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逸石化(000703)
公司经营评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6-30
- 2021-12-31
- 2021-06-30
- 2020-12-31
- 2020-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概述
恒逸石化(股票代码:000703.SZ)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炼油-化工-化纤”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聚焦核心主业,以“一滴油,两根丝”战略方针为核心,前瞻布局文莱炼化项目,打通从炼油到化纤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国内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模式,并持续发挥“上下游协同、境内外联动”的综合竞争优势,构建了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柱状均衡产业结构。
为深化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恒逸石化近年来持续推进从“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的战略转型,围绕公司核心业务领域,逐步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稳步推进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研发以及工艺过程的创新优化,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以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驱动力,向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炼油-化工-化纤”民营跨国产业集团的宏伟目标昂首前进。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聚焦石化化纤产业链,并持续发挥供应链服务、长期股权投资的“石化+”板块对主业的助力作用。
1、石化化纤业务
公司深耕石化化纤行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炼化-化工-化纤”一体化民营跨国龙头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延链、强链,持续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有效巩固了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产品盈利能力,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化工轻油、液化石油气(LPG)、对二甲苯(PX)、苯、精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等石化产品;聚酯瓶片等包装产品及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涤纶短纤、聚酯(PET)切片等聚酯产品,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刚性需求。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PTA参控股产能2,150万吨,参控股聚合产能1,161.5万吨,己内酰胺参股产能40万吨。
2、“石化+”业务
面对国内外形势不确定性加大的严峻挑战,公司坚守“一滴油、两根丝”核心主业,通过构建“石化+”业务,全方位护航公司稳健发展。
(1)供应链服务提升产品运营能力
为降低全球地缘政治、能源安全等因素对产业链及供应链的负面影响,公司坚定不移地追求并打造兼具韧性和稳定性的供应链体系,提升供应链的自主把控力度,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确保公司战略稳步推进。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合作与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原料和产品的全面配送服务,线上以恒逸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线下以物流业务为支撑,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其中,智能物流管理平台(HTMS)是恒逸微商城功能化应用之一,协同价格查询、快捷下单、行情资讯、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促使系统交易量持续爆发式增长。同时,公司开创性建立了全渠道物流管控体系,建设三方物流运输平台。此外,公司通过深度融合数智管理,加强数字化工厂建设,并通过大数据手段积极探索生产柔性个性化定制,打造灵活可控、高效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
随着公司文莱项目一期的持续稳定运营,公司积极开展配套海运业务,加快实施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工厂—产品—仓库—物流—客户”的智能化供应链闭环系统,引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服务升级。
(2)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厚公司利润
浙商银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已于2016年3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2019年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A+H”上市银行。浙商银行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基础扎实、效益优良、成长迅速、风控完善的优质商业银行。随着浙商银行“A+H”布局的完成,以及发展战略的进一步优化,浙商银行将迎来加速发展,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浙商银行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围绕“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聚焦四大战略重点,深入贯彻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的经营策略,举旗善本金融,引领金融向善,以智慧经营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协调发展,经营发展持续保持稳健良好趋势。
(二)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态势有所改善,主要经济体表现好于预期,但地缘政治紧张和红海运输中断等问题仍对全球贸易造成影响。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总体稳中有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聚焦化工行业,报告期内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价格走势不一,总体小幅上涨。2024年上半年,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平均值为4,672.70,相较2023年有所提振。
1、炼化行业
2024年上半年,受地缘政治、美联储降息、主要原油生产国减产等因素影响,2024年上半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总体在75-90美元/桶区间运行,震荡幅度有所收窄。
(1)东南亚成品油市场需求缺口较大,供应紧张局面短期难以改善
根据IEA报告,亚洲仍然是主导石油需求的重要区域。从需求端来看,东南亚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反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成品油净进口市场,此外澳洲也需要进口成品油。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7月最新预测,2024年东盟GDP增速将达到4.5%,2025年将达到4.6%,其中2024年印度尼西亚GDP增速预计达到5.0%,菲律宾GDP增速预计达到6.0%,依然大幅高于全球水平,经济预期的良好态势或将进一步带动炼化产品需求的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相较国内成品油供给过剩状态,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缺口较大,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根据Platts数据,2020-2023年期间,受公共卫生事件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东南亚和澳洲地区有超过3,000万吨的炼能退出市场,东南亚部分炼厂仍然存在装置建设较早、技术老旧、管理不善、政府补贴负担较重等不利影响;叠加全球环保政策趋严,炼化企业对炼厂的扩产意愿不足,资本开支计划趋于谨慎,未来炼厂产能增长有限。
(2)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维持高位运行,炼厂盈利有望提升
作为东南亚炼厂盈利风向标,从2022年至今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来看,2022年,受地缘政治、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及下游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成品油裂解价差年内波动明显;2023年,受地缘政治影响而重塑的全球成品油市场供需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成品油裂解价差振幅减小,并于二季度开始出现明显提振。2024年以来,新加坡成品油裂解价差总体维持稳定运行,文莱炼厂盈利能力有望实现持续稳健提升。
2、PTA行业
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国内PTA需求中95%用于聚酯行业。随着我国不断提升PTA自主产能,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国及消费国,在全球PTA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根据CCF数据,PTA产能增速由2020年的18.5%降至2023年的12.8%,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增PTA产能450万吨,相较年初产能基数增长5.58%,预计2024年中国PTA产能投产速度将继续放缓。
此外,中国在全球PTA市场份额稳步提升,PTA出口稳中有升。根据CCF统计,今年1-6月份PTA出口累计223万吨,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2.05%。未来几年,中国PTA产能占亚洲及全球的比重仍将呈现上升态势。海外市场,如孟加拉国、土耳其等国家对聚酯产品的需求较为旺盛,中国PTA出口量持续增长。
3、聚酯行业
(1)下游行业需求提振,带动聚酯产品需求稳定增长
聚酯纤维主要用于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行业发展与纺织化纤行业下游需求紧密相关。
2024年上半年,纺织与服装行业景气度提升明显,带动聚酯市场产销顺畅,呈现高增长局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加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需求逐月释放。展开来看,一季度受春节需求影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加2.5%,二季度以来逐月提振明显,5月环比增速达10%。出口方面,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根据海关总署统计,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0,171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纺织品出口4,926.7亿元,同比增长6.5%。
下游纺织与服装行业内需稳定增长,外需增速改善明显,聚酯纤维需求稳定释放。根据CCF数据,2024年上半年聚酯长丝实际新增产能仅为30万吨,预计全年聚酯直纺长丝新增产能仅为116万吨,远低于2023年年内净新增产能385万吨,产能增速极大放缓。涤纶长丝需求增长强劲,且需求增速远高于产能增速,有利于行业竞争格局持续优化。
(2)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出口保持较高增速
近年来,聚酯产品因其优良性能,广泛用于服装、工业等领域,深受国际市场的青睐,其中长丝、瓶片等产品的需求量较大。中国聚酯行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优势突出,并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中国聚酯产品的出口保持较好态势。根据CCF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聚酯行业(包含涤纶长丝、涤纶短纤、聚酯切片、聚酯瓶片、聚酯薄膜)出口总量为613.9万吨,同比增长11.0%,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涤纶长丝出口量为190.59万吨,同比下降7.56%;涤纶短纤(含原生和再生涤纶短纤)出口量63.07万吨,同比增长3.37%;聚酯切片出口量51.27万吨,同比增长37.52%;聚酯瓶片出口量约275.02万吨,同比增长23.87%,聚酯出口量总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3)落后产能持续淘汰,竞争格局进一步优化
需求持续回暖的同时,供给端产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领军企业竞争力凸显。根据CCF统计,2023年全年涤纶长丝产能退出合计101万吨。行业内装置老旧落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工厂,未来将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落后产能出清可能提速。此外,伴随双碳政策及设备供应要求不断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加大,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持续得到优化。与此同时,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及规模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经营效益有望提升。
(4)上游原料供应趋松,利润有望向下游聚酯端转移
聚酯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主要包括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以及乙二醇(MEG)。多年来,我国PX高度依赖进口,自主产能受限,而近年来伴随国内化纤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及技术突破,国内PX产能逐步提升,根据CCF统计,截至2024年6月30日,国内PX产能为4,367万吨。伴随产能的不断提升,国内PX进口依存度由2019年的50%降低至2023年的21.3%。
根据CCF统计,2024年上半年国内没有新增MEG产能投产,现有产能开工负荷有所提升,2022年MEG进口依存度为35.5%,2023年降低至30%,目前MEG进口依存度约25%,自主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从价格来看,2013-2023年,MEG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近年价格处于低位,直接带来聚酯行业成本端的下降。国内PTA及MEG产能的持续扩张,有利于产业链利润向聚酯行业转移。
(5)积极构建高端、智能、绿色化纤行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化纤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目标,指导化纤行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面对新发展形势,化纤行业注重研发新技术推动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聚酯龙头企业建立了PTA-聚酯-纺丝-贸易的聚酯纤维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研发了数据驱动的纤维高效生产全流程智能管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柔性化、绿色化生产,以及高值高效的精细化管理。
(三)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炼化板块
作为民营大炼化企业中独树一帜的海外炼厂运营者,公司成功打造了民营企业中单个投资额最大的海外项目。未来,伴随公司文莱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公司有望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根据Platts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东南亚炼油产能约为2.76亿吨。由于2023年炼油产品的盈利能力继续保持较好趋势,故无退出产能,仍然低于2020年的2.78亿吨,其中恒逸文莱项目一期产能占总产能的3%。
恒逸文莱项目一期引进当时全球最大的单体单系列芳烃装置和全球第六套灵活焦化工艺装置,装置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且更加清洁与环保,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在石化行业整体转型升级趋势下,炼化一体化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此外,由于东南亚各国未来新增炼化产能投放有限,且东南亚本身存在成品油缺口,预计未来供需将持续偏紧,文莱炼化项目有望大幅受益。
2、PTA板块
根据CCF数据,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PTA产能为8,511.5万吨。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从北到南沿海岸线战略布局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海南洋浦三地,拥有四大PTA基地,参控股PTA产能共计约2,150万吨。另外,根据CCF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国PIA产能为55万吨,公司PIA产能30万吨。
3、聚酯板块
CCF数据显示,聚酯的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国聚酯总产能8,272万吨,比年初增长3.61%,其中涤纶直纺长丝产能4,202万吨,涤纶短纤产能973万吨,聚酯瓶片产能1,848万吨。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共计1,161.5万吨,其中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410万吨;聚酯纤维产能包括聚酯长丝633.5万吨、短纤118万吨。近年来,公司不断提升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集中推广差异化长丝产品,同时加快推广绿色环保新产品“逸泰康”,持续引领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工艺流程及重点经营情况
(一)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通常和生产厂家或贸易商直接协商,选择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决定交易价格。公司采取集中采购策略,整合文莱及国内运营供应商资源,加大资源共享力度,增强公司自身议价能力。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向国内外主要石化产品、原油供应商采购。公司选择原料供应商时首要考虑其产品质量以及供货的稳定性。在确保上述的同时,亦会选择具备价格竞争力的供应商以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会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年度供货合同,商定在相关年度内根据实际供货时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并按协议中商定的数量向公司供应其产品。
公司主要的辅料采购流程与原料采购基本一致。
2、生产模式
对于聚酯产品,公司主要根据事先拟定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在具体执行年度生产计划时,会将年度生产计划细分为月度生产计划,然后由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市场反馈及变动信息,对该月度生产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最终确定每月生产计划并安排生产。
公司的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工艺和参数,控制成品油及化工品等具体产品的产量。
公司的PTA产品主要由浙江逸盛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装置的负荷水平以控制PTA产量。
3、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产品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PTA及聚酯产品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产品覆盖国内二十多个省份及地区,大部分产品均通过公司销售部门直接销售给客户,仅有少量产品通过经销商销售。
(1)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和化工品产品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其中,化工品主要销售客户为公司产业链下游PTA生产企业,结算模式通常采用电汇及信用证等;成品油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公司向文莱当地企业销售通常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公司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及澳大利亚销售主要通过新加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出售,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
(2)PTA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PTA产品销售一般采用直销方式,即直接与下游聚酯生产企业或大型贸易商签订购销合同,约定一定期间内的采购数量及采购价格,收到客户的货款后直接从公司仓库发货。PTA产品销售的结算模式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通常以电汇、承兑汇票或信用证进行结算。
(3)聚酯纤维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聚酯纤维产品的主要客户是纺织企业,包括加弹企业、服装面料生产企业、箱包面料生产企业、家庭装饰面料生产企业等,这些客户基本集中在江浙地区和上海。公司一般采用直销方式,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一般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
4、供应链服务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供应链服务业务属于生产型服务业,主要包括贸易业务、物流仓储和其他业务。
(1)贸易业务
石油化工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一方面,原料供应端易受到上游供应商产能情况、装置运行稳定性以及新装置投产时间等因素影响。需求端,尤其下游聚酯板块销售存在典型季节特征同时,化工原料及产成品都非常依赖港口设施和国际物流运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石油化工产业链上产品价格都会受到终端原油价格的影响,呈现宽幅波动。因此,石油化工企业为保障生产经营,强化供应链稳定,减少价格波动风险,在采购和销售环节都需要通过开展贸易业务平滑供需和对冲风险。
公司从未开展与主业毫不相关的产品贸易,坚持定位贸易业务以服务主业为原则,贸易品种围绕主营业务和核心产品开展。其中,原油、成品油等油品为公司文莱项目主要原料及产品,PX为公司主要产品PTA的原料,PTA和MEG为公司聚酯产品的主要原料。上述贸易业务的开展有利于公司通过贸易获取现货市场信息及收益,同时也是公司进行原料及产品库存管理的需要,能够稳定供应链并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2)物流仓储和其他业务
