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300274)
公司经营评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6-30
- 2021-12-31
- 2021-06-30
- 2021-03-31
- 2020-12-31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在全球低碳目标的引领下,在政策引导、经济性提升和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下,光伏行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光伏行业协会及第三方机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制造端保持高速增长,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0.6%、58.9%、37.8%、32.2%;出口端热度依旧,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4.5%、32.1%、19.7%;应用端需求持续旺盛,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ac),同比增长30.7%;技术端新技术加速渗透,LECO/LIF、OBB进一步推广,HJT、BC产能进一步扩张,钙钛矿与钙钛矿叠层实验室效率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方面,美国、印度等传统主力市场持续发力,快速增长,巴基斯坦、越南、沙特、乌克兰、巴西等东南亚、中东、南美新兴市场由于光照资源丰富、用电需求快速增长、供电不稳定、光伏经济性提升、政府能源转型诉求等原因也呈现快速增长迹象。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光伏作为新能源的主力军,近年来蓬勃发展,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力量。未来,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转型等有利因素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持续增长,根据IEA(国际能源署)和第三方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水电,成为第一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来源;2026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天然气;到202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电力形式,发展前景广阔。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阳光电源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1、光伏逆变器
从1997年公司成立起,我们就致力于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的光伏系统设备研发和生产,为全球用户提供一流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部件之一,连接光伏方阵和电网,是确保光伏电站长期可靠运行和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的关键。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功率范围涵盖0.45-8800kW,包含微型逆变器、户用逆变器、组串逆变器、集中逆变器和模块化逆变器,全面覆盖户用、工商业和大型地面电站等应用场景。
微型逆变器:体积轻巧,适应弱光、高温环境,整体发电量高,安装调试便捷,安全可靠,天然无拉弧,实现组件级智能运维,主要应用于阳台光伏和屋顶光伏等场景。
户用光伏逆变器:高功率密度,高颜值,安装维护简单,可自动适应复杂电网环境,延长发电时间,有效提升发电收益,同时内置防雷及高精度漏电流保护,具备储能接口和多种通讯方式,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住宅屋顶、庭院等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功率密度高,安装维护简单,可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停车场、商业屋顶等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也可应用于地形复杂的大型地面电站。
集中式光伏逆变器:产品转换效率高,电网友好性强,安全可靠,经济性好,能适应高寒、低温、高海拔等多种环境,广泛应用于荒漠、高原、商业屋顶等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
模块化逆变器:开创行业新品类,每个模块单元功率为1.1MW,通过并联扩展实现1.1MW-8.8MW子阵灵活配置,兼具集中逆变器和组串逆变器优势,各模块独立运行、独立MPPT设计,具备了更高的跟踪精度和即插即用式的简便运维,同时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各类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阳光云: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帮助集团客户实现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多种能源的集中运维、运营管理,打造智慧能源大脑。全面满足客户多种能源全生命周期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实现稳增投资收益、保障资产安全、规范运营管理、辅助集团决策四大核心价值。
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远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权威数据咨询机构标普全球发布的2023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榜单,阳光电源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2、储能系统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阳光电源储能业务依托全球领先的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三电融合”技术,打造专业储能系统,专注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提供辅助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微电网、户用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一流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2023年度储能系统全球出货排名,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10.5GWh,连续第八年位居中企第一。
3、新能源投资开发
近年来,阳光新能源作为公司旗下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平台,坚持“多发电更友好”的开发理念,深耕集中式光伏及风电站、家庭光伏、工商业光伏、储能电站、充电站开发领域,以“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构建起中国为根基、海外快速发展的多元业务协同产业布局,截至2023年年底,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超4000万千瓦。
集中式光伏电站:覆盖各类应用场景,通过先进系统技术研发实力、风光资源科学规划整合能力、丰富的项目开发建设经验,大幅提升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采用光伏治沙、盐光互补、农光互补、水面漂浮等多种综合开发模式,实现风、光、土地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与新能源产业应用提供了融合发展范例。
风力电站:风场类型涵盖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等不同运行环境,构建平原风电、山地风电、分散式风电以及风光互补、风光储多能互补等良性生态系统及发展格局,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家庭光伏电站:报告期内,阳光家庭光伏装机量同比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放心安吧”服务战略持续为用户、合作伙伴带来高质量电站服务与经营赋能,引领行业迈入更高价值维度的品质服务时代。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依托,对平屋顶、平改坡、斜屋顶、院落、阳光房等装机场景进行产品升级,全新推出国风、欧风等不同版本“灿阳房”,以新外观、新结构、新排布,给家庭用户带来兼具生活美与能源美的全新体验。自主研发的iSolarRoof家庭光伏智能设计软件在渠道伙伴中广泛应用,具有组件排布优、系统串线优、支架切割优、设计出图快“三优一快”的价值特点,可提升电站设计效率400%。
阳光家庭能源:阳光家庭能源专为中国大宅、高端别墅场景量身定制,运用智能设计软件、3D场景化精心设计,集建筑美、电力美、生活美于一体,具有至臻美学、至臻发电、至臻安全、至臻用能等优势。“光-储-充-优-云”全栈自研、最优匹配,全天候24小时储电响应,优化器无惧墅宅屋顶多朝向,系统发电提升20%。创新研发HEMS家庭能源管理系统,AI智能学习家庭用电习惯,提供最优发、储、用电策略,实现光伏绿电100%自发自用,将用电自由的松弛感融入高端墅式生活。
工商业光伏:凭借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电站技术实力、创新高效的工商业光伏电站产品,为企业提供系统咨询、开发、投资、交付等新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针对千行百业旺盛的绿色功能需求,持续加码渠道生态,以“技术+平台”双轮驱动,构建品牌、渠道商、合伙人、工商企业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深挖行业用能场景与用能特点,创新研发汽车、家电、水泥、仓储与物流等行业零碳解决方案,研发推出阳光顶BIPV,通过组件与瓦片寻优设计、创新专利瓦型,安装更快,发电更多。全力服务下沉市场绿色用能需求,助力千行百业加速零碳转型。
阳光充电站:阳光充电站提供从科学选址到智能设计建设,再到智能运营优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更是凭借核心算法,实现绿电在光、储、充、网之间丝滑联动。首创由站到网的“S2G”(StationtoGrid)新模式,系统聚合光、储、充,不仅可以提供需求侧响应,还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辅助服务,创造更多收益。阳光充电站智能评估设计软件和“投建营云平台”,不仅提供从科学选址、设计建设到运营的智能化建议,更从“精准引流、智能运维、便捷服务”多方面为充电站带来更高价值,为用户带来更丝滑的体验。
多能融合: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将领先的系统融合技术应用于风光储融合、风光制氢、光储充一体化等新能源融合应用场景,在多能协同、智慧调度、电网友好、安全可靠、电站增值等方面形成创新范例,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
4、风电变流器
阳光电源风能事业部,以推动大功率高性能电力电子转换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为己任,精研大功率电能转换、高性能并网控制以及大功率电机驱动与控制等技术,业务覆盖风电变流器、风电变桨驱动器、风电后市场、电网模拟电源、传动变频器。其中,风电变流器产品已取得全球出货量第一的成绩,未来,阳光风能将继续深耕大功率能量转换与控制,致力于成为全球风电变流及传动技术的引领者。
5、智慧能源运维服务
阳光智维依托集团20余年电力电子转换技术和电站投资开发实践,秉承“科技守护、值得托付”的服务理念,专业为新能源资产提供一站式资产管理服务,持续用先进技术保障客户收益稳定、资产安全。
截至2023年12月底,阳光智维智能运维业务累计签约容量31GW,通过“一站一策”的运维方案,积累了丰富的光伏、风电、储能电站运维经验。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资产数智运维平台SolarEye迎来第五次升级,聚焦4类业务场景,构建1+3+N产品生态战略,实现运维核心任务线上化率100%,通过运用无人机巡检、应发电量评估等智能化工具,快速发现电站异常和缺陷,及时有效处理,保障业主资产安全,实现最大化收益。
6、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
凭借雄厚的清洁电力电子转换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阳光电源将逆变器应用拓展至电动汽车产业,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品质的驱动系统。
阳光电动力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控、电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立足十余年的研发积累、丰富的制造经验及稳定的全球供应链,汇集高层次汽车电子人才,致力于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品质的电控及电源产品。自2010年以来,阳光电动力持续为优质乘用车、商用车及工程机械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阳光电动力系列化的产品采用平台化设计,具有高效能、高可靠、适配灵活等特点。
阳光电动力已拥有IATF16949、ISO14001、ISO45001等体系认证,并获得ISO26262汽车功能安全ASIL-D流程认证,建立起符合功能安全最高等级的产品开发和管理体系。公司已建成多条电控、电源自动化产线,总产能达150万台。凭借专业的技术实力、可靠的产品品质和稳定的交付能力,获得全球工业设计大奖“红点最佳设计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荣誉。此外,公司还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等。
7、水面光伏系统
阳光水面光伏是一家专注于水面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打造生态环保、可靠高效的水面光伏系统,致力于提供适用于不同水域的一站式光伏漂浮系统解决方案。
阳光水面光伏专注于水面光伏电站漂浮系统研发、设计与制造,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研发队伍;掌握了系统设计、材料、结构与方阵、锚固系统等漂浮电站关键技术;申请专利260+,产品通过TV、DNV、WARS、鉴衡等多家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与测试,并牵头和参与制定多项水面光伏产品相关标准。
水面光伏设备生产基地采用全智能化管理系统,拥有先进的原材料研发与产品力学性能检测实验室和智能化生产车间,年产能可满足GW级漂浮光伏电站的建设需求。
水面光伏先后荣获“2023中国水面光伏领军企业”“2022年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亚洲光伏创新企业”“2019中国最大的漂浮电站项目奖”“2017中国「光伏+」浮体产品金奖”等荣誉。截至2023年12月,阳光水面光伏系统全球累计应用突破3GW,是全球首个GW级水面光伏系统供应商,全球市占率连续7年全球第一。
8、充电设备
阳光乐充依托阳光电源20余年户外大功率电源产品设计和应用经验,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深厚积淀,以“可靠、高效、友好”为核心理念打造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陆续推出了直流桩、交流桩系列产品。行业首创“集成式直流桩”采用创新性隔离风冷集成式设计,实现高防护、高可靠、免维护、长寿命,引领充电行业技术变革。产品一经推出便在上海城区道路充电项目、深圳高速服务区等众多标杆项目中应用,得到运营商及车主一致好评。
报告期内,阳光640/480kW隔离风冷超充全球首发并批量交付,打造“充得快,充不坏、高收益”的全新超充体验,持续引领充电技术变革。同时,阳光充电桩与阳光电源的光伏、储能实现生态对接,为充电站提供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让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9、氢能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领域的新能源企业,阳光氢能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拥有PWM制氢电源、ALK和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等一体化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交付能力,并开发了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阳光氢能通过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压力容器设计、压力管道设计等资质认证。同时已获得ISO9001/14001/45001体系认证、ASME体系认证、GC2管道资质认证、莱茵TV安全认证,推行落实TPM/TQM管理工作、ESG体系建设工作。阳光氢能不断优化1000N立方米/hALK电解槽结构及关键部件材料,槽体能耗、运行功率及负荷区间位居行业先进水平;发布300N立方米/hPEM电解槽,性能、产氢量,寿命均大幅提升;持续升级智慧氢能管理系统,开展新能源交流/直流耦合制氢系统实证,夯实柔性制氢技术。完成二期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厂建造,布局国内领先的自动化产线,助力园区产能提升至3GW;建成的国内首个20MW电解水制氢实证基地,稳定运行12000多个小时,为制氢技术发展提供了严谨的数据支撑。
报告期内,阳光氢能荣获中国节能协会氢能专委会“2023氢能影响力企业”、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2024年氢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氢能前沿“金氢奖”年度碱性电解槽领军企业、年度PEM电解槽领军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入选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潜企业百强榜榜单。
阳光氢能的柔性制氢系统适用于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多种应用场景,已在吉林、宁夏、内蒙古、甘肃、湖北等多地风光水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报告期内,阳光氢能稳定保障多个项目同时交付,进一步缩短交付周期,2024年5月,12套1000N立方米/h碱性电解制氢设备抵运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现场,以高效交付实力成为项目首家交付厂商;2024年6月,阳光氢能中标全球最大规模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示范项目,荣占该标段最大份额;深度拓展海外市场,积极与全球客户开展合作,柔性制氢技术与智能化装备产线受到海外客户认可称赞。
1、公司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
指标含义:转换效率是指逆变器将输入的直流功率转换为交流功率的比值,逆变器转换效率=逆变器输出功率/逆变器直流输入功率×100%。
公司通过采用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效磁性器件、优化电路设计、改善MPPT算法、优化散热系统等,带动逆变器效率不断提升,目前阳光电源逆变器最大效率已全线达到99%。
2、公司光伏系统度电成本
指标含义:度电成本是指光伏系统的投资总成本与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发电量的比值,投资总成本包含初始投资与生命周期的运维投资。度电成本直接表现了光伏系统的发电成本,度电成本越低,光伏系统的收益越高。
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降低投资成本,提升系统发电量,从而降低系统度电成本,提高客户的投资收益率。增大逆变器的单机功率,相同容量电站的逆变器数量更少、电缆成本更低,而且可以组成更大容量的功率单元,最大支持12.5MW子阵,进一步节省变压器的成本,降低初始投资;更高集成度的逆变器及方案将得到广泛应用,如箱式中压逆变器,不仅高度集成逆变器、变压器、配电、通讯、烟感等,同时还内置PID控制盒、跟踪系统通信供电接口。集成度提升一方面可降低系统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电缆成本、项目施工成本、项目管理成本、后期运维成本等,另一方面系统之间耦合性更强,更加可靠,并且可以提升电站发电量;从“器件级”到“系统级”的模块化设计,降低系统运维成本,更高的设备在线率可以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智能中压关断解决方案,通过逆变器、集电线路断路器、升压变之间智能算法控制,实现升压变待机零损耗,进一步提升客户投资收益率;打造全球首套2000V高压系统,进一步突破行业“降本增效”瓶颈,实现电站经济性大幅提升。
3、公司光伏系统电网友好性
随着光伏系统的规模化应用,光伏渗透率逐年增大,逆变器作为能量传递的纽带直接与电网连接,对逆变器的电网友好性要求越来越高。
阳光电源逆变器具备低电压穿越、零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能力,在电网出现问题时适应电网的变化,保障光伏系统不会大规模脱网,造成事故扩大;同时逆变器内部集成快速功率控制模块,实现有功和无功响应小于20ms的快速调度要求,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应用构网技术使逆变器具备同步发电机特性,快速抑制电网电压、频率波动,进一步提升光伏/光储电站稳定性,助力实现更高新能源渗透率;集成直流储能接口,避免后期改造成本,同时逆变器支持反向充电,利用储能设备接入,发电侧以多能互补为平台,实现光伏电站调峰、平滑光伏电站输出,提升电网稳定性,用电侧以智能光储微电网为平台,通过储能实现峰谷平衡,提高光伏消纳能力,实现精准供能;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逐年提高,电网短路容量比SCR降低,极易造成逆变器频繁脱网。阳光电源研发自适应控制算法,精准感知电网强弱,通过了SCR=1.02弱电网认证,积极推进“电网友好”时代,实现双碳目标。
4、公司光伏系统安全性
随着光伏装机量的逐年递增,光伏电站安全隐患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公司以保障电站安全为使命,进一步提升系统设计安全性。
阳光电源逆变系统具备直流串、并联拉弧实时检测功能,已通过相关保护认证,基于智能拉弧检测算法快速识别,毫秒级关断,阻断拉弧危害;在逆变器中集成交直流绝缘监测系统,适用多种应用环境,快速定位绝缘故障位置,实现线缆故障自保护,避免触电和火灾风险,24小时守护电站安全;通过智能保护控制算法,集成隔离开关,基于大数据运算,精准识别反接、短路等故障,最快10ms内关断,有效避免故障扩大化;通过数据三重防护技术,从设备级到系统级,全面保障电站网络安全。
5、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由于公司光伏逆变器种类较多,产品功率大小不一样,目前公司单位生产成本区间在0.07元/W-0.15元/W。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过去十几年的速发展中,一直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的自主创新,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几年,公司又陆续布局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微网储能、智慧能源、新能源制氢等新业务,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品牌优势
阳光电源自1997年成立起,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批量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130GW,发货量全球领先;储能系统全球发货10.5GWh,发货量连续八年中国企业第一。公司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持续提升,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福布斯最佳ESG实践雇主”“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财富中国500强”“财富全球未来50强”“亚洲最佳企业雇主”等荣誉,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绿色工厂,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发电行业第一方阵。2024年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公司品牌价值突破千亿,达到1008.4亿元(世界品牌实验室)。
2、研发创新实力
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积极推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着力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竞争优势,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研发队伍。公司在合肥、上海、南京、深圳、德国、荷兰设立六大研发中心,为公司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设备提供领先的技术支持。为深入研究前沿技术,公司设立中央研究院,做好前期高价值专利布局和技术难点攻关;为集团产品、技术开发提供高效的平台服务和创新管理,为公司培养输送高素质的研发和管理人才,持续打造技术核心竞争力。同时,各事业部组建独立的研发团队,贴近市场与客户。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4.86亿元,同比增长41.65%。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5,787人,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有77人,拥有硕士学历的有2,178人,研发人员占比约40%。公司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同时,公司亦重视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积累,并密切跟进各项新技术标准的演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4906项,其中发明1686件、实用新型2785件、外观设计435件,用领先的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能力引领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公司采用先进的IPD产品集成开发管理流程,根据客户需求分析、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引导公司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新产品从概念、计划、开发、验证、试制以至最后的量产,每个步骤都设定了阶段性的质量指标,以确保研制推出的产品具备优异的品质。公司投资建设了全球领先的电磁兼容实验室、高性能的大容量低电压穿越设备和各种电源、电网模拟仿真设备,具备最严苛的试验、测试条件。同时,公司持续建立健全ISO9001:2015、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严格推进“三标一体”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产品先后通过UL、TV、CE、Enel-GUIDA、AS4777、CEC、CSA、VDE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与测试。
3、全球营销、渠道及服务网络
公司成立伊始就树立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公司海外的印度生产基地和泰国工厂产能已达25GW。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超20家分支机构,全球五大服务区域,超490家服务网点和数百家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产品已批量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末,公司海外员工1518人,同比增长23.01%。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逆变器、储能、充电、电站、水面光伏业务全球化布局,重点提升全球营销、服务、融资等关键能力建设,强化全球化支撑能力体系,提升全球影响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政策风险
虽然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技术不断的进步,且成本在不断下降,全球仍有少部分区域的新能源度电成本高于化石能源,风光储联合方案的成本或上网电价仍然比较高,叠加电网消纳、电力市场化、新能源间隙性波动、土地成本、税收波动等因素影响,仍需政府政策扶持鼓励,由于扶持政策均由各国政府自行制定,尽管全球节能减排的趋势不变,但如果部分市场的宏观经济或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发展节奏和公司的盈利水平。为此,公司积极进行全球布局,持续深耕全球市场,降低单一国家政策波动带来的影响。
(二)竞争加剧,毛利率降低
作为新能源发电领域领军企业,我司核心产品市场优势明显,但是新能源领域的竞争者众多,跨界竞争者频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如果公司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成本控制方面不能保持领先优势,公司产品将面临产品毛利率下降的风险。为此,公司将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研发,加速产品迭代升级,布局AI技术研究应用,积极满足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追求更佳客户体验,确保在市场上保持领先。
(三)应收账款周转风险
公司销售规模迅速增大,将会导致应收账款快速增加并存在一定的回款风险;为防范信用风险,加速资金周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和减少赊销,并积极通过法律手段减少呆坏账风险。
(四)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部分国家出于发展本土光伏制造业等目的,存在限制进出口、提高关税或设置其他贸易壁垒的行为,光伏行业面临着出口受阻的风险。为此,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极限推演和应对措施,积极开拓全球市场,布局全球供应链,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力,制定了精益的生产计划,努力降低贸易摩擦等负面影响。
(五)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海外业务结算以美元、澳币和欧元为主。若人民币汇率波动,以本币计量的营业收入变化,对主要产品的毛利水平将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自确认销售收入形成应收账款至收汇期间,产生的汇兑损益将直接影响公司业绩。公司以正常经营为基础,以具体经营业务为依托,通过开展套期保值、持续监控、及时结售汇等方式以减少汇兑损失,控制经营风险。
(六)新能源投资开发项目施工管理的风险
新能源项目投资金额大、周期短,既涉及到地面资源,又涉及到各类商业及居民屋顶资源,投资决策有挑战性;在项目建设实施中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项目延期,难以及时并网发电,项目管理出问题等,导致流动资金需要加大。对此,公司会慎重选择并网条件较好,装机成本可控,毛利较高的项目,制定合理的项目管理方案,加强监督执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持与客户的充分沟通,及时调整项目的施工计划,尽量消除项目延期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通过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的光伏电站,进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公司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的品牌。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主营业务分析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0.20亿元,同比增加8.38%;营业成本209.64亿元,同比增加0.34%;实现毛利率32.42%,同比增长5.42%,主要系公司品牌溢价、产品创新、规模效应及项目管理能力提高的影响所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59亿元,同比增加13.89%;销售费用17.73亿元,同比增长41.26%,主要系本期业务规模增长,人员薪酬、股权激励成本、差旅费等增长较大所致;研发费用14.86亿元,同比增长41.65%,主要系本期加大研发项目投入,研发人员薪酬及领用原材料增加较多所致;财务费用1.88亿元,同比上升160.93%,主要系本期受外汇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损失金额大幅增加所致。
(二)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回顾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主业开展以下工作:
1、业务开展
(1)光伏逆变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创新,大力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深耕重点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全球竞争力及影响力持续提升。
公司加码布局欧洲、美洲、澳洲、中国渠道市场,全球服务网点增长至490+,渠道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公司位于上海的全球营销中心充分发挥了“窗口”优势,连接阳光电源合肥总部、产业园基地及全球众多分子公司、服务网点,进一步拉近公司与全球客户距离,提升响应速度,吸引高端人才,激活业务连接。
报告期内,公司大功率组串逆变器SG320HX、1+X模块化逆变器在全球各类场景中得到广泛深入应用。公司与泰国GulfEnergy签约3.5GW光储供货协议,为沙特超豪华度假综合体Amaala打造标杆离网项目(165MW光伏逆变器+160MW/760MWh储能系统)。
公司研发的直流2000V高压逆变器在陕西榆林“孟家湾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并已稳定运行一年。这是2000V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落地实证,让光伏系统成功从1500V进阶至2000V,进一步降本增效。阳光电源还发布了光储2000V高压系统技术,并积极推动其在行业内的规模化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面向国内工商业用户发布了新一代大功率组串逆变器SG150CX-CN和户用逆变器SGT-P2-CN,采用“高效、长期、极简”三大理念设计,搭载多项独创技术,SG150CX-CN将工商业逆变器功率提升至150kW,全面兼容市面主流组件,更安全、更便捷,收益更高。
与此同时,为迎接欧洲乃至全球各地快速发展的阳台光伏和家庭绿电应用场景,阳光电源重磅发布了首个微型逆变器系列,以及家庭智慧能源管理器iHomeManager,凭借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巨大优势,掀起全球家庭绿电极智、极简新风尚。
(2)储能
报告期内,公司全球首发的10MWh“交直流一体”全液冷储能系统PowerTitan2.0及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PowerStack200CS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PowerTitan2.0液冷储能系统,秉持“三电融合智储一体”理念,采用314Ah大容量电芯,配置嵌入式PCS,实现交直流一体化(AC存储),标准20尺柜容量达5MWh;同时搭载干细胞电网技术,实现系统更高效、更安全、更友好,目前已在泰州海陵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昆山龙腾特钢用户侧储能电站、山东台阳电网侧储能电站等落地。
基于全球电网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报告期内,公司再次升级了“干细胞电网技术架构”,引领性推出“定制化”电网技术解决方案,因网制宜、一网一策,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全场景稳定运行,并凭借该技术助力英国电网频率在5分钟内恢复到正常范围,避免了大范围的停电事故。此外,公司于2024年3月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联合实施了业内首个光储全场景构网实测,现场一次测试通过。此外,公司储能变流器已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全球首个构网技术认证。
为助力储能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完成全球首个储能大规模燃烧测试实证,并发布ArcDefender储能直流拉弧技术和电芯预诊断系统iSolarBPS,全面、深度筑牢安全防线。
面向中国工商业储能市场,公司的PowerStack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受到市场欢迎,在冶金铝业、纺织业、大交通等领域广泛落地,同时公司持续招募优质代理商,通过“一站式信息资源平台”和完善的营销服务布局,助力千行万业配储无忧。PowerStack200CS还获得了TV莱茵颁发的国内首个仿真和实测相结合的NFPA68证书,验证了其领先的泄爆安全能力。
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欧洲、美洲、中东、亚太等成熟电力市场,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所有参与的储能项目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在调频调峰、辅助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积累了广泛的应用经验。公司与Algihaz签约了7.8GWh中东最大储能项目,与Atlas签约了880MWh拉美最大独立储能电站,与Engie签约800MWh欧洲最大储能电站之一,与SSE签约320MW/640MWh英国最大电池储能项目并接入英国最高电压等级电网,助力中海油打造全球首个海上构网型储能电站,为国内外众多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新能源投资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作为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实施主体,围绕“成为新能源发电技术全球引领者”的公司愿景,“多发电、更友好”的价值主张,不断加大新能源系统技术研发,创新优化电站产品,加码渠道生态布局,提升市场服务能级。
阳光新能源坚定以系统技术创新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加大新能源系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报告期内,围绕“高效发电、系统融合、电站全生命周期优化”三大核心系统技术体系加大研发投入,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群持续迭代升级,阳光家庭能源、阳光充电站、阳光顶BIPV等创新产品成功发布;与此同时创新研发推出光储掌门、iSolarSim光易仿光伏发电仿真软件等创新软件,iSolarBP、iSolarRoof、iSolarTool等数智软件迭代升级,实现全流程快速设计、收益高效评估、方案智能寻优、全面降本增效、实现高效发电。
聚焦新能源开发赛道,在“多发电、更友好”的价值主张牵引下,阳光新能源全面对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整县推进光伏/风电开发等国家重大能源战略,持续加强项目储备与资源转化,国内市场新增获取安徽肥西150MW风电项目、山东潍坊300MW光伏项目、广西东兴120MW光伏发电项目等地面项目;海外业务风光并举,稳步向前,新增获取中亚哈萨克斯坦Aktobe200MW风电项目、南美智利ElHuerto11MW+33MWh、SanYolando118MW、TenoIV11MW+33MWh项目,全球开发战略保持稳健增长势头。
