,积极探索放大产业规模、提升经济效益的新道路。农化产业:坚守安全环保底线,推进新项目建设,加大在线产品技改力度,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持续开展节能降耗,湖北丰乐积极推动复合肥、磷肥、精矿粉等产品的销售,并及时削减贸易类产品规模,保证了利润水平的稳定性。香料产业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年产5000吨天然薄荷脑、薄荷素油等系列天然香料及合成香料建设项目”获得合肥市发改委正式立项备案,项目建成后将扩大天然香料及合成产品的产能,提升丰乐香料经济效益。此外,公司加快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升级,逐步推广订单农业模式,与米业、养殖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及农业合作社开展合作,发挥科研、基地、品种、技术等综合优势,提供“优质品种-种药肥套餐-技术服务-粮食收购”的全产业链合作服务,推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企业效益增长的共赢局面。
加快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种业。公司围绕种业发展战略,持续开展并购工作,迅速提升规模。一是收购内蒙古金岭青贮玉米种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布局国内青贮玉米种子产业,丰富品种结构,填补公司没有专业青贮玉米种子的空白。二是通过增资和受让方式控股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抢抓种业核心技术制高点,加快推进种子生物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运营,壮大科研实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科技引领,加速科研创新: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公司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种质资源库被确定为安徽省合肥市玉米种子资源库(合肥丰乐种业分库),现保存各类亲本、育种材料、标准样等种质近12000份,有力保障了种源安全和育种需求。二是大力建设优质生产基地,在国家大力实施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背景下,公司对张掖丰乐进行增资,增厚资本实力,同时积极拓展新疆制种基地。三是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公司依托研发平台、重大项目等引进和培养科研领军人才,聘任天豫兴禾胥南飞博士为首席科学家、与农业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推进专家库建设,为未来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蓄力赋能。四是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双引擎”驱动的发展思路,深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公司的战略合作,持续推进“6+1”水稻育种创新院联合攻关,加快优势新品种选育和转化效率。五是坚持市场导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公司依托完备的科研体系,选育推广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报告期报审品种21个,申请注册水稻商标3个,水稻品种“两优517”荣获安徽省第三届优质稻食味品质金奖,“双国审”小麦品种“烟农1212”再创高产记录,西瓜品种“中蜜一号”等新品种深受市场认可。六是丰乐农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商标注册2个、产品登记6个,院士工作站绩效考核获得“优秀”等级。七是丰乐香料与中科大先研院、浙工大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一项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国家专利局授权,为企业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聚焦国企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一是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强化落实子企业董事会职权及子企业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工作。二是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不断加强质量管控,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通过持续实施种子亲本源头、大田制种、仓储、加工、销售等全程追溯管理,应用生物检验技术提高检测工作质量,通过活力试验、田间鉴定等方式,确保种子质量。三是持续强化风险防控,聚焦投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大额资金使用等风险高发点,增强效益效率意识,规范风险管理制度流程,通过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四是全面落实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和双重预防机制,牢固树立全员安全发展理念,确保企业平安发展。
1.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主营业务为种子和农化、香料产业。种子产业主要产品有杂交玉米种子、青贮玉米种子、杂交水稻种子、常规水稻种子、小麦种子、西瓜甜瓜种子、油菜种子;农化产业主要产品为农药、化肥系列;香料产业主要产品为天然薄荷系列、合成凉味剂。主要产品如下:
杂交玉米种子:陕科6号、陕科9号、丰乐365、丰乐303、丰乐520、丰乐378、丰乐399、丰乐720、NK718、宏育601、同玉609、同玉808、梦玉298、同玉606、同玉008、同玉18、同玉11、金玉509、秦奥23号、TK601、铁391、奥美95、同路928、同玉608、梦玉508、梦玉89、蠡乐969。
青贮玉米种子:金岭青贮10、金岭青贮17、金岭青贮27、金岭青贮37、金岭青贮67、金岭青贮97、金岭青贮386。
杂交水稻种子:丰两优香一号、深两优828、鹏优1269、嘉优中科13-1、嘉优中科6号、两优517、两优5078、泰两优3808、六两优香11、丰两优3305、丰两优四号、嘉优中科10号、乐优966、六两优香11、陆两优4026、潭两优83、创两优茉莉占、桃优205、甜香优2115、蓉优33、锦城优808。
常规水稻种子:镇糯19号、镇糯29号、镇稻18号、润稻118、早糯5号、龙粳3010、龙粳3033、龙粳3001。
小麦种子主要产品有:烟农1212、宁麦24、乐麦L598、乐麦207、良星99、泉麦890。
西瓜种子:西农八号、丰乐五号、丰乐腾龙、中蜜一号;甜瓜种子:金露三号、甜香玉、青酥、羊角蜜。
油菜种子:德新油96、德新油59、德新油53、德新油88、德新油198。
农化产品:农药系列包括原药类和制剂类,原药类产品主要有精喹禾灵、烟嘧磺隆、苯磺隆、精噁唑禾草灵;制剂类产品主要有除草剂(6%双氟-二磺可分散油悬浮剂、10%精噁唑禾草灵乳油、20%唑啉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5%二氯喹啉酸悬浮剂)、杀虫剂(4.9%高氯-甲维盐微乳剂、25克/升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阿维菌素悬浮剂、30%茚虫威悬浮剂)、杀菌剂(30%醚菌酯悬浮剂、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6%春雷-喹啉铜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种衣剂(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400克/升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化肥系列产品主要有氨酸法系列复合肥、过磷酸钙、高塔系列复合肥、磷精矿粉、对甲苯磺酰氯等。
香料产品:天然薄荷系列有亚洲薄荷素油、天然薄荷脑、椒样薄荷油,合成凉味剂系列有WS-23、WS-3。
2.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坚持种业加农化双主业,各产业板块协同、多主体发展战略。推进玉米种子产业试验示范基地、生产基地、市场推广全国整体布局,提升品种盈利能力,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推进水稻产业优化品种结构,重点聚焦“祥两优”系列、“嘉优中科”系列、“长两优”系列等差异化新品种开发,开拓新兴市场,提高竞争力。农化产业推进在线产品技改力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持续开展节能降耗。利用“种药肥一体化”的资源配置优势,推进农业服务延伸,整合产品销售,探索全产业链发展。香料产业加强市场预判,稳控经营风险,同时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促进产品转型升级,聚焦利润产品,增强盈利能力。
3.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及周期性特点
(1)种业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从2021年7月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到202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种业振兴行动将持续影响中国种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一批拥有较强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通过优势科研资源与企业研发体系有机结合,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种业企业经过优质资源的整合、优势业务的重组,以及与农化、信息、生产服务等领域融合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种业市场秩序不断改善,行业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种业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种业将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期。
(2)农药行业
农药是保护农业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生产资料。传统农药行业市场门槛低,产业集中度低,低水平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强化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产品竞争力弱、环保难以达标的中小农药企业逐步退场,行业整合加速,人们对农药的应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环保农药成为行业研发重点和主流趋势,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缓控释剂等农药新剂型在加快研发和推广,农药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和加速转型阶段,企业从单纯卖出产品转变为提供多样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来匹配用户不断升级的需求,农药、种子、化肥的一体化商业模式让企业在农药产业链价值重构的过程中获得了进一步提升的发展空间。
(3)化肥行业
化肥行业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它作为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生产资料,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物资。当前中国的肥料制造行业已进入品牌竞争、产业链竞争和商业模式竞争阶段,从低层次价格竞争转向打造新型高端复合肥,开辟种、药、肥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一体化解决方案。
(4)香料行业
香料行业属于精细化工领域,通过使用天然原料或合成化学中间体调配,制成日化香精、食用香精、药用香精等,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医药等产品中。我国目前已成为香料香精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行业规则的逐步规范,以及日益从严的环保要求,香料香精行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小而散的无序竞争步入了更加自律、健康的轨道。
5.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种业主要采用“育繁推一体化”形式,种业及农化等产品主要采取“公司+经销商+农户”销售模式。香料产业是从主产地印度采购天然薄荷初制品进行深加工再供应给日化、食品、医药行业国内外企业。
(1)种业经营模式:公司根据农业种子行业的经营特点,在商品种子营业收入的确认、计量方面确定了国内销售按高于预计结算价格收取定金,公司按年度,结合市场情况制定销售政策,与经销商签定销售合同,约定由公司确定最终的结算价格。在商品发出时参照往年结算价格办法及本年度市场行情估价确认营业收入实现,并在最终结算价格确定后对营业收入据实在结算年度进行调整。经营季节结束后,公司按销售政策确定退货的种子数量及结算价格,种子的退货数量作为结算价格的因素之一,超出标准的退货,公司向经销商收取拆包、包装费用,有效控制退货行为。
公司种子生产主要采取自制模式,公司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与生产基地签定生产合同,基地组织农户进行制种生产。生产过程中,公司提供亲本材料,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监督指导。生产合格种子由公司负责收购,如出现自然灾害造成的种子生产不合格损失,公司按行业规则和生产合同约定,与基地、农户等有关方协商,共同承担损失;如因基地管理不到位、农户不按技术规程操作等人为因素,由各责任人自行承担。由于种子生产在室外进行,非人为可控因素如异常气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种子的发芽率、净度、纯度、水分等影响大,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专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多年来,在生产基地的选择、制种生产技术规程、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种子检测管控体系,生产基地保持相对稳定,有效降低了种子生产的风险。
(2)农化经营模式:农化业务定位于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产经营,形成以农药制剂产品为基础,原药产品为支柱,新型肥料、种衣剂和精细化工为辅的产品格局,以自产产品销售为主,相关贸易产品为辅的经营格局。公司自产原药一部分自用于制剂生产,另一部分对外销售;制剂生产所需原药通过自产和外购,按不同的工艺配方要求进行调制、加工和产品包装,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品质管控体系,保证产品出厂的质量合格达标。