公司物流板块为恒逸石化上下游产业提供原料、产品的运输保障服务,业务涵盖原料运输、产品运输、外贸运输及国际运输等物流服务,深耕国内,逐步走向国外,经营范围涉及国际海运、陆路运输等。其主要业务模式为原料运输、产品运输、外贸运输及国际运输等物流服务。
(二)主要产品工艺流程
(三)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的背景之下,公司所在下游纺织与服装行业需求持续回暖,恒逸石化董事会和管理层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技术为根基,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依托多年化工行业经营管理经验和战略优势,紧贴终端需求变动,灵活调整市场策略,稳扎稳打提升主业经营效益。与此同时,公司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扎实推进重大战略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推动报告期经营业绩稳定向好。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截至2024年7月31日,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股份数7,126.2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4%,成交金额为4.77亿元,公司已累计实施四期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金额27.23亿元。同时,公司在报告期实施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截至2024年8月7日,持有公司股票11,409.0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11%,成交金额为人民币7.95亿元,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已实施完毕,公司第一期至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累计成交金额52.31亿元。持续推出的股份回购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彰显了公司对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报告期内,驱动公司业绩的重点经营工作如下:
1、攻坚克难,推动重点项目升级运行
(1)文莱项目一期稳健运营,盈利能力逐步向好
报告期内,在全球经济恢复势头不稳、下游需求有待提振的宏观背景之下,东南亚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经济发展保持较好趋势,成品油需求获得强劲支撑,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维持景气格局,带动文莱炼化盈利能力提升。同时,公司依据多年的东南亚市场运营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产销策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贴合需求动向,紧抓发展机遇,全力提升文莱项目一期经营效益。
为保持文莱项目一期生产运行稳定,公司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原油价格起伏和产品价差波动,采购适合公司加工的各类原油原料,降低上游成本,同时产品结构紧跟市场变化,针对化工轻油、汽油、柴油、航空煤油、苯和PX等产品的产量进行合理化调整,清洁油品、苯和PX等芳烃类产品及柴油各占约三分之一产量,努力使文莱项目一期经营效益最大化。报告期内,公司文莱项目一期高负荷运行,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炼油产品(柴油、汽油、化工轻油、液化气等),以及化工品(PX、苯等),进一步打响“恒逸”品牌全球知名度,纵向产业链一体化的完善助力公司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文莱项目国际化经营优势更加凸显,主要包括:
中文两国高度支持,长期享受税收优惠
文莱政局稳定,项目符合文莱2035宏愿;
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合,项目银团贷款拥有国家级战略支持;
产品免关税;无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工资税、生产税及出口税;
项目获得先锋企业十一年免税优惠和出口企业优惠,可享受较长期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
文莱区位优势显著,赋能产业战略发展
文莱更接近原油供应地,靠近新加坡原油贸易市场,原油采购便利且物流成本较低;
项目生产成品油销往东南亚及澳洲等地区,东南亚地区需求旺盛,文莱项目销售半径短,物流成本低;
化工品可供给自身产业链下游配套消化,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经营。
工艺技术后发优势,单位成本持续改善
项目完全配套自有动力装置,公用工程成本优势明显;
主要生产装置,如加氢裂化、重整及PX装置均采用最新先进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产品转化率高等技术特点,降低PX的生产成本;
采用低温热回用技术,余热用于海水淡化,降低了海淡运行成本和PX生产的综合能耗指标;
渣油处理采用最新的灵活焦化工艺,可以连续化生产,降低了人工成本,副产的燃料气降低了燃料成本,与传统工艺相比,装置封闭式生产更环保,实现了渣油的无害化处理;
采用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能够满足国际柴油新标,同时降低了装置投资与运行能耗;
文莱常年气候温和,且无自然灾害,作为丰富产油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以提供部分原油,降低原油的物流成本。
(2)重点项目大力建设,产业布局扎实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合营企业海南逸盛年产180万吨功能性材料项目中,第一套年产60万吨装置已经试生产,剩余两套合计年产120万吨装置将于下半年进行试生产,将进一步提高公司行业地位。同时,公司大力推进钦州“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提高公司在瓶片、锦纶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有效补强下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公司“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增强上下游高度匹配的均衡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2、技术引领,加速“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创新转型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专注聚焦于“一滴油、两根丝”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强力推动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速相关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积极大力引入高层次研发人才,优化科研激励机制和体制,积极营造“同创共享”的企业创新文化;与此同时,公司积极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打造由业内知名教授引领的“恒逸学者实验室”,建立联合研究开发平台,重点突破研发瓶颈,开拓前瞻创新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71亿元,同比增长7.8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恒逸石化及其子公司有效授权专利拥有量448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91件。公司的创新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的科技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恒逸石化依托多年深耕石化化纤行业的丰富经验,继续发挥行业领先地位,累计参与制修订标准共计40项,其中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22项,团体标准6项。公司专注战略性研发方向,攻破“阻燃阳离子聚酯纤维的研究开发项目”等重点研发项目,显示强大研发实力;实现“聚酯钛系缩聚催化剂制备技术”、“锦纶专用TiO2消光剂绿色制造及全消光锦纶产业化应用成套技术”、“氧化锌抗菌聚酯纤维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工业化,提升差异化产品竞争力,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注入新动力。
3、紧跟需求,加强产销联动
为提高公司各业务部门对市场的敏感度、发挥“恒逸大脑”科学决策的引领作用,在原“市场信息跟踪专业团队”的基础之上,成立“产业链研究小组”,深度覆盖“炼化-化工-化纤”产业链上下游各细分市场,从市场数据、行业动态等角度深入分析并定期形成专业的研究报告,为公司产销协同、战略规划等重要决策提供依据,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神经中枢”。
公司依托“恒逸大脑”数字可视化平台及研究小组,洞察国内外市场行情,加强市场预判,迅速调整经营策略,通过优化产品和市场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强化竞争实力。报告期内,公司差异化产品比重快速提高,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为公司夯实行业领先地位、抢占市场份额提供原生动力。
4、提质增效,精细管理稳定经营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紧抓“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全面落实各业务主线的生产经营任务,严控经营风险,保障业务稳定运行。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精细管理,制定详细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深化数字化运营赋能,并持续推进精益求精管理文化,构筑了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的管理流程闭环,显著提升了公司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推动公司人均效能持续提升,满足精细化运营需求,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深挖工艺降本增效潜力,重视工艺技术的优化与创新,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改进工艺流程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强化成本控制,全面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精细管理,降低损耗。此外,公司积极探索降本增效途径,持续开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工作,为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绿色驱动,践行可持续发展
公司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化工创新科技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坚持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导向,持续践行并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探索绿色聚酯纤维产品创新,其中阻燃纤维产品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产量和销量持续提升;抗菌聚酯原位聚合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前景广阔。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聚焦主业,战略领先
深耕石化化纤领域多年,积淀深厚。公司持续坚持聚焦“一滴油、两根丝”主业,目前已形成高度融合、深度协同的一体化产业集群,拥有炼化、PTA、聚酯纤维三大核心业务,并按照“总部+科研+基地”三位一体的模式,积极打造1个平台、2个中心、6大基地,构筑“背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面向南海”的市场格局,稳健经营助力穿越周期,全面提升公司发展动能。
战略布局东南亚市场,加速国际化进程。公司率先在海外部署文莱项目一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紧抓东南亚市场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向国际化方向拓展经营,实现产业链向上延伸,助力一体化战略蓝图稳步前行。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是首个全面执行中国标准的海外大型石化项目,是公司实现产能国际化布局、实践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民营炼化项目,得到中文两国政府的一致高度支持。报告期内,公司文莱项目二期正在开展围堤吹填施工等工作,各项工作均有序推进。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原料供应、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增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延伸芳烃下游产业链条,实现差异化产业布局。公司“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工程项目能够有效延伸芳烃下游产业链条,该项目建成后,公司在锦纶行业的市场份额将显著提升,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稳固行业龙头地位,提升市场份额,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2、研发赋能,科技引领
深厚研发底蕴,持续增强产业引领力。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创新,不断探索前沿技术,引领产品及工艺创新。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方针,率先应用聚酯熔体直纺技术、大规模PTA技术和己内酰胺绿色高端技术,高度引领产业发展。
发力高端领域,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公司长期专注于石化化纤领域的高端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实现工艺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全面开展全产业链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全流程、柔性化的高新产品(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专设研究组织,实现产、学、研、用协同转化。公司下属的恒逸研究院致力于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学品研发,积极提升创新引领能力,主动担起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投放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主体责任,加速前沿技术成果落地。另外,公司在杭州投资建设恒逸全球创新中心,用于面向未来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并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建立了联合研究开发平台,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创新动力。目前,公司已形成完备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能够有效实现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从而不断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及市场反应能力。
秉承绿色环保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公司关注聚酯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同时,公司通过自主立项和研发,制造出安全、高质、环保的绿色聚酯产品,例如公司创新推出了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泰康”,以及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的高性能聚酯材料。公司通过推进绿色制造,能够有效减少下游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助力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循环。
3、融合协同,规模显著
化工化纤龙头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不断实现延链、补链、强链,以内生外延并举等差异化发展模式,打造“原油-PX-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公司上、中、下游原料配套协调,实现独有的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
产能位居行业前列,规模优势明显。公司现有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PTA参控股产能2,150万吨,参控股聚酯产能1,161.5万吨,己内酰胺参股产能40万吨。公司不断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规模优势,优化升级产业模式,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推进大规模装置及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与应用,持续保障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极大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规模化采购、国内外项目整合集中采购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获得优势价格节省采购成本,为最终产品的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4、人才卓越,管理先进
管理运营团队专业能力突出,先进管理经验高效赋能。公司拥有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运营团队,团队人员专业知识扎实、行业经验丰富,不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与此同时,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组织的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持续实施组织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公司组织管理运作效率,发挥规模协同优势。
扎实推进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力保障科技战略转型升级。公司重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加强管理技术人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境内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同时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内部人才培养模式,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文莱项目稳步提高员工本地化程度,大力支持文莱本土青年成长,实现人才合作共赢。
完善激励机制,员工同创共享。员工激励方面,除了为员工提供业内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外,自2015年以来,公司相继实施两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六期员工持股计划,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已于2024年8月7日完成购买。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正持续推进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以储备用于后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通过长期发展共享机制的建立,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有力地吸引了高精尖人才的加入,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5、数智融合、高效运作
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建立数智系统。公司确立“石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战略,积极开展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石化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全产业链高度协作。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公司积极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成国内首个全流程智能聚酯工厂、首个数字化标杆工厂;创造性地提出单锭数据流系统,实现单锭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自行研发成品仓储系统,实现产品在工厂内高效流转,优化作业流程,提升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智能制造,打通数据壁垒。公司在行业内首创全生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智慧销售供应链系统,并自主开发可视化“恒逸大脑”助力公司实现数字化升级。企业智能化建设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标杆智能工厂、中国智能制造最佳实践奖、浙江省首批企业CDO试点企业、中纺联产品开发贡献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企业数字化发展优秀案例、中国工业互联网杰出应用奖等奖项。
一体化供应链平台,形成高效闭环运转。公司创新客户服务生态圈,建设微商城、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的化纤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对外结合互联网营销和客户社交体验管理,从客户自主下单,到配套供应链服务,从实现销售数据全流程展现,到提供多维度画像的数据服务;对内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交互效率,消除信息流通障碍,形成销售、收款、排货、发货、派车、装运、开票等供应链业务闭环流程。
同时,公司以成为化纤工业互联网引领者为目标,发挥自身供应链配套优势,积极构建行业生态圈,着力打造具备化纤行业特色的一体化平台,为化纤行业提供数字管理、智能制造、线上交易、物流服务、市场分析、产供销协同、供应链金融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深度赋能化纤行业发展,做好行业数字化领头羊。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所从事业务为石化和聚酯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石化和聚酯化纤行业与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其产品价格和销售情况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速,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衰退,将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终端需求等产生直接影响。
