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银行(832666)
公司经营评述
- 2024-09-30
- 2024-06-30
- 2024-03-31
- 2023-12-31
- 2023-09-30
- 2023-06-30
- 2023-03-31
- 2022-12-31
- 2022-09-30
- 2022-06-30
- 2022-03-31
- 2021-12-31
- 2021-09-30
- 2021-06-30
- 2020-12-31
一、经营情况分析
2024年前三季度,本行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创新求变、转型突破”的工作基调,加快推进转型创新,持续夯实发展基础,规模效益实现稳健增长。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6,681.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3.14亿元,增长10.47%;贷款总额3,324.8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2.86亿元,增长10.76%,占资产总额比例49.76%,较上年末提升0.13个百分点。负债总额6,227.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97.40亿元,增长10.61%;存款总额4,359.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8.99亿元,增长9.52%。
经营效益稳步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本行实现营业收入94.85亿元,同比增长4.26%;实现净利润34.23亿元,同比增长15.32%;基本每股收益0.66元,同比增长11.8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1.96%,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23%,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12%,较上年末下降0.2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12.74%,较上年末提高9.16个百分点。
收起▲
一、经营范围与经营模式
经依法批准与登记,本行的经营范围为:人民币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办理地方财政信用周转使用资金委托存贷款业务;证券投资基金销售。
外汇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审批机关核准的其他业务。
本行在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公司及个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并从事资金业务,业务和网络主要集中在山东省,辐射天津、河南、河北,拥有16家村镇银行。通过不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在中小型企业客户领域及县域金融、零售金融领域拥有了成功的经验和相对的竞争优势,已迅速发展成为山东省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商业银行。本行的业务渠道主要包括传统银行网点和电子银行渠道,其中电子银行渠道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本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投资收益。
二、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宏观指标符合预期。金融机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大金融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稳字当头、稳健发展,加大数字化转型推进力度,创新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合规内控水平,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金融服务质效。整体来看,银行业总资产平稳增长,资产质量整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创新求变、转型突破”的工作基调,加快推进转型创新,夯实发展基础,实现规模、效益、质量均衡协调发展。
资产负债稳健增长。立足主责主业,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报告期末,资产总额6,475.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6%;贷款总额3,266.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1%,占资产总额比例50.44%,较上年末提升0.81个百分点。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科创、绿色、普惠贷款增速分别达到31.84%、43.84%、9.44%,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速。负债总额6,032.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6%;存款总额4,231.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0%,占负债总额比例70.14%,保持较高水平。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深耕客群经营,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多渠道拓宽盈利来源。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4.12亿元,同比增长5.53%,其中非息收入20.11亿元,同比增长27.51%;实现净利润23.46亿元,同比增长15.7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66%,较上年同期提高0.03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24.86%,较上年下降1.56个百分点,降本增效成效显现。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树牢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坚持审慎经营,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资产质量指标平稳向好。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2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14%,较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09.25%,较上年末提高5.67个百分点;拨贷比3.84%,较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
四、风险因素
报告期内,本行无新增的风险因素。
五、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行始终坚持“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固守本乡本土,专注主责主业,打造特色优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1.股权结构多元均衡,公司治理科学高效。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包括境外战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均衡的股权结构,在健全有效的“四会一层”法人治理架构基础上,不断完善适应自身发展的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为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公司治理根基。
2.组织架构扁平化,运营机制敏捷灵活。持续革新组织架构,不断完善与地方紧密对接、紧贴市场、紧贴客户、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在总行层面搭建了“大公司”“大零售”“大运营”的总体架构,形成了公私联动、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高效联合作业机制。组织架构较为扁平化,决策链条短,有利于本行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以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战略方向坚定,发展模式持续创新。保持战略定力,推进战略迭代升级,构建新时期兴行治行战略体系,形成了零售基石、城乡联动、绿色金融、数字化经营四大发展战略。按照六大业务板块战略定位,即“零售金融是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石,县域金融是城乡一体发展抓手,普惠金融是可持续发展新引擎,公司金融是全行业务重要支柱,金融市场是全行重要利润中心,互联网金融是线上获客经营渠道”,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强化人才、科技、运营、战略支撑保障,一体化推进全行各业务板块联动协同发展,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4.零售金融特色明显,客群基础日益深厚。大力实施“零售基石”战略,深耕地方、扎根当地,形成了忠诚深厚的客户基础。建立了从总行、分行到支行一贯到底的大零售转型组织架构,全方位推进零售业务商业模式、体制机制、机构建设、营销渠道、产品体系等方面的转型。加快实施财富管理战略,不断丰富产品货架,构建“自营+代销”经营模式,拓宽财富中收来源。坚持科技赋能发展,优化迭代数字化精准营销平台,打造线上权益平台,不断优化各类生活服务场景。强化客户分层分群,持续创新“养老金融”“儿童金融”特色服务,获客、拓客能力显著增强。
5.普惠业务优势突出,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始终坚持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积极做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等重大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形成了独具特色、覆盖全行的普惠金融体系。按照深耕主业、做精专业的思路,持续加强银政担合作,推动小微服务向“线下+线上”模式转型升级,形成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良好氛围,为广大中小微客户提供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
6.县域市场持续深耕,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多年来持续深耕县域市场,将县域板块作为全行战略增长的重要支撑,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拓面提质,县域金融业务贡献度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城乡联动效应,加快下沉金融服务,推进县域服务渠道建设,持续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属品牌建设,形成“一县一品”精品工程,搭建数智乡村服务平台,县域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7.持续筑牢风控防线,内控合规全面夯实。坚决筑牢风控防线,逐步形成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体系。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入大数据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识别、计量工具和方法,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内部专项检查、重点领域排查、内部审计和人民银行、监管机构、外审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不断增强内控合规建设和案件防控能力,建立了“三内三外”“一防一控”的风控协同联防作业机制,搭建“大监督”格局,推动纪检监察、合规、内审、监事会监督贯通协同。
8.企业文化优秀鲜明,凝聚持续发展动力。积极践行“忠诚、责任、创新、效率、专业、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为股东创造理想价值,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倡导“敬业爱岗、求真务实、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并以此凝聚形成了齐鲁银行特有的家园文化。在鲜明的家园文化引领下,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六、主要业务情况
(一)公司银行业务
本行将公司银行业务作为服务本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支柱,深耕客群建设,深化转型发展,推进精细管理,经营质效保持较好水平。报告期末,公司存款余额2,159.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7.09亿元,增幅6.25%;公司贷款(不含贴现)余额2,305.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4.98亿元,增幅10.81%。
精耕公司客群,夯实业务发展根基。丰富精准获客手段,利用营销管理平台向机构推送网点周边商机信息,新增专精特新获客地图、产业获客和园区获客等批量获客模块,上半年对公新开户1.27万户,同比增幅12.40%。强化客户精细管理,修订对公客户分类分层营销管理办法,优化客户评级体系,明确重点客户营销领域、分层营销维护要求,上半年对公活跃户11.96万户,同比增幅13.26%;对公基础户6.05万户,同比增幅11.06%,客户基础不断夯实。
聚焦服务实体,强化金融服务供给。紧盯省市级战略重点客户,拟定营销计划,梳理营销进展,匹配敏捷团队,服务重点客户资产投放。聚焦省市重大重点项目、济南市“项目深化年”重点项目、城市更新暨城中村改造等政策重点支持项目,建立营销清单,实施定期调度,推动资产业务均衡投放。聚焦产业专精,发布济南市四大产业营销指引,出台中央商务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金融服务方案,助力重点产业园区资产业务营销。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编制绿色金融重大项目库,创新排污权质押贷款,成立绿色金融工作小组,“低碳益贷”荣获中共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山东好品金融·绿色金融产品”。
发力优势领域,筑牢科技金融成色。规划科技金融发展路径,首建科技金融客户经理序列,进一步理顺科技金融业务发展机制。推进科技金融扎根行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持续深化,上半年新设3家科技金融中心,全行运行的科技金融中心达8家。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客群,建立“一图.一表一库”营销管理体系,推动专精特新精准营销,“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户数1,637户,较上年末增加476户;全行科技型企业一般贷款余额312.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84%。荣获“2023‘齐鲁企舞’十大科技金融先锋机构”“首届齐鲁资本力量优秀金融创新服务机构”;“科研贷”被评为“2023年度山东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优秀金融创新产品”“山东好品金融·科技金融产品”“济南市2023年度金融创新项目”一等奖。
积极转型创新,加快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积极推进国际业务线上化建设,加入人民银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全面启动国际业务自动化、智能化项目,实现小额服务贸易汇入汇款智能化等功能,国际业务线上交易占比超四成。积极贯彻落实监管要求,提高外汇和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精准施策“稳外贸、促外贸”,通过减费让利系列活动及跨境人民币政策宣传,惠企千余家。持续丰富企业财资管理服务,上线票据管理、存款管理、国际结算、融资管理等服务模块,优化收付款、薪酬管理等11项功能,适配企业资金管控需求,提升资金运营效率。持续优化资产池及泉信链产品服务,完善交易类、管理类12项功能细节,简化人工操作流程,提升线上化服务便捷性。敏捷响应资金监管场景对接,完成9个地区监管部门系统升级。
坚持多措并举,推动投行转型升级。获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资格,报告期末,承分销规模超过150亿元,服务投资人家数超过60家。积极推进银团贷款业务,联合银行同业,共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针对产业类客户的融资需求,大力发展撮合等轻资本业务。
持续深化合作,拓宽机构业务领域。进一步深化政银合作,上半年新增各类银政资质40余项,通过对接国库集中支付代理、财政社保资金专户管理、公积金缴存管理系统、住房维修资金线上缴存及专户管理等系统,为各级财政、住建、公积金等部门提供现金管理及资金监管服务。
(二)零售银行业务
本行坚持零售基石发展战略,以客户为中心,深化客户经营,加大产品创新,调优业务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营销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零售业务综合贡献。报告期末,个人存款余额2,071.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67亿元,增幅6.35%;个人贷款余额866.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04亿元,增幅3.47%。
聚焦客户经营,精细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为老年客群提供适配性产品,持续做好适老化服务设施改造,强化银政银企合作,推动省市人社、市民政局等部门的合作,搭建多主体共同参与建设的养老服务生态圈,积极践行养老金融。发布儿童客群营销指引,推出“儿童友好主题卡”,创新搭建研学服务机制,探索儿童金融获客新场景。上线社保客群数字展厅,开展社保卡惠民活动,持续拓宽社保卡服务领域。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745.8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06%,人均在行资产提升4.33%。
聚焦资产投放,产品与客户需求适配性不断提升。立足服务城乡居民市场定位,全力推进产品创新和流程优化,着力满足客户衣、食、住、行等多维度的消费需求。积极响应国家各项房贷调整政策,按照人行定价自律机制要求,及时调整本行按揭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定价,更好支持居民刚需和改善购房需求。贯彻落实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要求,汽车分期业务最高贷款比例提高至100%,为推进汽车以旧换新提供相应支持。上线齐鲁教师贷、齐鲁医护贷、齐鲁守护贷三款专属客群贷款,提高精准服务能力。根据客户消费额度需求进一步细化分层,推出最高授信额度100万元的齐鲁先锋贷。通过人工智能、数据建模等新技术,提升消费贷款产品的线上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加快推动个人消费类贷款的转型发展。
聚焦财富转型,满足客户多元投资需求。持续丰富财富产品线,积极引入信托产品,弥补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短板,加强与理财子、基金、保险公司的合作力度,持续提升保险、基金等高价值产品规模,不断提升财富业务中收贡献。充分发挥内训师“传帮带”作用,实施内训师交流派驻辅导培训项目,加快内部人才培养,提升全行财富队伍专业能力。报告期末,个人金融资产余额2,805.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6%,中高端客户13.7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59%。
聚焦渠道协同,优化提升客户体验。打通柜面、厅堂PAD、营销管理平台营销链路,通过客户画像分析客户潜在需求,实现客户精准有效营销、厅堂设备协同及客户智能引导分流,优化配置网点资源。在客户与产品之间建立有效链接,构建客户精准营销模型,匹配适合客户需求的财富产品。丰富线上活动形式,优化活动邀请机制,定向、灵活推荐产品、活动及服务,提高产品的渗透率和转换率。
(三)普惠金融业务
本行秉承“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普惠金融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的地缘优势,持续推进机构、业务、服务下沉,因地制宜加快普惠金融创新,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化、一站式金融服务。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17.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90亿元,增速9.4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超过6.9万户。
抢抓政策机遇,推进普惠业务提质增效。扶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受益产业政策的行业和客群,与济南融资担保集团携手推出专项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产品“济担-信心提振贷”,进一步提振济南市场主体信心,促进中小微企业平稳运营,报告期内,累计为3,900余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19.88亿元,居济南市银行业首位。
遵循政策导向,提升普惠客群服务能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伙伴工作机制要求,印发《齐鲁银行2024年金融伙伴工作实施方案》,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针对辖内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和特色集群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把创新高质量普惠金融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普惠小微贷款投放上赋能增量。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合作对接活动,持续拓展与产业园区、商圈市场、政府平台、商会协会的合作,推进多种渠道批量获客。
强化数字赋能,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围绕丰富客户标签体系、搭建客户分层分群模型、差异化产品供给,全力推进普惠业务数字化转型。开展系统、产品、流程优化共220余项,持续优化房抵e贷、轻松e贷等普惠线上重点产品,升级小e管家相关功能,持续推进普惠小微产品的线上化程度,提升客户经理操作便捷度,提升客户体验,实现小微业务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发展。
(四)县域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县域金融业务发展,持续加大县域业务资源投入力度,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县域各项指标快速增长。报告期末,本行县域支行(不含子公司)存款余额1,278.9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9.15亿元,增长11.23%;县域贷款余额985.0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9.74亿元,增长13.84%;县域客户数达到210.7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2.19万户,增长6.14%,县域金融各项指标保持快速增长。
县域服务网络持续完善。不断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和服务重心下沉,报告期末,县域支行达到81家,其中一级支行67家,乡村振兴支行14家,县域覆盖率稳步提升。依托各县域支行设立60家县域普惠金融中心,配备专门县域普惠营销团队,提升县域机构发展效能。
县域特色产品提质扩量。持续推广“一县一品”工程,结合各县域产业布局和产业特色,推动批量业务落地,有效带动县乡特色产业发展,已在省内58个县域落地生根。通过对“肉羊养殖”存量客户精准画像,实现标准化线上审批,系统审批通过率达到95%,预期额度满足率达到90%,贷款余额超2.3亿元。自主研发的农户小额线上贷款产品“农户e贷”累计授信农户6,700余户,授信金额18.10亿元。
村镇银行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坚持“小额分散”发展方向,强化“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立足当地特色经济和市场需求,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模式。报告期末,16家村镇银行共有营业网点44家,资产总额164.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3亿元,增幅3.68%;贷款总额118.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9亿元,增幅5.13%,其中个人贷款占比74%,涉农贷款占比76%,户均贷款20.68万元。
(五)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在控风险、重合规的前提下,紧跟市场变化,积极把握交易机会,灵活调整业务策略,围绕优化业务架构、提高服务实体企业能力、提升市场形象等重点工作,持续推动金融市场业务稳健发展。
加强市场研判,提升投资交易水平。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加强境内外资产挖掘,加大债券波段交易力度,较好地应对市场行情。不断提高择时水平,利率债承销规模和收入增长明显。认真履行债券市场做市商职责,做市交易量同比增长显著,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
深耕票据运营,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建立总分联动服务机制,拓户提质抢抓市场资源,同时通过高效、便捷的线上贴现,增加客户粘性,扩大直贴规模;发挥直转联动机制作用,加快票据流转,支持企业融资;落实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惠及更多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上半年,直贴同比增长96.93%,再贴现同比增长3.08%。
立足地方法人银行定位,助力企业汇率避险。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管理和服务优势,积极推广代客外汇衍生品线上化交易系统,以外汇远掉期和外汇期权产品为抓手,贯彻落实减费让利要求,提升客户服务效率,持续推广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报告期内,业务笔数同比增长39%,交易量同比增长11%,有效助力实体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六)资产管理业务
本行坚持资产管理业务稳健发展,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加强理财品牌建设,持续提升投研能力,产品体系日益完善,经营质效持续提升,市场品牌价值逐步增强。
坚持普惠发展,加强理财品牌建设。本行理财以“服务地方,普惠大众”为使命,坚持资产管理业务普惠发展路径,深耕山东市场,打造“泉心理财”资管品牌,形成泉心盈、安稳泉家、财富传家等多层次产品体系,实现产品期限全覆盖,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受到广大客户及社会信赖。报告期末理财规模585.70亿元。
坚持价值引导,提升理财投研和交易能力。秉承“以终为始,专业致胜,对投资者负责”的投资宗旨,坚持“稳健审慎,灵活多元”的投资风格,以专业的投资能力和值得信赖的理财服务满足投资者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报告期内,持续强化投研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研判;不断优化投资审批流程,拓展投资品种,应对日趋多变的市场环境;常态化开展投资策略分析,提升投资管理水平。坚持数字化转型,赋能理财业务全面升级。积极对标理财公司等先进同业,持续推动理财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科技赋能,实现产品销售、投资管理、运营与风控的系统全流程覆盖,投资效率、产品管理能力和客户投资体验进一步提升。被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评为“2023年度理财信息登记优秀机构”,荣获联合智评金蟾奖“理财收益先锋”等奖项。
(七)互联网金融业务
本行不断发挥金融科技优势,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电子渠道功能服务建设,持续创新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电子渠道柜面业务分流率超过89%。
扎实推进渠道功能建设,优化客户体验。持续丰富手机银行缴费、消费等高粘性生活场景,完善院校缴费服务,搭建手机银行“银企大集”,为济南市银企协会企业及零售客户提供线上交易平台,提升客户活跃度。积极开展数字化运营,实现针对新客、代发、老年等不同客群的个性化营销触达,提高精准服务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深度曝光更受客户欢迎的产品,提高界面操控质感,更符合客户使用习惯。报告期末,个人手机银行客户305.5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9.21万户,增幅6.71%;企业手机银行客户9.9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94万户,增幅10.40%。
加强网点智能化建设,提高客户服务效能。结合网点业务量等数据分析,持续优化智能机具布放,促进网点智能化水平提升。已开通运行智能设备(含高速存取款机)505台,自助设备314台,功能覆盖了主要且高频的产品及服务项目,满足客户日常交易需求,进一步优化流程界面,有效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促进柜面业务分流。大力实施自助设备信创改造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开通运行235台信创设备,为下一步全面做好信创应用奠定了基础。
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项目建设,多场景应用提升支付便利化。快速推进数字人民币综合项目建设,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成功落地山东省首笔数字人民币创业担保贷款业务,持续推动财政资金拨付、代发工资、缴税退税等场景应用,提升支付数字化、便利化水平。报告期内,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累计超过5.5亿元。
收起▲
一、经营情况分析
2024年一季度,本行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创新求变、转型突破”的工作基调,持续推进新三年规划和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营业绩稳中向好。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6,248.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0.31亿元,增长3.31%;贷款总额3,176.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4.59亿元,增长5.82%,占资产总额比例50.84%,较上年末提升1.21个百分点。负债总额5,810.2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0.28亿元,增长3.20%;存款总额4,026.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5.37亿元,增长1.14%。
盈利水平稳步提升。报告期内,本行实现营业收入30.22亿元,同比增长5.53%;实现净利润11.79亿元,同比增长15.43%;基本每股收益0.22元,同比增长10.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2.25%,同比提高0.13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2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32%,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04.80%,较上年末提高1.22个百分点。
收起▲
一、经营范围与经营模式
经依法批准与登记,本行的经营范围为:人民币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办理地方财政信用周转使用资金委托存贷款业务;证券投资基金销售。
外汇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审批机关核准的其他业务。
本行在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公司及个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并从事资金业务,业务和网络主要集中在山东省,辐射天津、河南、河北,拥有16家村镇银行。通过不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在中小型企业客户领域及县域金融、零售金融领域拥有了成功的经验和相对的竞争优势,已迅速发展成为山东省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商业银行。本行的业务渠道主要包括传统银行网点和电子银行渠道,其中电子银行渠道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本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投资收益。
