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楹(000035)
公司经营评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6-30
- 2021-12-31
- 2021-06-30
- 2020-12-31
- 2020-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环保业务
1、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公司深耕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构建了世界一流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链,原生垃圾焚烧、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炉渣资源化处置,从垃圾到资源,开创一站式三化处理新模式。焚烧发电项目采用更高标准、更低排放的“面向未来的蓝色垃圾焚烧厂”设计运营理念,积极应对垃圾焚烧处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邻避现象”的现实矛盾。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主要采取特许经营权方式,约定经营期限及运营期付费标准,项目收入主要包括垃圾处理费以及销售电力和副产品取得的附加收入。公司通过BOT、BOO的投融资模式,打下了坚实的业绩基础、建立了良好口碑,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经验,为公司现有业务的稳定运营及未来新项目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城乡环境卫生服务业务
公司依托自身专业而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智慧环境管理云平台,为城镇、农村的道路、桥梁、地下通道、公共广场、公共水域等区域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清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城乡智慧环卫项目主要为政府采购项目,公司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获取,处理费由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清运区域工作量核定固定或单位处理费后按时支付。
3、环保装备制造业务
公司提供优质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解决方案及行业领先的新型核心装备,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智能分类等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营及移交。除满足自有项目所需设备外,公司还通过参与政府、同行业环卫企业的各种环卫装备采购的招标和询价进行环保装备销售。
(二)新能源业务
1、新能源发电业务
公司新能源发电业务分为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通过在国内新能源资源富足的市县地区获取的新能源发电指标和上网指标,公司可得到充足的绿色电力资源,除上网售卖获得
售电收益外,与下游建设的储能项目结合得到的稳定、清洁、可持续的绿电不仅可以自用,生产下游绿色化工产品,还可出售给其他非电网直供终端用户获取售电收益。
2、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业务
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业务流程以风光互补提供绿电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重力储能整合其他储能提升电力系统调节韧性,以技术相对成熟和成本相对低的碱性电解水工艺生产绿氢,再将绿氢以合成绿氨的储运方式输送至绿氢需求量大的地区作为制氢原料,或者将绿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作为工业原料或清洁燃料。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产业链的打通,不仅解决了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性、随机性问题,还解决了绿氢的储存运输难题,解决了高能耗工业的脱碳问题,实现化工产品的绿色化生产,可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保障区域能源供应安全。项目建成后,公司可通过出售下游绿色化工产品绿氢绿氨绿醇获得收入。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贯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的人才发展观,注重专业人才与技能人才的集聚与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人才队伍,为公司裂变式能级跃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技术人才超50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人名,万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启明计划1人、江苏省登峰计划1个、江苏双创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计划”6人,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6人。公司成立江苏省废弃物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和专业实验室,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在加拿大渥太华、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设有先进技术对接平台,吸收海内外优秀人才从事垃圾焚烧发电、制氢制氨制醇等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
2、创新优势
公司以创新引领发展、以高新技术攻关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环保业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系统,成为突破新一代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工艺与成套装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拥有国际专利、被工信部评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的850吨/天大吨位模块化生活垃圾焚烧机械炉排炉,填补了国产空白;公司自主研发的行业内第一个智慧服务云平台,实现对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相关环节一体化运营管理。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以储能为切入点,逐步加大对绿色能源制氢制氨制醇等新能源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累计主编和参编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10项,团体标准41项,发布企业标准90项;共获得授权专利689项(其中发明专利114项,实用新型547项,外观28项),软件著作登记92项。
3、品牌优势
公司环保业务覆盖从前端城乡环境卫生服务业务到末端的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全产业链,在长期项目运营实践中,依靠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不断改进现有固废管理技术,优化固废管理运营模式,在业务拓展中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实现项目的快速复制。依靠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公司成功打造了“中国天楹”的国际品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竞争力强劲的技术、设备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稳步点亮全球业务版图,健全的营销体系助力公司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特色的营销策略和优秀的服务品质得到了行业赞誉,赢得市场和客户的高度肯定。
4、制造优势
公司具有环保行业全产业链条上多个节点的世界顶级装备制造能力,产品覆盖环保产业各个细分领域。公司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在装备制造车间创新引进了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全自动化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等先进系统,在保障环保装备制造标准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为公司新能源业务核心装备制造实现自主化与国产化提供重要支撑。
5、资本优势
借助上市公司丰富的融资渠道,公司始终坚持产业与资本环环相扣,着力深化产业与资本融合,持续推动金融资本能力建设,打通切实可行的产融结合渠道。借助银行贷款、产业基金、保险资金等途径,公司可以有效降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新能源项目建设成本,扩大新能源板块业务规模。凭借优质的资本资源和高效的资本运作手段,公司构建起规模庞大、机制成熟的全球产融平台,下设的产业基金聚焦战略新兴领域,通过资本和产业的深度嫁接,以价值投资为业务发展赋能,通过线性增长与非线性增长双轮驱动,开创产融互动良性循环的全新局面为公司发展带来增值服务,实现与公司的战略协同,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6、管理优势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形成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运营能力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熟悉全球市场及国际业务,对公司各业务环节的技术、业务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具有深刻理解,对公司的竞争定位和发展战略拥有清晰的思路,能很好地控制技术路线选择风险、投资风险、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等建设风险。公司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核心管理团队亦保持稳定,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架构体系,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面临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作为国际化上市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环保产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维持城市顺利运转的刚性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具有良好信誉和公信力的市政机构,业务经营发展稳定,但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2、国家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各级政府机构,国家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监管力度变化都会对公司的运营投入、盈利能力和产业布局有着较大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风向,在向主管部门传达保持政策稳定诉求的同时,加强与各级政府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新业务拓展和运营管理制度完善等措施应对政策变化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与城乡环境卫生服务行业发展迅猛,产业周期基本进入成熟期,业内企业都面临着行业竞争加剧、增长放缓等问题。此外新能源行业在国家支持、市场需求的促进下欣欣向荣,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新能源行业进军,未来市场竞争也会日趋激烈。若无法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可能导致盈利能力减弱。公司将坚守主业,通过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完善产业布局等措施抓住先发优势,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巩固行业地位。
4、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公司探索和布局的风光储氢氨醇行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一部分,其市场需求受到宏观经济、能源政策、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不足或增长缓慢可能导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以及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规划产能,同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成本管理等措施,确保产品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5、海外项目投资风险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环保+新能源”企业,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法律环境变化、政治波动乃至政府更迭等风险也已成为了影响公司海外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维护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公司谨慎分析、综合考量,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形势、法律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最大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6、项目建设周期延长风险
公司新能源板块的风光储氢氨醇等项目涉及风能发电、光能发电、储能、制氢以及氨醇生产等部分或全部领域,项目从立项、规划、审批需要经过多级政府部门的批准。因项目多在北方,也客观面临封冻期的影响,故从建设到后期运营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审批流程缓慢、天气变化等影响,从而延长建设周期。
7、资产负债率增加风险
公司新能源板块的风光储氢氨醇等项目将根据整体规划与建设进度,分阶段、分期进行开发投资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需通过各种方式筹集一定的资金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如果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及现金流受到一定的影响。公司将综合权衡项目具体情况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在保证公司财务状况合理的情况下,科学规划项目投资与建设进度。
8、税务事项风险
根据西班牙税法,西班牙税务局正对本公司位于西班牙的子公司FIRION
INVESTMENTS,SOCIEDADLIMITADA于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涉税情况进行一般性检査。公司目前尚未收到税务机关就上述税务检查的最终结果通知,公司将视该事项后续情况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投资者谨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此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项目管理不善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与挑战,公司也将积极面对,根据不同的风险,制订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的控制和化解风险。
(二)应对的措施
1、深入打造“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
“环保+新能源”双引擎发展战略是公司在新时代的综合性发展策略,旨在推动环保业务和新能源业务的并行发展和良性互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公司已经形成以垃圾焚烧发电、城乡环境卫生服务与环保装备制造为压舱石的产业布局,打通了从前端清扫、中转分选、末端处置的城市环境卫生服务全产业链。当下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能源结构调整加速,公司开拓新能源赛道恰当其时。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环保板块在运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在夯实环保主业的同时,公司积极推动新能源板块在手项目的落地建设,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条和开发体系。
2、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公司以大总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为支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贯通、两种资源的整合,将产业、技术、资本等战略要素纳入双循环体系,深化双循环内涵,以全球视野拓展战略纵深,提升战略空间。公司的国内市场拓展将以省会城市、地级市等重点城市为主,强化区域整体联动,深入挖掘各地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可再生资源、能源以及“双碳”发展需求。在海外市场,重点拓展东南亚、中东、东欧等“一带一路”地区以及中南美、澳新地区,因地制宜部署资源,契合各地区、各国家环保产业及新能源产业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为海外业务关键抓手,兼顾EPC、EP项目的获取,充分发挥垃圾焚烧发电核心技术工艺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集项目建设与跨境运营为一体的海外项目管理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司海外业务拓展能力、投融资能力、产业链协同经营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赋能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通过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挖掘海外市场潜在商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3、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坚定不移地推动核心技术能力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引领着产业向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发展。目前,公司已经形成“自主研发+技术合作+并购孵化”的技术路径,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产学研多渠道创新整合,先进技术的吸收孵化,都极大地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智能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环保设备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云计算、AI等技术推动环保板块业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公司与政府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已经建成覆盖环保业务全产业链和新能源业务制氢氨醇的技术与专利资源库,能够从业务需求出发,通过覆盖研发、部署、实际运用的一站式研发模式敏锐感知市场动向,迅速优化研发理念,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效转化。
4、产融结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持续推动金融资本能力建设,树立“实业+金融”、“产业+资本”的理念,建立产融协同机制。通过产融结合,公司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融资手段,以更低的成本获取资金,从而进行更高效的投资运营;产融结合可以加速科技创新,助力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产融结合还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金融支持,帮助公司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和应对市场风险,从而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借助银行贷款、产业基金、保险资金等途径,公司可以有效降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新能源项目建设成本,扩大新能源板块业务规模。凭借优质的资本资源和高效的资本运作手段,公司构建起规模庞大、机制成熟的全球产融平台,下设的产业基金聚焦战略新兴领域,通过资本和产业的深度嫁接,以价值投资为业务发展赋能,通过线性增长与非线性增长双轮驱动,开创产融互动良性循环的全新局面,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5、全面风险管理夯实内部发展基石
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成立高质量发展小组,通过组织重塑、人才改革等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运营管理,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从管理中提升效率和竞争力,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项目管理不善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与挑战,面对各类风险,公司将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同时公司也将不断加大市场投资力度、开拓更多业务渠道,抢抓市场机遇,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用最优的经营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为环境保护和新能源事业做出贡献。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4年,中国天楹持续以“成为拥有核心技术、掌握关键资源的全球领先的环保+新能源企业”为发展愿景,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特色的“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为战略引领,探索零碳绿色发展路径。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显著提升,实现营业收入26.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93%;实现每股收益0.15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14.29%。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284.4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108.19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助推业绩再上新台阶
在“环保+新能源”双引擎和“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战略引领下,公司深耕国内环保与新能源业务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以及丰富的项目建设与营运经验等核心优势,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共建合作,先后在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落地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其中越南河内项目作为公司自主投资、建设并顺利运营的超大型海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已于去年3月投产运营,目前日处理生活垃圾超4000吨,成为了绿色“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河内项目的顺利投产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稳定良好的收益回报,项目充分展示出了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精确高效的核心技术成果输出能力,以及优质完备的项目综合实施和落地能力,也为公司海外众多在建和待建项目贡献了丰富的建设及运营经验。
随着公司境外河内以及境内深圳等焚烧发电项目相继投产,各项目步入稳定运营期,支撑着公司盈利能力实现稳步提升。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境内外运营(含试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达20个,日处理规模合计达21,550.00吨。2024年上半年度,公司海内外项目共实现生活垃圾入库量约429.04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25.98%;实现上网电量约11.18亿度,较上年同比增长18.43%。
海内外优质项目产能持续释放的同时,依托高端环保设备制造与研发能力,公司成功将环保装备推向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公司生产的垃圾焚烧成套设备陆续出口到马尔代夫、印度以及法国等国家,为马尔代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印度海德拉巴旗下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及苏伊士集团旗下Valo'Marne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Novasteam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服务。报告期内,海外EP项目和设备出口收入的增长也保障了公司利润实现稳定提升。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保持稳健增长,同时在国际市场实现了快速拓展并获得良好的收益回报。公司将充分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推动业务全球化布局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通过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公司正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风光储氢氨醇新型能源业务生态加速构建
在国家双碳战略有序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大背景下,公司致力于依靠先进的重力储能技术、智慧能源管理技术、绿色氢基化工全产链技术等核心技术,依托项目当地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过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以绿氢为原料替代煤炭能源合成氢基产品,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降低能耗与碳排放,加速构建公司风光储氢氨醇新型能源业务生态,助力国家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和社会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2024年上半年,公司加速推进如东100MWh重力储能项目等在手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东北振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充分发挥自身独有的绿色技术优势,积极推动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风光富集地区落地与建设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报告期内,公司与黑龙江省安达市人民政府共同签订了《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项目新能源装机容量1.8GW,其中风力发电1.4GW(含新增0.4GW风电上网)、光伏发电0.4GW,配套建设重力储能等综合储能140MW/280MWh;绿氢装置规模10万吨/年,氨装置规模3.8万吨/年,甲醇装置规模62万吨/年,项目将根据整体规划与建设进度,分阶段、分期进行开发投资建设。此外,公司与辽源市东丰县人民政府签署《东丰县西部上网风电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公司计划投资建设32.89万千瓦东丰县西部上网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也是公司在积极推进与辽源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过程中落地的首期项目。
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生产的绿氢、绿色甲醇、绿氨等绿色氢基产品,既是减碳背景下全球热追的绿色替代能源产品,又是绿色化工基础原料,可以实现交通、工业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推升出新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公司将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三北地区打造具有规模体量的集研发、生产、国内外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储能-绿氢-绿醇”全产业链,加速构建风光储氢氨醇新型能源业务生态。
3、科技创新引领公司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篇章
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推动公司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布局,开启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新篇章,也为我国乃至全球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在环保业务领域,公司通过资源要素重新配置、业务模式升级,不断创新迭代先进的炉排炉焚烧技术、等离子体技术,持续优化领先的5A智慧环卫服务方案,推升精细化管理,向自动化智能化运营、城乡区域一体化模式、综合型城市管家方向迈进,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公司已构建从前端清扫、中转、分选到末端处置的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投资、建设与运营经验,拥有固废全产业链上的世界顶级装备制造能力,被工信部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紧跟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以零碳、储能为切入点,通过绿色能源和绿色化工新技术的创新,打造绿色能源和绿色化工新产业,加速构建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格局。公司依托先进的快速协调控制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调度策略、风光出力智能预测算法、构网型电网支撑技术,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与负荷功率难以快速平衡等关键问题,保障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离网稳定运行。通过以自主研发的重力储能为主,整合其他储能,利用多种形式储能技术的互补性,在全时间尺度提升电力系统调节韧性,保障风光储氢氨醇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可靠性。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氢基化工全产业链技术,灵活设计符合碳减排、绿色供应要求的高附加值氢基产品产线,丰富消纳场景,提升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024年5月,公司与复旦大学达成科技成果转化与研发的合作,共建“分步制氢水电解创新中心”,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互融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共同致力于分步电解水制氢装备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新动能。
公司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定不移地推动环保与新能源业务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还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号召和要求,努力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篇章中,公司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和更加昂扬的斗志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横跨环保与新能源两个领域。公司在环保行业深耕十余载,以垃圾焚烧发电、城乡环境卫生服务与环保装备制造为压舱石,打通了从前端清扫、中转分选、末端处置的城乡环境卫生服务全产业链。公司立足传统环保行业同时,以重力储能为切入点,串联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风电、光伏、储能以及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等新能源产业,全面进军新能源赛道,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形成“环保+新能源”双引擎发展的新格局。
(一)环保行业
1、垃圾焚烧发电行业
自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以来,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垃圾焚烧发电厂数量、垃圾日处理规模等都在快速上升。据多家机构不完全统计,截止2023年底,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超过 104万吨/日,远远超过“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行业迈入稳步发展阶段。然而,在垃圾分类政策的带动以及 2020年焚烧补贴政策调整的新形势下,行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经费不足等普遍问题。市场竞争加剧,业内企业纷纷将关注焦点从新项目开发转移到运营项目的精细化管控及智能化升级,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效率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一代的焚烧设备和技术将逐渐应用到垃圾焚烧发电厂中,以提高发电效率和环境友好性。部分企业还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一方面向固废产业链前端发展实现项目协同处置,另一方面着手布局新能源业务,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
2、城乡环境卫生服务行业
随着环卫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我国环卫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随着《“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等利好政策的发布,生活垃圾分类等小规模项目增多,以物业公司为代表的多元主体持续冲击传统环卫服务商份额,同时环卫服务产业链上游的环卫装备企业以及产业链下游的固废处理企业也顺应趋势纷纷进入,参与企业多元化,行业集中度出现下降。另一方面,环卫清扫保洁、垃圾分类、垃圾收运以及末端处理等环节业务相互交叉,城市管理从分散走向综合成为发展大趋势,环卫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并进一步向“城市管家”模式方向发展。此外,自 2022年《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多个涉环卫领域的政策标准发布以来,农村环卫市场持续扩容。我国城乡环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化作业、标准化评价、智慧化管理共同推动以清扫保洁为主的环境卫生服务行业向精细化管理迈进,对业内企业的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环卫一体化及智慧环卫逐渐成为国内城乡环境服务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