2、安全环保生产风险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严格贯彻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直致力于安全环保生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如何防范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为降低行业安全环保生产风险,公司加强环保方面的后续投入,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的购置与更新、组织体系的构建与落实等。公司将根据国家1、2、3类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安排,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着力构建安全标准管理体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及时清除安全环保隐患,排除重大事故发生的一切可能性。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的产业链成本构成超过80%由上游原材料决定,尤其是原油的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较大。原油价格可能随国际形势、地缘政治等大幅波动,进而影响产业链条中各产品的价格变化,加剧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效益波动。公司将继续优化库存策略,降低因原油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4、环境保护风险
公司的生产经营须遵守多项有关空气、水质、废料处理、公众健康安全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取得相关环保许可,并接受国家有关环保部门的检查。近年来公司已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用于环保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并按照国家环保要求进行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但随着上市公司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推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未来国内或文莱可能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更为广泛和严格的污染管制措施,公司的环保成本和管理难度将随之增大。
5、汇率及利率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恒逸文莱主要经营位于境外,主要业务以美元结算,结算货币与人民币之间汇率及利率可能会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波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随着未来公司境外业务布局的扩张和境外销售收入的增加,公司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面临汇率波动导致的风险。
公司的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公司通过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授信额度、授信品种以及授信期限进行合理的设计,保障银行授信额度充足,满足公司各类长短期融资需求,合理降低利率波动风险。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一)概述
恒逸石化(股票代码:000703.SZ)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炼油-化工-化纤”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聚焦核心主业,以“一滴油,两根丝”战略方针为核心,前瞻布局文莱炼化项目,打通从炼油到化纤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国内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模式,并持续发挥“上下游协同、境内外联动”的综合竞争优势,构建了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柱状均衡产业结构。
为深化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恒逸石化近年来持续推进从“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的战略转型,围绕公司核心业务领域,逐步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稳步推进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研发以及工艺过程的创新优化,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以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驱动力,向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炼油-化工-化纤”民营跨国产业集团的宏伟目标昂首前进。
(二)公司三大业务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实现稳步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聚焦化工行业,2023年前三季度,化工行业景气度先抑后扬,第四季度回落至全年中位水平。截至2023年12月29日,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为4,635,低于近十年中位值4,696及平均值4,657,仍然处于行业周期低位水平。
2023年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
5,200
5,000
4,800
4,600
4,400
4,200
4,000
1、炼化行业
2023年,在地缘政治、美国加息预期、主要原油生产国减产、银行业危机等多重因素博弈下,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总体在70-95美元/桶区间运行,整体呈现宽幅震荡走势。
(1)东南亚成品油市场需求缺口较大,供应紧张局面短期难以改善
根据IEA报告,亚洲仍然是主导石油需求的重要区域。从需求端来看,东南亚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反而成为全球最大的成品油净进口市场,此外澳洲也需要进口成品油。另外,2020年IMO新标实施,对全球航运业产生较大影响,新加坡作为主要的船运基地,航船燃料的燃油硫含量受到强制限制,部分MGO(船用柴油)需要替代船用燃料油,存量替换空间释放,东南亚柴油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1月公布的最新预测,2024年东盟GDP增速仍然将保持较高水平,其中印度尼西亚预计GDP增速为5.0%,菲律宾预计GDP增速为6.0%,依然大幅高于全球水平,经济预期的良好态势或将进一步带动炼化产品需求的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相较国内成品油供给过剩状态,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缺口较大,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根据 Platts数据,2020 -2023年期间,受公共卫生事件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东南亚和澳洲地区有超过3,000万吨的炼能退出市场,东南亚部分炼厂仍然存在装置建设较早、技术老旧、管理不善、政府补贴负担较重等不利影响;叠加全球环保政策趋严,炼化企业对炼厂的扩产意愿不足,资本开支计划趋于谨慎,未来炼厂产能增长有限。根据IEA预测, 2028年前,东南亚地区炼能将总体保持不变。
(2)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维持高位运行,炼厂盈利有望提升
作为东南亚炼厂盈利风向标,从2022年至今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来看,2022年,受地缘政治、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及下游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成品油裂解价差年内波动明显;2023年,受地缘政治影响而重塑的全球成品油市场供需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成品油裂解价差振幅减小,并于二季度开始出现明显提振。2024年以来,新加坡成品油裂解价差仍然保持高位稳定运行,文莱炼厂盈利能力有望实现持续稳健提升。
2、PTA行业
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国内PTA需求中95%用于聚酯行业。随着我国不断提升PTA自主产能,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国及消费国,在全球PTA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根据CCF数据,2023年中国实际新增PTA产能1,000万吨,产能增速由2020年的18.5%降至2023年的12.8%,产能扩张持续放缓。CCF预测2024年中国PTA产能投产速度将继续放缓,产能增速预计下滑至6%。
此外,中国在全球PTA市场份额稳步提升,PTA出口稳中有升。根据CCF统计,2023年国外PTA行业并未有新增装置投产,中国PTA产能占亚洲PTA产能比重约为76%。未来几年,中国PTA产能占亚洲及全球的比重仍将呈现上升态势。海外市场,如孟加拉国、土耳其等国家对聚酯产品的需求较为旺盛,中国PTA出口量持续增长。
3、聚酯行业
聚酯纤维主要用于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行业发展与纺织化纤行业下游需求紧密相关。
(1)下游需求景气度提升明显,带动聚酯产品需求稳步释放
2023年,在原油价格波动趋缓、国内经济稳步恢复的背景之下,纺织与服装行业景气度提升明显,带动聚酯市场产销两旺,呈现高增长局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加7.2%,较上期增加7.4个百分点;中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加12.9%,较上期增长19.4个百分点。展开来看,2023年下半年,中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出现明显的边际回暖趋势,自8月开始,环比增速均保持正增长,尤其是11月环比增速高达24%,创下年内环比增速新高,目前需求仍然保持较好态势,显示出强劲的恢复势头。出口方面,受到全球经济弱复苏、地缘政治、供应链调整等多方面影响,2023年纺织品服装整体出口金额略低于2022年水平,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936.4亿美元,较上期相比下降8.1%,但出口额依然高于2019年,总体保持较高数值,海外市场仍然是我国纺织与服装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纺织与服装行业高景气度加持下,聚酯纤维需求超预期释放,生产高负荷运行,产量增速创近十三年新高。根据CCF数据,2023年涤纶长丝需求增长强劲,且需求增速远高于产能增速,有利于行业竞争格局持续优化。根据CCF数据,2023年涤纶长丝表观需求量为3,668万吨,同比增长22.8%,需求端景气度显著提升;年内净新增产能为385万吨,全年产能达到5,168万吨,同比增长8.0%;全年产量共计4,060万吨,同比增长22.7%。
(2)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出口保持较高增速
近年来,聚酯产品因其优良性能,广泛用于服装、工业等领域,深受国际市场的青睐,其中长丝、瓶片等产品的需求量较大。中国聚酯行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及成本控制等方面优势突出,并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中国聚酯产品的出口保持较好态势。根据CCF统计,2023年中国聚酯行业(包含涤纶长丝、涤纶短纤、聚酯切片、聚酯瓶片、聚酯薄膜)出口总量为1,116万吨,同比增长13.0%,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涤纶长丝出口量为399万吨,同比增长20.7%;涤纶短纤(含原生和再生涤纶短纤)出口量120.5万吨,同比增长21%;聚酯切片出口量85.5万吨,同比增长12.4%;聚酯瓶片出口量约455万吨,同比增长5.6%。
(3)落后产能持续淘汰,竞争格局进一步优化
需求持续回暖的同时,供给端产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领军企业竞争力凸显。根据CCF统计,2023年有部分工厂或装置已经明确退出,全年涤纶长丝产能退出合计101万吨。行业内装置老旧落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工厂,未来将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落后产能出清可能提速。此外,伴随双碳政策及设备供应要求不断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加大,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持续得到优化。与此同时,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及规模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经营效益有望提升。
(4)上游原料供应趋松,利润有望向下游聚酯端转移
聚酯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主要包括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以及乙二醇(MEG)。多年来,我国PX高度依赖进口,自主产能受限,而近年来伴随国内化纤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及技术突破,国内PX产能逐步提升,根据CCF统计,2023年国内PX产能为4,367万吨,同比增长21.4%。伴随产能的不断提升,国内PX进口依存度由2019年的50%降低至2023年的21.3%。
根据CCF统计,2023年全球MEG新增产能为395万吨,其中国内新增产能310万吨,国外新增产能85万吨,进口依存度由上期35.5%降低至30%,自主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从价格来看,2013 -2023年,MEG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近年价格处于低位,直接带来聚酯行业成本端的下降。国内PX、PTA及MEG产能的持续扩张,有利于产业链利润向聚酯行业转移。
2022-02
2023-02
2024-02
(5)积极构建高端、智能、绿色化纤行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化纤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目标,指导化纤行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面对新发展形势,化纤行业注重研发新技术推动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聚酯龙头企业建立了PTA-聚酯-纺丝-贸易的聚酯纤维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研发了数据驱动的纤维高效生产全流程智能管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柔性化、绿色化生产,以及高值高效的精细化管理。
(三)公司三大业务所处行业地位
1、炼化板块
作为民营大炼化企业中独树一帜的海外炼厂运营者,公司成功打造了民营企业中单个投资额最大的海外项目。未来,伴随公司文莱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公司有望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根据Platts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东南亚炼油产能约为2.71亿吨,与2022年保持一致。由于 2023年炼油产品的盈利能力继续保持较好趋势,故无退出产能,但仍然低于2020年的2.78亿吨,其中恒逸文莱项目一期产能占总产能的3%。
恒逸文莱项目一期引进当时全球最大的单体单系列芳烃装置和全球第六套灵活焦化工艺装置,装置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且更加清洁与环保,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在石化行业整体转型升级趋势下,炼化一体化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此外,由于东南亚各国未来新增炼化产能投放有限,且东南亚本身存在成品油缺口,预计未来供需将持续偏紧,文莱炼化项目有望大幅受益。
2、PTA板块
根据CCF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PTA产能为8,061.5万吨。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从北到南沿海岸线战略布局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海南洋浦三地,拥有四大PTA基地,参控股PTA产能共计约2,150万吨。另外,根据CCF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PIA产能为55万吨,公司PIA产能30万吨。
3、聚酯板块
CCF数据显示,聚酯的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聚酯总产能7,984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涤纶长丝产能5,168万吨,涤纶短纤产能943万吨,聚酯瓶片产能1,661万吨。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共计1,111.5万吨,其中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360万吨;聚酯纤维产能包括聚酯长丝633.5万吨、短纤118万吨。近年来,公司不断提升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集中推广差异化长丝产品,同时加快推广绿色环保新产品“逸泰康”,持续引领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一)主要业务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聚焦石化化纤产业链,并持续发挥供应链服务、长期股权投资的“石化+”板块对主业的助力作用。
1、石化化纤业务
公司深耕石化化纤行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炼化-化工-化纤”一体化民营跨国龙头企业。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延链、强链,持续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有效巩固了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产品盈利能力,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化工轻油、液化石油气(LPG)、对二甲苯(PX)、苯、精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等石化产品;聚酯瓶片等包装产品及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涤纶短纤、聚酯(PET)切片等聚酯产品,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刚性需求。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PTA参控股产能2,150万吨,参控股聚合产能1,111.5万吨,己内酰胺参股产能40万吨。
2、“石化+”业务
面对国内外形势不确定性加大的严峻挑战,公司坚守“一滴油、两根丝”核心主业,通过构建“石化+”业务,全方位护航公司稳健发展。
(1)供应链服务提升产品运营能力
为降低全球地缘政治、能源安全等因素对产业链及供应链的负面影响,公司坚定不移地追求并打造兼具韧性和稳定性的供应链体系,提升供应链的自主把控力度,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确保公司战略稳步推进。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合作与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原料和产品的全面配送服务,线上以恒逸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线下以物流业务为支撑,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其中,智能物流管理平台(HTMS)是恒逸微商城功能化应用之一,协同价格查询、快捷下单、行情资讯、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促使系统交易量持续爆发式增长。同时,公司开创性建立了全渠道物流管控体系,建设三方物流运输平台。此外,公司通过深度融合数智管理,加强数字化工厂建设,并通过大数据手段积极探索生产柔性个性化定制,打造灵活可控、高效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
随着公司文莱项目一期的持续稳定运营,公司积极开展配套海运业务,加快实施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工厂—产品—仓库—物流—客户”的智能化供应链闭环系统,引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服务升级。
(2)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厚公司利润
浙商银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已于2016年3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2019年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A+H”上市银行。浙商银行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基础扎实、效益优良、成长迅速、风控完善的优质商业银行。随着浙商银行“A+H”布局的完成,以及发展战略的进一步优化,浙商银行将迎来加速发展,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根据浙商银行发布的 2023年年报,2023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为637.04亿元,净利润154.93亿元;截至2023年12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3.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9.91%。浙商银行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围绕“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聚焦四大战略重点,深入贯彻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的经营策略,举旗善本金融,引领金融向善,以智慧经营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协调发展,经营发展持续保持稳健良好趋势。
(二)经营模式
1、 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通常和生产厂家或贸易商直接协商,选择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决定交易价格。公司采取集中采购策略,整合文莱及国内运营供应商资源,加大资源共享力度,增强公司自身议价能力。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向国内外主要石化产品、原油供应商采购。公司选择原料供应商时首要考虑其产品质量以及供货的稳定性。在确保上述的同时,亦会选择具备价格竞争力的供应商以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会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年度供货合同,商定在相关年度内根据实际供货时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并按协议中商定的数量向公司供应其产品。
公司主要的辅料采购流程与原料采购基本一致。
2、 生产模式
对于聚酯产品,公司主要根据事先拟定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在具体执行年度生产计划时,会将年度生产计划细分为月度生产计划,然后由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市场反馈及变动信息,对该月度生产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最终确定每月生产计划并安排生产。