工商业光伏领域,充分发挥“技术+平台”双轮驱动优势,在技术底座上进一步孵化出多发电的产品、智能化的软件等,助力渠道伙伴快速发展。创新研发出成序列的技术服务平台、合伙人平台、金融平台、供应链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光储掌门”“iSolarBP分布式智能评估设计软件”为渠道伙伴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信息化服务。报告期内,创新推出阳光顶BIPV,通过组件与瓦片寻优设计、创新专利瓦型,安装更快,发电更多;六安256MW光伏园区开工建设,与安踏、特步、宝钢股份、长春一汽、立讯精密等知名品牌形成项目落地,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
充电站领域,阳光充电站结合自身深厚的光储充多能融合系统技术优势,提供从科学选址到智能设计建设,再到智能运营优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更是凭借核心算法,实现绿电在光、储、充、网之间丝滑联动。首创由站到网的“S2G”(StationtoGrid)新模式,系统聚合光、储、充,不仅可以提供需求侧响应,还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辅助服务,创造更多收益。阳光充电站智能评估设计软件和“投建营云平台”,不仅提供从科学选址、设计建设到运营的智能化建议,更从“精准引流、智能运维、便捷服务”多方面为充电站带来更高价值,为用户带来更丝滑的体验。
针对大宅别墅市场,阳光家庭能源拥有至臻美学、至臻发电、至臻安全、至臻用能四大特点,集光储充一体,强势引领家庭能源智能、低碳、绿色的风潮。全黑组件、隐藏布线、红点奖极简光储系统设计,尽显科技与建筑融合之美。“光-储-充-优-云”全栈自研,稳定提升发电3%,独立优化器调节,多朝向无惧遮挡,发电提升最高20%;24小时备电,10毫秒断电无感切换,无惧高温雨淋,五重系统保护;创新HEMS家庭能源管理系统,AI智能学习用电习惯,提供最优发、储、用电策略,实现绿电100%自发自用,大幅降低用电成本。
针对家庭光伏市场,阳光家庭光伏持续加强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放心安吧”服务战略承诺用“真诚透明无套路、屋顶安全保收益、无忧售后时响应”让用户放心安、省心用;承诺“扶商赋能一对一、运营支持点对点、高效结算有保障”带动渠道伙伴成长;全面深化渠道模式,持续打造厂商利益共同体,通过技术指导、金融扶持、培训赋能、市场推广等开展全方位市场扶商工作;持续放大产品及技术优势,全新推出国风、欧风等不同版本“灿阳房”,以新外观、新结构、新排布,给家庭用户带来兼具生活美与能源美的装机体验。
在业务快速发展同时,阳光新能源还举办第二届SUN-Day2024追光者节,现场共有主办方链接的行业相关方3500多名代表到场,无论从举办规模、行业关注度,还是线上线下参与人数,均实现了影响力的跃升。作为胸怀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阳光新能源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阳光正能量公益项目在富村、惠农、益童、助老等方面全面落地,阳光智慧教室、阳光桑榆驿站等公益项目相继建成,全面践行社会公益。
面对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阳光新能源主动拥抱变化,坚持技术实力派的战略定位,通过品牌、产品、渠道、服务全维发力,开发建设更多“多发电、更友好”的电站产品,助力实现更高发电效能、更低度电成本,引领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4)风电变流器
报告期内,公司海上26MW全功率风电变流器样机下线,海上18MW全功率风电变流器实现批量发货。16MW双馈风电变流器样机下线,10MW双馈风电变流器实现多个整机厂商批量发货。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了风能业务的战略投入,始终坚持研发创新,引领风电电能转换领域新技术,加速开拓风电变流、电控传动技术协同相关业务,提升阳光电源在风电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为全球客户提供卓越的风电系统解决方案,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全球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2、运营管理及其他
(1)企业文化
报告期内,公司组织阳光文化价值观研讨工作坊,邀请海外各区域代表基于多元文化背景和海外工作实际,对阳光核心价值观“诚恳务实、严谨开放、创新尊重、成就客户”进行充分研讨,促成全球理解与共识,正式发布《阳光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英文版》,进一步促进跨文化融合。内部传播平台上线阳光TV栏目“阳光那些事儿”,用鲜活的画面镜头将公司的高光时刻传递给海内外的阳光人,更直观、生动、高效地传递阳光文化魅力。全球范围内主题特色活动持续开展,成功策划举办集团年会、阳光毅行及各类节日活动,关注员工体验,深度融合低碳公益主题,独具特色的阳光“仪式感”为团队凝聚力和组织归属感加码,持续营造多元开放、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开展全球校园行、第四届高校创新大赛,以多样的校企合作形式,吸引全球范围电力电子专业人才,进一步扩大阳光雇主品牌国际影响力。截至本报告披露,已斩获2024DEI雇主大奖(多元、平等、包容)、欧洲、南美洲分公司(巴西、德国、法国、西班牙、以色列、英国)接连获得“GreatPlacetoWork”(卓越职场)认证。
(2)数字化转型
为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确保在竞争中领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投入数字化变革,以业务战略牵引,以数据驱动,以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支撑,打造流程在线、共享、高效的敏捷型组织,赋能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升级数字化战略为核心流程数字化和基于场景快速应用的双线并举战略,并围绕全球化、移动化、智能化加大数字化投入,覆盖全球各大区,逐步实现全球业务透明,支撑全球运营。在流程维度,通过流程变革,统一流程体系,拉通全价值链业务流程,沉淀组织能力,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维度,引入AI和低代码分布式应用等快速为业务赋能,同时优化、重构各领域数字化系统平台,如全球数字化营销平台、数字化研发平台、智能制造平台等,实现业务端到端透明、智能,支撑业务降本增效。在数据维度,统一数据平台和数据治理,基于数据湖底座,结合业务场景搭建大数据智能应用,如光储经营可视化、财务预实分析、供应商画像等,驱动数字运营,辅助明智决策。
(3)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践行“绿色使命成就美好”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治理建设、战略推进、风险识别与管理,以及目标指标的落地。公司召开ESG创新发展会议,回顾2023年ESG实践成果和不足,识别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围绕战略目标制定下半年重点工作规划,以“目标-指标-绩效-复盘”的闭环管理方式,与所有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协同推进。
公司坚持从自身运营出发,逐步将减碳范围扩展至上下游,打造可持续低碳产业链,促进企业与自然和谐共生。报告期内,公司发布碳中和及净零目标:2028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38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2048年实现供应链净零排放。报告期内,在运营层面公司通过直购绿电、屋顶光伏共使用了绿色电力75980MWh,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3331tCO2。在供应链层面组织供应商碳盘查启动会,推动138家供应商完成基于ISO14064-1:2018的组织层面碳盘查工作。公司持续关注LCA(生命周期评价)与碳足迹相关国际标准及行业新政策,持续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认证工作,并基于核算结果和全生命周期减碳理念,识别产品在开发设计、供应链、生产装配、使用维护等多个环节的降碳潜力,推动产品绿色设计、供应链协同减排、生产运营降碳、回收体系搭建等各项工作的策划与落地。
公司积极回馈社会,聚焦生态环保,支持科技创新、教育和人才,社区发展,乡村振兴,应急救灾等领域,在全球开展一系列公益和志愿服务行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期内公司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累计公益支出超650万元。其中,阳光电源在宾阳县、始兴县、阳山县等地区开展救助工作,“阳光正能量”项目为河南安阳郝伍级诗睿小学带来阳光智慧教室,丰富了学习清洁能源教育基地的内容。4月,公司再次开展毅行活动,号召全球员工感受自然,践行低碳生活,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注册志愿者累计超2000人,累计服务时长超7000小时。
(4)研发、知识产权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归纳总结、专利申报工作。2024年上半年新增805项专利权,均系原始取得。其中国外专利64件,国内发明专利214项、实用新型专利449项、外观专利78项。另有1013项新增专利申请,其中国外专利152项、国内发明专利347项、实用新型专利432项、外观专利82项。为公司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核心竞争力添砖加瓦。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4906项,其中发明1686件、实用新型2785件、外观设计435件,并且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在全球低碳目标的引领下,在政策引导、经济性提升和技术进步推动下,光伏行业呈现出持续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国家能源局、光伏行业协会及第三方机构数据,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390GW(ac),同比增长69%,除中国、欧洲、北美等传统市场外,亚太、拉美、中东非等新兴市场受益于光伏成本持续下降及光伏发电的清洁、灵活性等优势迅速发展且潜力巨大,2023年GW级市场由26个提升至32个,全球光伏装机市场多元化呈现加速趋势,其中我国光伏市场应用更是超预期发展,全年光伏新增装机216.8GW(ac),同比增长148%,创历史新高,此外,我国光伏产业在多方面取得喜人成绩,产业链方面,主要环节产量延续增长态势,多晶硅产量143万吨、硅片产量622GW、电池产量545GW、组件产量499GW,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出口方面,尽管受出口价格下降影响,出口金额有小幅下滑,但出口量仍保持快速增长,技术创新方面,技术迭代速度进一步加快,TOPCon、HJT、BC等电池技术加速产业化,钙钛矿、叠层等新型电池转化效率屡创世界纪录,技术水平已实现全球领先。
报告期内,发展可再生能源已再次凝聚成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全球气候COP28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全球光伏、风电的装机目标。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广泛应用绿色技术,发展绿色消费,重点支持节能减排降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球新能源发展信心更加坚定,根据IEA(国际能源署)和第三方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水电,成为第一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来源;2026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天然气;到202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电力形式,发展前景广阔。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1、光伏逆变器
从1997年公司成立起,我们就致力于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的光伏系统设备研发和生产,为全球用户提供一流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部件之一,连接光伏方阵和电网,是确保光伏电站长期可靠运行和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的关键。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功率范围涵盖3kW-8800kW,包含户用逆变器、组串逆变器、集中逆变器和模块化逆变器,全面覆盖户用、工商业和大型地面电站等应用场景。
户用光伏逆变器:高功率密度,高颜值,安装维护简单,可自动适应复杂电网环境,延长发电时间,有效提升发电收益,同时内置防雷及高精度漏电流保护,具备储能接口和多种通讯方式,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住宅屋顶、庭院等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功率密度高,安装维护简单,可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停车场、商业屋顶等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也可应用于地形复杂的大型地面电站。
集中式光伏逆变器:产品转换效率高,电网友好性强,安全可靠,经济性好,能适应高寒、低温、高海拔等多种环境,广泛应用于荒漠、高原、商业屋顶等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
模块化逆变器:开创行业新品类,每个模块单元功率为1.1MW,通过并联扩展实现1.1MW-8.8MW子阵灵活配置,兼具集中逆变器和组串逆变器优势,各模块独立运行、独立MPPT设计,具备了更高的跟踪精度和即插即用式的简便运维,同时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各类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阳光云: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帮助集团客户实现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多种能源的集中运维、运营管理,打造智慧能源大脑。全面满足客户多种能源全生命周期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实现稳增投资收益、保障资产安全、规范运营管理、辅助集团决策四大核心价值。
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远销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据权威数据咨询机构标普全球发布的202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榜单,阳光电源以77GW的成绩蝉联全球第一。
2、储能系统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阳光电源储能业务依托全球领先的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三电融合”技术,打造专业储能系统,专注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提供辅助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微电网、户用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一流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3、新能源投资开发
近年来,阳光新能源作为公司旗下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平台,坚持“多发电 更友好”的开发理念,深耕家庭光伏、工商业光伏、储能电站、集中式光伏及风电站开发领域,创新探索多能互补、产业协同的绿色生态开发新模式。阳光新能源以“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构建起中国为根基、海外快速发展的多元业务协同产业布局,截至2023年年底,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超4000万千瓦。
家庭光伏电站:阳光家庭光伏年装机量增长200%,深入实施“放心安吧”服务战略,重新定义户用光伏,为用户提供心安服务,引领行业迈入更高价值维度的品质服务时代。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依托,对平屋顶、平改坡、斜屋顶、院落、阳光房等装机场景进行产品升级,自主研发的iSolarRoof家庭光伏智能设计软件在渠道伙伴中广泛应用,该软件具有组件排布优、系统串线优、支架切割优、设计出图快“三优一快”的价值特点,可提升电站设计效率400%。
工商业光伏电站:凭借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系统技术实力、创新高效的工商业光伏电站产品,为企业提供系统咨询、开发、投资、交付等新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针对千行百业旺盛的绿色功能需求,持续加码渠道生态,践行“2188银河计划”,以“技术+平台”双轮驱动,构建品牌、渠道商、合伙人、工商企业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深挖行业用能场景与用能特点,创新研发汽车、家电、水泥、仓储与物流等行业零碳解决方案,全力服务下沉市场绿色用能需求,助力千行百业加速零碳转型。
集中式光伏电站:覆盖各类应用场景,通过先进系统技术研发实力、风光资源科学规划整合能力、丰富的项目开发建设经验,大幅提升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采用光伏治沙、盐光互补、农光互补、水面漂浮等多种综合开发模式,实现风、光、土地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与新能源产业应用提供了融合发展范例。
风力电站:风场类型涵盖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等不同运行环境,构建平原风电、山地风电、分散式风电以及风光互补、风光储多能互补等良性生态系统及发展格局,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多能融合: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将领先的系统融合技术应用于风光储融合、风光制氢、光储充一体化等新能源融合应用场景,在多能协同、智慧调度、电网友好、安全可靠、电站增值等方面形成创新范例,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
4、风电变流器
阳光电源风能事业部,以推动大功率高性能电力电子转换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为己任,精研大功率电能转换、高性能并网控制以及大功率电机驱动与控制等技术,业务覆盖风电变流器、风电变桨驱动器、风电后市场、电网模拟电源、传动变频器。其中,风电变流器产品已取得全球出货量第一的成绩,未来,阳光风能将继续深耕大功率能量转换与控制,致力于成为全球风电变流及传动技术的引领者。
5、智慧能源运维服务
阳光智维依托集团20余年电力电子转换技术和电站投资开发实践,秉承“科技守护、值得托付”的服务理念,专业为新能源资产提供一站式资产管理服务,持续用先进技术保障客户收益稳定、资产安全。
报告期内,阳光智维入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大数据企业,业务规模实现60%增幅。截至2023年12月底,阳光智维智能运维业务累计签约运维容量31GW,通过“一站一策”的运维方案,积累了丰富的光伏、风电、储能电站运维经验。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资产数智运维平SolarEye迎来第五次升级,聚焦4类业务场景,构建1+3+N产品生态战略,实现运维核心任务线上化率100%,通过运用无人机巡检、应发电量评估等智能化工具,快速发现电站异常和缺陷,及时有效处理,保障业主资产安全,实现最大化收益。
6、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
凭借雄厚的清洁电力电子转换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阳光电源将逆变器应用拓展至电动汽车产业,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品质的驱动系统。
阳光电动力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控、电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立足十余年的研发积累、丰富的制造经验及稳定的全球供应链,汇集高层次汽车电子人才,致力于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品质的电控及电源产品。自2010年以来,阳光电动力持续为优质乘用车、商用车及工程机械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阳光电动力系列化的产品采用平台化设计,具有高效能、高可靠、适配灵活等特点。
阳光电动力已拥有IATF16949、ISO14001、ISO45001等体系认证,并获得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ASIL-D流程认证,建立起符合功能安全最高等级的产品开发和管理体系。公司已建成多条电控、电源自动化产线,总产能达150万台。凭借专业的技术实力、可靠的产品品质和稳定的交付能力,获得全球工业设计大奖“红点最佳设计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荣誉。此外,公司还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等。
7、水面光伏系统
水面光伏是一家专注于水面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打造生态环保、可靠高效的水面光伏系统,致力于提供适用于不同水域的一站式光伏漂浮系统解决方案。
水面光伏专注于水面光伏电站漂浮系统研发、设计与制造,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研发队伍;掌握了系统设计、材料、结构与方阵、锚固系统等漂浮电站关键技术;申请专利230+,产品通过TV、DNV、WARS、鉴衡等多家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与测试,并牵头和参与制定多项水面光伏产品相关标准。
水面光伏设备生产基地采用全智能化管理系统,拥有先进的原材料研发与产品力学性能检测实验室和智能化生产车间,年产能可满足GW级漂浮光伏电站的建设需求。
水面光伏先后荣获“2023中国水面光伏领军企业”“2022年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亚洲光伏创新企业”“2019中国最大的漂浮电站项目奖”“2017中国「光伏+」浮体产品金奖”等荣誉。截至2023年12月,阳光水面光伏系统全球累计应用突破3GW,是全球首个GW级水面光伏系统供应商,全球市占率连续6年全球第一。
8、充电设备
阳光乐充依托阳光电源20余年户外大功率电源产品设计和应用经验,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深厚积淀,以“可靠、高效、友好”为核心理念打造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陆续推出了直流桩、交流桩系列产品。行业首创“集成式直流桩”采用创新性集成式设计,实现高防护、高可靠、免维护、长寿命,引领充电行业技术变革。产品一经推出便在上海城区道路充电项目、深圳高速服务区等众多标杆项目中应用,得到运营商及车主一致好评。
报告期内,阳光30kW充电桩欧洲实现批量交付,持续引领充电技术变革。同时,阳光乐充180kW集成桩全球首发并批量交付。阳光充电桩与阳光电源的光伏、储能实现生态对接,为充电站提供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让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9、氢能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领域的新能源企业,阳光氢能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拥有PWM制氢电源、ALK和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等一体化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交付能力,并开发了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解决方案。阳光氢能率先建成国内领先的20MW电解水制氢实证基地、可再生能源变功率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电解制氢关键材料研究中心、德国氢能研究所。
报告期内,阳光氢能通过ISO9001/14001/45001体系认证、ASME体系认证、GC2管道资质认证、莱茵TV安全认证,推行落实TPM/TQM管理工作;优化1000立方米/h ALK电解槽结构及关键部件材料,槽体能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开发完成300立方米/h PEM电解槽及500立方米/h PEM集装箱式制氢系统;升级智慧氢能管理系统,凭借优秀的产品功能、交互体验,斩获德国iF产品设计奖;实施建设二期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厂,2024年园区产能提升至3GW;率先提出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理念,并完成方案开发推广,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报告期内,阳光氢能荣获氢能观察“2023年度产业领军企业”、索比氢能“2023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领军企业”、高工氢电“2023氢能产业TOP50强”、中国节能协会氢能专委会“2022氢能影响力企业”、氢促会“2022年度中国氢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在2023年制氢项目签单量排名中,位列国内市场前两名,跻身制氢行业头部序列。
阳光氢能的柔性制氢系统适用于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多种应用场景,已在吉林、宁夏、内蒙古、甘肃、湖北等多地风光水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光伏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公司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
指标含义:转换效率是指逆变器将输入的直流功率转换为交流功率的比值,逆变器转换效率=逆变器输出功率/逆变器直流输入功率×100%。
公司通过采用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效磁性器件、优化电路设计、改善MPPT算法、优化散热系统等,带动逆变器效率不断提升,目前阳光电源逆变器最大效率已全线达到99%。
2、公司光伏系统度电成本
指标含义:度电成本是指光伏系统的投资总成本与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发电量的比值,投资总成本包含初始投资与生命周期的运维投资。度电成本直接表现了光伏系统的发电成本,度电成本越低,光伏系统的收益越高。
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降低投资成本,提升系统发电量,从而降低系统度电成本,提高客户的投资收益率。增大逆变器的单机功率,相同容量电站的逆变器数量更少、电缆成本更低,而且可以组成更大容量的功率单元,最大支持12.5MW子阵,进一步节省变压器的成本,降低初始投资;更高集成度的逆变器及方案将得到广泛应用,如箱式中压逆变器,不仅高度集成逆变器、变压器、配电、通讯、烟感等,同时还内置 PID控制盒、跟踪系统通信供电接口。集成度提升一方面可降低系统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电缆成本、项目施工成本、项目管理成本、后期运维成本等,另一方面系统之间耦合性更强,更加可靠,并且可以提升电站发电量;从“器件级”到“系统级”的模块化设计,降低系统运维成本,更高的设备在线率可以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智能中压关断解决方案,通过逆变器、集电线路断路器、升压变之间智能算法控制,实现升压变待机零损耗,进一步提升客户投资收益率;打造全球首套 2000V高压系统,进一步突破行业“降本增效”瓶颈,实现电站经济性大幅提升。
3、公司光伏系统电网友好性
随着光伏系统的规模化应用,光伏渗透率逐年增大,逆变器作为能量传递的纽带直接与电网连接,对逆变器的电网友好性要求越来越高。
阳光电源逆变器具备低电压穿越、零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能力,在电网出现问题时适应电网的变化,保障光伏系统不会大规模脱网,造成事故扩大;同时逆变器内部集成快速功率控制模块,实现有功和无功响应小于20ms的快速调度要求,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应用构网技术使逆变器具备同步发电机特性,快速抑制电网电压、频率波动,进一步提升光伏/光储电站稳定性,助力实现更高新能源渗透率;集成直流储能接口,避免后期改造成本,同时逆变器支持反向充电,利用储能设备接入,发电侧以多能互补为平台,实现光伏电站调峰、平滑光伏电站输出,提升电网稳定性,用电侧以智能光储微电网为平台,通过储能实现峰谷平衡,提高光伏消纳能力,实现精准供能;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逐年提高,电网短路容量比SCR降低,极易造成逆变器频繁脱网。阳光电源研发自适应控制算法,精准感知电网强弱,通过了SCR=1.02弱电网认证,积极推进“电网友好”时代,实现双碳目标。
4、公司光伏系统安全性
随着光伏装机量的逐年递增,光伏电站安全隐患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公司以保障电站安全为使命,进一步提升系统设计安全性。
阳光电源逆变系统具备直流串、并联拉弧实时检测功能,已通过相关保护认证,基于智能拉弧检测算法快速识别,毫秒级关断,阻断拉弧危害;在逆变器中集成交直流绝缘监测系统,适用多种应用环境,快速定位绝缘故障位置,实现线缆故障自保护,避免触电和火灾风险,24小时守护电站安全;通过智能保护控制算法,集成隔离开关,基于大数据运算,精准识别反接、短路等故障,最快10ms内关断,有效避免故障扩大化;通过数据三重防护技术,从设备级到系统级,全面保障电站网络安全。
5、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由于公司光伏逆变器种类较多,产品功率大小不一样,目前公司单位生产成本区间在0.07元/W-0.15元/W。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一直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的自主创新,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几年,公司又陆续布局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微网储能、智慧能源、新能源制氢等新业务,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品牌优势
阳光电源自1997年成立起,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批量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130GW,发货量全球领先;储能系统全球发货10.5GWh,发货量连续八年中国企业第一。公司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持续提升,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福布斯最佳ESG实践雇主”“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财富中国500强”“财富全球未来50强”“亚洲最佳企业雇主”等荣誉,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绿色工厂,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发电行业第一方阵。2023年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公司以802.7亿元(世界品牌实验室)的品牌价值位列第117名。
2、研发创新实力
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积极推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着力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竞争优势,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研发队伍。公司在合肥、上海、南京、深圳、德国、荷兰设立六大研发中心,为公司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设备提供领先的技术支持。为深入研究前沿技术,公司设立中央研究院,做好前期高价值专利布局和技术难点攻关;为集团产品、技术开发提供高效的平台服务和创新管理,为公司培养输送高素质的研发和管理人才,持续打造技术核心竞争力。同时,各事业部组建独立的研发团队,贴近市场与客户。2023年度,公司投入研发费用24.47亿元,同比增长45%。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5,372人,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有65人,拥有硕士学历的有2,004人,研发人员占比约40%。公司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同时,公司亦重视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积累,并密切跟进各项新技术标准的演进,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4,123项,增长43.3%,其中发明1,417件、实用新型2,353件、外观设计353件。2023年,公司获得“中国专利银奖”和“安徽省专利金奖”。公司深耕研发创新,用领先的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能力引领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公司采用先进的IPD产品集成开发管理流程,根据客户需求分析、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引导公司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新产品从概念、计划、开发、验证、试制以至最后的量产,每个步骤都设定了阶段性的质量指标,以确保研制推出的产品具备优异的品质。公司投资建设了全球领先的电磁兼容实验室、高性能的大容量低电压穿越设备和各种电源、电网模拟仿真设备,具备最严苛的试验、测试条件。同时,公司持续建立健全ISO9001:2015、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严格推进“三标一体”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产品先后通过UL、TV、CE、Enel-GUIDA、AS4777、CEC、CSA、VDE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与测试。
3、全球营销、渠道及服务网络
公司成立伊始就树立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公司海外的印度生产基地和泰国工厂产能已达25GW。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超20家分子公司,全球六大服务区域,490+服务网点和数百家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产品已批量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末,公司海外员工1423人,同比增长58.1%。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逆变器、储能、充电、电站、水面光伏业务全球化布局,重点提升全球营销、服务、融资等关键能力建设,强化全球化支撑能力体系,提升全球影响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主营业务分析概述
2023年,全球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公司聚焦主业,加强创新变革,在市场、研发上纵深发力,持续推进产品和服务全覆盖战略,发力数字化,强化精益运营,核心业务高速增长,品牌势能与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盈利能力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2.51亿元,同比增加79.47%;营业成本503.18亿元,同比增长65.65%;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增长主要系公司不断开拓市场,销售规模扩大,收入及成本随之增长所致。实现毛利率30.36%,同比增长5.81%,主要系公司品牌溢价、产品创新、规模效应及运费下降、汇兑收益的影响所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40亿元,同比增加162.69%;实现销售费用51.67亿元,同比增长63.03%,主要系本期收入规模增长,销售人员薪酬及计提的售后服务费增长较大所致;实现研发费用24.47亿元,同比增长44.63%,主要系本期加大研发项目投入,研发人员薪酬及领用原材料增加较多所致;实现财务费用0.21亿元,同比上升104.32%,主要系本期受外汇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汇兑净收益金额大幅减少所致;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9.82亿元,同比增长476.77%,主要系回款效率提升所致。
(2)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回顾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主业开展以下工作:
(一)业务开展
1、光伏逆变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创新,大力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深耕重点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全球竞争力及影响力持续提升,2023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130GW。
报告期内,公司加码布局欧洲、美洲、澳洲、中国渠道市场,全球490+服务网点,渠道业务快速发展。同时,阳光电源全球营销中心在上海启幕,旨在充分利用上海国际化的地理人文优势,连接阳光电源合肥总部、产业园基地及全球众多分子公司、服务网点,进一步拉近公司与全球客户距离,提升响应速度,吸引高端人才,激活业务连接。
报告期内,阳光电源大功率组串逆变器SG320HX、1+X模块化逆变器在全球各类场景中得到广泛深入应用,其中1+X模块化逆变器截止2023年12月底累计全球签单量已经超过45GW。为沙特AI Shuaibah项目提供2.1GW逆变器解决方案,签署卡塔尔814MWac光伏项目供货协议,助力内蒙古阿拉善盟沙漠生态治理光储项目和世界单体最大“盐光互补”项目-天津华电海晶电站成功并网。
阳光电源发布《5A融合-地面电站解决方案白皮书》,推出了“全场景覆盖(All-Scenario Application)、全天候高效(All-Day Efficiency)、全链路安全(All-Link Safety)、全周期智维(All-Life Smart O&M)、全网况支撑(All- Grid Support)”的5A融合解决方案,助力地面光伏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发展。
公司最新研发的直流2000V高压逆变器在陕西榆林“孟家湾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这是2000V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并网实证,标志着光伏系统成功从1500V进阶至2000V。在光伏降本增效之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面向全球日益增长的户储需求,阳光电源推出“1+∞全屋绿电解决方案”,围绕逆变技术核心,在业内率先实现全栈自研的“光储充优云”系统级产品组合,打造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顺滑、高效、灵活的体验。全新一代户储系统,模块化设计提升配置灵活性,方便运维;通过超高电池容量、超高逆变器功率、超大充放电流的“三超组合”升级,满足家庭更大负载需求,实现真正的全屋绿电。同时,全面升级的新一代iSolarCloud,让用户享受多维焕新的视觉和操作体验,支持多种能源融合,实现绿电使用最优。与欧洲Menlo签约2GW分销协议,与巴西SOL+Distribuidora签约500MW分销协议。