二、行业发展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银行适时强化逆周期调节,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引导资金更多流向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监管部门扎实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妥善处置高风险机构,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大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普惠小微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银行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优化供给结构,积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资产质量总体保持平稳,风险抵补能力充足,流动性保持较高水平,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行始终坚持“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固守本乡本土,专注主责主业,打造特色优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1.股权结构多元均衡,公司治理科学高效。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包括境外战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均衡的股权结构,在健全有效的“四会一层”法人治理架构基础上,不断完善适应自身发展的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为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公司治理根基。
2.组织架构扁平化,运营机制敏捷灵活。持续革新组织架构,不断完善与地方紧密对接、紧贴市场、紧贴客户、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在总行层面搭建了“大公司”“大零售”“大运营”的总体架构,形成了公私联动、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高效联合作业机制。组织架构较为扁平化,决策链条短,有利于本行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以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战略方向坚定,发展模式持续创新。保持战略定力,推进战略迭代升级,构建新时期兴行治行“六维战略体系”,形成了零售基石、城乡联动、绿色金融、数字化经营四大发展战略。按照六大业务板块战略定位,即“零售金融是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石,县域金融是城乡一体发展抓手,普惠金融是可持续发展新引擎,公司金融是全行业务重要支柱,金融市场是全行重要利润中心,互联网金融是线上获客经营渠道”,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强化人才、科技、运营、战略支撑保障,一体化推进全行各业务板块联动协同发展,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4.零售金融特色明显,客群基础日益深厚。大力实施“零售基石”战略,深耕地方、扎根当地,形成了忠诚深厚的客户基础。建立了从总行、分行到支行一贯到底的大零售转型组织架构,全方位推进零售业务商业模式、体制机制、机构建设、营销渠道、产品体系等方面的转型。加快实施财富管理战略,不断丰富产品货架,构建“自营+代销”经营模式,拓宽财富中收来源。坚持科技赋能发展,优化迭代数字化精准营销平台,打造线上权益平台,不断优化各类生活服务场景。强化客户分层分群,持续创新“养老金融”“儿童金融”特色服务,获客、拓客能力显著增强。
5.普惠业务优势突出,中小微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始终坚持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积极做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等重大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形成了独具特色、覆盖全行的普惠金融体系。在山东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率先设立普惠金融部,按照深耕主业、做精专业的思路,持续加强银政担合作,推动小微服务向“线下+线上”模式转型升级,形成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良好氛围,为广大中小微客户提供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
6.县域市场持续深耕,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多年来持续深耕县域市场,将县域板块作为全行战略增长的重要支撑,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拓面提质,县域金融业务贡献度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城乡联动效应,加快下沉金融服务,推进县域服务渠道建设,持续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属品牌建设,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形成“一县一品”精品工程,搭建数智乡村服务平台,县域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7.持续筑牢风控防线,全面夯实内控合规。坚决筑牢风控防线,逐步形成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体系。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入大数据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识别、计量工具和方法,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内部专项检查、重点领域排查、内部审计和人民银行、监管机构、外审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不断增强内控合规建设和案件防控,建立了“三内三外”“一防一控”的风控协同联防作业机制,搭建“大监督”格局,推动纪检监察、合规、内审、监事会监督贯通协同。
8.企业文化优秀鲜明,凝聚持续发展动力。积极践行“忠诚、责任、创新、效率、专业、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为股东创造理想价值,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倡导“敬业爱岗、求真务实、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并以此凝聚形成了齐鲁银行特有的家园文化。在鲜明的家园文化引领下,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四、主要业务情况
(一)公司银行业务
本行将公司银行业务作为服务本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支柱,精耕“两户”建设,深化转型发展,推进精细管理,经营质效保持较好水平。报告期末,公司存款余额2,032.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6.75亿元,增幅8.94%;公司贷款(不含贴现)余额2,080.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4.43亿元,增幅20.54%。
扩户提质,筑牢业务发展根基。加快对公基础客群培育,全行“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持续深化。加强与省市级国企客户的全方位对接合作,积极拓展优质上市公司、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资源,通过各级经济主管部门、园区、商会、协会等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批量获客。年内,对公新开户2.11万户,对公活跃客户达11.41万户,增幅14.56%,对公基础客户达6万户,增幅11.41%;积极引导客户使用公积金缴存、现金管理、资产池、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等功能,“一户多开”“一户多办”效果显现。
坚守本源,强化金融服务供给。聚焦山东“十强产业”、济南“项目突破年”等政策重点支持产业、项目,满足企业合理金融需求,实现信贷高效投放。落实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推出能效益贷、低碳益贷、文旅易贷、园区易贷、绿色碳惠贷等多款绿色金融产品,获评山东省银行业协会ESG评价A类行,排名位列省内城商行首位。积极响应济南民营企业攀登行动,在银企对接、银担合作、便捷审批等方面,提前预判、全面谋划,抢早抢先抓好服务工作,全年向民营企业发放攀登贷金额居全市首位。
深耕厚植,纵深推进科技金融。制定科技金融三年发展规划和改革实施方案,加快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成立济南科创金融中心支行,发布“齐鲁科创”品牌。创新科技金融审批模式,成立总行科创金融审批中心,为全行科创授信业务审批提供专属绿色通道。推出“未来星”“启明星”科技金融服务方案,启动“库、链、圈”三大基础性工程建设,聚焦企业资源建库,针对重点产业建链,围绕产业生态建圈,提供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授信余额459.28亿元,授信户数2,925户,居山东省金融机构前列;济南地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信覆盖率分别达到38%和58%,居济南地区金融机构首位。创新突破,加快国际业务发展。推进线上化产品创新和系统建设,形成覆盖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两大板块、企业网银等四个渠道、十六大类业务功能的线上化产品体系,线上交易占比近四成。推出“进口贷”“出口退税贷”“电子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等创新产品,强化推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创新应用。精准施策“稳外贸、促外贸”,通过减费让利系列活动及跨境人民币政策宣传,惠企千余家。积极贯彻落实监管要求,提高外汇和跨境人民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荣获2023年山东省“践行诚信兴商理念,护航健康外汇市场”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2023年山东省跨境人民币业务成果宣传竞赛团体二等奖。
转型升级,提升投行服务能力。积极发挥金融中介职能,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组合服务客户,进一步拓宽资金朋友圈,围绕持牌金融机构资金偏好,大力发展撮合等轻资本业务,满足产业类客户的融资需求。成功发行山东省内银行单笔规模最大融贸类ABS业务5.7亿元,储架供应链ABS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优秀金融创新产品。
深化合作,拓宽机构业务领域。进一步深化政银合作,新增各类银政资质五十余项,通过对接国库集中支付代理、财政社保资金专户管理、住房维修资金线上缴存及专户管理等系统,为各级财政、住建等部门提供现金管理及资金监管服务;结合全省、各市重点项目需求,开立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农民工工资代发和保证金监管账户等,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二)个人银行业务本行坚持零售基石发展战略,以新三年发展规划为指引,聚焦客户经营和转型升级,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稳步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零售业务贡献度。报告期末,个人存款余额1,948.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7.53亿元,增幅19.47%;个人贷款余额837.1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11亿元,增幅11.91%。
深耕客群经营,持续夯实战略根基。获得济南市市直工资统发业务资格,实现银政代发资质重要突破。不断提升社保客户服务能力,省内率先推出社保卡“同号换卡”,全网点实现社保卡“上门发卡”服务,解锁社保卡“加载公交”应用新场景,多角度开展社保卡惠民活动,累计服务93万社保客户。依托“萌小齐”儿童金融子品牌,组织儿童财商活动400余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探索银发客群服务新模式,在滨州地区发行“常清泉”养老联名卡,整合餐饮、医院、旅游、银行、公交、超市等多方资源,组建“常清泉综合为老服务联盟”。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达到723.64万户。
加速个贷转型升级,促进消费便民惠民。积极响应国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工作部署,紧跟房地产信贷政策,稳步有序推进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工作,及时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需、改善型群体的合理购房需求。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决策部署,持续优化消费金融业务策略,提高信贷资金可得性和便捷性,报告期内,消费贷款增量较同期实现翻番。积极践行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汽车分期业务自动化改造,投放额取得较快突破。加速形成信用卡产品特色,携手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发行球迷专属信用卡,满足个性化金融需求。聚焦财富管理,着力满足多元需求。加强客户分层分类管理,注重高净值客户经营维护,以客户生命周期为轴线,满足客户多元资产配置需求。持续丰富财富产品线,甄选多家理财子公司、保险、贵金属、基金产品,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投资选择,扩大中收来源。报告期末,个人金融资产余额2,613.50亿元,增幅19.92%,中高端客户12.07万户,增幅17.38%;荣获2023年金誉奖“卓越财富管理城市商业银行”“卓越财富服务能力银行”等奖项。
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围绕资产配置、顾问式营销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组织全方位财富管理专项培训,建立起一支专业、优质、高效的财富队伍,在全省“第六届齐鲁金融理财师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成立总、分、支三级零售数据分析团队,组织数字化精准营销训练营,着力提升员工数字化分析、管控及决策能力,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推进数智转型,持续增强科技赋能。丰富完善客户标签体系,构建重点客群多维数字展厅,实时动态展示客户画像,精准挖掘客户需求,全面提升客户精细化管理能力。开发建设手机银行“薪管家”“灵活就业客群”服务专区,汇集代发工资、社保签约、公积金缴存、产品购买、活动权益等内容,以“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多层次金融需求。立足用户视角重塑信贷业务流程,对全链条各环节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业务办理质效和客户体验。
(三)普惠金融业务
本行始终坚守“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不断推进服务下沉、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效率提升,集中行内外优势资源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化、一站式金融服务。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5.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37亿元,增速19.37%,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到6.9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当年平均投放利率4.77%。聚焦“两户”建设,扎实开展普惠客群拓展。深入开展“走万企提信心优服务”等活动,积极拓展重点产业集群及产业链上下游等中小企业,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持续深入推进客户服务。依托金融辅导制度体系,实行清单式对接服务,灵活运用金融产品,一户一策,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深入产业园区、商圈市场、政府平台、商会协会,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合作对接活动,持续推进多渠道批量获客。
加强多元驱动,持续推进普惠业务增量提质。全面深化银政担合作,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批量化、线上化、标准化运作,为广大小微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搭建了与企业客户紧密链接的“银企家园”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场景,建立了涵盖供应链金融、资产池、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等在内的交易银行服务体系,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客户提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商票保贴、保理等多样化的线上金融服务,多维度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业优先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独家冠名济南市首届“我的就业创业梦”济南大学生短视频大赛,落地济南市首笔“济担-创业贷”业务,助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数字赋能,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升级。研发建设集自助化、智能化、线上化于一体的齐鲁普惠微平台,创新推出涵盖供应链、税务、科创、海关、农户、政府采购等多场景的10余款线上贷款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小微客户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升级“齐鲁E贷”普惠专属微信小程序,实现额度测算、产品超市等功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专属金融服务,持续丰富“小e管家”功能,优化普惠金融线上产品,提升客户经理操作便捷度,提升客户体验。
(四)县域金融业务
本行深入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打造县域发展增长极,县域金融各项指标保持快速增长。报告期末,县域支行(不含子公司)存款余额1,149.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23%;贷款余额865.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18%;县域客户数达到198.5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7.32万户。
健全机制,城乡联动转型发展。成立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建立健全面向县域、“三农”的治理结构和业务运行机制,将金融服务城乡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建立省、市、县一体化发展机制,以总行区位优势和城市金融服务经验赋能县域机构发展。
深耕县域,渠道产品完善丰富。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报告期内,新设一级县域支行6家,乡村振兴小微支行2家,县域支行达到80家。依托各县域支行铺设59家县域普惠金融中心,做精、做细、做实“一县一品”工程,推出“乡村振兴-粮食种植贷”“蔬菜贷”“农耕贷”等产品,深入服务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聚焦当地,村镇银行经营质效稳步提升。村镇银行坚持“小额分散”发展方向,强化“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立足当地特色经济和市场需求,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模式。报告期末,16家村镇银行共有营业网点43家,资产总额158.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69亿元,增幅14.21%;贷款总额112.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72亿元,增幅12.72%,其中个人贷款占比74%,涉农贷款占比77%,户均贷款19.69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04亿元,资产收益率1.38%,净资产收益率13.48%,发展质效保持良好。
(五)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秉承稳健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和创新,着力提高资产配置收益,打造稳定、多元的同业负债结构;持续加强研究分析,提升交易能力,扩充市场资格,拓展交易对手,严控各类风险;充分利用票据、衍生品、债券投资等多种产品,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市场服务。
统筹资产负债,控制成本稳定收益。持续加强对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市场趋势的研究,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统筹债券、基金等各类资产的配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稳定资产收益水平。同时,加强同业负债精细化管理,合理摆布融资结构,多元化开拓客户群体,做好同业授信维护和拓展,有效管控负债成本。
把握市场机会,提升盈利及创新能力。把握市场机会,加大债券交易力度,提高投资收益;积极参与各类市场创新业务,履行做市商义务,做市交易量稳步提升;提高择时水平,着力开展承销债券做市交易,实现承销量和手续费双提升;市场业务资格实现新突破,获得财政部记账式国债承销资格;市场形象不断提升,获得本币市场“年度影响力机构”“市场创新业务机构”和“债券交易投资类自营结算100强”等奖项。
总分协同拓展,增强服务实体质效。积极应对票据市场新变化,加强总分协同拓展直贴业务,紧密联动二级市场交易,最大程度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精准滴灌小微、民营、涉农等重点领域企业;推动票据系统升级,优化贴现流程,进一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优化业务系统,服务企业汇率避险需求。持续优化代客外汇衍生品系统,提升客户办理业务的获得感和便利性;践行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综合运用远掉期和期权产品,助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客户数量同比增长39%。
(六)资产管理业务
本行坚持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加强理财品牌建设,持续提升投研能力,提高组合收益,产品体系日益完善,经营质效持续提升,市场品牌价值逐步增强。
坚持普惠发展,加强理财品牌建设。本行理财以“服务地方,普惠大众”为使命,坚持资产管理业务普惠发展路径,深耕山东市场,打造“泉心理财”资管品牌,形成泉心盈、安稳泉家、财富传家等多层次产品体系,实现产品期限全覆盖,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受到广大客户及社会信赖。报告期末,理财规模575.22亿元,位居全国城商行前列。
坚持价值引导,提升理财投研和交易能力。秉承“以终为始,专业致胜,对投资者负责”的投资宗旨,坚持“稳健审慎,灵活多元”的投资风格,以专业的投资能力和值得信赖的理财服务满足投资者财富保值增值需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持续强化投研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研判;积极拓展市场朋友圈,拓宽交易品种,主动把握市场机会;不断优化投资策略,提升投资管理水平。
坚持科技创新,赋能理财业务全面升级。积极对标理财公司等先进同业,持续推动理财系统建设。以平台化理念规划系统科技架构,实现产品销售、投资管理、运营与风控的全流程覆盖,不断提高科技赋能,投资效率、产品管理能力和客户投资体验进一步提升。被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评为“2023年度理财信息登记优秀机构”,荣获2023年金誉奖“卓越转型发展银行”“卓越创新资产管理银行”等奖项。
(七)互联网金融业务
本行不断完善线上渠道服务,推进网点、远程银行服务智能化升级,持续提升客户体验,积极探索业务创新,数字人民币业务加速发展。
不断丰富手机银行服务及功能,优化客户体验。以做好客户服务为出发点,推动银行服务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手机银行拓展生活缴费品类及覆盖区域,不断丰富生活服务,进一步扩大手机银行客户服务范围。同时,手机银行支持针对不同客群配置差异化产品的功能,对新客客群、睡眠客群、按揭客群发行专属存款或理财,提高精准服务能力。报告期末,个人手机银行客户286.38万户,新增55.17万户,月活客户数73.56万户,新增13.75万户;企业手机银行客户9.04万户,新增1.75万户;全年手机银行交易量1,683.18万笔,交易额6,501.52亿元;手机银行获得CFCA“2023数字金融金榜奖—手机银行最佳创新体验奖”。
持续发挥自助机具服务效能,提高网点智能化服务水平。智能柜台上线优化多种业务功能,高速存取款机实现与ATM功能联动及模式切换,拓宽智能机具服务范畴。报告期末,共有自助银行182家,自助设备796台,完成智能机具软件系统的信创建设并应用实施,网点智能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强化数智化能力建设,打造远程智慧服务。远程银行上线智能语音导航、智能文本机器人、智能外呼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搭建全新的“AI数字人+人工”协同服务,并通过对接大数据系统、构建客户标签、形成立体画像,实现客群分层、预判提醒、断点识别服务及产品精准推荐、客户关系维护等,全方位升级服务场景、聚合平台功能、重塑客户体验。同时,创新远程视频“线上面对面”智慧云柜服务模式,实现客户业务在家办、线上办,为客户提供“足不出户、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体验。报告期内,通过电话、在线及视频等渠道累计服务客户256万人次,人工接起率达95%以上,客户满意度达99%以上。
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项目建设,争做先行试点排头兵。紧跟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及济南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济南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先行先试。加速建设完善本行数币业务功能,重点发力对公钱包、商户收单以及数币场景建设等方面,年内完成财政资金拨付、普惠贷款、缴税退税、党费/工会会费缴纳、代发工资、零售消费、文化旅游、医药连锁八大数币应用场景的实施落地,切实提升数币服务能力。报告期内,累计开立对公钱包5,945户,个人钱包绑定本行账户3,166户,交易金额累计2.7亿元,对公钱包开户数量及交易金额均在济南市数字人民币合作机构中位居前列。
五、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践行稳健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扎实推进新三年发展规划和数字化转型战略,全面提升经营质效,实现规模、效益、质量均衡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积极服务实体经济,资产负债稳健增长。立足主责主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大对普惠、绿色、科创、县域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突破6,000亿元,达到6,048.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53%;贷款总额3,001.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69%;普惠、涉农、科创、绿色贷款增速分别达到19.37%、18.22%、28.04%、44.23%,高于贷款平均增速。负债总额5,629.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68%;存款总额3,980.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85%。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小微金融债各40亿元,专项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经营效益稳步提升,质效指标保持良好。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多渠道拓宽盈利来源,营收结构稳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9.52亿元,同比增长8.03%,其中利息净收入88.77亿元,同比增长3.53%,非息收入30.75亿元,同比增长23.53%;实现净利润42.69亿元,同比增长17.58%。资产利润率0.77%,与上年持平;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90%,较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26.42%,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保持较低水平。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树牢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加强不良资产处置,资产质量指标平稳向好。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26%,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38%,较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03.58%,较上年末提高22.52个百分点;拨贷比3.83%,较上年末提高0.20个百分点。
六、风险因素和风险管理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增强风险管理前瞻性和主动性,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服务转型发展,积极应对新增风险业务冲击,加快存量不良资产出清,保障全行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银行面临的借款人或对方当事人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相关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强化授信政策引领,积极开展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及管控,资产质量保持稳中有升。
一是完善信用风险制度,提升管理精细程度。制定《齐鲁银行2023年度授信政策》,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等20个重点支持领域、特定行业提出更为细化的管理要求;制定《齐鲁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提升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质量;制定《二〇二三年度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与考核办法》,引导全行加快推动不良贷款清收处置,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
二是加强授信集中度管理,优化资产结构。定期开展大额风险暴露的计量、监测与报告工作,强化大额授信业务管控,主动引导分支机构调整信贷结构。
三是严防重点领域风险,防范风险业务前清后冒。持续落实“双名单”管理机制,制定《齐鲁银行重点观察客户管理办法》,加强风险跟踪及督导,有的放矢开展风险管控工作;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研究分析,完善行业、客户等维度的风险复盘机制,进一步摸清信用风险底数,不断加固信用风险防线。
四是推动风控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赋能。建立风险条线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制,制定智能风控实施蓝图;开展风险回溯、数据研究,完善风险预警信号体系;优化零售业务风险管理模型,提高信用卡自动化审批程度。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本行建立了与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市场风险管理架构下董(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报告要求,建立了包括交易限额、止损限额以及风险限额在内的限额结构体系,对市场风险进行识别、监测和控制。
一是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齐鲁银行市场风险资本管理暂行办法》,修订《齐鲁银行账簿划分管理暂行办法》,细化市场风险管理要求,夯实风险管理制度基础;优化年度市场风险限额方案并定期监测,有效引导金融市场业务稳健发展。
二是持续开展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通过限额管理、敏感性分析、VAR计量等管理工具强化市场风险管控,各项指标均维持在设定限额和预警值内;强化风险特征及风险敞口的日常监测,加强风险分析及管控;定期报告市场风险管理情况,确保各相关层级充分了解市场风险管理状况。
三是开展专项压力测试。通过开展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压力测试,研究利率、汇率波动对本行市场风险、业务结构、发展趋势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加强风险防范和预警。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操作风险评估与监测分析,积极落实各项操作风险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操作风险事件,保障业务稳健持续开展。一是优化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修订操作风险管理制度,调整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完善操作风险评估与监测工具,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开展飞行检查。采取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操作合规性检查,强化关键人员、重点业务操作风险管理。