公司的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工艺和参数,控制成品油及化工品等具体产品的产量。
公司的PTA产品主要由浙江逸盛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装置的负荷水平以控制PTA产量。
3、 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产品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PTA及聚酯产品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产品覆盖国内二十多个省份及地区,大部分产品均通过公司销售部门直接销售给客户,仅有少量产品通过经销商销售。
(1)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和化工品产品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其中,化工品主要销售客户为公司产业链下游PTA生产企业,结算模式通常采用电汇及信用证等;成品油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公司向文莱当地企业销售通常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公司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及澳大利亚销售主要通过新加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出售,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
(2)PTA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PTA产品销售一般采用直销方式,即直接与下游聚酯生产企业或大型贸易商签订购销合同,约定一定期间内的采购数量及采购价格,收到客户的货款后直接从公司仓库发货。PTA产品销售的结算模式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通常以电汇、承兑汇票或信用证进行结算。
(3)聚酯纤维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聚酯纤维产品的主要客户是纺织企业,包括加弹企业、服装面料生产企业、箱包面料生产企业、家庭装饰面料生产企业等,这些客户基本集中在江浙地区和上海。公司一般采用直销方式,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一般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
4、 供应链服务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供应链服务业务属于生产型服务业,主要包括贸易业务、物流仓储和其他业务。
(1)贸易业务
石油化工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一方面,原料供应端易受到上游供应商产能情况、装置运行稳定性以及新装置投产时间等因素影响。需求端,尤其下游聚酯板块销售存在典型季节特征同时,化工原料及产成品都非常依赖港口设施和国际物流运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石油化工产业链上产品价格都会受到终端原油价格的影响,呈现宽幅波动。因此,石油化工企业为保障生产经营,强化供应链稳定,减少价格波动风险,在采购和销售环节都需要通过开展贸易业务平滑供需和对冲风险。
公司从未开展与主业毫不相关的产品贸易,坚持定位贸易业务以服务主业为原则,贸易品种围绕主营业务和核心产品开展。其中,原油、成品油等油品为公司文莱项目主要原料及产品,PX为公司主要产品PTA的原料,PTA和MEG为公司聚酯产品的主要原料。上述贸易业务的开展有利于公司通过贸易获取现货市场信息及收益,同时也是公司进行原料及产品库存管理的需要,能够稳定供应链并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2)物流仓储和其他业务
公司物流板块为恒逸石化上下游产业提供原料、产品的运输保障服务,业务涵盖原料运输、产品运输、外贸运输及国际运输等物流服务,深耕国内,逐步走向国外,经营范围涉及国际海运、陆路运输等。其主要业务模式为原料运输、产品运输、外贸运输及国际运输等物流服务。
1、成品油/化工品的生产流程
公司的成品油/化工品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加氢裂化、灵活焦化、催化裂化及烷基化等。
2、PTA制备流程
PTA氧化及精制单元:
五级结晶
3、聚酯酯化缩聚流程
聚酯酯化流程中,原料PTA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溶液按规定比例连续送入浆料配制槽中,进入酯化反应器后,通过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使酯化率达到约95%~96%。酯化物料经预缩聚、终缩聚等反应后生产出的聚酯熔体采用齿轮泵出料和增压,经熔体过滤器过滤后,通过特殊设计的熔体分配系统,一部分送纺丝装置熔体直纺,另一部分送切片生产系统铸带切粒。
第一酯化反应釜
第二酯化反应釜
4、POY、FDY的生产流程
POY和FDY的生产工艺基本一致,聚酯熔体从聚酯装置的熔体分配阀出口处接入输送至本装置,再经熔体三通阀分为二个系统,途中分别经熔体增压泵增压,再经过熔体冷却器降温后进入熔体分配阀。自熔体分配系统来的聚酯熔体以一定温度进入由汽相热媒保温的纺丝箱体,经计量泵计量后送至纺丝组件。熔体管道上设有冷冻阀可保证纺丝位单独开停。熔体在纺丝组件内再次经过滤层过滤匀压后,从喷丝板呈细流喷出,在恒定的温湿度吹风的条
件下,凝固成丝条。丝条通过油轮上油,再经网络喷嘴后,在卷绕机卷装成丝筒。在2500m/min~5100m/min的高速卷绕下制取POY、FDY产品。
5、DTY的生产流程
丝筒架上的POY丝经导丝器、喂入罗拉、变形热箱、冷却、牵伸、假捻器、中间喂入罗拉、网络、热箱,输出罗拉及上油辊后卷绕成DTY丝筒即为成品。
6、短纤的生产流程
涤纶短纤维是通过熔体输送到纺丝机,纺丝成型,通过牵伸卷曲热定型后,切断成不同长度的纤维,打包成单独包装。主要工艺流程包括熔体输送、纺丝、冷却、卷绕、落桶、集束、牵伸、紧张热定型、叠丝、卷曲、切断、打包。
7、瓶片生产流程
瓶片即瓶级切片,生产流程是由熔体聚合+固相聚合两部分组成。熔体聚合主要流程是配浆、酯化、缩聚、切粒等,与纤维级流程基本一致,不同点是配方不一样,瓶片增加了IPA、稳定剂、调色剂。固相聚合主要流程是结晶、预热、反应、冷却。
(四)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经营情况
2023年,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的背景之下,公司所在下游纺织与服装行业需求持续回暖,恒逸石化董事会和管理层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技术为根基,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依托多年化工行业经营管理经验和战略优势,紧贴终端需求变动,灵活调整市场策略,稳扎稳打提升主业经营效益。与此同时,公司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保障项目顺利投产达产,扎实推进重大战略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推动全年经营业绩稳定向好。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第三期及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其中第三期股份回购计划已实施完毕,回购股份数15,081.3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11%,成交金额为 11.12亿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股份数6,457.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6%,成交金额为4.30亿元。公司四期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金额26.75亿元。同时,公司在2023年实施并购买完毕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买入公司股票 8,716.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8%,成交金额为人民币6.75亿元,五期员工持股计划累计金额44.37亿元。持续推出的股份回购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彰显了公司对自身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
报告期内,驱动公司业绩的重点经营工作如下:
1、攻坚克难,推动重点项目升级运行
(1)文莱项目一期技术改造圆满完成,盈利能力逐步向好
2023年,在全球经济恢复势头不稳、地缘政治风险敞口变大、下游需求有待提振的宏观背景之下,东南亚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经济发展保持较好趋势,成品油需求获得强劲支撑,同时受落后产能持续退出、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成品油供应格局持续偏紧,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维持景气格局,带动文莱炼化盈利能力提升。与此同时,公司文莱项目一期装置实现了全年安全、平稳运行。此外,公司依据多年的东南亚市场运营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产销策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贴合需求动向,紧抓发展机遇,全力提升炼化板块经营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保安全、调结构、稳运行、谋发展”等工作主题,圆满完成文莱项目一期“首次技术改造”重点工作。通过此次技术改造工作,文莱项目一期工艺、设备指标得到大幅改善,进一步提升了文莱项目一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为市场需求趋好做好充分准备,边际利润贡献有望持续改善。
为保持文莱项目一期生产运行稳定,公司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原油价格起伏和产品价差波动,采购适合公司加工的各类原油原料,降低上游成本,同时产品结构紧跟市场变化,针对化工轻油、汽油、柴油、航空煤油、苯和PX等产品的产量进行合理化调整,清洁油品、苯和PX等芳烃类产品及柴油各占约三分之一产量,努力使文莱项目一期经营效益最大化。报告期内,公司文莱项目一期高负荷运行,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炼油产品(柴油、汽油、化工轻油、液化气等),以及化工品(PX、苯等),产量分别为 580.24万吨、181.84万吨,销量分别为582.50万吨、182.77万吨,销售收入分别为318.41亿元、121.46亿元(该数据为对外销售金额),进一步打响“恒逸”品牌全球知名度,纵向产业链一体化的完善助力公司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2023年,文莱一期炼化项目业绩承压,主要原因系:(1)2023年上半年,文莱炼厂实施技术改造工作,技改费用支出较多,同时,技术改造期间仍需承担人力成本、折旧等固定成本;(2)境外美元借款利率上涨,导致公司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文莱项目国际化经营优势更加凸显,主要包括:
中文两国高度支持,长期享受税收优惠
文莱政局稳定,项目符合文莱2035宏愿;
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合,项目银团贷款拥有国家级战略支持;
产品免关税;无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工资税、生产税及出口税;
项目获得先锋企业十一年免税优惠和出口企业优惠,可享受较长期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
文莱区位优势显著,赋能产业战略发展
文莱更接近原油供应地,靠近新加坡原油贸易市场,原油采购便利且物流成本较低;
项目生产成品油销往东南亚及澳洲等地区,东南亚地区需求旺盛,文莱项目销售半径短,物流成本低;
化工品可供给自身产业链下游配套消化,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经营。
工艺技术后发优势,单位成本持续改善
项目完全配套自有动力装置,公用工程成本优势明显;
主要生产装置,如加氢裂化、重整及PX装置均采用最新先进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产品转化率高等技术特点,降低PX的生产成本;
采用低温热回用技术,余热用于海水淡化,降低了海淡运行成本和PX生产的综合能耗指标;
渣油处理采用最新的灵活焦化工艺,可以连续化生产,降低了人工成本,副产的燃料气降低了燃料成本,与传统工艺相比,装置封闭式生产更环保,实现了渣油的无害化处理;
采用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能够满足国际柴油新标,同时降低了装置投资与运行能耗;
文莱常年气候温和,且无自然灾害,作为丰富产油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以提供部分原油,降低原油的物流成本。
(2)重点项目大力建设,产业布局扎实推进
2023年,受纺织与服装行业高景气度驱动,PTA行业开工率基本保持在80%左右,聚酯行业产量增速创近十三年新高。在此背景下,恒逸石化PTA及聚酯板块年均开工率均保持高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实现各项目高效达产,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合营企业海南逸盛年产 2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PTA)工程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年产180万吨功能性材料项目中,第一套年产60万吨装置已经试生产,两套合计年产120万吨装置将于2024年进行试生产,将进一步提高公司行业地位。同时,公司大力推进钦州“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提高公司在瓶片、锦纶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有效补强下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公司“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增强上下游高度匹配的均衡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2、技术引领,加速“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创新转型
2023年,公司专注聚焦于“一滴油、两根丝”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强力推动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速相关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积极大力引入高层次研发人才,优化科研激励机制和体制,积极营造“同创共享”的企业创新文化;与此同时,公司积极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打造由业内知名教授引领的“恒逸学者实验室”,建立联合研究开发平台,重点突破研发瓶颈,开拓前瞻创新技术。
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7.44亿元,研发人员共计1027人,占公司总人数比重为6.61%,其中博士学历的研发人才数量为 79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恒逸及其子公司有效授权专利拥有量422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62件。公司的创新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的科技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恒逸石化依托多年深耕石化化纤行业的丰富经验,继续发挥行业领先地位,陆续荣获“2023年度中国纺联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3年度中国化工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等重大科技奖项,参与制修订标准共计40项,其中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24项,团体标准6项。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战略性研发方向,攻破“阻燃阳离子聚酯纤维的研究开发项目”等重点研发项目,显示强大研发实力;实现“聚酯钛系缩聚催化剂制备技术”、“锦纶专用TiO2消光剂绿色制造及全消光锦纶产业化应用成套技术”、“氧化锌抗菌聚酯纤维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工业化,提升差异化产品竞争力,为公司长期稳健发展注入新动力。
3、紧跟需求,加强产销联动
2023年,为提高公司各业务部门对市场的敏感度、发挥“恒逸大脑”科学决策的引领作用,在原“市场信息跟踪专业团队”的基础之上,成立“产业链研究小组”,深度覆盖“炼化-化工-化纤”产业链上下游各细分市场,从市场数据、行业动态等角度深入分析并定期形成专业的研究报告,为公司产销协同、战略规划等重要决策提供依据,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神经中枢”。
公司依托“恒逸大脑”数字可视化平台及研究小组,洞察国内外市场行情,加强市场预判,迅速调整经营策略,通过优化产品和市场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强化竞争实力。报告期内,公司差异化产品比重快速提高,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为公司夯实行业领先地位、抢占市场份额提供原生动力。
4、提质增效,精细管理稳定经营
2023年,在应对外部市场的同时,公司以“提质增效”为抓手,不断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全面落实各业务主线的生产经营任务,严控经营风险,保障业务稳定运行。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精细管理,制定详细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深化数字化运营赋能,并持续推进精益求精管理文化,构筑了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的管理流程闭环,显著提升了公司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推动公司人均效能持续提升,满足精细化运营需求,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深挖工艺降本增效潜力,重视工艺技术的优化与创新,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改进工艺流程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强化成本控制,全面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精细管理,降低损耗。此外,公司积极探索降本增效途径,持续开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工作,为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绿色驱动,践行可持续发展
2023年,公司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化工创新科技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坚持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导向,持续践行并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探索绿色聚酯纤维产品创新,其中阻燃纤维产品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产量和销量持续提升;抗菌聚酯原位聚合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前景广阔。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主要系美联储加息导致利率升高,以及受地缘动荡影响,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上游投资减弱。原油价格受到宏观经济的压力、供应中断的风险和需求下降预期的制约,全年价格波动加大,且整体较同期走低。根据CCF数据,2023年WTI原油均价同比下跌17.62%,Brent原油均价同比下跌16.82%。
报告期内正在申请或者新增取得的环评批复情况
1.浙江恒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22年9月14日提交新型节能环保锅炉改造项目备案,并于2023年4月13日取得环评批复(杭环钱评批[2023]22号);
2.浙江双兔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22年9月14日提交导热油锅炉替代项目备案,并于2023年4月13日取得环评批复(杭环钱评批[2023]23号);
3.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于2023年7月31日提交新型节能环保锅炉替代改造项目备案,并于2024年2月19日取得环评批复(萧环建[2024]23号)。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聚焦主业,战略领先
深耕石化化纤领域多年,积淀深厚。公司持续坚持聚焦“一滴油、两根丝”主业,目前已形成高度融合、深度协同的一体化产业集群,拥有炼化、PTA、聚酯纤维三大核心业务,并按照“总部+科研+基地”三位一体的模式,积极打造1个平台、2个中心、6大基地,构筑“背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面向南海”的市场格局,稳健经营助力穿越周期,全面提升公司发展动能。
战略布局东南亚市场,加速国际化进程。公司率先在海外部署文莱项目一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紧抓东南亚市场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向国际化方向拓展经营,实现产业链向上延伸,助力一体化战略蓝图稳步前行。
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是首个全面执行中国标准的海外大型石化项目,是公司实现产能国际化布局、实践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民营炼化项目,得到中文两国政府的一致高度支持。目前,公司文莱项目二期正在开展围堤吹填施工等工作,各项工作均有序推进。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原料供应、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增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2、研发赋能,科技引领
深厚研发底蕴,持续增强产业引领力。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创新,不断探索前沿技术,引领产品及工艺创新。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方针,率先应用聚酯熔体直纺技术、大规模PTA技术和己内酰胺绿色高端技术,高度引领产业发展。发力高端领域,加速科研成果落地。公司长期专注于石化化纤领域的高端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实现工艺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全面开展全产业链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全流程、柔性化的高新产品(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专设研究组织,实现产、学、研、用协同转化。公司下属的恒逸研究院致力于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学品研发,积极提升创新引领能力,主动担起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投放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主体责任,加速前沿技术成果落地。另外,公司在杭州投资建设恒逸全球创新中心,用于面向未来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并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建立了联合研究开发平台,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创新动力。目前,公司已形成完备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能够有效实现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从而不断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及市场反应能力。