2、储能
报告期内,阳光电源发布《阳光电源干细胞电网技术白皮书》,创新推出干细胞电网技术Stem Cell Tech,将应用于能源基地、柔性输电、孤岛供电、终端用能等场景中,并持续升级,引领性推出“定制化”电网技术解决方案,因网制宜、一网一策,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全场景稳定运行。
报告期内,全球首个10MWh全液冷储能系统发布,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登陆全球。阳光电源面向海外大型地面应用场景,推出“三电融合”的PowerTitan2.0液冷储能系统,采用314Ah大容量电芯,配置嵌入式PCS,实现交直流一体化,标准20尺集装箱容量达2.5MW/5MWh;同时搭载干细胞电网技术,实现系统更高效、更安全、更友好。2023年公司储能系统全球发货10.5GWh,发货量连续八年中国企业第一。
面向中国工商业储能市场,创新提出“三电融合 智储一体”PowerStack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同时通过线上及线下广告投入,招募优质代理商,通过“一站式信息资源平台”和完善的营销服务布局,助力工商业储能持续高质量发展。
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所有参与的储能项目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在调频调峰、辅助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积累了广泛的应用经验。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澳洲GPS并网许可,签约南澳最大独立储能订单138MW/330MWh;与澳洲Solar Juice Group签约500MWh分销;签订英国825MWh储能大单;为南非首个风光储融合虚拟电厂项目提供264MWh液冷储能系统;与澳洲独立储能项目Hive签署战略协议,未来3年将提供3GWh大型液冷储能系统;助力东南亚最大的光储融合项目;助力中国南网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广西崇左市板崇200MW/400MWh储能项目”一期成功并网投产;带来全球首个海上构网型储能项目“涠洲5MW/10MWh储能项目”等,为全球多个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新能源投资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作为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实施主体,围绕“成为新能源发电技术全球引领者”的公司愿景,“多发电、更友好”的价值主张,不断加大新能源系统技术研发,创新优化电站产品,加码渠道生态布局,提升市场服务能级。截至报告期末,阳光新能源业务覆盖国内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际市场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超4000万千瓦。
阳光新能源坚定以系统技术创新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加大新能源系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报告期内,围绕“高效发电、系统融合、电站全生命周期优化”三大核心系统技术体系加大研发投入,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群持续迭代升级,应用场景更全面,产业融合更多元;iSolarBP、iSolarTool、iSolarRoof等数智软件迭代升级,助力工商业光伏、家庭光伏电站实现全流程快速设计、收益高效评估、方案智能寻优、全面降本增效、实现高效发电,助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
聚焦新能源开发赛道,在“多发电、更友好”的价值主张牵引下,阳光新能源全面对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整县推进光伏/风电开发等国家重大能源战略,持续加强项目储备与资源转化,国内市场建成安徽最大电网侧储能电站、山东莱州240MW盐光互补项目、广西宾阳115MW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合肥肥西花岗150MW渔光互补项目、海南文昌100MW渔光互补等地面项目;海外业务风光并举,进击突破,获取哈萨克斯坦200MW大型风电项目,中标容量在所有竞标公司中位列第一,哈萨克斯坦代总理罗曼-斯克利亚尔亲自到访公司,深入了解阳光新能源全球业务经营情况,公司国际品牌形象与全球化开发能力进一步彰显。
工商业光伏领域,发布并全力落实“2188银河计划”,充分发挥“技术+平台”双轮驱动优势,在技术底座上进一步孵化出多发电的产品、智能化的软件等,助力渠道伙伴快速发展。创新研发出成序列的技术服务平台、合伙人平台、金融平台、供应链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等,为渠道伙伴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全维平台服务。报告期内,获取六安256MW零碳园区项目并开工建设,与蒙牛、蔚来、老乡鸡、宝钢股份、东风日产、赛力斯、大生纺织、鹏辉电源等知名品牌形成项目落地,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
针对家庭光伏市场,阳光家庭光伏持续加强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服务升级,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同步增长超200%。“放心安吧”服务战略承诺用“真诚透明无套路、屋顶安全保收益、无忧售后时响应”让用户放心安、省心用;承诺“扶商赋能一对一、运营支持点对点、高效结算有保障”带动渠道伙伴成长;全面深化渠道模式,在市场终端实现全款、金融、合作共营、经营性租赁等多业务模式协同发展;持续打造厂商利益共同体,通过技术指导、金融扶持、培训赋能、市场推广等开展全方位市场扶商工作;持续放大产品及技术优势,自主研发跃阳楼-阳光房、朝阳阁-平改坡、上阳院-光伏院落、汇阳顶-平屋顶、灿阳房-斜屋顶等全场景装机方案。报告期内,阳光家庭光伏市场占有率稳步增长,稳居家庭光伏第一阵营。
在业务快速发展同时,阳光新能源先后荣获工信部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肥西花岗15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PVBL2023全球顶尖光伏品牌奖、2023年度中国分布式光伏卓越贡献企业奖、2023年中国储能产业大型地面电站储能技术创新企业、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分布式光伏企业、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光电建筑企业、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光伏开发企业、2023 产业数字化金铲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最具社会责任奖”等众多荣誉。作为胸怀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阳光新能源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阳光正能量公益项目在富村、惠农、益童、助老等方面全面落地,阳光智慧教室、阳光桑榆驿站等公益项目相继建成,全面践行社会公益。
面对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阳光新能源主动拥抱变化,坚持新能源系统技术实力派的战略定位,通过品牌、产品、渠道、服务全维发力,开发建设更多“多发电、更友好”的电站产品,助力实现更高发电效能、更低度电成本,引领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4、风电变流器
报告期内,风电变流器全球发货32GW,市占率全球第一,同比增长40%,海上风电变流器发货4.6GW,同比增长190%。报告期内,公司发布行业首份《变流器蓝皮书》,同时公司构网型变流器通过业内首次实证,并率先推出超高防护等级风冷变流器、风电大功率解决方案。2023年公司持续加大了风能业务的战略投入,始终坚持研发创新,引领风电电能转换领域新技术,加速开拓风电变流、电控传动技术协同相关业务,提升阳光电源在风电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推动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5、氢能
报告期内,阳光氢能国内项目中标及签约市占率全国第二,在国内率先提出柔性制氢概念,发布了柔性制氢系统解决方案,且基于柔性组网、电力电子、能量管理等六大核心技术,聚焦PWM制氢电源、电解水制氢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三大核心设备,构建了灵活、高效、友好的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系统。该系统能够充分适应新能源功率快速波动和间歇特性,实现“荷随源动”,对电网更加友好,在30%的功率下稳定运行。阳光氢能柔性制氢系统已在国内多个大型示范项目中应用,其“一键启停”、“集群控制”等卓越性能,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柔性制氢技术对未来风光大规模制氢发展有重要意义,阳光氢能将聚力创新,坚持“让电氢转换更高效”的价值主张,持续引领产品、技术进步,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运营管理及其他
1、企业文化
2023年公司发布《阳光纲领》,为了总结凝练过往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深入思考竞争和发展的本质规律,面向未来进行顶层设计,指导阳光集团快速可持续发展,公司对事业理念、战略思想、组织和人才、精益运营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设计,正式发布《阳光纲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并引领未来。在《阳光纲领》的引领下,秉持“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绿色使命,细化“诚恳务实、严谨开放、创新尊重、成就客户”的核心价值观行为细则,并创新运用微短剧形式生动诠释“阳光范儿”。持续挖掘全球阳光人日常对公司价值观的践行,讲述更贴近实际的故事,促进价值观理念深入人心。发布全新雇主品牌故事片《Greener World Greater Us》,雇主品牌国际知名度持续提升,先后斩获 “Most Caring Company Awards”“领英-全球人才吸引力雇主”“Great Place To Work Certification ”“Top Company 2023” “最佳ESG实践雇主”。全球范围内主题特色活动持续开展,“阳光毅行”吸引超5千人次参与,深度融合环保公益,阳光人“益”起行动;“全球技能大赛”六大赛区同步比拼,竞赛育匠心,技能筑未来;爱在阳光“家”倍美好,阳光家庭日打造“阳光乐园”,与阳光家庭共创美好时光;新年到来之际,邀请海内外员工共度传统佳节,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发布司龄徽章,开展“阳光大厦启用暨新年音乐会”,持续打造属于阳光人的“仪式感”;全面升级改造员工活动中心、员工宿舍、园区环境等,丰富户外团建形式,进一步提升员工体验,为阳光生活幸福加码。
2、数字化转型
为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确保在竞争中领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投入数字化变革,以业务战略牵引,以数据驱动,以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支撑,打造流程在线、共享、高效的敏捷型组织,赋能业务。2023年公司加快数字化战略转型,全年实施65个项目。在流程维度,通过流程变革,统一流程体系,拉通全价值链业务流程,沉淀组织能力,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维度,引入AI和低代码分布式应用等快速为业务赋能,同时优化、重构各领域数字化系统平台,如全球数字化营销平台、数字化研发平台、智能制造平台等,实现业务端到端透明、智能,支撑业务降本增效。在数据维度,统一数据平台和数据治理,基于数据湖底座,结合业务场景搭建大数据智能应用,如光储经营可视化、财务预实分析、供应商画像等,驱动数字运营,辅助明智决策。
3、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公司以“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为使命,在清洁电力领域持续深耕,致力于以技术进步解决清洁电力生产、转换、储运、使用等过程中的挑战,努力降低用能成本,提升全球绿色能源占比,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用能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最终让人人享用经济、安全、智慧的低碳能源,为建设全球绿色家园而不懈努力。2023年获得BCG“全球气候先锋”和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TOP50等奖项,并入选S&P Global首期《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3》。
报告期内,公司扩充战略委员会为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完善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公司聚焦“光风储电氢”,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深入千行百业节能减排的业务场景,通过持续创新,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助力客户长期可持续发展,携手客户每年可为全球避免二氧化碳排放约3.3亿吨。
公司关心生态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企业与自然和谐共生。以身作则践行绿色低碳运营,承诺2028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38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2048年实现供应链净零排放。积极开展碳盘查,为应对气候相关风险、降低碳排放、提高公司竞争力和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撑,2023年,范围一排放3594吨CO2当量,范围二排放38161吨CO2当量,范围三排放8953862吨CO2当量。加速推进RE100目标,年度绿色电力使用占比55%。不断提高能源生产率,开展多项专项节能减排专项活动,逐步推动以技术与管理双驱动,进行精细化能源管理。公司将绿色理念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SG350HX系列产品获得EPD认证,成为全球首款获得EPD Italy认证的光伏逆变器。此外,阳光电源持续关注合作伙伴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合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公司重视更多利益相关方的需求,通过营造更加包容、创新、尊重的组织氛围,打造全球化团队;与合作伙伴遵循更高的责任标准,共同维护供应链劳工权益,打造诚信、持续、共赢的价值链生态体系;持续投入生态环保、教育支持、社区发展等领域的公益事业,开展“Go For Nature”主题志愿活动,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广泛、更长久价值,全年公司捐赠支出共计588万元。
4、研发、知识产权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归纳总结、专利申报工作。2023年新增1,135项专利权,均系原始取得。其中国外专利123件,国内发明专利195项、实用新型专利701项、外观专利18项。另有2,673项新增专利申请,其中国外专利314项、国内发明专利1,176项、实用新型专利1,015项、外观专利168项。为公司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核心竞争力添砖加瓦。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4,123项,其中发明1,417件、实用新型2,353件、外观设计353件,并且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
5、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按照收益与贡献对等的原则,公司于报告期内成功向518名激励对象以43.22元/股的授予价格共授予1,037.5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本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开展与实施,有利于为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凝聚内生动力,将公司核心骨干人员的自身利益与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股东回报能力的提升深度绑定,有利于公司经营业绩、价值创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也为公司未来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员工、有效实施长期战略发展计划树立了导向。
6、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在综合考虑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等基础上,2023年度公司再次启动股份回购,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用于后期对部分核心及骨干员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约1,131.60万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9.80亿元。
7、报告期内获得的部分荣誉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规划展望
聚焦清洁电力领域,深耕“光风储电氢”核心赛道,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在电力电子、电网支撑及AI技术上纵深突破,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追求更加卓越的客户体验,升级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全球领先优势,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经营计划
2024年全球绿色能源行业受益于供应链价格的大幅降低,下游项目经济性持续提升,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公司以“聚力创新,全域纵深,数字加速,成就客户”为年度指导思想,积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做精产品、做深渠道、做优服务、做强品牌,加快数字化战略转型,持续扩大各业务全球领先优势,实现快速可持续增长。
为实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拟采取以下重点举措:
1、加强创新力度,推动全域纵深发展。坚持全方位、高强度、持续的创新活动,把创新活动贯穿于企业全流程,整合全球前沿的技术与商业资源,确保产品、服务、业务模式、管理的先进性。
2、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保持技术持续领先。提升研发正向设计能力,加快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未来技术的储备,加强电力电子技术、电网支撑及构网技术的研究深度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提升产品软硬件交互性,深化AI技术在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持续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
3、坚持精品策略,推进产品全面升级。坚持低成本创新,推动产品快速迭代升级,为客户提供高安全、高可靠、高稳定的产品,用持续领先的产品赢得客户。充分发挥集团在光风储电氢深度布局优势,基于终端新能源应用场景,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光风储电氢融合方案方面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4、强化全球市场布局,深化销服一体化融合。进一步夯实国家级经营体系,加速全球化战略部署。持续深化销服融合,构造数字化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标准、服务质量和服务及时性,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5、加快全球供应和制造体系升级,强化本地化能力建设。深化头部供应商合作关系,推进供应商本地仓建设,加快全球数字工厂建设,扩大泰国等地制造产能,持续打造快速响应、成本领先、质量可靠、交付及时的全球供应体系。
6、升级品牌理念,持续推进ESG建设。紧紧围绕核心业务建设清洁电力全球领先品牌,持续塑造“灵动创新的清洁能源专家”品牌形象。积极践行ESG理念并加快构建ESG管理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持续投入推动企业自身与全球可持续发展。
7、加速数字化变革,以数智运营提质增效。全面运用大数据及AI等数字技术,打造全流程在线、共享、高效的敏捷型组织,提效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确保在竞争中领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8、加强组织能力建设。以市场创新、客户需求、运营效率为目标,打造能穿越周期的韧性组织。塑造更加包容、开放、尊重、富于同理心的文化氛围,持续强化文化支撑和促进业务发展的能力。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在全球低碳目标的引领下,在政策引导、技术进步和全球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光伏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等机构数据,上半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60%以上,出口总额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光伏新增装机方面,我国上半年新增装机约78GW,同比增长154%,光伏发电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形式,仅次于火电,全球上半年新增装机约148GW,同比增长61%,市场供需两旺。
报告期内,光伏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不断增强,经济性方面,随着组件价格下降,光伏发电经济性进一步凸显。政策方面,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生效,ITC补贴延期十年,刺激市场需求;欧洲能源独立需求强烈,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多国出台草案提升可再生能源目标;欧盟碳关税CBAM通过,碳排趋严碳价攀升,刺激CBAM范围内对欧出口较多国家的绿电需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并不断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加大峰谷电价差。在此背景下,多家国际机构大幅调高光伏装机预期,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预计到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到18200GW,调升幅度近30%,未来光伏将继续保持蓬勃向上的态势。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1、光伏逆变器
从1997年公司成立起,我们就致力于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的光伏系统设备研发和生产,为全球用户提供一流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部件之一,连接光伏方阵和电网,是确保光伏电站长期可靠运行和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的关键。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功率范围涵盖3kW-8800kW,包含户用逆变器、组串逆变器、集中逆变器和模块化逆变器,全面覆盖户用、工商业和大型地面电站等应用场景。
户用光伏逆变器:高功率密度,高颜值,安装维护简单,可自动适应复杂电网环境,延长发电时间,有效提升发电收益,同时内置防雷及高精度漏电流保护,具备储能接口和多种通讯方式,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住宅屋顶、庭院等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功率密度高,安装维护简单,可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停车场、商业屋顶等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也可应用于地形复杂的大型地面电站。
集中式光伏逆变器:产品转换效率高,电网友好性强,安全可靠,经济性好,能适应高寒、低温、高海拔等多种环境,广泛应用于荒漠、高原、商业屋顶等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
模块化逆变器:开创行业新品类,每个模块单元功率为1.1MW,通过并联扩展实现1.1MW-8.8MW子阵灵活配置,兼具集中逆变器和组串逆变器优势,各模块独立运行、独立MPPT设计,具备了更高的跟踪精度和即插即用式的简便运维,同时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各类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阳光云: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帮助集团客户实现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多种能源的集中运维、运营管理,打造智慧能源大脑。全面满足客户多种能源全生命周期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实现稳增投资收益、保障资产安全、规范运营管理、辅助集团决策四大核心价值。
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远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权威数据咨询机构标普全球发布的202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榜单,阳光电源以77GW的成绩蝉联全球第一。截至2023年6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405GW。
2、储能系统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依托全球领先的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三电融合”技术,打造专业储能系统,专注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提供辅助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微电网、户用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一流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业务足迹遍布中、美、英、德、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3、新能源投资开发
近年来,阳光新能源作为公司旗下的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平台,坚持“多发电更友好”的开发理念,全面加大家庭光伏、工商业光伏、集中式光伏及风电开发力度,创新探索多能互补、产业协同的绿色生态开发新模式。以“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构建起中国为根基、海外快速发展的多元业务协同产业布局,截至2023年6月底,在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超3500万千瓦,蝉联光伏电站开发商序列全球第一。
家庭光伏电站:阳光家庭光伏“放心安吧”服务战略焕“心”发布,重新定义户用光伏,首倡“家庭光伏即服务”理念,郑重承诺为用户提供心安服务,引领行业加速迭代至更高价值维度的品质服务时代。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依托,就平屋顶、平改坡、斜屋顶、院落、阳光房等复杂场景创新研发序列化产品解决方案。升级迭代iSolarRoof家庭光伏智能设计软件,具有组件排布优、系统串线优、支架切割优、设计出图快“三优一快”的价值特点,可提升电站设计效率400%,提升发电量0.6%。
工商业光伏电站:从多元化、个性化能源需求出发,凭借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系统技术实力、创新高效的工商业光伏电站产品,为企业提供系统咨询、开发、投资、交付等新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全力加码渠道生态,发布“2188银河计划”,以“技术+平台”双轮驱动,助力超100个行业加速绿色转型,赋能800家渠道伙伴实现年营收超800亿,已有超500家渠道伙伴加盟,超2100名阳光合伙人注册,构建品牌、渠道商、合伙人、工商企业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深挖行业用能场景与用能特点,创新研发汽车、家电、水泥、仓储与物流等行业零碳解决方案,全力服务下沉市场绿色用能需求,助力千行百业加速零碳转型。
集中式光伏电站:覆盖各类应用场景,通过先进系统技术研发实力、丰富的项目开发建设经验,大幅提升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采用光伏治沙、盐光互补、农光互补、水面漂浮等多种综合开发模式,实现风、光、土地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为环境综合治理与新能源产业应用提供了融合发展范例。
风力电站:风场类型涵盖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等不同运行环境,构建平原风电、山地风电、分散式风电以及风光互补、风光储多能互补等良性生态系统及发展格局,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多能融合: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将领先的系统融合技术应用于风光储融合、风光制氢、光储充一体化等新能源融合应用场景,在多能协同、智慧调度、电网友好、安全可靠等方面形成创新范例,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
4、风电变流器
公司风电变流器产品是集电力电子、现代传动控制理论及新能源应用技术于一体的传动变频装置。变流器规格涵盖1.5MW-26MW功率等级,电压等级690V,1140V,3300V,包括全功率风电变流器和双馈风电变流器,全面覆盖国内主流风机机型,适用于陆上、海上各种风场环境。阳光电源专注于电力电子行业20余年,最新研发的大功率双馈风冷主控一体型变流器、3MW-16MW多款三电平变流器等产品,率先为国内多家主流整机厂批量配套供货。未来阳光电源将继续坚持低成本创新发展策略,促进风电机组的系统降本,为客户增值。
5、智能运维系统
依托集团20余年电力电子转换技术和电站投资开发实践,秉承“科技守护、值得托付”的服务理念,专业为新能源资产提供一站式资产管理服务,持续用先进技术保障客户收益稳定、资产安全。
报告期内,阳光智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业务规模实现90%增幅。截至2023年6月底,阳光智维承接新能源电站运维项目签约累计容量20GW,积累了丰富的光伏电站、风电场、储能运维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电站定制成熟有效的运维解决方案。同时公司独立研发的SolarEye智慧能源营维平台,聚焦数字运维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智能应用系统三大功能性板块。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去赋能生产管理,做到运维生产管理过程可视、闭环可控,同时运用智能化的工具和方法去辅助运维工作,快速发现电站的问题和缺陷,提高电站运维检修效率。
6、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
凭借雄厚的清洁电力转换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阳光电源将逆变器应用拓展至电动汽车产业,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品质的驱动系统。
阳光电动力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控、电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立足十余年的研发积累、丰富的制造经验及稳定的全球供应链,阳光电动力汇集高层次汽车电子人才,致力于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品质的电控及电源产品。自2010年以来,阳光电动力持续为优质乘用车、商用车及工程机械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系列化的产品采用平台化设计,具有高效能、高可靠、适配灵活等特点。
阳光电动力已拥有ISO9001、IATF16949、ISO14001、ISO45001等体系认证,并获得ISO26262汽车功能安全ASIL-D流程认证,建立起符合功能安全最高等级的产品开发和管理体系。公司已建成多条电控、电源自动化产线,总产能达150万台。凭借专业的技术实力、可靠的产品品质和稳定的交付能力,获得全球工业设计大奖“红点最佳设计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中国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100强”、“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荣誉。2023年7月,入选工信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水面光伏系统
阳光水面光伏依托集团20余年的光伏行业技术研发及生产经验,组建多名行业专家、博士在内的水面光伏系统研发团队,掌握了系统设计、材料、产品结构与方阵、锚固系统等漂浮电站关键技术,申请浮体、锚固系统、逆变升压平台、系统运维等方面专利200余项,牵头和参与制定多项水面光伏技术相关标准。
阳光水面光伏秉承“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使命,立足“成为水面光伏全球引领者”的愿景,专注于打造生态环保、可靠高效的水面光伏系统,致力于提供适用于不同水域的一站式光伏漂浮系统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6月30日,水面光伏系统全球累计应用突破2.6GW,是全球首个GW级水面光伏系统供应商,市占率连续五年全球第一。
8、充电设备
阳光乐充依托阳光电源20余年户外大功率电源产品设计和应用经验,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深厚积淀,以“可靠、高效、智能”为核心理念打造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陆续推出了直流桩、交流桩系列产品。行业首创“集成式直流桩”采用创新性集成式设计,实现高可靠、免维护、长寿命,引领充电行业技术变革。产品一经推出便在上海城区道路充电项目、深圳高速服务区等众多标杆项目中应用,得到运营商及车主一致好评。
报告期内,阳光30kW充电桩欧洲实现批量交付,持续引领充电技术变革。同时,阳光充电桩与阳光电源的光伏、储能实现生态对接,为充电站提供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让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9、氢能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领域的新能源企业,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拥有IGBT制氢电源、ALK和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等一体化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交付能力,并开发了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率先建成国内领先的电解水制氢系统综合测试平台、可再生能源变功率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电解制氢材料实验室。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GC2管道资质认证、莱茵TV安全认证,推行落实TPM\TQM管理工作;优化1000立方米/hALK电解槽结构及关键部件材料,槽体能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升级智慧氢能管理系统,凭借优秀的产品功能、交互体验,斩获德国iF产品设计奖;筹备推进二期年产3GW工厂建设,预计2024年初投运。率先提出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概念,并完成方案开发推广,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国节能协会氢能专委会“2022氢能影响力企业”、氢燃料电池汽车网“2022年度影响力氢能装备企业”、PGO“中国制氢装备技术创新企业”、氢促会“2022年度中国氢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高工氢电“2023氢能产业TOP50强”等多项荣誉称号。
公司的绿电制氢系统适用于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冶金多种应用场景,已在吉林、宁夏、内蒙古、甘肃、湖北等多地风光水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公司的市场地位
公司依托合肥、上海、南京、深圳、德国、荷兰六大研发中心,持续推进产品迭代、品类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业务全面覆盖地面电站、工商业、户用三大场景,在欧美、亚太、中东等全球主要市场均保持领先市占率,助力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绿色转型。报告期内,权威数据咨询机构标普全球公布202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排名,公司以77GW的成绩蝉联全球第一。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2年度中国储能企业排行榜”,公司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全球出货量再次稳居榜首、遥遥领先,连续七年蝉联冠军。公司凭借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PowerStack摘得全球储能行业权威奖项国际电池储能奖eesAWARD桂冠,充分体现了公司在储能领域领先的技术创新实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一直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的自主创新,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几年,公司又陆续布局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微网储能、智慧能源、新能源制氢等新业务,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品牌优势
阳光电源自1997年成立起,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批量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来源:标普全球),公司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持续提升,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亚洲最佳企业雇主”等荣誉,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绿色工厂,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发电行业第一方阵。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公司以802.7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117名。2022年获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100%可融资性全球唯一逆变器品牌,连续4年位列榜首。