(3)香料经营模式:丰乐香料主要产品天然薄荷脑,原料主要是从印度采购薄荷提取物初制品,通过预处理、过滤、结晶、烘干等工序,加工成成品。公司拥有专业的生产技术团队,在操作工序、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全程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在香料届有良好的品牌声誉。丰乐香料建立了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网络,拥有稳定的顾客群体,涉及药品、食品、日化等领域,客户既有终端用户又有经销商。公司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约定发货和回款时间,国内销售付款以预付和现款为主,国际销售付款以付款交单与信用证为主。
6.公司主要研发模式
(1)种业
公司种业研发活动主要有公司自主研发、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及合作开发等模式,主要作物育种程序为:材料选育→亲本品系创制→配制组合→组合筛选与品比试验→多点比较试验→区试或绿色通道→报国家或省级部门审定。
公司是农业部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中国种业十年AAA信用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承担安徽省两系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农作物种子新技术与新品种创制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研发设备和基础条件良好。
公司着眼全国市场,研发布局全国主要农作物生态区,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和上游、华南区域,玉米在黄淮海、东华北、西北、西南区域都建有试验基地和测试站,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育种站15个、测试网点280个。2022年上半年参加绿色通道(含联合体)试验水稻6个组别50个组合、玉米5个组别81个组合;参加有关省及国家试验水稻3个、玉米23个组合。参试组别规模不断扩大,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按照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了水稻育种团队、玉米育种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生物技术研发团队、质量检测技术研发团队,设立了前沿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突破性品种选育课题。公司水稻育种团队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玉米育种团队为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公司自主实施,申报品种审定和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归属公司;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育种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所有权一般共同所有;联合开发的品种,一般品种权归属品种出让方,公司拥有经营权。
(2)农化行业
丰乐农化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改善研发试验条件,企业内部设有研发中心,承担各类自发研制产品科研项目研究,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归属公司。外部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省内外科研院所各类产学研平台,联合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成果按照科技合同的规定,明确研发成果的归属和使用方式。
(3)香料行业
丰乐香料研发活动主要有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模式,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丰乐香料自主实施,申请专利权保护,专利权归属丰乐香料;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专利申请权归双方共有。通过自主研发或产学研合作开发的新型凉味剂合成工艺等关键技术为企业技术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7.审定品种的数量情况
2022年上半年选育和推荐审定品种21个,其中国审品种15个,省审品种6个;参加区试组合157个次(具体见下)。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2项。
8.制种产量及销售退回情况
报告期,公司共安排制种面积11.24万亩,计划总产量4,410万公斤,发生销售退回合计2,616万元。
9.公司商标、专利情况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种业共有国内注册商标73枚,国外注册商标8枚;丰乐农化拥有注册商标265枚,发明专利41项;丰乐香料有国内注册商标12枚,国外注册商标2枚,发明专利11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种业、种植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研发平台3个,在水稻、玉米和瓜菜等研发上基本建立起先进的工厂化的商业化研发体系,并按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涵盖材料创制、组合测配、生态测试和品种试验、亲本提纯繁育、栽培技术研究、制种技术研究、分子辅助育种、质量控制等环节的商业化育种团队。种子产业现有研发人员87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33人;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2人。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科研人才队伍,水稻研发团队被评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西甜瓜研发团队被评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玉米研发团队被评为“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公司开展了分子辅助育种等新技术的研究和规模化应用,开发验证了水稻抗稻瘟病、稻飞虱、直链淀粉基因、理想株型基因、香味基因和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玉米抗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部分标记建立了规模化检测技术体系并得到实际应用。掌握并应用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和DH系育种技术。水稻花培单倍体育种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公司在玉米热带种质资源的利用与突破性品种选育、水稻籼粳交分子设计育种与制种技术研发、非转基因抗除草剂育种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等国内十几所大院大所开展了十多项技术、品种方面的合作项目,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公司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国内6家顶尖水稻科研单位成立“丰乐种业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合作研发机构,打造“N+1"合作模式,加快种质资源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推进行业科技进步。投资天豫兴禾,以公司商业化育种技术带动常规育种与生物前沿技术的无缝对接和融合,促进公司科研管理架构和组织方式更加市场化、程序化。
丰乐农化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500强企业,是安徽省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单位。丰乐农化高度重视企业科研工作,组建了不同类别的创新团队:设立肥东县“363”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承担安徽省关键技术科技攻关以及合肥市关键技术重大研发类项目,创建省农林水工会“工匠创新工作室”,合肥市总工会“蓝领创新工作室”等;依托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化学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搭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高水平自主科研平台。丰乐农化现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1个,6项发明专利获得安徽省专利优秀奖,取得国内农药、肥料登记证195个、境外农药登记证92个;参加52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及5项团体标准的制定,精喹禾灵原药及乳油的检测方法成为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准分析方法。丰乐农化是首批“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其研发中心曾荣获“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称号;原药合成技术项目和水稻田除草剂制剂项目获得“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奖。
丰乐香料是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中国科技大学、上海香料研究所、南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拥有药品、中药提取物、食品添加剂生产资质和国内先进的加工、检测设备及工艺水平、检验检测能力,在国内薄荷脑生产企业中具有资质全、产品规格多的优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品种研发和推广风险:种业的竞争核心是育种技术,但种业作为特殊行业,无论是改良品种还是新品种,推广上量到产生效益都需3-4年的周期。目前公司品种建设仍有短板,现有品种竞争力不强,新品种更新迭代和推广需要一定的周期,缺乏能满足现行市场需求的优势新品种,品种梯队不够丰富。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效果、是否能符合届时市场需求,并产生效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应对措施:公司坚持自主科研和对外合作相结合的品种建设思路,加快品种筛选步伐,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力度;通过引入高水平的生物技术创新团队,带动常规育种与高新技术的融合,丰富公司的产品类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提升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效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效益。
2.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风险:农业的特性决定了种子的生产对气候条件的敏感度较高,易受异常高(低)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若在制种关键时期遭遇自然灾害或重大病虫害,将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应对措施: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做好田间生产监督与管控,提升制种技术水平,强化种子质量要求,提前做好异常天气的制种应对方案,减少对种子生产的不利影响。
3.政策变化风险: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企业执行的环保标准更趋严格,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对化工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将增加公司农化产业在技术升级、环保设施、三废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以适应相关政策和相关部门监管要求。
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关注相关政策变化情况,提高对相关项目建设和设施改进等的工作效率,确保生产经营满足最新相关政策和规范要求。
4.安全和环保风险:子公司丰乐农化、湖北丰乐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气、废物,生产用部分原料为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工艺,对操作要求较高,存在因设备或工艺不完善、操作不当、对环境保护不力等原因而造成意外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的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加强过程管理,持续加大环保投入,不断提升环保治理的水平。
5.持续疫情及俄乌冲突风险:受新冠疫情在多地散发及俄乌冲突的影响,存在部分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大、供应链不畅、用工不足等情况,部分产品国内市场需求乏力,国际市场订单数量减少、产品出口受限等情况。
应对措施:公司加强原料市场数据收集与分析,以销定产,根据市场调整生产节奏。深挖客户需求,稳定市场份额;同时加大货款催收力度,防范经营风险。公司还积极探索多渠道发展模式,利用好“一带一路”政策机遇,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增强竞争力。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1.种子行业发展阶段及周期性特点
“科技兴农,种子先行”,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好种子翻身仗”,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将生物育种产业纳入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种子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种子同质化严重的困境正在逐步扭转。生物育种技术的提升有望加速行业集中,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显现,通过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种业综合竞争力。
2.农化行业发展阶段及周期性特点
(1)农药行业
我国农药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但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行业集中度仍较低,企业存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和环保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农药政策的调整,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升级,促进了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和产业集中。有产业链优势、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企业竞争力逐渐凸显。同时,农药行业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产品向绿色环保、高效、低毒方向发展。农药行业上游是石化行业,报告期内,化工原料受能耗双控等因素影响,导致开工不足产能下降,造成市场短缺;但下游农林牧渔行业对农药的需求仍然旺盛,农药产品需求量增大。