三是强化重点领域操作风险防控。持续开展新业务新产品风险评估,前置风险管控窗口;优化集中放款系统流程,推动放款审核操作的集中化、统一化、标准化;实施员工异常行为监测,加强案件防控;开展运营流程优化,利用大数据、RPA机器人等技术,提高运营风险识别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本行建立较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架构和制度体系,明确董(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各部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和具体管理要求,使用先进、多样的工具和手段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一是加强流动性日常监测。合理制定年度流动性风险限额并持续监测,动态监测资金缺口变化情况,前瞻做好资金调度安排,严守流动性风险底线。
二是提升流动性风险的前瞻性管理。合理使用各类负债工具,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负债来源多元化和稳定性;完善融资策略,畅通市场融资渠道,确保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充裕;加强日常流动性管理,及时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日间支付需求。
三是有效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按季开展集团及法人层面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完善流动性应急计划,细化集团层面流动性事件应对措施,增强全行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
(五)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秉承依法合规经营理念,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开展合规风险防范工作,厚植稳健审慎的合规经营文化。
一是加强合规制度管理。持续关注法律法规和监管准则变化,定期发布解读分析报告,严格落实外规内化机制,确保内部规章制度与外部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相一致。二是强化合规风险监测与评估。定期发布监管行政处罚分析报告,紧跟监管处罚重点和趋势变化,识别、管理并定期评估内部合规风险状况;通过落实监管意见、开展检查和整改,持续加强合规管理。
三是完善合规考核机制。持续完善考核办法和问责处罚等制度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和员工行为管理。
四是深入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管引领作用,落实“合规从高层做起”,强化“人人有责”的合规理念;多措并举开展合规培训教育和合规文化活动,总结发扬优秀合规工作经验,持续提升全行合规经营水平。
(六)信息科技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银行运用信息科技管理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报告期内,本行不断加强科技赋能,提高信息科技治理能力,完善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监测体系,持续做好外包、业务连续性管理,信息科技风控水平进一步加强。
一是完善信息科技风险制度体系。修订《齐鲁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持续开展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全面覆盖信息科技各领域风险。三是落实外包风险管控措施。开展外包检查、评估、应急演练,防范和缓释外包风险。四是强化业务连续性管理。开展业务影响分析、风险评估,组织实施业务连续性演练,保障重要业务可持续运行。
(七)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声誉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银行负面评价所引起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积极调整声誉风险管理策略,加强声誉风险监测,覆盖所有经营活动和业务领域,不断提升声誉风险管理的前瞻性、有效性。
一是持续落实舆情实时监测。严格执行7*24小时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舆情隐患,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及应对。
二是增强声誉风险管理效能。做好日常及特殊时期声誉风险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声誉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发现潜在声誉风险事件,做好风险防范与化解。
三是强化品牌形象管理。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加强正面宣传报道,提升本行品牌认知度和信誉度,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八)洗钱风险
本行建立了完善的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落实反洗钱监管要求,有效识别客户身份、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培育洗钱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反洗钱绩效考核成效。
一是强化反洗钱履职质效。制定《齐鲁银行“反洗钱管理质效提升年”工作实施方案》《齐鲁银行分支机构二〇二三年反洗钱工作考核办法》,统筹推进各项反洗钱工作。二是加强系统管控力度。建设新反洗钱监测报送系统,科技赋能反洗钱工作质量提升,有效防控洗钱风险。
三是践行良好的洗钱风险管理文化。常态化开展反洗钱宣传工作,提高公众洗钱风险防范意识;有针对性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洗钱培训,提升员工反洗钱履职能力,筑牢洗钱风险防线。
(九)报告期内新增的风险因素报告期内,本行无新增的风险因素。
七、关于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预计2024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回升向好发展态势,为银行业发展提供有利经济环境。做好“五篇大文章”。银行业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部署,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迎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格局、新趋势。全面加强风险防控。面对强监管主基调,银行业将持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构筑合规经营长效机制,推动风险管理纵深化、精细化,为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银行业将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完善银行数字化体系建设,逐步覆盖更多业务场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与精准度。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本行构建新时期兴行治行“六维战略体系”,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持续夯实“党建与经营”两大支柱,勇毅坚守“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三个定位,大力实施“零售基石、城乡联动、绿色金融、数字化经营”四大战略,不断夯实“客户、业务、科技、人才、管理”五个基础,始终秉承“百年齐鲁、价值齐鲁、活力齐鲁、担当齐鲁、奋斗齐鲁、家园齐鲁”六项使命,坚持稳健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不断塑造零售金融、县域金融、普惠金融、公司金融、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等板块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精品银行、价值银行、数智银行、首选银行、口碑银行、主流银行”。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本行新三年发展规划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突破之年。本行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跟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货币政策和监管要求,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创新求变、转型突破”的工作总基调,持续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数据和技术双轮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金融服务理念、产品供给、经营管理的全方位转型,不断提高客户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御和化解能力,促进全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国际方面,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世界经济贸易复苏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市场仍不稳定,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方面,经济回升向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困难和挑战。银行业规模扩张速度放缓、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趋势仍将持续,盈利能力承压;资产质量总体可控,但存量风险化解任务依然艰巨。为积极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本行将紧密围绕国家和省市战略部署,持续增强战略引领,强化客群经营,加大科技及数字化赋能,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收起▲
一、经营情况分析
2023年前三季度,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践行稳健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有序推进新三年发展规划和数字化转型战略,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5,684.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24.77亿元,增长12.35%;贷款总额2,933.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1.22亿元,增长14.04%,占资产总额比例51.61%,较上年末提升0.77个百分点。负债总额5,307.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02.91亿元,增长12.82%;存款总额4,041.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4.65亿元,增长15.58%,占负债总额比例76.15%,较上年末提升1.82个百分点。
经营效益稳步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本行实现营业收入90.97亿元,同比增长8.24%,其中利息净收入67.61亿元,同比增长8.24%;实现净利润29.68亿元,同比增长16.01%;基本每股收益0.59元,同比增长18.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1.85%,同比提高0.90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平稳向好。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26%,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45%,较上年末下降0.2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13.89%,较上年末提高32.8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96%,较上年末提高0.33个百分点。
收起▲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守正奋发、转型创新、稳健合规、严管精治”的经营方针,加快推进转型创新,持续提升发展质效,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平衡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资产规模稳健增长,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本行立足主责主业,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价值,加大对普惠、绿色、县域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5,503.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6%;贷款总额2,832.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1%,贷款占资产总额比例51.47%,较上年末提升0.63个百分点;普惠、涉农、绿色贷款增速分别达到13.75%、12.62%、19.20%,高于贷款平均增速。负债总额5,131.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09%;存款总额3,878.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92%,存款占负债总额比例75.58%,较上年末提升1.25个百分点。
经营效益稳步提升,质效水平保持向好。深耕客群经营,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营收结构稳健,盈利可持续性增强。报告期内,本行实现营业收入60.76亿元,同比增长10.88%,其中利息净收入44.99亿元,同比增长11.57%,非息收入15.77亿元,同比增长8.96%;实现净利润20.27亿元,同比增长15.2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2.63%,较去年同期提高0.80个百分点;降本增效成效显现,成本收入比24.42%,较去年下降2.04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加强不良资产处置,资产质量指标稳中向好。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27%,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60%,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02.06%,较上年末提高21.00个百分点;拨贷比3.84%,较上年末提高0.21个百分点。
二、行业发展情况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国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推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山东省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金融对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利率稳中有降,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全省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金融运行平稳健康。
人民银行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支持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经济等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与管理质效。监管部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银行业总体运行稳健。
三、主要业务情况
(一)公司银行业务
本行将公司银行业务作为服务本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支柱,对标先进同业,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数字转型,推进精细管理,经营质效保持较好水平。报告期末,公司存款余额2,046.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1.03亿元,增幅9.70%;公司贷款(不含贴现)余额1,922.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6.20亿元,增幅11.37%。
紧抓两户建设,精耕公司客群经营。加强与省市级国企客户的全方位对接合作,积极拓展优质上市公司、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科创型企业业务,通过各级经济主管部门、园区、商会、协会等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批量获客,上半年新增对公客户1.07万户。积极引导客户通过公积金缴存账户、现金管理账户、外币账户、数字钱包等功能实现“一户多开”,对公活跃客户达10.56万户,对公基础客户达5.45万户,客户基础不断夯实。通过“汇智聚力助企同行”减费让利活动,助力外贸企业纾困解难,新服务国际结算客户332户,派生国际结算量22.5亿美元。
坚守初心使命,强化金融服务供给。聚焦山东“十强产业”、济南“项目突破年”等政策导向,满足合理金融需求,实现信贷高效投放。落实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推出能效益贷、低碳易贷、物流园区贷等六款绿色金融产品,绿色贷款余额199.83亿元,增速19.20%。聚焦济南、青岛、烟台等产业资源集聚区域,依托链条核心企业,加强供应链业务推广,“泉信链”产品业务余额较年初增长93%。抢先抓早济南民营企业攀登行动,全力对接入库企业,备案、审批、投放户数及金额等数据均居全市首位。成功发行山东省内银行单笔规模最大融贸类ABS业务5.7亿元,储架供应链ABS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优秀金融创新产品。
抢抓外部机遇,科创金融换挡提速。制定科创金融三年发展规划和改革实施方案,加快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成立济南科创金融中心支行,创新科创金融审批模式,发布“齐鲁科创”品牌。推出“未来星”“启明星”科创金融服务方案,聚焦科创资源建库,针对重点产业建链,围绕产业生态建圈,提供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报告期末,科创企业授信余额435.85亿元,科创企业授信户数2,593户,居山东省金融机构前列;济南地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授信覆盖率3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信覆盖率48%,居济南市金融机构首位。本行“科融e贷”获济南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2022年度济南市金融创新项目”二等奖。
强化线上赋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优化迭代资产池系统,上线产品级敞口额度管理、“金融机构票据”极速承兑等12项功能,提升线上化服务便捷性。现金管理应用场景持续丰富,中标济南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银行采购项目,完成济南市一房一码系统升级,新增5家市区县级预售资金监管系统及维修资金系统对接,新增电子保函线上协议签署功能。国际业务线上化建设积极推进,上线进口信用证线上改证功能和草本管理功能,实现客户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汇出汇款、汇入汇款、自助结汇等业务,提升服务体验,丰富国际业务获客渠道。
(二)零售银行业务
本行坚持零售基石发展战略,聚焦资产业务和财富管理,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深化客户经营,不断提升零售业务贡献度。报告期末,个人存款余额1,831.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0.86亿元,增幅12.32%;个人贷款余额816.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19亿元,增幅9.12%。
聚焦资产业务,个贷攻坚成效初显。开展“个贷攻坚年”专项活动,优化个贷业务项目准入、业务流程、贷款要素政策及业务流程,解决业务发展的痛点堵点,个贷业务发展保持较好势头。携手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发行球迷专属信用卡,升级个性化服务。完善消贷营销专案及团办机制,消贷投放同比增长76%,余额突破50亿元。启动“消贷精英训练营”孵化培训项目,培养以“亿元俱乐部”为引领的营销精英团队。
加快转型发展,大财富管理扎实推进。获批基金代销业务资格,与头部基金公司合作,开展基金产品内测销售,加强与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力度,财富产品货架不断丰富。完善高净值客户经营体系,开展私人银行客户走访,客户粘性有效增强。开展全覆盖式财富系列专题培训与投资讲座,提升资产配置能力、顾问式营销技巧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财富品牌内涵逐渐丰富。
深耕客群经营,零售根基持续夯实。省内率先推出社保卡“同号换卡”,创新推出社保卡“上门发卡”,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的惠民服务。开展儿童节主题活动,组织高净值客户家庭沉浸式文化体验,依托“萌小齐”儿童金融子品牌,打通以儿童客群为载体的获客渠道。深化与济南老年人大学合作,成立济南老年人大学齐鲁银行分校学员临时党支部,以党建引领更好服务银发客群,打造特色养老金融服务。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674.91万户,增幅7.27%。
强化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围绕丰富客户标签体系、搭建客户分层分群模型、差异化产品供给,全力推进零售板块数字化转型。成立零售业务数据分析团队,强化数据思维,开展专项培训与课题实战,推动数字化决策、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风控。开展系统、产品、流程优化共100余项,持续发挥泉心权益平台数字化营销作用,上半年客户访问量达1,322万人次,带动金融资产提升12.5亿元。
(三)普惠金融业务
本行精准聚焦民营小微、科创、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推进服务下沉、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效率提升,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普惠小微的能力和质效,为助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银保监会口径)553.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83亿元,增速13.75%,高于本行同期各项贷款增速3.07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到5.66万户。
多管齐下,推动普惠服务增量扩面。严格落实普惠金融监管政策,敏锐捕捉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变化,创新推出“绿色碳惠贷”“星火贷”等产品,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普惠贷款,以产品扩面推进贷款上量。开展“户数倍增计划”链式营销,积极通过批量项目强化获客,围绕核心企业供应链,加大上下游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通过与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的合作,多维度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精准施策,提升小微企业便捷获贷能力。深挖金融辅导制度优势,实行清单式对接服务,逐户落实服务主体。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合作对接活动,深入产业园区、商圈市场、政府平台、商会协会,拓宽获客渠道。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减费让利工作,科学合理制定小微贷款定价,优化普惠贷款定价机制,让利小微企业。优化“无还本续贷”产品“连捷贷”,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进行续授信操作。
数字赋能,提高普惠金融专业化服务水平。升级普惠小e管家操作系统,持续优化普惠金融线上产品,提升普惠线上系列产品“齐鲁E贷”的可及性,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优化大数据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调查等授信全流程中的应用,提高小微贷款审批效率。依托数据驱动和行业研究,优化无贷结算户、优质客户营销方案,提升小微客群服务能力。
(四)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持续提升投研能力,提高组合收益,拓展业务渠道和业务范围,产品体系日益完善,经营质效持续提升。充分利用票据业务、衍生品业务、债券投资等多种产品,为企业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服务。
投资交易能力不断提升,市场业务持续活跃。持续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市场行情和各类资产的研究,统筹境内外债券、基金等各类资产的配置,动态调整资产布局。积极开展债券波段操作,不断丰富交易策略,提高投资收益。保持债券承分销、现券做市等市场业务活跃度,承销业务规模和收入明显提升。
加强直转联动,持续提升服务企业能力。积极应对票据市场新变化,调整业务经营策略,依托直贴和转贴现的联动经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持续推广线上化贴现,进一步推动票据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融资效率。落实人民银行的再贴现政策,通过再贴现惠及更多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打造特色理财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不断丰富净值型理财产品种类,优化产品体系结构,实现产品期限全覆盖,满足客户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紧跟行业动态,加强同业对标,保持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科技赋能,推动理财数字化转型,实现业务稳步发展。
积极布局代客衍生品业务,满足企业汇率避险需求。投产代客外汇衍生品业务线上化交易系统,协助客户有效应对汇率双向波动走势,显著提升交易效率。综合运用远掉期和期权产品,通过产品全周期一站式服务,满足企业汇率避险需求。
(五)县域金融业务
本行紧紧围绕山东省县域经济禀赋,将县域作为全行战略增长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县域金融战略,发挥城乡联动效应,下沉服务,深耕本土县域市场,搭建数智乡村服务平台,推动县域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县域贡献度不断提升。报告期末,县域支行(不含子公司)存款余额1,091.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7%,增速高于全行3.48个百分点;贷款余额801.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2%,增速高于全行6.14个百分点;县域客户数达到184.6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39%,县域各项发展指标保持快速增长。
服务渠道持续完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县域服务渠道建设,报告期末,本行共设立县域支行75家,山东省县域覆盖率59%,建立乡村振兴服务站212家,铺设县域普惠金融中心54家,在县域普惠金融中心设立2家普惠金融工作室,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
产品货架更加丰富,支持县乡产业发展。聚焦农业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等领域,累计推出60余款“一县一品”特色信贷产品,助力县乡特色产业发展。紧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突破借款主体、担保措施等限制,创新额度核算方式,针对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出“乡村振兴-粮食种植贷”,进一步丰富县域金融产品体系。
村镇银行聚焦当地,经营质效稳步提升。村镇银行始终坚持“小额分散”发展方向,强化“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立足当地特色经济和市场需求,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模式。报告期末,16家村镇银行共有营业网点40家,资产总额157.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29亿元,增幅13.92%;贷款总额111.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0亿元,增幅11.89%,其中个人贷款占比72%,涉农贷款占比77%,户均贷款21.93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0.89亿元,资产收益率1.21%,净资产收益率12.32%。
(六)互联网金融业务
本行不断发挥金融科技优势,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大线上渠道建设,增强场景应用拓展,打造“融慧齐鲁”特色品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电子渠道柜面业务分流率超过90%。
扎实推进渠道功能建设,优化客户体验。积极建设手机银行云商城、云缴费等高粘性生活频道,完善线上出行、读书等泛金融生活场景。稳步开展渠道数字化运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报告期末,个人手机银行签约客户267.51万户,较年初增长22.03万户。
精耕场景金融服务,打造精品项目。打造“融慧齐鲁”场景金融特色品牌服务,提升对政务端、消费端、行业客户的金融赋能作用,深耕智慧餐厅、院校缴费等精品项目,形成了可快速复制模式,年内新增项目服务客户21万余次。
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项目建设,争做先行试点排头兵。快速推进数字人民币综合项目建设,积极拓展数币应用场景,成功发放济南市首笔数币纾困贷,落地数币代发业务,建设财政拨付及税收缴纳数币应用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各项交易金额累计超过1,400万元。
持续推广自助机具,提高服务效能。截至报告期末,开通运行智能柜台(含高速存取款机)450台,自助设备320台,功能覆盖了主要且高频的产品及服务项目,有效提升业务办理效率。积极推进自助设备信创改造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开通运行37台信创存取款机,为下一步全面应用信创设备奠定了基础。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行始终坚持“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固守本乡本土,专注主责主业,打造特色优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1.股权结构均衡稳健,公司治理科学高效。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包括境外战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均衡稳健的股权结构,在健全有效的“四会一层”法人治理架构基础上,不断完善适应自身发展的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为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公司治理根基。
2.组织架构扁平化,运营机制敏捷灵活。持续革新组织架构,不断完善与地方紧密对接、紧贴市场、紧贴客户、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在总行层面搭建了“大公司”“大零售”“大运营”的总体架构,形成了公私联动、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高效联合作业机制。组织架构较为扁平化,决策链条短,有利于本行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规避市场不断变化的风险以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战略方向坚定,发展模式持续创新。保持战略定力,推进战略迭代升级,形成了零售基石、城乡联动、绿色金融、数字化经营四大发展战略。按照六大业务板块战略定位,即“零售金融是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石,县域金融是城乡一体发展抓手,普惠金融是可持续发展新引擎,公司金融是全行业务重要支柱,金融市场是全行重要利润中心,互联网金融是线上获客经营渠道”,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数字转型赋能、推进战略迭代升级,强化人才、科技、运营、战略支撑保障,一体化推进全行各业务板块联动协同发展,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4.零售金融特色明显,客群基础日益深厚。建立了从总行、分行到支行一贯到底的大零售转型组织架构,全方位推进零售业务商业模式、体制机制、机构建设、营销渠道、产品体系等方面的转型。创新提出与政府“逐级对接、三位一体”的服务理念,参与社区、市场、园区共建,推进网点向“小型化、智能化、便民化”转型。加快实施财富管理战略,不断丰富产品货架,高净值客户贡献大幅提升。坚持科技赋能发展,构建数字化精准营销平台,不断优化各类生活服务场景。持续创新“银发金融”“儿童金融”特色服务,获客、拓客能力显著增强。深耕地方、扎根当地,形成了忠诚深厚的客户基础。
5.普惠业务优势突出,中小微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始终坚持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积极做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等重大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形成了独具特色、覆盖全行的普惠金融体系。在山东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率先设立普惠金融部,按照深耕主业、做精专业的思路,持续加强银政担合作,推动小微服务向“线下+线上”模式转型升级,形成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良好氛围,为广大中小微客户提供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