2、研发创新实力
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积极推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着力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竞争优势,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研发队伍,研发人员占比40%+,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公司在合肥、上海、南京、深圳、德国、荷兰设立六大研发中心,为公司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设备提供领先的技术支持。为深入研究前沿技术,公司设立中央研究院,做好前期高价值专利布局和技术难点攻关,为集团产品、技术开发提供高效的平台服务和创新管理,为公司培养输送高素质的研发和管理人才,持续打造技术核心竞争力。同时,各事业部组建独立的研发团队,贴近市场与客户。2023年半年度,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0.49亿元,同比增长45.04%。同时,公司亦重视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积累,并密切跟进各项新技术标准的演进,截至2023年6月份,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3592项,其中发明1279件、实用新型2034件、外观设计279件。
公司采用先进的IPD产品集成开发管理流程,根据客户需求分析、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引导公司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新产品从概念、计划、开发、验证、试制以至最后的量产,每个步骤都设定了阶段性的质量指标,以确保研制推出的产品具备优异的品质。公司投资建设了全球领先的电磁兼容实验室、高性能的大容量低电压穿越设备和各种电源、电网模拟仿真设备,具备最严苛的试验、测试条件。同时,公司持续建立健全ISO9001:2015、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严格推进“三标一体”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产品先后通过UL、TV、CE、Enel-GUIDA、AS4777、CEC、CSA、VDE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与测试。
3、全球营销、渠道及服务网络
公司成立伊始就树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公司海外的印度生产基地和泰国工厂产能已达25GW。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超20家分子公司,全球六大服务区域,85+全球服务中心,拥有280+认证授权服务商和数百家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产品已批量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逆变器、储能、充电、电站、水面光伏业务全球化布局,重点提升全球营销、服务、融资等关键能力建设,强化全球化支撑能力体系,提升全球影响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政策性风险
虽然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技术仍处于不断的进步中,全球大多数区域已经实现平价上网,但仍有少部分区域的发电成本或上网电价高于化石能源,风光储联合应用的度电成本还比较高,此外考虑到电网消纳、新能源间隙性波动、土地、税收等制约因素影响,仍需政府政策扶持鼓励。由于这些扶持政策均由各国政府自行制定,尽管全球节能减排的趋势不变,但如果主要市场的宏观经济或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发展节奏和公司的盈利水平。为此,公司将积极进行全球布局,持续深耕全球市场,以降低单一国家政策波动带来的影响。
(二)竞争加剧带来的毛利率降低风险
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企业,公司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市场优势明显,但是在国内外市场巨大潜力的吸引下,市场竞争仍十分激烈,如果公司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成本控制方面不能保持领先优势,公司产品将面临产品毛利率下降的风险。为此,公司将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不断提高研发创新和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新产品升级迭代,加快AI技术研究应用,不断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追求更佳客户体验,确保在市场上保持领先。
(三)应收账款周转风险
随着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会加大产品的销售力度,由于国内光伏行业存在补贴拖欠、项目金额大、付款周期长等特点,同时公司业务增长较快,将会导致应收账款较快增加并存在一定的回款风险。为防范信用风险,加速资金周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和赊销政策,并积极通过法律手段减少呆坏账风险。
(四)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受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影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各国纷纷推出了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各种经济刺激政策,提振经济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供应链的波动性加大、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上升等现象,公司所在的光伏行业也面临着需求节奏变化的短期承压情况。为此,公司制定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和精益的生产计划,积极应对全球复杂情形,在保障员工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加大全球供应链布局力度,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力,努力降低贸易摩擦等负面影响,确保全年任务按时完成。
(五)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海外收入的结算货币以美元、澳币和欧元为主。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以本币计量的营业收入变化,对主要产品的毛利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自确认销售收入形成应收账款至收汇期间,公司因人民币汇率波动而产生汇兑损益,亦直接影响公司业绩。公司以正常经营为基础,以具体经营业务为依托,通过开展套期保值、持续监控、及时结售汇等方式以减少汇兑损失,控制经营风险。
(六)半导体部件供应链风险
公司电力电子设备中的半导体器件主要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各类芯片,主要生产商为国外企业。随着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5G场景、充电桩等产业的快速增长,半导体器件存在一定的供应不足和价格波动风险。为此,公司已提前做好预测和规划,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前锁定订单,及时掌握行业供应动态,最大限度保证供应链安全。
(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项目施工管理的风险
光伏电站项目投资金额大、周期短,既涉及到地面资源,又涉及到各类商业屋顶资源,不仅投资决策有挑战性,而且在项目建设实施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项目延期,难以及时并网发电,给公司的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难度,工程的流动资金需要加大。针对此风险因素,公司将会慎重选择新能源发电项目,尤其是选择并网条件较好,补贴政策明确,装机成本可控,毛利较高的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后,公司将及时加强项目的施工管理,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并按照沟通结果调整公司项目的施工计划,尽量消除和缓解项目延期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通过为业主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的光伏电站,进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公司光伏电站投资开发业务的品牌。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主营业务分析概述
报告期内,全球新能源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坚持纵深发展,持续推进市场、产品全覆盖战略,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系统等核心产品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同时受益于精益化运营能力提升、海运费下降、汇兑收益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22亿元,同比增长133.06%;营业成本202.01亿元,同比增长120.90%;毛利率29.42%,同比上升3.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54亿元,同比增长383.55%;销售费用19.48亿元,同比增长74.33%;研发费用10.49亿元,同比增长45.04%;财务费用-3.09亿元,同比下降115.9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70亿元,同比增长478.81%。
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增长主要系光伏逆变器、储能业务、新能源投资业务增长较大所致;毛利率上升主要系品牌溢价、产品创新、规模效应及运费下降、汇兑收益的影响所致;销售费用增长主要系本期销售收入增长,销售人员薪酬、售后服务费及咨询服务费等增长较大所致;研发费用增长主要系持续加大研发项目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增长所致;财务费用下降主要系汇兑收益大幅增长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主要系回款效率提升所致。
(二)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回顾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主业开展以下工作:
1、业务开展
(1)光伏逆变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创新,大力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深耕重点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全球竞争力及影响力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6月,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405GW。
报告期内,公司加码布局欧洲、美洲、澳洲、中国渠道市场,全球370+服务网点,渠道业务快速发展。同时,阳光电源全球营销中心在上海启幕,旨在充分利用上海地理人文优势,通过连接阳光电源合肥总部、产业园基地及全球众多分子公司、服务网点,进一步拉近阳光电源与全球客户距离,提升响应速度,吸引高端人才,激活业务连接。
报告期内,阳光电源大功率组串逆变器SG320HX、1+X模块化逆变器在全球各类场景中得到广泛深入应用,其中1+X模块化逆变器累计在全球签单量已经超过16GW。为沙特AIShuaibah项目提供2.1GW逆变器解决方案,签署卡塔尔814MWac光伏项目供货协议,助力内蒙古阿拉善盟沙漠生态治理光储项目和世界单体最大“盐光互补”项目-天津华电海晶“盐光互补”成功并网。
阳光电源发布《5A融合-地面电站解决方案白皮书》,推出了“全场景覆盖(All-ScenarioApplication)、全天候高效(All-DayEfficiency)、全链路安全(All-LinkSafety)、全周期智维(All-LifeSmartO&M)、全网况支撑(All-GridSupport)”的5A融合解决方案,助力地面光伏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发展。
公司最新研发的直流2000V高压逆变器在陕西榆林“孟家湾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这是2000V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并网实证,标志着光伏系统成功从1500V进阶至2000V。在光伏降本增效之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面向全球日益增长的户储需求,阳光电源推出“1+∞全屋绿电解决方案”,围绕逆变技术核心,在业内率先实现全栈自研的“光储充优云”系统级产品组合,打造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顺滑、高效、灵活的体验。全新一代户储系统,模块化设计提升配置灵活性,方便运维;通过超高电池容量、超高逆变器功率、超大充放电流的“三超组合”升级,满足家庭更大负载需求,实现真正的全屋绿电。同时,全面升级的新一代iSolarCloud,让用户享受多维焕新的视觉和操作体验,支持多种能源融合,实现绿电使用最优。与澳洲SolarJuiceGroup签约500MWh分销,与欧洲Menlo签约2GW分销协议,与美洲SOL+Distribuidora签约500MW分销协议。
(2)储能
报告期内,阳光电源发布《阳光电源干细胞电网技术白皮书》,创新推出干细胞电网技术StemCellTech,将应用于能源基地、柔性输电、孤岛供电、终端用能等场景中,帮助提供惯量支撑、提升系统强度、快速恢复电网、提高辅助收益等,解决新型电力系统稳定难题。
报告期内,阳光电源面向海外大型地面应用场景,推出“三电融合”的PowerTitan2.0全液能储能系统,采用314Ah大容量电芯,配置嵌入式PCS,实现交直流一体化,标准20尺集装箱容量达2.5MW/5MWh;同时搭载干细胞电网技术,实现系统更高效、更友好、更安全。
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所有参与的储能项目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在调频调峰、辅助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积累了广泛的应用经验。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澳洲GPS并网许可,签约南澳最大独立储能订单138MW/330MWh;签订英国825MWh储能大单;助力中国南网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广西崇左市板崇200MW/400MWh储能项目”一期成功并网投产等,为全球多个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新能源投资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作为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实施主体,围绕“成为新能源发电技术全球引领者”的公司愿景,“多发电、更友好”的价值主张,不断加大新能源系统技术研发,创新优化电站产品,加码渠道生态布局,提升市场服务能级。截至报告期末,阳光新能源业务覆盖国内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际市场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超3500万千瓦。
阳光新能源坚定以系统技术创新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加大新能源系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报告期内,围绕“高效发电、系统融合、电站全生命周期优化”三大核心系统技术体系加大研发投入,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群持续迭代升级,应用场景更全面,产业融合更多元;最新研发iSolarBP分布式智能评估设计软件,创新迭代iSolarRoof家庭光伏智能设计软件,助力工商业、家庭光伏电站实现高效评估决策、全流程快速设计、智能寻优、降本增效、高效发电,全面提升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质量。
聚焦新能源开发赛道,在“多发电、更友好”的价值主张牵引下,阳光新能源全面对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整县推进光伏/风电开发等国家重大能源战略,持续加强项目储备与资源转化,国内市场建成安徽最大电网侧储能应用项目等代表性项目,新增获取滁州定远145MW风电项目、荆州公安2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地面项目;海外业务加快市场拓展,获取西班牙Coria135MWac光伏+储能项目并网许可,在欧洲实现电站开发业务里程碑突破。
工商业光伏领域,坚持“直销+渠道”双线发展,发布并全力落实“2188银河计划”,全国10省密集召开10场招商会,吸引超1500名意向伙伴参加,引入渠道商超500家;全国招募阳光合伙人超2100人,收集储备大量屋顶线索。充分发挥“技术+平台”双轮驱动优势,在技术底座上进一步孵化出多发电的产品、智能化的软件等,助力渠道伙伴快速发展。阳光新能源还创新研发出成序列的技术服务平台、合伙人平台、金融平台、供应链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等,为渠道伙伴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全维平台服务。报告期内,建成全国最大12MW“隔墙售电”工商业光伏项目,与立白科技、安利股份、古井贡酒、湖北宝乾、上峰水泥等知名品牌形成项目落地,与近千家工商企业达成合作,累计开发工商业光伏电站超4GW。
针对家庭光伏市场,阳光家庭光伏持续加强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放心安吧”服务战略承诺用“真诚透明无套路、屋顶安全保收益、无忧售后时响应”让用户放心安、省心用;承诺“扶商赋能一对一、运营支持点对点、高效结算有保障”带动渠道伙伴成长;全面深化渠道模式,在市场终端实现全款、金融、合作共营、经营性租赁等多业务模式协同发展;持续打造厂商利益共同体,通过技术指导、金融扶持、培训赋能、市场推广等开展全方位市场扶商工作;持续放大产品及技术优势,自主研发跃阳楼-阳光房、朝阳阁-平改坡、上阳院-光伏院落、汇阳顶-平屋顶、灿阳房-斜屋顶等全场景装机方案,推动产品持续优化迭代,确保电站高效多发电。报告期内,阳光家庭光伏市场占有率稳步增长,稳居家庭光伏第一阵营。
在业务快速发展同时,阳光新能源先后荣获工信部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最具社会责任奖”、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全球顶尖光伏品牌奖”,在电站投资开发序列跻身全球光伏品牌价值20强。作为胸怀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阳光新能源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阳光正能量公益项目在富村、惠农、益童、助老等方面全面落地,阳光智慧教室、阳光桑榆驿站等公益项目相继建成,全面践行社会公益。
面对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阳光新能源主动拥抱变化,坚持新能源系统技术实力派的战略定位,通过品牌、产品、渠道、服务全维发力,开发建设更多“多发电、更友好”的电站产品,助力实现更高发电效能、更低度电成本,引领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4)风电变流器
报告期内,公司率先推出超高防护等级风冷变流器,为应对风电技术超大功率发展,提出级联型风电变流器解决方案,同时传动变频业务实现业绩重大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了风能业务的战略投入,始终坚持研发创新,引领风电电能转换领域新技术,加速开拓风电变流、电控传动技术协同相关业务,提升阳光电源在风电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推动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研发、知识产权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归纳总结、专利申报工作。报告期内,公司新增584项专利权,均系原始取得,其中国外专利69件,国内发明专利99项、实用新型专利358项、外观专利58项。另有1080项新增专利申请,其中国外专利97项、国内发明专利464项、实用新型专利423项、外观专利86项,为公司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核心竞争力添砖加瓦。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3592项,其中发明1279件、实用新型2034件、外观设计279件,并且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2年,在全球低碳目标的引领下,尽管面临国际形势复杂、经济增速放缓、物流不畅、供应链价格紊乱、功率器件紧缺等诸多负面因素,全球可再生能源依然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尤其在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化石燃料供应短缺和价格高企更加凸显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度大幅提升,纷纷加强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力度以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加速绿色能源发展。比如欧盟推出RepowerEU计划,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40%提高至45%并计划在未来5年增加2100亿欧元投资以加快绿色能源发展;美国颁布IRA法案,计划拨款3690亿美元用于补贴和扶持清洁能源领域项目;印度推出PLI计划,促进印度高效太阳能光伏制造,可带来近9400亿印度卢比(合115.9亿美元)的直接投资,我国出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和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全球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转型进程在明显加快,规模加速扩张,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230GW-AC(据公司测算,直流侧新增装机约276GW-DC),同比增长35.3%,创历史新高,中国、欧盟、美国、印度为主要装机国家和区域。
2023年,随着硅料等环节新建产能的逐步释放,困扰光伏行业两年的上游供需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去年末,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产品价格均开始回落,预计全年价格总体将处于下降通道,光伏发电经济性将进一步提高,下游装机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支撑和释放,在多国“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及绿色复苏的推动下,光伏行业将保持高景气度发展,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和IEA(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到280-330GW;2024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水电,成为第一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来源;2026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天然气;到202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电力形式,2023年至2050年,全球光伏有超13000GW装机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阳光电源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1、光伏逆变器
从1997年公司成立起,我们就致力于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的光伏系统设备研发和生产,为全球用户提供一流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部件之一,连接光伏方阵和电网,是确保光伏电站长期可靠运行和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的关键。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功率范围涵盖3kW-8800kW,包含户用逆变器、组串逆变器、集中逆变器和模块化逆变器,全面覆盖户用、工商业和大型地面电站等应用场景。
户用光伏逆变器:高功率密度,高颜值,安装维护简单,可自动适应复杂电网环境,延长发电时间,有效提升发电收益,同时内置防雷及高精度漏电流保护,具备储能接口和多种通讯方式,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住宅屋顶、庭院等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功率密度高,安装维护简单,可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停车场、商业屋顶等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也可应用于地形复杂的大型地面电站。
集中式光伏逆变器:产品转换效率高,电网友好性强,安全可靠,经济性好,能适应高寒、低温、高海拔等多种环境,广泛应用于荒漠、高原、商业屋顶等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
模块化逆变器:开创行业新品类,每个模块单元功率为1.1MW,通过并联扩展实现1.1MW-8.8MW子阵灵活配置,兼具集中逆变器和组串逆变器优势,各模块独立运行、独立MPPT设计,具备了更高的跟踪精度和即插即用式的简便运维,同时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各类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阳光云: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帮助集团客户实现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多种能源的集中运维、运营管理,打造智慧能源大脑。全面满足客户多种能源全生命周期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实现稳增投资收益、保障资产安全、规范运营管理、辅助集团决策四大核心价值。
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远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彭博新能源财经连续四年评为“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的逆变品牌”。据权威数据咨询机构IHS Markit发布的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榜单,阳光电源位居全球第一位置。截至2022年12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340GW。
2、风电变流器
公司风电变流器产品是集电力电子、现代传动控制理论及新能源应用技术于一体的传动变频装置。变流器规格涵盖1.5MW-26MW功率等级,电压等级690V,1140V,3300V,包括全功率风电变流器和双馈风电变流器,全面覆盖国内主流风机机型,适用于陆上、海上各种风场环境。阳光电源专注于电力电子行业20余年,最新研发的大功率双馈风冷主控一体型变流器、3MW-16MW多款三电平变流器等产品,率先为国内多家主流整机厂批量配套供货。未来阳光电源将继续坚持低成本创新发展策略,促进风电机组的系统降本,为客户增值。
3、储能系统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依托全球领先的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三电融合”技术,打造专业储能集成系统,专注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可提供储能变流器、锂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设备,实现辅助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微电网、户用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一流的储能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业务足迹遍布中、美、英、德、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4、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
近年来,阳光新能源作为公司旗下的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平台,坚持“多发电 更友好”的开发理念,全面加大集中式光伏、工商业光伏、家庭光伏及风电开发力度,创新探索多能互补、产业协同的绿色生态开发新模式。以“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构建起以中国为根基、海外快速发展的多元业务协同产业布局,截至2022年底,在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超3100万千瓦,阳光新能源公司蝉联光伏电站开发商序列全球第一。
集中式光伏电站:覆盖各类应用场景,通过先进系统技术研发实力、丰富的项目开发建设经验,大幅提升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采用光伏治沙、盐碱地综合治理、农光互补、水面漂浮等多种综合开发模式,实现风、光、土地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为环境综合治理与新能源产业应用提供了融合发展范例。
工商业光伏电站:从多元化、个性化能源需求出发,凭借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系统技术实力、创新高效的工商业光伏电站产品,为企业提供系统咨询、开发、投资、交付等新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平台”核心优势,构建品牌、渠道商、合伙人、工商企业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缩小服务半径,提升响应速度,助力千行百业加速零碳转型。家庭光伏电站:作为全球首个荣获德国TV认证的家庭光伏品牌,阳光家庭光伏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依托,就平屋顶、平改坡、斜屋顶、院落等复杂场景创新研发序列化产品解决方案,独家设计、集成开发端到端智能家用光伏系统,创新研发的iSolarRoof-C户用智能设计软件可提升电站设计效率400%,提升发电量0.6%。
风力电站:风场类型涵盖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等不同运行环境,构建平原风电、山地风电、分散式风电以及风光互补等良性生态系统及发展格局,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多能融合: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将领先的系统融合技术应用于风光储融合、风光制氢、光储充一体化等新能源融合应用场景,在多能协同、智慧调度、电网友好、安全可靠等方面形成创新范例,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
5、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
凭借雄厚的清洁电力转换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阳光电源将逆变器应用拓展至电动汽车产业,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品质的驱动系统。
阳光电动力作为公司开拓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平台,已成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电控、电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立足于集团26年积累的研发平台、丰富的制造经验及稳定的全球供应链,阳光电动力汇集高层次汽车电子人才,致力于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品质的电控及电源产品。自2010年以来,连续十余年为优质乘用车、商用车及工程机械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系列化的产品采用平台化设计,具有高效能、高可靠、适配灵活等特点。报告期内,阳光电动力年度第50万台电控产品下线,截至2022年底,公司产品已累计装车超100万台。
阳光电动力已拥有ISO9001、IATF16949、ISO14001、ISO45001等体系认证,还获得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ASIL-D流程认证,建立起符合功能安全最高等级的产品开发和管理体系。公司已建成多条电控、电源自动化产线,总产能达150万台。凭借专业的技术实力、可靠的产品品质和稳定的交付能力,获得全球工业设计大奖“红点最佳设计奖”、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2中国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100强”“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等荣誉。2022年12月,获安徽省经信厅认定“专精特新”企业。
6、水面光伏系统
阳光水面光伏依托集团20余年的光伏行业技术研发及生产经验,组建多名行业专家、博士在内的水面光伏系统研发团队,掌握了系统设计、材料、产品结构与方阵、锚固系统等漂浮电站关键技术,申请浮体、锚固系统、逆变升压平台、系统运维等方面专利150余项,牵头和参与制定多项水面光伏技术相关标准。
阳光水面光伏秉承“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使命,立足“成为水面光伏全球引领者”的愿景,专注于打造生态环保、可靠高效的水面光伏系统,致力于提供适用于不同水域的一站式光伏漂浮系统解决方案。报告期内,阳光水面光伏实现首个百米级深水区200MW项目设计与交付,截至2022年年底,水面光伏系统全球累计应用突破2.2GW,是全球首个GW级水面光伏系统供应商,市占率连续五年全球第一。
7、充电设备
阳光乐充依托阳光电源20余年户外大功率电源产品设计和应用经验,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深厚积淀,以“可靠、高效、智能”为核心理念打造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陆续推出了直流桩、交流桩系列产品。行业首创“集成式直流桩”采用创新性集成式设计,实现高可靠、免维护、长寿命,引领充电行业技术变革。产品一经推出便在上海城区道路充电项目、深圳高速服务区等众多标杆项目中应用,得到运营商及车主一致好评。
报告期内,阳光30kW充电桩欧洲首发并实现批量交付,持续引领充电技术变革。同时,阳光充电桩与阳光电源的光伏、储能实现生态对接,为充电站提供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让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8、智能运维业务
依托集团20余年电力电子转换技术和电站集成实践,秉承“科技守护、值得托付”的服务理念,专业为新能源资产提供一站式资产管理服务,持续用先进技术保障客户收益稳定、资产安全。
报告期内,阳光智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业务规模实现90%增幅。截至2022年年底,阳光智维承接新能源电站运维项目签约累计容量已超过19GW,积累了丰富的光伏电站、风电场、储能运维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电站定制成熟有效的运维解决方案。同时公司独立研发的SolarEye智慧能源营维平台,聚焦数字运维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智能应用系统三大功能性板块。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去赋能生产管理,做到运维生产管理过程可视、闭环可控,同时运用智能化的工具和方法去辅助运维工作,快速发现电站的问题和缺陷,提高电站运维检修效率。
9、氢能业务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领域的新能源企业,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效、智慧、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拥有IGBT制氢电源、ALK和PEM电解槽、气液分离与纯化设备、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等一体化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交付能力,并开发了离网、并网、微网多模式下制氢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率先建成国内领先的电解水制氢系统综合测试平台、可再生能源变功率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及电解制氢材料实验室。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制氢电源CQC认证及TUV认证;优化1000立方米/h ALK电解槽结构及关键部件材料,槽体能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研4台1000立方米/h ALK电解槽对应1台气液分离及纯化装置,以匹配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研发100立方米/h PEM电解槽,实现系统交付;升级智慧氢能管理系统,搭载适配氢能业务场景的软件平台及监控系统;建立完善EHS管理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年产能GW级制氢设备工厂投运,具备大功率ALK和PEM电解制氢系统规模化生产能力。2022年7月,公司荣获“2021年度中国氢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2022年11月,ALK电解水制氢系统入围氢能领跑者行动首批白名单,荣获必维国际认证集团国内首个1000Nm3/h ALK电解水制氢系统能效认证证书;2022年12月,公司入围首届氢能联盟专精特新创业大赛TOP30,并获得大赛前五、制氢行业第一名的佳绩;同月,吉林白城1000Nm3/h ALK风光制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长江电力200N立方米/h PEM水电制氢示范项目全功率达产。
公司的绿电制氢系统适用于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冶金多种应用场景,已在吉林、宁夏、内蒙古、甘肃、湖北等多地风光水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光伏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公司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
指标含义:转换效率是指逆变器将输入的直流功率转换为交流功率的比值,逆变器转换效率=逆变器输出功率/逆变器直流输入功率×100%。
公司通过采用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效磁性器件、优化电路设计、改善MPPT算法、优化散热系统等,带动逆变器效率不断提升,目前阳光电源逆变器最大效率已全线达到99%。