(2)化肥行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粮食种植积极性不断增加,拉动化肥消费市场的需求扩大。目前,化肥企业规模和水平良莠不齐,随着国家安全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化肥行业转型势在必行,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提升化肥复合化率和施肥效率,推进绿色发展。报告期内,化肥行业上游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推动化肥成本上升。下游农业产业处于周期性上行的趋势,化肥供应需求量增大,化肥产品价格上涨。
3.香料行业发展阶段及周期性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香料香精工业的跨国转移,我国香料香精需求和供给双向增长,食品饮料、日化等下游行业对香料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香料的需求和供给规模不断扩大,日益成为重要的区域性乃至全球香料市场之一;香料产业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受国际贸易环境、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频繁,增加了产成品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
4.公司地位
公司是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农业农村部企业扶优重点对象,入选种业“领军企业团队”“强优势阵型”,是国家重点扶优种企第一梯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丰乐农化为国家农药骨干企业、安徽省农药龙头企业、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有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名列行业前50强;丰乐香料集香料研发、加工、贸易为一体,是中国著名的天然薄荷和合成凉味剂生产企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种业种植业的披露要求
1.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主营业务为种子和农化、香料产业。种子产业主要产品有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玉米种子、常规水稻种子、瓜菜种子、
小麦种子、油菜种子、棉花种子;农化产业主要产品为农药、化肥系列;香料产业主要产品为天然薄荷系列、合成凉味剂。主要产品如下:
杂交水稻种子:丰两优香一号、深两优828、鹏优1269、嘉优中科13-1、嘉优中科6号、嘉优中科10号、丰两优晚三、丰两优3305、丰两优四号、两优5078、创两优茉莉占、桃优205、桃优314、C两优755、C两优919、潭两优83、陆两优4026、C两优919、内6优107、川优670、蓉优33 、内香8518。
杂交玉米种子:陕科6号、陕科9号、丰乐365、丰乐303、丰乐520、丰乐378、丰乐399、丰乐720、NK718、宏育601、同玉609、同玉808、梦玉298、同玉606、同玉008、同玉18、同玉11、金玉509、秦奥23号、TK601、铁391、奥美95、同路928、同玉608、梦玉901、蠡乐969。
常规水稻种子:镇糯19号、镇糯29号、镇稻18号、润稻118、早糯5号、龙粳3001、龙粳3033、丰乐粳88、丰乐粳99。
小麦种子主要产品有:宁麦24、烟农1212、乐麦L598、乐麦207、良星99、泉麦890。
西瓜种子:西农八号、丰乐五号、新红宝、聚宝一号、丰乐腾龙、丰抗八号、早佳8424、中蜜1号;甜瓜种子:丰甜七号、甜香玉、青酥、羊角蜜
油菜种子:德新油96、德新油198、德新油88、德新油59、德新油53。
棉花种子:新陆早56号、新陆早53号、新陆中67号。
农化产品:农药系列包括原药类和制剂类,原药类产品主要有精喹禾灵、烟嘧磺隆、苯磺隆、精噁唑禾草灵,制剂类产品主要有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种衣剂;化肥系列产品主要有氨酸法系列复合肥、腐值酸复合肥料、过磷酸钙、高塔系列复合肥、掺混肥、磷精矿粉等。
香料产品:天然薄荷系列有天然薄荷脑、薄荷素油、椒样薄荷油,合成凉味剂系列有WS-23、WS-3。
2.公司业绩驱动因素
种业持续完善玉米、水稻等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选育、合作优质品种,发挥多主体运作的协同效应,以优势品种开拓市场,整体盈利能力持续上升。农化产业坚守安全、环保底线,加快项目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种药肥一体化发展。香料产业加强市场预判,稳控经营风险,加快产品转型,提升品种技术含量,取得了良好业绩。
3.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种业主要采用“育繁推一体化”形式,种业及农化等产品主要采取“公司+经销商+农户”销售模式。香料产业是从主产地印度采购天然薄荷初制品进行深加工再供应给日化、食品、医药行业国内外企业。
种业经营模式:公司根据农业种子行业的经营特点,在商品种子营业收入的确认、计量方面确定了国内销售按高于预计结算价格收取定金,公司按年度,结合市场情况制定销售政策,与经销商签定销售合同,约定由公司确定最终的结算价格。在商品发出时参照往年结算价格办法及本年度市场行情估价确认营业收入实现,并在最终结算价格确定后对营业收入据实在结算年度进行调整。经营季节结束后,公司按销售政策确定退货的种子数量及结算价格,种子的退货数量作为结算价格的因素之一,超出标准的退货,公司向经销商收取拆包、包装费用,有效控制退货行为。
公司种子生产主要采取自制模式,公司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与生产基地签定生产合同,基地组织农户进行制种生产。生产过程中,公司提供亲本材料,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监督指导。生产合格种子由公司负责收购,如出现自然灾害造成的种子生产不合格损失,公司按行业规则和生产合同约定,与基地、农户等有关方协商,共同承担损失;如因基地管理不到位、农户不按技术规程操作等人为因素,由各责任人自行承担。由于种子生产在室外进行,非人为可控因素如异常气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种子的发芽率、净度、纯度、水分等影响大,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专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多年来,在生产基地的选择、制种生产技术规程、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种子检测管控体系,生产基地保持相对稳定,有效降低了种子生产的风险。
农化经营模式:农化业务定位于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产经营,形成以农药制剂产品为基础,原药产品为支柱,新型肥料、种衣剂和精细化工为辅的产品格局,以自产产品销售为主,相关贸易产品为辅的经营格局。公司自产原药一部分自用于制剂生产,另一部分对外销售;制剂生产所需原药通过自产和外购,按不同的工艺配方要求进行调制、加工和产品包装,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品质管控体系,保证产品出厂的质量合格达标。
香料经营模式:丰乐香料主要产品天然薄荷脑,原料主要是从印度采购薄荷提取物初制品,通过预处理、过滤、结晶、烘干等工序,加工成成品。公司拥有专业的生产技术团队,在操作工序、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全程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在香料届有良好的品牌声誉。丰乐香料建立了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网络,拥有稳定的顾客群体,涉及药品、食品、日化等领域,客户既有终端用户又有经销商。公司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约定发货和回款时间,国内销售付款以预付和现款为主,国际销售付款以付款交单与信用证为主。
4.公司主要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活动主要有公司自主研发、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及合作开发等模式,主要作物育种程序为:材料选育→亲本品系创制→配制组合→组合筛选与品比试验→多点比较试验→区试或绿色通道→报国家或省级部门审定。
公司是农业部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承担安徽省两系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研发设备和基础条件良好。
公司着眼全国市场,研发布局全国主要农作物生态区,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和上游、华南区域,玉米在黄淮海、东华北、西北、西南区域都建有试验基地和测试站,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水稻、玉米育种站15个、测试网点280个。2021年参加绿色通道(含联合体)试验水稻6个组别35个组合、玉米6个组别75个组合;参加有关省及国家试验水稻3个、玉米16个组合。参试组别规模不断扩大,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按照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了水稻育种团队、玉米育种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生物技术研发团队、质量检测技术研发团队,设立了前沿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突破性品种选育课题。公司水稻育种团队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玉米育种团队为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公司自主实施,申报品种审定和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归属公司;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育种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所有权一般共同所有;联合开发的品种,一般品种权归属品种出让方,公司拥有经营权。
5.审定品种的数量情况
2021年公司选育和审定种子品种39个,其中国审品种32个,省审品种7个;参加区试组合129个次。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64项,授权品种权7项。
6.制种产量及销售退回情况
报告期,公司共安排制种面积10.29万亩,总产量3,149.81万公斤,发生销售退回合计5,414.58万元。
7.公司商标、专利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种业共有国内注册商标71枚,国外注册商标5枚;丰乐农化拥有注册商标263个,发明专利41项;丰乐香料有国内注册商标12枚,国外注册商标2枚,发明专利10项。农化产业定位于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产经营,形成以农药制剂产品为基础,原药产品为支柱,新型肥料与传统化肥向结合、种衣剂和精细化工为辅的产品格局,以自产产品销售为主,相关贸易产品为辅的经营格局。公司自产原药一部分自用于制剂生产,另一部分对外销售;制剂生产所需原药通过自产和外购,按不同的工艺配方要求进行调制、加工和产品包装,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品质管控体系,保证产品出厂的质量合格达标。
农药产品包括原药和制剂系列。原药产品主要有精喹禾灵、烟嘧磺隆、苯磺隆、精噁唑禾草灵等。制剂产品涵盖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种衣剂等品类,其中,除草剂主要有20%唑嘧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二氯吡啶酸可溶液剂、55%苄嘧-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五氟-丙-吡嘧可分散油悬浮剂、55%吡氟-异丙隆悬浮剂、20%唑啉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24%吡嘧-五氟-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3%烟嘧-莠去津油悬浮剂、24%硝-烟-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等;杀菌剂主要有30%氟吡菌胺-氰霜唑悬浮剂、31%丙唑-福美双悬浮剂、30%精甲-嘧菌酯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醚菌酯悬浮剂、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等;杀虫剂主要有2%噻虫-氟氯氰颗粒剂、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40%联苯-噻虫啉悬浮剂,4.9%高氯-甲维盐微乳剂,10%阿维菌素悬浮剂,25%噻虫嗪悬浮剂,5%多杀霉素悬浮剂,40%毒死蜱乳油等;种衣剂主要有4%精甲-咯-嘧菌种子处理悬浮剂、24%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8%多-咪-福美双悬浮种衣剂、400克/升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原药产品销售主要针对下游制剂厂家,制剂产品销售主要针对终端渠道和用户。
化肥产品主要包括氨酸法系列复合肥、腐值酸复合肥料、高塔系列复合肥、掺混肥、生态型复合肥科、过磷酸钙、磷精矿粉、颖粒磷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用于保持土壤肥力、满足作物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需要。公司主营化肥产品的子公司湖北丰乐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年产销氨酸法复合肥20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10万吨,普通过磷酸钙15万吨,颖粒过磷酸钙10万吨,磷精矿粉30万吨。公司通过种、药、肥资源一体化融合,大力开发各种复合型、生态型、专用型的肥料,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服务,打造成高管理、高质量、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中国种植业综合服务商。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1.原药原材料:受能源双控、部分地区限电限产、新冠疫情等多因素影响,黄磷价格快速上涨,导致生产2-氯烟酸的原料三氯氧磷出现大幅增长,对2-氯烟酸的生产成本产生较大影响,2-氯烟酸平均采购价格较上年度上涨了30.1%;外贸订单需求旺盛,厂家产能无法开足,导致草甘膦价格快速上涨。