6.县域市场持续深耕,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多年来持续深耕县域市场,将县域板块作为全行战略增长的重要支撑,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拓面提质,县域金融业务贡献度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城乡联动效应,加快下沉金融服务,推进县域服务渠道建设,持续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属品牌建设,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形成“一县一品”精品工程,搭建数智乡村服务平台,县域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本行差异化发展的“护城河”。
7.持续筑牢风控防线,全面夯实内控合规。坚决筑牢风控防线,逐步形成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体系。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入大数据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识别、计量工具和方法,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内部专项检查、重点领域排查、内部审计和人民银行、银保监局、外审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不断增强内控合规建设和案件防控,搭建了“三内三外”“一防一控”的风控协同联防作业机制,建立了监事会、风险合规、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四位一体”的监督执纪工作模式。
8.企业文化优秀鲜明,凝聚持续发展动力。积极践行“忠诚、责任、创新、效率、专业、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为股东创造理想价值,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倡导“敬业爱岗、求真务实、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并以此凝聚形成了齐鲁银行特有的家园文化。在鲜明的家园文化引领下,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五、风险因素
本行遵循“透明健康、全面融合、敏捷主动”原则,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报告期内,本行统筹全行经营发展目标,兼顾质量与效益,强化授信政策导向,持续优化信贷结构,聚焦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着力推动风控数字化转型,全力防范化解业务风险,保障全行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面临的借款人或对方当事人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相关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举措,强化风险的摸排和前瞻管控,资产质量保持整体稳定。
一是完善信用风险制度体系,强化政策引领。制定2023年度授信政策,坚持政策导向及引领作用;细化信贷投放领域要求,提升授信政策对授信业务的支持、指导精度;制定《齐鲁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提升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质量。二是严防重点领域风险,坚守风险底线。持续深化落实“双名单”管理机制,制定《齐鲁银行重点观察客户管理办法》,加强风险跟踪及督导;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研究分析,在行业、客户等维度开展不良资产复盘工作,聚焦热点问题,优化管理机制;加强重点客户实地走访,进一步摸清全行信用风险底数,不断加固信用风险防线。
三是强化资产质量考核管理,确保信用风险整体稳定。制定并实施《二〇二三年度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与考核办法》,引导全行加快推动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强化潜在风险业务管控。四是加强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强化集中度管控。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定期开展大额风险暴露的计量、监测与报告工作。
五是推动风控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赋能。持续推进风险预警信号体系建设,开发场景化风险监测模型,提升风险识别能力;统筹推进风险管理系统群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流程质效。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本行建立了与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市场风险管理架构下董(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报告要求,建立了包括交易限额、止损限额以及风险限额在内的限额结构体系,对市场风险进行识别、监测和控制。
一是健全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风险管理办法》,细化市场风险管理要求,规范集团层面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夯实风险管理制度基础;优化年度市场风险限额方案并定期监测,有效引导金融市场业务稳健发展。
二是持续开展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通过限额管理、敏感性分析、VAR计量等管理工具强化市场风险管控,各项指标均维持在设定限额和预警值内;强化风险特征及风险敞口的日常监测,加强风险分析及管控;定期报告市场风险管理情况,确保各相关层级充分了解市场风险管理状况。
三是开展专项压力测试。通过开展各类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压力测试,研究利率、汇率波动对本行市场风险、业务结构、发展趋势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加强结果应用。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持续优化操作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实施操作风险自评估与监测,强化重点领域、重要环节风险布防,确保操作风险体系平稳运行。一是完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根据业务条线归类原则,梳理全行业务指标,明确数据采集范围,推进操作风险新标准法建设工作。
二是开展全流程飞行检查。结合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方式,强化关键人员、重点业务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事件。
三是强化重点领域操作风险防控。持续开展新业务新产品风险评估,前置风险管控窗口;优化集中放款系统流程,提升集中放款智能化水平;建设运营预警模型,严防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本行建立较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架构和制度体系,明确董(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各部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和具体管理要求,使用先进、多样的工具和手段对流动性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一是合理制定年度流动性风险限额并定期监测,实时监测资金缺口变化,前瞻做好资金调度安排,严守流动性风险底线。
二是提升负债主动管理水平。合理使用各类负债工具,提升负债来源多元化和稳定性;畅通市场融资渠道,确保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充裕。
三是有效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按季开展集团及法人层面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制定应急计划,组织应急演练,评估各项应急措施有效性,切实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
(五)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贯彻落实依法合规经营管理理念,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法规,开展合规风险防范工作,厚植稳健审慎的合规经营文化。
一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持续跟踪并认真落实国家在经济金融领域各项工作部署和监管政策,梳理完善内部制度流程,通过外部政策法规内化、法律合规审查等方式不断完善内部制度体系,促进内部合规与外部监管的有效统一。
二是强化合规风险监测与评估。通过监测内外部合规风险信息,加强监管政策和处罚案例解读分析,识别、管理并定期评估全行合规风险状况;通过落实监管意见、组织内外部检查整改,不断提升内部合规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管引领合规机制作用,落实“合规从高层做起”,持续强化“合规人人有责”理念;完善合规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约束;持续开展合规培训,加强合规教育,全面提升全行合规经营意识。
(六)信息科技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银行运用信息科技管理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报告期内,本行不断提升科技引领能力,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业务和科技融合,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信息科技风控水平进一步加强。
一是完善信息科技风险制度体系。制定《齐鲁银行2023-2025年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齐鲁银行外部数据管理办法》,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定期开展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和评估,全面覆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各领域。三是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升级智能风险监测平台,提升风险预警水平。四是强化业务连续性管理。组织开展业务连续性演练,提升系统业务接管能力及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重要业务可持续运行。
(七)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声誉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银行负面评价所引起的风险。报告期内,本行积极调整声誉风险管理策略,加强声誉风险监测,声誉风险管理覆盖所有经营活动和业务领域。
一是强化舆情实时监测。严格执行7*24小时监测机制,及时发现舆情隐患,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及应对。
二是增强声誉风险管理效能。做好全国两会、业绩披露等特殊时期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三是强化品牌形象管理。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开展正面宣传,提升本行品牌认知度和信誉度。
(八)洗钱风险
本行建立了完善的反洗钱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落实反洗钱监管要求,有效识别客户身份、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建设洗钱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反洗钱绩效考核成效。
一是强化反洗钱履职。制定《齐鲁银行“反洗钱管理质效提升年”工作实施方案》《齐鲁银行分支机构二〇二三年反洗钱工作考核办法》,统筹推进各项反洗钱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质效。
二是加强系统管控力度。持续完善反洗钱监测报送系统及其他相关系统功能,提升反洗钱工作质量,及时报送大额交易及可疑交易报告,有效防控洗钱风险。三是培育良好的洗钱风险管理文化。常态化开展反洗钱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有针对性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洗钱培训,提升反洗钱履职能力,增强反洗钱意识,筑牢洗钱风险防线。
收起▲
一、经营情况分析
2023年一季度,面对内外部经营形势变化,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守正奋发、转型创新、稳健合规、严管精治”的经营方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快推进转型创新,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5,290.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0.02亿元,增长4.55%;贷款总额2,742.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9.90亿元,增长6.60%,占资产总额比例51.84%,较上年末提升1.00个百分点。负债总额4,924.2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0.02亿元,增长4.68%;存款总额3,768.9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2.48亿元,增长7.79%,占负债总额比例76.54%,较上年末提升2.21个百分点。
盈利水平稳步提升。报告期内,本行实现营业收入28.64亿元,同比增长8.72%,其中利息净收入22.04亿元,同比增长12.73%;实现净利润10.22亿元,同比增长12.24%;基本每股收益0.20元,同比增长17.6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2.12%,同比提高0.58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平稳向好。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28%,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64%,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84.84%,较上年末提高3.7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64%,较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
收起▲
一、经营范围与经营模式
经依法批准与登记,本行的经营范围为:人民币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办理地方财政信用周转使用资金委托存贷款业务;证券投资基金销售。
外汇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
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审批机关核准的其他业务。
本行在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公司及个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并从事资金业务,业务和网络主要集中在山东省,辐射天津、河南、河北,拥有16家村镇银行。通过不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在中小型企业客户领域及县域金融、零售金融领域拥有了成功的经验和相对的竞争优势,已迅速发展成为山东省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商业银行。本行的业务渠道主要包括传统银行网点和电子银行渠道,其中电子银行渠道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直销银行、微信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本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投资收益。
二、行业发展情况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国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国发展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等严峻挑战,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坚决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监管部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涉农、新市民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着力推进不良贷款处置,完成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银行业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加大金融资源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总体平稳,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行始终坚持“服务城乡居民、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市场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固守本乡本土,专注主责主业,打造特色优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1.股权结构均衡稳健,公司治理科学高效。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包括境外战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均衡稳健的股权结构,在健全有效的“四会一层”法人治理架构基础上,不断完善适应自身发展的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为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公司治理根基。
2.组织架构扁平化,运营机制敏捷灵活。持续革新组织架构,不断完善与地方紧密对接、紧贴市场、紧贴客户、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在总行层面搭建了“大公司”“大零售”“大运营”的总体架构,形成了公私联动、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高效联合作业机制。组织架构较为扁平化,决策链条短,有利于本行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规避市场不断变化的风险以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战略方向坚定,发展模式持续创新。持续坚定战略发展方向,形成了清晰的战略发展路径。按照六大业务板块战略定位,即“零售金融是高质量发展战略基石,县域金融是城乡一体发展抓手,普惠金融是可持续发展新引擎,公司金融是全行业务重要支柱,金融市场是全行重要利润中心,互联网金融是线上获客经营渠道”,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数字转型赋能、推进战略迭代升级,强化人才、科技、运营、战略支撑保障,一体化推进全行各业务板块联动协同发展,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4.零售金融特色明显,客群基础日益深厚。建立了从总行、分行到支行一贯到底的大零售转型组织架构,全方位推进零售业务商业模式、体制机制、机构建设、营销渠道、产品体系等方面的转型。创新提出与政府“逐级对接、三位一体”的服务理念,参与社区、市场、园区共建,推进网点向“小型化、智能化、便民化”转型。加快实施财富管理战略,不断丰富产品货架,高净值客户贡献大幅提升。坚持科技赋能发展,构建数字化精准营销平台,不断优化各类生活服务场景。持续创新“银发金融”“儿童金融”特色服务,获客、拓客能力显著增强。深耕地方、扎根当地,形成了忠诚深厚的客户基础。
5.普惠业务优势突出,中小微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始终坚持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积极做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等重大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形成了独具特色、覆盖全行的普惠金融体系。在山东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率先设立普惠金融部,按照深耕主业、做精专业的思路,持续加强银政担合作,推动小微服务向“线下+线上”模式转型升级,形成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良好氛围,为广大中小微客户提供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
6.县域市场持续深耕,服务乡村振兴效应显著。多年来持续深耕县域市场,将县域板块作为全行战略增长的重要支撑,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拓面提质,县域金融业务贡献度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城乡联动效应,加快下沉金融服务,推进县域服务渠道建设,发布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属品牌,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形成“一县一品”精品工程,搭建数智乡村服务平台,县域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本行差异化发展的“护城河”。
7.持续筑牢风控防线,全面夯实内控合规。坚决筑牢风控防线,逐步形成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体系。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入大数据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识别、计量工具和方法,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内部专项检查、重点领域排查、内部审计和人民银行、银保监局、外审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不断增强内控合规建设和案件防控,搭建了“三内三外”“一防一控”的风控协同联防作业机制,建立了监事会、风险合规、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四位一体”的监督执纪工作模式。
8.企业文化优秀鲜明,凝聚持续发展动力。积极践行“忠诚、责任、创新、效率”的核心价值观,以“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为股东创造理想价值,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为企业使命,倡导“敬业爱岗、求真务实、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并以此凝聚形成了齐鲁银行特有的家园文化。在鲜明的家园文化引领下,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四、主要业务情况
(一)公司银行业务
本行将公司银行业务作为服务本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支柱,对标先进同业,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数字转型,推进精细管理,经营质效保持较好水平。报告期末,公司存款余额1,865.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0.82亿元,增幅10.73%;公司贷款(不含贴现)余额1,725.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5.86亿元,增幅21.54%。
专注主责主业,深耕本土区域市场。紧跟政府战略部署和城市发展步伐,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主动对接省市重大重点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灵活运用金融产品,一户一策,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积极参与政府搭建的政银企交流平台,帮助企业切实解决融资难题,成功为100余家园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截至报告期末,对公活跃客户突破9.96万户,对公基础客户突破5.38万户,客户数量稳健增长。
瞄准改革转型,助推国际业务发展。上线“进口开证”线上化产品,上线企业网银外汇汇款、自助托收等十大类业务功能,在省内率先开展汇率避险增信模式衍生品业务。通过“汇融系列”减费让利活动,助力外贸企业纾困解难,新增国际结算客户413户,派生国际结算量10.82亿美元。积极贯彻落实监管政策要求,强化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推进国际业务产品升级迭代。在2022年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中获得山东省和济南市辖区双A级行,在山东省人民币国际化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在山东省外汇便利化政策传导落实业务竞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
获取关键资格,拓宽金融服务领域。深化政银合作,全年拓展银政资质53项。获得山东省公安厅涉案资金监管账户资格,为服务公安领域打好坚实基础。获得济南住房公积金归集业务资格,全方位开展合作,增强惠企利民综合金融服务内涵。加入济南市存量房资金监管系统,实现从交易房源挂牌、签约到最终过户的交易过程全流程管理。持续拓展预售资金监管业务新地域,实现预售资金监管系统县域对接。获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设资格,降低债券发行难度及企业融资成本,丰富服务实体金融产品工具箱。
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线上服务能力。上线交易银行业务中台,搭建公共能力中心,形成模板化、组件化、参数化的交易银行服务组合输出能力,打造强中台、敏前台、稳后台的服务架构。上线对公移动开户功能,解决对公开户“跑、等、写”服务痛点。丰富资产池业务入池资产,实现本行存单、票、证全量入池。响应人民银行应收账款票据化政策要求,不断推进商票保贴、保押服务创新,实现供应链融资与财资管理服务协同输出,产业场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二)个人银行业务
本行持续深化大零售转型发展,完善体制机制,调优业务结构,深化客户经营,加强品牌特色,不断提升零售价值贡献度。报告期末,个人存款余额1,630.6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5.64亿元,增幅30.97%;个人贷款余额747.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4.06亿元,增幅17.99%。
持续拓宽获客渠道,夯实零售客户基础。深化社银合作,在济南、聊城、泰安顺利发行“三代金融社保IC卡”,扩大社保客户服务半径。建设儿童金融特色网点,试点推广敬老示范服务网点,组织开展儿童财商教育活动、爱老专属服务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属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新增34家老年大学齐鲁银行分校,发布“萌小齐”儿童金融子品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达629.15万户,增幅8.64%。
着力发展消费金融,助力居民消费升级。紧跟房地产信贷政策,及时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需、改善型群体的合理住房需求。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创新推出“齐鲁房抵贷”、“市民贷”财富专案、“新市民公积金租房贷”,优化升级“无忧贷”授信流程,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体验。报告期内,消费贷款投放同比多增57.87%。以客户多元需求为中心,发行无界卡、绿色低碳卡、喜马拉雅联名卡等特色信用卡,丰富完善客户权益。报告期内,信用卡发卡量同比多增222.76%。
全面提质财富管理,增强资产配置能力。与6家理财子公司开展合作,甄选多家保险、贵金属产品,持续丰富产品货架,满足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锤炼财富序列队伍专业能力,开展多渠道、多样化的投资者教育,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适配产品和服务。截至报告期末,个人金融资产余额2,179.38亿元,中高端客户数突破10万户。
加速深化数字转型,提升业务融合创新。成立“速盈”“速贷”敏捷团队,建立敏捷高效的业务科技协作机制,为科技赋能业务注入动力。优化升级营销管理平台,丰富完善标签体系,提升客户数字化洞察能力。依托泉心权益平台、泉心微厅开展精准化、智能化的产品推荐和营销,打造“社交化+裂变式”营销模式,借助线上流量全方位触达客户。报告期内,累计2,722万人次访问泉心权益平台,带动金融资产提升93亿元。
(三)普惠金融业务
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惠金融的决策部署,积极对照监管要求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内部机制,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银保监会口径)486.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4.73亿元,增幅30.8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5.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2万户,增幅59.46%,全面完成普惠金融各项监管考核指标。
遵循政策导向,推动小微增量拓面提质。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扶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受益产业政策的行业和客群,将信贷资源向普惠小微企业客户倾斜,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提升到20.5%。高度重视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围绕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安居、医保社保、基础金融服务等薄弱环节,打造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激发银企协会活力,对接更多商会协会,让会员企业更精准高效获得本行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政策合力,积极运用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性银行转贷款、小微金融债等低成本资金,精准投向小微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报告期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投放利率5.04%,较上年下降52BP。
借助数字科技,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利用大数据分析决策及新兴技术,推动小微线下产品向“线下+线上”模式转型升级,搭建起涵盖供应链、科创、海关、农户、政府采购等多场景的服务体系。深化线上线下渠道建设,全面深化银政担合作,实现银担系统直联。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客户评价模型,有效提升获客精准性及客户申贷率,同时把控好风险底线。报告期内,通过线上渠道累计为1.05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58.41亿元。
抢抓外部机遇,释放科创金融改革动能。主动融入山东省战略布局,抢抓全省科创金融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内部经营机制完善,制定科创金融三年发展规划,出台科创金融改革实施方案,推出本行落实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方案,加快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打造科技创新领域特色名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出服务“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方案,开展重点科创企业名单制营销,精准服务科创企业融资需求。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16.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17%,科技型企业贷款户数2,822户,较上年末增长29.75%,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四)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秉承稳健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和创新,持续提升研究和交易能力,扩充市场资格,拓展业务范围,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充分利用票据业务、衍生品业务、债券投资等多种产品,为企业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市场服务。
提升投资类资产效益,管控同业负债成本。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持续强化研究并不断优化投资策略,统筹推进各类资产多元化灵活配置;择时开展债券波段操作,在投资规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有效增厚投资收益。同时,加强同业负债精细化管理,合理摆布融资结构,做好同业授信维护和拓展,有效管理负债成本。