3、环保装备制造行业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绿色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近年来,随着“双碳”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部分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3年,环保装备制造行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1月,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江苏省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高端装备供给能力,推动发展模式向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提高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能力,在政策层面为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保障。此外,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陆续投入大幅提高环保设备的性能和效率。未来,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扩大、技术进步和应用领域拓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动下,环保装备制造业有望实现更加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二)新能源行业
1、新能源发电行业
2023年,新能源行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能源结构也加速调整,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构建以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成为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新增电力装机规模为3.6亿千瓦。其中,风力发电2023年新增装机0.759亿千瓦,同比增长102%,占当年新增装机的21%;光伏发电2023年新增装机2.169亿千瓦,同比增长148%,占当年新增装机的60%,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不断完善能源政策顶层设计,在推动风光大基地建设、扩大绿电交易、推行绿证覆盖、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推出支持政策,以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2023年1月,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提出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积极稳妥发展海上风电。2023年2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享受中央政府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扩大绿电参与市场规模,在推动平价可再生能源项目全部参与绿电交易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2023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提出对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随着可再生能源政策顶层设计持续完善,新能源发电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中,长期发展前景向好。
2、新型重力储能行业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风光发电具有不稳定性、随机性、间歇性等问题,对电网频率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高,新型储能日益成为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行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 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 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 1千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2023年,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了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遴选了一批技术指标先进、应用场景丰富的新型储能项目,以此为抓手,持续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同时,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进程加快,新型储能发展配套政策机制日益完善。截至 2023年底,全国已有 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新型储能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相关发展政策还在进一步不断完善。
在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突破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和标准体系建设均实现跃升突破的背景下,新型储能仍面临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不健全、成本疏导和补偿困难、系统利用率不高、收益保证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推动和社会参与,才能推动我国新型储能持续健康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
3、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
作为一种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形式,氢能源在构建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帮助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实现电网大规模调峰和跨季节、跨地域储能,逐渐成为全球加快低碳、绿色转型,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战略选择。与新能源装机规模飞速提升相比,电网规划相对滞后,越来越多的增量绿电难以消纳,氢能是目前绿电转化最成熟的商业模式,绿氢及其衍生出的绿氨、绿醇,将成为这些海量离网绿电的最终归宿。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研发先进固态储氢材料,着力突破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电氢转换技术装备,开展大规模氢能制备和综合利用示范应用。2023年8月,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文件提出到2025年,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各地政府亦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氢能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是一种以氢能为核心的新型能源系统,将风能、太阳能、氢能、氨气和醇类燃料等多种能源形式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实现从风光—绿电—储能—绿氢—绿氨绿醇的氢基绿色能源转化,使绿色能源与化工产业深度融合,打通资源端到消纳端的全产业链,最后赋能化工、工业、交通运输等下游应用。这不仅是新型电力系统的转变,也是新型能源系统的改造,是氢能代替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可行路径。氢能源及其相关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环保业务
1、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深耕十余年,构建了世界一流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链,原生垃圾焚烧、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炉渣资源化处置,从垃圾到资源,开创一站式三化处理新模式。焚烧发电项目采用更高标准、更低排放的“面向未来的蓝色垃圾焚烧厂”设计运营理念,积极应对垃圾焚烧处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邻避现象”的现实矛盾。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主要采取特许经营权方式,约定经营期限及运营期付费标准,项目收入主要包括垃圾处理费以及销售电力和副产品取得的附加收入。公司通过BOT、BOO的投融资模式,打下了坚实的业绩基础、建立了良好口碑,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经验,为公司现有业务的稳定运营及未来新项目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城乡环境卫生服务业务
公司依托自身专业而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智慧环境管理云平台,为城镇、农村的道路、桥梁、地下通道、公共广场、公共水域等区域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清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城乡智慧环卫项目主要为政府采购项目,公司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获取,处理费由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清运区域工作量核定固定或单位处理费后按时支付。
3、环保装备制造业务
公司提供优质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解决方案及行业领先的新型核心装备,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智能分类等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营及移交。除满足自有项目所需设备外,公司还通过参与政府、同行业环卫企业的各种环卫装备采购的招标和询价进行环保装备销售。
(二)新能源业务
1、新能源发电业务
公司新能源发电业务分为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通过在国内新能源资源富足的市县地区获取的新能源发电指标和上网指标,公司可得到充足的绿电资源,除上网售卖获得售电收益外,与下游建设的储能项目结合得到的稳定、清洁、可持续的绿电不仅可以自用,生产下游绿色化工产品,还可出售给其他非电网直供终端用户获取售电收益。
2、新型重力储能业务
新型重力储能是一种全新的机械储能,可将风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源转化成重力势能存储起来,需要时再将其转化成电能释放出去,整个充放电过程由人工智能算法系统根据电网或用户需求实现设施的储能和供能全程自动运作。重力储能可调节电网功率的瞬时平衡,增强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具有安全性高、环境友好、适应性强、寿命长、选址约束小、功率和容量易扩展、介质不易损耗、成本相对低、长时储能且无自放电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完成新型重力储能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目前已拥有重力储能技术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率先进行重力储能大规模商业化项目建设的公司。未来,公司可通过峰谷套利、辅助服务收费、容量租赁、EPC建设等多种途径实现盈利。
3、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业务
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业务流程以风光互补提供绿电为基础,以重力储能为核心,以技术相对成熟和成本相对低的碱性电解水工艺生产绿氢,再将绿氢以合成绿氨的储运方式输送至绿氢需求量大的地区作为制氢原料,或者将绿氢与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作为工业原料或清洁燃料。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产业链的打通,不仅解决了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性、随机性问题,还解决了绿氢的储存运输难题,解决了高能耗工业的脱碳问题,实现化工产品的绿色化生产,可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保障区域能源供应安全。项目建成后,公司可通过出售下游绿色化工产品绿氢绿氨绿醇获得收入。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贯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的人才发展观,注重专业人才与技能人才的集聚与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人才队伍,为公司裂变式能级跃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技术人才超500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名,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6名,双创博士 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6名。公司成立江苏省废弃物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和专业实验室,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在加拿大渥太华、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设有先进技术对接平台,吸收海内外优秀人才从事垃圾焚烧发电、重力储能等的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
2、创新优势
公司以创新引领发展、以高新技术攻关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环保业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系统,成为突破新一代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工艺与成套装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拥有国际专利、被工信部评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的850吨/天大吨位模块化生活垃圾焚烧机械炉排炉,填补了国产空白;公司自主研发的行业内第一个智慧服务云平台,实现对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相关环节一体化运营管理。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以储能为切入点,通过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掌握重力储能关键技术的同时,逐步加大对重力储能、储氢、储氨等新能源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公司研发的“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重力储能成套装备,并于报告期内被国家能源局列为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22项;公司累计主编和参编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10项,团体标准33项,发布企业标准90项。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658项(其中发明专利98项,实用新型537项,外观23项),软件著作登记84项。
3、品牌优势
公司环保业务覆盖从前端城乡环境卫生服务业务到末端的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全产业链,在长期项目运营实践中,依靠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不断改进现有固废管理技术,优化固废管理运营模式,在业务拓展中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实现项目的快速复制。依靠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公司成功打造了“中国天楹”的国际品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竞争力强劲的技术、设备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稳步点亮全球业务版图,健全的营销体系助力公司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特色的营销策略和优秀的服务品质得到了行业赞誉,赢得市场和客户的高度肯定。
4、制造优势
公司具有环保行业全产业链条上多个节点的世界顶级装备制造能力,产品覆盖环保产业各个细分领域。公司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在装备制造车间创新引进了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全自动化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等先进系统,在保障环保装备制造标准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为公司重力储能技术核心装备制造实现自主化与国产化提供重要支撑。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重力储能技术并正在建设大规模商业化项目的公司,公司目前已拥有新能源原动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重力储能模块等重力储能系统装备的自主制造能力,自主研发及制造的“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更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重力储能成套设备,已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助力公司进一步打开储能市场空间。
5、资本优势
作为A股上市公司,公司拥有丰富的融资渠道,始终坚持产业与资本环环相扣,着力深化产业与资本融合,持续推动金融资本能力建设,打通切实可行的产融结合渠道。借助银行贷款、产业基金、保险资金等途径,公司可以有效降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新能源项目建设成本,扩大新能源板块业务规模。凭借优质的资本资源和高效的资本运作手段,公司构建起规模庞大、机制成熟的全球产融平台,下设的产业基金聚焦战略新兴领域,通过资本和产业的深度嫁接,以价值投资为业务发展赋能,通过线性增长与非线性增长双轮驱动,开创产融互动良性循环的全新局面为公司发展带来增值服务,实现与公司的战略协同,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6、管理优势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形成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运营能力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熟悉全球市场及国际业务,对公司各业务环节的技术、业务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具有深刻理解,对公司的竞争定位和发展战略拥有清晰的思路,能很好地控制技术路线选择风险、投资风险、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等建设风险。公司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核心管理团队亦保持稳定,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架构体系,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在“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公司夯实环保主业的同时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业务拓展与产业布局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至此迈入向现代能源体系绿色能源综合运营商转型升级的新征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2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62%;实现净利润3.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6.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73.15%;实现每股收益0.14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80.00%。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281.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106.51亿元。公司2023年度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深挖环保业务增长潜力,夯实业绩稳步提升基础
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方面,海内外项目共同发力,打开公司业绩成长空间。海外业务板块,作为公司自主投资、建设并顺利运营的首个超大型海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越南河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分别顺利通过越南环保部、越南建设部、越南国家电力公司的各项试验及检查,取得商业运行证书(COD),项目正式进入投产运营新阶段。国内业务板块,公司牡丹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长春九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及项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均已于报告期内完成建设并相继投入(试)运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境内外运营(含试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达20个,日处理规模合计达21,550.00吨。
报告期内,公司在保障深圳项目以及越南河内项目等海内外项目高品质运营的同时,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持续推进项目运营降本增效。部分项目开展了移动式供热、供水供汽以及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废弃物等新增业务,实现项目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3年度,公司海内外项目共实现生活垃圾入库量约705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44%;实现上网电量约19.07亿度,较上年同比增长40%。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产能释放叠加运营效率持续提升,支撑公司整体业绩实现稳步增长。
城乡综合环境服务业务方面,凭借丰富的运营经验、专业的服务团队、成熟的管理系统等优势,公司具备了集“高品质、高效率、精细化”为一体的城乡智慧环卫综合运营能力。2023年,公司已先后中标汪清县环卫事业改革暨城乡环卫市场化运营项目、2023年宿豫区道路环卫保洁市场化服务项目、彭阳县城环卫保洁运输一体化市场运行服务采购项目以及海安高新区农村环境长效管护项目等多个城乡环境服务项目。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为境内14个省市自治区34个城市提供专业的智慧环境服务,项目年化合同金额超11亿元,在手合同总金额突破110亿元。
在环保装备制造业务方面,凭借在固废全产业链上多个节点的世界顶级装备制造能力,公司在保障在建项目设备稳定供应的同时,大力推进环保能源业务出海,积极拓展国际EPC市场,已陆续为法国Valo'Marne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马尔代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及印度海德拉巴旗下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服务。2023年7月初,公司与苏伊士集团再次深度合作,与其旗下法国子公司Suez RV France签订了《Novasteam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炉及锅炉设备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3462万欧元。合同的签署表明公司成套技术设备和全流程工程设计以及运营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全球头部企业的青睐和肯定,公司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深厚设计、建设和运营经验,为全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树立了国际知名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口碑。
2)掌握重力储能核心技术,标杆示范项目加速建设
随着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可再生能源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为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克服新能源电力并网和消纳瓶颈,研发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经济性高的新型储能技术是迫切所需,储能已成为推动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和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关键技术。
在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期,公司于国内率先开发重力储能核心技术并成功研发“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实现新型重力储能技术装备创新,成功完成新型重力储能技术装备的国产化。2023年 10月,公司“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标志着公司重力储能的技术领先性、市场推广前景、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在国家层面获得充分认可。目前,公司已拥有重力储能技术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在重力储能系统集成、储能块、动机械、控制、视觉等核心技术方面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8件,其中发明专利达11件。
凭借在重力储能技术方面取得的领先地位,公司已有多个重力储能商业化项目动工建设,成为了国内率先拥有重力储能技术并正在建设大规模商业化项目的公司。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推进如东100MWh重力储能项目与张掖17MW/68MWh重力储能项目建设进程,其中如东重力储能项目主体工程已顺利封顶,目前正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并网发电正式进入倒计时;张掖重力储能项目已于年内开工建设,成为当前全球设计高度最高的自建高程式重力储能设施。2023年底,如东与张掖重力储能项目同时入选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这不仅是对公司重力储能技术能为电力市场提供先进高效、绿色安全、稳定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的认可,也充分反映了重力储能技术在创新储能应用场景、促进产业链体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切切实实的示范效应。
3)拓展重力储能场景应用,重力储能项目多点开花
重力储能凭借建设周期短、度电成本低、平均寿命长、建设环境要求低、安全可靠性高等核心优势,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均能灵活发挥不同作用,尤其在融合风光大基地、矿山生态修复、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绿色低碳数据中心、超高比例新能源超高压直流输电、退役风电叶片回用、无废城市、文旅项目、无人农业等典型应用场景具备开发价值。2023年,公司充分发挥重力储能技术核心优势,持续拓展重力储能技术的场景应用并在国内新能源资源富足地区落地多个重力储能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签约河北怀来县 100MWh重力储能项目、甘肃金塔县150MW/600MWh重力储能项目、山西右玉县100MWh重力储能项目、山西大同市100MW/400MWh重力储能项目、新疆伊宁县100MWh重力储能项目以及河北张北县25MW/100WMh重力储能项目,所有项目均配备了相应的风光等新能源上网指标,公司成功探索的“风光发电+重力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不仅将提升项目当地风光利用水平,提高电网对风光电力消纳能力,也进一步推动公司重力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风光储产业化发展。
重力储能等新能源项目在开工建设前均需经过一系列的审批流程,如储能备案、接入批复以及超高层建设净空审查等,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办理上述项目开工建设前的审批手续。现阶段,公司将高质量、严要求、快节奏地推动在手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实现项目投产运营,在助力项目当地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拓展重力储能技术应用场景和潜在市场,实现重力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应用。
4)打通风光储氢氨醇产业链,系统构建新能源发展生态
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是氢能产业的重要组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以绿氢氨醇产业为抓手,利用风光发电与电解水制氢相结合,进而与下游生物质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生产相结合,打造绿色能源生产基地和零碳产业体系结构及生产模式,实现绿电就地消纳与绿色减排双重目标,促进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和发展。在打通风光储氢氨醇产业链方面,公司拥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将充分发挥显著优势,尤其是先进的重力储能技术、智能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技术,以及一体化的“荷随源动、源随荷动”技术等,将高效、可靠地应用于项目建设中。
2023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核准批复实施科左中旗风光储氢氨一体化产业园示范项目,配套新能源规模130万千瓦,设计制氢能力5万吨/年,配套建设年生产48万吨合成氨。该项目是公司落实与通辽市人民政府、中国投资协会共同签署的《通辽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战略框架协议》的第一期阶段性成果,目前公司正与科左中旗就具体事项落地进行洽谈和协商。
2023年 10月,公司与吉林省辽源市人民政府就通过重力储能实现废矿坑绿色修复、打造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项目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并共同签署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书》,目前公司正就具体项目的落地与辽源市各级政府积极进行磋商,公司将根据辽源各地方资源条件及与各级政府的协商情况推进后期投资进度。
中国天楹将积极推进各地区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落地工作,并在未来项目建设中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开发模式,自建新能源电源及直供线路,配置包含“高精度风光出力预测”功能在内的“源-网-荷-储”智慧一体化调度平台,实现风光功率精准预测,真正实现 “荷随源动、源随荷动”,确保新能源装机发电量高效利用,有效解决地区消纳问题,助力当地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与电网友好协同发展。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未来发展战略与经营计划
2021年,公司提出“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发展战略,以环保产业为压舱石,推动以重力储能为切入点的新能源产业布局与建设;2023年,公司在业务拓展与产业布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至此迈入向现代能源体系绿色能源综合运营商转型升级的新征程。2024年,公司将继续以“成为拥有核心技术、掌握关键资源的全球领先的环保+新能源企业”为发展愿景,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特色的“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为战略引领,探索零碳绿色发展路径,实现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深入打造“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
“环保+新能源”双引擎发展战略是公司在新时代的的综合性发展策略,旨在推动环保业务和新能源业务的并行发展和良性互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公司已经形成以垃圾焚烧发电、城乡环境卫生服务与环保装备制造为压舱石的产业布局,打通了从前端清扫、中转分选、末端处置的城市环境卫生服务全产业链。当下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能源结构调整加速,公司以储能为切入点开拓新能源赛道恰当其时,凭借在重力储能技术与集成方面取得的领先优势,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重力储能大规模商业化项目建设,并于报告期内成功取得怀来、右玉、金塔等重力储能项目。2024年,公司将深入推进环保板块在运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在夯实环保主业的同时,公司将充分发挥重力储能技术核心优势,持续拓展重力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推动新能源板块在手项目的落地建设,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条和开发体系。
2、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公司以大总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为支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贯通、两种资源的整合,将产业、技术、资本等战略要素纳入双循环体系,深化双循环内涵,以全球视野拓展战略纵深,提升战略空间。公司的国内市场拓展将以省会城市、地级市等重点城市为主,强化区域整体联动,深入挖掘各地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可再生资源、能源以及“双碳”发展需求。在海外市场,重点拓展东南亚、中东、东欧等“一带一路”地区以及中南美、澳新地区,因地制宜部署资源,契合各地区、各国家环保产业及新能源产业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为海外业务关键抓手,兼顾EPC、EP项目的获取,充分发挥垃圾焚烧发电核心技术工艺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集项目建设与跨境运营为一体的海外项目管理优势。2024年,公司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通过对海外组织架构优化整合与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公司海外业务拓展能力、投融资能力、产业链协同经营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赋能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公司通过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挖掘海外市场潜在商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3、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坚定不移地推动核心技术能力建设,通过科技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引领着产业向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发展。目前,公司已经形成“自主研发+技术合作+并购孵化”的技术路径,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产学研多渠道创新整合,先进技术的吸收孵化,都极大地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智能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环保设备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云计算、AI等技术推动环保板块业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新型重力储能技术装备创新成功实现了新型重力储能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公司与政府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已经建成覆盖环保业务全产业链和新能源业务重力储能、制氢氨醇的技术与专利资源库,能够从业务需求出发,通过覆盖研发、部署、实际运用的一站式研发模式敏锐感知市场动向,迅速优化研发理念,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效转化。2024年,公司重点推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途径建设一支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科研团队;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合作,引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