2、公司光伏系统度电成本
指标含义:度电成本是指光伏系统的投资总成本与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发电量的比值,投资总成本包含初始投资与生命周期的运维投资。度电成本直接表现了光伏系统的发电成本,度电成本越低,光伏系统的收益越高。
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降低投资成本,提升系统发电量,从而降低系统度电成本,提高客户的投资收益率。增大逆变器的单机功率,相同容量电站的逆变器数量更少、电缆成本更低,而且可以组成更大容量的功率单元,最大支持12.5MW子阵,进一步节省变压器的成本,降低初始投资;更高集成度的逆变器及方案将得到广泛应用,如箱式中压逆变器,不仅高度集成逆变器、变压器、配电、通讯、烟感等,同时还内置PID控制盒、跟踪系统通信供电接口。集成度提升一方面可降低系统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电缆成本、项目施工成本、项目管理成本、后期运维成本等,另一方面系统之间耦合性更强,更加可靠,并且可以提升电站发电量;从“器件级”到“系统级”的模块化设计,降低系统运维成本,更高的设备在线率可以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智能中压关断解决方案,通过逆变器、集电线路断路器、升压变之间智能算法控制,实现升压变待机零损耗,进一步提升客户投资收益率。
3、公司光伏系统电网友好性
随着光伏系统的规模化应用,光伏渗透率逐年增大,逆变器作为能量传递的纽带直接与电网连接,对逆变器的电网友好性要求越来越高。
阳光电源逆变器具备低电压穿越、零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能力,在电网出现问题时适应电网的变化,保障光伏系统不会大规模脱网,造成事故扩大;同时逆变器内部集成快速功率控制模块,实现有功和无功响应小于20ms的快速调度要求,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支持虚拟同步发电技术VSG,实现逆变器对电网的主动支撑;集成直流储能接口,免后期改造成本,同时逆变器支持反向充电,利用储能设备接入,发电侧以多能互补为平台,实现光伏电站调峰、平滑光伏电站输出,提升电网稳定性,用电侧以智能光储微电网为平台,通过储能实现峰谷平衡,提高光伏消纳能力,实现精准供能;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逐年提高,电网短路容量比SCR降低,极易造成逆变器频繁脱网。阳光电源研发自适应控制算法,精准感知电网强弱,通过了SCR=1.02弱电网认证,积极推进“电网友好”时代,实现双碳目标。
4、公司光伏系统安全性
随着光伏装机量的逐年递增,光伏电站安全隐患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公司以保障电站安全为使命,进一步提升系统设计安全性。
阳光电源逆变系统具备直流串、并联拉弧实时检测功能,已通过相关保护认证,基于智能拉弧检测算法快速识别,毫秒级关断,阻断拉弧危害;在逆变器中集成交直流绝缘监测系统,适用多种应用环境,快速定位绝缘故障位置,实现线缆故障自保护,避免触电和火灾风险,24小时守护电站安全;通过智能保护控制算法,集成隔离开关,基于大数据运算,精准识别反接、短路等故障,最快10ms内关断,有效避免故障扩大化。
5、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由于公司光伏逆变器种类较多,产品功率大小不一样,目前公司单位生产成本区间在0.07元/W-0.15元/W。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一直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的自主创新,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几年,公司又陆续布局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微网储能、智慧能源、新能源制氢等新业务,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逆变器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从1997年成立起,公司就致力于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的光伏系统设备研发和生产,且龙头地位稳固。2015年出货量首次超越连续多年排名全球发货量第一的欧洲公司,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公司市占率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产品已批量销往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2年12月底,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340GW。公司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较高且持续提升,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亚洲最佳企业雇主”等荣誉,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绿色工厂,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发电行业第一方阵。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公司以615.8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153名,品牌价值同比增长超40%。2022年荣获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100%可融资性全球唯一逆变器品牌,连续4年位列榜首。
2、研发创新实力
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积极推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着力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竞争优势,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研发队伍。公司在合肥、上海、南京、深圳、德国、荷兰设立六大研发中心,为公司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设备提供领先的技术支持。为深入研究前沿技术,公司设立中央研究院,做好前期高价值专利布局和技术难点攻关;为集团产品、技术开发提供高效的平台服务和创新管理,为公司培养输送高素质的研发和管理人才,持续打造技术核心竞争力。同时,各事业部组建独立的研发团队,贴近市场与客户。2022年度,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6.92亿元,同比增长45.7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3,647人,其中,拥有博士学历的有51人,拥有硕士学历的有1,336人,研发人员占比约40%;公司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同时,公司亦重视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积累,并密切跟进各项新技术标准的演进,2022年公司新增专利申请1,756件,专利申请增长率57%;累计专利申请5,410件,其中国内4,691件,国外719件;累计专利授权2,877件,增幅47.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73件、实用新型授权1,591件、外观设计授权213件,并且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
公司采用先进的IPD产品集成开发管理流程,根据客户需求分析、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引导公司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新产品从概念、计划、开发、验证、试制以至最后的量产,每个步骤都设定了阶段性的质量指标,以确保研制推出的产品具备优异的品质。公司投资建设了全球领先的电磁兼容实验室、高性能的大容量低电压穿越设备和各种电源、电网模拟仿真设备,具备最严苛的试验、测试条件。同时,公司持续建立健全ISO9001:2015、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严格推进“三标一体”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产品先后通过UL、TV、CE、Enel-GUIDA、AS4777、CEC、CSA、VDE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与测试。
3、全球营销、渠道及服务网络
公司成立伊始就树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公司海外的印度生产基地和泰国工厂产能已达25GW。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超20家分子公司,全球六大服务区域,85+全球服务中心,拥有280+认证授权服务商和数百家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产品已批量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逆变器、储能、充电、电站、水面光伏业务全球化布局,重点提升全球营销、服务、融资等关键能力建设,强化全球化支撑能力体系,提升全球影响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主营业务分析概述
2022年,全球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公司抓住机遇,克服物流不畅、供应短缺等影响,加强研发创新,深耕全球市场,核心业务领先地位不断加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同时受益于规模效应、渠道拓展和运营能力的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57亿元,同比增加66.79%;营业成本303.76亿元,同比增长61.87%;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增长主要系公司不断开拓市场,销售规模扩大,收入及成本随之增长所致。实现毛利率24.55%,同比增长2.29%,主要系公司储能业务扩大,特别是户储占比提升,运费下降;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3亿元,同比增加127.04%;实现销售费用31.69亿元,同比增长100.26%,主要系业务规模扩大,销售人员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全球渠道及服务网络布局,投入增加所致;实现研发费用16.92亿元,同比增长45.70%,主要系本期加大研发项目投入,导致研发人员薪酬及领用原材料增加较多所致;实现财务费用-4.77亿元,同比下降268.48%,主要系本期受外汇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汇兑净收益金额较大所致;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10亿元,同比增长173.87%,主要系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2)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回顾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主业开展以下工作:
(一)业务开展
光伏逆变器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2023-2027技术路线图,公司将以此为依托,顶格推进光伏和储能业务相关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此外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创新,大力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深耕重点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全球竞争力及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保障2022年世界杯、冬奥会、COP27等全球盛会绿电供应。2022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77GW, 其中渠道发货90万台。截至2022年12月,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340GW。
报告期内,公司加码布局欧洲、美洲、澳洲、中国渠道市场,全球370+服务网点,包含85+全球服务中心、280+授权认证服务商。同时,以客户为中心,与全球客户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连续签约数个GW级逆变器订单,分布式市场业绩继续保持高势增长,全球主流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报告期内,引领300kW+组串新技术的SG320HX、颠覆传统的模块化逆变器1+X在全球各类场景中得到广泛深入应用。公司助力卡塔尔800MW光伏电站并网运行,与南非SOLA Group签订256MW非洲最大新能源独立发电项目,签约巴西650MW光伏项目、智利480MW光伏项目、丹麦320MW项目等。
同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型光伏中压发电单元模块化技术及装备”通过验收,成功研制全球首台35kV中压直挂光伏逆变器。
针对分布式市场,工商业全系新品登陆全球,高功率125kW产品领跑行业。阳光电源全新升级工商业CX系列光伏逆变器,匹配工商业场景,具有灵活兼容大组件、全局MPPT方案、可移式封板设计等优势,进一步丰富中小功率逆变器型谱,重新定义分布式逆变器未来。
与此同时,面向全球日益增长的户储需求,阳光电源推出新一代户用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发布光储充全屋绿电解决方案,引领全球家庭能源独立变革,以高效发电、便捷运维等特性深受市场认可,并陆续在诸多项目中开始应用,深受客户的喜爱和好评。
风电变流器
报告期内,海上风电变流器、风电后市场及传动等业务实现业绩重大突破。2022年,风电变流器发货23GW,同比增长53%。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了风能业务的战略投入,始终坚持研发创新,保持风电变流器的技术引领,持续开拓风电变流、电控传动技术协同相关业务,提升阳光电源在风电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推动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在双碳目标下,早日实现零碳社会。
报告期内,阳光电源面向大型地面、工商业电站应用场景,推出业界首款“三电融合 专业集成”的全系列液冷储能解决方案PowerTitan、PowerStack,延续液冷更好均温、更低功耗,创新嵌入“簇级管理器”,解决电池“木桶效应”难题,同时支持新旧电池混用,进一步降低LCOS。2022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发货量7.7GWh。
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所有参与的储能项目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在调频调峰、辅助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积累了广泛的应用经验。报告期内,公司为拉美638MWh最大储能项目、澳洲Ginan Solar一期176MWh光储融合项目、东南亚136.24MWh最大光储融合电站、以色列430MWh最大储能项目、山东台儿庄台阳100MW/200MWh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等全球多个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3年4月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报告期内,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出货量连续七年位居中国企业第一。作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实力派,阳光电源将不断发挥风光储协同创新优势,确保新能源、储能、电网三方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推动行业顶层设计,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投资开发
报告期内,阳光新能源围绕“成为新能源发电技术全球引领者”的公司愿景,“多发电、更友好”的价值主张,持续贯彻“务实精营”的经营方针,不断加大新能源系统技术研发,创新优化电站产品,加速渠道业务布局,提升服务能级。截至报告期末,阳光新能源业务覆盖国内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际市场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超3,100万千瓦。
阳光新能源坚定以系统技术创新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加大新能源系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报告期内,围绕“高效发电、系统融合、电站全生命周期优化”三大核心系统技术体系加大研发投入,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群持续迭代升级,应用场景更全面,产业融合更多元;最新研发iSolarRoof-B工商业光伏智能设计软件、iSolarBP工商业光伏初评估软件和iSolarRoof-C户用光伏智能设计软件,助力工商业、家庭光伏电站实现高效评估决策、全流程快速设计、智能寻优、降本增效、高效发电,全面提升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质量。
报告期内,阳光新能源联合国家能源风能太阳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重点实验室、鉴衡认证面向行业开展“光伏好电站”认证项目,首批发布《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白皮书》、《漂浮式水上光伏发电技术白皮书》以及建筑集成光伏(BIPV)、水面漂浮、光伏与农林牧渔/土壤及环境治理结合等“光伏好电站”评价规范。相关白皮书及技术成果填补了优质光伏电站评价标准缺失的空白,对引导光伏行业高质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主导开展“汤加火山喷发与光伏发电线上研讨会”、“双碳目标下储能系统技术发展路径研讨会”,持续为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业务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聚焦新能源开发赛道,在“多发电、更友好”的价值主张牵引下,阳光新能源全面对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整县推进光伏/风电开发等国家重大能源战略,持续加强项目储备与资源转化,国内市场建成安徽省首个电网侧储能应用示范项目、全国最大光储融合项目、山东省年度储能示范项目等一批行业标杆,海外业务加快市场拓展,保持稳健势头,中标澳大利亚最高信用等级PPA项目,哈萨克斯坦150MW风电项目正式并网。
工商业光伏领域,坚持“直销+渠道”双线发展,充分发挥“技术+平台”双轮驱动优势,在技术底座上孵化出工商业光伏领域的独有技术,并进一步孵化出多发电的产品、智能化的软件等,助力渠道伙伴快速发展。阳光新能源还创新研发出成序列的技术服务平台、合伙人平台、金融平台、供应链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等,为渠道伙伴提供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全维平台服务。报告期内,阳光新能源累计开发工商业光伏电站超4GW,与近千家工商企业达成合作。
针对日益火爆的家庭光伏市场,阳光家庭光伏不断提升品牌、产品、服务等多方面综合优势,全面深化渠道模式,在市场终端实现全款、金融、合作共营、经营性租赁等多业务模式协同发展;持续打造厂商利益共同体,通过技术指导、金融扶持、培训赋能、市场推广等开展全方位市场扶商工作,启动开展2022“质胜中国万里行”等品牌服务行动,提升客户体验;持续放大产品及技术优势,iRoof家庭电站、iGarden七彩光伏阳光房等产品持续优化迭代,确保电站高效多发电。报告期内,阳光家庭光伏市场占有率稳步增长,装机规模实现翻番,稳居家庭光伏第一阵营,斩获“2022中国户用系统影响力品牌”等荣誉称号。
在业务快速发展同时,阳光新能源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22中国最佳ESG雇主等荣誉,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德国TV“光伏电站开发商优胜奖”得主,并获批成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
面对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阳光新能源主动拥抱变化,坚持新能源系统技术实力派的战略定位,通过品牌、产品、渠道、服务全维发力,开发建设更多“多发电、更友好”的电站产品,助力实现更高发电效能、更低度电成本,引领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运营管理及其他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按照收益与贡献对等的原则,公司于报告期内成功向467名激励对象以35.54元/股的授予价格共授予616.5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本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开展与实施,有利于为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凝聚内生动力,将公司核心骨干人员的自身利益与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股东回报能力的提升深度绑定,有利于公司经营业绩、价值创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也为公司未来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员工、有效实施长期战略发展计划树立了导向。
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
企业文化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肯定,为维护广大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综合考虑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等,公司2022年度成功实施股份回购计划,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部分股份用于后期对公司部分核心及骨干员工进行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约648.50万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21亿元。2022年,阳光电源25周年之际,经过系统性思考,凝聚集体的智慧,制定出指导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阳光纲领》,坚定“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绿色使命,阳光核心价值观迭代升级为“诚恳务实、严谨开放、创新尊重、成就客户”,营造更具包容的组织氛围,努力让每一位阳光人都能在彼此信任、相互尊重、勇于创新和团结协作中并肩前行。深化“全球阳光”理念,持续扩大阳光文化影响力;“闪光人物”系列宣传,传递温暖正能量,引发共鸣;“跨文化沙龙”促进跨文化团队交流与融合;全球性特色主题文化活动有声有色,“阳光毅行”吸引近万名海内外员工及外部粉丝参与,累计行程近二十五万公里,环保主题“绿”动全球;全球技能大赛,贯彻精益生产,匠心智造理念;国内海外多区域联动,丰富多彩的庆生方式为阳光25周年送上祝福;“暖阳爱心捐赠”为乡村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持续深耕阳光国际化雇主品牌建设,协同欧洲、美洲、亚太等海外大区,先后斩获“Top Company 2022”、“Great Place To Work Certification”、“亚洲最佳雇主”等多项国际雇主品牌奖项,为阳光电源在海外雇主品牌形象再添实力认证。第三届“阳光电源高校创新大赛”成功举办,吸引百余名国内重点高校本硕博学子参赛,多场精彩的Openday、校园讲座、冬令营等校企活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打造更多元、更包容的职场环境,海外员工900人,本地化率99.6%,内外部培训充分赋能全体员工,多元化激励与丰富福利牵引活力,聚力提升员工幸福感,营造“开心工作、健康生活”的阳光氛围。
社会责任
自从公司加入EP100,承诺2028年能源生产率较2018提高至少35%,公司开展多项专项节能减排专项活动,逐步推动以技术与管理双驱动,进行精细化能源管理。同时,加速推进RE100目标,年度绿色电力使用占比45%。
公司以“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为使命,在清洁电力领域持续深耕,致力于以技术进步解决清洁电力生产、转换、储运、使用等过程中的挑战,努力降低用能成本,提升全球绿色能源占比,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用能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最终让人人享用经济、安全、智慧的低碳能源,为建设全球绿色家园而不懈努力。
公司以“技术实力派”的品牌定位,坚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深入千行百业节能减排的业务场景,通过持续创新,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助力客户减少排放、节约资源,并带动生态链伙伴低碳转型。截至2022年底,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超340GW,年生产清洁电力4,711亿度,每年减少3.77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关注自身绿色运营,全年减少2.3万吨碳排放。
2022年度,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能力,持续在生态环境保护,支持教育、科技和人才,贫困应对,社区发展,灾害援助等领域开展公益志愿项目,“阳光林”项目被写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案例集》。公司发布《供应商行为准则》,开展产品碳足迹调查,此外,公司2022年设立1,000万元公益专项基金,启动阳光电源全球志愿服务项目,以实际行动感谢并回馈社会的关爱与支持,全年公司捐赠支出共计748.07万元。
研发、知识产权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归纳总结、专利申报工作。2022年新增895项专利权,均系原始取得。其中国外专利40件,国内发明专利208项、实用新型专利598项、外观专利50项。另有1,750项新增专利申请,其中国外专利169项、国内发明专利743项、实用新型专利764项、外观专利74项。为公司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核心竞争力添砖加瓦。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2,877项,其中发明1,073件、实用新型1,591件、外观设计213件,并且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规划展望
聚焦清洁电力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纵深发展,提高电力电子、电网支撑及AI技术的研究深度,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打造领先的光风储电氢融合方案,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销服一体化变革,追求更加卓越的客户体验,提升数字化运营水平,强化技术实力派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全球领先优势。
(二)经营计划
2023年全球绿色能源产业链瓶颈环节将充分缓解,行业高增长势能进一步巩固和延续。公司以“聚势创变,纵深突破,数字运营,成就客户”为年度指导思想,紧抓市场快速发展机遇,全面提升品牌力、产品力和营销力,着力夯实数字化运营水平,继续扩大各项业务全球领先优势,实现快速可持续增长。
为实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拟采取以下重点举措:
1、持续高研发投入,在关键技术上纵深突破。依托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以高研发投入持续创新,在电力电子、电网支撑及AI技术上纵深突破,实现技术持续领先,推动产品迭代升级。
2、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推出更丰富的产品品类,加强对细分市场的覆盖,充分发挥集团在光风储电氢深度布局优势,基于终端新能源应用场景,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如光储充等融合方案方面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3、进一步深耕全球市场,推动销服一体化变革。坚持全球化战略部署,夯实国家级经营体系,完善全球化的营销、服务网络,建立一体化销服平台,强化前方铁三角力量,加大服务资源的投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4、升级全球制造和供应体系。持续优化全球供应网络布局,加强本地化与核心供方管理,确保战略物料的稳定供应;强化全球数字工厂建设,不断提升精益制造能力,构建快速响应、成本领先、质量可靠、交付及时的全球供应体系。
5、强化全球知名品牌建设,持续推进ESG建设。通过强化产品创新、国际化营销服务等方式,持续塑造值得信赖、负责任的全球品牌形象;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积极为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并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深度融合。
6、全面推进数字化运营。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建设,塑造全价值链一体化业务流程体系,结合数智技术打造全流程在线、共享、透明的智能化企业和敏捷型组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持续提升企业精益运营水平。
7、加强组织能力建设。以赋能业务、聚焦核心竞争力为原则,通过对关键组织能力的识别和持续投入,建立识别、跟踪、评价、提升的闭环组织能力管理体系,并将能力有效建立在组织上,推动组织能力持续升级。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在全球低碳目标和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速能源转型进程,欧盟“RepowerEU”计划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40%提高至45%,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65%提高至80%,美国推迟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关税并提出《通胀削减法案》保障和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我国出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速。得益于此,虽然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仍面临原材料价格和海运价格高位运行、功率器件持续紧缺等不利因素,但全球光伏市场仍然需求旺盛,光伏产品实现量价齐升态势。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我国上半年光伏制造端(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45%以上,出口总额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新增装机方面,上半年我国新增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预计今年全年我国装机85-100GW,同比增长50%以上,预计全球装机205-250GW,同比增长20%以上。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1、光伏逆变器
从1997年公司成立起,我们就致力于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的光伏系统设备研发和生产,为全球用户提供一流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部件之一,连接光伏方阵和电网,是确保光伏电站长期可靠运行和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的关键。我们倡导“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理念,根据光伏电站规模、地势和附着建筑等因素,合理选择逆变器类型,保障光伏电站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最大价值。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功率密度高,安装维护简单,可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停车场、商业屋顶、农场等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也可应用于地形复杂的大型地面电站。
集中式光伏逆变器:产品转换效率高,电网友好性强,安全可靠,经济性好,能适应高寒、低温、高海拔等多种环境,广泛应用于荒漠、高原、商业屋顶等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
模块化逆变器:开创行业新品类,每个模块单元功率为1.1MW,通过并联扩展实现1.1MW-8.8MW子阵灵活配置,兼具集中逆变器和组串逆变器优势,在延续传统集中式逆变器低度电成本优势的同时,各模块独立运行、独立MPPT设计,具备了更高的跟踪精度和即插即用式的简便运维,同时满足全球不同市场、各类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户用光伏逆变器:高功率密度,高颜值,安装维护简单,可自动适应复杂电网环境,延长发电时间,有效提升发电收益,同时内置防雷及高精度漏电流保护,具备储能接口和多种通讯方式,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住宅屋顶、庭院等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逆变集成方案:集成光伏逆变器、交直流配电(选配)、中压变压器、环网柜、系统监控、火灾报警、环境监测(选配)等功能模块,并预先集成了交流电缆,降低了损耗和现场工作强度,实现了快速安装,为客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能适应高寒、低温、高海拔等多种环境,广泛应用于荒漠、高原、商业屋顶等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集团客户实现光逆变伏、储能等多种能源的集中运营运维管理,打造智慧能源大脑。全面满足客户多种能源全生命周期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实现稳增投资收益、保障资产安全、规范运营管理、辅助集团决策四大核心价值。
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涵盖10~8800kW功率范围,包含户用逆变器、中功率组串逆变器、大型集中逆变器以及模块化逆变器等,远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彭博新能源财经连续三年评为“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的逆变品牌”。据权
威数据咨询机构IHSMarkit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榜单,阳光电源以47GW的成绩稳坐全球第一位置。截至2022年6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269GW。
2、电站投资开发业务
近年来,阳光新能源作为公司旗下的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平台,坚持“多发电更友好”的开发理念,全面加大户用光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大型地面光伏、风电开发力度,创新探索多能互补、产业协同的绿色生态开发新模式。以“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构建起以中国为根基、海外快速发展的多元业务协同产业布局,截至2022年6月,在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近2800万千瓦。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解决方案:覆盖各类应用场景,通过先进系统技术研发实力、丰富的项目开发建设经验,大幅提升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土地综合治理、农光互补、水面漂浮等多种新型综合利用形式,为环境综合治理与新能源产业应用提供了融合发展范例。
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从多元化、个性化能源需求出发,凭借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系统技术实力、创新高效的分布式电站产品,为企业提供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系统咨询、开发、投资、交付等新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加快绿色用能、能耗自主管理、多元资产保价增值,加速迈入零碳时代。
家庭光伏解决方案:阳光家庭光伏以“多发电更友好”为核心价值,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依托,独家设计、集成开发端到端智能家用光伏系统,全系统智能产品专属定制,云平台智能互联,精细化智能运维,目前已成为全球首个荣获德国TV认证的户用品牌。
风力电站解决方案:风场类型涵盖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等不同运行环境,构建平原风电、山地风电以及风光互补等良性生态系统及发展格局,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多能融合解决方案: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将领先的系统融合技术应用于风光储融合、风光制氢、光储充一体化等新能源融合应用场景,在多能协同、智慧调度、电网友好、安全可靠等方面形成创新范例,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
3、风电变流器
公司风电变流器产品是集电力电子、现代传动控制理论及新能源应用技术于一体的传动变频装置。变流器规格涵盖2MW-16MW功率等级,电压等级690V,1140V,3300V,包括全功率风电变流器和双馈风电变流器,全面覆盖国内主流风机机型,适用于陆上、海上各种风场环境。随着风电进入平价时代,进一步创新优化各个部件性能,实现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共同任务。阳光电源专注于电力电子行业20余年,最新研发的大功率双馈风冷主控一体型变流器、3MW-16MW多款三电平变流器等产品,率先为国内多家主流整机厂批量配套供货。未来阳光电源将继续坚持低成本创新发展策略,促进风电机组的系统降本,为客户增值。
4、储能系统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依托全球领先的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三电融合”技术,打造专业储能集成系统,专注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可提供储能变流器、锂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设备,实现辅助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微电网、户用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一流的储能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业务足迹遍布中、美、英、德、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锂电储能装机规模连续六年位居中国企业第一。
5、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