把握市场趋势,提升投资和交易能力。继续加强对大类资产和企业基本面的研究,主动把握市场趋势性机会,动态调整资产布局和交易策略,统筹债券、基金、票据等各类资产的配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票息收入。报告期内,各类金融市场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债券做市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年度市场影响力奖”“市场创新奖”。
持续推广代客衍生品业务,助力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不断完善代客外汇衍生品系统,提升客户办理代客衍生品业务的便利性;积极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引导企业贯彻落实汇率风险中性理念。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企业服务质效。紧跟上海票据交易所业务创新步伐,上线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实现票据等分化新功能;持续推动贴现业务的自动化,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强市场研判,加快票据流转,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五)县域金融业务
本行围绕“三农+普惠+科技”主题,大力推进县域金融发展战略,以线上数字化和线下本土化为核心,设机构、搭平台、建场景,构建多层次、综合化、可持续的县域金融发展模式。报告期末,县域支行(不含子公司)存款余额956.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04%,增速高于全行23.71个百分点;贷款余额685.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35%,增速高于全行13.59个百分点,县域金融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多元机构布局,提高县域金融覆盖面。按照“县域全覆盖”的机构发展目标,本行积极推进“县、乡、村”三位一体综合服务网络建设。报告期末,共设立县域支行73家,山东省县域覆盖率58%,铺设县域普惠金融中心53家,建立乡村振兴服务站189家,服务县域、农村居民超过330万人,县域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数字转型,搭建数智乡村服务平台。持续加强“齐鲁E贷”平台建设,拓展互联网惠农应用场景,丰富线上服务功能,为乡村振兴服务站标配“融慧齐鲁”云平台,加载支付结算、村居管理、电子商务等业务场景,推进助农业务从单一支付结算向服务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的有效延伸。深耕农村金融市场,不断提升涉农贷款线上办理服务水平,其中“农户e贷”已累计为5,200余户农户授信13.91亿元。
推进“一县一品”,助力农业特色产业振兴。依托各县域地区特色产业场景,持续推行“一县一品”信贷精品工程,形成了“一县域、一特色”的乡村振兴信贷模式。报告期末,在山东省内40多个县域累计推出“黄瓜贷”“辣椒贷”“黄羊养殖贷”等50余款特色惠农助农产品,扶持农户、涉农小微企业2万多户,投放贷款超过56亿元,为县乡特色产业发展带来新活力、新希望。举办“一县一品”案例竞赛,以赛促学,推广支持乡村振兴优秀业务案例,加大县域优秀产品覆盖面和推广度。
村镇银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村镇银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培育特色发展模式,在当地同业竞争中形成了较强竞争优势。报告期末,16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138.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95%,其中涉农贷款占比77%,个人贷款占比73%,户均贷款20.83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29.15%,净资产收益率15.41%,较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
(六)互联网金融业务
本行不断借助先进信息技术,积极创新产品服务,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注重提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智能机具等线上渠道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7*24小时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电子渠道柜面业务分流率超过89%。同时,强化互联网金融场景生态建设,构建面向行业伙伴、普惠民生的“融慧齐鲁”场景金融业务,不断探索支付业务创新,成功上线数字人民币业务。
打造泛金融服务新平台,不断提升线上综合服务水平。上线运行手机银行“智慧APP6.0”。聚焦客户视角,充分融合灵活、开放、安全、敏捷的互联网理念,在全面重构用户、账户、限额、支付体系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营销、精细化运营、智能化风控三大赋能,在客户体验、客户体系、金融场景、智能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打造泛金融服务新平台,成为本行客户线上交易的重要渠道。报告期内,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交易额2.43万亿元,同比增长7.14%。
自助机具加快应用,提高网点业务办理质效。本行自助机具类型涵盖智能柜员机、大额高速存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取款机,广泛布放于本行网点、自助银行及业务合作单位。截至报告期末,开通运行智能柜台(含高速存款设备)443台,自助设备337台,全面覆盖常见、高频的个人产品及服务项目,切实提升网点客户服务水平;完成智能机具软件系统的信创建设,并在全部智能机具应用实施。
持续推广场景金融业务,提高金融、泛金融服务能力。本行以行业综合解决方案为基础,与政务、电商、园区、院校、互联网健康等各类行业场景及平台对接,搭建丰富的前端渠道。截至报告期末,与40余家平台或商户合作,累计服务用户40余万人。“云居”“云店”等自建场景平台积极布局网点社区及乡村振兴服务站,逐步建立以“社区+商户+服务”为核心的居民生活与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积极探索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成功上线数字人民币业务。本行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能力,加快在数字人民币各领域的应用创新步伐,积极配合推进共联共建数字人民币生态圈。“一点接入”数字人民币系统功能成功上线运行,涵盖对公钱包的开立、维护、兑出兑回、代发、商户收单等功能,在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的同时丰富了本行支付渠道。随着2022年12月济南市获准成为数字人民币最新一批试点地区,业务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五、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本行认真贯彻中央及地方政府决策部署,保持“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坚持“守正创新、协同增效、合规控险、严管笃行”的经营方针,加快推进转型创新,实现规模、效益、质量良性发展,多项经营指标再创佳绩。
资产负债稳健增长,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突破5,000亿元,达到5,060.1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25.99亿元,增长16.75%;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贷款总额2,572.6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6.39亿元,增长18.76%,贷款占资产总额比例50.84%,较上年末提升0.86个百分点。存款总额3,496.5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6.47亿元,增长19.33%,存款占负债总额比例74.33%,较上年末提升1.23个百分点,负债基础更为夯实;顺利完成80亿元可转债的发行和上市工作,资本补充再添新路径。
盈利水平稳步提升,质效指标保持向好。深耕客群经营,加强各业务板块联动融合,营收结构不断改善,盈利可持续性增强。报告期内,本行实现营业收入110.64亿元,同比增长8.82%,其中利息净收入85.75亿元,同比增长14.5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35亿元,同比增长30.3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11.16%,较去年提高1.84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87亿元,同比增长18.1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5.10亿元,同比增长30.87%。资产利润率0.77%,与上年持平;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92%,较上年提高0.52个百分点。
风险管控精准有效,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本行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指标持续改善,风险抵御能力增强。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29%,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71%,较上年末下降0.2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81.06%,较上年末提高27.11个百分点;拨贷比3.63%,较上年末提高0.20个百分点。
六、公司关于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经营环境看,政府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银行业发展将迎来新机遇、新格局、新趋势。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助力扩大国内需求。立足于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重大战略项目,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扩大国内总需求。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持新型工业化、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持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稳健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稳健经营理念,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行效率,加快业务转型和结构优化,进一步健全与其风险状况和系统重要性相适应的现代银行制度和公司治理体系,加强股东穿透监管,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商业模式变革。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时代,以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以数字化的理念、模式、技术推进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规划组织、业务经营、数据能力、科技能力、风险防范的全方位变革,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本行将致力于“打造党建引领、特色鲜明、行稳致远的精品银行,成为城乡居民、中小企业、地方经济的首选银行,构筑区域领先、市场认可、用户满意的口碑银行,迈向数据驱动、创新赋能、智慧经营的数智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推进组织变革、模式变革、流程变革,全方位提升用户价值、产品价值、渠道价值、运营价值,持续增强组织人力、风险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支撑保障,不断塑造零售金融、县域金融、普惠金融、公司金融、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六大板块核心竞争力,推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本行实施新三年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本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各级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站位,坚守市场定位,全面守正创新,以轻资本发展理念,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推进业务转型升级,深化客户经营管理,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提高经营运转效率,推进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稳健发展,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从外部环境看,美国高通胀率仍将持续,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可能进入新一轮滞涨,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需可能会继续减弱。从内部环境看,国内经济仍然面临三重压力,经济复苏过程挑战众多,预计居民消费将逐步改善,制造业投资缓慢爬升,房地产投资难以快速回升,经济增长效率将会下降,在此过程中银行业信用风险管控承压,息差管控难度加大。为积极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本行将紧密围绕国家和省市战略部署,持续增强战略引领,加快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落地实施,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收起▲
一、经营情况分析
2022年前三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本行坚持“守正创新协同增效合规控险严管笃行”的经营方针,稳步推进转型创新和结构调整,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资产负债稳健增长。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4,908.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4.08亿元,增长13.25%;贷款总额2,536.4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0.19亿元,增长17.09%;贷款占资产总额比例51.68%,较上年末提升1.70个百分点;重点领域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其中,普惠、涉农、绿色贷款增速分别达到24.08%、19.99%、20.76%。负债总额4,568.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0.14亿元,增长13.98%;存款总额3,342.4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2.45亿元,增长14.08%;存款占负债总额比例73.17%,较上年末提升0.07个百分点。
经营效益持续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本行实现营业收入84.05亿元,同比增长17.21%,其中利息净收入62.46亿元,同比增长12.7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44亿元,同比增长67.3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同比提升4.08个百分点,中间业务拓展力度加大,营业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实现净利润25.59亿元,同比增长19.85%;每股收益0.50元,同比增加0.06元,增长13.64%;净息差1.95%,较上半年提升1BP,存款成本管控和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资产质量平稳向好。持续强化风险防控及过程管理,筑牢风险防线,加强不良资产处置,资产质量持续向好,风险抵御能力增强。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82%,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6.27%,较上年末提高12.32个百分点;拨贷比3.52%,较上年末提高0.09个百分点。
收起▲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反复和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守正创新协同增效合规控险严管笃行”的经营方针,加快推进转型创新,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为迈向“行稳致远的精品银行”奠定了基础。
资产规模稳健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4,722.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6%;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贷款总额2,418.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64%,贷款占资产总额比例51.21%,较上年末提升1.23个百分点;重点领域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其中,普惠、涉农、绿色贷款增速分别达到14.49%、13.50%、20.11%。负债总额4,390.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54%;存款总额3,281.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9%,存款占负债总额比例74.74%,较上年末提升1.64个百分点。
经营效益不断提高,质效水平稳中有升。不断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强化业务板块协同联动,持续优化营业收入结构,盈利可持续性增强。报告期内,本行实现营业收入54.80亿元,同比增长19.08%,其中利息净收入40.32亿元,同比增长16.0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79亿元,同比增长71.80%,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提高4.93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17.59亿元,同比增长18.01%。资产利润率0.78%,较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降本增效成效显现,成本收入比24.86%,较上年下降1.41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本行持续强化风险前瞻预防及过程管理,优化贷后管理及风险退出机制,加强不良资产处置,资产质量指标持续改善。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非应计不良比45.08%,较上年末下降6.4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9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2.96%,较上年末提高9.01个百分点;拨贷比3.51%,较上年末提高0.08个百分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报告期内,本行无新增的风险因素。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行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以“打造行稳致远的精品银行”为战略愿景,按照“深耕市内,扩疆县域,做大山东,对接全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固守本乡本土,专注主责主业,打造特色优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1.股权结构均衡稳健,公司治理科学高效。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包括境外战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均衡稳健的股权结构,在健全有效的“四会一层”法人治理架构基础上,不断完善适应自身发展的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为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公司治理根基。
2.组织架构扁平化,运营机制敏捷灵活。持续革新组织架构,不断完善与地方紧密对接、紧贴市场、紧贴客户、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在总行层面搭建了“大公司”“大零售”“大运营”的总体架构,形成了公私联动、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高效联合作业机制。组织架构较为扁平化,决策链条短,有利于本行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规避市场不断变化的风险以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战略方向坚定,发展模式持续创新。持续坚定战略发展方向,形成了清晰的战略发展路径。按照五大业务板块战略定位,即“公司业务是规模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支撑,零售业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金融市场业务是规模和利润增长的有效动力,互联网金融业务是改善客群结构的重要手段,县域金融业务是独树一帜的特色业务”,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数字转型赋能、推进战略迭代升级,强化人才、科技、运营、战略支撑保障,一体化推进“规模化、集团化、轻量化、专业化、场景化、数字化、精细化、协同化”转型发展。
4.零售优势突出,客群基础日益深厚。建立了从总行、分行到支行一贯到底的大零售转型组织架构,全方位推进零售业务商业模式、体制机制、机构建设、营销渠道、产品体系等方面的转型。创新提出与政府“逐级对接、三位一体”的服务理念,参与社区、市场、园区共建,推进网点向“小型化、智能化、便民化”转型。坚持科技赋能发展,搭建“财富管理圈”“线上金融圈”“生活缴费圈”“缤纷支付圈”,不断优化各类生活服务场景。持续创新“银发金融”“儿童金融”特色服务,获客、拓客能力显著增强。深耕地方、扎根当地,形成了忠诚深厚的客户基础。
5.普惠特色明显,中小微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始终坚持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积极做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重大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形成了独具特色、覆盖全行的普惠金融体系。在山东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率先设立普惠金融部,按照深耕主业、做精专业的思路,构建了以“小微金融”“县域金融”为重点,“科创金融”“物流金融”为特色的普惠金融格局。
6.持续筑牢风控防线,全面夯实内控合规。坚决筑牢风控防线,逐步形成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入大数据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识别、计量工具和方法,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内部专项检查、重点领域排查、内部审计和人民银行、银保监局、外审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不断增强内控建设和案件防控,搭建了“三内三外”“一防一控”的风控协同联防作业机制,建立了监事会、风险合规、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四位一体”的监督执纪工作模式。
7.企业文化优秀鲜明,凝聚持续发展动力。积极践行“忠诚、责任、创新、效率”的核心价值观,以“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为股东创造理想价值,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为企业使命,倡导“敬业爱岗、求真务实、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并以此凝聚形成了齐鲁银行特有的家园文化。在鲜明的家园文化引领下,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四、主要业务情况
(一)公司银行业务
公司银行业务始终践行“专注区域经济发展脉动、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理念,黏紧黏牢对公基础客群,做广做深银政合作领域,做强做精交易银行品牌,经营质效保持较好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款余额1,847.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2.56亿元,增幅9.65%;公司贷款(不含贴现)余额1,623.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3.30亿元,增幅14.32%。
聚焦基础客群培育,筑牢业务发展根基。加快推动与省属、市属国企等政信客户的全方位业务合作,战略级伙伴更多元,合作关系更紧密;灵活运用金融产品,一户一策,为优质上市公司、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科创型企业等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全行对公基础客户突破4.92万户,对公有效客户突破1.06万户,客户数量稳健增长。
聚焦银政业务资格,拓宽服务广度和深度。在财政领域,新增市级、区县级国库集中支付代理等多项财政资质;在公安领域,取得资质突破,顺利完成山东省公安厅涉案资金和保证金系统对接及验收;在住建领域,新增市级、区县级预售资金监管业务资质;在公积金领域,获得济南住房公积金归集业务资格,正式开办业务。
聚焦数字化转型赋能,提速产品线上化进程。上线交易银行业务中台,搭建公共能力中心,形成模板化、组件化、参数化的交易银行服务配置能力,打造强中台、敏前台、稳后台的服务架构;上线对公移动开户功能,解决对公开户“跑、等、写”服务痛点;丰富资产池业务入池资产,实现本行存单、票、证全量入池;实现供应链融资与财资管理服务协同输出,产业场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聚焦重点领域和项目,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紧跟政府战略部署和城市发展步伐,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国家重点战略和区域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总分支联动,积极开展清单式营销,整合投贷债一揽子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力度。
(二)个人银行业务
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推进大零售转型发展,优化业务结构,深化客户经营,加强品牌特色,不断提升零售金融综合竞争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达608.37万户;个人存款余额1,433.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8.85亿元,增幅15.17%,济南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个人贷款余额686.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29亿元,增幅8.25%。
深耕基础客群,持续拓宽获客渠道。深化银政合作,抢抓“三代金融社保IC卡”机遇,在济南、聊城地区顺利实现迭代发卡,加大源头获客;创新适老服务,在山东省内多市相继落地老年大学齐鲁银行分校,搭建教育与金融跨界融合服务平台;依托儿童客群,形成家庭单元账户营销模式,通过“家庭记账本”“萌小齐智能存钱罐”等儿童财商教育新形式,实现客群经营新突破。
强化专业服务,全面提质财富管理。积极落实资管新规等监管要求,理财业务向全面净值化转型。成立“速盈”敏捷团队,有效促进代销业务发展,持续丰富产品货架,满足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锤炼财富序列队伍专业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截至报告期末,个人金融资产余额2,055.91亿元,中高端客户数突破9.71万户。
创新特色产品,加速发展消费金融。聚焦互联网年轻客群,推出银联云闪付无界信用卡;联合婚姻协会,面向新婚夫妻发行同心信用卡;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发行环保节能理念的绿色低碳主题卡,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报告期内,信用卡发卡量同比多增264.93%。持续探索消费信贷蓝海,完善团办机制,提升批量拓客能力,推出“市民贷”财富专案,优化升级“无忧贷”授信流程,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体验,助力居民消费升级。报告期内,消费贷款投放量同比多增52.77%。
提升科技赋能,助推零售智慧转型。依托“泉心权益”平台,围绕客户促活、流失挽回、资产提升等开展线上主题活动,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数字化营销场景,“线上+线下”全方位触达客户,借助线上流量实现线下获客。报告期内,发布活动283项,带动金融资产提升38.65亿元;依托营销管理平台加强营销管控,持续推进大数据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分析,整合客户资源,丰富标签体系,提升客户精准营销和资产配置能力。
(三)普惠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秉承“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普惠金融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地缘、人缘、亲缘优势,持续推进机构、业务、服务下沉,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为中心,不断完善本行普惠金融体制机制,优化普惠金融发展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加快普惠金融创新,为广大小微客户、“三农”客户、新市民群体提供优质、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银保监会口径)425.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81亿元,增速14.49%,高于本行同期各项贷款增速2.45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到3.85万户,普惠金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齐心鲁力助商惠企,全面支持实体经济。报告期内,本行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在惠企纾困方面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工作要求,与济南市融资担保集团联合推出线上应急专项贷款产品“济担-纾困贷”,自5月中旬产品上线至报告期末累计提供3.2亿元授信支持。对受疫情影响存在还款困难的小微客户,通过“一户一策”的形式对贷款给予延期还本付息,全面做好受疫情影响小微客户的资金接续工作。持续深化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战略合作,通过双方优势互补解决小微客户的担保难题,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与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内成员开展业务合作规模为84亿元。制定《齐鲁银行“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专项实施方案》,推出“3701”新市民创业贷山东新模式,上线新市民公积金租房贷和公积金惠企贷,多措并举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
数字普惠发展迅速,线上服务快捷高效。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优化房抵e贷、税融e贷等贷款产品,上线公积金惠企贷等线上产品,升级小e管家相关功能,小微贷款线上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不断推进大数据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等授信全流程中的应用,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小微业务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发展。报告期内,通过线上渠道累计为5,162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28.25亿元。
抢抓政策红利机遇,加快实施科创金融改革。紧抓济南市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科创金融改革,制定《齐鲁银行2022-2024年科创金融发展规划》《齐鲁银行科创金融改革实施方案》,在科创金融组织体系、内部运行保障机制、科创金融服务模式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探索科创企业融资与产品创新模式。
(四)金融市场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强化提升投研能力,拓展业务渠道和品种,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各项金融市场业务稳健开展,经营质效持续提升。充分利用票据业务、衍生品业务、债券投资等多种产品,为企业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市场服务。