4、产融结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持续推动金融资本能力建设,树立“实业+金融”、“产业+资本”的理念,建立产融协同机制。通过产融结合,公司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融资手段,以更低的成本获取资金,从而进行更高效的投资运营;产融结合可以加速科技创新,助力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产融结合还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金融支持,帮助公司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和应对市场风险,从而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借助银行贷款、产业基金、保险资金等途径,公司可以有效降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新能源项目建设成本,扩大新能源板块业务规模。凭借优质的资本资源和高效的资本运作手段,公司构建起规模庞大、机制成熟的全球产融平台,下设的产业基金聚焦战略新兴领域,通过资本和产业的深度嫁接,以价值投资为业务发展赋能,通过线性增长与非线性增长双轮驱动,开创产融互动良性循环的全新局面,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司将推动海外垃圾焚烧发电、新能源板块等重点项目的融资工作,以资本为牵引、实现“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下的产业多元。
2024年,公司将以战略管理为主线,以转型发展上台阶为目标,以促能力提升和增强执行力为抓手,前瞻谋划新布局,锐意构建新格局,全力开创新局面,坚定信心,实干笃行,以能力素养的全面跃升,推动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实现基于广义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奋力打造资本牵引下的多元化的产业集群。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作为国际化上市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环保产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维持城市顺利运转的刚性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具有良好信誉和公信力的市政机构,业务经营发展稳定,但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2、国家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各级政府机构,国家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监管力度变化都会对公司的运营投入、盈利能力和产业布局有着较大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风向,在向主管部门传达保持政策稳定诉求的同时,加强与各级政府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新业务拓展和运营管理制度完善等措施应对政策变化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与城乡环境卫生服务行业发展迅猛,产业周期基本进入成熟期,业内企业都面临着行业竞争加剧、增长放缓等问题。此外新能源行业在国家支持、市场需求的促进下欣欣向荣,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新能源行业进军,未来市场竞争也会日趋激烈。若无法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可能导致盈利能力减弱。公司将坚守主业,通过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完善产业布局等措施抓住先发优势,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巩固行业地位。
4、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公司探索和布局的风光储氢氨醇行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一部分,其市场需求受到宏观经济、能源政策、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不足或增长缓慢可能导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以及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规划产能,同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成本管理等措施,确保产品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5、海外项目投资风险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环保+新能源”企业,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法律环境变化、政治波动乃至政府更迭等风险也已成为了影响公司海外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维护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公司谨慎分析、综合考量,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形势、法律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最大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6、项目建设周期延长风险
公司新能源板块的风光储氢氨醇和重力储能等项目涉及风能发电、光能发电、储能、制氢以及氨醇生产等部分或全部领域,项目从立项、规划、审批需要经过多级政府部门的批准。因项目多在北方,也客观面临封冻期的影响,故从建设到后期运营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收到审批流程缓慢、天气变化等影响,从而延长建设周期。
7、资产负债率增加风险
公司新能源板块的风光储氢氨醇和重力储能等项目将根据整体规划与建设进度,分阶段、分期进行开发投资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需通过各种方式筹集一定的资金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如果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及现金流受到一定的影响。公司将综合权衡项目具体情况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在保证公司财务状况合理的情况下,科学规划项目投资与建设进度。
此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项目管理不善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与挑战,公司也将积极面对,根据不同的风险,制订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的控制和化解风险。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城乡综合环境服务业务
公司依托自身专业而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智慧环境管理云平台,为城镇、农村的道路、桥梁、地下通道、公共广场、公共水域等区域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清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城乡智慧环卫项目主要为政府采购项目,公司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获取,处理费由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清运区域工作量核定固定或单位处理费后按时支付。
2、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深耕十余年,构建了世界一流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链,原生垃圾焚烧、飞灰等离子熔融、炉渣资源化处置,从垃圾到资源,开创一站式三化处理新模式。焚烧发电项目采用更高标准、更低排放的“面向未来的蓝色垃圾焚烧厂”设计运营理念,积极应对垃圾焚烧处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邻避现象”的现实矛盾。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主要采取特许经营权方式,约定经营期限及运营期付费标准,项目收入主要包括垃圾处理费以及销售电力和副产品取得的附加收入。公司通过BOT、BOO的投融资模式,打下了坚实的业绩基础、建立了良好口碑,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经验,为公司现有业务的稳定运营及未来新项目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环保装备制造业务
公司提供优质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解决方案及行业领先的新型核心装备,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智能分类等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营及移交。除满足自有项目所需设备外,公司还通过参与政府、同行业环卫企业的各种环卫装备采购的招标和询价进行环保装备销售。
4、新能源业务
公司通过优化整合当地电源、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储能为据点,向前端扩展至分布式光伏发电、地面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生产业态,向后端扩展至智能柔性电网等电力消纳环节,进入完整的新能源黄金赛道。公司充分发挥重力储能的调节能力,依托“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进一步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为系统提供调节支撑能力。在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择优选址,如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光伏发电等,多线并举,逐步建立起在新能源赛道上重要节点技术的核心优势。通过建立区域能源中心,将区域内风、光、水、余热、生物质、生活垃圾等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进行集中化储存,再对区域内不同用户进行冷、热、电、氢等能源的一体化供应,在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同时,强化区域内用户运营的深度,为后续拓展能源数据等增值服务打下基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贯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的人才发展观,注重专业人才与技能人才的集聚与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人才队伍,旨在为公司裂变式能级跃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技术人才超500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名、江苏省双创人才5名、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对象4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8名。公司成立江苏省废弃物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和专业实验室,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在加拿大渥太华、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设有先进技术对接平台,吸收海内外优秀人才从事垃圾焚烧发电、重力储能等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
2、技术优势
公司以创新引领发展、以高新技术攻关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环保业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系统,成为突破新一代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工艺与成套装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拥有国际专利、被工信部评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的850吨/天大吨位模块化生活垃圾焚烧机械炉排炉,填补了国产空白;公司自主研发的行业内第一个智慧服务云平台,实现对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相关环节一体化运营管理。
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以零碳、储能为切入点,对零碳社会的未来科学、技术、产业、工程、治理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公司通过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掌握重力储能关键技术的同时,逐步加大对重力储能、储氢、储氨等新能源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际、国家和省部级资质荣誉科技项目超160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公司共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9项,团体标准27项,发布企业标准81项。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634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实用新型527项,外观20项),软件著作登记71项。
3、品牌优势
公司业务覆盖环境清洁、垃圾分类、环卫收运到末端处置的全产业链,在长期项目运营实践中,依靠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不断改进现有固废管理技术,优化固废管理运营模式,在业务拓展中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实现项目的快速复制。依靠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公司成功打造了“中国天楹”的国际品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竞争力强劲的技术、设备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稳步点亮全球业务版图,健全的营销体系助力公司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特色营销和服务品质得到了行业赞誉,赢得客户的高度肯定。
4、资本优势
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拥有丰富的融资渠道。公司坚持产业与资本环环相扣,着力深化产业与资本融合。公司拥有优质的欧洲资本平台,同时为完善产业布局,优化投资结构,先后设立多个基金平台,打通切实可行的产融结合渠道,为持续拓展环保与新能源市场业务注入活力。依托公司强大的产业系统性资源,基金平台在环保领域内进行优质资源的整合,对细分行业进行升级与改造,为公司发展带来增值服务,实现与公司的战略协同。
5、制造优势
公司具有环保行业全产业链条上多个节点的世界顶级装备制造能力,产品覆盖环保产业各个细分领域。公司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在装备制造车间创新引进了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全自动化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等先进系统,在保障环保装备制造标准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为公司重力储能技术核心装备制造实现自主化与国产化提供重要支撑。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重力储能技术并正在建设大规模商业化项目的公司,公司目前已拥有新能源原动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重力储能模块等重力储能系统装备的自主制造能力,自主研发及制造的“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更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重力储能成套设备,已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助力公司进一步打开储能市场空间。
6、管理优势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形成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运营能力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熟悉全球市场及国际业务,对公司各业务环节的技术、业务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具有深刻理解,对公司的竞争定位和发展战略拥有清晰的思路,能很好地控制技术路线选择风险、投资风险、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等建设风险。公司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核心管理团队亦保持稳定,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架构体系,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面临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作为国际化上市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环保产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维持城市顺利运转的刚性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具有良好信誉和公信力的市政机构,业务经营发展稳定,但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2、国家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各级政府机构,国家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监管力度加大都会对公司的运营投入、盈利能力和产业布局有着较大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在向主管部门传达保持政策稳定诉求的同时,也将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和完善运营管理制度等措施应对政策变化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各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重点行业,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环保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受益于产业规划提振和环保利好政策的出台,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越来越多其他行业新进者加入的背景下,若不能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持续获取优质标的,并在技术研发、项目运营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公司在环保行业的领军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公司将坚守主业,通过加强研发、完善产业布局等措施抓住先发优势,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巩固行业地位。
4、海外项目投资风险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环保企业,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极拓展国际环保市场的同时,法律环境变化、政治波动乃至政府更迭等风险也已成为了影响公司海外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维护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公司谨慎分析、综合考量,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形势、法律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最大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二)应对的措施
1、深入打造“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
在“环保+新能源”双引擎战略的驱动下,公司立足于传统环保行业,以储能为切入点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公司目前已打通从前段清扫、中转到分选、末端处置的环保全产业链,形成以垃圾焚烧发电、城乡综合环境服务、环保装备制造为压舱石,新能源业务为新增长极的立体发展格局。针对新能源业务板块,公司将推动区域零碳能源中心建设,形成风、光、氢、储、生物质一体化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自主可控的可再生能源业务体系,切实打造具备强大助推力的战略增长新引擎。公司将以自有发电厂为依托,围绕重力储能、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因地制宜在全国、全球市场推广“新能源+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多种业务模式,推动公司储能业务规模化发展。通过构建虚拟电厂和大数据中心,加强配电网的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实现零碳发电数据纳入能源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以数字化高效赋能可再生能源业务。
2、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公司目前已在国内打通环保全产业链,优化的业务结构已形成强劲的发展韧性。在海外市场,公司通过多个垃圾焚烧发电BOT、EPC项目,形成了以环保能源业务为先锋,工程设计、装备采购、土建施工、安装调试、跨境运营为后盾的轻资产国际项目管理体系,生成强有力的发展新动能。未来,公司的国内市场拓展将以省会城市、地级市为主,强化区域整体联动,深入挖掘各地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可再生资源、能源以及“双碳”发展需求。在海外市场,重点拓展东欧、中东、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地区以及中南美、澳新、非洲地区,因地制宜部署资源,契合各地区、各国环保产业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为海外业务关键抓手,兼顾EPC、EP项目的获取,充分发挥并强化集工程设计、智能制造、设备采购、项目土建、跨境运营为一体的海外项目管理优势。公司将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3、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将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产学研等多渠道创新整合,充分发挥云计算等技术在推动环保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方面的推手作用,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与专利资源库,从业务需求出发,覆盖研发、部署、实际运用的一站式研发模式,敏锐感知市场动向,迅速优化研发理念,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效转化。通过加强科研攻关,适时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可再生能源制氢等负碳创新技术,在低碳业务基础上构建负碳排放技术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公司将持续深入打造以“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横向拓展业务版图边界,纵向深度布局减碳科技,开启中国天楹绿色发展新纪元。
4、产融结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凭借优质资本资源的汇聚和高效的资本运作手段,构建规模庞大、机制成熟的全球产融平台,公司下设的产业并购基金聚焦战略新兴领域,通过资本和产业的深度嫁接,以价值投资为行业发展赋能,通过线性增长与非线性增长双轮驱动,开创产融互动良性循环的全新局面,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5、全面风险管理夯实内部发展基石
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成立高质量发展小组,通过组织重塑、人才改革等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运营管理,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从管理中提升效率和竞争力,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项目管理不善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与挑战,面对各类风险,公司将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同时公司也将不断加强市场投资力度、开拓更多业务渠道,抢抓市场机遇,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用最优的经营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为环境保护和新能源事业做出贡献。
四、主营业务分析
在“环保+新能源”双引擎发展战略的引领和推动下,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实现稳步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10%;实现每股收益0.0689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33.27%。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278.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106.86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环保业务在手订单充足,夯实业绩稳步增长基础
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方面,依托垃圾焚烧发电核心工艺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以及数十年来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积累的深厚运营经验,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建设的牡丹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深圳项目、越南河内项目等已运营项目稳定达标运营。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境内外运营(含试运营)的18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计实现生活垃圾入库量约340.55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43.86%;实现上网电量约9.44亿度,较上年同比增长48.66%。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产能释放叠加运营效率持续提升,支撑公司业绩实现稳步增长。
城乡综合环境服务业务方面,凭借丰富的运营经验、专业的服务团队、成熟的管理系统等优势,公司为全国各地提供智慧城乡环境服务,具备了集“高品质、高效率、精细化”为一体的城乡智慧环卫综合运营实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先后中标苏锡通园区环卫保洁服务外包公开招标采购项目、汪清县环卫事业改革暨城乡环卫市场化运营项目、2023年宿豫区道路环卫保洁市场化服务项目、彭阳县城环卫保洁运输一体化市场运行服务采购项目以及海安高新区农村环境长效管护项目等多个城乡环境服务项目。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为境内15个省市自治区29个城市提供了专业的城市环境服务,项目年化合同金额超10亿元,在手合同总金额突破百亿元。
环保装备制造业务方面,公司在保障在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备供应的同时,大力推进环保能源业务出海,积极拓展国际EPC市场,已陆续为法国Valo'Marne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马尔代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及印度海德拉巴旗下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服务。2023年7月初,公司与苏伊士集团再一次深度合作,与其旗下法国子公司SuezRVFrance签订了《Novasteam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炉及锅炉设备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3462万欧元。本合同的签署表明公司成套技术设备和全流程工程设计以及运营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全球头部企业的青睐和肯定,更显示出公司凭借数十年来积累的深厚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经验,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核心工艺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树立了国际知名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口碑。
在新能源业务强势崛起的同时,公司环保主业仍然保持优势地位以及良好的增长态势,充足的环保业务在手订单不仅保障公司经营业绩实现稳健增长,也将有效提升公司在国内外环保行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环保行业的竞争优势,为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多丰富经验和动力,持续赋能“环保+新能源”双引擎发展战略。
2、重力储能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标杆示范项目加速建设
重力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度电成本低、平均寿命长、建设环境要求低、安全可靠性高等优势,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均能灵活发挥不同作用,尤其在融合风光大基地、矿山生态修复、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绿色低碳数据中心、超高比例新能源超高压直流输电、退役风电叶片回用、无废城市、文旅项目、无人农业等典型应用场景具备开发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重力储能技术核心优势,持续拓展重力储能的场景应用。2023年6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能楹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中国天楹100MWh重力储能项目合作协议》,公司计划在张家口怀来县投资建设100MWh重力储能项目,该项目是公司打造的全球首个服务于数据中心的重力储能项目,项目未来直连数据中心,为数据中心设备提供连续、稳定、安全的低碳能源,极大地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和碳排,助力打造绿色低碳数据中心。江苏能楹近期又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政府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公司计划在金塔县投资建设150MW/600MWh重力储能电站及相关产业项目,项目采用自建高程式重力储能和山体式重力储能,预计可消纳金塔县北河湾园区花岗岩废料200万吨用于制作重力块。该项目将首次采用山体式重力储能建设方案并优先考虑利用金塔县内尾矿矿坑,实现金塔县尾矿矿坑资源化利用,力争将该项目打造成尾矿治理示范性项目。
除上述刚落地的重力储能项目外,公司目前正在投资建设的重力储能项目还包括如东100MWh重力储能示范项目、通辽市千万千瓦级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项目以及张掖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储能项目等多个重力储能项目,其中作为我国首个重力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如东100MWh重力储能示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公司在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抢抓当前施工黄金期,全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日竣工、早日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一个不依赖抽水蓄能技术的商业规模重力储能系统,为公司后续重力储能项目的拓展提供经验和标杆示范。公司以该项目为起点,系统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生态,打造公司高质量发展又一增长极。
3、掌握重力储能核心技术,实现重力储能装备制造国产化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网的调峰、调频和消纳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弥合可再生能源发电自身的波动性与间歇性,提升可再生能源和资产的利用效率,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公司于国内率先开发重力储能核心技术并成功研发“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实现新型重力储能技术装备创新,真正实现了新型重力储能技术装备的国产化。2023年7月底,公司“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标志着公司重力储能的技术领先性、市场推广前景、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在国家层面获得充分认可。公司将以此为契机,依托不断提升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探索重力储能与新场景、新技术、新应用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重力储能市场空间。
随着新能源业务布局的持续深入,公司在通过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掌握重力储能关键技术的同时,也在逐步加大对重力储能、储氢、储氨等新能源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公司新能源业务核心竞争力。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际、国家和省部级资质荣誉科技项目超160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公司共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9项,团体标准27项,发布企业标准81项。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634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实用新型527项,外观20项),软件著作登记71项。中国天楹正持续以创新为导向,通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引领全球环保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实实在在的节能降碳成果,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横跨传统环保与新能源两个行业领域。公司在环保行业深耕十余载,以垃圾焚烧发电、城市环境服务与环保装备制造为压舱石,打通了从前端清扫、中转分选、末端处置的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公司立足传统环保行业同时,以储能为切入点,进军新能源行业,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形成“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一)环保行业