凭借雄厚的清洁电力转换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阳光电源将逆变器应用拓展至电动汽车产业,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品质的驱动系统。
自2010年以来,公司连续十余年为优质乘用车、商用车及工程机械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系列化的产品采用平台化设计,具有高效能、高可靠、适配灵活等特点。截至2021年底,公司电控类产品已累计装车超40万辆。
公司已获得ISO26262汽车功能安全ASIL-D流程认证,建立符合功能安全最高等级的产品开发和管理流程体系,功能安全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凭借专业的技术实力、可靠的产品性能和稳定的供货能力,先后获得全球工业设计大奖“红点最佳设计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中国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100强”“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荣誉。
6、水面光伏系统
阳光水面光伏依托集团20余年的光伏行业技术研发及生产经验,组建多名行业专家、博士在内的水面光伏系统研发团队,掌握了系统设计、材料、产品结构与方阵、锚固系统等漂浮电站关键技术,申请浮体、锚固系统、逆变升压平台、系统运维等方面专利一百余项,牵头和参与制定多项水面光伏技术相关标准。
阳光水面光伏秉承“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使命,立足“成为水面光伏全球引领者”的愿景,打造生态环保、可靠高效的水面光伏系统,致力于提供适用于不同水域的一站式光伏漂浮系统解决方案。截至2022年6月,水面光伏系统全球累计应用突破2.1GW,是全球首个GW级水面光伏系统供应商,市占率连续五年全球第一。
7、充电设备
阳光乐充根植于阳光电源20余年电力电子技术积累,基于户外大功率电源产品设计和应用经验,研发制造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为客户创造更多收益。
行业首创“IDC120kW集成直流桩”,以“可靠、高效、友好”为核心理念,在可靠性、寿命、效率等方面实现跨越性突破,引领充电技术变革。
充电+模式:阳光乐充结合阳光电源光伏、储能设备,配以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为充电站提供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解决方案,让新能源车用上新能源电。
8、智能运维业务
依托集团20余年电力电子转换技术和电站集成实践,运维业务秉承“科技守护、值得托付”的服务理念,专业为新能源资产提供标准的全方位服务,持续用先进技术保障客户收益稳定、资产安全。
截至2022年6月30日,阳光智维承接新能源电站运维项目总容量已超过14.5GW,积累了丰富光伏电站、风电场、储能运维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电站定制成熟有效的运维解决方案。公司拥有行业内首个独立研发团队,研发出专业的SolarEye智慧能源营维平台,实现现场运行数据和运维工作数字化及可视化。同时在现场运维工作过程中,广泛应用无人机巡检、组件热斑/EL检测、智能清洗分析等先进技术,确保了运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9、氢能业务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领域的新能源企业,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效、智能、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拥有碱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ALK)和质子交换膜(PEM)纯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两种技术路线,以及配套的MW级专用制氢整流电源、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目前已建成全国首个光伏离网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并携手中科院建成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绿电制氢系统在吉林、宁夏、内蒙等多地光伏、风电制氢项目中得到应用。
报告期内,GW级制氢设备工厂已经顺利投入生产运营;国内首套IGBT大功率制氢电源完成发货;智慧氢能管理系统成功上线,突破传统PLC、DCS操作系统的限制,更好的耦合了风、光、储、网、水等资源,实现智慧管理;200标方PEM制氢系统产品成功交付至宁夏客户所在项目地;园区内氢能系统测试平台已完成建设,可满足大容量标方单槽或多槽对应一套气液分离和纯化系统的长时间测试需求。2022年7月,阳光氢能获评“2021年度中国氢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
(三)公司的市场地位
在全球疫情反复、供应链短缺、国际关系紧张等多重压力下,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宽产品型谱,全面覆盖户用、工商业和大型地面电站等应用场景;同时大力推进品牌全球化,完善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根据权威数据咨询机构IHSMarkit公布的2021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Top10排名,公司以47GW的成绩摘下全球第一的桂冠。
作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实力派,公司不断发挥风光储协同创新优势,将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技术“三电”融合,打造专业储能集成系统,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对外发布《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及“2021年度中国储能企业排行榜”,公司凭借2021年储能系统全球发货3GWh、储能变流器全球发货2.5GW,均稳居榜首,双项蝉联六“年”冠,进一步彰显全球技术实力派领导地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中,一直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的自主创新,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几年,公司又陆续布局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微网储能、智慧能源、新能源制氢等新业务,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逆变器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且龙头地位稳固,2015年起出货量首次超越连续多年排名全球发货量第一的欧洲公司,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2021年全球市占率30%以上,已批量销往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2年6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269GW。在行业内,公司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较高且持续提升,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亚洲最佳企业雇主”等荣誉,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绿色工厂,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发电行业第一方阵。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阳光电源以615.8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153名,品牌价值较去年增长超40%。
2、研发创新实力
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研发队伍,研发人员占比40%+,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公司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截至2022年6月份,已累计获得专利权2,338项,其中发明956件、实用新型1,196件、外观设计186件。
公司采用先进的IPD产品集成开发管理流程,根据客户需求分析、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引导公司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而且新产品从概念、计划、开发、验证、试制以至最后的量产,每个步骤都设定了阶段性的质量指标,以确保研制推出的产品具备优异的品质。公司投资建设了全球领先的电磁兼容实验室、高性能的大容量低电压穿越设备和各种电源、电网模拟仿真设备,具备最严苛的试验、测试条件。同时,公司持续建立健全ISO9001:2008、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严格推进“三标一体”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产品先后通过UL、TV、CE、Enel-GUIDA、AS4777、CEC、CSA、VDE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与测试。
3、全球营销、渠道及服务网络
公司成立伊始就树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海外的印度生产基地和泰国工厂产能已达25GW。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20+分子公司,全球五大服务区域,70+全球服务中心,180+授权服务商,多个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产品已批量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逆变器、储能、充电、电站、水面光伏业务全球化布局,重点提升全球营销、服务、融资等关键能力建设,强化全球化支撑能力体系,提升全球影响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政策性风险
虽然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技术仍处于不断的进步中,全球大多数区域已经实现平价上网,但仍有少部分区域的发电成本或上网电价高于化石能源,风光储联合应用的度电成本还比较高,此外考虑到电网消纳、新能源间隙性波动、土地、税收等制约因素影响,仍需政府政策扶持鼓励。由于这些扶持政策均由各国政府自行制定,尽管全球节能减排的趋势不变,但如果主要市场的宏观经济或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发展节奏和公司的盈利水平。为此,公司将在保持国内市场的领先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以降低单一国家政策波动带来的影响。同时除光伏逆变器、光伏电站投资开发业务外,公司将积极发展其他新的业务增长点,如储能变流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等基于电力电子技术面向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产品,以及储能系统集成、风电场开发等新业务来分散光伏等单一行业政策的影响。
(二)竞争加剧带来的毛利率降低风险
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企业,公司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市场优势明显,但是在国内外市场巨大潜力的吸引下,市场竞争仍十分激烈,如果公司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成本控制方面不能保持领先优势,公司产品面临产品毛利率下降的风险。为此,公司需要进一步通过研发创新和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新产品升级迭代和实现产品差异化,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不断推出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新产品,始终在市场上保持产品领先。
(三)应收账款周转风险
随着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会加大产品的销售力度,由于国内光伏行业存在补贴拖欠、项目金额大、付款周期长等特点,同时公司业务增长较快,将会导致应收账款较快增加并存在一定的回款风险。为防范信用风险,加速资金周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和赊销政策,并积极通过法律手段减少呆坏账风险。
(四)国际贸易摩擦及疫情影响风险
受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全球肺炎疫情延续的双重负面影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各国纷纷推出了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各种经济刺激政策,提振经济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供应链的波动性加大、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上升等现象,公司所在的光伏行业也面临着需求节奏变化的短期承压情况。为此,公司制定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和精益的生产计划,积极应对全球疫情,在保障员工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加大全球供应链布局力度,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力,努力降低贸易摩擦和疫情影响,确保全年任务按时完成。
(五)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海外收入的结算货币以美元、澳币和欧元为主。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以本币计量的营业收入变化,对主要产品的毛利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自确认销售收入形成应收账款至收汇期间,公司因人民币汇率波动而产生汇兑损益,亦直接影响公司业绩。公司以正常经营为基础,以具体经营业务为依托,通过开展套期保值、持续监控、及时结售汇等方式以减少汇兑损失,控制经营风险。
(六)半导体部件供应链风险
公司电力电子设备中的半导体器件主要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各类芯片,主要生产商为国外企业,目前国内生产商较少且性能指标尚有差距。随着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5G场景、充电桩等产业的快速增长,叠加全球疫情对上述生产商产能的影响,半导体器件存在一定的供应不足和价格波动风险。为此,公司已提前做好预测和规划,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前锁定订单,及时掌握行业供应动态,最大限度保证供应链安全。
(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项目施工管理的风险
光伏电站项目投资金额大、周期短,既涉及到地面资源,又涉及到各类商业屋顶资源,不仅投资决策有挑战性,而且在项目建设实施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项目延期,难以及时并网发电,给公司的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难度,工程的流动资金需要加大。针对此风险因素,公司将会慎重选择新能源发电项目,尤其是选择并网条件较好,补贴政策明确,装机成本可控,毛利较高的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后,公司将及时加强项目的施工管理,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并按照沟通结果调整公司项目的施工计划,尽量消除和缓解项目延期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通过为业主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的光伏电站,进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公司光伏电站投资开发业务的品牌。
(八)组件价格上涨的风险
组件价格上涨可能导致公司电站投资开发业务光伏电站的安装出现一定程度的暂缓,对公司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有所影响,从而影响电站投资开发业务的收入水平和毛利率水平。从行业总体供需情况来看,随着上游产能逐步释放,供需紧张情况将持续改善,组件价格将逐步回归合理水平,全球装机量恢复增长。
四、主营业务分析
1、主营业务分析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81亿元,同比增长49.58%;营业成本91.45亿元,同比增长54.79%;毛利率25.54%,同比下降2.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0亿元,同比增长18.95%;销售费用11.17亿元,同比增长117.24%;研发费用7.23亿元,同比增长42.52%;财务费用-1.43亿元,同比下降283.3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59亿元,同比增长59.77%。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公司逆变器和储能业务等增长所致;毛利率下降主要系运费上升,功率器件、电芯等原材料涨价因素影响所致;销售费用增长主要系售后服务费、人员成本增加所致;研发费用增长主要系为保持产品领先,加大研发投入所致;财务费用下降主要系上半年美元升值,汇兑收益大幅增长所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主要系海外储能及渠道业务增加,回款效率提升所致。
2、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回顾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主业开展以下工作:
(一)业务开展
光伏逆变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技术研发,推进光储融合创新,大力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深耕重点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全球竞争力及影响力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6月,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269GW。
报告期内,公司加码布局欧洲、美洲、澳洲、中国渠道市场,形成全球五大服务区域、70+全球服务中心,180+授权服务商的销售服务网络。同时,以客户为中心,与全球客户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连续签约数个GW级逆变器订单,分布式市场业绩继续保持高势增长,全球主流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报告期内,引领300kW+组串新技术的SG320HX、颠覆传统的模块化逆变器1+X在全球各类场景中得到广泛深入应用。针对分布式市场,阳光电源推出SG110CX光伏逆变器新品,匹配工商业场景,具有灵活兼容600W+大组件、全局MPPT方案、可移式封板设计等优势,进一步丰富中小功率逆变器型谱,重新定义分布式逆变器未来。与此同时,面向海外市场日益升级的需求,公司有针对性推出多款新品,覆盖户用、工商业、大型地面电站等市场,并陆续在诸多项目中开始应用,深受客户的喜爱和好评。
风电变流器
报告期内,海上变流器、后市场及电控等业务实现业绩重大突破。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了风能业务的战略投入,始终坚持研发创新,保持风电变流器的技术领跑,持续开拓风电变流、电控传动技术协同相关业务,提升阳光电源在风电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推动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在双碳目标下,早日实现零碳社会。
储能
报告期内,阳光电源面向大型地面、工商业电站应用场景,推出业界首款“三电融合”的全系列液冷储能解决方案PowerTitan、PowerStack,延续液冷更好均温、更低功耗,创新嵌入“簇级管理器”,解决电池“木桶效应”难题,同时支持新旧电池混用,进一步降低LCOS。目前,阳光液冷储能系统产品已率先在欧洲、美洲、中东等全球市场得到批量应用。
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所有参与的储能项目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在调频调峰、辅助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积累了广泛的应用经验。报告期内,公司为澳洲Ginan Solar一期176MWh光储融合项目、三峡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东南亚136.24MWh最大光储融合电站、以色列430MWh最大储能项目等全球多个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正式发布《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出货量连续六年位居中国企业第一。作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实力派,阳光电源将不断发挥风光储协同创新优势,确保新能源、储能、电网三方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推动行业顶层设计,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电站投资开发
报告期内,阳光新能源围绕“成为新能源发电技术全球领跑者”的公司愿景、“多发电更友好”的价值主张,持续贯彻“务实精营”的经营方针,不断加大新能源系统技术研发、创新优化电站产品、加速渠道业务布局、提升服务能级。截至报告期末,阳光新能源业务覆盖国内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际市场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近2800万千瓦。
阳光新能源坚定以系统技术创新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加大新能源系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报告期内,围绕“高效发电、系统融合、电站全生命周期优化”三大核心系统技术体系加大研发投入,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群持续迭代升级,应用场景更全面,产业融合更多元;最新研发iSolarRoof户用光伏智能设计软件,助力户用光伏电站实现全流程快速设计、智能寻优、降本增效、高效发电,全面提升户用光伏行业发展质量。
报告期内,阳光新能源联合国家能源风能太阳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重点实验室、鉴衡认证面向行业开展“光伏好电站”认证项目,首批发布《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白皮书》《漂浮式水上光伏发电技术白皮书》以及建筑集成光伏(BIPV)、水面漂浮、光伏与农林牧渔/土壤及环境治理结合等“光伏好电站”评价规范。相关白皮书及技术成果填补了优质光伏电站评价标准缺失的空白,对引导光伏行业高质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主导开展“汤加火山喷发与光伏发电线上研讨会”、“双碳目标下储能系统技术发展路径研讨会”,持续为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业务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聚焦新能源开发赛道,在“多发电更友好”的价值主张牵引下,阳光新能源全面对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整县推进光伏/风电开发等国家重大能源战略,持续加强项目储备与资源转化,海外业务加快风电业务、中亚市场开拓,保持稳健势头。分布式业务聚焦龙头客户带动,创新探索渠道布局,与东风汽车、长城汽车、今麦郎、万达、中孚实业等一大批优质客户达成战略合作。
针对日益火爆的户用市场,阳光家庭光伏不断提升品牌、产品、服务等多方面综合优势,全面深化渠道模式,在市场终端实现全款、金融、共营、经营性租赁等多业务模式协同发展;持续打造厂商利益共同体,通过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培训赋能等开展全方位市场扶商工作,启动开展2022“质胜中国万里行”等品牌服务行动,提升客户体验;持续放大产品及技术优势,iRoof家庭电站、iGarden七彩光伏阳光房等产品持续优化迭代,确保电站高效多发电,创新研发iSolarRoof户用光伏智能设计软件,助力户用光伏电站设计迈入分钟级时代。报告期内,阳光家庭光伏市场占有率稳步增长,稳居户用第一阵营,斩获“2022中国户用系统影响力品牌”等荣誉称号。
面对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阳光新能源主动拥抱变化,坚持新能源系统技术实力派的战略定位,通过品牌、产品、渠道、服务全维发力,开发建设更多“多发电更友好”的电站产品,助力实现更高发电效能、更低度电成本,引领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资本运作情况
股票回购计划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为维护广大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综合考虑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等,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份。回购方案为回购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100.00元/股,回购实施期限为自2022年5月份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截止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计支付回购金额5.2亿元,回购股份6,485,04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366%。
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按照收益与贡献对等的原则,结合现行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等管理制度,公司实施了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2年5月30日,公司完成了向467名核心及骨干员工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648.5万股,进一步激发了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对优秀人才的激励和绑定。
(三)研发、知识产权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归纳总结、专利申报工作。2022年上半年新增344项专利权,均系原始取得。其中国外专利8件,国内发明专利112项、实用新型专利198项、外观专利26项。另有812项新增专利申请,其中国外专利72项、国内发明专利332项、实用新型专利379项、外观专利29项。为公司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核心竞争力添砖加瓦。
公司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截至2022年6月份,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2,338项,其中发明956件、实用新型1,196件、外观设计186件。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由于产业链上下游供需错配、上游产能扩建周期长、光伏行业预期装机量高等原因,硅料价格大幅上涨,并传导至整个光伏产业链,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成本同比上升4%,为多年来首次上升,受涨价因素影响,装机节奏延后,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同比增长13.9%,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数据,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33GW,同比增长5.5%,仅实现小幅增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世界各国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已有170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2022年,随着硅料产能的逐步释放,供应紧张局面将缓解,市场预期硅料价格会持续回落,光伏发电将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在多国“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及绿色复苏的推动下,“十四五”期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实现高速增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1、光伏逆变器
从1997年公司成立起,我们就致力于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的光伏系统设备研发和生产,为全球用户提供一流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部件之一,连接光伏方阵和电网,是确保光伏电站长期可靠运行和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的关键。我们倡导“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理念,根据光伏电站规模、地势和附着建筑等因素,合理选择逆变器类型,保障光伏电站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最大价值。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功率密度高,安装维护简单,可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停车场、商业屋顶、农场等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也可应用于地形复杂的大型地面电站。
集中式光伏逆变器:产品转换效率高,电网友好性强,安全可靠,经济性好,能适应高寒、低温、高海拔等多种环境,广泛应用于荒漠、高原、商业屋顶等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
户用光伏逆变器:高功率密度,高颜值,安装维护简单,可自动适应复杂电网环境,延长发电时间,有效提升发电收益,同时内置防雷及高精度漏电流保护,具备储能接口和多种通讯方式,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住宅屋顶、庭院等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逆变集成方案:集成光伏逆变器、交直流配电(选配)、中压变压器、环网柜、系统监控、火灾报警、环境监测(选配)等功能模块,并预先集成了交流电缆,降低了损耗和现场工作强度,实现了快速安装,为客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能适应高寒、低温、高海拔等多种环境,广泛应用于荒漠、高原、商业屋顶等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集团客户实现光逆变伏、储能等多种能源的集中运营运维管理,打造智慧能源大脑。全面满足客户多种能源全生命周期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实现稳增投资收益、保障资产安全、规范运营管理、辅助集团决策四大核心价值。
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涵盖3~8800kW功率范围,包含户用逆变器、中功率组串逆变器以及大型集中逆变器等,远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四年发货量全球第一,并被彭博新能源财经连续三年评为“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的逆变品牌”。截至2021年12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224GW。
2、电站投资开发业务
近年来,阳光新能源作为公司旗下的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平台,率先探索多能互补、产业协同的绿色生态开发的新模式,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水面漂浮电站、风光储多能互补及土地综合利用方面形成“新能源+”创新价值链,建成多个行业第一的里程碑示范项目,在工商业光伏、家庭光伏、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综合能源服务等多领域全线突破。以“技术”+“市场”双轮驱动,阳光新能源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已构建起以中国为根基、海外快速发展的多元业务协同产业布局,截至2021年12月,在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电项目超2500万千瓦。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解决方案:阳光电源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类型覆盖各类应用场景,通过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以及完善的智慧运维体系,大幅提升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土地综合治理、农光互补、水面漂浮、林光互补等多种新型综合利用形式,为环境综合治理及新能源产业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从多元化、个性化能源需求出发,凭借全球领先的系统集成技术实力和综合能源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系统咨询、开发、投资、交付、运维等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能耗自主管理、多元资产保价增值,推动企业进入零排放时代。
家庭光伏解决方案:阳光家庭光伏以“多发电”为核心价值,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依托,独家设计、集成开发端到端智能家用光伏系统,全系统智能产品专属定制,云平台智能互联,精细化智能运维,目前已成为全球首个荣获德国TV认证的户用品牌。
风力电站解决方案:风场类型涵盖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等不同运行环境,构建平原风电、山地风电、海上风电以及风光互补等良性生态系统及发展格局,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3、风电变流器
公司风电变流器产品是集电力电子、现代传动控制理论及新能源应用技术于一体的传动变频装置。变流器规格涵盖2MW-15MW功率等级,电压等级690V,900V,1140V,3300V,包括全功率风电变流器和双馈风电变流器,全面覆盖国内主流风机机型,适用于盐雾、高寒、高原、沿海、高湿等各种风场环境。随着风电进入平价时代,进一步创新优化各个部件性能,实现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共同任务。阳光电源专注于电力电子行业20余年,最新研发的大功率双馈风冷主控一体型变流器、3MW-15MW多款三电平变流器等产品,率先为国内多家主流整机厂批量配套供货。未来阳光电源将继续坚持低成本创新发展策略,促进风电机组的系统降本,为客户增值。
4、储能系统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依托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和一流的储能系统集成技术,专注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可提供储能变流器、锂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设备,实现辅助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微电网、户用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一流的储能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众多国家。
5、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
凭借雄厚的清洁电力转换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阳光电源将逆变器应用拓展至电动汽车产业,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品质的驱动系统。
阳光电源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适用于纯电动大、中、小型商用车及乘用车、物流专用车等,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完善,能耗低,续驶里程长,可靠性高,最高效率达99%。自推出以来,采用阳光电源电机控制器的各类新能源汽车已平稳运行于北京、深圳、厦门、合肥、南昌、大连、杭州等地,应用车辆运行平稳高效、动力强劲,深受客户好评。
自进入电动汽车产业以来,已获得“中国工业设计红星奖”、“2015电动车辆技术卓越奖”、世界三大设计奖之一的“红点最佳设计奖”等荣誉,并在历届新能源汽车TOP50评奖中,斩获“创新部件奖”、“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先进企业”、“最佳创新新能源客车动力驱动企业”等桂冠。
6、水面光伏系统
阳光水面光伏依托集团20余年的光伏行业技术研发及生产经验,组建多名行业专家、博士在内的水面光伏系统研发团队;申请先进浮体、方阵锚固、逆变升压浮台、系统运维等方面专利一百余项,牵头和参与制定多项浮体技术相关标准,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的光伏漂浮系统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截至2021年12月,水面光伏系统全球累计应用超1.7GW,应用全球市占率连续四年第一。
7、充电设备
阳光乐充根植于阳光电源的深厚技术积累,共享户外长寿命、高可靠电源产品设计和应用经验,以“可靠、高效、智能”为核心理念打造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产品线,并致力于提供智慧充电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充电+模式:阳光乐充与阳光电源的光伏、储能产品实现生态对接,为充电站提供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让车主及运营商乐享充电科技。
8、智能运维业务
依托集团25年电力电子转换技术和电站集成实践,运维业务秉承“科技守护、值得托付”的服务理念,专业为新能源资产提供标准的全方位服务,持续用先进技术保障客户收益稳定、资产安全。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阳光智维承接新能源电站运维项目总容量已超过10GW,积累了丰富光伏电站、风电场、储能运维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电站定制成熟有效的运维解决方案。公司拥有行业内首个独立研发团队,研发出专业的SolarEye智慧能源营维平台,实现现场运行数据和运维工作数字化及可视化。同时在现场运维工作过程中,广泛应用无人机巡检、组件热斑/EL检测、智能清洗分析等先进技术,确保了运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9、氢能业务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氢能领域的新能源企业,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效、智能、安全”的绿电制氢系统及解决方案,拥有碱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ALK)和质子交换膜(PEM)纯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两种技术路线,以及配套的MW级专用制氢整流电源、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目前已建成全国首个光伏离网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并携手中科院建成PEM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绿电制氢系统在吉林、宁夏、内蒙等多地光伏、风电制氢项目中得到应用。