提升投资类资产效益,管控同业负债成本。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持续强化研究并不断优化投资策略,统筹推进各类资产多元化灵活配置;择时开展债券波段操作,在投资规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有效增厚投资收益。同时,加强同业负债精细化管理,合理摆布融资结构,做好同业授信维护和拓展,有效管理负债成本。
提高票据流转和自动化程度,提升对公客户服务质效。提高票据流转速度,较好地满足对公客户贴现融资需求;进一步提高贴现业务线上化、自动化程度,自助式贴现的比例持续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客户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加大对科创、减碳、专精特新等企业的再贴现支持力度。
稳健开展代客衍生品业务,推广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不断推广代客外汇衍生品业务,持续完善代客外汇衍生品系统;重点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积极贯彻减费让利原则,引导企业践行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助力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打造特色理财品牌,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不断丰富净值型理财产品种类,推动产品创新,培育特色优势,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投资需求;进一步加快科技赋能,加强制度建设,夯实风险管理,实现理财业务稳步发展。
(五)县域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紧扣乡村振兴主旋律,围绕“发展县域金融,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战略目标,设机构、搭平台、建场景,以线上数字化和线下本土化为核心,打造“齐鲁金未来”乡村振兴服务品牌,努力构建多层次、综合化、可持续的“三农”服务体系。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县域支行(不含子公司)存款余额867.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53%,增速高于全行14.49个百分点;贷款余额625.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64%,增速高于全行8.61个百分点。
构筑多方合作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报告期内,本行不断加强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衔接与沟通,与省、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政策性涉农担保公司积极开展合作,构筑多方合作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服务下沉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相结合,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探索“农村数据+金融科技”模式,实现担保业务线上系统直连,推广“见贷即保”批量业务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作用,破解农村客户无有效抵质押担保的融资难题。
搭建乡村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创新助农业务渠道、产品,配置“融慧齐鲁”云平台,搭建乡村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围绕“存取汇缴贷”等基本金融服务,丰富服务站交易场景,加载政务、电商、民生服务等生态入口,使服务站嵌入广大农户生产、生活中,推进助农业务从“单一结算”向“乡村生产、生活的综合服务网点”转变。
打造县域金融专属品牌。报告期内,本行着力打造“齐鲁金未来”乡村振兴服务品牌,融合“乡村振兴服务卡、乡村振兴云贷平台”产品和业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综合化、可持续的“三农”服务体系。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乡村振兴服务卡已面向辖内农村地区发卡1万余张;乡村振兴云贷平台搭载“齐鲁e贷”系列线上信贷产品,采用先进的大数据风控技术,实现“三农”借款主体全线上操作,极大地提升了“三农”贷款业务效率,其中“农户e贷”已累计为4,653户农户授信11.65亿元。
村镇银行经营质效稳步提升。作为本行县域金融战略的组成部分,村镇银行始终坚持“小额分散”发展方向,强化“支农支小”市场定位,立足当地特色经济和市场需求,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模式,经营质效稳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16家村镇银行共有营业网点39家,总资产134.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2亿元,增幅11.88%;其中,个贷占比72%,涉农贷款占比78%,户均贷款21.16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0.18亿元,增幅25.35%;资产收益率1.40%,较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14.28%,较上年上升0.50个百分点。
(六)互联网金融业务
本行积极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创新产品服务,探索实践数字化运营,持续提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智能机具等电子渠道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7*24小时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电子渠道柜面业务分流率超过88%。同时,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场景生态,构建以社区便民、乡村振兴、行业增效为目标的“融慧齐鲁”场景金融业务,推进支付工具创新,成功上线数字人民币业务。
打造泛金融服务新平台,线上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报告期内,上线运行手机银行“智慧APP6.0”。智慧APP6.0聚焦客户视角,充分融合灵活、开放、安全、敏捷的互联网理念,在全面重构用户、账户、限额、支付体系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营销、精细化运营、智能化风控三大赋能,在客户体验、客户体系、金融场景、智能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打造泛金融服务新平台。截至报告期末,网上银行交易额8,089.54亿元,同比增长3.94%;手机银行交易额3,380.30亿元,同比增长0.73%。
自助机具广泛应用,高效助力业务办理。本行自助机具类型涵盖智能柜员机、大额高速存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取款机,广泛布放于本行网点、自助银行及业务合作单位。截至报告期末,开通运行智能柜台(含高速存款设备)438台,自助设备351台,全面覆盖常见、高频个人产品及服务项目;完成智能机具软件系统的信创建设,并在全部智能机具应用实施。
场景金融全面发力,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初步搭建完成。本行以当前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为基础,搭配多种前端渠道,对接多种场景类型及互联网平台,包括政务类APP或小程序、电商平台、B2B撮合贸易平台、政府或园区智能餐厅、互联网健康平台、院校及物业缴费服务平台等。新增上线7家合作平台,截至报告期末,已与30余家平台或商户合作,累计服务客户35万余人。“云居”“云店”等自建场景平台尝试在乡村振兴服务站服务场景中推广,逐步建立以“社圈+商户+服务”为核心的居民生活、金融生态体系,“融慧齐鲁”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持续推进业务和产品探索创新,成功上线数字人民币业务。本行“一点接入”数字人民币系统一期功能成功上线试运行,功能涵盖对公钱包的开立、维护、兑出兑回、商户收单等功能。数字人民币业务的上线在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的同时提升了本行支付业务能力,是本行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本行将加快在数字人民币各领域的应用创新步伐,积极配合推进共联共建数字人民币生态圈,持续提升本行支付业务支撑能力。
收起▲
一、 经营情况分析
2022年一季度,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反复等各种不稳定因素,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夯实发展基础,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经营业绩稳中向好。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4,531.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7.16亿元,增长4.55%;贷款总额2,326.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0.48亿元,增长7.41%,占资产总额比例51.35%,较上年末提升1.37个百分点。负债总额4,198.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0.63亿元,增长4.76%;存款总额3,103.2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3.23亿元,增长5.91%。
经营效益稳步提升。面对资产收益率下行趋势,本行持续加大低成本存款营销和央行资金运用,引导负债结构优化,压降负债成本率。报告期内,本行实现营业收入26.34亿元,同比增长18.00%,其中利息净收入19.56亿元,同比增长14.3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36.9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提高2.01个百分点,其中贸金和理财收入增势良好;实现净利润9.10亿元,同比增长19.98%;每股收益0.17元,同比下降5.56%,主要是本行2021年6月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对本期指标摊薄影响。
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通过严格授信准入、完善贷后管理、管控逾期贷款等措施,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33%,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59.29%,较上年末提高5.34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44%,较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
战略协同渐显成效。公司金融方面,深入对接省市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优质客户增信,加大债券投资协同力度,增强客户综合服务能力;落地济南市住房公积金归集项目,中标省市多地国库现金管理定期存款,拓宽低成本存款来源。零售金融方面,推进理财代销业务,开展优质客群团办,提升客户体验;加强按揭资源交叉营销和多场景云平台营销,着力经营儿童、银发、新市民等特色客群,不断培育客户基础。普惠金融方面,优化产品、审批、定价流程,加大银担“总对总”“专精特新”“瞪羚”“小巨人”批量营销;制定科创金融改革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加快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打造科创金融特色。县域金融方面,通过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位一体”服务网络,丰富“一县一品”特色业务,支持国家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县域金融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
收起▲
一、经营范围与经营模式
经依法批准与登记,本行的经营范围为:人民币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办理地方财政信用周转使用资金委托存贷款业务。
外汇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审批机关核准的其他业务。
本行在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公司及个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并从事资金业务。本行立足山东省并辐射环渤海区域(设立了天津分行),在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拥有16家村镇银行,通过不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在中小型企业客户领域及县域金融、零售金融领域拥有了成功的经验和相对的竞争优势,已迅速发展成为山东省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商业银行。本行的业务渠道主要包括传统银行网点和电子银行渠道,其中电子银行渠道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直销银行、微信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本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投资收益。
二、行业发展情况
2021年,国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保持恢复发展,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银行业积极服务“六稳”“六保”,深入推进全面转型发展,加大实体经济服务力度,强化小微金融支持力度,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加大风险防范化解力度,经营基础更加稳固,转型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全力支持助企纾困,创新推动绿色发展,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保持合理增长,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监管部门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深化银行业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制度建设补短板,切实提高依法监管水平,银行业稳健发展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山东省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培育壮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政策集成效应持续放大,新旧动能转换蓄势突破,济南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整体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展态势,为区域银行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利外部环境。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行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以“打造行稳致远的精品银行”为战略愿景,按照“深耕市内,扩疆县域,做大山东,对接全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固守本乡本土,专注主责主业,打造特色优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1.股权结构均衡稳健,公司治理科学高效。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包括境外战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均衡稳健的股权结构,在健全有效的“四会一层”法人治理架构基础上,不断完善适应自身发展的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为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公司治理根基。
2.组织架构扁平化,运营机制敏捷灵活。持续革新组织架构,不断完善与地方紧密对接、紧贴市场、紧贴客户、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在总行层面搭建了“大公司”“大零售”“大运营”的总体架构,形成了公私联动、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高效联合作业机制。组织架构较为扁平化,决策链条短,有利于本行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规避市场不断变化的风险以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战略方向坚定,发展模式持续创新。持续坚定战略发展方向,形成了清晰的战略发展路径。按照五大业务板块战略定位,即“公司业务是规模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支撑,零售业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金融市场业务是规模和利润增长的有效动力,互联网金融业务是改善客群结构的重要手段,县域金融业务是独树一帜的特色业务”,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数字转型赋能、推进战略迭代升级,强化人才、科技、运营、战略支撑保障,一体化推进“规模化、集团化、轻量化、专业化、场景化、数字化、精细化、协同化”转型发展。
4.零售优势突出,客群基础日益深厚。建立了从总行、分行到支行一贯到底的大零售转型组织架构,全方位推进零售业务商业模式、体制机制、机构建设、营销渠道、产品体系等方面的转型。创新提出与政府“逐级对接、三位一体”的服务理念,参与社区、市场、园区共建,推进网点向“小型化、智能化、便民化”转型。坚持科技赋能发展,搭建“财富管理圈”“线上金融圈”“生活缴费圈”“缤纷支付圈”,不断优化各类生活服务场景。持续创新“银发金融”“儿童金融”特色服务,获客、拓客能力显著增强。深耕地方、扎根当地,形成了忠诚深厚的客户基础。
5.普惠特色明显,中小微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始终坚持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积极做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重大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形成了独具特色、覆盖全行的普惠金融体系。在山东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率先设立普惠金融部,按照深耕主业、做精专业的思路,构建了以“小微金融”“县域金融”为重点,“科创金融”“物流金融”为特色的普惠金融格局。
6.持续筑牢风控防线,全面夯实内控合规。坚决筑牢风控防线,逐步形成了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入大数据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识别、计量工具和方法,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内部专项检查、重点领域排查、内部审计和人民银行、银保监局、外审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不断增强内控建设和案件防控,搭建了“三内三外”“一防一控”的风控协同联防作业机制,建立了监事会、风险合规、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四位一体”的监督执纪工作模式。
7.企业文化优秀鲜明,凝聚持续发展动力。积极践行“忠诚、责任、创新、效率”的核心价值观,以“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为股东创造理想价值,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为企业使命,倡导“敬业爱岗、求真务实、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并以此凝聚形成了齐鲁银行特有的“家园文化”。在鲜明的家园文化引领下,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四、主要业务情况
(一)公司银行业务
公司银行业务始终践行“专注区域经济发展脉动、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发展金融科技,黏紧黏牢客户,拓宽银政合作领域,突出贸易金融特色,经营质效保持较好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款余额1,685.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5.80亿元,增幅19.57%;公司贷款(不含贴现)余额1,419.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3.91亿元,增幅28.38%。
做大对公存贷底盘,“压舱石”作用更稳固。对公存款量增质优,不断优化存款结构,市场化存款持续压降,有序推进差异化定价,存款管理精细化水平稳步提升;对公贷款投放再创新高,贷款资产比不断提高,逐步完善日常调度机制,有效把控资产业务节奏,更加契合全行业务发展规划,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广拓客群精心培育,发展根基更坚实。加快推动与山东省属重点国企、涉政客户的多方面业务合作,战略级伙伴更多元,合作关系更紧密;借助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平台、资产池系统等实现深度粘客、拓客、增客,场景获客渠道更广泛;陆续获得多家境外银行直接授信,境外同业朋友圈不断扩展,合作维度逐步加深。
丰富交易银行产品货架,服务手段更多元。加强核心企业客群营销,扩大资产获取路径,供应链投放以商票融资、泉信链两大线上产品为重点,业务规模实现翻倍增长;充分利用全口径跨境融资、自贸区等政策红利,为多家重点客户引入离岸低成本资金;资产池优化迭代,创新推出集团模式,拓宽大型集团企业服务领域,服务客户更加有力。积极拓展业务资格,外拓空间更广阔。新增市级、区县级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非税收入代收等多项财政资质;成功获取省级人民法院诉讼费管理系统对接资格,落地市级人民法院及多个区县级人民法院诉讼退费备付金账户;在预售资金监管、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公共资源及住房专项维修资金项目上取得资质突破,成为首批济南市住建局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新系统推广上线合作银行,低成本负债来源不断拓宽,优质客户基础更加扎实。
(二)个人银行业务
本行坚持大零售业务转型战略,以客户为中心,深化网点效能提升,完善营销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截至报告期末,个人存款余额1,245.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6.48亿元,增幅19.88%;个人贷款余额633.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4.55亿元,增幅22.05%。
抓实主责主业,市场地位不断巩固。深入拓展、挖掘零售基础客户群体,以提升客户体验、提升零售产能为着力点,建立了从总行、分行到支行一贯到底的大零售转型组织架构,不断丰富产品体系、优化业务结构、强化内控管理,夯实零售发展基础,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个人贷款近三年平均增速超过20%;个人存款规模稳居山东省内城商行首位,济南地区个人存款市场占比连续多年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占比突破12%。
聚焦客户经营,精准营销持续发力。全面健全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完善增值服务,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形成4大主题、13项增值服务礼遇;进一步强化社区金融传统优势,强化网点效能提升,不断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渠道;深化银政合作,获批“三代社保卡”发卡资格;搭建适老特色服务模式,挂牌成立老年人大学齐鲁银行分校;组织儿童主题特色活动,打造“萌小齐”儿童金融品牌。
创新特色产品,探索消费金融蓝海。打造区域特色获客,支持文旅消费,在第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期间推出“齐鲁文旅信用卡,0元钜惠游齐鲁”活动,探索文化、旅游产业的跨界新融合;推出“车立方”主题信用卡,精准锁定车主客群。聚焦客户消费金融需求,全面升级“齐鲁市民贷”产品,实现进件、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办理;优化升级全客群产品“齐鲁无忧贷”,利用身份认证识别、数据源交叉验证技术,实现在线申请、实时授信。
深耕智慧金融,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通过“金融+科技+数据”模式,打造场景化、生态化、一体化客户服务体系,推动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依托“营销管理平台”迭代模型、打造数字展厅,实现客户管理灵活化;依托“泉心权益”“泉心微厅”平台,探索数字化线上营销,聚合“名片、营销、获客、管户、活动、资讯”于一体,开展场景营销活动,实现线上获客引流。
(三)普惠金融业务
本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关于普惠金融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支持实体、服务小微为己任,积极做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大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的优势,强化金融创新,坚守初心本源,持续聚合行内外优质资源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保持稳健发展势头。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银保监会口径)371.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7.62亿元,增速35.67%;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3.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917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投放利率5.56%,较上年下降36BP,全面完成普惠金融各项监管考核指标。
落实国家普惠政策,提升综合服务质效。制定《齐鲁银行2022-2024年普惠金融发展规划》《齐鲁银行2021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正向激励,进一步提升小微金融服务工作质效。入选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首批试点合作银行,深入推进与省、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联合开发推出“鲁担—助业贷”“鲁担—创业贷”“鲁担—惠农贷”等线上和线下银担贷款产品,截至报告期末,“鲁担”系列银担贷款累计发放30亿元,服务小微客户超过3,000户。积极落实人民银行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优化操作流程,提高业务效率,报告期内,累计为1,622户普惠小微客户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42亿元;累计为8,122户小微客户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42亿元。积极发展数字普惠,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强化大数据应用,提高大数据解析能力,持续对线上业务系统进行迭代升级。探索供应链、产业链等沿链场景线上融资模式,上线“齐鲁链融e贷”业务,上线农户批量营销模式,满足链上小微客户多层次资金需求,不断提升小微客户金融服务质效。研发上线移动网贷平台“小e管家”,打通线上业务全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有效提升客户体验。报告期内,通过线上渠道累计为9,335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50亿元。
持续发力科创金融,打造特色业务品牌。成功入围山东省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合作银行,着力推广“科融e贷”和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截至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54.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01%,科技型企业贷款户数2,175户,较上年末增长38.62%,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科融e贷”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山东银保监局、山东证监局颁发的“2021年度山东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优秀金融创新产品奖”。
(四)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秉承稳健发展理念,积极推动资金业务发展和创新,持续提升研究和交易能力,扩充市场资格,拓展业务范围,产品体系日益完善,资金运作效益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服务客户能力进一步提高。
强化投研能力,多举措提升经营质效。不断丰富投资品种、优化资产结构,统筹推进债券、同业、票据等各类资产的配置;加强研究团队的建设,提高择时能力,提升票息收益;持续开展波段操作,把握市场波动的机会,增加投资收益。
业务资质进一步扩充,市场业务持续活跃。2021年,本行市场业务资质实现新的突破,年内成为银行间市场现券做市商并获得“南向通”业务资格。继续保持各项市场业务较高的活跃度,获得2021年度银行间本币市场“年度市场影响力”奖项,并多次获得外汇交易中心月度奖项。
提高票据流转速度和自动化程度,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加大票据流转力度,较好地满足对公客户贴现需求;进一步提高贴现业务线上化、自动化程度,客户通过本行“e票易贴”办理自助式贴现的比例持续提升,服务企业客户能力进一步加强。
做好衍生品业务推广和应用,有效助力企业避险。大力推广代客外汇衍生品业务,加强专项业务培训,提高营销能力和服务水平;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综合运用远掉期和期权等产品,推动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传导和汇率避险工具的使用。
打造“泉心理财”资管品牌,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按照资管新规要求,完成理财业务转型,净值型理财产品更加丰富。始终坚持让利于民、稳健投资的发展思路,理财业务管理规模稳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存续理财产品92期,理财产品余额684.88亿元。
(五)县域金融业务
本行按照“深化转型、精准施策、深耕细作、整体推进”的方针,以“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为切入点,打造乡村振兴品牌,深耕“三农”市场,不断提升在县域的竞争能力,持续打造战略发展第三极。截至报告期末,县域支行(不含子公司)存款余额668.5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44%,增速高于全行14.16个百分点;贷款余额518.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55%,增速高于全行14.29个百分点。
创立乡村振兴“齐鲁金未来”专属品牌。报告期内,本行发布了“齐鲁金未来”品牌并发行了乡村振兴卡,融合“一卡、一站、一网”业务与服务,致力于构建多层次、综合化、可持续的“三农”服务体系,开启践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新篇章。打造“县、乡、村”三级联动金融服务网络。按照“县域全覆盖”的机构发展原则,截至报告期末,已设立62家县域支行(含城乡结合部支行和二级支行),省内县域覆盖率达到48%;新建乡村振兴服务站65家,并在全行范围内进行银行卡助农取款点标准化建设,转型升级为提供综合服务的“乡村振兴服务站”,截至报告期末,共有乡村振兴服务站132家;在章丘绣惠街道、长清归德镇和济阳曲堤镇试点设立“乡村振兴小微支行”,“县、乡、村”三级联动金融服务网络不断升级完善,客户触达能力显著增强。截至报告期末,通过各类渠道服务县域客户151.3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4.99%。
持续加强县域普惠金融专营团队建设。依托服务网点的延伸,在各县域铺设普惠金融中心,建立专业化营销团队,提升在县域的竞争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共成立45家普惠金融中心,专门为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客户办理小额农户贷款、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房产按揭、信用卡等零售信贷业务;县域支行普惠型贷款余额106.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22%,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5.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32%。
因地制宜推进“一县一品”精品工程。依托各县域地区特色产业,推行“一县一品”“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服务模式,创新“黄瓜贷”“辣椒贷”“黄牛贷”等30余款特色惠农贷款产品,支持了一大批发展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经济附加值高的涉农小微企业发展。自主研发农户小额线上贷款产品“农户e贷”,实现线上自助授信申请、自助放款、自助还款,充分满足了农户消费、经营、农资按揭等多领域的融资需求。截至报告期末,累计为3,974户农户授信“农户e贷”8.92亿元。