1、垃圾焚烧发电行业
经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相对成熟,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1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9.12万吨/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中焚烧处理占比已达68%,已超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目标。随着在建项目加速投运和新增项目释放,我国已基本完成焚烧替代填埋的历史使命,产业布局已经初具规模,行业迈入稳步发展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垃圾焚烧行业的关注焦点逐渐从新项目开发转移到已运营项目的精细化管控及智能化升级,行业内企业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一方面打通固废产业链实现项目协同处置,另一方面着手布局新能源业务,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
2、城市环境服务行业
随着环卫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我国的城市环境服务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环境服务行业呈现多样化发展。一方面,随着《“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发布,生活垃圾分类等小规模项目增多,以物业公司为代表的多元主体持续冲击传统环卫服务商份额,同时环卫服务产业链上游的环卫装备企业以及产业链下游的固废处理企业也顺应趋势纷纷进入,参与企业呈现多样化,行业集中度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环卫清扫保洁、垃圾分类、垃圾收运以及末端处理等环节业务相互交叉,城市管理从分散走向综合成为发展大趋势,环卫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并进一步向“城市管家”模式方向发展。此外,自2022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发布《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多个涉环卫领域的政策标准,均鼓励参与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运营,农村环卫市场正在持续扩容。我国环卫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参与企业的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实力提出更高要求,为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环卫一体化及智慧环卫逐渐成为国内城市环境服务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
3、环保装备制造行业
环保装备制造业是绿色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近年来,随着“双碳”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技术水平大幅提升,部分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了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以“补短板”“锻长板”“聚优势”“蓄后势”四大行动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提升高端装备供给能力。该行动计划对于推进环保装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发展模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加快形成创新驱动、示范带动、平台保障、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起到积极、长远的影响。
(二)新能源行业
在全球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构建以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成为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随机性、间歇性的问题,对电网频率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力电量平衡模式也需要重构。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提高电力系统和区域能源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迫切需要,在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都会得到广泛的应用,需求空间广阔。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从政策体系、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到产业链和标准体系建设均实现跃升突破。
截至2022年底,全国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较上一年增长110%以上。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政策、技术以及市场多方合力的结果。在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对新型储能技术进步、政策机制、行业管理等问题作出总体安排,同时全国各地也在加大新型储能发展研究力度,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在技术方面,新型储能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大幅提升,安全防控技术和措施不断完善。新型储能技术突破和经济性提高,为新型储能快速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型储能行业正在经历从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的阶段,并逐步形成产业化体系。但新型储能发展仍面临着价格机制尚未确立、商业模式有待探索、新能源配储标准缺失以及监管难度大等诸多问题,随着支撑政策密集出台、行业监管的不断完善以及储能技术更新与进步,新型储能必将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城乡综合环境服务业务
(1)垃圾智慧分类业务:公司提供覆盖城市全场景的垃圾分类解决方案和服务,通过“线上+现场”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方案设计、硬件布设、操作运营(含宣传)等组合式服务,在“两网融合”、厨余垃圾回收、居民宣教、有害垃圾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目前公司主要通过参与政府招标并签署服务协议取得垃圾智慧分类项目。
(2)城乡智慧环卫业务:公司利用全球运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智慧环境管理云平台,为城镇、农村的道路、桥梁、地下通道、公共广场、公共水域等区域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清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城乡智慧环卫项目主要为政府采购项目,公司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获取,处理费由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清运区域工作量核定固定或单位处理费后按时支付。
2、废弃物处置与利用业务
(1)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深耕十余年,构建了世界一流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链,原生垃圾焚烧、飞灰等离子熔融、炉渣资源化处置,从垃圾到资源,开创一站式三化处理新模式。焚烧发电项目采用更高标准、更低排放的“面向未来的蓝色垃圾焚烧厂”设计运营理念,积极应对垃圾焚烧处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邻避现象”的现实矛盾。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主要采取特许经营权方式,约定经营期限及运营期付费标准,项目收入主要包括垃圾处理费以及销售电力和副产品取得的附加收入。公司通过BOT、BOO的投融资模式,打下了坚实的业绩基础、建立了良好口碑,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经验,为公司现有业务的稳定运营及未来新项目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固废综合处置业务:针对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和医疗废弃物等各类固体废弃物的特性和处置需求,公司可提供定制化的成套垃圾处置解决方案和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实现各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和高效资源化利用。相关服务方案的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已经过公司各类运营项目的充分论证,消纳技术路线和处置设施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工艺先进。
(3)再生资源回收与分选业务:依托环境服务全产业链,以互联网产品和软硬件技术系统为载体,以构建再生资源渠道及逆向物流体系为基础,公司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运营的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分选后的再生资源除公司自行回收处置外还可销售给专业回收处置公司。
3、环保装备制造业务
公司提供优质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解决方案及行业领先的新型核心装备,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智能分类等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营及移交。除满足自有项目所需设备外,公司还通过参与政府、同行业环卫企业的各种环卫装备采购的招标和询价进行环保装备销售。
4、新能源业务
公司通过优化整合当地电源、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储能为据点,向前端扩展至分布式光伏发电、地面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生产业态,向后端扩展至智能柔性电网、充电桩等电力消纳环节,进入完整的新能源黄金赛道。公司充分发挥重力储能的调节能力,依托“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进一步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为系统提供调节支撑能力。在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择优选址,如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光伏发电等,多线并举,逐步建立起在新能源赛道上重要节点技术的核心优势。通过建立区域能源中心,将区域内风、光、水、余热、生物质、生活垃圾等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进行集中化储存,再对区域内不同用户进行冷、热、电、氢等能源的一体化供应,在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同时,强化区域内用户运营的深度,为后续拓展能源数据等增值服务打下基础。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贯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的人才发展观,注重专业人才与技能人才的集聚与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人才队伍,旨在为公司裂变式能级跃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技术人才超500名,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名,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3名,双创博士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7名。公司成立江苏省废弃物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和专业实验室,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在加拿大渥太华、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设有先进技术对接平台,吸收海内外优秀人才从事垃圾焚烧发电、等离子体相关应用和重力储能的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
2、技术优势
公司以创新为导向,依托高端设备的制造和研发能力,致力于通过等离子技体术、自动分类分选系统、智慧环境服务综合云平台、零碳能源互联网中心和智能网联中心等环保新能源全产业链节点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化、产业化,引领全球环保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际、国家和省部级资质荣誉科技项目共130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新技术产品认定44项;公司共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9项,团体标准26项,发布企业标准81项。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608项(其中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517项,外观20项),软件著作登记60项。
3、品牌优势
公司业务覆盖环境清洁、垃圾分类、环卫收运到末端处置的全产业链,在长期项目运营实践中,依靠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不断改进现有固废管理技术,优化固废管理运营模式,在业务拓展中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实现项目的快速复制。依靠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公司成功打造了“中国天楹”的国际品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竞争力强劲的技术、设备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稳步点亮全球业务版图,健全的营销体系助力公司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特色营销和服务品质得到了行业赞誉,赢得客户的高度肯定。
4、资本优势
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拥有丰富的融资渠道。公司坚持产业与资本环环相扣,着力深化产业与资本融合。公司拥有优质的欧洲资本平台,为完善产业布局,优化投资结构,先后设立多个基金平台,打通切实可行的产融结合渠道,为资本密集的环保行业注入活力。依托公司强大的产业系统性资源,基金平台在环保领域内进行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并购,对细分行业进行升级与改造,为公司发展带来增值服务,实现与公司的战略协同。
5、制造优势
公司拥有全产业链上多个节点的世界顶级装备制造能力,产品覆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分类、转运系统、车辆设备等环保技术装备领域以及储能技术装备领域。公司设备制造车间创新引进了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全自动化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等,保障高品质、高智能化的装备制造。
6、管理优势
公司深耕城市固废综合管理领域多年,形成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运营能力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熟悉全球市场及国际业务,对全产业链各业务环节的技术、业务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具有深刻理解,对公司的竞争定位和发展战略拥有清晰的思路,能很好地控制技术路线选择风险、投资风险、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等建设风险。公司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核心管理团队亦保持稳定,在多年的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创建价值表达工程模式,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引入合伙人机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司管理架构体系,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度,公司立足传统环保行业,以储能为切入点,深入探索新能源产业,持续构建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特色的“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发展新格局。公司已分别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11月完成对Urbaser,S.A.U.100%股权以及GeesinkNorbaHoldingB.V.100%股权的出售,受Urbaser,S.A.U.与GeesinkNorbaHoldingB.V.在资产交割完成后不再纳入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影响,截至2022年底,公司经审计总资产264.68亿元,
较上年增长8.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2.91亿元,较上年下降5.89%。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7.07亿元,较上年下降67.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亿元,较上年下降83.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8亿元,较上年下降42.54%;实现每股收益0.05元,较上年下降82.76%。2022年度,公司再次入选“2022全球新能源500强”、“2022中国环境企业50强”,被国家工信部评为第四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荣获2022年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和2022年中国光储充行业最具投资价值品牌奖,公司两项发明专利首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环保业务稳定支撑
(1)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依托垃圾焚烧发电核心工艺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以及数十年来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积累的深厚运营经验,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2022年全年,公司境内外各运营(含试运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计实现生活垃圾入库量约491万吨,同比增长20%;实现上网电量约13.6亿度,同比增长27%。公司通过技术改革引领项目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项目运营品质的同时,也在积极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境内外各在建项目建设。报告期内,公司越南河内项目、深圳天楹提标改造项目、重庆铜梁项目一期、陕西蒲城项目一期以及宁夏固原项目一期相继投入运营。
境内外项目的相继投运,展示出中国天楹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精确高效的核心技术成果输出能力,以及优质完备的项目综合实施和落地能力,在建项目的陆续投入运营将为公司境内外现有和潜在项目贡献更加丰富的建设及运营经验,持续推动公司“环保+新能源”双引擎战略深入布局。
(2)城市环境服务业务
依托可涵盖环境服务行业所有节点的全球智慧管理平台,采用成熟先进的机械与人工交互作业模式,搭建以数万类投放设备、上千类收运装备、智能硬件为基础的专业化数据库,配套建设与垃圾产生源头、中转设施和末端处置匹配的物流系统,公司持续为项目所在城市提供专业化、高效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城市环境服务。2022年,公司先后中标了如皋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服务项目、郸城县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服务项目、延吉市美丽乡村环卫一体化项目、西安市阎良区城区环卫作业项目市场化运行采购项目、元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农村环卫一体化项目、南通市崇川区四分类的“三定一督”达标小区服务项目以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等多个城市环境服务项目,为境内17个省市自治区35个城市提供了专业的城市环境服务。
(3)装备制造业务
依托现有产业、技术和产品优势,报告期内,公司装备制造业务在保障垃圾焚烧发电设备供应的同时,加速重力储能示范项目顺利落地,完善重力储能产业布局,通过引进、消化与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掌握重力储能关键核心技术,在充分吸收国外重力储能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多项技术进行了升级完善和本土化适配,目前公司已具备重力储能成套设备完全自主化生产制造能力。
2022年度,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统筹安排生产制造任务,进行牡丹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长春市九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马尔代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EP项目以及法国巴黎Valo'Marne垃圾焚烧发电厂设备承包项目等多个境内外项目的设备生产。报告期内,成套设备公司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复审并再次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入选江苏省科技厅新一轮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入库企业名单,主要负责起草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处理技术规范(DB32/T3558-2019)”荣获首届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培育建设的工业设计中心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2年度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
(4)其他增长极业务
报告期内,在医疗废弃物处置领域,公司紧抓技术升级和产业迭代战略机遇,迅猛出击把握优质并购和新建项目机会,实现全国成规模布点,通过先进标准淘汰落后技术和项目,助力占据全国医废处置市场。2022年度,公司旗下各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高效、有序开展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转运及处置工作,合计处置医疗废弃物达2.9万吨。
报告期内,公司在可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体系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三级回收体系,以线上平台、资源回收站和绿色分拣中心为依托,打造城市创新性资源回收体系。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建设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通过AI智能技术赋能实现废弃物的高效精准分选和梯级利用,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落地的8座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均已实现正式运营,设计分拣规模合计达550吨/天,其中已有4个项目完成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另有南通楹瑞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宿迁市泗阳绿色智能分拣中心以及秦皇岛楹瑞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在报告期内顺利通过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认证。
2、新能源业务高速成长
为策应国家双碳战略,发展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落地能源大数据等新业态,形成以区域性能源数据集中管理平台为核心的区域零碳能源互联网中心和智能网联中心,构筑未来城市虚拟电厂。公司于2021年正式涉足新能源产业,与如东县人民政府签署《新能源产业投资协议》,就滩涂光伏发电、海上风电、储能、氢能、零碳数据中心等新能源业务与如东县政府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协定;并与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美国STERA能源公司、天空塔(北京)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中国境内首个100MWh重力储能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以重力储能为切入点,全面进军新能源赛道。
2022年初,为引入国际先进储能技术,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公司控股子公司Atlas与重力储能技术开发商EV公司签署了《技术许可使用协议》,根据协议,EV公司授权Atlas在中国区(含香港、澳门)独家使用许可技术建造和运营重力储能系统设施,公司通过引进并推广EV公司先进的储能技术,加速推动重力储能项目在中国落地。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开发及全产业链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报告期内公司与境内外多家行业内“高精尖”企业、专业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能源市场开发以及重力储能技术研究与项目开发等相关事宜达成战略合作,持续推动公司系统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生态。
2022年,公司汇聚全球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加速推进如东100MWh重力储能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亦积极布局大型地面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板块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已成功实现总部园区3.1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菏泽能楹5.9MW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及菏泽光楹5.5MW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其中总部园区3.1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是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首个成功并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项目从设计、采购、施工到运营均由公司新能源团队独立自主开展。2022年9月,公司与通辽市人民政府、中国投资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在“十四五”期间共同打造通辽千万千瓦级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公司计划利用新能源配重力储能,发展氨为储氢介质,贯通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和传统产业,开发出一条符合我国能源结构特点的“清洁高效绿氨合成-安全低成本储运氨-无碳高效氨氢利用”的全链条“氨-氢”绿色碳循环经济路线。目前,公司新能源业务正从储能、分布式光伏拓展至大规模风光发电、储能及绿氢、绿氨一体化融合发展,极大充实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推升企业规模迈上全新量级,为打造中国天楹全球低碳、零碳品牌奠定扎实基础。
3、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显著
长期以来,公司以创新引领发展、以高新技术攻关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环保业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系统,成为突破新一代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工艺与成套装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拥有国际专利、被工信部评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的850吨/天大吨位模块化生活垃圾焚烧机械炉排炉,填补了国产空白;公司自主研发的行业内第一个智慧服务云平台,实现对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相关环节一体化运营管理。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以零碳、储能为切入点,对零碳社会的未来科学、技术、产业、工程、治理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报告期内,公司启动建设位于江苏省如东县的中国首个100MWh重力储能发电项目,这是公司引进并大力推动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助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性创举。
报告期内,公司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获得多项荣誉。公司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一种大型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炉”和“利用等离子体炬资源化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首次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在2022(第三届)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暨零碳中国城市峰会上,公司“新型零碳模块化重力储能”创新技术入选2022年度十大“零碳中国”创新技术;公司“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离子体熔融资源化利用技术”入选2022年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技术成果库;公司自主开发的“等离子体熔融资源化技术与先进系统装备研发及示范”荣获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科技创新一等奖。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际、国家和省部级资质荣誉科技项目共130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新技术产品认定44项;公司共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9项,团体标准26项,发布企业标准81项。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608项(其中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517项,外观20项),软件著作登记60项。中国天楹正持续以创新为导向,通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引领全球环保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实实在在的节能降碳成果,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环境卫生服务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政策加码下,分类项目标的和环卫需求增加,清运和清扫规模不断上升,不同行业的企业逐渐齐聚环卫服务领域,城市管理从分散走向综合,环卫项目也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依托自身专业而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智慧管理云平台,公司高品质、高效率的环卫项目运营能力已经得到客户与市场的高度认可,这对公司现在及未来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行业集中度较高,新项目释放逐步放缓,增量空间减少,市场下沉至县级区域,存量项目的高效运营及降本增效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未来行业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农村收运体系完善带来的潜在市场空间释放、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城市垃圾增加、新能源业务转型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等。作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及维护的A股上市公司,公司拥有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在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7个,合计垃圾日处理规模超3万吨/天,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福建、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吉林、黑龙江、陕西、宁夏、内蒙古、重庆等,以及境外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在建项目产能持续释放,已运营项目拓宽降本增效渠道,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型储能行业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到产业链和标准体系建设均实现跃升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推进“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以储能为切入点扩大新能源业务布局,向上获得风、光资源,向下获取电站运营的稳定收益,同时,公司在重力储能、储氢、储氨等领域均有丰富技术储备,目前已申请百余项相关专利。公司已陆续获取如东滩涂光伏发电项目、如东100MWh重力储能项目、通辽市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等项目,参与投建毕节市“风光水储”一体化能源基地项目,新能源领域业务布局快速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为发展战略,在以垃圾焚烧发电、城市环境服务与环保装备制造为压舱石,打通从前端智慧环卫、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到后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全产业链的基础上,以储能为切入点进军新能源产业。未来公司在夯实环保主业的同时,将以重力储能为核心,推动区域零碳能源中心建设,形成风、光、氢、储、生物质一体化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自主可控的可再生能源业务体系,切实打造具备强大助推力的战略增长新引擎。
(三)经营计划
1、深入打造“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