2.化肥原料:报告期煤炭价格飙升、国内原材料库存量低、部分原材料企业停产检修等因素,导致市场供给不足,价格上涨。能源采购价格占生产总成本30%以上。
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
2400吨/年除草剂原药扩产及资源化利用技改项目于2021年7月19日取得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的环评批文,批文号环建审(2021)33号。如因国家环保等相关部门对化工企业提出更高要求或因市场变化,丰乐农化将对上述项目做出调整,可能导致项目建
设发生变化、建设周期延长,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从事化肥行业
湖北丰乐成立于2017年2月,系丰乐种业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2017年8月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取得51%股权的二级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7000万元。湖北丰乐主要产品为磷肥、复合肥,磷精矿粉,其中磷肥产销量居湖北省前列。近年来,湖北丰乐所在地钟祥市政府对辖区磷化工企业改造升级,湖北丰乐的磷肥生产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湖北丰乐以丰乐农化为依托,以“农”为中心,进行种、药、肥资源一体化融合,大力开发各种复合型、生态型、专用型的肥料,产品实行以产定销,按生产计划进行生产销售,通过提升核心市场的销量,以点铺面覆盖周边,经营形势良好。
1.公司农化产品介绍
公司农化产品主要有原药、制剂类产品和肥料。原药主要有精喹禾灵、烟嘧磺隆、精噁唑禾草灵等,制剂产品涵盖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种衣剂等品类,主要用于田间作物除草、防治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公司已登记的原药产品有18个,制剂产品130个,水溶肥3个,生长调节剂2个。
2.公司主要原药产品登记情况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种业种植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研发平台3个,在水稻、玉米和瓜菜等研发上基本建立起先进的工厂化的商业化研发体系,并按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涵盖材料创制、组合测配、生态测试和品种试验、亲本提纯繁育、栽培技术研究、制种技术研究、分子辅助育种、质量控制等环节的商业化育种团队。种子产业现有研发人员87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33人;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2人。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科研人才队伍,水稻研发团队被评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西甜瓜研发团队被评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玉米研发团队被评为“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
公司开展了分子辅助育种等新技术的研究和规模化应用,开发验证了水稻抗稻瘟病、稻飞虱、直链淀粉基因、理想株型基因、香味基因和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玉米抗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部分标记建立了规模化检测技术体系并得到实际应用;掌握并应用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和DH系育种技术;水稻花培单倍体育种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公司在玉米热带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与突破性品种选育、水稻籼粳交分子设计育种与制种技术研发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21年申请品种权保护64项,参与制定并发布安徽省地方标准3项。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等国内十几所大院大所开展了十多项技术、品种方面的合作项目,推动科企深度协作,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公司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国内6家顶尖水稻科研单位成立“丰乐种业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合作研发机构,打造“6+1"合作模式,加快种质资源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推进行业科技进步。
丰乐农化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500强企业,是安徽省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单位,位居中国农药行业销售前50名。丰乐农化高度重视企业科研工作,组建了不同类别的创新团队:设立肥东县“363”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承担安徽省关键技术科技攻关以及合肥市关键技术重大研发类项目,创建省农林水工会“工匠创新工作室”等;依托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化学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搭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高水平自主科研平台。
丰乐农化现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1个,6项发明专利获得安徽省专利优秀奖,取得国内农药、肥料登记证190个、境外农药登记证91个;参加52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及5项团体标准的制定,精喹禾灵原药及乳油的检测方法成为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准分析方法。2021年,丰乐农化被评为首批“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其研发中心荣获“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称号;原药合成技术项目和水稻田除草剂制剂项目获得“2020年度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奖。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公司生产经营总体情况
2021年,公司紧紧围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以及中央提出的“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种业振兴”的政策机遇,认真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以加快提升种业科研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品结构优化为核心工作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产业链延伸、持续推进药肥产业融合发展,公司经营稳步增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报告期,公司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企业扶优重点对象,入选种业“领军企业团队”、“强优势阵型”,是国家重点扶优种企的第一梯队;公司荣获种子行业“十年AAA信用企业”荣誉称号。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1,724.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064.41万元,增长6.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299.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258.80万元,增长263.0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以后的净利润为4,191.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06.24万元,增长91.81%。各产业中,种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4,521.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123.49万元,增长15.95%,主要是“全国一盘棋”整合玉米产业,持续完善覆盖全生态区域的科研、销售、服务体系,从品种建设、生产管理、营销创新等全方位综合发力,重点突破,多主体运作,协同效应明显;水稻产业围绕农业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的变革,调优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模式,打造区域大单品,提升种植效益,产业基础一步步夯实,逐步向好。丰乐农化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38,467.24万元,同比增长4.20%,净利润同比减少1,474.39万元,主要原因是丰乐农化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涨幅低于原材料价格涨幅,环保投入加大;子公司湖北丰乐上期受疫情影响及本期新增生产线,收入同比增加5,528.04万元。香料产业加大市场研判,踩准市场节奏,把握市场机遇,稳控经营风险,在薄荷脑原料价格低位盘整、需求萎缩的市场形势下,保持了良好业绩,实现营业收入30,821.9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65.09万元,下降3.64%,实现净利润1,339.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5.08万元,增长22.39%。
报告期,公司对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增资10,500万元;合肥市土地储备中心对公司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创业大道4号国有土地进行收储,该事项已全部执行完毕,公司已收到本次土地收购补偿全部款项;公司将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所涉及的相关资产及物业管理职能向属地政府移交划转并实施维修改造,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该事项正在有序开展;丰乐农化2,400吨除草剂原药扩产及资源利用技改项目顺利取得环评批复。
二、2021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快各产业发展
一是整合玉米产业,持续完善覆盖全生态区域的玉米科研、销售、服务体系,通过玉米种子事业部、同路农业、成都丰乐、张掖丰乐等多经营主体运作,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协同效应明显;实施“一品一策”、“一户一策”,精准定位品种建设,稳固核心市场,加大新品种营销推广。二是水稻产业围绕农业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的变革,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模式,打造区域标杆品种,提升种植效益。三是常规稻产业以优势品种拓展市场,通过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的订单农业模式,带动种子销售,不断挖掘市场潜力。小麦产业重点打造黄淮海区域,“烟农1212”品种平均亩产创历史新高,成为公司新增长点。四是西甜瓜种子产业增加业务范围,尝试拓展鲜食玉米、蔬菜等业务。五是农化产业坚守安全、环保底线,加快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种药肥一体化发展。2021年农化公司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2项、商标申请36个,获得第六个专利优秀奖。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标准4项,两个合理化建议项目获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表彰。农化公司当选为安徽省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单位,入选“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位列2021年中国农药行业第37位,再次跨入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排行榜500强。六是香料产业把握市场机遇,稳控经营风险,在需求萎缩的市场形势下,保持了良好业绩。2021年,香料公司申请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自主立项1个。入选“安徽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产业名录,跻身合肥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首批单位。七是拓展海外市场,公司3个水稻品种、1个玉米品种在海外完成登记,4个水稻品种参加品种备案登记试验。加大境外产品登记力度,2021年分别在欧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开展农药产品登记,办理各种认证180余份,取得境外登记证6个,境外登记证累计达90个。
(二)加大科研创新工作