秉承绿色环保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公司关注聚酯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同时,公司通过自主立项和研发,制造出安全、高质、环保的绿色聚酯产品,例如公司创新推出了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泰康”,以及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的高性能聚酯材料。公司通过推进绿色制造,能够有效减少下游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助力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循环。
3、融合协同,规模显著
化工化纤龙头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不断实现延链、补链、强链,以内生外延并举等差异化发展模式,打造“原油-PX-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公司上、中、下游原料配套协调,实现独有的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
产能位居行业前列,规模优势明显。公司现有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PTA参控股产能2,150万吨,参控股聚酯产能 1,111.5万吨,己内酰胺参股产能40万吨。公司不断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规模优势,优化升级产业模式,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推进大规模装置及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与应用,持续保障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极大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规模化采购、国内外项目整合集中采购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获得优势价格节省采购成本,为最终产品的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4、人才卓越,管理先进
管理运营团队专业能力突出,先进管理经验高效赋能。公司拥有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运营团队,团队人员专业知识扎实、行业经验丰富,不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与此同时,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组织的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持续实施组织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公司组织管理运作效率,发挥规模协同优势。
扎实推进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力保障科技战略转型升级。公司重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加强管理技术人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境内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同时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内部人才培养模式,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文莱项目稳步提高员工本地化程度,大力支持文莱本土青年成长,实现人才合作共赢。
完善激励机制,员工同创共享。员工激励方面,除了为员工提供业内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外,公司自 2015年以来,相继实施两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六期员工持股计划。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正持续推进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以储备用于后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有力地吸引了高精尖人才的加入。通过长期发展共享机制的建立,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5、数智融合、高效运作
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建立数智系统。公司确立“石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战略,积极开展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石化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全产业链高度协作。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公司积极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成国内首个全流程智能聚酯工厂、首个数字化标杆工厂;创造性地提出单锭数据流系统,实现单锭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自行研发成品仓储系统,实现产品在工厂内高效流转,优化作业流程,提升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智能制造,打通数据壁垒。公司在行业内首创全生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智慧销售供应链系统,并自主开发可视化“恒逸大脑”助力公司实现数字化升级。企业智能化建设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标杆智能工厂、中国智能制造最佳实践奖、浙江省首批企业CDO试点企业、中纺联产品开发贡献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企业数字化发展优秀案例、中国工业互联网杰出应用奖等奖项。
一体化供应链平台,形成高效闭环运转。公司创新客户服务生态圈,建设微商城、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的化纤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对外结合互联网营销和客户社交体验管理,从客户自主下单,到配套供应链服务,从实现销售数据全流程展现,到提供多维度画像的数据服务;对内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交互效率,消除信息流通障碍,形成销售、收款、排货、发货、派车、装运、开票等供应链业务闭环流程。
同时,公司以成为化纤工业互联网引领者为目标,发挥自身供应链配套优势,积极构建行业生态圈,着力打造具备化纤行业特色的一体化平台,为化纤行业提供数字管理、智能制造、线上交易、物流服务、市场分析、产供销协同、供应链金融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深度赋能纤行业发展,做好行业数字化领头羊。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61.4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3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68.58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展望
2024年,恒逸石化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基点,持续推进从“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的战略转型。同时,公司将继续巩固一体化优势,加强境内外联动,进一步完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产业链,深化“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实现资源共享,系统性打造上下游协同,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炼油-化工-化纤”民营跨国产业集团。
(二)行业发展展望
(三)公司2024年经营思路
公司将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及产业发展新格局,持续推动“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转型,并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导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新材料、新技术的转化效率;推动公司重点战略项目规划建设,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化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强数据驱动,赋能生产、销售、运营及管理决策等多层面工作;优化基层组织模式,建设人才队伍,引入先进管理经验,为公司实现战略转型和长期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
1、推动由“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转型,打造创新驱动的科技型企业
2024年,公司将继续发挥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动的功能定位、优势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基础研究,在前端开展科技协作、在后端推动应用落地,打造研发动力强、转化效率高、管理运行顺畅的灵活机制,不断催生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并积极作用于后端创新。构建技术创新、应用示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业务融合的多主体协同创新生态。公司将紧紧围绕产业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培育高端创新成果,打造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关键共性技术和高端化工产品的研发基地,并将致力于绿色化学品及先进材料研发,成为全行业的技术引领者。
公司在部分优势领域已开始进入行业技术前沿,未来将继续发挥企业研究院自主创新精神,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绿色环保类、功能类、生物基类三大主题进行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持续推广“逸泰康”产品,加大对环保聚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产品销售。顺利完成制备生物基聚酯单体的高效脱水反应“催化+溶剂”体系研究,解决高选择性制备HMF的技术关键难题;加速对阻燃、抗静电等功能性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推进。同时,公司会重点推进气相重排、合成氨、双氧水、化纤油剂等技术研发进程,促进绿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稳健运营现有产能,积极推进重大战略项目建设
2024年,公司将继续加深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加强境内外优势联动。国内方面,公司将安全稳定运营PTA及聚酯两大板块,增强钦州“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项目”建设的执行力度与效果,持续打造锦纶产业。
国外方面,公司将持续做好文莱项目一期的生产运营工作,始终把安全环保工作放在炼厂运营的首要地位,坚持装置运营“开得起、稳得住、长周期”,力争最大程度提升 2023年技术改造完成后的运营效率及盈利能力,继续保持HSE良好业绩,同时持续坚持“市场导向、效益导向、服务生产”的宗旨,抓好原料进厂、产品生产、调合转输、销售出厂的全过程管控,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全厂加工流程,有效保证装置的安全生产、产能提升、流程优化和降本增效。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稳步推进文莱项目二期建设,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公司海外市场占有率,增厚公司利润,注入新成长血液,有利于强化产业链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保证原料供应稳定性,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深化数智融合,加强数据驱动赋能
以数字化智能工厂为蓝本,加快推进信息运营标准化体系建设。2024年公司将持续巩固和完善恒逸大脑的服务体验,持续升级基于AI技术的综合应用,为公司高层提供产销一体化的科学决策体系。同时,实现信息资产、运营知识库、系统运营配置的线上管理,实现运营数据的在线展示和分析,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产经营大数据的价值挖掘,建立日常运营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此外,随着石化产业对智能化
物流技术的需求日趋旺盛,公司将继续着力建设高效MES系统,实现整个工厂数据的一致性和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升级“在线交易+在线金融+仓储物流”三位一体的化纤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效降低公司内部原料及产品的物流成本,实现上下游协同,为主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以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4、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助力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2024年,公司将持续打造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管理团队,激发组织和机制活力,发扬艰苦创业的指导精神,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将持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常态化推进稳一线工作,通过持续完善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提升基层氛围等方式,增加员工归属感,激发企业内生力。
与此同时,公司将不断建立并完善先进的运营管理体系,持续提高生产组织效率和经营管理绩效,积极推进精益生产体系建设,自上而下强化全员降本增效意识,深入实施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降本管控,搭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对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运营成本等做进一步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公司各项成本费用,实现运营效率协同提升,保证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所从事业务为石化和聚酯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石化和聚酯化纤行业与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其产品价格和销售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速,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行业发展会产生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衰退,将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终端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2、安全环保生产风险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严格贯彻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直致力于安全环保生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自生产主体运营以来,未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安全环保事件。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如何防范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为降低行业安全环保生产风险,公司加强环保方面的后续投入,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的购置与更新、组织体系的构建与落实等。公司将根据国家1、2、3类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安排,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着力构建安全标准管理体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及时清除安全环保隐患,排除重大事故发生的一切可能性。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的产业链成本构成超过80%由上游原材料决定,尤其是原油的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较大。2024年,原油价格可能随国际形势、地缘政治等大幅波动,进而影响产业链条中各产品的价格变化,加剧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效益波动。公司将继续优化库存策略,降低因原油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4、环境保护风险
公司的生产经营须遵守多项有关空气、水质、废料处理、公众健康安全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取得相关环保许可,并接受国家有关环保部门的检查。近年来公司已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用于环保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并按照国家环保要求进行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但随着上市公司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推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未来国内或文莱可能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更为广泛和严格的污染管制措施,公司的环保成本和管理难度将随之增大。
5.汇率及利率波动风险
公司的子公司恒逸文莱主要经营位于境外,主要业务以美元结算,结算货币与人民币之间汇率及利率可能会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波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随着未来公司境外业务布局的扩张和境外销售收入的增加,公司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面临汇率波动导致的风险。
公司的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公司通过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授信额度、授信品种以及授信期限进行合理的设计,保障银行授信额度充足,满足公司各类长短期融资需求,合理降低利率波动风险。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概述
恒逸石化(股票代码:000703)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炼油-化工-化纤民营跨国产业集团,持续通过“上下游协同、境内外联动、软硬件配套”,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一滴油,两根丝”发展战略指导下,公司依托文莱炼化项目为支点加大国际化步伐,打通从炼油到化纤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柱状型产业结构,在国内同行中打造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模式,形成以石化产业链为核心业务,以供应链服务业务为成长业务,以差别化纤维产品、工业智能技术应用为新兴业务的“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并持续致力于提升科技创新对公司主营业务的贡献,推动公司向“科技恒逸”的宏伟目标迈进。
1、石化化纤业务概述
(1)全球领先的“炼油-化工-化纤”产业链一体化龙头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发展方针,公司特有的“一滴油,两根丝”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恒逸文莱炼化项目一期高效运行,经营水平持续提升;不断填补国内化工类产品空白,持续打破国外化纤技术垄断,完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实现科技创新与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延伸石化产业链,持续丰富产品种类并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有效巩固了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产品盈利能力,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化工轻油、液化石油气(LPG)、对二甲苯(PX)、苯、精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等石化产品;聚酯瓶片等包装产品及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涤纶短纤、聚酯(PET)切片等聚酯产品,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刚性需求。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原油加工设计产能800万吨/年;参控股PTA产能1,900万吨/年;PIA产能30万吨/年;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1,106.5万吨/年,其中聚酯纤维产能836.5万吨/年,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270万吨/年;己内酰胺(CPL)产能40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2)此表为报告期公司的实际产能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重视新品研发投入,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坚持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导向,聚酯板块继续围绕绿色环保类、功能类、生物基类三大主题进行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对内优化销售体系,积极把握市场需求,通过研发-生产-销售的有机联动,充分挖掘并合理引导客户需求;对外通过与高校强强合作,合力构建“产学研”校企生态,在基础材料研究支持及前沿关键技术上实现有效探索。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路径、多梯次及多场景的研发体系进行技术攻关,逐步突破国外部分原辅料、助剂等生产加工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制约。再生细旦纤维迅速打开市场,受到客户一致好评。绿色环保聚酯“逸泰康”系列产品也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销量持续上升。阻燃纤维在国内阻燃产品中继续保持强势,维持较高的市场占比。“锦纶专用TiO2消光剂绿色制造及全消光锦纶产业化应用成套技术”项目取得突破进展,率先实现国产化应用。成功突破抗污尼龙6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技术应用,项目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抗污尼龙产品成功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3/2024代表产品,并获得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同时,建立了纤维及织物抗污等级的快速评判方法,为抗污产品升级优化提供支撑。在差别化产品领域,有关抗菌聚酯及纤维、再生阳离子可染聚酯及纤维、再生阻燃聚酯及纤维等功能性、复合型差别化聚酯纤维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并逐步推进产业化应用。此外,公司也在重点推进气相重排、合成氨、双氧水流化床工艺等技术的研发进程。