村镇银行经营取得良好成效。作为本行县域金融战略的组成部分,村镇银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坚持小额分散发展理念,致力于为农村金融提供“最后一公里”的优质服务,深耕当地,特色发展,经营质效稳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16家村镇银行共有营业网点38家,总资产120.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31亿元,增幅29.30%;其中,个贷占比72%,涉农贷款占比78%,户均贷款20.09万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0.46亿元,增幅41.60%;资产收益率1.46%,较上年上升0.13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13.77%,较上年上升2.82个百分点。
(六)互联网金融业务
本行紧跟金融科技发展潮流,对标同业先进,持续应用新技术,不断提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智能机具等电子渠道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7*24小时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电子渠道柜面业务分流率达到88%。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全面拓展互联网场景金融业务。
线上渠道功能优化完善,满足客户金融需求。不断优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功能,提高平台操作友好性,满足客户移动化、多样性的金融需求,交易规模不断提高。截至报告期末,网上银行全年交易额15,704.75亿元,较上年增幅19.62%;手机银行全年交易额6,972.15亿元,较上年增幅44.46%;微信银行累计绑卡用户97.11万户,较上年增幅51.85%。本行手机银行荣获中国金融认证中心颁发的“2021中国数字金融金榜奖—手机银行最佳智能服务奖”。
自助机具广泛应用,分流效果持续提升。本行自助机具类型涵盖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大额高速存取款机、查询机、存折补登机、自助发卡机以及智能柜员机。各类自助设备广泛布放于本行网点、自助银行及社会各类业务合作单位。截至报告期末,开通运行智能柜台(含高速存款设备)413台,自助设备358台,全面覆盖常见、高频个人产品及服务项目,智能柜台柜面业务替代率达到65%。
场景金融全面发力,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初步形成。主动对接各场景、互联网平台,开展智慧政务、园区、餐厅、出行等平台建设,与交通、教育、医疗、物流、大宗交易等多类场景近30家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合作,累计服务客户35万余人。“云居”“云店”“云商”全面落地,以“家庭+商户+服务”为核心,初步构建包括医护、家政、超市等的居民生活生态体系,并在街道、社区、村镇快速推广,“融慧齐鲁”品牌战略布局不断拓展。
五、数字化转型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实施数字银行项目并成功上线,打造全新业务生态。涵盖智慧柜面、流程银行、远程银行在内的数字银行项目对改善客户体验、提升业务质效意义重大,是本行未来面客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平台保障,也是未来服务场景创新、运营模式转变、多渠道协同的根基。项目的上线实现了“交易驱动”向“场景驱动”转变,“集中运营”向“数字运营”转变,“线下面对面服务”向“线上面对面服务”转变。
本行致力于打造具备服务共享能力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搭建前台轻量、中台共享、后台支撑的架构体系,实现功能模块化、产品化,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能力。报告期内,中台战略顺利推进,“敏前台、强中台、稳后台”的服务架构逐步成型。基于对公业务中台构建的交易银行综合服务平台正式投产,形成可共享和复用的客户、用户、资产、风险能力中心,满足交易银行渠道整合、产品迭代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需要;消费信贷中台实现了对市民贷业务的统一管理,并对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爱城市网APP、微信小程序等多个线上渠道业务进行了整合,提升了客户体验;人工智能基础平台AI中台投产运行,为行内各类系统提供多场景支持,形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D”和人工智能的“A”的技术综合应用服务模式。
本行数智化应用日益深入,建设了数字化营销平台、智能风控平台、数字化场景金融平台,在全行普及数据文化及数据思维,以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建设移动驾驶舱,业务系统的使用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在手机端查看了解全行运营情况,以可视化手段展示各类业务运营情况;建设数据大屏,利用大数据流处理技术,将业务风险检测时效性从T+1提高到实时检测,各类业务运营情况滚动播放、各类业务数据可视化对比,以直观方式展现业务数据,提高运营管理时效。
六、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面对内外部经营形势变化,本行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深化业务转型,推动改革创新,提升经营质效,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坚守市场定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加大对普惠、县域等领域的信贷支持。报告期末,资产总额4,334.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1.81亿元,增长20.32%;贷款总额2,166.2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7.98亿元,增长26.07%,贷款资产比49.98%,较上年末提高2.28个百分点;存款总额2,930.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2.28亿元,增长19.70%。积极争取央行低成本资金支持,再贷款、再贴现、MLF规模269.72亿元,达到去年的2.46倍,用于低利率贷款投放,实现资金“精准灌溉”。盈利持续提升,质效稳中向好。持续强化客户多维度综合服务,信贷业务与中间业务良性协同,中间业务占比显著提升,盈利可持续性增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1.67亿元,同比增长28.11%,其中利息净收入74.85亿元,同比增长16.7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47亿元,同比增长50.3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提高1.38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30.72亿元,同比增长20.73%。资产利润率0.7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40%,基本保持平稳;成本收入比26.27%,较去年下降2.54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0.64元,同比增长8.47%。
风险管控扎实,资产质量提升。推进“风险攻坚深化年”活动,加大重点领域风险化解,主要资产质量指标持续改善,风险抵御能力稳步提高。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35%,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非应计不良比51.51%,较上年末下降2.34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95%,较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53.95%,较上年末提高39.35个百分点;拨贷比3.43%,较上年末提高0.37个百分点。
收起▲
一、经营情况分析
2021年前三季度,本行坚持服务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经营业绩稳中向好。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4,166.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3.98亿元,增长15.66%;贷款总额2,124.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6.66亿元,增长23.67%;贷款占资产总额比例51.00%,较上年末提升3.30个百分点。负债总额3,850.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1.41亿元,增长15.66%;存款总额2,822.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74.75亿元,增长15.31%;存款占负债总额比例73.30%,基本保持稳定。
经营效益稳步提升。2021年前三季度,本行实现营业收入71.71亿元,同比增长22.49%,其中利息净收入55.40亿元,同比增长17.92%,非利息净收入16.31亿元,同比增长41.08%;实现净利润21.35亿元,同比增长14.24%。净息差2.05%,较上半年上升5BP;净利差1.96%,较上半年上升4BP;每股收益0.44元,同比增加0.02元。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49.15%,较上年末提高34.55个百分点;拨贷比3.28%,较上年末提高0.2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5.19%,较上年末提高0.22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提升,主要监管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收起▲
一、经营范围及经营模式
经依法批准与登记,本行的经营范围为:人民币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办理地方财政信用周转使用资金委托存贷款业务。
外汇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
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审批机关核准的其他业务。
本行在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公司及个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并从事资金业务。本行立足山东省并辐射环渤海区域(设立了天津分行),在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拥有16家村镇银行,通过不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在中小型企业客户领域及县域金融、零售金融领域拥有了成功的经验和相对的竞争优势,已迅速发展成为山东省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商业银行。本行的业务渠道主要包括传统银行网络和电子银行渠道,其中电子银行渠道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直销银行、微信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本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投资收益。
报告期内、报告期后至报告披露日,本行的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二、行业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国内经济持续稳中恢复、稳中向好,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合理增长。监管机构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支持普惠小微、乡村振兴、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处置,严格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控。山东省战略平台叠加,处于“一带一路”重要战略节点,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国字号战略平台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蕴含重大机遇,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十强”优势产业,《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主要金融指标表现良好,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继续保持“双降”势头,金融风险防控取得新进展,银行业稳健发展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行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以“打造行稳致远的精品银行”为战略愿景,按照“深耕市内,扩疆县域,做大山东,对接全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固守本乡本土,专注主责主业,打造特色优势,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竞争力。
1.股权结构均衡稳健,公司治理科学高效。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包括境外战投、国有
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的多元均衡稳健的股权结构,在健全有效的“四会一层”法人治理架构基础上,不断完善适应自身发展的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为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公司治理根基。
2.组织架构扁平化,运营机制敏捷灵活。持续革新组织架构,不断完善与地方紧密对接、紧贴市场、紧贴客户、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在总行层面搭建了“大公司”“大零售”“大运
营”的总体架构,形成了公私联动、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高效联合作业机制。组织架构较为扁平化,决策链条短,有利于本行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规避市场不断变化的风险以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3.战略方向坚定,发展模式持续创新。持续坚定战略发展方向,按照既定的五大业务板
块战略定位,即“公司业务是规模和利润增长的主要支撑,零售业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金融市场业务是规模和利润增长的有效动力,互联网金融业务是改善客群结构的重要手段,县域金融业务是独树一帜的特色业务”,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数字转型赋能、推进战略迭代升级,强化人才、科技、运营、战略支撑保障,一体化推进全面转型发展。
4.客群基础深厚,零售业务优势突出。建立了从总行、分行到支行一贯到底的大零售转
型组织架构,全方位推进零售业务商业模式、体制机制、机构建设、营销渠道、产品体系等方面的转型。创新提出与政府“逐级对接、三位一体”的服务理念,参与社区、市场、园区共建,推进网点向“小型化、智能化、便民化”转型。坚持科技赋能发展,搭建“财富管理圈”“线上金融圈”“生活缴费圈”“缤纷支付圈”,不断优化各类生活服务场景。持续创新“银发金融”“儿童金融”特色服务,获客、拓客能力显著增强。
5.普惠特色明显,中小微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始终坚持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积极做支持
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重大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形成了独具特色、覆盖全行的普惠金融体系。在山东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率先设立普惠金融部,按照深耕主业、做精专业的思路,构建了以“小微金融”“县域金融”为重点,“科创金融”“物流金融”为特色的普惠金融格局。
6.持续筑牢风控防线,全面夯实内控合规。坚决筑牢风控防线,逐步形成了与业务发展
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引入大数据风险管理手段,完善风险识别、计量工具和方法,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内部专项检查、重点领域排查、内部审计和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外审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不断增强内控建设和案件防控,搭建了“三内三外”“一防一控”的风控协同联防作业机制,建立了监事会、风险合规、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四位一体”的监督执纪工作模式。
7.企业文化优秀鲜明,凝聚持续发展动力。积极践行“忠诚、责任、创新、效率”的核心价值观,以“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为股东创造理想价值,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为社会
创造更多财富”为企业使命,倡导“敬业爱岗、求真务实、团结向上、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并以此凝聚形成了齐鲁银行特有的“家园文化”。在鲜明的家园文化引领下,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四、主要业务情况
(一)公司银行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银行业务践行“专注区域经济发展脉动、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理念,创新产品服务黏紧黏牢客户,拓宽银政合作领域,贸易金融特色突出,经营质效保持较好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款余额1,590.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0.94亿元,增幅12.84%;公司贷款(不含贴现)余额1,342.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6.92亿元,增幅21.42%。
机构业务资质再获突破,对公客户基础更加坚实。聊城、泰安、天津、德州分行分别获取市级、区县级国库集中支付代理行资格,临沂、东营分行分别获取市、县非税代收资格,有效带动政府机构客户日均存款的增长,银政合作更加紧密。截至报告期末,全行对公有效客户、高星级客户及政府机构客户数量稳健增长。
交易银行加速转型,贸金创利更加突出。紧抓跨境融资窗口期,引入低成本资金;拓展同业合作,在福费廷、同业代付、国际结算代理等方面增强服务供给能力。报告期内,累计实现交易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2.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4亿元,同比增长63.80%。
紧抓政策机遇期,供应链金融发展提速。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等区域重点行业,与产业链头部企业形成产融协同,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头部企业及其产业链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报告期内,供应链金融投放同比增幅150.55%,发展持续提速。
深挖现金管理有效客户,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住建领域预售资金和维修资金监管实现市内、市外双突破,中标省市区县多个法院诉讼费退费备付金账户采购项目。报告期内,通过现金管理平台对接重点项目58个,重点客户295户。
资产池功能更丰富,服务企业集团更高效。资产池上线集团业务模式及商票秒贴功能,解决企业集团资金账户分散、财务费用高、操作风险大等痛点,高效服务优质核心企业。报告期内,资产池服务企业1,306户,线上一般贷款投放7.87亿元,沉淀基础性存款76.31亿元。
(二)个人银行业务
本行长期坚持零售业务转型推进工作,不断深化网点效能提升,持续完善营销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报告期末,个人存款余额1,175.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42亿元,增幅13.23%;个人贷款余额596.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57亿元,增幅14.94%。
特色经营精耕细作。持续深耕零售客群,报告期末,全行个人客户突破550万户,较年初增加4.55%。逐步切入养老金融,成立济南老年人大学齐鲁银行分校;儿童金融全面启动,发布“萌小齐”主题形象,组建“儿童金融团队”,推出专属儿童金融产品。
资产发展铸造品牌。全面升级“齐鲁市民贷”产品,实现进件、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办理,方便快捷,秒批秒贷。持续深耕消费信贷蓝海,优化升级全客群产品“齐鲁无忧贷”,利用身份认证识别技术、数据源交叉验证“实时授信”,授信余额突破46亿元。信用卡特色产品持续丰富,京东联名信用卡累计发卡25.42万张,金融合作不断深化;推出“好客山东”文旅主题信用卡,探索文化、旅游产业的跨界新融合。
科技赋能释放活力。零售科技体系日臻完善,系统功能不断优化。“营销管理平台”模型迭代、打造数字展厅,实现客户管理灵活化;“泉心权益平台”细分客群、搭建场景,实现线上营销智能化;“泉心微厅”社交互动、资讯引入,实现流量转化、数字名片便捷化。
(三)普惠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关于普惠金融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秉承“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普惠金融服务理念,持续加强支持民营实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迭代创新特色产品,服务方式加快由线下拓展至线上,服务对象由城市拓展到县域,普惠金融各项监管指标全面完成。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银保监会口径)338.56亿元,较年初增长64.76亿元,增幅23.6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3.6万户;经营性微贷余额104.95亿元,较年初增长21.66亿元,增幅26.01%,普惠金融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开展特色化经营,持续深化银担合作。报告期内,入选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首批试点合作银行,依托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政策优势批量服务小微企业。深入推进与省、市担保机构合作,联合开发推出“鲁担-助业贷”“鲁担-创业贷”“鲁担-惠农贷”等线上和线下银担贷款产品,截至报告期末,“鲁担”系列银担合作贷款余额18.46亿元。积极落实人民银行两项货币政策直达工具,优化操作流程,提高业务效率,报告期内,累计办理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22.4亿元,户数786户;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23.39亿元,户数4,458户。
制定《齐鲁银行2021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加强顶层设计、突出正向激励、落实不良容忍,进一步提升小微金融服务工作质效。
积极发展数字普惠,提升线上化服务能力。上线“小e管家”作业平台,打通线上业务全流程,有效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实现业务自动化、线上化、批量化办理。
丰富税融e贷、轻松e贷、科融e贷、人才e贷、政采e贷等线上业务模式,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上线农户e贷白名单批量营销功能,支持水产养殖等涉农业务批量拓展;开发服务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链融e贷,不断丰富线上产品体系,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场景化金融服务。报告期内,通过线上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3.55亿元,服务客户5,272户。
持续深耕科技金融业务,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以加强产品创新和持续提升业务审批效率为抓手,持续加大力度推广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报告期内,累计投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7.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4亿元,增幅84.58%。深化渠道合作,打造专业型科技金融服务团队,持续加大科技金融特色业务科融贷、人才贷等产品推广。进一步优化科融e贷业务模型,扩大客户群体,提高审批额度,截至报告期末,科融e贷累计授信1.9亿元,较年初增加1.55亿元,增幅443%。
(四)金融市场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加强市场分析和产品研究,丰富投资品种、开展波段交易,全面提升资产收益;合理分布线上回购、存单、同业存款等多融资渠道,稳定同业负债规模,降低同业融资成本;推动票据业务线上化,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推广代客衍生品业务,为客户提供避险保值服务方案。报告期内,各项金融市场业务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投资质效和市场业务活跃度持续提升。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和投研分析,推动债券投资规模稳步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开展波段操作,投资收益和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积极开展政策性金融债、地方债的承销业务,参与直投业务、LPR浮息债等创新品种。
加强同业业务精细化管理,有效管理负债成本。同业投资围绕业务转型,重点加强公募基金类产品研究力度,管理精细度和操作灵活度大幅提升;多个同业融资渠道合理搭配,优化负债结构,控制融资成本;强化同业客户拓展和维护工作,授信机构数量和授信额度持续增加。
贴现业务线上化、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继续推动票据贴现业务,加大票据流转力度,较好地满足了对公客户贴现需求,增加了客户粘性。同时,贴现业务线上化、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客户通过本行“e票易贴”办理自助式贴现,本行线上自助办理贴现的比例提升至30%,服务企业客户能力进一步加强。
稳健开展代客衍生品业务,助力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大力推广代客外汇衍生品业务,完善代客外汇衍生品系统;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综合运用远掉期和期权等产品,灵活定制服务方案;加强分支机构专项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分支机构服务能力,扩大业务覆盖范围。
打造“泉心理财”资管品牌,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作为山东省内率先发行开放式理财产品的城市商业银行,本行理财产品品种丰富,截至报告期末,存续理财产品142期,理财产品余额642.29亿元;始终坚持让利于民、稳健投资的业务发展思路,产品收益率始终处于市场中上水平,理财业务管理规模逐年稳步提升。本行获得大众网“山东网友最信赖银行理财品牌”、山东理财文化节“百姓口碑——山东最具影响力金融企业”及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的银行业理财机构“最佳收益奖”及“最佳风控奖”等多项荣誉。
(五)县域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按照“深化转型、精准施策、深耕细作、整体推进”的方针,以“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为切入点,搭建政府平台,推进公私联动,抢抓优质客户,深耕“三农”市场,不断提升在县域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持续打造战略发展第三极。报告期末,县域支行(不含子公司)存款余额604.06亿元,较年初增长20.35%,增速高于全行7.65个百分点;贷款余额456.44亿元,较年初增长23.80%,增速高于全行4.62个百分点。
打造“三位一体”的县域金融服务网络。按照“县域全覆盖”的机构发展原则,本行已设立54家县域支行(含城乡结合部支行)与106家助农服务点。同时在聊城将助农服务点改造升级为“乡村振兴服务站”,在营业管理部试点设立“乡村振兴小微支行”,“县、乡、村”一体化金融服务网络不断升级完善,客户触达能力显著增强。报告期末,通过各类渠道服务县域客户141.45万户,较年初增长7.46%。
建立县域普惠金融专营团队。持续加强县域支行营销团队建设,提升在县域的竞争能力,报告期末,在各县域支行成立37家普惠金融中心,专门为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客户办理小额农户贷款、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房产按揭、信用卡等零售信贷业务。报告期末,县域支行普惠型贷款余额90.70亿元,较年初增长40.6%,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78.25亿元,较年初增长56.4%。
因地制宜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依托各县域地区特色产业,全面推行“一县一品”“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服务模式,创新“黄瓜贷”“草莓贷”“棉花贷”“锦鲤贷”等16款特色惠农贷款产品,支持了一大批发展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经济附加值高的涉农小微企业发展。
自主研发的农户小额线上贷款产品“农户e贷”,实现线上自助授信申请、自助放款、自助还款,充分满足了农户消费、经营、农资按揭等多个领域的融资需求。报告期末,累计为3,190户农户授信“农户e贷”6.2亿元。
村镇银行经营质效持续提升。村镇银行作为本行县域金融战略的组成部分,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坚持小额分散发展理念,深耕农村金融,坚持特色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截至报告期末,16家村镇银行共有营业网点35家,总资产110.54亿元,较年初增长17.33亿元,增幅18.59%;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长0.33亿元,增幅87.7%;资产收益率1.40%,较年初上升0.07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村镇银行户均贷款21.25万元,个贷占比70%、涉农贷款占比80%以上,有效提供了“最后一公里”农村金融服务。
(六)电子银行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以提升客户体验为动力,不断推进电子银行服务功能优化升级。本行电子银行服务包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自助机具等渠道服务,为客户提供7*24小时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紧跟金融科技发展潮流,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不断丰富完善互联网金融产品种类,努力打造“互联网”渠道端的齐鲁银行。
提升电子渠道服务能力,满足客户金融需求。进一步优化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自助机具功能,平台操作友好性持续提升,较好地满足了客户移动化、多样性的金融需求,交易数量和客户规模不断提高。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网上银行客户数89.04万户,较年初增长0.74%,手机银行客户数190.40万户,较年初增长11.73%。2021年上半年,网上银行交易量387.58万笔,较上年同期增长6.83%,交易额7,782.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22%;手机银行交易量682.46万笔,较上年同期增长43.09%,交易额3,355.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62%。报告期末,本行微信银行关注客户数97.17万户,账户注册客户数82.12万户,分别较年初增长16.66%、28.01%。各类自助机具广泛布放于本行网点、自助银行及社会各类业务合作单位。截至报告期末,共设立155家自助银行网点,各类自助机具数量合计770台。
探索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搭建智慧型综合金融生态。不断丰富场景金融,着力打造面向生活消费、健康医疗、政务服务、电商及产业链等领域的多场景综合金融服务品牌——“融慧齐鲁”,借助生物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打通“线上+线下”,融合“场景+服务”,为合作伙伴搭建开放、智慧型综合金融生态。报告期内,在政务民生、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交通、物流、电商、协会等领域成功落地20余个“融慧齐鲁”场景金融项目。本行将全面推进“融慧齐鲁”品牌战略布局和创新发展,不断开拓新场景、加强科技与服务输出、提升平台全流程数字化水平。
五、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1年上半年,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本行坚持党建统领全局,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加快推进突破发展,客户基础更为扎实,业务特色更加鲜明,业务规模稳健增长,经营质效不断提升,总体经营情况良好。