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快提升种业科研创新能力、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能力、良种繁育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公司新建种质资源库已投入使用,保存亲本、育种材料、标准样等种质近12000份,为实现品种差异化、丰富品种类型提供了资源支撑,为实现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持续推进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编辑技术等生物育种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攻关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其中玉米热带种质资源在温带的利用与品种培育、籼粳杂交分子育种与生产技术实现突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三是联合多家高等院校、企业开展玉米转基因品种研发,获得了国家最新转基因安全证书玉米转化体的应用资格,参加国家玉米转基因重大专项,目前转基因技术的开发进度位于行业前列,初步完成了玉米转基因品种的储备。四是加强协同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合作研发机构,充分利用“6+1”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共建平台,促进种质资源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五是坚持自主创新与深化产学研合作并举,引进安徽省农科院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祥504S”,有望打造成继“丰两优”系列之后又一具有市场代表性的杂交水稻系列产品。“嘉优中科13-1”“嘉优中科6号”两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超级稻认定,市场前景好、潜力大。自主选育形成了杂交水稻“长两优”、“乐两优”等系列新品种,选育出“丰乐520”、“丰乐720”、“梦玉298”等绿色优质玉米新品种。六是申报政府科技项目并获立项6项,其中主持项目2项,参与项目4项。主持项目为2021年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优质抗逆高产香型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揭榜挂帅”安徽省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专项“2021年西甜瓜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参与由省农科院水稻所牵头的安徽省水稻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定向委托项目“适于江淮地区水稻优异种质创制与分子设计育种”、由安徽农业大学牵头的“安徽省玉米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安徽省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项目”等。七是农化产业依托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力度,报告期取得境外产品登记证6个,取得境内产品登记证20个,荣获“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八是香料产业与浙工大的合作项目完成结题验收,联合申报的一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被认定为安徽省科技成果;委托中科大先研院开发两个新产品小试技术,已打通新产品小试路线,正在优化工艺。首个自主选育薄荷新品种“丰薄1号”通过了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
(三)加快外延发展,开展兼并重组工作
报告期,公司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种业振兴的部署,积极寻找优质种业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工作,先后对多家有一定科研实力、品种、品牌、市场优势的种业企业、科技型企业开展了调研工作。2022年一季度,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张掖丰乐收购了内蒙古金岭青贮玉米种业有限公司100%股权,率先布局国内青贮玉米种子产业;公司通过增资和受让的方式控股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35.58%的股权,获得最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有效解决种业研发“卡脖子”痛点,加快生物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运用,上述并购工作已完成。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面临的发展机遇
1、国家政策利好种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振兴,专门出台《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强调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该方案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提供了路线图、任务书。育繁推一体化优势龙头企业将获得政策扶持。
2、新《种子法》实施带来新机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升级,将推动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一些通过简单修饰获取新品种权的种企、违法侵权种企将加速淘汰。拥有育种技术优势企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生物育种产业化、行业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3、农药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国家坚持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原则,引导农药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加强了对农药从登记、生产到经营、使用等一系列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出要提高绿色防治技术,提高农药利用效率。虽然国家对农业保持着重视和扶持态度,并且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但对农药行业的监管加大限制了农药行业的快速增长,同时“农药零增长”政策,在需求端逐步减少农药需求量。整体来看,为国家对农药行业的政策与监管趋严,一定程度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有利于严格执行安全、环保等政策规范化、规模化企业发展。
(二)公司面临的挑战
1、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俄乌战争等复杂的国际环境导致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发展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国际贸易等业务面临挑战;
2、公司科研力量相对薄弱,高层次的科研人才总量不足,缺少科研领军人才;
3、公司新品种推广需要一定的周期,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4、“种药肥”一体化、产业链整合深度不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5、香料产业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产品结构需优化。
(三)公司发展战略及2022年主要经营计划
1、发展战略
2022年,公司将按照“十四五”规划目标,促进主业做强做大,对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各产业板块协同、多主体发展的战略;对外,开展行业资源整合,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收购优质种子企业。同时将完善产业布局,加快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做强种业“芯片”,增强各产业板块的融合发展和协同效应,实现品牌、品种及规模经济效益。利用“种药肥一体化”的资源配置优势,延伸农业服务,探索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努力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加速成为具有丰乐特色和拥有核心品牌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提供商。
2、2022年经营工作计划
2022年,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推动各产业发展
种子产业:推进玉米种子产业市场的整体战略布局,对张掖丰乐增资,成立内蒙古分公司,加大张掖丰乐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积极拓展玉米青贮饲料产业经营领域,坚持销售主体与品种转化主体的多元发展,以丰富完善生态布局、品种结构为支撑,提升品种盈利能力,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打造中国玉米种业领军品牌。水稻产业重点聚焦“祥两优”系列、“嘉优中科”系列、“长两优”系列等差异化新品种开发,深挖品种优势,实施大单品、差异化、区域市场策略,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开拓新兴市场,提升水稻产业竞争力。常规稻麦公司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聚合优势品种,拓展东北市场,完善南方优质籼稻品种市场布局。小麦产业加强高产创建示范,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新三农公司以“一村一品”等项目为载体,巩固公司在西甜瓜产业的行业位势,逐步拓展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线,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国际贸易业务积极探索多渠道发展模式,开发新产品、新市场。
农化产业:构建药、肥、种子三大支撑相辅相成的发展格局,深入推进“种药肥”一体化经营战略。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实现2400吨项目使它隆车间的试生产。依托院士工作站等产学研平台,优化完善新原药合成工艺技术路线,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储备,确保项目尽快上马发挥效益。稳步推进种子销售业务,引进水稻、小麦新品种,在全国市场形成种药融合新态势。助力巢湖流域粮食产业绿色发展,扩大租赁土地面积,配合做好高标准农田改造,努力成为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和产业链深耕能力的中国种植业投入品综合服务商。湖北肥业着眼提质增效,对甲苯磺酰氯项目加快实现量产,提高投资效益,抢抓所在园区升级为精细化工产业园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中间体项目。
香料产业:坚持“做强天然薄荷、做大凉味剂、做优新型香化原料”的战略目标,严控经营风险,聚焦利润产品,增强盈利能力。聚合优质资源,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加强自主技术创新,促进产品转型升级。以申报合肥市市长质量奖为契机,深化卓越绩效模式应用,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综合效益。
(2)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022年,公司将加快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与拥有先进技术的种业研发平台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合作与运用,率先跻身生物育种技术领域,掌握种业研发前沿核心技术,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品种、技术研发力度,系统开展水稻、玉米、西甜瓜等作物功能标记开发,提高基因检测规模和水平。稳步推进基因编辑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提高新品种选育效率。加大资源的外引力度,突破资源“卡点”,分析挖掘现有资源的特异基因,创制丰乐特色的种质资源。推动创新研究院合作单位之间信息、资源、技术交流与共享,探索实行实体化运作,加快合作项目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向高效“精确育种”,开展优质高产抗逆农作物新品种和特色瓜菜品种选育,推动实现成果产业化。
(3)提升管理水平
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强化全员质量意识,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抢抓政策机遇,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育种、制种业务上的应用,推动建立种药肥一体化、种粮一体化等运营的IT支撑系统。强化成本管理、投资管理,规范经营决策程序,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持续推进安全、环保生产标准化建设。
(4)积极整合行业资源,加快种子主业兼并重组步伐。公司将围绕种业继续开展兼并重组工作,在完成内蒙古金岭青贮玉米种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和通过增资和受让的方式控股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对优质水稻种子企业及其他优质种子企业开展兼并重组。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1年上半年,公司紧紧围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以及中央提出的“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政策机遇,认真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查摆公司短板,明确发展目标,以加快提升种业科研创新能力,加强营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为核心工作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推进产业链延伸、药肥产业融合发展,公司经营状况总体保持平稳,其中种业经营改善,库存风险降低,产品结构优化。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211.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657.19万元,增长11.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96.6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17.71万元,下降28.0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以后的净利润为1,851.9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20.52万元,下降21.94%。各产业中,种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488.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25.28万元,增长10.88%,主要是水稻品种结构逐步优化、新品种销量增加致种子收入增加2,624万元;玉米种子收入减少728万元。丰乐农化因贸易原药减少、部分自产原药价格下跌,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929.43万元;子公司湖北丰乐上期受疫情影响及本期新增生产线,收入同比增加19,753.01万元。香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6,078.6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91.67万元,下降7.97%,因受国外疫情影响,主要产品薄荷脑市场价格下降,收入减少。