(2)涵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美好生活的公司产品
公司终端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聚酯瓶片、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等聚酯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其中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为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和相应装备提供能源供应;聚酯瓶片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及医用物资生产等领域,在饮料、乳制品、食用油、调味品等民生行业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在酒类、日化、电子产品、医用产品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占有率快速提升;涤纶长丝包括POY、FDY、DTY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服饰、防护服等隔离原料及工业领域,也可用于织带、拉链、帐篷、汽车内饰、医疗健康产品等产业用途。其中公司FDY产品可用作医用等材料,满足下游客户对医疗用品原料增加的需求;涤纶短纤可广泛用于纺纱、无纺、填充等领域,其中无纺布可用于生产口罩、消毒湿巾、一次性防护用品等健康领域。
2、“石化+”业务概述
(1)供应链服务业务有利于提升产品运营能力和配套增值服务
近年来,在外部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公司坚定不移地追求并打造兼具韧性和稳定性的供应链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推动行业绿色低碳
转型。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合作与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原料和产品的全面配送服务,线上以恒逸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线下以物流业务为支撑,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其中,智能物流管理平台(HTTMS)是恒逸微商城功能化应用之一,协同价格查询、快捷下单、行情资讯、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促使系统交易量持续爆发式增长。同时,公司创新独有的全渠道物流管控体系,建设三方物流运输平台。
在数字化发展方面,公司持续推广智能化管理,加强数字化工厂建设,并通过大数据手段积极探索生产柔性个性化定制,打造灵活可控高效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
随着公司文莱炼化项目的持续稳定运营,公司积极开展配套海运业务,加快实施公司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工厂—产品—仓库—物流—客户的智能化供应链闭环系统,引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服务升级。
(2)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厚公司利润
浙商银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已于2016年3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2019年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A+H”上市银行。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基础扎实、效益优良、成长迅速、风控完善的优质商业银行。随着浙商银行“A+H”布局的完成,将会加速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公司将通过浙商银行的成长溢价,进一步优化公司战略布局,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2022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为610.85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36.18亿元;截至2023年3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2.7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7%。浙商银行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紧紧围绕“两最”总目标和“上规模、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服务实体经济再上台阶的新局面。
(二)行业情况
恒逸石化所处行业为石化化纤行业,原料来源于石油或石油裂解的相应化工品,下游终端产品与人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包括原油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产能供给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匹配情况等。
1.炼化板块:依托中国-文莱区位竞争优势,深挖东南亚炼化市场潜力
(1)全球原油供应趋紧,原油价格区间震荡
2023年以来,在俄罗斯原油出口恢复、OPEC+原油减产、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海外银行业危机发酵的影响下,全球油价呈现区间震荡态势,走势总体趋于稳定。在OPEC+原油延长减产时间、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等因素影响下,预计2023年下半年原油价格或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供给方面,2023年4月OPEC+产油国维持减产措施。8月初,沙特宣布延长减产100万桶/天原油的措施至9月底,俄罗斯将减少石油出口数量30万桶/天。同时,美国原油产量增长有限。在供应收紧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原油市场将维持供不应求的态势。
需求方面,IEA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220万桶/天,达到1.021亿桶/日,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预计将会对需求增长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
(2)东南亚成品油市场持续维持景气格局
从需求端来看,202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经济恢复高增速,东南亚成品油市场需求较为强劲。相较国内成品油供给过剩状态,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缺口较大,成品油需求不断增加,虽然东南亚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是全球最大的成品油净进口市场,此外澳洲也需进口成品油。另外,2020年IMO新标实施,使得低硫燃料油的需求增加。新加坡是主要的船运基地,部分MGO(船用柴油)需要替代船用燃料油,东南亚柴油需求有望继续增加。
从供给端来看,由于东南亚部分炼厂装置建设较早、技术老旧、管理不善、政府补贴负担较重及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等原因,根据Platts(普氏能源咨询平台)数据,2020年~2023年期间,受公共卫生事件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东南亚和澳洲地区有超过3,000万吨的炼能退出市场,且未来东南亚地区新增产能供给不足,2022年为东南亚炼厂产能供应的断档期。2023年以来东南亚炼厂没有新增产能投放计划,根据IEA预测,2022年~2028年东南亚地区炼能将总体保持不变。
根据IEA数据,全球范围内宣布在2022-2028年关停的炼能预计为160万桶/日。2022年炼厂利润升至历史高位,目前海外炼厂开工率已基本反弹至高位水平,部分中国和中东新炼厂有投产,但仍无法弥补产能减少带来的供需缺口。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全球成品油市场供给大幅收缩,加剧了东南亚成品油的供应紧张局面,且从中长期来看难以得到缓解。
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东南亚成品油市场将维持景气格局。
作为东南亚炼厂盈利风向标,从2019年至今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来看,2020年,成品油裂解价差处于历史最低点水平,2021年,随着东南亚外部环境改善,市场需求逐步回暖,成品油裂解价差持续修复。2022年上半年,在原油价格暴涨、成品油供应收缩以及东南亚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新加坡成品油裂解价差一路上扬。进入2023年以来,汽油价差环比改善明显,柴油价差回升至高位水平,文莱炼化项目盈利能力有望持续稳定。
2、PTA板块:出口需求稳定,原料供应紧张缓解
2023年以来,PTA价格受到经济复苏、原油价格波动、上游PX装置技术改造、聚酯开工率高企等因素影响,价格呈现震荡走势,行业整体利润优于去年。
供给方面,2023年国内投产PX产能持续扩张,亚洲PX负荷稳中有升,PX供应偏紧问题有所缓解,今年上半年PTA新增产能约625万吨,上半年国内PTA平均负荷为76.9%,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需求方面,受益于印度对中国大陆PTA供应商的BIS认证延长期限,同时国内外PTA价差倒挂,国外多套PTA落后产能装置停产,PTA出口需求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PTA累计出口量为199.4万吨。同时,上半年聚酯开工率明显改善,聚酯负荷稳步提升,国内纺织服装消费预计将继续恢复,对PTA需求起到支撑作用。
3、聚酯板块:下游需求持续复苏,龙头企业科技化水平持续增强
2023年以来,化纤行业内需整体恢复较好,海外仍以主动去库为主,聚酯行业开工率逐渐提升,开工负荷率恢复至九成。在中央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纺织化纤行业运行总体趋于稳定,伴随我国宏观经济逐步提振复苏,预计下半年生产经营情况有望持续改善。
(1)新增产能释放缓慢,下游需求持续回暖,竞争秩序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我国聚酯行业逐步进入规模化、一体化、科技化的发展阶段,行业目前产能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行业龙头科技化水平持续增强,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从供给端来看,受制于双碳政策及设备供应等问题,2021年及未来新增聚酯产能增速持续放缓。与此同时,老旧落后装置、叠加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聚酯工厂,也逐步退出行业竞争,未来落后产能将进一步加速出清,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加大,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更趋良性。
从需求端看,随着国内消费逐渐复苏,纺织服装下游需求已经持续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2023年上半年,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22.76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有所加快,纺织服装零售额6,834亿元,累计同比12.8%,快于社会零售品增速。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推动纺织服装、服饰业等终端消费性支出提高。未来随着国内房地产、汽车、旅游等内需以及出口等需求的不断拉动,聚酯行业需求将继续保持良性稳定增长。
(2)积极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现代化科技化纤行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化纤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目标,指导化纤行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面对新发展
形势,化纤行业注重研发新技术,以科技力量推动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聚酯龙头企业建立了“PTA-聚酯-纺丝-贸易”的聚酯纤维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研发了数据驱动的纤维高效生产全流程智能管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柔性化、绿色化生产,以及高值高效的精细化管理。
(3)原料供应宽松,上下游产业链利润有望向聚酯端倾斜
从上下游产业链格局来看,根据CCF统计,2023年预计国内PX、PTA新增产能规模分别为560万吨、1,52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20%,产能增速均高于下游聚酯产能增速,有利于产业链利润向下游聚酯端倾斜。此外,MEG产能仍处于持续扩张中,一体化和煤制产能继续投放,根据CCF统计,2023年预计国内外新增产能为365万吨,产能增速约为11.3%。聚酯原材料的供应持续宽松,有利于上下游产业链利润向下游聚酯端转移。
(三)公司各板块所处地位
公司深耕石油化工与化纤领域,已发展成为我国炼化-化纤一体化民营跨国龙头企业。作为民营大炼化企业中唯一一家炼厂位于海外的企业,公司拥有目前民营企业单个投资额最大的海外项目,未来伴随公司文莱炼化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公司有望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1、炼化板块
根据Platts数据,截至2023年6月30日,东南亚炼油产能约为2.71亿吨,上半年产能基本保持不变,其中文莱炼化项目一期产能约占总产能的3%。
文莱炼化项目一期引进当时全球最大的单体单系列芳烃装置和全球第六套灵活焦化工艺装置,装置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且更加清洁与环保,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文莱炼化项目二期建成后,在石化行业整体转型升级趋势下,炼化一体化的优势将为公司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此外,由于东南亚各国未来新增炼化产能投放有限,且东南亚本身存在成品油缺口,预计未来供需将持续偏紧,文莱炼化项目有望大幅受益。
2、PTA板块
根据CCF数据,截至2023年6月30日,国内PTA现有产能基数调整为7,644万吨。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从北到南沿海岸线战略布局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海南洋浦4个PTA基地,控股和参股PTA产能共计约1,900万吨/年,规模居全球首位,为全球最大精对苯二甲酸(PTA)制造商。另外,据CCF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PIA产能约为55万吨,公司PIA产能30万吨,约占全国产能的54.55%。
3、聚酯板块
CCF数据显示,聚酯的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聚酯总产能7,485万吨,较年初增长5.96%,其中涤纶长丝产能4,112万吨,涤纶短纤产能930万吨,聚酯瓶片产能1,321万吨。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1,106.5万吨:其中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270万吨;聚酯纤维产能包括长丝644.5万吨、短纤118万吨、聚酯切片74万吨,参控股聚合产能位列全球第一。公司不断提升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集中推广差异化长丝产品。此外,公司加快推广绿色环保新产品——“逸泰康”,引领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工艺流程及业绩驱动因素
(一)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通常和生产厂家或贸易商直接协商,选择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决定交易价格。公司采取集中采购策略,整合文莱及国内运营供应商资源,加大资源共享力度,增强公司自身议价能力。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向国内外主要石化产品、原油供应商采购。公司选择原料供应商时首要考虑其产品质量以及供货的稳定性。在确保上述的同时,亦会选择具备价格竞争力的供应商以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会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年度供货合同,商定在相关年度内根据实际供货时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并按协议中商定的数量向公司供应其产品。
公司主要的辅料采购流程与原料采购基本一致。
2、生产模式
对于聚酯产品,公司主要根据事先拟定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在具体执行年度生产计划时,会将年度生产计划细分为月度生产计划,然后由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市场反馈及变动信息,对该月度生产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最终确定每月生产计划并安排生产。
公司的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工艺和参数,控制成品油及化工品等具体产品的产量。
公司控股的PTA产品主要由浙江逸盛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装置的负荷水平以控制PTA产量。
3、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产品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PTA及聚酯产品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产品覆盖国内二十多个省份及地区,大部分产品均通过公司销售部门直接销售给客户,仅有少量产品通过经销商销售。
(1)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和化工品产品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其中,化工品主要销售客户为公司产业链下游PTA生产企业,结算模式通常采用电汇及信用证等;成品油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公司向文莱当地企业销售通常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公司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及澳大利亚销售主要通过新加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出售,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
(2)PTA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PTA产品销售一般采用直销方式,即直接与下游聚酯生产企业或大型贸易商签订购销合同,约定一定期间内的采购数量及采购价格,收到客户的货款后直接从公司仓库发货。PTA产品销售的结算模式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通常以电汇、承兑汇票或信用证进行结算。
(3)聚酯纤维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聚酯纤维产品的主要客户是纺织企业,包括加弹企业、服装面料生产企业、箱包面料生产企业、家庭装饰面料生产企业等,这些客户基本集中在江浙沪地区。公司一般采用直销方式,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一般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
4、供应链服务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供应链服务业务主要包括贸易业务和配套物流相关服务。
(1)贸易业务
公司处在石油化工行业,属于典型周期性行业。从供应端来看,公司生产经营所需原料容易受上游供应商产能情况、装置运行稳定性以及新装置投产时间等因素影响,同时,化工原料较依赖港口设施和国际物流运输的稳定性,公司生产属于连续型生产模式,一旦出现原料供应短缺,生产线被迫停开会带来较大损失。从需求端来看,下游需求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特征,公司各产品库存受此影响波动较大。因此,石化化工行业高度重视保障生产连续、供应链稳定,积极打造“工贸一体化”是行业常态发展战略。
2020年以来,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行业产能释放不确定、各地区采取的隔离封锁措施导致物流供应不稳定,叠加油价大幅震荡,系列因素加剧行业供需的不稳定,进而导致企业增加通过贸易管理对冲供应风险的迫切需求。公司贸易业务始终坚持以服务主业为原则,贸易品种围绕主营业务和核心产品开展,主要为PTA和MEG,其中PTA属于公司PTA板块的产成品,PTA和MEG同时又是聚酯板块的重要原材料,通过贸易来稳定供应链并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2)配套物流相关服务
公司物流板块为恒逸石化上下游产业提供原料、产品的运输保障服务,业务涵盖原料运输、产品运输、外贸运输三方面,深耕国内,逐步走向国外,经营范围涉及国际海运、陆路运输等。其主要业务模式为原料运输、产品运输、外贸运输及国际运输等物流服务。
1、成品油/化工品的生产流程
公司的成品油/化工品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加氢裂化、灵活焦化、催化裂化及烷基化等。
2、PTA制备流程
PTA具体的工艺流程单元可分为氧化单元与精制单元:
(1)氧化单元
(2)精制单元
3、聚酯酯化缩聚流程
聚酯酯化流程中,原料PTA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溶液按规定比例连续送入浆料配制槽中,进入酯化反应器后,通过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使酯化率达到约95%~96%。酯化物料经预缩聚、终缩聚等反应后生产出的聚酯熔体采用齿轮泵出料和增压,经熔体过滤器过滤后,通过特殊设计的熔体分配系统,一部分送纺丝装置熔体直纺,另一部分送切片生产系统铸带切粒。
4、POY、FDY的生产流程
POY和FDY的生产工艺基本一致,聚酯熔体从聚酯装置的熔体分配阀出口处接入输送至本装置,再经熔体三通阀分为二个系统,途中分别经熔体增压泵增压,再经过熔体冷却器降温后进入熔体分配阀。自熔体分配系统来的聚酯熔体以一定温度进入由汽相热媒保温的纺丝箱体,经计量泵计量后送至纺丝组件。熔体管道上设有冷冻阀可保证纺丝位单独开停。熔体在纺丝组件内再次经过滤层过滤匀压后,从喷丝板呈细流喷出,在恒定的温湿度吹风的条件下,凝固成丝条。丝条通过油轮上油,再经网络喷嘴后,在卷绕机卷装成丝筒。
在2500m/min~5100m/min的高速卷绕下制取POY、FDY产品。
5、DTY的生产流程
丝筒架上的POY丝经导丝器、喂入罗拉、变形热箱、冷却、牵伸、假捻器、中间喂入罗拉、网络、热箱,输出罗拉及上油辊后卷绕成DTY丝筒即为成品。
6、短纤的生产流程
涤纶短纤维是通过熔体输送到纺丝机,纺丝成型,通过牵伸卷曲热定型后,切断成不同长度的纤维,打包成单独包装。主要工艺流程包括熔体输送、纺丝、冷却、卷绕、落桶、集束、牵伸、紧张热定型、叠丝、卷曲、切断、打包。
7、瓶片生产流程