报告期内,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于合肥高新区建成年产能GW级制氢设备工厂,满足研发、生产制氢电源、ALK/PEM制氢装置、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的需求。1000N立方米/h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成功交付吉林白城,助力建设“中国北方氢谷”。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光伏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公司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
指标含义:转换效率是指逆变器将输入的直流功率转换为交流功率的比值,逆变器转换效率=逆变器输出功率/逆变器直流输入功率×100%。
公司通过采用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效磁性器件、优化电路设计、改善MPPT算法、优化散热系统等,带动逆变器效率不断提升,目前阳光电源逆变器最大效率已全线达到99%。
2.公司光伏系统度电成本
指标含义:度电成本是指光伏系统的投资总成本与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发电量的比值,投资总成本包含初始投资与生命周期的运维投资。度电成本直接表现了光伏系统的发电成本,度电成本越低,光伏系统的收益越高。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降低投资成本,提升系统发电量,从而降低系统度电成本,提高客户的投资收益率。增大逆变器的单机功率,相同容量电站的逆变器数量更少、电缆成本更低,而且可以组成更大容量的功率单元,最大支持12.5MW子阵,进一步节省变压器的成本,降低初始投资0.1元/W;更高集成度的逆变器及方案将得到广泛应用,如箱式中压逆变器,不仅高度集成逆变器、变压器、配电、通讯、烟感等,同时还内置PID控制盒、跟踪系统通信供电接口。集成度提升一方面可降低系统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电缆成本、项目施工成本、项目管理成本、后期运维成本等,另一方面系统之间耦合性更强,更加可靠,并且可以提升电站发电量。
3.公司光伏系统电网友好性
随着光伏系统的规模化应用,光伏渗透率逐年增大,逆变器作为能量传递的纽带直接与电网连接,对逆变器的电网友好性要求越来越高。
阳光电源逆变器具备低电压穿越、零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能力,在电网出现问题时适用电网的电压变化,保障光伏系统不会大规模脱网,造成事故扩大;同时逆变器内部集成快速功率控制模块,实现无功响应小于30ms的快速调度要求,具备更强的无功能力,支持虚拟同步发电技术VSG,实现逆变器对电网的主动支撑;集成直流储能接口,免后期改造成本,同时逆变器支持反向充电,利用储能设备接入,发电侧以多能互补为平台,实现光伏电站调峰、平滑光伏电站输出,提升电网稳定性,用电侧以智能光储微电网为平台,通过储能实现峰谷平衡,提高光伏消纳能力,实现精准供能。
4.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由于公司光伏逆变器种类较多,产品功率大小不一样,目前公司单位生产成本区间在0.1元/W-0.15元/W。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一直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的自主创新,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几年,公司又陆续布局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微网储能、智慧能源、新能源制氢等新业务,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逆变器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且龙头地位稳固,2015年起出货量首次超越连续多年排名全球发货量第一的欧洲公司,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2021年出货量全球市占率30%以上,已批量销往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224GW。在行业内,公司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较高且持续提升,公司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亚洲最佳企业雇主”等荣誉,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绿色工厂,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发电行业第一方阵。
2、研发创新实力
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研发队伍,研发人员占比40%+,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截至2021年12月份,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1952项,其中发明812件、实用新型977件、外观设计163件,并且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
公司采用先进的IPD产品集成开发管理流程,根据客户需求分析、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引导公司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而且新产品从概念、计划、开发、验证、试制以至最后的量产,每个步骤都设定了阶段性的质量指标,以确保研制推出的产品具备优异的品质。公司投资建设了全球领先的电磁兼容实验室、高性能的大容量低电压穿越设备和各种电源、电网模拟仿真设备,具备最严苛的试验、测试条件。同时,公司持续建立健全ISO9001:2008、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严格推进“三标一体”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产品先后通过UL、TV、CE、Enel-GUIDA、AS4777、CEC、CSA、VDE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与测试。
3、全球营销、渠道及服务网络
公司成立伊始就树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公司海外的印度生产基地产能已扩充至10GW,同时,报告期内泰国工厂10GW投产。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20+分子公司,全球五大服务区域,60+全球服务中心,180+授权服务商,多个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产品已批量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逆变器、储能、充电、电站、水面光伏业务全球化布局,重点提升全球营销、服务、融资等关键能力建设,强化全球化支撑能力体系,提升全球影响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主营业务分析概述
2021年,面对全球新冠疫情、供应链紧缺等挑战,阳光电源牢牢聚焦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电控、充电、氢能等新能源主赛道,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速全球战略部署,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核心业务全球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夯实。
(2)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回顾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主业开展以下工作:
(一)业务开展
光伏逆变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技术研发,推进光储融合创新,大力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深耕重点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全球竞争力及影响力持续提升,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47GW,其中国内18GW,海外29GW,出货量全球市占率30%以上,截至2021年12月,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224GW。
报告期内,公司稳固并加大欧洲、美洲、中国渠道市场布局力度,并抢抓更多新兴市场的机会,进一步完善销售和服务网络,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20+分子公司,全球五大服务区域,240+服务网点。成功突破多个大客户,签约数个GW级逆变器订单,在海外光伏投资巨头中占有率遥遥领先。全球主流市场市占率稳居第一,日本市场、欧洲渠道市场和中国分布式市场业绩均实现大幅攀升,其中2021年逆变器渠道全球发货量超50万台。
报告期内,作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实力派,公司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投入,成立南京研发中心,计划将该研发中心打造成除合肥之外的全球第二大研发基地,致力于技术创新、丰富数字化人才梯队,并联合头部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以及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协同。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大功率组串逆变器SG320HX,最大输出功率352kW,引领300kW+组串新技术;开创行业新品类,发布“1+X”模块化逆变器,该产品是对传统逆变器的重大革新,兼具集中逆变器和组串逆变器优势,在延续传统集中式逆变器低度电成本优势的同时,每个模块独立运行,均为独立设计的MPPT,具备了更高的跟踪精度和即插即用式的简便运维。以及发布分布式新品SG30/40CX,进一步丰富中小功率逆变器型谱,实现分布式应用场景全覆盖。
报告期内,针对整县推进分布式国家战略,公司推出全场景解决方案,并前瞻性地引入“光储充一体化”模式。此外,进一步加强分布式市场销售和售后网络布局,全方位助力建设高质量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为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保驾护航。与此同时,面向海外市场日益升级的需求,公司有针对性推出多款新品,覆盖户用、工商业、大型地面电站等市场,并陆续在诸多项目中开始应用,深受客户的喜爱和好评。
风电变流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了风能业务的战略投入,始终坚持研发创新,保持风电变流器的技术领跑,持续开拓风储及风电后市场业务,提升阳光电源在风电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推动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在双碳目标下,早日实现零碳社会。
2021年全年风电变流器发货量超15GW,实现海上风电及海外市场业绩重大突破,发货风场400+。其中,大功率风冷变流器和三电平1000Vac(900-1140V)变流器产品行业领先,深度融合风储应用,于2021年10月发布风储一体变流器。
报告期内,公司储能业务高速增长,1500V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降本增效显著,成为当前光储平价上网压力下,新能源+储能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2021年公司储能系统发货量实现几何级增长,当年全球发货量达3GWh。报告期内,阳光液冷储能系统海外市场首发,延续液冷更好均温、更低功耗,创新嵌入“簇级管理器”,解决电池“木桶效应”难题,同时支持新旧电池混用,进一步降低LCOS;针对未来蓬勃发展的户用和分布式光伏给电网带来的压力,公司发力家庭和工商业储能系统,推出5~10kW/9.6~102.4kWh家庭储能系统和50kW~1MW/2~5h分布式储能系统,已在全球市场得到批量应用。
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所有参与的储能项目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在调频调峰、辅助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积累了广泛的应用经验。报告期内,公司为三峡乌兰察布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东南亚136.24MWh最大光储融合电站、以色列430MWh最大储能项目等全球多个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且签约单个最大项目容量达900MWh。
报告期内,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正式发布《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出货量连续五年位居第一。作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实力派,阳光电源将不断发挥风光储协同创新优势,确保新能源、储能、电网三方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推动行业顶层设计,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电站投资开发
报告期内,阳光新能源持续推进“务实精营”的经营方针,对公司愿景、战略定位、价值主张等进行了全面升级,确立了“成为新能源发电技术全球领跑者”的最新愿景、“多发电 更友好”的全新价值主张、“新能源系统技术实力派、拥有先进系统技术的新能源开发商”的全新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战略方向。截至报告期末,阳光新能源业务覆盖国内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际市场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站超2500万千瓦,位列光伏开发商序列全球第一。
阳光新能源坚定以系统技术创新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加大新能源系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报告期内,持续升级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群,围绕“高效发电、系统融合、电站全生命周期优化”三大核心系统技术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发布全球首款iSolarTool新能源系统优化软件、iBlock平屋顶分布式解决方案。2021年,阳光新能源牵头发起成立中国首个新能源系统创新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承办2021中国光伏市场开发论坛、2021新能源系统创新技术论坛、光伏电站等效发电小时数评估方法闭门研讨会、2021第十七届CSPV光伏系统创新技术分论坛等重大行业活动,以技术交流与创新分享,推动新能源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聚焦新能源开发赛道,在“多发电 更友好”的价值主张牵引下,阳光新能源全面对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试点等国家重大能源战略,持续优化开发体系,加强项目储备与资源转化,在山东、安徽、江西等地获取项目指标位居前列,海外业务加大项目资源储备与转化,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分布式业务聚焦“大客户开发+渠道拓展”两大业务模式,与中石油、中石化、蔚来、蒙牛、达能等一大批优质客户达成项目合作。
阳光家庭光伏紧抓户用市场爆发机遇,加快重点市场布局,优化渠道建设,提升服务能级。创新推出“家阳光”合作共建业务模式,与央国企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开发。依托在品牌、产品、渠道、服务等多方面综合优势,阳光家庭光伏在市场终端实现全款、金融、共建等多业务模式协同发展。面向市场,加快iRoof家庭电站、iGarden七彩光伏阳光房等产品迭代升级,确保电站高效多发电,用户收益可持续。通过持续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培训赋能等开展全方位市场扶商工作,持续开展“质胜中国万里行”等品牌服务行动,提升用户消费体验。2021年,阳光家庭光伏全年装机量同比增长超过500%,稳居户用第一阵营。
面对全新竞争环境,阳光新能源坚持“技术+市场”双轮驱动,创新应用模式,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荒漠治理”“盐光一体”等产业复合、场景融合项目中加快项目落地,开发建设一大批高效发电、社区友好、电网友好、环境友好的电站产品,助力实现更高发电效能、更低度电成本,在引领新能源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方面树立阳光典范。
(二)运营管理及其他
非公开发行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完成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向18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28,418,634股,募集资金36.23亿元。用于公司100GW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研发创新中心扩建项目、全球营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未来,随着募投项目投产,公司产能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建,在满足光伏、风电、储能行业增长需求的同时,提升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规模化效应,强化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巩固公司行业龙头地位。
企业文化
在长期奋斗中,阳光电源积淀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我们始终坚持“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使命,积极践行“诚恳务实、严谨开放、成就客户”的核心价值观,为绿色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2021年,持续发挥阳光文化影响力,贴近一线的文化故事传递正能量,“文化沙龙分享”促进跨文化团队交流互动,各类主题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全球毅行”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近5000名海内外员工及外部粉丝参与,累计行程近十万公里,倡导绿色低碳的阳光Lifestyle;全年邀请百余位青少年参加“阳光绿色科技之旅”,传播新能源知识;发起“暖阳爱心捐赠”,获颁“环保代言企业”称号,回馈社会,助推环保公益。雇主品牌方面,聚力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营造“开心工作、健康生活”的阳光氛围,更有内外部培训为全体员工充分赋能,多元化激励与丰富福利牵引活力;夏季POLO衫、新款行政装陆续上线,焕新阳光伙伴精神风貌;第二届“阳光电源高校创新大赛”成功举办,吸引百余名国内重点高校本硕博学子参赛;多场精彩的Openday活动、校园讲座、冬令营等活动拉近阳光与校园同学们的距离,助力阳光雇主品牌走进校园。异地员工关怀进一步加强,海外雇主品牌形象再度夯实提升,职场环境多元、包容,海外员工634人,海外公司本地员工占比96.6%,蝉联“亚洲最佳企业雇主”(连续三年)、“福布斯中国年度最具可持续发展力雇主”、“最佳幸福企业”等奖项。
社会责任
2021年,阳光电源各项业务营收突破新高,社会和市场的信任持续增强,荣登中国ESG优秀企业500强榜首,连续两次获得国际著名指数公司MSCI的AA级ESG评级,并被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当前行动与长远布局进一步明晰。
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定支持者与积极行动者,阳光电源始终以“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为使命,不断推进自身业务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和能源效率提升,大力推动全球减污降碳。聚焦“光、风、储、电、氢”等新能源主赛道,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2.24亿千瓦,年生产清洁电力3152亿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5亿吨。坚持技术创新与持续投入,加速践行100%可再生电力目标,2021年公司绿色用电占比35%。全面盘查并减少自身温室气体排放量,积极推动与合作伙伴共建绿色供应链,持续助力全产业链低碳经营。
2021年,阳光电源加入联合国契约组织,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倡议,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写入公司宣言。坚持透明和规范运营;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连续三年获评“亚洲最佳企业雇主”,为全球员工提供平等、多元、安全、受尊重的工作环境,搭建完善的赋能体系,促进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全球公益战略,全年累计投入捐赠526.20万元,聚焦生态环境保护,贫困应对,支持科技创新、教育和人才,社区发展,防灾救灾五大领域,以实际行动感谢并回馈社会的关爱与支持。
研发、知识产权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归纳总结、专利申报工作。2021年新增498项专利权,均系原始取得。其中国外专利40件,国内发明专利161项、实用新型专利258项、外观专利39项。另有1149项新增专利申请,其中国外专利157项、国内发明专利538项、实用新型专利410项、外观专利44项。为公司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核心竞争力添砖加瓦。
截至2021年12月份,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1952项,其中发明812件、实用新型977件、外观设计163件,并且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规划展望
深入贯彻“聚焦清洁电力领域,以低成本创新方式,推进相关多元化,努力提升市场、技术及其协同能力,实现快速可持续增长”的总体战略方针,抓住全球绿色能源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聚焦“光风储电氢”主赛道,向战略纵深发力,持续扩大全球领先优势。
(二)经营计划
2022年将是全球绿色能源加速发展的一年。国内方面,光风大基地项目加速推进,整县推进如火如荼,新型储能市场预期高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发展势头不减。海外方面,美国将延续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增长态势,欧洲能源转型和独立进程将加速推进,印度、巴西等地区可再生能源预估也将保持快速增长。
2022年,公司将牢牢把握全球绿色能源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聚焦主业,引领行业,创变赋能,扎根全球,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深化全球战略部署,强化供应链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品牌力、产品力和营销力,扩大核心业务领先优势,实现快速可持续增长。
为实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拟采取以下重点举措: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夯实产品领先地位。强化客户需求洞察能力和产品定义能力,充分发挥合肥、南京、深圳等研发基地科研力量和科研优势,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增强科研实力,加强关键技术、未来技术储备。
2、加强供应链协同,巩固全球交付能力。强化全球采购能力,深化供方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建立全球化生产交付体系,加速推进产业园三期和储能扩产项目建设,提升生产交付能力。
3、深化全球战略部署,提升全球影响力。坚持扎根全球、服务全球战略,持续加强本地化建设,努力提升全球品牌、营销、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全球渠道体系建设。
4、大力提升电站开发、储能等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规避项目经营风险。加强对项目经济性预判,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过程管控能力,实现对项目从前期开发、建设到交付的全周期精细化管理,提升项目盈利能力,避免项目经营风险。
5、持续提升组织能力,激活发展动力。完善以创新、速度、效率、人力资本为核心的闭环组织能力提升体系,通过文化塑造、发展牵引、激励夯实、战略解码与战略跟踪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组织活力和组织执行力,保障战略高效落地。6、加强新冠疫情防范,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员工健康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保障全年任务按期完成。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1、光伏逆变器
从1997年公司成立起,我们就致力于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的光伏系统设备研发和生产,为全球用户提供一流的光伏系统解决方案,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
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部件之一,连接光伏方阵和电网,是确保光伏电站长期可靠运行和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的关键。我们倡导“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理念,根据光伏电站规模、地势和附着建筑等因素,合理选择逆变器类型,保障光伏电站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最大价值。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功率密度高,安装维护简单,可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停车场、商业屋顶、农场等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也可应用于地形复杂的大型地面电站。
集中式光伏逆变器:产品转换效率高,电网友好性强,安全可靠,经济性好,能适应高寒、低温、高海拔等多种环境,广泛应用于荒漠、高原、商业屋顶等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
户用光伏逆变器:高功率密度,高颜值,安装维护简单,可自动适应复杂电网环境,延长发电时间,有效提升发电收益,同时内置防雷及高精度漏电流保护,具备储能接口和多种通讯方式,满足户内、户外等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广泛应用于住宅屋顶、庭院等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逆变集成方案:集成光伏逆变器、交直流配电(选配)、中压变压器、环网柜、系统监控、火灾报警、环境监测(选配)等功能模块,并预先集成了交流电缆,降低了损耗和现场工作强度,实现了快速安装,为客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能适应高寒、低温、高海拔等多种环境,广泛应用于荒漠、高原、商业屋顶等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集团客户实现光伏、储能等多种能源的集中运营运维管理,打造智慧能源大脑。全面满足客户多种能源全生命周期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实现稳增投资收益、保障资产安全、规范运营管理、辅助集团决策四大核心价值。
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涵盖3~8800kW功率范围,包含户用逆变器、中功率组串逆变器以及大型集中逆变器等,远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四年发货量全球第一,并被彭博新能源财经评为“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的逆变品牌”。截至2021年6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182GW。
2、电站投资开发业务
近年来,阳光新能源作为公司旗下的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平台,率先探索多能互补、产业协同的绿色生态开发的新模式,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水面漂浮电站、风光储多能互补及土地综合利用方面形成“新能源+”创新价值链,建成多个行业第一的里程碑示范项目,在工商业光伏、家庭光伏、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综合能源服务等多领域全线突破。以“技术”+“市场”双轮驱动,阳光新能源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已构建起以中国为根基、海外飞速发展的多元业务协同产业布局,截至2021年6月,在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电项目超1800万千瓦。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解决方案:阳光电源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类型覆盖各类应用场景,通过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以及完善的智慧运维体系,大幅提升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土地综合治理、农光互补、水面漂浮、林光互补等多种新型综合利用形式,为环境综合治理及新能源产业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从多元化、个性化能源需求出发,凭借全球领先的系统集成技术实力和综合能源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系统咨询、开发、投资、交付、运维等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能耗自主管理、多元资产保价增值,推动企业进入零排放时代。
家庭光伏解决方案:阳光家庭光伏以“多发电”为核心价值,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依托,独家设计、集成开发端到端智能家用光伏系统,全系统智能产品专属定制,云平台智能互联,精细化智能运维,目前已成为全球首个荣获德国TV认证的户用品牌。
风力电站解决方案:风场类型涵盖高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沿海等不同运行环境,构建平原风电、山地风电、海上风电以及风光互补等良性生态系统及发展格局,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运营管理解决方案:依托集团公司,以精细化运维技术和方案应用迭代传统运维,为全球光伏电站资产提供规范化、体系化运营管理方案,有效提升光伏系统效率,降低度电成本,以高效运营管理手段助力光伏电站资产运营降本增效。
3、风电变流器
公司风电变流器产品是集电力电子、现代传动控制理论及新能源应用技术于一体的传动变频装置。变流器规格涵盖2MW-15MW功率等级,电压等级690V,900V,1140V,3300V,包括全功率风电变流器和双馈风电变流器,全面覆盖国内主流风机机型,适用于盐雾、高寒、高原、沿海、高湿等各种风场环境。随着风电进入平价时代,进一步创新优化各个部件性能,实现全产业链的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共同任务。阳光电源专注于电力电子行业20余年,最新研发的大功率双馈风冷主控一体型变流器、3MW-15MW多款三电平变流器等产品,率先为国内多家主流整机厂批量配套供货。未来阳光电源将继续坚持低成本创新发展策略,促进风电机组的系统降本,为客户增值。
4、储能系统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依托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和一流的锂电池技术,专注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可提供储能变流器、锂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设备,实现辅助新能源并网、电力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微电网、户用等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一流的储能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众多国家。
5、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
凭借雄厚的清洁电力转换技术积累和研发优势,阳光电源将逆变器应用拓展至电动汽车产业,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高品质的驱动系统。
阳光电源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适用于纯电动大、中、小型商用车及乘用车、物流专用车等,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完善,能耗低,续驶里程长,可靠性高,最高效率达98.5%。自推出以来,采用阳光电源电机控制器的各类新能源汽车已平稳运行于北京、深圳、厦门、合肥、南昌、大连、杭州等地,应用车辆运行平稳高效、动力强劲,深受客户好评。自进入电动汽车产业以来,我们已获得“中国工业设计红星奖”、“2015电动车辆技术卓越奖”、世界三大设计奖之一的“红点最佳设计奖”等荣誉,并在历届新能源汽车TOP50评奖中,斩获“创新部件奖”、“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先进企业”、“最佳创新新能源客车动力驱动企业”等桂冠。
6、水面光伏系统
阳光水面光伏依托集团20余年的光伏行业技术研发及生产经验,组建多名行业专家、博士在内的水面光伏系统研发团队;
申请先进浮体、方阵锚固、逆变升压浮台、系统运维等方面专利一百余项,牵头和参与制定多项浮体技术相关标准,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的光伏漂浮系统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7、充电设备
阳光乐充根植于阳光电源的深厚技术积累,共享户外长寿命、高可靠电源产品设计和应用经验,以“可靠、高效、智能”为核心理念打造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产品线,并致力于提供智慧充电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充电+模式:阳光乐充与阳光电源的光伏、储能产品实现生态对接,为充电站提供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让车主及运营商乐享充电科技。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一直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的自主创新,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几年,公司又陆续布局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微网储能、智慧能源、新能源制氢等新业务,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逆变器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且龙头地位稳固,2015年起出货量首次超越连续多年排名全球发货量第一的欧洲公司,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2020年全球市占率27%左右,已批量销往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1年6月,公司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182GW。在行业内,公司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较高且持续提升,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新能源企业30强、全球新能源企业100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亚洲最佳企业雇主等荣誉,是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福布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企业”等,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发电行业第一方阵。
2、研发创新实力
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研发队伍,研发人员占比约40%,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截至2021年6月,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1740项,其中发明724件、实用新型865件、外观设计151件,并且依托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
公司采用先进的IPD产品集成开发管理流程,根据客户需求分析、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引导公司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而且新产品从概念、计划、开发、验证、试制以至最后的量产,每个步骤都设定了阶段性的质量指标,以确保研制推出的产品具备优异的品质。公司投资建设了全球领先的电磁兼容实验室、高性能的大容量低电压穿越设备和各种电源、电网模拟仿真设备,具备最严苛的试验、测试条件。同时,公司持续建立健全ISO9001:2008、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严格推进“三标一体”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产品先后通过UL、TV、CE、Enel-GUIDA、AS4777、CEC、CSA、VDE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与测试。
3、全球营销、渠道及服务网络
公司成立伊始就树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公司海外的印度生产基地产能已扩充至10GW,同时积极布局海外第二工厂。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20+分子公司,全球五大服务区域,200+服务网点,多个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产品已批量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逆变器、储能、电站、浮体业务全球化布局,重点提升全球营销、服务、融资等关键能力建设,强化全球化支撑能力体系,提升全球影响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政策性风险