公司将以自有发电厂为依托,围绕重力储能、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因地制宜在全国、全球市场推广“新能源+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多种业务模式,推动公司储能业务规模化发展。通过构建虚拟电厂和大数据中心,加强配电网的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实现零碳发电数据纳入能源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以数字化高效赋能可再生能源业务。通过加强科研攻关,适时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可再生能源制氢等负碳创新技术,在低碳业务基础上构建负碳排放技术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
2、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公司的国内市场拓展将以省会城市、地级市为主,强化区域整体联动,深入挖掘各地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可再生资源、能源以及“双碳”发展需求。在海外市场,重点拓展东欧、中东、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地区以及中南美、澳新、非洲地区,因地制宜部署资源,契合各地区、各国环保产业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为海外业务关键抓手,兼顾EPC、EP项目的获取,充分发挥并强化集工程设计、智能制造、设备采购、项目土建、跨境运营为一体的海外项目管理优势。公司将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3、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将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产学研等多渠道创新整合,充分发挥云计算、AI等技术在推动环保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方面的“推手”作用,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与专利资源库,从业务需求出发,覆盖研发、部署、实际运用的一站式研发模式,敏锐感知市场动向,迅速优化研发理念,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效转化。
4、产融结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凭借优质资本资源的汇聚和高效的资本运作手段,构建规模庞大、机制成熟的全球产融平台,公司下设的产业并购基金聚焦战略新兴领域,通过资本和产业的深度嫁接,以价值投资为行业发展赋能,通过线性增长与非线性增长双轮驱动,开创产融互动良性循环的全新局面,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作为国际化上市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环保产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维持城市顺利运转的刚性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具有良好信誉和公信力的市政机构,业务经营发展稳定,但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2、国家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各级政府机构,国家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监管力度加大都会对公司的运营投入、盈利能力和产业布局有着较大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在向主管部门传达保持政策稳定诉求的同时,也将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和完善运营管理制度等措施应对政策变化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各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重点行业,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环保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受益于产业规划提振和环保利好政策的出台,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越来越多其他行业新进者加入的背景下,若不能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持续获取优质标的,并在技术研发、项目运营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公司在环保行业的领军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公司将坚守主业,通过加强研发、完善产业布局等措施抓住先发优势,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巩固行业地位。
4、海外项目投资风险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环保企业,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极拓展国际环保市场的同时,法律环境变化、政治波动乃至政府更迭等风险也已成为了影响公司海外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维护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公司谨慎分析、综合考量,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形势、法律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最大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此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项目管理不善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与挑战,公司也将积极面对,根据不同的风险,制订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的控制和化解风险。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传统环保行业,以储能为切入点,深入探索新能源产业,持续构建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特色的“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发展新格局。2022年上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亿元;实现每股收益0.0517元/股。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241.5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103.91亿元。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综合城市环境服务业务
(1)垃圾智慧分类业务:公司提供覆盖城市全场景的垃圾分类解决方案和服务,通过“线上+现场”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方案设计、硬件布设、操作运营(含宣传)等组合式服务,在“两网融合”、厨余垃圾回收、居民宣教、有害垃圾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目前公司主要通过参与政府招标并签署服务协议取得垃圾智慧分类项目。
(2)城乡智慧环卫业务:公司利用全球运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智慧环境管理云平台,为城镇、农村的道路、桥梁、地下通道、公共广场、公共水域等区域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清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城乡智慧环卫项目主要为政府采购项目,公司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获取,处理费由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清运区域工作量核定固定或单位处理费后按时支付。
2、废弃物处置与利用业务
(1)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深耕十余年,构建了世界一流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链,原生垃圾焚烧、飞灰等离子熔融、炉渣资源化处置,从垃圾到资源,开创一站式三化处理新模式。焚烧发电项目采用更高标准、更低排放的“面向未来的蓝色垃圾焚烧厂”设计运营理念,积极应对垃圾焚烧处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邻避现象”的现实矛盾。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主要采取特许经营权方式,约定经营期限及运营期付费标准,项目收入主要包括垃圾处理费以及销售电力和副产品取得的附加收入。公司通过BOT、BOO的投融资模式,打下了坚实的业绩基础、建立了良好口碑,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经验,为公司现有业务的稳定运营及未来新项目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固废综合处置业务:公司提供包括危险废弃物、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分散或集中的处理处置服务,其中依靠等离子体技术,公司可为飞灰、医疗废弃物、化工釜渣、中低放核废料等危险废弃物提供针对性的无害化、资源再利用处置方案。通过电离气体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不仅能够将有机物完全分解为小分子无毒物质,还能将其他物质如重金属等熔融形成稳定的玻璃态物质,产生的玻璃体及陶瓷体物质可以作为建筑原料进行再利用并外销。作为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危险废弃物处置技术,等离子体技术可基本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满足世界最严苛的排放标准。公司已在江苏海安建成了等离子体飞灰资源化示范工程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飞灰熔融技术与成套装备有效解决了生活垃圾焚烧“最后一公里”世界性难题,促进了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的改良与升级。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开发先进高端的等离子体技术及核心装备,拓展其他危险废弃物处置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3)再生资源回收与分选业务:依托环境服务全产业链,以互联网产品和软硬件技术系统为载体,以构建再生资源渠道及逆向物流体系为基础,公司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运营的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分选后的再生资源除公司自行回收处置外还可销售给专业回收处置公司。
3、环保装备制造业务
公司提供优质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解决方案及行业领先的新型核心装备,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智能分类等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营及移交。除满足自有项目所需设备外,公司还通过参与政府、同行业环卫企业的各种环卫装备采购的招标和询价进行环保装备销售。
4、新能源业务
公司通过优化整合当地电源、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储能为据点,向前端扩展至分布式光伏发电、地面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生产业态,向后端扩展至智能柔性电网、充电桩等电力消纳环节,进入完整的新能源黄金赛道。公司充分发挥重力储能的调节能力,依托“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进一步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为系统提供调节支撑能力。在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择优选址,如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光伏发电等,多线并举,逐步建立起在新能源赛道上重要节点技术的核心优势。通过建立区域能源中心,将区域内风、光、水、余热、生物质、生活垃圾等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进行集中化储存,再对区域内不同用户进行冷、热、电、氢等能源的一体化供应,在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同时,强化区域内用户运营的深度,为后续拓展能源数据等增值服务打下基础。
(二)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情况
(1)环保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发挥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压舱石”作用。2022年上半年,凭借丰富的项目运营经验以及成熟先进的工艺技术应用水平,公司已运营(含试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计实现生活垃圾入库量236.73万吨,实现上网电量6.35亿度。在保障已运营项目高效稳定的同时,公司在建项目的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深圳天楹提标改造项目1号炉及重庆市铜梁项目一期均已在报告期内实现试运营;此外陕西蒲城项目、宁夏固原项目、黑龙江牡丹江项目、河南项城项目、长春九台项目、内蒙古锡林浩特项目、越南河内项目、新加坡大士项目以及越南富寿项目等多个海内外项目建设也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中。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国内外运营(含试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达14个,日处理规模合计已达13150吨。铜梁项目以及深圳项目的顺利投运,展示出中国天楹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精确高效的核心技术成果输出能力,以及优质完备的项目综合实施和落地能力,在建项目的陆续投入运营将为公司境内外现有和潜在项目贡献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经验,持续推动公司“环保+新能源”双引擎战略布局。
报告期内,依托成熟先进的作业模式、高效智慧的综合管理平台以及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环境治理能力,公司高品质、高效率的城乡智慧环卫运营能力已经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市场的高度认可。2022年上半年,公司先后中标了辉南县农业农村局乡镇环卫一体化项目、郸城县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服务项目、如皋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服务项目、延吉市美丽乡村环卫一体化项目以及西安市阎良区城区环卫作业项目市场化运行采购项目等多个环卫一体化与智慧分类项目。公司通过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清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助力项目所在地城市高质量发展。
除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以及城市环境服务业务外,公司环保板块的其他业务也正在有序开展、稳步推进。2022年上半年,公司高效、有序开展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转运及处置工作,旗下已运营的5个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合计处置医疗废弃物达20274.84吨。作为商务部重点联系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公司已在全国多个重点城市建设并运营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其中作为公司自行设计、建设、运营的第一个绿色分拣中心,公司旗下南通楹瑞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于2022年6月顺利通过商务部行业标准《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
(SB/T10720-2021)第三方认证,成为全国第8家通过此标准认证的单位。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落地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8座,项目设计分拣规模合计达410吨/天。
(2)新能源业务情况
为策应国家双碳战略,发展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落地能源大数据等新业态,形成以区域性能源数据集中管理平台为核心的区域零碳能源互联网中心和智能网联中心,构筑未来城市虚拟电厂。公司于2021年正式涉足新能源产业,与如东县人民政府签署《新能源产业投资协议》,就滩涂光伏发电、海上风电、储能、氢能、零碳数据中心等新能源业务与如东县政府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协定;并与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美国STERA能源公司、天空塔(北京)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中国境内首个100MWh重力储能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公司以重力储能为切入点,全面进军新能源赛道。
2022年初,为引入国际先进储能技术,加快公司新能源产业布局,公司控股子公司Atlas与重力储能技术开发商EV公司签署了《技术许可使用协议》,根据协议,EV公司授权Atlas在中国区独家使用许可技术建造和运营重力储能系统设施,公司通过引进并推广EV公司先进的储能技术,加速推动重力储能项目在中国落地。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开发及全产业链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阿特拉斯(江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七局新能(上海)建设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以及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和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能源市场开发以及重力储能技术研究与项目开发等相关事宜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公司系统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生态,符合公司“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战略的发展方向。
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按计划推进如东100MWh重力储能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深入布局储能产业的同时,也在积极布局大型地面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板块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已成功实现总部园区3.1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也是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首个成功并网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项目从设计、采购、施工到运营均由公司新能源团队独立自主开展。随着如东重力储能项目开工建设、公司总部园区3.1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等一系列项目重要业务节点的实现,中国天楹新能源业务规模正在不断扩展成型,成为支撑公司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增长极。
2、技术研发与创新情况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在环保业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系统,成为突破新一代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工艺与成套装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拥有国际专利、被工信部评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的850吨/天大吨位模块化生活垃圾焚烧机械炉排炉,填补了国产空白;公司自主研发的行业内第一个智慧服务云平台,实现对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相关环节一体化运营管理。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以零碳、储能为切入点,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投资协会能投委共同设立“零碳科技研究中心”,旨在对零碳社会的未来科学、技术、产业、工程、治理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与全球领先的重力储能技术研发企业EV公司深度合作,在中国地区(含港澳)独家使用许可技术建造和运营重力储能系统设施,目前双方正在共同推动中国第一个100MWh重力储能项目在江苏如东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一种大型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炉”和“利用等离子体炬资源化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方法”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公司“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离子体熔融资源化利用技术”入选2022年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技术成果库;公司自主开发的“等离子体熔融资源化技术与先进系统装备研发及示范”荣获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科技创新一等奖;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起草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处理技术规范(DB32/T3558-2019)”荣获首届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被认定为2022年度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科技项目111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新技术产品认定44项;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7项,团体标准25项。共获得授权专利579项(其中发明专利66项,实用新型496项,外观17项),软件著作权44项。中国天楹正持续以创新为导向,通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引领全球环保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实实在在的节能降碳成果,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贯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的人才发展观,注重专业人才与技能人才的集聚与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人才队伍,旨在为公司裂变式能级跃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公司目前拥有技术人才超500名,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名,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5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5名。公司设立有中国天楹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废弃物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五个省级研发平台和七个专业实验室,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加拿大渥太华、比利时布鲁塞尔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设有先进技术对接平台,同时吸收海内外优秀人才从事垃圾焚烧发电、等离子体相关应用和重力储能的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
2、技术优势
公司以创新为导向,依托高端设备的制造和研发能力,致力于通过等离子技术、自动分类分选系统、智慧环境服务综合云平台、零碳能源互联网中心和智能网联中心等环保新能源全产业链节点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化、产业化,引领全球环保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科技项目111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新技术产品认定44项;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7项,团体标准25项。共获得授权专利579项(其中发明专利66项,实用新型496项,外观17项),软件著作权44项。
3、品牌优势
公司业务覆盖环境清洁、垃圾分类、环卫收运到末端处置的全产业链,在长期项目运营实践中,依靠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不断改进现有固废管理技术,优化固废管理运营模式,在业务拓展中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实现项目的快速复制。依靠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公司成功打造了“中国天楹”的国际品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竞争力强劲的技术、设备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稳步点亮全球业务版图,健全的营销体系助力公司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特色营销和服务品质得到了行业赞誉,赢得客户的高度肯定。
4、资本优势
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拥有丰富的融资渠道。公司坚持产业与资本环环相扣,着力深化产业与资本融合。公司拥有优质的欧洲资本平台,为完善产业布局,优化投资结构,先后设立多个基金平台,打通切实可行的产融结合渠道,为资本密集的环保行业注入活力。依托公司强大的产业系统性资源,基金平台在环保领域内进行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并购,对细分行业进行升级与改造,为公司发展带来增值服务,实现与公司的战略协同。
5、制造优势
公司拥有全产业链上多个节点的世界顶级装备制造能力,产品覆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分类、转运系统、车辆设备等领域。公司设备制造车间创新引进了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全自动化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等,保障高品质、高智能化的装备制造。
6、管理优势
公司深耕城市固废综合管理领域多年,形成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运营能力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熟悉全球市场及国际业务,对全产业链各业务环节的技术、业务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具有深刻理解,对公司的竞争定位和发展战略拥有清晰的思路,能很好地控制技术路线选择风险、投资风险、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等建设风险。公司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核心管理团队亦保持稳定,在多年的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创建价值表达工程模式,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引入合伙人机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司管理架构体系,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作为国际化上市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环保产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维持城市顺利运转的刚性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具有良好信誉和公信力的市政机构,业务经营发展稳定,但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2、国家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各级政府机构,国家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监管力度加大都会对公司的运营投入、盈利能力和产业布局有着较大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在向主管部门传达保持政策稳定诉求的同时,也将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和完善运营管理制度等措施应对政策变化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各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重点行业,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环保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受益于产业规划提振和环保利好政策的出台,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越来越多其他行业新进者加入的背景下,若不能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持续获取优质标的,并在技术研发、项目运营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公司在环保行业的领军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公司将坚守主业,通过加强研发、完善产业布局等措施抓住先发优势,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巩固行业地位。
4、海外项目投资风险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环保企业,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极拓展国际环保市场的同时,法律环境变化、政治波动乃至政府更迭等风险也已成为了影响公司海外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维护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公司谨慎分析、综合考量,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形势、法律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最大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二)应对措施
面对各类风险,公司将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同时公司也将不断加强市场投资力度、开拓更多业务渠道,抢抓市场机遇,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用最优的经营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为环境保护和新能源事业做出贡献。
1、深入打造“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
在“环保+新能源”的双引擎驱动下,公司立足于传统环保行业,以储能为切入点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公司目前已打通从前段清扫、中转到分选、末端处置的环保全产业链,形成以环保能源、城市环境服务、装备制造为压舱石,以等离子、人工智能、资源分选再利用为新增长极的立体发展格局。针对新能源业务板块,公司将推动区域零碳能源中心建设,形成风、光、氢、储、生物质一体化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自主可控的可再生能源业务体系,切实打造具备强大助推力的战略增长新引擎。公司将以自有发电厂为依托,围绕重力储能、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因地制宜在全国、全球市场推广“新能源+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多种业务模式,推动公司储能业务规模化发展。通过构建虚拟电厂和大数据中心,加强配电网的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实现零碳发电数据纳入能源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以数字化高效赋能可再生能源业务。
2、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公司目前已在国内打通环保全产业链,优化的业务结构已形成强劲的发展韧性。在海外市场,公司通过多个垃圾焚烧发电BOT、EPC项目,形成了以环保能源业务为先锋,工程设计、装备采购、土建施工、安装调试、跨境运营为后盾的轻资产国际项目管理体系,生成强有力的发展新动能。未来,公司的国内市场拓展将以省会城市、地级市为主,强化区域整体联动,深入挖掘各地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可再生资源、能源以及“双碳”发展需求。在海外市场,重点拓展东欧、中东、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地区以及中南美、澳新、非洲地区,因地制宜部署资源,契合各地区、各国环保产业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为海外业务关键抓手,兼顾EPC、EP项目的获取,充分发挥并强化集工程设计、智能制造、设备采购、项目土建、跨境运营为一体的海外项目管理优势。公司将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3、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将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产学研等多渠道创新整合,充分发挥云计算、AI等技术在推动环保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方面的“推手”作用,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与专利资源库,从业务需求出发,覆盖研发、部署、实际运用的一站式研发模式,敏锐感知市场动向,迅速优化研发理念,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效转化。通过加强科研攻关,适时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可再生能源制氢等负碳创新技术,在低碳业务基础上构建负碳排放技术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公司将持续深入打造以“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横向拓展业务版图边界,纵向深度布局减碳科技,开启中国天楹绿色发展新纪元。
4、产融结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凭借优质资本资源的汇聚和高效的资本运作手段,构建规模庞大、机制成熟的全球产融平台,公司下设的产业并购基金聚焦战略新兴领域,通过资本和产业的深度嫁接,以价值投资为行业发展赋能,通过线性增长与非线性增长双轮驱动,开创产融互动良性循环的全新局面,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5、全面风险管理夯实内部发展基石
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成立高质量发展小组,通过组织重塑、人才改革等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运营管理,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从管理中提升效率和竞争力,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与挑战,公司也将积极面对,根据不同的风险,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的控制和化解可能产生的风险。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传统环保行业,以储能为切入点进军新能源行业,形成了“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1)环保行业