瓶片即瓶级切片,生产流程是由熔体聚合+固相聚合两部分组成。熔体聚合主要流程是配浆、酯化、缩聚、切粒等,与纤维级流程基本一致,不同点是配方不一样,瓶片增加了IPA、稳定剂、调色剂。固相聚合主要流程是结晶、预热、反应、冷却。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开启绿色科技发展新时代
公司加强自主研发力度,充分发挥研发技术优势,持续开展聚酯化纤高端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工作,与一流高校共建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完备“产、学、研、用”机制,推进科学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全面推动“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转型,不断提升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对公司主业的贡献。
报告期内,公司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泰康”产量和品质持续双提升,实现新一代绿色健康环保聚酯纤维的产业化,开启了聚酯纤维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在差别化产品领域,有关抗菌聚酯及纤维、再生阳离子可染聚酯及纤维、再生阻燃聚酯及纤维等功能性、复合型差别化聚酯纤维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并逐步推进产业化应用。
2、紧抓东南亚成品油市场景气周期,高效运行文莱项目一期
2023年,东南亚地区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成品油需求获得强劲支撑,同时受落后产能持续退出、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成品油供应格局持续偏紧,同时,文莱炼化项目在技术改造工作完成后,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提升。
公司文莱炼化项目一期原油加工能力800万吨/年,项目自进入商业运营以来,一直保持满负荷运营,并根据市场行情负荷可提升至110%及以上。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生产装置的创效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运营效益,有利于文莱炼化项目未来的持续经营。在保障一期项目高效运营的同时,公司全力推进文莱炼化项目二期建设。文莱炼化项目二期建成后将新增“烯烃-聚烯烃”产业链,有利于提升文莱项目炼化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上下游产业协同运营的优势,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3、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
文莱炼化项目紧跟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波动,采购更适合加工的原料种类,降低生产成本,并及时调整产品生产比例,在其他油品的裂解价差价差弱于柴油的市场行情下,今年进一步提高柴油的产出比例,力争实现利润最大化。此外,公司PTA与PIA产能也可跟随市场行情灵活转产,有效提高产能利用率及产品附加值。
4、重点项目持续推进,聚力做强一体化产业链条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原油-PX-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不断延伸石化产业链,持续丰富产品种类,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有效巩固了主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年产110万吨新型环保差别化纤维项目、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项目、文莱炼化项目二期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其中年产110万吨新型环保差别化纤维项目的一期30万吨产能已投产;此外,公司合营企业海南逸盛年产2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PTA)工程项目、年产180万吨功能性材料项目也在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提高公司在短纤、瓶片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有效补强下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公司“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增强上下游高度匹配的均衡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5、打造自有供应链配套服务体系,助力上下游协同发展
为了满足业务增长和生产安全需要,公司大力建设供应链体系,打造自有运输船队及车队,增强公司主营业务竞争力,稳定原料供应,助力国内外产能稳定生产。公司发展数字化供应链,打造兼具内部规范管理、与上下游工厂实现信息数据互通、线上管控车辆道路运行安全的TMS系统,减少人工操作,在规范流程的同时提高精准度。“石化+供应链”的产业布局能够降低公司内部原料及产品的物流成本,更好地做到上下游协同,为主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坚持实体、突出主业的国际化产业战略领先优势
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方针,通过强强联合,率先应用聚酯熔体直纺技术、大规模PTA技术和己内酰胺绿色高端技术,通过并购整合优化扩张化纤行业终端产能,实现石化化纤产业优势嫁接,并在上述领域产业大幅度提升行业技术和竞争力,助推石化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按照“总部+科研+基地”三位一体的模式,积极打造1个平台、2个中心、6大基地,构筑“背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面向蔚蓝大海”的市场格局,稳健经营助力穿越周期,全面提升公司发展动能。公司率先在海外布局文莱炼化项目,响应“一带一路”政策,抓住东南亚市场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国际化布局和经营,同时助力公司完成纵向产业链一体化,解决原料瓶颈。文莱炼化项目是首个全面执行中国标准的大型海外石化项目,是迄今文莱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和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最大投资项目,被列入首批“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
2、聚焦创新、绿色环保的高端化科技优势
公司长期专注于石化化纤领域的高端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实现工艺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全面开展全产业链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全流程、柔性化的高新产品(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公司下属的恒逸研究院致力于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学品研发,积极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并主动担起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投放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主体责任,加速技术成果落地。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恒逸石化在科技创新上既推动关键环节的原始创新探索,又坚持需求导向的成果转化应用,致力于绿色化学及差别化高分子先进材料研发,努力成为全行业技术引领者。
公司秉承绿色发展、环保发展的理念,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力。公司关注聚酯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公司通过自主立项和研发,制造出安全、高质化、环保的绿色聚酯产品,推出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泰康”,同时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高性能聚酯材料。通过推进绿色制造,能够有效降低生产中环境污染的问题,实现纺织品生命周期的绿色循环。同时,公司成功突破抗污尼龙6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技术应用,项目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抗污尼龙产品成功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3/2024代表产品,并获得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并建立了纤维及织物抗污等级的快速评判方法,为抗污产品升级优化提供支撑,填补了国产抗污尼龙6产品的技术空白,对于国内化纤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3、纵向均衡、集约发展的规模化布局优势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内生外延并举等差异化发展模式,打造“原油-PX-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公司上、中、下游原料配套协调,实现独有的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公司文莱炼化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后将新增“烯烃-聚烯烃”产业链,有利于提升文莱炼化项目集约化、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有利于公司产品、设备和公用工程的一体化、全球化和均衡化协同运营,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公司产能位居行业前列,规模优势明显。公司现有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年,PTA参控股产能1,900万吨/年,参控股聚合产能1,106.5万吨/年,己内酰胺产能为40万吨/年,参控股PTA产能及参控股聚合产能均位列全球第一。公司不断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规模优势,升级优化产业模式,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推进大规模装置和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应用,规模优势促进了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极大地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规模化采购、国内外项目整合集中采购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获得优势价格节省采购成本,为最终产品的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4、数智融合、高效作业的智能化运营优势
公司确立了“石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石化制造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化纤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实现全产业链高度协调运作。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公司积极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成国内首个配备全流程智能储运系统的聚酯工厂;创造性地提出单锭数据流系统,实现了数据驱动生产作业和运营管理;自行研发云表成品仓储系统,实现产品在车间仓库内的高效物流运转和品质自动控制,做到了各生产工序间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效率提升;推进自动络筒、自动包装、智能外检、AGV小车、机器人、立体库等智能制造装置间的信息互联。公司在行业内首创全生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智慧销售供应链系统,并自主开发可视化“恒逸大脑”助力公司管理层实现数字化管理。
公司创新客户服务生态圈,建设微商城、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的化纤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对外结合互联网营销和客户社交体验管理,从客户自主下单,到配套供应链服务,从实现销售数据全流程展现,到提供多维度画像的数据服务;对内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交互效率,消除信息流通障碍,形成销售、收款、排货、发货、派车、装运、开票等供应链业务闭环流程。
同时,公司以成为化纤工业互联网引领者为目标,发挥自身供应链配套优势,积极构建行业生态圈,着力打造“在线交易+在线金融+仓储物流”一体化产业平台,为全球化纤行业提供数字管理、智能制造、线上交易、物流服务、市场分析、产供销协同、供应链金融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化纤行业发展深度赋能。
5、扎根国内、放眼全球的职业化人才优势
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组织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持续实施组织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公司组织管理运作效率,发挥规模协同优势。
公司打造的一支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与运营团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公司重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加强管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境内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同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内部人才培养模式,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文莱炼化项目稳步提高员工本地化程度,大力支持文莱本土青年成长,实现人才合作共赢。
员工激励方面,除了为员工提供业内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机制外,公司自2015年以来,落地实施了两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并已由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同时已累计实施完成两期股份回购计划以储备用于后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有力地吸引了高精尖人才的加入。通过长期发展共享机制的建立,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所从事业务为石化和聚酯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石化和聚酯化纤行业与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其产品价格和销售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速,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行业发展会产生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衰退,将直接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终端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2、安全环保生产风险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严格贯彻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直致力于安全环保生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自生产主体运营以来,未发生重大影响的安全环保生产事件。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如何防范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
为降低行业安全环保生产风险,公司以加强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生产责任制,根据国家1、2、3类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安排,公司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着力构建安全标准管理体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及时清除安全环保隐患,排除重大事故发生的一切可能性。
3、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公司是国内炼油—化工—化纤的龙头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成本构成超过80%由上游原料决定,而原油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产业链条中各产品的价格波动,进而加剧了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以及伴随而来的销售风险的增加和企业效益的波动。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优化库存策略,降低因原油价格波动而导致产业链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所处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一)概述
恒逸石化(股票代码:000703)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炼油-化工-化纤民营跨国产业集团,持续通过“上下游协同、境内外联动、软硬件配套”,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一滴油,两根丝”发展战略指导下,公司依托文莱项目为支点加大国际化步伐,打通从炼油到化纤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柱状型产业结构,在国内同行中打造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模式,形成以石化产业链为核心业务,以供应链服务业务为成长业务,以差别化纤维产品、工业智能技术应用为新兴业务的“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
1、石化化纤业务概述
(1)全球领先的“炼油-化工-化纤”产业链一体化龙头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发展方针,公司特有的“一滴油,两根丝”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恒逸文莱项目一期高效运行,经营水平持续提升;不断填补国内化工类产品空白,持续打破国外化纤技术垄断,完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的产业布局;参股公司己内酰胺合成氨项目建成投产,有效补齐芳烃下游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赋能公司赢得持久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延伸石化产业链,持续丰富产品种类并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有效巩固了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产品盈利能力,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化工轻油、液化石油气(LPG)、对二甲苯(PX)、苯、精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等石化产品;聚酯瓶片等包装产品及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涤纶短纤、聚酯(PET)切片等聚酯产品,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刚性需求。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原油加工设计产能800万吨/年;参控股PTA产能1,900万吨/年;PIA产能30万吨/年;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1,076.5万吨/年:聚酯纤维产能806.5万吨/年,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270万吨/年;己内酰胺(CPL)产能40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2)此表为报告期公司的实际产能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重视新品研发投入,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坚持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导向,聚酯板块继续围绕绿色环保类、功能类、生物基类三大主题进行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对内优化销售体系,积极把握市场需求,通过研发-生产-销售的有机联动,充分挖掘并合理引导客户需求;对外通过与高校强强合作,合力构建“产学研”校企生态,在基础材料研究支持及前沿关键技术上实现有效探索。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路径、多梯次及多场景的研发体系进行技术攻关,再生细旦纤维迅速打开市场,受到客户一致好评。环保“逸泰康”系列产品也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销量持续上升。阻燃纤维在国内阻燃产品中继续保持强势,维持较高的市场占比。“锦纶专用TiO2消光剂绿色制造及全消光锦纶产业化应用成套技术”项目取得突破进展,率先实现国产化应用。在差别化产品领域,有关抑菌、阳离子可染等功能性复合材料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并逐步推进产业化,技术水平已达国际领先。此外,公司也在重点推进气相重排、合成氨、双氧水等技术的研发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文莱项目作为东南亚重要的成品油生产基地,紧紧抓住东南亚历史性发展机遇,跟随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波动趋势,在航空煤油裂解价差弱于柴油的行情下,将航空煤油产能及时转化为柴油,并灵活调整汽油和PX的产出比例,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2)涵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美好生活的公司产品
公司终端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聚酯瓶片、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等聚酯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其中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为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和相应装备提供能源供应;聚酯瓶片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及医用物资生产等领域,瓶级PET在饮料、乳制品、食用油、调味品等民生行业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在酒类、日化、电子产品、医用产品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占有率快速提升;涤纶长丝包括POY、FDY、DTY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服饰、防护服等隔离原料及工业领域,也可用于织带、拉链、帐篷、汽车内饰、口罩的耳线等产业用途。其中公司FDY产品可用作医用等材料,满足下游客户对医疗用品原料增加的需求;涤纶短纤可广泛用于纺纱、无纺、填充等领域,其中无纺布可用于生产口罩的原料,还可用于下游消毒湿巾、一次性防护用品等健康领域。