虽然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技术仍处于不断的进步中,全球大多数区域已经实现平价上网,但仍有少部分区域的发电成本或上网电价高于化石能源,风光储联合应用的度电成本还比较高,此外考虑到电网消纳、新能源间隙性波动、土地、税收等制约因素影响,仍需政府政策扶持鼓励。由于这些扶持政策均由各国政府自行制定,尽管全球节能减排的趋势不变,但如果主要市场的宏观经济或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发展节奏和公司的盈利水平。为此,公司将在保持国内市场的领先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实现全球化布局,以降低单一国家政策波动带来的影响。同时除光伏逆变器、光伏电站投资开发业务外,公司将积极发展其他新的业务增长点,如储能变流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等基于电力电子技术面向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产品,以及储能系统集成、风电场开发等新业务来分散光伏等单一行业政策的影响。
(二)竞争加剧带来的毛利率降低风险
作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制造企业,公司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市场优势明显,但是在国内外市场巨大潜力的吸引下,市场竞争仍十分激烈,如果公司在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成本控制方面不能保持领先优势,公司产品面临产品毛利率下降的风险。为此,公司一方面进一步通过研发创新和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新产品升级迭代和实现产品差异化,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不断推出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新产品,始终在市场上保持产品的差异性和性价比。另一方面坚定不移推行成本领先的战略,通过技术进步降本,保持产品的成本竞争力。
(三)半导体部件供应链风险
公司电力电子设备中的半导体器件主要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各类芯片,主要生产商为国外企业,目前国内生产商较少且性能指标尚有差距。随着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5G场景、充电桩等产业的快速增长,叠加全球疫情对上述生产商产能的影响,半导体器件存在一定的供应不足和价格波动风险。为此,公司已提前做好预测和规划,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前锁定订单,及时掌握行业供应动态,最大限度保证供应链安全。
(四)光伏电站投资开发项目施工管理的风险
光伏电站项目投资金额大、周期短,既涉及到地面资源,又涉及到各类商业屋顶资源,不仅投资决策非常慎重,而且在项目建设实施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项目延期,难以及时并网发电,给公司的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难度,工程的流动资金需要加大。针对此风险因素,公司将会慎重选择新能源发电项目,尤其是选择并网条件较好,补贴政策明确,装机成本可控,毛利较高的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后,公司将及时加强项目的施工管理,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并按照沟通结果调整公司项目的施工计划,尽量消除和缓解项目延期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通过为业主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的光伏电站,进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公司光伏电站投资开发业务的品牌。
(五)应收账款周转风险
随着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会加大产品的销售力度,由于国内光伏行业存在补贴拖欠、项目金额大、付款周期长等特点,同时公司业务增长较快,将会导致应收账款较快增加并存在一定的回款风险。为防范信用风险,加速资金周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和赊销政策,并积极通过法律手段减少呆坏账风险。
(六)国际贸易摩擦及疫情影响风险
受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全球肺炎疫情延续的双重负面影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各国纷纷推出了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各种经济刺激政策,提振经济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供应链的波动性加大、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上升等现象,公司所在的光伏行业也面临着需求节奏变化的短期承压情况,国内外很多企业包括公司、公司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方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此,公司制定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和精益的生产计划,积极应对全球疫情,在保障员工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并针对不同国家情况,强化全球供应链管理,专项评估并合理安排生产和订单交付方案,努力将贸易摩擦和疫情影响控制在最小,确保全年任务按时完成。
四、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1、主营业务分析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10,205,321.09元,同比增长18.27%;营业成本5,907,826,978.24元,同比增长6.88%;销售费用514,391,948元,同比增长8.79%;管理费用234,842,138.07元,同比增长20.46%;财务费用77,977,787.3元,同比增长892.9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29,899,822.58元,同比下降3224.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6,978,356.95元,同比增长69.68%。
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主要原因系汇兑损失同比增长所致,公司已通过远期外汇产品对冲相应损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主要系本期采购付款增加所致。
2、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回顾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主业开展以下工作:
(一)业务开展
光伏逆变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技术研发,推进光储融合创新,大力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深耕重点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全球竞争力及影响力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6月,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182GW。报告期内,公司稳固并加大欧洲、美洲市场、中国渠道市场布局力度,并抢抓更多新兴市场的机会,进一步完善销售和服务网络,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20+分子公司,全球五大服务区域,200+服务网点。成功突破多个大客户,签约数个GW级逆变器订单,在海外光伏投资巨头中占有率遥遥领先。在印度、澳洲、韩国、中东、北非、南部非洲区市占率稳居第一,日本市场、欧洲渠道市场和中国分布式市场业绩均实现大幅攀升,其中中国户用逆变器发货台数同比增加了6倍以上。
报告期内,作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实力派,公司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投入,成立南京研发中心,计划将该研发中心打造成除合肥之外的全球第二大研发基地,致力于技术创新、丰富数字化人才梯队,并联合头部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以及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协同。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分布式新品SG30/40CX,进一步丰富中小功率逆变器型谱,实现分布式应用场景全覆盖;发布大功率组串逆变器SG320HX,最大输出功率352kW,开启了组串逆变器300kW的时代;以及光·储“1+X”模块化逆变器,该产品是对传统集中式逆变器的重大革新,每个模块独立运行,均为独立设计的MPPT,在延续传统集中式逆变器低度电成本优势的同时,又具备了更高的跟踪精度和即插即用式的简便运维,解决了需要专业人员运维的难题。报告期内,针对整县推进分布式国家战略,公司推出全场景解决方案,并前瞻性地引入“光储充一体化”模式。此外,进一步加强分布式市场销售和售后网络布局,全方位助力建设高质量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为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保驾护航。与此同时,面向海外市场日益升级的需求,公司有针对性推出多款新品,覆盖户用、工商业、大型地面电站等市场,并陆续在诸多项目中开始应用,深受客户的喜爱和好评。
风电变流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了风能业务的战略投入,始终坚持研发创新,保持风电变流器的技术领先,持续开拓风储业务及风电后市场运维业务,提升阳光电源在风电行业的品牌影响力,推动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2021年上半年,风电变流器发货量持续增长。其中,大功率主控一体风冷化变流器产品和三电平1000Vac(900-1140V)变流器产品,均实现批量发货。为配套1140V机型研发,建成投运1140V/5MW等级电机对拖实验平台,可满足双馈、全功率变流器产品的测试需求。
储能
报告期内,公司储能业务高速增长,1500V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降本增效显著,成为当前光储平价上网压力下,新能源+储能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全球储能发货量实现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针对未来蓬勃发展的户用和分布式光伏给电网带来的压力,公司发力家庭和工商业储能系统,推出5~10kW/9.6~102.4kWh家庭储能系统和50kW~1MW/2~5h分布式储能系统,已在全球市场得到批量应用。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所有参与的储能项目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在调频调峰、辅助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积累了广泛的应用经验。2021年上半年相继为英国门迪100MW/100MWh储能电站、青海特高压外送基地电源配置项目、内蒙最大的光伏竞价配套储能项目、湖南10MW/10MWh风储融合等多个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正式发布《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阳光电源储能出货量连续五年位居第一。作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实力派,阳光电源将不断发挥风光储协同创新优势,确保新能源、储能、电网三方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推动行业顶层设计,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电站投资开发
报告期内,阳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阳光电源新能源电站业务的实施主体,围绕“拥有先进技术的新能源开发商”业务定位,坚持“技术+市场”双轮驱动,不断夯实在新能源系统技术创新、市场应用等领域的领跑地位。截至报告期末,阳光新能源业务已覆盖国内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际市场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东南亚、澳洲、南美等10多个国家,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电项目超1800万千瓦。
作为新能源系统技术实力派,阳光新能源牵头发起我国首个新能源系统创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旨在探索建立新能源发电系统技术创新平台,着眼于度电成本降低,电站效能提升,促进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源网荷储高效互动,助力新能源系统技术全面进步升级;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端到端的新能源系统优化设计软件iSolarTool,在资源评估、主体方案、详细设计三个阶段,提升了工作效率,获得了更准确、更优的解决方案,助力打造具备竞争力的电站产品。今年上半年,阳光新能源还积极承办2021中国光伏市场开发论坛、2021新能源系统创新技术论坛等行业重大活动,深化夯实在系统技术与市场开发上的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阳光新能源开发体系持续优化,不断加强资源转化和锁定。国内大型地面电站开发业务在江西、海南、贵州等地成功获取指标,其中,在江西省2021年首批光伏发电项目竞争优选结果中,阳光新能源以450MW指标规模位列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第一;海外开发在越南、菲律宾、智利等国家和地区加大项目资源储备,并成功投建海外首个大型风电项目;分布式能源业务与奥克斯、长虹、奇瑞、蔚来等一大批优质客户达成合作;家庭光伏抓住户用市场爆发机遇,积极创新拓展商业模式,稳占户用第一阵营。
面对当前国家正在推进的“整县推进光伏”战略,阳光新能源从场景线、产品线、技术线等“整线推进”思路出发,依托持续升级的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群,现已形成iClean清洁分布式、iBlock平屋顶分布式、iBuilding智慧BIPV、iGarden七彩光伏阳光房,以及山地、农光、渔光、土地治理等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全序列创新产品,可为不同地方因地制宜提供针对性、创新性解决方案,在引领新能源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方面树立阳光典范。
(二)研发、知识产权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归纳总结、专利申报工作。2021年上半年新增169项专利权,均系原始取得。其中国外专利6件,国内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65项、外观专利27项。另有539项新增专利申请,其中国外专利41项、国内发明专利275项、实用新型专利208项、外观专利15项。为公司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核心竞争力添砖加瓦。
截至2021年6月份,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1740项,其中发明724件、实用新型865件、外观设计151件,并且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
收起▲
一、业务回顾和展望
报告期内驱动业务收入变化的具体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46,740,239.11元,同比增长81.24%;营业成本2,357,319,194.37元,同比增长78.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6,719,538.98元,同比增长142.45%;销售费用188,164,931.69元,同比下降4.29%;管理费用134,666,452.20元,同比增长43.37%;财务费用-6,578,322.17元,同比下降135.9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83,141,097.98元,同比下降164.15%。
2021年开年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复苏,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国家围绕“碳中和”目标陆续出台多项新能源支持性政策,全球绿色能源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全球光伏、风电及储能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也保持了高速增长;在外部市场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公司始终聚焦清洁电力转换领域纵深发展,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持续扩大竞争优势,经营业绩取得了较大的增长。
收起▲
一、概述
2020年,在全球疫情、国际贸易冲突的严峻挑战下,公司以“深入洞察,聚力创新,耕耘全球,成就客户”为指导思想,深入洞察产品需求及趋势,坚持低成本创新,持续加速全球战略部署,规模效应显著提升,经营业绩逆势上扬,各项指标超预期增长,核心业务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夯实。
1、主营业务分析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85,641,347.02元,同比增长48.31%;营业成本14,836,768,931.09元,同比增长49.76%;销售费用973,407,951.35元,同比增长5.98%;管理费用396,100,336.53元,同比增长13.39%;财务费用261,228,514.51元,同比增长3,199.7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88,658,224.59元,同比增长24.52%。
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增加较多主要系汇兑损失大幅增长所致。
2、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回顾
(1)业务开展
光伏逆变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技术研发,推进光储融合创新,大力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深耕重点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全球竞争力及影响力持续提升,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量35GW,其中国内13GW,海外22GW。截至2020年12月,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154GW。
报告期内,公司稳固并加大欧洲、美洲市场布局力度,抢抓更多新兴市场的机会。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20+分子公司,全球五大服务区域,50+服务网点,80+认证授权服务商。欧洲销售服务网络及中国分销渠道市场进一步加强,配备了完善的技术支持和销售服务网络。2020年,公司光伏逆变器全球发货持续增长,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第一,全球市占率27%左右。
凭借全系列优质产品,完备本地化支持,长期可靠性等多重优势,阳光电源受到更多全球客户认可: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的《2020年组件与逆变器融资价值报告》显示,公司逆变器可融资性100%,是唯一一个连续两年登顶100%可融资性的逆变器企业,已成为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的逆变品牌。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领跑全球逆变器市场,在全球平价、新能源配置储能的大趋势下,面向平价时代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公司发布了新版SG3125HV集中式逆变器产品,从降低度电成本(LCOE)、加强光储深度融合和提升电网支撑能力入手,直击平价上网痛点。更高效率、更低的系统成本,降低电站LCOE3%以上,此外光伏和储能的深度融合,引领了光伏平价发展新趋势。
针对蓬勃发展的户用市场发布了全新一代户用三相逆变器,产品功率涵盖8kW-25kW,多发电、更安全、更可靠,为客户带来25年省心多发电的最佳体验。其中20kW户用逆变器荣获质胜TV中国优胜奖。
与此同时,面向海外市场日益升级的需求,公司有针对性推出多款新品,覆盖户用、工商业、大型地面电站等市场,并陆续在诸多项目中开始应用,深受客户的喜爱和好评。
风电变流器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风能业务的战略布局,始终坚持研发创新,保持风电变流器的技术领先,并拓展风储业务及风电后市场运维业务,提升阳光电源在风电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从多方面业务角度推动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风电变流器发货量16GW,同比增长351%。与国内前十大风电整机厂均实现批量合作。行业内首推的双馈大功率主控一体风冷化和三电平1000Vac(900-1140V)系统创新方案,已成为行业标配。建设了多个整机自测研发平台建设,实现RTLAB/RTDS半实物仿真平台的联合仿真,配合国网电科院、华北电科院、清华大学完成了25个机型的联合实验。全年共提交45篇专利交底书,申请受理18件,授权14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
作为风电变流器产业最早的开拓者之一,公司风电变流器应用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容量风电机组电网友好型控制技术”,成功实现了并网运行,是全球首台电压源型风电机组。技术引领创新,2020年在CWP国际风能展成功推出国内单机功率等级最高的5MW双馈风冷变流器,全面提升了变流器并网性能,提高了电能质量和变流器效率,助力客户提升经济效益。
储能
报告期内,公司储能业务高速增长,发布1500V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降本增效显著,成为当前平价上网压力下,新能源+储能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
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在北美,阳光电源的工商业储能市场份额就超过了20%;在澳洲,通过与分销商的深度合作,阳光电源户用光储系统市占率超过24%。2020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发货800MWh,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在调频调峰、辅助可再生能源并网、微电网、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积累了广泛的应用经验。2020年相继为英国门迪100MW/100MWh储能电站、青海特高压外送基地电源配置项目、山东莱州光储融合电站以及安徽谯北风储示范电站等多个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2020年阳光电源储能变流器、系统集成市场出货量均位列中国第一,同时也是中国储能企业出海冠军,阳光电源已经连续第五年登上储能系统集成商榜首。公司还获得了由鉴衡认证颁发的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模组和簇级产品国标认证证书,成为国内第一家完成从电池单体、模组到电池簇三位一体认证的企业,同时公司储能系统ST556KWH-250UD成功通过北美UL9540标准认证,这也是中国工商业储能系统首次通过该认证。
作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实力派,阳光电源将不断发挥风光储协同创新优势,确保新能源、储能、电网三方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推动行业顶层设计,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电站投资开发
报告期内,阳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阳光电源新能源电站业务的实施主体,围绕“新能源开发商”业务定位,以“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推动业务稳步发展,实现收入持续增长。以先进技术为核心竞争力,阳光新能源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已构建起国内为根基、海外飞速发展的多元业务协同产业布局。截至报告期末,阳光新能源业务已覆盖国内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际市场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东南亚、澳洲、南美等10多个国家,全球累计开发建设光伏、风电项目超1600万千瓦。
报告期内,阳光新能源开发体系持续优化,不断加强资源转化和锁定,国内地面电站全年获取投资建设指标规模超3GW。海外开发在越南、智利等国家和地区新增项目储备近1.4GW,国际化步伐加速。分布式能源业务实现从扶贫项目开发向工商业光伏开发的成功转型,并在用户侧储能市场积极探索和布局,打造行业储能案例标杆。家庭光伏优化渠道策略,聚焦大商、重视分销,全年装机量同比增长160%。
聚焦核心业务发展,阳光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不断强化业务思维、产品思维,深入洞察行业需求,加大主营业务核心项目投入力度,注重成果转化,持续为业务发展输出系列创新解决方案。独创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群,在多能互补、能量调度、智慧用能、数字运营等维度贯通“源-网-荷-储-售”高效协同一体化解决方案。大型光储电站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与iGarden七彩光伏阳光房在上海SNEC展会正式发布,以技术创新驱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前后台充分协同,推动业务稳步发展,取得多项成就。2020年6月,山东莱州120MW+6MW/12MWh光储融合项目正式并网发电,作为华东最大光储融合项目,该项目首次应用大型光储电站PowMart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为国内大型光储电站提供了创新示范。2020年10月,iSolarTool光伏电站集成优化设计软件正式推出,作为阳光新能源自主开发的设计软件,iSolarTool极大地提升了电站设计效率和综合收益。2020年12月,张家港海螺水泥厂32MWh储能电站成功获批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为储能电站规模化应用树立了标杆。
(2)运营管理及其他
企业文化
全体阳光人始终秉持“诚恳务实、严谨开放、成就客户”的核心价值观,怀揣“让人人享用绿色电力”的崇高使命,全心全意为客户朋友创造最高的价值。2020年,持续发挥阳光文化影响力,打造文化价值观学习季,创新推出“阳光文化周边”,发布《阳光失败学》、《员工手册》等,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在疫情大背景下,“全球毅行”灵活在线开展,近四千名海内外员工参与,累计行程近8万公里,为环保低碳贡献力量;“全球家年华”,海内外3000余人超1000个阳光家庭积极投身环保行动,为公益组织奉献爱心。同时,阳光国际化雇主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夯实提升,职场环境多元、包容,海外员工400人,本地化雇佣率98%,蝉联“2020亚洲最佳企业雇主”、“中国大学生最具吸引力雇主百强”等奖项。
社会责任
公司持续深耕“绿色使命成就美好”的社会责任理念,坚定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和履责实践。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加入RE100,承诺将在2028年前实现100%使用可再生电力,实现企业碳中和;推行碳盘查和碳足迹标准,为低碳发展提供透明、科学的核查程序,承担企业责任。
经第三方机构核查,2020年公司范畴一和范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合计28723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其中范畴一直接排放为1135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范畴二间接排放为27587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公司屋顶光伏电站自发自用电量671万千瓦时,购买国际绿证I-REC2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6489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排放。
截至2020年12月,公司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1.54亿千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745亿吨;2020年公司积极支持各地区抗疫、抗洪,并以“扶贫济困”“科普宣教”为主轴持续推进公益项目,积极向海外延伸,以期为社区贡献心力,携手共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2020年捐赠款物逾1400万元;加入RE100,依托自持电站、能源互联网、区块链、绿证交易等多种手段,以每年不少于10%的目标提高可再生能源用电占比,2028年前实现全球范围内生产及运营全部使用可再生电力;加强ESG议题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体系,获得MSCI明晟指数ESG AA评级。
研发、知识产权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归纳总结、专利申报工作。全年新增356项专利权,均系原始取得。其中国外专利52件,国内发明专利124项、实用新型专利159项、外观专利21项。另有622项新增专利申请,其中国外专利104项、国内发明专利300项、实用新型专利186项、外观专利32项。为公司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夯实核心竞争力添砖加瓦。
截至2020年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1568项,其中发明637件、实用新型807件、外观设计124件,并且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
报告期内获得的部分荣誉
1.公司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
指标含义:转换效率是指逆变器将输入的直流功率转换为交流功率的比值,逆变器转换效率=逆变器输出功率/逆变器直流输入功率×100%。
公司通过采用新型半导体材料、高效磁性器件、优化电路设计、改善MPPT算法、优化散热系统等,带动逆变器效率不断提升,目前阳光电源逆变器最大效率已全线达到99%。
2.公司光伏系统度电成本
指标含义:度电成本是指光伏系统的投资总成本与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发电量的比值,投资总成本包含初始投资与生命周期的运维投资。度电成本直接表现了光伏系统的发电成本,度电成本越低,光伏系统的收益越高。
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降低投资成本,提升系统发电量,从而降低系统度电成本,提高客户的投资收益率。增大逆变器的单机功率,相同容量电站的逆变器数量更少、电缆成本更低,而且可以组成更大容量的功率单元,最大支持12.5MW子阵,进一步节省变压器的成本,降低初始投资0.1元/W;更高集成度的逆变器及方案将得到广泛应用,如箱式中压逆变器,不仅高度集成逆变器、变压器、配电、通讯、烟感等,同时还内置PID控制盒、跟踪系统通信供电接口。集成度提升一方面可降低系统生命周期的成本,包括电缆成本、项目施工成本、项目管理成本、后期运维成本等,另一方面系统之间耦合性更强,更加可靠,并且可以提升电站发电量。
3.公司光伏系统电网友好性
随着光伏系统的规模化应用,光伏渗透率逐年增大,逆变器作为能量传递的纽带直接与电网连接,对逆变器的电网友好性要求越来越高。
阳光电源逆变器具备低电压穿越、零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能力,在电网出现问题时适用电网的电压变化,保障光伏系统不会大规模脱网,造成事故扩大;同时逆变器内部集成快速功率控制模块,实现无功响应小于30ms的快速调度要求,具备更强的无功能力,支持虚拟同步发电技术VSG,实现逆变器对电网的主动支撑;集成直流储能接口,免后期改造成本,同时逆变器支持反向充电,利用储能设备接入,发电侧以多能互补为平台,实现光伏电站调峰、平滑光伏电站输出,提升电网稳定性,用电侧以智能光储微电网为平台,通过储能实现峰谷平衡,提高光伏消纳能力,实现精准供能。
4.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由于公司光伏逆变器种类较多,产品功率大小不一样,目前公司单位生产成本区间在0.1元/W-0.15元/W。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一直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的自主创新,多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几年,公司又陆续布局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微网储能、智慧能源、新能源制氢等新业务,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逆变器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且龙头地位稳固,2015年起出货量首次超越连续多年排名全球发货量第一的欧洲公司,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全球市占率27%左右,已批量销往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印度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0年底,公司在全球市场已累计实现逆变设备装机超154GW。在行业内,公司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较高且持续提升,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新能源企业30强、全球新能源企业100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亚洲最佳企业雇主等荣誉,是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福布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企业”等,综合实力位居全球新能源发电行业第一方阵。
2、研发创新实力
自1997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研发队伍,研发人员占比40%+,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截至2020年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权1568项,其中发明637件、实用新型807件、外观设计124件,并且依托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
公司采用先进的IPD产品集成开发管理流程,根据客户需求分析、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引导公司进行技术储备和产品开发,而且新产品从概念、计划、开发、验证、试制以至最后的量产,每个步骤都设定了阶段性的质量指标,以确保研制推出的产品具备优异的品质。公司投资建设了全球领先的电磁兼容实验室、高性能的大容量低电压穿越设备和各种电源、电网模拟仿真设备,具备最严苛的试验、测试条件。同时,公司持续建立健全ISO9001:2008、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严格推进“三标一体”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产品先后通过UL、TV、CE、Enel-GUIDA、AS4777、CEC、CSA、VDE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与测试。
3、全球营销、渠道及服务网络
公司成立伊始就树立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公司海外的印度生产基地产能已扩充至10GW,同时积极布局海外第二工厂。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设了20+分子公司,全球五大服务区域,50+服务网点,80+认证授权服务商,多个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产品已批量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全球市场,有序推进逆变器、储能、电站、浮体业务全球化布局,重点提升全球营销、服务、融资等关键能力建设,强化全球化支撑能力体系,提升全球影响力。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规划展望
牢牢把握全球绿色能源发展机遇,聚焦清洁电力转换领域,持续纵深发力,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深化全球战略部署,持续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扩大阳光品牌全球影响力,充分发挥光风储电氢协同优势,打造智慧能源生态,实现集团快速可持续增长。
(二)经营计划
2021年全球绿色能源将迎来跨越发展新时代,市场将保持强劲发展,行业吸引力持续加强。中国向全世界宣布3060气候目标,欧盟也提出了更激进的碳减排目标,美国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光伏、风力、储能、氢能和电动(氢动)交通工具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已初步具备经济、清洁、零碳、安全、便利等巨大优势,必将在全球能源转型的道路上走向新的跨越,结合诸多第三方机构的稳健情形预测,预计2021全球光伏将突破160GW,全球储能突破20GWh,国内风电装机量有所下滑,水面光伏市场持续增长,电动车及充电桩将快速增长,氢能也将快速步入示范期。
结合行业前景及集团自身情况,管理层提出了以“纵深聚力,持续创新,全球协同,成就客户”作为2021年经营指导思想,希望2021年能够充分发挥我司领先优势,牢牢把握全球绿色能源发展机遇,集团上下齐心、协力奋进,以成就客户为出发点,聚焦清洁电力转换领域,持续深化全球战略部署,聚焦业务纵深发力,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强化核心竞争优势,推动光风储电氢协同发展,强化组织能力,扩大全球领先地位,实现集团快速可持续增长。
为达到公司年度经营目标,拟采取以下重点举措:
1、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竞争优势。纵深发力,加大研发投入,以合肥为中心,增设南京、深圳研发基地,强化关键技术、未来技术的研发储备;深入洞察产品需求,充分发挥技术平台优势,推进产品快速迭代升级,保持产品持续领先。
2、深化全球战略部署,扩大全球领先地位。坚持深耕全球市场,持续优化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加强全球渠道体系建设,积极布局海外第二工厂,持续提升海外员工本地化率,强化全球化支撑能力体系,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
3、充分发挥集团战略布局优势,推动光风储电氢协同发展。持续优化市场及技术协同机制,努力打造市场及技术的平台化协同优势,构建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打造智慧能源生态。
4、加快提升组织能力,驱动公司规模发展。持续打造数字化经营体系,构建以创新、速度、效率、人力资本为核心组织能力提升体系,推动公司竞争优势持续提升,促进核心业务保持领先优势。
5、切实防范肺炎病毒,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员工健康的威胁和企业的安全风险,确保全年任务按时完成。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