公司所在的环保行业具有很强的政策驱动性,产业发展具有对环保标准、政策法规及国家环保目标依赖性强等特点。2021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和纲要”)正式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明确提出加快壮大新能源、绿色环保产业,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绿色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将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碳减排和环保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要求将推动环保行业核心技术革新,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求更高,技术壁垒将成为相关环保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十四五规划和纲要对环保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阶段环保产业将由过去的“规模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未来环保行业细分赛道的技术门槛和壁垒会越来越高,技术赋能的企业将更有竞争力。基于环保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十四五规划和纲要的指引下,公司在坚守“绿色低碳”主业的基础之上,将以“由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新的发展战略目标,用科技创新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逐步完成从传统城市垃圾收运处置向基于物联网的固废智慧管理平台、从传统环保设备制造向先进的智能化固废收运处置设备制造商转型升级,将多年研发的等离子体等尖端技术成果运用在危险废弃物污染治理领域,多增长极推动公司业务快速发展。
(2)新能源行业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新能源发电技术受益于其零排放的优势,将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电网的测算,2035年前,风、光装机规模分别将达到7亿、6.5亿千瓦,全国风电、太阳能日最大波动率预计分别达1.56亿、4.16亿千瓦,大大超出电源调节能力,迫切需要重新构建调峰体系,以具备应对新能源5亿千瓦左右的日功率波动的调节能力。
在风电和光电装机量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发展储能技术是解决供需匹配问题、减小风光波动性对电网冲击的必由之路。通过在风光电站配置储能,将可再生能源的弃风弃光电量存储后再移至其他时段进行并网,一方面,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对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发出电力进行平滑控制,满足并网要求。同时储能也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可以应用在“发、输、配、用”任意一个环节。按应用场景可分为用户侧、发电侧、电网侧、输配侧以及辅助服务等多种用途,在不同场景下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综合城市环境服务业务
(1)垃圾智慧分类业务:公司提供覆盖城市全场景的垃圾分类解决方案和服务,通过“线上+现场”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方案设计、硬件布设、操作运营(含宣传)等组合式服务,在“两网融合”、厨余垃圾回收、居民宣教、有害垃圾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目前公司主要通过参与政府招标并签署服务协议取得垃圾分类项目。
(2)城乡智慧环卫业务:公司利用全球运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智慧环境管理云平台,为城镇、农村的道路、桥梁、地下通道、公共广场、公共水域等区域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清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城乡智慧环卫项目主要为政府采购项目,公司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获取,处理费由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清运区域工作量核定固定或单位处理费后按时支付。
2.废弃物处置与利用业务
(1)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深耕十余年,构建了世界一流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链,原生垃圾焚烧、飞灰等离子熔融、炉渣资源化处置,从垃圾到资源,开创一站式三化处理新模式。焚烧发电项目采用更高标准、更低排放的“面向未来的蓝色垃圾焚烧厂”设计运营理念,积极应对垃圾焚烧处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邻避现象”的现实矛盾。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主要采取特许经营权方式,约定经营期限及运营期付费标准,项目收入主要包括垃圾处理费以及销售电力和副产品取得的附加收入。公司通过BOT、BOO的投融资模式,在打下坚实的业绩基础、建立良好口碑的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经验,为公司现有业务的稳定运营及未来新项目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固废综合处置业务:公司提供包括危险废弃物、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分散或集中的处理处置服务,其中依靠等离子体技术,公司可为飞灰、医疗废弃物、化工釜渣、中低放核废料等危险废弃物提供针对性的无害化、资源再利用处置方案。通过电离气体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不仅能够将有机物完全分解为小分子无毒物质,还能将其他物质如重金属等熔融形成稳定的玻璃态物质,产生的玻璃体及陶瓷体物质可以作为建筑原料进行再利用并外销。作为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危险废弃物处置技术,等离子体技术可基本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满足世界最严苛的排放标准。公司已在江苏海安建成了等离子体飞灰资源化示范工程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飞灰熔融技术与成套装备有效解决了生活垃圾焚烧“最后一公里”世界性难题,促进了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的改良与升级。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开发先进高端的等离子体技术及核心装备,拓展其他危险废弃物处置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3)再生资源回收与分选业务:依托环境服务全产业链,以互联网产品和软硬件技术系统为载体,以构建再生资源渠道及逆向物流体系为基础,公司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运营的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分选后的再生资源除公司自行回收处置外还可销售给专业回收处置公司。
3.环保装备制造业务
公司提供优质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解决方案及行业领先的新型核心装备,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智能分类等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营及移交。除满足自有项目所需设备外,公司还通过参与政府、同行业环卫企业的各种环卫装备采购的招标和询价进行环保装备销售。
4.新能源业务
公司通过优化整合当地电源、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储能为据点,向前端扩展至分布式光伏发电、地面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生产业态,向后端扩展至智能柔性电网、充电桩等电力消纳环节,进入完整的新能源黄金赛道。公司充分发挥重力储能的调节能力,依托“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进一步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为系统提供调节支撑能力。在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择优选址,如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光伏发电等,多线并举,逐步建立起在新能源赛道上重要节点技术的核心优势。通过建立区域能源中心,将区域内风、光、水、余热、生物质、生活垃圾等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进行集中化储存,再对区域内不同用户进行冷、热、电、氢等能源的一体化供应,在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同时,强化区域内用户运营的深度,为后续拓展能源数据、融资租赁等增值服务打下基础。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才优势
公司始终贯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的人才发展观,注重专业人才与技能人才的集聚与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人才队伍,旨在为公司裂变式能级跃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公司目前拥有技术人才超500名,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名,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5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名。公司设立有中国天楹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废弃物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五个省级研发平台和七个专业实验室,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在加拿大渥太华和比利时布鲁塞尔设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吸收海外优秀人才从事垃圾焚烧发电以及等离子体相关应用的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
2.技术优势
公司以创新为导向,依托高端设备的制造和研发能力,致力于通过等离子技术、自动分类分选系统、智慧环境服务综合云平台、零碳能源互联网中心和智能网联中心等环保新能源全产业链节点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化、产业化,引领全球环保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科技项目111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9项,新技术产品认定44项;主编、参编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6项、团体标准8项,企业标准78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56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62项,拥有授权软件著作权33项,另有125项境内发明专利进入实审状态。
3.品牌优势
公司业务覆盖环境清洁、垃圾分类、环卫收运到末端处置的全产业链,在长期项目运营实践中,依靠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不断改进现有固废管理技术,优化固废管理运营模式,在业务拓展中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实现项目的快速复制。依靠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公司成功打造了“中国天楹"的国际品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竞争力强劲的技术、设备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稳步点亮全球业务版图,健全的营销体系助力公司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特色营销和服务品质得到了行业赞誉,赢得客户的高度肯定。
4.资本优势
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拥有丰富的融资渠道。公司坚持产业与资本环环相扣,着力深化产业与资本融合。公司拥有优质的欧洲资本平台,为完善产业布局,优化投资结构,先后设立多个基金平台,打通切实可行的产融结合渠道,为资本密集的环保行业注入活力。依托公司强大的产业系统性资源,基金平台在环保领域内进行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并购,对细分行业进行升级与改造,为公司发展带来增值服务,实现与公司的战略协同。
5.制造优势
公司拥有全产业链上多个节点的世界顶级装备制造能力,产品覆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分类、转运系统、车辆设备等领域。公司设备制造车间创新引进了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全自动化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等,保障高品质、高智能化的装备制造。
6.管理优势
公司深耕城市固废综合管理领域多年,形成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运营能力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熟悉全球市场及国际业务,对全产业链各业务环节的技术、业务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具有深刻理解,对公司的竞争定位和发展战略拥有清晰的思路,能很好地控制技术路线选择风险、投资风险、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等建设风险。公司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核心管理团队亦保持稳定,在多年的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创建价值表达工程模式,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引入合伙人机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司管理架构体系,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1年度,公司顺应全球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聚焦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目标,借助贯通环保全产业链的有利优势,汇总全球科技、人才、资本等优势要素资源,形成
了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特色的“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发展新格局。报告期内,公司出售Urbaser100%股权,在2021年10月21日资产交割完成后Urbaser不再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截至2021年底,公司经审计总资产245亿元,较上年下降51.4%;资产负债率54.5%,较上年末下降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9.4亿元,较上年下降6.5%。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05.9亿元,较上年下降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亿元,较上年增加11.5%;每股收益0.29元,较上年增长12.7%。2021年度,公司入选“2021全球新能源500强”、“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2021中国环境企业50强”,被中国环境报评为“2021年度环境社会责任企业”,被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评为“重点联系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1)环保业务实现稳定支撑
公司以垃圾焚烧发电、城市环境服务、环保装备制造为压舱石,打通了从前端清扫、中转到分选、末端处置的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并且公司培育多年的等离子体技术得到了产业化应用,资源分选再利用也向全国布点。
①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情况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运营(含试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达12个,日处理规模合计达11550吨。公司运营的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21年全年合计实现生活垃圾入库量409万吨,实现上网电量10.7亿度。公司通过高质量发展改革,不断提升运营项目运行品质的同时,也在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境内外各在建项目的建设进程,其中位于江苏南通的通州湾项目以及山东临沂的平邑项目均在报告期内完成项目建设,成功实现并网发电。截至2021年底,公司境内外在建及筹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规模合计约2万吨。
在项目拓展方面,公司积极推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模式,以垃圾焚烧发电出海为先锋,推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报告期内,公司与PT Aka Sinergi集团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都特区南部服务区垃圾处理合作项目,项目日处理规模达1500吨。随着新项目的取得以及在建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公司固废处置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也将在未来年度得到持续释放。
②城市环境服务业务情况
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公司已成功搭建了智慧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为城市固废全产业链各级元素(包括各类设备设施、作业/管理车辆、作业/管理人员等)配备感知设备、智能终端,运用智慧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平台对城市固废产业链的全过程、全对象实时管控。公司已实现不同类型垃圾的循环、再生利用和合理处理处置,同时借助对数据库的分析、挖掘、应用和管理,实现城市固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高效化、信息化和智慧化。2021年,公司中标了乌海市滨河新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项目、如皋长江镇道路、河道保洁、垃圾清运及农村环境整治服务外包项目、张北县草原天路环境卫生服务政府采购项目以及任丘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部分对外承包项目等多个城市环境服务项目,为境内18个省市自治区35个城市提供了专业的城市环境服务。
③环保装备制造业务情况
2021年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统筹安排生产制造任务,全年度生产制造品类涵盖末端处置、分类分选、等离子体等近30个项目,其中待安装、待建项目设备按交货节点有序推进中,能源板块高质量发展改造供货生产进入扫尾阶段。报告期内,成套设备公司入选国家级“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021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荣获“江苏省级科技创新奖”,入库省“2021年度千企升级企业”,自主生产的TYPG-30医疗废物等离子体气化集中处置成套装备荣获2021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
在践行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公司以国际EPC为战略导向带动装备制造的产能输出,国际化拓展之路再添新佳绩。报告期内,公司与Alke Insaat以及Alkatas Insaat就马尔代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备的设计及采购等事项签订了《马尔代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计与采购(EP)合同》,合同总价为5150万美元;公司子公司Europe TianYing BV(欧洲天楹有限公司)与法国Valo'MarneSAS签订《Valo'Marne垃圾焚烧发电厂设备承包合同》,合同总价3500万欧元。
④等离子体应用情况
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天楹等离子体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等离子体固废处置技术多年,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医疗废弃物、化工釜渣、中低放核废料等危险废弃物提供最环保的处置方案。自主研发并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及专利,涵盖等离子体发生器、炉等核心设备及其配套设备,具备全系统的集成能力,技术国际领先,是全球唯一一家可实现等离子体处置技术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的企业。随着近年来国内医疗废物处置需求激增,公司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置危废的优势,积极开拓相关市场,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拥有7个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和3个飞灰处置项目。报告期内,等离子体公司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固废焚烧残余物稳定化无害化处理技术与装备”项目。
⑤资源分选再利用情况
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斯瑞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深度分析国内再生资源产生、分类、处理产业,融合国外技术,完成了分选技术积累,形成了具有先进、可复制、可落地的技术路线。报告期内,公司共落地可回收物分选与资源再生利用中心项目6个,实现对可回收物的全自动、高效的分选和资源的再生与利用,项目合计设计规模达310吨/天,其中位于海安、南通、保定以及秦皇岛的项目已于报告期内启动试运营。
(2)新能源产业强势崛起
为策应国家双碳战略,发展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落地能源大数据等新业态,形成以区域性能源数据集中管理平台为核心的区域零碳能源互联网中心和智能网联中心,构筑未来城市虚拟电厂。报告期内,公司正式涉足新能源产业,与如东县人民政府签署《新能源产业投资协议》,就滩涂光伏发电、海上风电、储能、氢能、零碳数据中心等新能源业务与如东县政府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协定;与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美国STERA能源公司、天空塔(北京)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中国境内首个100兆瓦时重力储能项目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 1月 30日(北京时间),公司控股子公司Atlas与重力储能技术开发商EV公司签署了《技术许可使用协议》。
(3)出售Urbaser,轻装上阵再起航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100%控制的下属公司FirionInvestments,S.L.U.以现金方式向Global Moledo,S.L.U.出售其所持 Urbaser,S.A.U.100%股权。2021年10月21日(北京时间)交割当日,买方GlobalMoledo,S.L.U.向公司全额支付现金对价 1,469,665,466.84欧元,Urbaser的股权质押全部解除,Urbaser100%股份完成过户,本次交易完成交割。
在Urbaser股权交割后,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由75.2%下降至54.5%,商誉由56亿元下降至0.66亿元,公司整体毛利率得到显著提升。资产结构的优化,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偿债能力,同时也为公司未来融资铺平了道路。在本次交易中,公司也获得了充裕的货币资金储备,公司充分利用交易获得的现金对价,除偿还银行借款外,还会加快拟建及在建项目投入运营,投入科技创新活动,发展新能源产业,依靠创新驱动的多增长极提升公司经营品质,依靠技术、品牌实力充分享受市场快速增长红利,推动公司更高效、更高速的发展。
(4)科技创新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公司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增加科研投入,巩固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研发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已掌握了多项具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中多项核心技术属国内首创,各项指标和性能达到了业内领先水平。公司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等离子飞灰处置项目和全球第一个等离子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开发出的300千瓦大功率等离子炬,打破了国外垄断局面;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系统,成为突破新一代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工艺与成套装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拥有国际专利、被工信部评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的850吨/天大吨位模块化生活垃圾焚烧机械炉排炉,填补了国产空白;自主研发行业内第一个智慧云平台,实现对城市环境服务的全产业链相关环节一体化运营管理。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科技项目111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9项,新技术产品认定44项;主编、参编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6项、团体标准8项,企业标准78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56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62项,拥有授权软件著作权33项,另有125项境内发明专利进入实审状态。技术研发与创新为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未来发展战略和规划
1.深入打造“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
在“环保+新能源”的双引擎驱动下,公司立足于传统环保行业,以储能为切入点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公司目前已打通从前段清扫、中转到分选、末端处置的环保全产业链,形成以环保能源、城市环境服务、装备制造为压舱石,以等离子、人工智能、资源分选再利用为新增长极的立体发展格局。针对新能源业务板块,公司将推动区域零碳能源中心建设,形成风、光、氢、储、生物质一体化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自主可控的可再生能源业务体系,切实打造具备强大助推力的战略增长新引擎。公司将以自有发电厂为依托,围绕重力储能、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因地制宜在全国、全球市场推广“新能源+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多种业务模式,推动公司储能业务规模化发展。通过构建虚拟电厂和大数据中心,加强配电网的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实现零碳发电数据纳入能源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以数字化高效赋能可再生能源业务。通过加强科研攻关,适时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可再生能源制氢等负碳创新技术,在低碳业务基础上构建负碳排放技术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公司将持续深入打造以“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横向拓展业务版图边界,纵向深度布局减碳科技,开启中国天楹绿色发展新纪元。
2.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公司目前已在国内打通环保全产业链,优化的业务结构已形成强劲的发展韧性。在海外市场,公司通过多个垃圾焚烧发电BOT、EPC项目,形成了以环保能源业务为先锋,工程设计、装备采购、土建施工、安装调试、跨境运营为后盾的轻资产国际项目管理体系,生成强有力的发展新动能。未来,公司的国内市场拓展将以省会城市、地级市为主,强化区域整体联动,深入挖掘各地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可再生资源、能源以及“双碳”发展需求。在海外市场,重点拓展东欧、中东、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地区以及中南美、澳新、非洲地区,因地制宜部署资源,契合各地区、各国环保产业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为海外业务关键抓手,兼顾EPC、EP项目的获取,充分发挥并强化集工程设计、智能制造、设备采购、项目土建、跨境运营为一体的海外项目管理优势。公司将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3.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将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产学研等多渠道创新整合,充分发挥云计算、AI等技术在推动环保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方面的“推手”作用,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与专利资源库,从业务需求出发,覆盖研发、部署、实际运用的一站式研发模式,敏锐感知市场动向,迅速优化研发理念,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效转化。
4.产融结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凭借优质资本资源的汇聚和高效的资本运作手段,构建规模庞大、机制成熟的全球产融平台,公司下设的产业并购基金聚焦战略新兴领域,通过资本和产业的深度嫁接,以价值投资为行业发展赋能,通过线性增长与非线性增长双轮驱动,开创产融互动良性循环的全新局面,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作为国际化上市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环保产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维持城市顺利运转的刚性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具有良好信誉和公信力的市政机构,业务经营发展稳定,但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2.国家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各级政府机构,国家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监管力度加大都会对公司的运营投入、盈利能力和产业布局有着较大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在向主管部门传达保持政策稳定诉求的同时,也将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和完善运营管理制度等措施应对政策变化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各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重点行业,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环保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受益于产业规划提振和环保利好政策的出台,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越来越多其他行业新进者加入的背景下,若不能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持续获取优质标的,并在技术研发、项目运营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公司在环保行业的领军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公司将坚守主业,通过加强研发、完善产业布局等措施抓住先发优势,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巩固行业地位。
4海外项目投资风险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环保企业,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极拓展国际环保市场的同时,法律环境变化、政治波动乃至政府更迭等风险也已成为了影响公司海外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维护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公司谨慎分析、综合考量,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形势、法律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最大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此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项目管理不善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与挑战,公司也将积极面对,根据不同的风险,制订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的控制和化解风险。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作为行业先行者的中国天楹以发展成一家能够实现全场景、全品类、全智能、全过程、全处置的“5A”级城市环境综合服务运营商为目标,在城市固废管理从前端到末端的全产业领域精耕细作。报告期内,公司稳健发展,实现营业收入114.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5%;每股收益0.134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51%。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所在的环保行业具有很强的政策驱动性,产业发展具有对环保标准、政策法规及国家环保目标依赖性强等特点。2021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壮大新能源、绿色环保产业,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绿色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将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碳减排和环保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要求将推动环保行业核心技术革新,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求更高,技术壁垒将成为相关环保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十四五”规划对环保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阶段环保产业将由过去的“规模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未来环保行业细分赛道的技术门槛和壁垒会越发明显,技术赋能的企业将更加的强大。基于环保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公司在坚守“绿色低碳”主业的基础之上,将以“由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为新的发展战略目标,用科技创新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逐步完成从传统城市垃圾收运处置向基于物联网的固废智慧管理平台、从传统环保设备制造向先进的智能化固废收运处置设备制造商转型升级,将多年的等离子等尖端技术领域的研发成果运用在危险废弃物污染治理领域,多增长极推动公司业务快速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综合城市环境服务业务