报告期,公司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内部机构改革,水稻种子、玉米种子事业部内设部门精简,人员精减,流程进一步优化,提升市场管控能力和竞争力。二是优化张掖丰乐、山西鑫农奥利等子公司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使子公司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三是在经营单位层面建立职业经理人选聘制度,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人员,吸引人才。四是农化产业持续推行“阿米巴”管理和生产系统6S现场管理,优化绩效考核方案。
加快各产业发展:一是对公司玉米产业线进行生产、科研、销售工作的全面整合,打造玉米种子事业部、同路农业、成都丰乐等多经营主体,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同时,以“推新品,去库存,调结构,上规模”为工作重心,紧跟市场需求,搭建品种梯队,实施“一类一策”、“一品一策”,推动营销网络的全国布局。二是顺应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水稻产业改善品种结构,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再生稻、虾稻市场,在安徽、江西、河南等地形成规模种植。与育秧工厂、稻米加工企业、机插秧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提升种植效益,带动优质稻产业升级。三是常规稻产业与粮食加工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带动种子销售,夯实市场基础。小麦产业重点打造黄淮麦区,“烟农1212”品种平均亩产创历史新高。四是西甜瓜种子产业增加业务范围,尝试拓展鲜食玉米、青贮玉米、蔬菜等业务。五是积极开拓海外业务,4个水稻品种在海外完成登记。六是农化产业坚守安全、环保底线,加快项目建设,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加大科研创新工作: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快提升种业科研创新能力、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能力、良种繁育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公司新建种质资源库已投入使用,保存亲本、育种材料、标准样等种质近5000份,为实现品种差异化、丰富品种类型提供了资源支撑,为实现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持续推进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编辑技术等生物育种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攻关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其中玉米热带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品种培育、籼粳杂交分子育种与生产技术实现突破。三是联合多家高等院校、企业开展玉米转基因品种研发,做好玉米转基因品种的储备。四是加强协同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合作研发机构,充分利用“6+1”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共建平台,促进种质资源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五是坚持自主创新与深化产学研合作并举,引进“皖两优珠占”、“泰两优3808”两个水稻新品种和“京科999”玉米新品种,与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在玉米、水稻、蔬菜等方面签订合作协议,推动产业优质化发展。六是农化产业依托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力度,上半年取得境外产品登记证4个,取得境内产品登记证5个,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标准4项,两个合理化建议项目获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表彰。
报告期,公司对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增资10,500万元;合肥市土地储备中心对公司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创业大道4号国有土地进行收储。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增资事项已办理完毕,土地收储事项按合同约定正在推进。
1.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主营业务为种子和农化、香料产业。种子产业主要产品有杂交水稻种子、杂交玉米种子、常规水稻种子、瓜菜种子、小麦种子、油菜种子、棉花种子;农化产业主要产品有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种衣剂、复合肥料等;香料产业主要产品为天然薄荷系列、合成凉味剂。公司主要产品有:
杂交水稻种子主要产品有:丰两优香一号、深两优828、鹏优1269、嘉优中科13-1、嘉优中科6号、嘉优中科10号、丰两优晚三、丰两优3305、丰两优四号、两优5078、创两优茉莉占、桃优205、桃优314、C两优755、C两优919、陆两优4026、内6优107、川优670、蓉优33、内香8518。
杂交玉米种子主要产品有:丰乐365、陕科6号、丰乐303、陕科9号、NK718、宏育601、丰乐358、丰乐2059、丰乐720、战玉002、战玉007;同玉609、同玉808、梦玉298、同玉606、同玉008、同玉18、同玉11、同路928、金玉509、秦奥23号、TK601、铁391、同玉608、梦玉901、蠡乐969、梦玉508。
常规水稻种子主要产品有:镇糯19号、镇糯29、镇稻18号、润稻118、早糯5号、龙粳3001、龙粳3033、丰乐粳88、丰乐粳99。
西瓜种子主要产品有:西农八号、丰乐五号、新红宝、聚宝一号、丰乐腾龙、丰抗八号
小麦种子主要产品有:宁麦24、乐麦608、烟农1212、乐麦L598、安科157、乐麦207、良星99、泉麦890。
油菜种子:浙平4号、华油2号、德新油96、德新油198、德新油88、德新油59、德新油53。
棉花种子:新陆早56号、新陆早53号、新陆中67号。
农化产品主要有:除草剂(23%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8%烟嘧磺隆油悬可分散油悬浮剂、24%烟-硝-莠去津悬浮剂、46%硝磺-异-莠去津悬浮剂、6%甲二-双氟悬浮剂、10%精噁唑乳油、72%噻磺-异丙隆可湿粉、24%唑草-苯磺隆可湿粉、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25%二氯喹磷酸悬浮剂);杀虫剂(25克/升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0%茚虫威悬浮剂、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25%噻虫嗪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粉、22%噻虫.高氯氟);杀菌剂(30%醚菌酯悬浮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1%丙唑-福美双悬浮剂、50%啶酰菌胺);种衣剂(20%福克悬浮种衣剂、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400克/升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8%多-咪-福美双悬浮种衣剂、20%噻虫嗪);复合肥料(氨酸法系列复合肥、腐值酸复合肥料、高塔系列复合肥、掺混肥);原药产品(精喹禾灵、烟嘧磺隆、苯磺隆、精噁唑禾草灵)。
香料产品主要有:天然薄荷(亚洲薄荷素油、天然薄荷脑、椒样薄荷油)、合成凉味剂(WS-23、WS-3)。
2.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种业以“推新品,去库存,调结构,上规模”为重点,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营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降低库存风险,品种结构改善;农化产业坚守安全、环保底线,加快项目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加强药肥产业融合发展;香料产业加强市场预判,积极拓展新市场,药品、食品薄荷脑以及合成凉味剂产品销量均实现同比上涨。
3.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阶段
(1)种业
“科技兴农,种子先行”,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将生物育种产业纳入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立志打好种业翻身仗,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中国种业发展迎来政策机遇期。“十四五”期间将出台更多种业发展支持政策,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进一步显现,种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2)农化行业
我国农药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但行业集中度和科技程度仍较低,企业存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和环保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环保、安全压力加大,逐步升级或淘汰落后产能,规范企业安全环保生产,要求企业入园,促进了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和产业集中。同时,农药行业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增加,环境友好型剂型产品占比提升。
(3)香料行业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饮料、日化等下游行业对香料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香料的需求和供给规模不断扩大,日益成为重要的区域性乃至全球香料市场之一;香料产业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受国际贸易环境、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频繁,增加了产成品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
4.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丰乐农化为国家农药骨干企业、安徽省农药龙头企业,有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名列行业前50强;丰乐香料集香料研发、加工、贸易为一体,是中国著名的天然薄荷产品生产企业。
5.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种业主要采用“育繁推一体化”形式,种业及农化等产品主要采取“公司+经销商+农户”销售模式。香料产业是从主产地印度采购天然薄荷初制品进行深加工再供应给日化、食品、医药行业国内外企业。
种业经营模式:公司根据农业种子行业的经营特点,在商品种子营业收入的确认、计量方面确定了国内销售按高于预计结算价格收取定金,公司按年度,结合市场情况制定销售政策,与经销商签定销售合同,约定由公司确定最终的结算价格。在商品发出时参照往年结算价格办法及本年度市场行情估价确认营业收入实现,并在最终结算价格确定后对营业收入据实在结算年度进行调整。经营季节结束后,公司按销售政策确定退货的种子数量及结算价格,种子的退货数量作为结算价格的因素之一,超出标准的退货,公司向经销商收取拆包、包装费用,有效控制退货行为。
公司种子生产主要采取自制模式,公司根据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与生产基地签定生产合同,基地组织农户进行制种生产。生产过程中,公司提供亲本材料,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监督指导。生产合格种子由公司负责收购,如出现自然灾害造成的种子生产不合格损失,公司按行业规则和生产合同约定,与基地、农户等有关方协商,共同承担损失;如因基地管理不到位、农户不按技术规程操作等人为因素,由各责任人自行承担。由于种子生产在室外进行,非人为可控因素如异常气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种子的发芽率、净度、纯度、水分等影响大,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专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多年来,在生产基地的选择、制种生产技术规程、风险应对措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种子检测管控体系,生产基地保持相对稳定,有效降低了种子生产的风险。农化经营模式:农化业务定位于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产经营,形成以农药制剂产品为基础,原药产品为支柱,新型肥料、种衣剂和精细化工为辅的产品格局,以自产产品销售为主,相关贸易产品为辅的经营格局。公司自产原药一部分自用于制剂生产,另一部分对外销售;制剂生产所需原药通过自产和外购,按不同的工艺配方要求进行调制、加工和产品包装,采取“公司+经销商+农户"的方式进行销售。
香料经营模式:丰乐香料主要产品天然薄荷脑,原料主要是从印度采购薄荷提取物初制品,通过预处理、过滤、结晶、烘干等工序,加工成成品。公司拥有专业的生产技术团队,在操作工序、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全程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在香料届有良好的品牌声誉。
丰乐香料建立了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网络,拥有稳定的顾客群体,涉及药品、食品、日化等领域,客户既有终端用户又有经销商。公司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约定发货和回款时间,国内销售付款以预付和现款为主,国际销售付款以付款交单与信用证为主。
6、公司主要研发模式
公司研发活动主要有公司自主研发、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及合作开发等模式,主要作物育种程序为:材料选育→亲本品系创制→配制组合→组合筛选与品比试验→多点比较试验→区试或绿色通道→报国家或省级部门审定。
公司是农业部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承担安徽省两系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研发设备和基础条件良好。
公司着眼全国市场,研发布局全国主要农作物生态区,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和上游、华南区域,玉米在黄淮海、东华北、西北、西南区域都建有试验基地和测试站,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育种站15个、测试网点280个。2021年参加绿色通道(含联合体)试验水稻6个组别35个组合、玉米6个组别75个组合;参加有关省及国家试验水稻3个、玉米16个。参试组别规模不断扩大,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按照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了水稻育种团队、玉米育种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生物技术研发团队、质量检测技术研发团队,设立了前沿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和突破性品种选育课题。公司水稻育种团队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玉米育种团队为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西瓜甜瓜育种团队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采取自主研发模式的项目由公司自主实施,申报品种审定和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归属公司;采取与科研单位合作育种的模式,由双方提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成果分享,所有权一般共同所有;联合开发的品种,一般品种权归属品种出让方,公司拥有经营权。