盈利水平稳步增长,经营质效稳中有升。报告期内,本行实现营业收入46.02亿元,同比增长17.00%,其中利息净收入34.76亿元,同比增长14.48%,非利息净收入11.26亿元,同比增长25.51%;实现净利润14.90亿元,同比增长12.2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97%,同比提高0.32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增长12.50%。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业务结构更趋优化。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4,029.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6%;贷款2,036.8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54%,贷款占资产总额比例50.55%,较上年末提升2.85个百分点;负债总额3,690.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86%;存款2,766.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01%,存款占负债总额比例74.94%,较上年末提升1.42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增强。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1.39%,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68.96%,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56.25%;拨备覆盖率220.25%,较上年末提高5.65个百分点;拨贷比3.07%,较上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稳中有升。报告期内,本行完成25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发行,IPO补充核心一级资本24.16亿元。报告期末,本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86%、12.56%、9.76%,资本实力持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可能面对的风险
报告期内,本行无新增的风险因素。
收起▲
(一)业务经营情况
本行业务主要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及资金业务。
1、公司银行业务
公司银行业务是本行的核心业务和重点板块业务,是规模利润的主要来源和支撑,包括公司贷款、公司存款和中间业务产品与服务等。
报告期内,本行公司业务持续稳健发展,业务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2019年及2018年,本行公司银行业务分部营业收入分别为41.70亿元、36.88亿元及33.42亿元,占本行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2.39%、49.56%及52.26%;分部利润分别为31.33亿元、26.46亿元及22.72亿元,占本行利润的比重分别为55.78%、51.18%、及52.49%。
(1)客户基础
本行在山东省、天津市及其周边地区,尤其是在山东省内拥有稳固的政府类客户和公司客户基础,政府类客户主要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立院校、医院等,公司客户主要包括各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本行已积累了众多优质的客户资源,重点培育了一批以重要政府客户和重点企业客户为代表的优质“精品客户”资源,是本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
本行注重通过“金融+科技”融合手段,基于交易银行战略定位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客户紧密度、粘合度,与广大客户共成长。积极与省、市、区县三级政府机构对接协调,持续加强与政府、机构客户的合作,稳固银政合作关系;通过集团现金管理、银企直连等系统创新手段,满足大中型集团客户多元化资金管理需求;深化金融服务内涵,助力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通过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依托核心企业信用,为其上下游众多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深化合作紧密度,强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延伸全产业链条,聚焦“真小微、真普惠”,引进德国储蓄银行国际合作基金会先进的小微企业信贷技术,成立小微企业金融中心,持续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形成了专业化经营、银政联合、四项单独机制等一套富有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逐渐成为山东省科技金融业务领头羊,助力一大批高成长性中小微企业客户发展壮大。
(2)主要产品及服务
①公司贷款
本行具备本外币贷款资格,注重结构优化,公司贷款在本行贷款中占比最高。
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及2018年12月31日,本行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不含贴现)分别为1,106.04亿元、913.55亿元及823.12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的比例分别为64.37%、65.19%及69.39%。
本行公司贷款产品主要包括:
A、流动资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是指本行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
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正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外币贷款。按贷款期限可分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
B、固定资产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是指本行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
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境内外固定资产投资、购置的本外币贷款。本行固定资产贷款主要包括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科技开发贷款、其他固定资产贷款。
C、项目贷款
项目贷款是指本行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新建、扩建、改造、购置、安装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投资支出的本外币贷款,不含房地产开发贷款。
D、国际贸易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指本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客户提供一系列融资产品和服务。本行国际贸易融资主要包括进口开证、进口押汇、出口订单融资、打包放款、出口信用证押汇及出口贴现、出口托收押汇、出口发票融资、银保融资通、福费廷等。
E、小企业贷款
本行针对不同群体的小微企业开发差异化的信贷产品,推出生态养殖贷、税贷通、厂房贷、政银保贷款、小微企业互助基金贷款等特色产品业务。根据科技型小微企业量身设计个性化产品组合,主要产品包括科技精英贷、鲁智贷、科融贷、认股权贷款、人才贷等。专门为新三板挂牌企业推出“齐鲁三板+”,覆盖新三板企业自挂牌申请、挂牌成功以及定增等各个阶段的需求,产品主要包括专项财务顾问咨询、三板信用贷、投联贷、新三板基金、高管授信、新三板股权质押、私募债、可转债等。
②公司存款
公司存款业务是本行重要的负债来源,亦是本行多元资金渠道之一。本行公司存款服务包含人民币和八个外币币种(美元、欧元、日元、港币、澳元、英镑、加元、瑞士法郎)的现钞、现汇服务。依据存款期限、法定的利率及利率浮动区间,向客户提供的存款产品形式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协定存款、协议存款、保证金存款、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
本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挥地域优势,在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拥有广泛客户基础,具备国库现金管理、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新建物业质量保修金、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住房维修资金、法院诉讼费与案款、土地招拍挂保证金、土地拍卖款、政采中心招投标企业缴存等10余类特殊资金存放资格。2018年成功入围济南市建委“农民工工资监管专户和工资代发”合作银行。2020年,成功与山东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实现对接。
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及2018年12月31日,本行对公存款余额(不含保证金存款及其他存款)分别为1,203.67亿元、1,037.13亿元及968.85亿元,占存款余额(不含应计利息)的比例为49.17%、49.85%及52.66%,其中对公活期存款分别为748.90亿元、637.98亿元及600.22亿元。
③中间业务产品与服务
本行为公司客户提供国内及国际业务的多种中间业务产品及服务。
A、结算类业务
结算类业务是指本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结算服务。本行的结算业务包括国内和国际结算,含信用证、托收/代收、电汇、票据、委托收款等。
B、代理类业务
代理类业务指本行接受委托,向地方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等单位提供代收款项和缴纳支出服务,如与财政部门合作,开办代理国库、代理财政集中支付、代理统发工资、代理非税收入收缴、代理公共事业缴费、代理房屋维修基金、代理社会保障项目、代理土地拍卖保证金及土地出让金缴纳等业务。
C、财富管理类
本行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推出灵活多样的理财产品,满足公司客户金融投资的需求。本行以“泉心理财”系列理财为财富管理的主打品牌,包括畅赢九州、天天得利等系列产品。分为常规发行产品和专属定制产品,常规发行理财产品是向客户公开发行的标准化理财产品,专属定制产品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的理财产品。
D、融资担保及托管类
融资担保及托管类业务主要包括承诺业务、保函业务、保理业务、交易资金托管业务。承诺业务是指本行向客户承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在满足授信条件的前提下,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随时提供不超过约定授信额度授信的承诺。保函业务是指本行应客户的申请而开立的有担保性质的书面承诺文件,具体包括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借款保函等。保理业务是在国内保理项下,由本行为客户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服务。交易资金托管业务是指本行受交易双方(买方、卖方)的委托对交易资金进行托管、对权益证明等相关文件提供保管服务。
E、外汇业务
外汇业务是指本行为公司客户提供办理美元、港币、日元、欧元、澳元、英镑、加元、瑞士法郎八个外币币种的结售汇业务。除即期代客结售汇业务之外,本行专门打造了惠率宝外汇衍生品业务产品,根据客户的套期保值、汇率避险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远期结售汇、掉期、期权以及产品组合在内的外汇衍生品服务。
(3)市场营销
本行建立了总分支联动的三级营销体系。在组织架构方面,总行负责统筹全行公司业务营销管理、业务规划、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渠道产品销售,重点客户、战略客户业务拓展和支持,客户经理的综合提升培训等。各分支机构根据总行的营销政策和营销指引,结合区域、客户群、业务重点及风控措施制订具体的营销计划及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积极挖掘市场机会,开展各类营销工作。小微企业营销坚持“线上线下两翼齐飞”的发展理念,线上充分发挥网贷平台的渠道优势,不断扩大小微企业基础客户群;线下依托网点优势、队伍优势,充分借助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减费降税等优惠政策,以各类协会、商会、市场、商圈、园区为突破口开展小微企业批量化营销。
在制度建设方面,本行制定《齐鲁银行对公客户分类分层管理办法》,根据公司客户性质、对本行的贡献度和紧密度,对公司客户进行分层和分类管理,并分别建立了分级负责、个性化服务的综合营销体系;制定《齐鲁银行对公业务营销与风险联席会议制度》,对重点业务领域、重点客户项目等事项充分沟通研究,增强本行服务公司客户业务发展的协调性和规范性。为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本行从内部资金定价、绩效考核方式、产品研发创新、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保障机制。
在产品研发方面,本行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研发金融产品,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对公产品体系。将互联网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在山东省内城商行中首创“银企家园”公司金融服务平台,搭建产融结合桥梁,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互通和业务协作,推进产业风险可视化,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场景,为全产业链条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搭建紧贴市场、紧贴客户、灵活高效的贸金业务服务梯队,创新推出跨境直贷、惠率宝、内保自贸贷等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持续优化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
2、个人银行业务
本行向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个人贷款、个人存款、银行卡及个人银行中间业务等。
报告期内,本行个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通过销售渠道的搭建和服务体系的延展,使金融服务的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客户能实现多维度、多功能享受各项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客户体验,形成了一批稳定的零售客户群体。
2020年、2019年及2018年,本行个人银行业务分部营业收入分别为22.56亿元、21.93亿元及17.52亿元,占本行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8.34%、29.46%及27.40%;分部利润分别为12.71亿元、12.66亿元及9.40亿元,占本行利润的比重分别为22.63%、24.48%及21.71%。
(1)客户基础
本行始终牢记使命、踏实扎根本土,积极履行“市民银行”社会责任,做老百姓“身边的银行”,持续强化产品创新,不断优化服务手段,全面优化网点布局,积极拓展线上服务渠道,有效提升品牌形象。2020年末,本行个人客户数量达到530万户,基础零售客户群体不断扩大。在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的基础上,本行高度重视客户的分层维护和服务,零售客户结构快速优化,近三年,本行中高端零售客户平均增速超过30%,价值客户占比逐步提升。
(2)主要产品及服务
①个人贷款
本行的个人贷款产品主要包括个人按揭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及2018年12月31日,本行全部个人贷款总额分别为519.39亿元、413.77亿元及306.09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的比例为30.23%、29.53%及25.80%。
本行个人贷款产品主要包括:
A、个人按揭贷款
个人按揭贷款是本行个人贷款业务中的重要产品,是本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住房、商业用房的个人贷款。本行个人按揭贷款主要分为个人一手房屋按揭贷款、个人二手房屋按揭贷款等。其中,个人一手房屋按揭贷款是指本行在借款人支付了规定比例的首付款,并提供认可的担保后,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一手房屋的贷款业务;二手房屋按揭贷款是指本行在借款人支付了规定比例的首付款,并提供认可的担保后,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二手房屋的贷款业务。
B、个人经营贷款
个人经营贷款是指本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流动资金周转、购置或更新经营设备等合法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身创业浪潮,本行秉承“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普惠金融服务理念,推出了个人信用贷款、个人担保贷款、个人二手房抵押贷款、税融e贷、房抵e贷等多款线下、线上贷款产品,具有灵活高效、随借随还等特点,可以满足诸多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经营者的不同融资需求。本行通过与山东省促进就业创业贷款担保中心等政府部门有效联动,在全省推广创业担保贴息贷款业务,支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相关人群的创业。
C、个人消费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是本行向符合要求的目标客户发放的用于个人综合性消费的
贷款,覆盖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涵盖借款人住房装修、购车、旅游、婚庆等综合消费用途,本行个人消费贷款包括个人二手房抵押贷款、个人质押贷款、个人薪金贷、白领薪易贷、齐鲁市民贷、齐鲁无忧贷、泉诚贷等业务品种。
D、税融e贷
税融e贷是本行以企业税务数据作为判断客户还款能力的主要手段,辅以征信、工商、司法等数据支持,推出的纯信用、无抵押、全线上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产品。税融e贷开启了“大数据+税务+金融”线上融资新模式。该业务主要面向广大的优质纳税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具有“全自动、全天候、数据化”的产品特点,以及“额度高、到账快、普及广、利息省”的产品特点,产品上线以后即展现出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②个人存款
个人存款业务是本行零售业务的传统业务品种,向个人客户提供各类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产品,目前本行个人存款产品包括:活期存款、定活两便、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教育储蓄、通知存款、大额存单等类型。
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及2018年12月31日,本行个人存款余额分别为1,038.47亿元、854.43亿元及677.96亿元,其中个人活期存款分别为270.49亿元、234.18亿元及204.58亿元。
③银行卡业务
本行向客户提供的银行卡产品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
A、借记卡
本行发行的齐鲁借记卡属于银联标准借记卡,具有存取现金、转账、消费等多种功能,可在本行营业网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多媒体终端、境内外带有中国银联标识的ATM/POS等交易渠道上使用,可作为购买理财产品、开通第三方存管、办理代缴费等中间业务的载体,是以人民币结算的金融支付工具。本行借记卡主要划分为齐鲁普通卡、齐鲁贵宾卡、齐鲁白金卡,满足不同客群个性化业务服务需求,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银行卡。同时,本行还开发了齐鲁社保卡、齐鲁薪金卡、齐鲁惠农卡、齐鲁社区卡、齐鲁儿童卡、齐鲁小微企业卡、齐鲁拥军卡等特色卡种,满足客户在社保、代发工资、助农、少年儿童教育、小微企业主、军人等领域的多种服务需求,向持卡人提供专属服务。
B、信用卡
作为山东省内首家获准发行信用卡业务资格的城市商业银行,本行立足搭建集生活、消费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齐鲁信用卡特色品牌。按发卡对象不同,分为公务卡和个人卡。公务卡是面向财政预算单位的工作人员发行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并兼顾个人消费的信用卡。个人卡依据客户信用等级不同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发行了聚焦私家车主需求的主题信用卡——泉行卡;与京东金融合作,发行集线上线下支付优惠功能于一体的联名信用卡;立足惠农扶农助农,推出惠农消费分期业务;发行随借随还信用卡——齐鲁消费通卡等产品,为客户提供覆盖购车、家装、旅游等多位一体的消费分期服务。本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主要包括佣金、分期手续费、违约金、利息、年费等。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行信用卡透支余额为46.93亿元。
④个人银行中间业务
本行为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个人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包括财富管理、代发业务、代收业务、缴费通业务和三方存管业务等产品和服务。
A、财富管理
本行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多维度、多样化的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包括个人理财、保险代销、贵金属代销、信托代销等业务,满足客户资产配置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本行个人理财业务是整合金融产品、理财咨询、服务渠道等各类资源,面向客户提供的高品质、个性化、专业性综合理财服务,“泉心理财”系列理财产品为本行财富管理的主打产品。
本行与多家全国知名的保险公司合作,代理销售其旗下优质保险产品,全方位满足客户保障、养老规划、子女教育、资产传承等需求,同时与知名贵金属公司合作推出代理销售实物贵金属业务,产品涵盖投资、工艺、收藏各类品种。
B、代发业务
代发业务是本行按照委托单位提供的代发信息,将委托单位款项转账划入相关客户在银行开立的个人结算账户内的一项业务,包括代发工资、代发奖金、代发养老金、代发福利费、代发拆迁款、代发补贴、代发物流费等业务。代发业务可以通过本行柜面、企业网上银行等渠道办理。
C、代收业务
代收业务是本行按照与委托单位及缴款客户的协议,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代收信息将缴款客户款项转账划入委托单位账户内的一项业务,包括代收物业费、代收社会保险费、代收手续费、代收学费等业务。
D、缴费通业务
本行开办了代理水费、电费、燃气、供暖、通讯、数字电视、交通罚款等十多种业务,覆盖济南地区日常所有生活缴费。本行缴费通缴费渠道覆盖柜面、自助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直销银行、齐鲁e家亲、自动批扣等线下线上渠道。
E、三方存管业务
三方存管业务是本行通过银银合作,借助银银平台,为投资者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资金汇划服务,满足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资金第三方存管需要。
(3)市场营销
本行深入研究个人客户需求,全方位渗透社区居民生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着力打造老百姓信赖和喜爱的金融产品,在全行战略、队伍建设、产品研发及科技支持等方面全力推进。
在战略发展方面,确立大零售转型战略目标,统筹推进零售业务营销管理,建立体系完善的零售考核评价机制,搭建科创金融管理部、小微中心、消贷中心、信用卡中心、财富管理中心的“一部四中心”业务架构,明确“支行网点做零售”定位,形成了清晰的组织架构和发展脉络。
在队伍建设方面,先后组建零售综合客户经理、财富顾问、小微客户经理、个金客户经理4支专业化的零售营销队伍,并通过实施“厅堂营销”、“效能提升”等咨询项目,持续强化“内营”与“外拓”两种能力,推动网点功能由交易结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
在产品研发方面,积极研发推广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产品,在山东省内城商行中率先发行大额存单、率先取得信用卡发卡业务资质并完成发卡工作,积极推广按揭贷、消费贷、信用卡等零售产品,多方位、多层次满足居民差异化金融需求。
在科技支持方面,成功将核心业务系统迁移至山东城商行联盟,引入同业先进的消费信贷系统和运营理念,拓展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渠道功能,研发“齐鲁e家亲”社区金融服务平台,建成客户经理“一站式”营销管理平台,加速智能设备、移动营销设备的优化和布放,积极拥抱金融科技,零售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
3、资金业务
本行的资金业务主要包括资金交易业务、债券投资交易业务、衍生品交易业务、同业业务、票据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本行积极推动资金业务发展和创新,扩充市场资格,拓展业务范围,提升综合收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资金运作效益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本行自1997年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是银行间市场业务的较早参与者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银行间市场优秀交易成员”、“债券业务优秀结算成员”。2015年度获得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颁发的本币市场“最佳城商行”奖项,2016-2018年度获得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颁发的“优秀金融债发行人”奖项,2018-2019年获得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颁发的本币市场“活跃交易商”奖项,2020年获得本币市场“活跃交易商”、债券市场“创新先锋奖”,并获得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格。目前,本行拥有2020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结算代理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承销商,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天津市政府地方债承销商资格,普通类衍生品交易资格、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一般交易商等市场资质。
2020年、2019年及2018年,本行资金业务分部营业收入分别为14.45亿元、14.76亿元及12.72亿元,占本行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8.15%、19.84%及19.89%;分部利润分别为11.24亿元、11.74亿元及10.88亿元,占本行利润的比重分别为20.01%、22.70%及25.13%。
(1)资金交易业务
本行资金交易业务以保证本行流动性安全为主要目的,配合头寸变动,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融通。为维持稳定的融资渠道,本行加强与同业的互动及营销,增加同业授信,为开展拆借、回购及同业存单等业务奠定基础。
本行资金交易业务具体品种包括信用拆借、债券正回购及逆回购交易、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等。其中,信用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是本行传统的融资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本行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均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2014年本行成为市场利率自律机制基础成员,具备了发行同业存单的资格,建立了新的融资渠道,提高了主动负债能力。
(2)债券业务
本行的债券业务包括债券投资、债券交易及债券承分销业务,具体如下:
①债券投资业务
本行在全行经营目标和战略方针指导下开展各类债券投资业务。在确保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加强市场分析和产品研究,推动投资规模稳步增长、品种和渠道不断丰富、结构持续优化、组合收益明显提高。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及2018年12月31日,债券及同业存单投资余额分别为1,091.38亿元、902.66亿元及791.98亿元。
本行投资的品种范围覆盖了几乎所有银行间市场的流通债券,包括国债、地方债、政策性金融债、商业银行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等品种。其中,以国债、地方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等优质流动性资产为主。
②债券交易业务
近年来,本行持续加强与不同类型市场成员机构的业务合作,丰富交易品种和合作模式,保持了较高的市场交易活跃度。2020年、2019年及2018年,本行银行间市场交易总量分别为57,196.81亿元、46,161.2亿元及34,693.28亿元。
③债券承分销业务
本行是较早参与债券市场承分销业务的机构之一,与银行间市场各类型同业机构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累了丰富的承分销经验,近年来一直维持稳定的承分销业绩。2020年、2019年及2018年本行承销各类债券金额分别为283.88亿元、229.48亿元及349.52亿元。
(3)衍生品交易业务
2016年12月,本行成功获批普通类衍生品交易资格,成为山东省第一家获此业务资格的城商行。2017年1月加入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成为外汇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的市场会员。2018年加入人民币利率掉期市场,成为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会员。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行外汇远期业务余额为61,279.10万元、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余额为6,000万元。
(4)同业业务
本行同业业务主要包括同业存款业务和同业投资业务。
本行同业存款发展思路是构建期限合理、产品体系丰富、客户多元化、稳定的同业负债来源。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及2018年12月31日,本行同业存款余额分别是110.61亿元、126.94亿元及137.01亿元。
本行同业投资定位于多元化资产配置,主要投资于流动性较好的短期产品,投资主要品种为:公募基金产品、资产管理计划等。近年来,本行同业投资业务按照监管要求及市场趋势,增加了公募基金等标准化资产投资占比,按照《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要求进行管理。
(5)票据业务
本行票据业务主要包括:票据贴现、票据转贴现、票据再贴现业务。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金融机构的票据行为,是金融机构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票据转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票据再以贴现方式向另一金融机构转让的票据行为,是金融机构间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取得资金,将已贴现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中国人民银行的票据行为,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行票据业务一直秉承审慎原则稳健发展,在符合监管政策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2010年作为全国第二批机构加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2017年加入上海票据交易所,并于2018年完成与票交所系统直连。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19年12月31日及2018年12月31日,票据贴现余额分别是92.82亿元、74.09亿元及57.03亿元。
(6)资产管理业务
本行致力于打造“泉心理财”专业资管品牌,发行了多个系列的理财产品,是山东省内率先发行开放式理财产品的城市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多种理财产品,深得广大客户信赖。
本行理财业务获得大众网“山东网友最信赖银行理财品牌”、山东理财文化节“百姓口碑——山东最具影响力金融企业”等多项荣誉。2016年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授予的中国银行业理财机构“最佳收益奖”及“最佳风控奖”。
本行始终坚持让利于民、稳健投资的业务发展思路,产品收益率始终处于市场中上水平,理财业务管理规模逐年稳步提升,实现了业务长足发展,较好地满足了本行不同层次客户的投资需求。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600.78亿元。
(7)投资银行业务
本行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指在传统双边贷款难以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结构性安排,为客户量身定制的融资产品。资产证券化针对具备稳定经营现金流的项目,本行与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中介机构合作发行资产证券化或准资产证券化产品,作出优先/次优/次级的分层安排。财务顾问业务指不占用风险资产的中间业务。本行既可单独为客户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亦可将财务顾问服务与前述高收益业务紧密结合。
本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于2017年发行并顺利结清,发行金额7.34亿元,获得2018年“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年度优秀奖”。该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成功发行,进一步提高了本行的市场知名度,提升了整体形象,盘活了信贷资产存量,释放了信贷空间,降低了风险资产规模,优化了资产结构。
本行稳健开展各项金融市场业务,得益于良好的市场形象,多次成功发行金融债,拓展了长期负债来源。其中,积极参与金融债券创新品种,本行于2017年12月发行全国首单“双创金融债”,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于2018年11月发行全国首单商业银行“债券通”绿色金融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