(1)垃圾智慧分类业务:公司提供覆盖城市全场景的垃圾分类解决方案和服务,通过“线上+现场”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方案设计、硬件布设、操作运营(含宣传)等组合式服务,在“两网融合”、厨余垃圾回收、居民宣教、有害垃圾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目前公司主要通过参与政府招标并签署服务协议取得垃圾分类项目。
(2)城乡智慧环卫业务:公司利用全球运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智慧环境管理云平台,为城镇、农村的道路、桥梁、地下通道、公共广场、公共水域等区域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清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城乡智慧环卫项目主要为政府采购项目,公司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获取,处理费由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清运区域工作量核定固定或单位处理费后按时支付。
2、废弃物处置与利用业务
(1)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深耕十余年,构建了世界一流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链,原生垃圾焚烧、飞灰等离子熔融、炉渣资源化处置,从垃圾到资源,开创一站式三化处理新模式。焚烧发电项目采用更高标准、更低排放的“面向未来的蓝色垃圾焚烧厂”设计运营理念,积极应对垃圾焚烧处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邻避现象”的现实矛盾。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主要采取特许经营权方式,约定经营期限及运营期付费标准,项目收入主要包括垃圾处理费以及销售电力和副产品取得的附加收入。公司通过BOT、BOO的投融资模式,在打下坚实的业绩基础、建立良好口碑的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经验,为公司现有业务的稳定运营及未来新项目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固废综合处置业务:公司提供包括危险废弃物、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分散或集中的处理处置服务,其中依靠等离子体技术,公司可为飞灰、医疗废弃物、化工釜渣、中低放核废料等危险废弃物提供针对性的处置方案。通过电离气体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不仅能够将有机物完全分解为小分子无毒物质,还能将其他物质如重金属等熔融形成稳定的玻璃态物质,产生的玻璃体及陶瓷体物质可以作为建筑原料进行销售。作为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危险废弃物处置技术,等离子技术基本可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满足世界最严苛的排放标准。公司已在江苏海安建成了等离子体飞灰资源化示范工程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飞灰熔融技术与成套装备有效解决了生活垃圾焚烧“最后一公里”难题,促进了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的改良与升级。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开发先进高端的等离子体技术及核心装备,拓展其他危险废弃物处置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3)再生资源回收与分选业务:依托环境服务全产业链,以互联网产品和软硬件技术系统为载体,以构建再生资源渠道及逆向物流体系为基础,公司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运营的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分选后的再生资源除公司自行回收处置外还可销售给专业回收处置公司。
3、环保装备制造业务:
公司提供优质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解决方案及行业领先的新型核心装备,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智能分类等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营及移交。除满足自有项目所需设备外,公司还通过参与政府、同行业环卫企业的各种环卫装备采购的招标和询价进行环保装备销售。
4、Urbaser业务板块
Urbaser作为欧洲领先的综合环境管理服务平台,立足于智慧环境服务领域,依托自身横跨固废管理全产业链的综合技术工艺及运营管理优势,为市政机构和企业客户提供“一体化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服务”。
Urbaser的全球业务由“智慧环卫及相关服务”、“城市固废综合处理服务”、“工业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服务”以及“水务综合管理服务”四大业务板块构成。其中,“智慧环卫及相关服务”和“城市固废综合处理服务”覆盖城市固废管理全产业链,即“垃圾分类投放、道路清洁、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垃圾中转、垃圾分选、垃圾分类处理及能源转化”等各道环节;“工业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服务”涵盖“废油再生利用、燃料回收再利用、工业垃圾填埋”等资源再生处理服务;“水务综合管理服务”涵盖“污水收集及处理、饮用水净化及供应、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及建造”等遍及完整水循环的综合水资源管理服务。
(三)报告期内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废弃物处置与利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4%。公司境内分别位于江苏如东、江苏启东、江苏海安、福建连江、山东滨州、吉林辽源、吉林延吉、山东莒南、安徽太和以及江苏扬州的共计10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高效稳定,此外,位于江苏南通的通州湾项目也已于2021年初进入试运营阶段。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境内运营(含试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规模合计达10,950吨,公司境外城市固废垃圾末端处理运营项目130余个,完成垃圾处理超1300万吨。
公司在保障已运营项目高效稳定的同时,稳步推进在建项目的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分别位于宁夏固原、山东平邑、陕西蒲城、河南项城以及越南河内、新加坡大士等境内外在建及筹建的固废处理项目也正有序建设中,其中越南河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顺利实现垃圾进场。随着在建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公司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年度公司的盈利能力将会得到持续释放。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城市环境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4.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4%。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公司已成功搭建了智慧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为城市固废全产业链各级元素(包括各类设备设施、作业/管理车辆、作业/管理人员等)配备感知设备、智能终端,运用智慧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平台对城市固废产业链的全过程、全对象实时管控。公司已实现不同类型垃圾能得到循环、再生利用和合理处置处理,同时借助对数据库的分析、挖掘、应用和管理,实现城市固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高效化、信息化和智慧化。上半年公司在境内中标了如皋市长江镇道路、河道保洁、垃圾清运及农村环境整治服务外包项目、乌海市河滨新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项目、张北县草原天路环境卫生服务政府采购项目等多个城市环境服务项目,报告期内,公司为境内18个省市自治区35个城市提供城市环境服务。
2、技术研发与创新情况
公司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尤为注重提升自主创新研发水平。为了统筹推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体系建设,高效组织、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优化技术开发体系,促进公司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司于2021年初成立了科学技术部,仅上半年就立项了29个公司级科研项目,涵盖等离子体、生活垃圾相关成套设备(焚烧、水务、垃圾分类设施等)、智慧环卫、资源利用等领域。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已拥有境内授权专利547项,其中发明专利达54项,拥有境外专利32项,拥有授权软件著作权12项,高新技术认定产品共计5项,另有97项境内发明专利进入实审状态。经过多年的研究投入,公司自主研发的多项首创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家技术空白,如:自主研发世界首套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系统,成为突破新一代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工艺与成套装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拥有国际专利、被工信部评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的850吨/天大吨位模块化生活垃圾焚烧机械炉排炉,填补了国产空白;自主研发行业内第一个智慧云平台,实现对城市环境服务的全产业链相关环节进行一体化运营管理。技术研发与创新为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公司重大资产出售情况
公司100%控制的下属子公司FirionInvestments,S.L.U.拟以现金方式向交易对方GlobalMoledo,S.L.U.出售其所持Urbaser,S.A.U.100%股权,并于2021年6月5日(北京时间)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Urbaser股权。
截至目前,本次交易已分别经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和第八次会议、第八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和第七次会议以及公司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时交易对方已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同意本次交易及签署本次交易协议等相关事项,待外商投资及反垄断审查等所有交割条件满足后,双方即可进行交割。
中国天楹目前已具备全产业链技术优势以及品牌优势,本次交易后公司仍然具有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同时公司获得资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降低风险并提升经营品质,促进公司更快速、更高效的增长。此外,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资产负债率以及商誉大幅降低,融资能力增强,将为公司未来业务扩展及战略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公司在巩固城市环境全产业链服务的基础上,充分放大城市环境服务、资源回收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及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环保产业四个增长极的产业规模和价值。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资深行业经验,丰富的技术储备,不断创新业务开拓模式,同时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深化产业布局。
1、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提高运营效率
公司业务横跨固废管理和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不仅拥有丰富的规划咨询经验,还拥有覆盖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的技术及工艺。在城市环卫领域,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成功研发并运用国际领先的“智慧环卫”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城市环卫工作的分类化、专业化、高效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在垃圾处置领域,通过垃圾分选、垃圾处理与回收技术的充分结合,公司能够实现“零垃圾”排放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公司业务从垃圾焚烧发电末端处置向上游的分类、收运、中转以及城市综合环卫方向稳步拓展,形成了具有一体化运作优势的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各业务环节之间形成可观的协同效应,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2、企业品牌优势助推境内外市场开拓
自2016年以来,公司引进了Urbaser全球领先的智慧环卫技术及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完成了国内技术成果转化,形成覆盖智慧分类、环卫、分拣以及资源化利用和末端处置的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布局。同时,依靠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公司成功打造了“中国天楹"的国际品牌,先后在越南、新加坡、印度以及柬埔寨等市场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天楹的品牌和业绩已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借助中国天楹品牌优势,公司在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运营创新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加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业务快速增长
在坚守“绿色低碳”主业的基础之上,公司以创新驱动取代规模驱动,用科技创新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正逐步完成从传统城市垃圾收运处置向基于物联网的固废智慧管理平台、从传统环保设备制造向先进的智能化固废收运、分拣、处置设备制造商转型升级,将多年的等离子体等尖端技术领域的研发成果运用在污染治理领域,升级现有的行业业务模式,公司通过打造智慧城市环境服务、资源回收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多个新增长极推动境内外业务快速增长。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境内专利547项,其中取得发明专利54项,拥有授权软件著作权12项,拥有高新技术认定产品共计5项,另有97项境内发明专利进入实审状态。
4、优秀的管理团队助力公司持续发展
公司深耕城市固废综合管理领域多年,组建了专业的管理人团队。凭借多年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业务的实践,公司形成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运营能力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熟悉全球市场及国际业务,对固废管理和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各业务环节的技术、业务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具有深刻理解,对公司的竞争定位和发展战略拥有清晰的思路,能较好地控制技术路线选择风险、投资风险、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等建设风险。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核心管理团队亦保持稳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司管理架构体系,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作为国际化企业,城市环境服务和废弃物末端处置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环保产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维持城市顺利运转的刚性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具有良好信誉和公信力的市政机构,业务经营发展稳定,但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2、国家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各级政府机构,国家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监管力度加大都会对公司的运营投入、盈利能力和产业布局有着较大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在向主管部门传达保持政策稳定的诉求的同时,巩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和完善运营管理制度等措施应对政策变化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各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重点行业,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环保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受益于产业规划提振和环保利好政策的出台,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越来越多其他行业新进者加入的背景下,若不能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持续获取优质标的,并在技术研发、项目运营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公司在环保行业的领军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公司将坚守主业,通过加强研发、完善产业布局等措施抓住先发优势,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巩固行业地位。
4、资金周转紧张风险
公司目前主要采用BOT、BOO等特许经营模式运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于该类项目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建设前期投资规模较大,公司在项目转入正式运营后通过持续运营的方式逐期取得收益,因此项目的前期建设投入对公司现金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公司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在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数量较多,可能存在投资资金不足而导致业务无法快速扩张甚至在建工程工期延误的风险。公司每年根据财务预算制定投融资计划,统筹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同时,在银行保持充足的信贷额度以满足各子公司资金需求,必要时亦可向控股股东申请财务资助。
5、海外项目投资风险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环保企业,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极拓展国际环保市场的同时,法律环境变化、政治波动乃至政府更迭等风险也已成为影响公司海外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维护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公司谨慎分析、综合考量,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形势、法律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最大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6、外汇波动风险
公司本次重大资产出售的交易对价以欧元结算,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交易对方支付交易对价至上市公司境外子公司Firion的账户,欧元金额较大,人民币与欧元之间的汇率变化将可能对未来上市公司汇兑损益带来波动。
7、重大资产出售后的公司经营风险
本次重大资产出售事项实施完成后,由于Urbaser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因而公司的资产规模以及营业收入将有所下降,届时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将发生一定变化。尽管目前公司除Urbaser以外仍有较多的在建及拟建项目,创新业务规模也在逐步增长,但仍然无法避免交易完成后短时间内资产及营业收入规模下降所带来的风险;此外,公司通过本次交易将获得较多现金及投资收益,由于本次交易带来的投资收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因此短期内公司仍存在业绩波动的风险;尽管考虑现金对价资金收益的情形下,本次交易对公司即期回报摊薄有限,但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即期回报仍存在被摊薄的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上述风险。
(二)应对措施
面对各类风险,公司将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同时公司也将不断加强市场投资力度、开拓更多业务渠道,抢抓市场机遇,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用最优的经营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并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1、坚守绿色主业,深化市场布局。
公司将继续以做大做强主业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全产业链处理体系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提高运营效率,强化服务质量,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渠道,积极开拓一二线城市市场和海外市场,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践行创新驱动战略,实现高效优质发展
“十四五”期间,公司仍然坚守“绿色低碳”主业,以创新驱动为主,依靠技术研发、创新发展实现由简单的规模扩张转向高端技术和智能化,并寻找渗透到新的行业领域,或者升级现有行业的业务模式。为此,公司提出智慧城市环境服务、资源回收再利用、等离子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四个增长极,依靠创新驱动提振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效优质发展。
3、夯实内部管理,强化风险管控
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成立高质量发展小组,通过组织重塑、人才改革等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运营管理,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从管理中提升效率和竞争力,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与挑战,公司也将积极面对,根据不同的风险,制订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的控制和化解可能产生的风险。
收起▲
一、概述
2020年,既是公司深入探索资本控股引领下法人治理结构体系的开局之年,又是公司完满完成“十三五”战略规划目标,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里程碑式的一年。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着“全产业链”与“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着力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以为全球客户提供先进的环保技术方案和优质的环境服务为努力方向,向着成为世界领先的城市环境服务综合运营商的目标高速迈进。公司2020年度受新冠疫情特别是欧洲第四季度新冠疫情再度爆发的影响,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18.67亿元,较2019年度增长17.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人民币6.5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32亿元,较2019年度增长0.52%;每股收益为0.26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一)境内主要业务情况
1、垃圾末端处置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境内垃圾焚烧发电运营项目保持稳定运行,垃圾处置量和上网电量再创新高。2020年度,公司在运营的10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计完成生活垃圾入库量约409万吨,同比增长约2.0%,实现上网电量9.6亿度,同比增长6%;完成餐厨垃圾处置约8万吨,同比增长约27%。同时,为保证境内垃圾焚烧发电运营规模稳定增长,公司根据项目建设规划,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各在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进程,陕西蒲城项目、宁夏固原项目、山东平邑项目、扬州江都项目、南通通州湾项目、重庆铜梁项目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均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中,其中扬州江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于报告期内转运营,南通通州湾项目也于报告期内实现垃圾进场。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分别与项城市城市管理局签订了《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特许经营协议》,与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锡林浩特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合同》和《锡林浩特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其中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规模1200吨,垃圾处置费为68元/吨,总投资约4.6亿元人民币,锡林浩特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规模500吨,垃圾处置费为65.5元/吨,总投资约2.73亿元人民币,锡林浩特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日处理规模为50吨,服务费单价为380.6元/吨,总投资约0.36亿元人民币,优质项目的取得将为公司垃圾末端处置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2、城市环境服务业务
2020年,公司城市环境服务业务在国内多点拓展部署,先后在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四川、重庆、广西、北京、陕西、内蒙古等地中标新项目,如重庆市铜梁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服务项目,广西防城港市城区垃圾中转站管理及垃圾转运服务项目以及道路、公共场地清扫保洁及垃圾收集作业市场化运营服务项目,如东县城区环卫作业服务项目,宿迁市宿豫区道路环卫保洁市场化服务项目等,目前公司境内智慧环卫及垃圾分类项目订单已遍布19个省市自治区共计38个城市。报告期内,公司境内城市环境服务的日转运垃圾近6000吨,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城市环境服务业务板块累计合同总金额约人民币100亿元。
随着公司智慧环卫及分类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拓展,业务规模实现逐年高速增长,基于长远考虑,公司计划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智慧环卫、分类业务平台并已于2020年末将筹划子公司江苏楹环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分拆上市事项提上日程,在垃圾分类政策红利和资本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公司的城市环境服务业务即将迈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3、环保设备销售业务
2020年,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环保设备除满足公司在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外,外销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天楹品牌的环保设备已销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天楹成套设备公司取得多笔垃圾焚烧炉及其配套设备销售订单和垃圾分类设备订单,如临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垃圾焚烧炉及其辅助设备采购项目、南京市永阳街道小区垃圾分类设备采购及服务项目、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生活垃圾分类运营服务项目、连云港经济开发区大件垃圾等可回收分拣中心建设及设备采购安装项目等。
(二)境外主要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Urbaser运营的城市固废垃圾处理工厂已达133个,年垃圾处理量2060万吨,同比增长2%,上网电量20多亿度,同比增长9%;为全球30多个国家,665个城市,超过6900万人口提供城市环境服务,全年清扫街道约716万公里,收集垃圾920万吨,管理绿化区域约1.25亿平方米;运营的200个水净化设施,管线网络长度2400公里,全年净化水1.35亿立方米,向725万居民提供了高品质供水服务;此外Urbaser全年提炼再生废油4.3万吨,生产再生燃料9.3万吨。
作为在东南亚地区重点推进的越南河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工程建设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目前正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越南富寿项目、新加坡大士项目、zero
waste energy项目也均在有序推进中。
公司各境外子公司在保障已有项目的稳定建设与规范运营的同时,也在西班牙、法国、阿根廷、印度、厄瓜多尔等多个国家获取新项目,成功签约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多个区域的固废处理厂综合运营维护以及固废运输项目、法国波城Valor Béarn垃圾焚烧发电运营项目、印度金奈垃圾收集与街道清扫项目、厄瓜多尔瓜亚基尔垃圾收集与街道清扫项目等。报告期内境外新合同金额达234亿人民币,截至报告期末境外在手合同总额达1231亿人民币。
(三)技术研发与创新情况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公司重视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科技与创新实力。2020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先生为首的9名专家在江苏海安对中国天楹医疗废物等离子体处置工艺技术进行了评审,并表示中国天楹等离子体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荐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最佳实用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BAT/BEP)》,这标志着公司重点投入研发的等离子体技术处置医疗废物应用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公司也将与有关部门配合编制医疗废物等离子体处置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医疗废物等离子体处置标准化体系,加快该技术推广应用,为生态环境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报告期内,公司在技术研究与创新方面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固废焚烧残余物先进等离子体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0年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补助,节能环保等离子体无害化废灰处置技术攻关项目获得2020年度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补助,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TYP-50等离子体熔融先进系统装备获得2020年度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荣誉称号,公司自主研发的生活垃圾焚烧炉获得江苏精品认证,子公司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大吨位模块化生活垃圾焚烧炉获得国家工信部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誉称号。截止本报告期末,中国天楹及下属子公司已有境内授权专利537项,其中发明专利44项、实用新型专利477项以及外观设计专利16项,拥有授权软件著作权7项,另有88项境内发明专利进入实审状态。此外,中国天楹下属子公司拥有境外专利32项,其中比利时专利2项,西班牙专利21项,法国专利2项,美国专利1项,EPO专利申请1项,PCT专利申请5项。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初始之年,公司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守主业,抢抓环保行业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境内外双市场优势,在全球城市环境综合服务领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全球优秀的城市综合环境服务运营商,为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全产业链处理体系,提高运营效率