7.审定品种数量的情况
2021年上半年选育和审定品种9个,其中国审品种2个,省审品种7个;完成试验程序待报审品种29个(全为国审),参加区试组合129个次。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9项。
8.制种产量及销售退回情况
报告期,公司共安排制种面积7.21万亩,计划总产量2584万公斤,发生销售退回合计3864.5万元。
9.公司商标、专利情况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种业共有国内注册商标72枚,国外注册商标5枚;丰乐农化拥有注册商标229个,发明专利37项;丰乐香料有国内注册商标12枚,国外注册商标2枚,发明专利10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4号——上市公司从事种业、种植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研发平台3个,在水稻、玉米和瓜菜等研发上基本建立起先进的工厂化的商业化研发体系,并按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涵盖材料创制、组合测配、生态测试和品种试验、亲本提纯繁育、栽培技术研究、制种技术研究、分子辅助育种、质量控制等环节的商业化育种团队。种子产业现有研发人员84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33人;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12人。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科研人才队伍,水稻研发团队被评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西甜瓜研发团队被评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玉米研发团队被评为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
公司种业开展了分子辅助育种等新技术的研究和规模化应用,开发验证了水稻抗稻瘟病、稻飞虱、直链淀粉基因、理想株型基因、香味基因和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玉米抗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部分标记建立了规模化检测技术体系并得到实际应用;掌握并应用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和DH系育种技术;水稻花培单倍体育种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公司在玉米热带种质资源的利用与突破性品种选育、水稻籼粳交分子设计育种与制种技术研发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21年上半年申请水稻品种权6个、玉米品种权3个,主持承担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等国内十几所大院大所开展了十多项技术、品种方面的合作项目,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公司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国内6家顶尖水稻科研单位成立“丰乐种业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合作研发机构,打造“N+1"合作模式,加快种质资源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推进行业科技进步。
丰乐农化高度重视企业科研工作,依托安徽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化学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市产业创新团队等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研发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各项工作。2021年上半年完成了原药合成技术五项科技创新、八项农药制剂产品配方改良和农药制剂溶剂替换工作,提高了农化公司农药原药合成技术水平和农药制剂产品的药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幅度提升了农化公司农药原药产品和农药制剂产品的技术水平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完成了合肥市“借转补”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类专项——新型水稻田除草剂的开发与产业化的验收工作,申请了7项目发明专利技术,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4项,原药合成技术项目和水稻田除草剂制剂项目获得“2020年度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项目奖。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面临的风险:
1.市场风险:目前种子行业虽然处于新的发展机遇期,但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总体供大于求,公司仍存在库存压力,如不能及时消化,将拖累公司业绩;市场上种子品种同质化严重,公司新品种经营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如不能适宜市场需求将影响公司发展,同时,公司新品种梯队建设有待加强。
2.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风险:农业的特性决定了种子的生产对气候条件的敏感度较高,易受异常高(低)温、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若在制种关键时期遭遇自然灾害或重大病虫害,将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3.政策变化风险: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企业执行的环保标准更趋严格,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对化工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将增加公司农化产业在技术升级、环保设施、三废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以适应相关政策和相关部门监管要求。
4.安全和环保风险:子公司丰乐农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气、废物,生产用部分原料为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工艺,对操作要求较高,存在因设备或工艺不完善、操作不当、对环境保护不力等原因而造成意外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的风险。
5.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风险: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导致出口订单交付受阻,订单数量减少、产品出口受限等情况,对公司农化、香料及种子产业出口等国际贸易业务造成影响。
公司的应对措施:
1.公司围绕“十四五”科研规划,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推进品种、技术研发力度,加大新材料、新技术合作与应用,提升育种效率。立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开展优质高产抗逆农作物新品种和特色瓜菜品种选育,加强科企深度合作,推动前沿技术产业化应用。
2.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做好田间生产监督与管控,提升制种技术水平,强化种子质量要求,提前做好异常天气的制种应对方案,减少对种子生产的不利影响。
3.公司将积极关注相关政策变化情况,提高对相关项目建设和设施改进等的工作效率,确保生产经营满足最新相关政策和规范要求。
4.公司将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的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加强过程管理,持续加大环保投入,不断提升环保治理的水平。
5.公司积极探索多渠道发展模式,利用好“一带一路”政策机遇,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增强竞争力。
收起▲
一、概述
2020年,在严峻的国内、国际市场环境下,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汛情,公司围绕既定的发展目标,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发挥种业、农化的双主业优势,防范各类重大风险,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种子产业把握行业趋势,转变思路,继续推进经营模式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农化产业加强精益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香料产业稳控经营风险,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公司各产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平稳、健康。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659.83万元,较上年同期240,395.59万元增加5,264.24万元,增长2.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040.48万元,较上年同期5,722.89万元减少682.41万元,下降11.9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185.16万元,较上年4,302.06万元减少2,116.90万元,下降49.21%。各产业中,种子产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8,397.98万元,同比下降5.35%,主要系公司玉米种子事业部收入同比减少,同路农业、水稻种子、小麦及其他种子收入同比增加;农化产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75,274.78万元(含控股子公司湖北丰乐营业收入42,385.5万元),同比增长14.33%,主要原因是丰乐农化持续加大环保、研发和技改投入,年产450吨原药项目投产,原药产能增加,收入同比增加;控股子公司湖北丰乐肥料收入同比增加;香料产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1,987.07万元,同比下降31.23%,主要因报告期受国外疫情影响,主要产品薄荷脑和素油市场价格呈下行趋势,销售量下降,收入减少。报告期,公司收购了湖南金农31.5%股权和云南全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40%股权;设立了控股子公司合肥丰乐新三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丰乐种业东北分公司。
2020年选育和审定品种23个,其中国审品种15个,省审品种8个;完成试验程序待报审品种33个,其中国审25个,省审8个,参加区试组合89个次。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57项,授权品种权1项。截至2020年底,公司共有国内注册商标70枚,国外注册商标7枚。
报告期,公司共安排制种面积8.43万亩,总产量2872.75万公斤,发生销售退回合计6,602.45万元。
主要能源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2万吨/年消毒液技改项目,2020年3月10日,获环评批文,批文号东环建审(2020)31号。
2400吨/年原药扩产及资源化利用技改项目,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完成环评第二次公示;截至本公告日,正在进行第三次环评公示。如因国家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对化工企业提出更高要求,丰乐农化将对该项目做出调整,可能导致项目建设发生变化、建设周期延,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
农药生产许可证:2018.02.08~2023.02.07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2020.5.9-2024.5.8
湖北丰乐成立于2017年2月,系丰乐种业全资子公司丰乐农化2017年8月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取得51%股权的二级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7000万元。湖北丰乐主要产品为磷肥、复合肥,磷精矿粉,其中磷肥产销量居湖北省前列。2020年10月起,湖北丰乐所在地钟祥市政府对辖区磷化工企业改造升级,湖北丰乐的磷肥生产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公司实行以产定销,按生产计划进行生产销售,经营形势良好。
从事农药行业
农药产品登记情况:原药18个,制剂130个,水溶肥3个;
主要产品及用途:
(1)精喹禾灵:原药
(2)烟嘧磺隆:原药
(3)苯磺隆:原药
(4)精噁唑禾草灵:原药
(5)31%丙环-福美双悬浮剂:杀菌剂
(6)24%硝-烟-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玉米田除草剂
(7)55%苄嘧-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水稻田除草剂
(8)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种衣剂
2020年农化公司国际贸易出口销售2200余万美元,目前国家积极的退税政策有利于产品的国际贸易出口。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损益对销售利润存在一定影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丰乐农化高度重视企业科研工作,组建不同类别的创新团队:设立肥东县“363”产业创新团队、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承担安徽省关键技术科技攻关以及合肥市关键技术重大研发类项目,创建省农林水工会“工匠创新工作室”等;还设立了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化学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搭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高水平自主科研平台。丰乐农化拥有授权发明专利37个,20多个发明专利实审中,5项发明专利获得安徽省专利优秀奖;公司在产品开发和专利产业化方面成绩显著,取得国内农药、肥料登记证170个、境外农药登记证85个;参加48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及5项团体标准的制定,精喹禾灵原药及乳油的检测方法成为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准分析方法。多项农药原药合成工艺技术也处于国内领先。
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研发平台3个,在水稻、玉米和瓜菜等研发上基本建立起先进的工厂化的商业化研发体系,并按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涵盖材料创制、组合测配、生态测试和品种试验、亲本提纯繁育、栽培技术研究、制种技术研究、分子辅助育种、质量控制等环节的商业化育种团队。种子产业现有研发人员84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33人;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2人。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竞争力强的科研人才队伍,水稻研发团队被评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西甜瓜研发团队被评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玉米研发团队被评为“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
公司开展了分子辅助育种等新技术的研究和规模化应用,开发验证了水稻抗稻瘟病、稻飞虱、直链淀粉基因、理想株型基因、香味基因和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玉米抗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部分标记建立了规模化检测技术体系并得到实际应用;掌握并应用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和DH系育种技术;水稻花培单倍体育种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公司在玉米热带种质资源的利用与突破性品种选育、水稻籼粳交分子设计育种与制种技术研发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20年参与制定并发布安徽省地方标准2项,荣获合肥市职工创新成果奖特等奖1项。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等国内十几所大院大所开展了十多项技术、品种方面的合作项目,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公司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国内6家顶尖水稻科研单位成立“丰乐种业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合作研发机构,打造“N+1"合作模式,加快种质资源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推进行业科技进步。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面临的发展机遇
1、国家政策利于育繁推种业企业发展。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会议明确,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其中对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做了总体规划和系统部署,涉及到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等整个种业全链条各个环节。国家对种业发展的空前重视,有利于种业科研创新工作和种业市场竞争环境的进一步规范。
2、国内农药行业正在经历产业升级。为解决国内农药使用不规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农业农村部提出多举措促进农药品种结构优化、农药企业提高研发创新实力、加快高污染高风险品种淘汰,实现产业升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需要农药企业加快创新,发展高效、安全、经济、环保农药,促进国内农化从生产型向创新型的转变,以稳定优化粮食生产。农化行业产业升级有利于生产经营规范,生产产品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企业发展。
(二)公司面临的挑战
1、科研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需要,亟需科研领军人才;
2、种子行业品种同质化严重,新品种建设工作亟需突破;
3、产业链整合没有成熟有效的模式,实现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变的目标亟需创新举措;
4、农化产业精益化管理水平亟需提升,团队建设亟需加强;
5、香料业产品结构亟需有效改善;
6、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工作,国际贸易业务仍将面临挑战。
(三)公司发展战略及2021年主要经营计划
1.发展战略
2021年,公司将继续围绕种业、农化双主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各产业板块协同、多主体发展的战略。重点开展育种创新和产品结构改善工作,重点加强质量提升和营销体系建设工作,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向国内有位势、国际有影响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目标迈进。
2.2021年经营工作计划
2021年,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推动各产业发展
种子产业。水稻产业实施大单品、差异化、区域市场策略,加大新品种选育推广力度,开展差异性营销工作,优化销售组织架构,实现渠道扁平化,切实由卖种子向为种植农户提供全程帮扶的服务型营销转变。玉米产业在全国四大生态区建立数十个课题组和育种站,根据不同生态区市场需求,运用商业化育种流程,快速选育卖点突出、优势明显的玉米新品种,改善现有品种结构;销售工作实行销售主体与品种转化主体多元化,提升品种盈利能力。常规稻产业加快黄淮、黑龙江粳稻市场渠道拓展、苏皖成熟市场实现营销管理扁平化,加强东北市场、南方市场品种聚合工作,推进与科研单位战略合作,完善产品布局。小麦产业加强冬春小麦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稳步推进“烟农1212高产创建方案”,以“烟农1212”作突破口,对适宜区域实现示范全覆盖,生产监管全覆盖,促进小麦产业规模化发展。新三农公司通过有效整合品种、渠道、品牌等市场资源,拓展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线,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棉花产业坚持种药肥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模式,聚合新品种,提高竞争力。国际贸易业务以客户为导向,利用好“一带一路”政策机遇,加强参与国际合作,打造竞争新优势。
农化产业。公司致力于将丰乐农化打造成为中国农化行业一流企业,2021年将加快推进2400吨原药技改及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新型环保农药,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推动新产品研发,向低毒、高效的新型肥料、杀菌剂、除草剂等系列大单品和专利产业化发展;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升级,推进信息化MES系统生产线试运行,打造数字化网络集成平台;加大安全环保隐患排查整改和培训力度,增强全员安全环保意识,防范安全环保事故发生。
香料产业严格把控供应链原料采购风险,把握节奏,降低成本,聚焦利润产品,调整销售产品结构,实现药品薄荷脑、薄荷素油、合成凉味剂销售持续增长,增强盈利能力。加大与科研单位合作力度,加速合成新产品研发和生物发酵技术转化,促进产品结构更新换代。
(2)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021年,公司种业科研工作将按照“突出项目带动、推动平台升级、强化技术研发、提升服务水平”的思路开展。一是做好内部科研项目立项,对接种业“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大品种、技术研发力度,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实现成果转化目标;二是申报省、市创新平台,通过重点平台创建,提升研发承接能力和水平;三是系统开展水稻、玉米等作物功能基因分子标记检测,进一步提高检测水平和效率。推进高效ATTI毛细管电泳技术研发和应用。运用基于KASP的SNP基因分型技术、靶向测序等前沿基因分型技术,实现更高通量样本和位点的高效分子检测。进一步优化、完善与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机制,促进自主研发水平提升,加快推动合作成果产业化。四是建设种质资源库,创建示范科研基地,提升科研相关配套功能。
(3)提升管理水平
顺应市场规律,推进经营架构、营销体制改革,完善子公司绩效考核标准和方案;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完善薪酬制度和激励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制度;推动财务管理,形成“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调度、财务人员委派”的财务集中管控模式;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收起▲
一、概述
2020年上半年,公司面对新冠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形势,坚持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公司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554.38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14.68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29%;扣除非经常性损失以后的净利润为2,372.49万元,较上年同期2,184.10万元增加188.39万元,增长8.63%。各产业中,种子产业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1,262.84万元,同比下降27.78%,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影响,母公司玉米种子收入同比减少4,403万元,同路农业玉米种子收入减少1,815万元;报告期糯稻品种畅销,常规水稻种子收入增加599万元。农化产业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93,821.22万元,同比增长22.84%,主要是丰乐农化自产原药产能增加,收入同比增加20,012.89万元;子公司湖北丰乐受新冠疫情影响,收入减少2,568.82万元。香料产业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7,470.32万元,同比下降34.57%,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主要产品薄荷脑和素油销售量及价格均同比下降。
报告期,公司以评估价格499.64万元收购员工持股平台华春投资所持湖南金农31.5%股权,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持有湖南金农82.5%股权;公司全子公司同路农业以评估价格685.9万元收购陈绍华所持全奥农业40%股权,报告期末,全奥农业成为同路农业全资子公司。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面临的风险:
1、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漫延导致的出口订单交付受阻,订单数量减少、产品出口受限等情况,对公司农化、香料及种子产业出口等国际贸易业务造成影响;
2、今年上半年的洪涝灾害等极端气候频发,对种植业产生较大影响;
3、种业新品种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品种建设亟需继续加强。
公司的应对措施:
1、抓住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机遇,以品种建设和营销创新为驱动,继续推动科研市场化和经营模式创新,向全产业链延伸,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化解决方案。
2、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卓越绩效模式持续改进,降本增效;同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环保生产标准化建设。
3、营销工作,各产业以国内市场为重点,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生产工作,加强制种基地管理,防范制种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4号——上市公司从事种业、种植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研发平台3个,在水稻、玉米和瓜菜等作物种子研发上建立了先进的工厂化商业化研发体系,并按商业化育种模式建立了涵盖材料创制、组合测配、生态测试和品种试验、亲本提纯繁育、栽培技术、制种技术研究、分子辅助育种、质量控制等环节的商业化育种团队。种子产业现有研发人员84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33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1人。已形成专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成员稳定的企业专业研发团队,公司水稻研发团队入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西甜瓜研发团队入选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玉米研发团队入选“合肥市庐州产业创新团队”。
开展了分子辅助育种等新技术的研究和规模化应用,开发验证了水稻抗稻瘟病、稻飞虱、直链淀粉基因、理想株型基因、香味基因和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玉米抗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部分标记建立了规模化检测技术体系并得到实际应用;掌握并应用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和DH系育种技术;水稻花培单倍体育种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2020年申报合肥市地方标准4项。
公司与中科院上海植生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深圳分子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
北京玉米研究中心等国内十几所大院大所开展了十多项技术、品种方面的合作项目,为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