公司业务覆盖固废管理和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遍布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规划咨询经验,还拥有横跨固废管理全产业链的技术及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依托覆盖固废管理从前端到末端的先进处理技术,公司能有效实现垃圾源头的分类投放与收集,中端的精细化分类分选,以及末端的固废分类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提升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在城市环卫领域,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成功研发并运用国际领先的“智慧环卫”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城市环卫工作的分类化、专业化、高效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在垃圾处置领域,凭借城市垃圾全产业链和一体化综合处理经验,通过垃圾分选、垃圾处理与回收技术的充分结合,公司能够实现“零垃圾”排放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公司以成为打造生活垃圾处理为主线的城市环境服务综合运营商为目标,业务从垃圾焚烧发电末端处置向上游的分类、收运、中转以及城市综合环卫方向稳步拓展,形成具有一体化运作优势的固废处理全产业链,各业务环节之间形成可观的协同效应,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2、境内外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通过近年的积极努力,公司已打通固废处理全产业链,业务范围覆盖垃圾分类、城市环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领域。而深耕综合固废管理领域的Urbaser作为全球固废管理领域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之一,不仅积累了先进的智慧环卫和城市固废综合处理技术及工艺,还拥有丰富的研发、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固废处理项目的经验,能够为市政机构和企业客户提供一体化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强大的品牌优势。公司收购与整合Urbaser后,积极整合双方资源,境内和境外两个平台良性互动,有效地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一方面借助Urbaser领先的智慧环卫、垃圾分选、机械生物处理、垃圾填埋、工业资源再生处理等业务的技术优势,帮助境内项目拓展产业链,实现业务多样化;另一方面Urbaser在境外亦可依托公司垃圾焚烧发电的核心技术和运营优势,进一步提升垃圾综合处理技术能力,补强在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研发、设计、建造和运营方面的短板,增强固废处理产业板块的整体价值。公司境内外双平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在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运营创新,保持西班牙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扩大国际业务,加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推动项目快速复制
公司的产业发展研究团队全面跟踪全球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搭建了行业发展和全球产业产品数据库,为公司的海外市场关键节点投资并购、等离子体处置技术研发应用、垃圾分类运营、环卫装备智能制造等业务布局提供了指导性决策依据。公司的研发创新团队聚焦于固废管理和城市环境服务领域,在智慧管理平台系统、等离子体处理技术、资源高值再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不仅有效拓展了公司的业务布局,还对整个行业的效质并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团队还与国内外多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建立了国际型合作专家评估组织。公司拥有数百个自运营项目,业务覆盖固废管理和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为新项目的落地提供了实际操作数据支撑。公司也在长期项目运营实践中,依靠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不断改进现有固废管理技术,优化固废管理运营模式,在业务拓展中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实现项目的快速复制。
4、优秀的管理团队,助力公司持续发展
公司深耕城市固废综合管理领域多年,境内外均组建了专业的管理人团队。凭借多年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业务的实践,公司形成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运营能力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熟悉全球市场及国际业务,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业务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具有深刻理解,对公司的竞争定位和发展战略拥有清晰的思路,能较好地控制技术路线选择风险、投资风险、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等建设风险以及运营管理风险。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拥有一支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核心管理团队亦保持稳定,形成了较完善的公司管理架构体系,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未来发展战略和规划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公司以发展成一家能够实现全场景、全品类、全智能、全过程、全处置的“5A”级城市环境综合服务运营商为目标,在城市固废管理从前端到末端的全产业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推动境内外技术、人才、资本等世界一流的资源要素的整合。2021年是公司“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公司将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将中国天楹打造成为环境保护行业的国际领先企业,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1、强化资本运作,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与产业布局
为进一步利用Urbaser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拟通过转让Urbaser部分股权以及向Urbaser增资扩股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持续开拓境外市场的同时,利用国内环保产业规划和利好政策出台的契机,加快境内产业布局,提升公司产业链内循环,充分放大公司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独特优势。此外,随着综合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布局的深入,多增长极带动各业务板块快速发展,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多个独立、成熟的产业平台,其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智慧环卫及垃圾分类业务板块快速发展,业务规模迅速扩张。公司基于长远考虑,着手启动分拆公司子公司江苏楹环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相关工作,计划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智慧环卫和垃圾分类业务平台,优化公司业务布局,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全流程风险管控
2021年是公司“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产业链”与“国际化”的双引擎驱动发展对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深入推进组织重塑,完善资本控股引领下的独立法人治理结构,是现阶段公司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资本控股引领下的独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司每位员工的自身价值,使其参与到公司的发展和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中去,实现资源高端配置、多方互动、互相支持,使公司更好地应对国际化道路上的冲击和挑战。2021年,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强化规范运作的同时,公司将进一步优化总部及各业务板块下各子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控体系,全面优化和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流程;强化风险管控,完善审计监察管理体制,建立事前预防、事中跟踪与事后追责相结合的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公司资产和经营的安全。
3、坚持技术创新,加强研发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全产业链”与“国际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公司将不断加强研发人才的引进,推动总部及各业务板块多层次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行业特点和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员工的激励、考核及培训机制;创造良好的员工工作环境与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保障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全方位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业务技能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得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与经营效率提高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实现技术融合和研发创新,继续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的固废管理综合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公司业绩增长与发展目标。
4、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拓展海外业务
伴随经济发展,世界各国的固废管理体系成熟度不一,经济增速快、固废管理体系欠发达的海外市场(新兴经济体为主)行业发展空间十分开阔,公司继续将“一带一路”上各新兴国家市场作为海外业务拓展的重点。同时,公司将借助Urbaser业务遍布巴林、阿曼等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的先发优势,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固废管理技术向“一带一路”国际新兴市场的输出,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和“PPP模式”发展战略的政策利好,通过“全产业链”与“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全球业务布局,提升行业领先优势。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作为国际化企业,城市环境服务和废弃物末端处置业务遍布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环保产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维持城市顺利运转的刚性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具有良好信誉和公信力的市政机构,业务经营发展稳定,但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2、国家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为各级政府机构,国家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监管力度加大都会对公司的运营投入、盈利能力和产业布局有着较大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在向主管部门传达保持政策稳定的诉求的同时,巩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和完善运营管理制度等措施应对政策变化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各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重点行业,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环保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受益于产业规划提振和各国环保的利好政策的出台,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越来越多其他行业新进者加入的背景下,若公司不能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持续获取优质标的,并在技术研发、项目运营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将对公司在环保行业的领军地位带来严峻挑战。公司将坚守主业,通过加强研发、完善产业布局等措施抓住先发优势,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实现持续发展,巩固行业地位。
4、资金周转紧张风险
公司目前主要采用BOT、BOO等特许经营模式投资、建设、运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于该类项目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建设前期投资规模较大,公司在项目转入正式运营后通过持续运营的方式逐期取得收益,因此项目的前期建设投入对公司现金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公司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在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数量较多,可能存在投资资金不足而导致业务无法快速扩张甚至在建工程工期延误的风险。公司每年根据财务预算制定投融资计划,统筹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同时,在银行保持充足的信贷额度以满足各子公司资金需求,必要时亦可向控股股东申请财务资助。
5、海外项目投资风险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环保企业,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极拓展国际环保市场的同时,法律环境变化、政治波动乃至政府更迭等风险也已成为了影响公司海外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维护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公司谨慎分析、综合考量,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形势、法律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最大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6、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Urbaser的城市固废管理业务分布在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合并报表范围内的业务涉及欧元、英镑、阿根廷比索、智利比索等多个币种。其中,欧元是Urbaser记账本位币,亦是主营业务的主要结算货币,欧元记账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保持在70%左右。Urbaser下属子公司一般以其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为其记账本位币和结算货币。由于各种货币汇率变动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汇率波动或将对Urbaser经营业绩带来风险。公司成立了专业的团队,通过外汇市场趋势分析、套期保值、“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等措施以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盈利的影响。
7、境外子公司盈利分红汇回国内的法律、政策变化风险
按照境外的相关法律规定,外国投资者所投资企业在履行纳税义务后,可按其持股比例享有盈利分红。因此,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Urbaser可依法将其盈利通过分红方式最终汇给上市公司,该分红不存在相关法律障碍。根据双边税收协定,上市公司通过香港楹展、Firion取得的Urbaser分红所得,按照双边协定规定在当地缴纳的税额,可在应纳中国税收中抵免。但是,抵免额不应超过对该项所得按照中国税法和规章计算的中国税收数额,同时该等盈利分红汇回国内过程中还需遵照我国关于企业取得境外收入的相关税收法规办理。若未来上述国家或地区关于外汇管理、税收等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可能对盈利分红产生影响并对上市公司及股东收益造成影响。
此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项目管理不善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与挑战,公司也将积极面对,根据不同的风险,制订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的控制和化解风险。此次新冠疫情对本公司的生产和经营造成的影响有限,后期公司将持续关注疫情的进展以及对公司的影响,提请广大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
收起▲
一、概述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公司紧紧围绕着双引擎发展战略,即全面打通固废产业链和着力推进国际化为目标,整合国内外资源,为全球客户提供先进的环保技术方案和优质的环境服务,向成为世界领先的城市环境服务综合运营商高速迈进。
2020年上半年,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公司在应对疫情的同时,坚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城市环境服务、垃圾处理、水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理和环保设备5大业务板块全面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8%;每股收益0.117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业务开拓方面,公司新增运营项目合同总金额达168.5亿元人民币,年服务合同金额达42.8亿元人民币;报告期内公司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一)运营及在建项目情况
报告期内,境内各垃圾处理项目和城市环境服务项目运营情况稳中有升。垃圾处理项目中的启东项目5号炉和福州项目二期已转正式运营,在深圳项目提标改造的情况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计完成生活垃圾入库量203万吨,同比增长1.2%,完成上网电量4.6亿度,同比增长1.1%;城市环境服务项目在疫情发生时,快速响应并制定和执行疫情应急处理方案,保证城市环境卫生,上半年因运营项目增加收入同比增长20%,同时,由于项目管理效率提升,以及申请国家在疫情期间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毛利也较上年有较大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城市环境服务项目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80多个城市,订单总额达94亿元。
报告期内,境外Urbaser各业务板块运营项目平稳增长,Urbaser运营城市固废垃圾处理工厂130多个,垃圾处理量1,300万吨,上网电量10.2亿kwh;为30多个国家,885个市、镇,超过6000万人口提供城市环境服务,清扫街道70万公里,管理绿化区域5900万平方米,收集垃圾45万吨/月;运营170个水净化设施,管线网络长度2100公里,净化水1.3亿立方米,供应760万居民;运营6家废油再生和润滑基础油销售工厂,12家船舶废弃物处理和燃
料销售工厂,8家(危险和非危险性质)工业垃圾填埋场。
报告期内垃圾处理在建项目均有序推进,国内扬州江都项目、蒲城项目、固原项目、平邑项目、通州湾项目、牡丹江项目、九台项目、铜梁项目、项城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深圳项目已开始提标改造建设;越南河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作为河内市重点项目之一,建设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截至报告期末,土建工作完成了60%;越南富寿项目、越南清化项目、新加坡项目、zerowasteenergy项目也均按计划推进。
(二)业务拓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应对新冠疫情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双品牌策略取得初步成效,新增运营项目合同总金额达168.5亿元人民币,年服务合同金额达42.8亿元人民币。
国内业务拓展多点部署,城市环境服务业务先后在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四川、重庆、广西、北京、天津等地中标新项目,获取新订单金额达8.99亿元,年服务合同金额达1.42亿元,如防城港市城区垃圾中转站管理及垃圾转运服务项目、如东县城区环卫作业项目、苏州吴江区盛泽环境卫生管理所垃圾分类运营服务项目、天津市和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机关文化村等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小区运营服务项目等等。垃圾处理业务签署了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建设规模1200吨/日。
境外业务拓展频获佳绩,在西班牙、法国、英国、挪威、瑞典、丹麦、阿根廷、厄瓜多尔以及印度等国家中标新项目,获取新合同金额达20亿欧元,年服务合同金额达5亿多欧元,如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多个区域的固废处理厂综合运营维护以及固废运输项目、法国波城ValorBéarn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厄瓜多尔瓜亚基尔市垃圾收集与道路清扫项目、印度金奈市垃圾收集和街道清扫项目等等。
(三)其他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科技实力。公司对末端机械炉排炉技术的研发,已居行业领先水平。但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活垃圾“三化”处置,抢抓行业机遇,公司还开发新的课题,倾力于等离子熔融技术的研发。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了海安等离子体飞灰资源化示范工程的建设、调试及试运行。同时,公司还确定了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等离子体气化熔融整体工艺路线和核心设备炉型,并于报告期内建成等离子体危险废弃物气化示范工程,目前该项目正在调试中。
截至报告期末,中国天楹及下属全资子公司已拥有境内授权专利536个,发明专利38个,实用新型专利483个,外观专利15个,软件著作权7项,另有84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状态。
总之,公司始终坚守主业,紧抓全球环保行业发展契机,在双品牌策略驱动下,在全球领域大力拓展环保市场,同时充分发挥境内外市场优势,在全球城市环境综合服务领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全球优秀的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可能面临的风险
1、全球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作为国际化企业,城市环境服务和废弃物末端处置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全球宏观经济影响。环保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维持城市顺利运转的刚性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具有良好信誉和公信力的市政机构,业务经营发展稳定,但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2、行业竞争风险
环保行业日益成为各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重点行业。随着全球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环保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受益于产业规划提振和各国环保政策利好出台,环保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吸引了大量竞争者进入。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越来越多行业新进者加入的背景下,若公司不能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持续获取优质标的,并在技术研发、项目运营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将对公司在未来的环保行业地位带来严峻挑战。
3、海外投资政治风险
公司作为国际化企业,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在积极拓展国际环保市场的同时,法律环境、政治波动、政府更迭等政治风险也已成为了影响公司海外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维护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公司将采取谨慎分析、综合考量的态度,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形势、法律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最大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4、资金风险
公司目前主要采用BOT、BOO等特许经营业务模式投资、建设、运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于该类项目建设前期投资规模较大,公司在项目转入运营后通过持续运营的方式逐期取得收益,因此项目的前期建设投入对公司现金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公司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可能存在投资资金不足而导致业务无法快速扩张的风险。
5、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Urbaser的城市固废管理业务分布在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合并范围内业务涉及欧元、英镑、阿根廷比索、智利比索等多个币种。其中,欧元是Urbaser记账本位币,亦是主营业务主要结算货币,欧元占总收入比重保持在70%左右。Urbaser下属子公司一般以其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为其记账本位币和结算货币。由于各种货币汇率变动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汇率波动或将对Urbaser经营业绩带来风险。
6、业务整合风险
公司于2019年度完成了对西班牙Urbaser的收购工作,Urbaser是欧洲领先的综合固废管理平台,具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成熟的管理体系,由于Urbaser业务版图覆盖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法规、会计税收制度、商业惯例和企业文化等方面与上市公司存在差异。上市公司正在对标的公司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控制,整体经营规模的增长或将增加上市公司管理及运作难度,对组织机构、管理层能力、员工素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7、海外经营盈利分红汇回国内的法律、政策变化风险
按照境外的相关法律规定,外国投资者所投资企业在履行纳税义务后,可按其持股比例享有盈利分红。因此,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Urbaser可依法将其盈利通过分红方式最终汇给上市公司,该分红不存在相关法律障碍。根据双边税收协定,上市公司通过香港楹展、Firion取得的Urbaser分红所得,按照双边协定规定在当地缴纳的税额,可在应纳中国税收中抵免。但是,抵免额不应超过对该项所得按照中国税法和规章计算的中国税收数额,同时该等盈利
分红汇回国内过程中还需遵照我国关于企业取得境外收入的相关税收法规办理。若未来上述国家或地区关于外汇管理、税收等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可能对盈利分红产生影响并对上市公司及股东收益造成影响。
(二)应对措施
面对各类风险,公司将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同时公司也将不断加强市场投资力度、开拓更多业务渠道,抢抓市场机遇,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用最优的经营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并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1、坚守主业,开拓市场。公司将继续以做大做强主业为出发点,继续开拓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主动出击,抢抓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公司全产业链处理体系和双品牌增强协同效应的优势,提高运营服务效率,强化设备制造产品的质量,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渠道,积极开拓一二线城市市场和海外市场,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研发改造,巩固行业地位。以技术创新为先导,继续强化研发能力、制造能力、集成配套能力,不断提高技术研发对公司发展的贡献度,在已经取得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基础上,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通过对材料、工艺、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创新、改造、调整、完善和再创新,增强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装备领域和等离子无害化处置领域的技术优势,巩固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3、加强管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坚持发展靠管理,公司将通过组织重塑、人才改革等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员工的技术素养、管理素养及人才素养,围绕责任、高效、分享、发展来进行机制改革,从管理中提升效率,通过管理提升公司竞争力,为公司的战略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应对汇率波动风险,公司组建了专业化的全球汇率风险管理团队,制定全球经营外汇风险管理制度框架、外汇风险管理流程以及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相关制度等。
此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项目管理不善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与挑战,公司也将积极面对,根据不同的风险,制订不同的应对措施,有效的控制和化解风险。此次新冠疫情对本公司的生产和经营造成的影响有限,后期公司将持续关注疫情的进展以及对公司的影响,提请广大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2019年公司成功收购全球环保行业翘楚企业西班牙Urbaser后,公司业务完成了向固废处理全产业链运营类企业的转变,中国天楹与Urbaser双品牌作用不断体现,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本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1、全产业链处理体系,提高运营效率
公司业务覆盖固废管理和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遍布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国内外规划咨询经验,还拥有横跨固废管理全产业链的综合技术及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依托覆盖固废处理前端到末端的先进处理技术,能有效实现垃圾源头的分类投放、收集,中端的精细化分类分选,以及末端的固废分类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有效分类,能够最大化提升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在城市环卫领域,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成功研发并运用国际领先的“智慧环卫”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城市环卫工作的分类化、专业化、高效化、信息化和智慧化。在垃圾处理领域,依托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全产业链技术,拥有城市垃圾一体化综合处理能力和经验,通过垃圾分选、垃圾处理与回收技术的充分结合,实现“零垃圾”排放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公司以打造生活垃圾处理为主线的城市环境综合服务运营商为目标,业务从垃圾焚烧发电末端处置向上游的分类、收运、中转以及城市综合环卫方向稳步拓展,形成具有一体化运作优势的固废处理产业链,各业务环节之间将形成可观的协同效应,加快建设速度,提高运营效率,加强设备运营、维护和维修,并促进技术创新。
2、境内外优势互补,增强协同效应
公司通过近年的积极努力,已打通固废处理全产业链,业务范围覆盖垃圾分类、城市环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领域。Urbaser更是深耕综合固废管理领域,是全球固废管理领域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之一,积累了先进的智慧环卫和城市固废综合处理技术及工艺,拥有丰富完整的研发、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固废处理项目的经验,能够为市政机构和企业客户提供“一体化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强大的品牌优势。公司收购与整合Urbaser后,有效地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境内和境外两个平台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借助Urbaser领先的智慧环卫、垃圾分选、机械生物处理、厌氧发酵、垃圾填埋、工业资源再生处理等业务技术优势,帮助境内项目有效地拓展产业链,实现业务多样化,另一方面Urbaser在境外亦可依托公司垃圾焚烧发电的核心技术和运营优势,进一步提升垃圾综合处理技术能力,补强垃圾处理项目研发、设计、建造和运营的综合能力,放大固废处理产业板块的整体价值。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运营创新,在保持西班牙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扩大国际业务,加强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推动项目快速复制
公司的产业发展研究团队全面跟踪全球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搭建了行业发展数据库和全球产业产品数据库,为公司的海外产业关键节点投资并购、等离子处置技术研发、垃圾分类运营、环卫装备智能制造、智慧环境管理云平台开发等提供了指导性决策依据。研发创新团队聚焦于固废管理和城市环境服务领域,在智慧管理平台系统、等离子处理技术、智能垃圾桶、资源高值再利用技术、设施装备数据库、厌氧发酵技术、废油脂再生技术、电力环境服务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不仅推动了自身业务发展,还对整个行业的效质并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团队还与国内外多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建立了国际型合作专家评估组织。数百个自运营项目,业务覆盖固废管理和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为新项目的规划咨询落地提供实际操作数据支撑。公司在长期项目运营实践中,依赖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不断提升现有固废管理技术,优化固废管理运营模式,在业务拓展中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实现项目的快速复制。
4、优秀的管理团队,助力公司持续发展
公司深耕城市固废综合管理多年,境内外均组建了专业的管理人员团队。多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业务的实践,公司形成了一支具备专业投资和管理能力的核心管理团队,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
熟悉全球市场及国际业务,具有突出的城市环卫和垃圾处理项目设计、运营管理等整体服务能力,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技术、业务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具有深刻理解,对公司的竞争定位和发展战略具有清晰的思路,能较好地控制技术路线选择风险、投资风险、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等建设风险以及运营管理风险。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保持稳定,且公司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拥有一支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形成了较完善的公司管理架构体系,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