2、“石化+”业务概述
(1)供应链服务业务有利于提升产品运营能力和配套增值服务
近年来,在外部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公司坚定不移地追求并打造兼具韧性和稳定性的供应链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合作与服务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原料和产品的全面配送服务,线上以恒逸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线下以物流业务为支撑,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其中,智能物流管理平台(HTTMS)是恒逸微商城功能化应用之一,协同价格查询、快捷下单、行情资讯、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促使系统交易量持续爆发式增长。同时,公司创新独有的全渠道物流管控体系,建设三方物流运输平台。
在数字化发展方面,公司持续推广智能化管理,加强数字化工厂建设,并通过大数据手段积极探索生产柔性个性化定制,打造灵活可控高效的供应链产业链体系。
随着公司文莱项目的持续稳定运营,公司积极开展配套海运业务,加快实施公司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工厂—产品—仓库—物流—客户的智能化供应链闭环系统,引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服务升级。
(2)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厚公司利润
浙商银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已于2016年3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2019年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A+H”上市银行。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基础扎实、效益优良、成长迅速、风控完善的优质商业银行。随着浙商银行“A+H”布局的完成,将会加速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公司将通过浙商银行的成长溢价,进一步优化公司战略布局,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根据浙商银行发布的2022年年报,2022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为610.85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36.18亿元;截至2022年12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2.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66%。浙商银行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紧紧围绕“两最”总目标和“上规模、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服务实体经济再上台阶的新局面。
(二)行业情况
恒逸石化所处行业为石化化纤行业,原料来源于石油或石油裂解的相应化工品,下游终端产品与人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包括原油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产能供给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匹配情况等。
1、炼化板块:依托中国-文莱区位竞争优势,深挖东南亚炼化市场潜力
(1)国际局势变化莫测,原油价格总体呈倒“V”形震荡
2022年以来,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大、OPEC+原油产量频繁调整、俄罗斯原油减产、美国原油产量表现疲软,与此同时,国际原油需求修复低于预期,叠加美联储加息预期下海外经济增速放缓,全球油价不断震荡,整体呈现倒“V”走势。
2022年上半年,在地缘风险溢价、消费韧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强劲;下半年,由于宏观经济压力导致需求端承压,原油价格再度转跌,在低供应和弱需求之间寻求再平衡。
供给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OPEC+逐渐放开增产,以满足不断恢复的原油需求。然而在经历了下半年油价的快速下跌后,OPEC+自10月起减产。2023年4月,为支持石油市场稳定而采取预防性措施,多个产油国相继宣布进一步减产,自2023年5月起至年底,含俄罗斯在内的各国减产幅度累计将超160万桶/日,约占全球原油产量的1.5%。考虑OPEC+超预期减产、美国原油增产有限叠加其可能回补战略储备,石油供给或将持续紧张,促使油价波动区间上移。
需求方面,IEA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200万桶/天,达到创纪录的1.019亿桶/日。在中国经济复苏的推动下,亚太地区将会对需求增长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重新开放边境将为航空煤油的需求带来较大增量。
(2)全球成品油供给收缩,东南亚成品油市场持续维持景气格局
从需求端来看,2022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东南亚国家积极复工复产,东南亚成品油市场需求复苏。相较国内成品油供给过剩状态,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缺口较大,虽然东南亚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是全球最大的成品油净进口市场,此外澳洲也需进口成品油。另外,2020年IMO新标实施,低硫燃料油的需求增加。新加坡是主要的船运基地,部分MGO(船用柴油)需要替代船用燃料油,东南亚柴油需求有望继续增加。
从供给端来看,由于东南亚部分炼厂装置建设较早、技术老旧、管理不善、政府补贴负担较重及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等原因,根据Platts(普氏能源咨询平台)数据,2020年~2023年期间,受公共卫生事件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东南亚和澳洲地区有超过3,000万吨的炼能退出市场,且未来东南亚地区新增产能供给不足,2022年为东南亚炼厂产能供应的断档期,受公共卫生事件、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3年东南亚炼厂产能投放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推迟或延后。
根据IEA数据,全球范围内宣布在2020-2026年关停的炼厂达到360万桶/日。根据英国石油(BP)统计,2021年,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炼厂陷入关停潮,三地炼厂产能分别下降了2,568万吨/年、1,006万吨/年、1,100万吨/年。全球炼油新产能增速连续两年下滑,2021年全球炼厂产能同比净下滑2,089万吨/年,为30年来首次产能的净下滑。不过2022年炼厂利润升至历史高位,目前海外炼厂开工率已基本反弹至高位水平,部分中国和中东新炼厂有投产,全球炼能重新增长大约198万桶/日;但仍无法弥补产能减少带来的供需缺口。
与此同时,在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的大背景下,炼化企业对炼厂的扩产意愿不足,资本开支计划趋于谨慎,未来炼厂产能增长有限。此外,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全球成品油市场供给大幅收缩,加剧了东南亚成品油的供应紧张局面,且从中长期来看难以得到缓解。
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东南亚成品油市场将维持景气格局。
作为东南亚炼厂盈利风向标,从2019年至今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来看,2020年,成品油裂解价差处于历史最低点水平,2021年,随着东南亚外部环境改善,市场需求逐步回暖,成品油裂解价差持续修复。2022年上半年,在原油价格暴涨、成品油供应收缩以及东南亚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新加坡成品油裂解价差一路上扬,但下半年以来,在需求疲软、价格波动等多重压力下,成品油价差大幅回落。进入2023年以来,汽油价差环比改善明显,柴油价差仍维持高位水平,文莱炼厂盈利能力有望持续稳定。
2、PTA板块:出口稳中有升,盈利能力趋于稳定
2022年,PTA价格在成本及供需的交互效应下,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2022上半年,由于多套PTA装置相继提前进入年度检修,导致行业开工率同比下滑,叠加主流供应商合约减量、阶段性供需错配等因素,PTA价格持续上涨。下半年,受原油价格震荡回落及大宗商品联动下挫等利空因素影响,PTA现货价格高位回调。此后,PX供需偏紧制约下游PTA开工,叠加年末市场消费信心重拾,PTA现货价格顺势反弹。
供给方面,根据CCF数据,2022年,由于国外无PTA新增产能、印度JBF投产进度再次延后,此外,2022年亚洲其他地区装置检修较多,韩国、台湾地区开工率维持在5-8成,个别时间段在3-4成(不含IPA装置),特别是下半年装置检修明显增加,部分装置延长其检修周期达数月。反观需求方面,由于海外需求尚可,印度和土耳其上半年聚酯负荷高位运行,海外PTA供需缺口较大,带动中国PTA出口量大幅提升。隆众资讯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PTA出口量344.67万吨,同比上涨33.85%。按照外需情况预估,2023年出口量仍将维持在高位,国内PTA价格优势持续,叠加国外竞争力较弱装置逐步退出市场,国内市场存在倒逼国外PTA装置减停产增加的可能,从而扩大我国出口量。
3、聚酯板块:下游需求拐点已现,市场信心伴随宏观经济提振有望持续增强
2022年以来,化纤行业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因素影响,经营普遍承压运行,在高库存和弱需求的压力下,化纤行业平均开工负荷较2021年明显下降,行业盈利端承压。但在中央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纺织化纤行业运行总体趋于稳定,伴随我国宏观经济逐步提振复苏,2023年化纤行业生产经营情况有望持续改善。
(1)新增产能释放缓慢,下游需求持续回暖,竞争秩序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我国聚酯行业逐步进入规模化、一体化的发展阶段,行业整体目前正面临着产能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龙头强者恒强、产业链持续向上游原料端延伸的格局。
从供给端来看,受制于双碳政策及设备供应等问题,2021年及未来新增聚酯产能增速持续放缓。根据CCF统计,2022年聚酯长丝退出产能为180万吨,实际新增净产能增速仅为2.7%。与此同时,老旧落后装置、叠加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聚酯工厂,也逐步退出行业竞争,未来落后产能将进一步加速出清,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加大,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更趋良性。
从需求端看,随着国内消费逐渐复苏,纺织服装下游需求已经持续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增长4.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元,比上年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5,123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上年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734元,增长4.9%。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推动纺织服装、服饰业等终端消费性支出提高。未来随着国内房地产、汽车、旅游等内需以及出口等需求的不断拉动,聚酯行业需求将继续保持良性稳定增长。
(2)积极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现代化化纤行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化纤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目标,指导化纤行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面对新发展形势,化纤行业注重研发新技术推动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聚酯龙头企业建立了PTA-聚酯-纺丝-贸易的聚酯纤维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研发了数据驱动的纤维高效生产全流程智能管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柔性化绿色化生产,以及高值高效的精细化管理。
(3)原料供应宽松,上下游产业链利润有望向聚酯端转移
从上下游产业链格局来看,根据CCF统计,2023年预计国内PX、PTA新增产能规模分别为560万吨、1,52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4%、20%,产能增速均高于下游聚酯产能增速,有利于产业链利润向下游聚酯端转移。此外,MEG产能仍处于持续扩张中,一体化和煤制产能继续投放,根据CCF统计,2023年预计国内外新增产能为365万吨,产能增速约为11.3%。聚酯原材料的供应持续宽松,有利于上下游产业链利润向下游聚酯端转移。
(4)聚酯瓶片海外出口与新领域消费需求旺盛
近年来,我国聚酯瓶片需求增速快于产量增速。海外出口方面,由于距离优势、海运费及亚洲国家反倾销税相对较少等原因,目前出口国家中亚洲国家占比较大,我国由于产量地位优势凸显,叠加近年来海外聚酯瓶片大厂相继出现停产或财务问题,即使有反倾销政策的存在,我国聚酯产品也具有较强的价格及质量优势,海外出口需求仍将快速增加。据ICIS研究发现,2022上半年,中东、拉丁美洲从我国进口的瓶片产品体量大增,其再通过地区换货,实现对欧美国家的出口,而原本从美国进口瓶片的一些国家,例如哥伦比亚,也因美国自身供应紧张,转而开始从中国进口瓶片产品。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聚酯瓶片出口量同比增长36%;2022年出口量同比增长35.68%,达到431.43万吨。
新兴领域下游需求端中,除传统软饮料市场表现良好之外,瓶片在生鲜电商领域、家用消杀等日化领域以及环保地板、光学薄膜等新型领域的应用也在快速发展,带动瓶片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公司聚酯瓶片(含RPET瓶片)的参控股产能规模已位居全国第一,瓶片行业的景气度提升成为公司利润贡献的新增长点。
(三)公司各板块所处地位
公司深耕石油化工与化纤领域,已发展成为我国炼化-化纤一体化民营跨国龙头企业。作为民营大炼化企业中唯一一家炼厂位于海外的企业,公司拥有目前民营企业单个投资额最大的海外项目,未来伴随公司文莱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公司有望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1、炼化板块
根据Platts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东南亚炼油产能约为2.71亿吨。2022东南亚炼厂新增产能约为300万吨,基本上都是去瓶颈扩能,由于2022年利润较好,无新增退出产能,但仍低于2020年的2.78亿吨,其中恒逸文莱项目一期产能占总产能的3%。
恒逸文莱项目一期引进当时全球最大的单体单系列芳烃装置和全球第六套灵活焦化工艺装置,装置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且更加清洁与环保,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在石化行业整体转型升级趋势下,炼化一体化的优势将为公司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此外,由于东南亚各国未来新增炼化产能投放有限,且东南亚本身存在成品油缺口,预计未来供需将持续偏紧,文莱项目有望大幅受益。
2、PTA板块
根据CCF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国内PTA现有产能基数调整为7,144万吨。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从北到南沿海岸线战略布局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海南洋浦4个PTA基地,控股和参股PTA产能共计约1,900万吨/年,规模居全球首位,为全球最大精对苯二甲酸(PTA)制造商。另外,据CCF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PIA产能约为55万吨,公司PIA产能30万吨,约占全国产能的54.55%。
3、聚酯板块
CCF数据显示,聚酯的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聚合总产能7,064万吨,同比增长7.75%,其中涤纶长丝产能3,831万吨,涤纶短纤产能900万吨,聚酯瓶片产能1,231万吨。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1,076.5万吨:其中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270万吨;聚酯纤维产能包括长丝644.5万吨、短纤88万吨、聚酯切片74万吨,参控股聚合产能位列全球第一。公司不断提升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集中推广差异化长丝产品。此外,公司加快推广绿色环保新产品——“逸泰康”,引领化纤行业的技术进步。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工艺流程及业绩驱动因素
(一)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通常和生产厂家或贸易商直接协商,选择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决定交易价格。公司采取集中采购策略,整合文莱及国内运营供应商资源,加大资源共享力度,增强公司自身议价能力。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向国内外主要石化产品、原油供应商采购。公司选择原料供应商时首要考虑其产品质量以及供货的稳定性。在确保上述的同时,亦会选择具备价格竞争力的供应商以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会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年度供货合同,商定在相关年度内根据实际供货时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并按协议中商定的数量向公司供应其产品。
公司主要的辅料采购流程与原料采购基本一致。
2、生产模式
对于聚酯产品,公司主要根据事先拟定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在具体执行年度生产计划时,会将年度生产计划细分为月度生产计划,然后由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市场反馈及变动信息,对该月度生产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最终确定每月生产计划并安排生产。
公司的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工艺和参数,控制成品油及化工品等具体产品的产量。
公司的PTA产品主要由浙江逸盛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装置的负荷水平以控制PTA产量。
3、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产品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PTA及聚酯产品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产品覆盖国内二十多个省份及地区,大部分产品均通过公司销售部门直接销售给客户,仅有少量产品通过经销商销售。
(1)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和化工品产品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其中,化工品主要销售客户为公司产业链下游PTA生产企业,结算模式通常采用电汇及信用证等;成品油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公司向文莱当地企业销售通常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公司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及澳大利亚销售主要通过新加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出售,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
(2)PTA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PTA产品销售一般采用直销方式,即直接与下游聚酯生产企业或大型贸易商签订购销合同,约定一定期间内的采购数量及采购价格,收到客户的货款后直接从公司仓库发货。PTA产品销售的结算模式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通常以电汇、承兑汇票或信用证进行结算。
(3)聚酯纤维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聚酯纤维产品的主要客户是纺织企业,包括加弹企业、服装面料生产企业、箱包面料生产企业、家庭装饰面料生产企业等,这些客户基本集中在江浙地区和上海。公司一般采用直销方式,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一般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
4、供应链服务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供应链服务业务主要包括贸易业务和配套物流相关服务。
(1)贸易业务
石油化工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一方面,原料供应端易受到上游供应商产能情况、装置运行稳定性以及新装置投产时间等因素影响。需求端,尤其下游聚酯板块销售存在典型季节特征同时,化工原料及产成品都非常依赖港口设施和国际物流运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石油化工产业链上产品价格都会受到终端原油价格的影响,呈现宽幅波动。因此,石油化工企业为保障生产经营,强化供应链稳定,减少价格波动风险,在采购和销售环节都需要通过开展贸易业务平滑供需和对冲风险。
2022年以来行业内产能释放不确定,各地区采取的隔离封锁措施导致物流供应不稳定再加上油价大幅震荡,加剧行业供需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推动企业通过贸易管理对冲供应风险的迫切需求。公司贸易业务始终坚持以服务主业为原则,贸易品种围绕主营业务和核心产品开展,主要为PTA和MEG,其中PTA属于公司PTA板块的产成品,PTA和MEG同时又是聚酯板块的重要原材料,通过贸易来稳定供应链并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2)配套物流相关服务
公司物流板块为恒逸石化上下游产业提供原料、产品的运输保障服务,业务涵盖原料运输、产品运输、外贸运输三方面,深耕国内,逐步走向国外,经营范围涉及国际海运、陆路运输等。其主要业务模式如下:
1)原料运输。主要服务于公司体系内的生产工厂,通过自有车辆陆路承运及第三方陆路运输、内河船运等。
2)产品运输。主要服务于公司销售公司的业务订单,组织第三方物流公司承运产品运输任务,并由恒逸物流进行运输业务结算。
3)外贸运输。主要通过恒逸物流与公司销售公司协作,与第三方船公司或货代公司合作,以招标方式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运输模式有海铁联运、海河联运、直运等。
4)国际运输。主要服务于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大部分由恒逸物流及其海外子公司承担运营。其中,PMB项目的进口原油和煤炭、出口成品油和苯等产品的运输采取市场第三方船东的船队运力以现货租船的方式承运;而化工品PX的运输由于航线上下游港口和批次运量相对稳定,则采用自建期租MR化工船队的方式进行运输;部分LPG气体产品则采用以上两种方式混合的模式来达到安全保运的目标。
1、成品油/化工品的生产流程
公司的成品油/化工品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加氢裂化、灵活焦化、催化裂化及烷基化等。
2、PTA制备流程
PTA具体的工艺流程单元可分为氧化单元与精制单元:
(1)氧化单元
(2)精制单元
3、聚酯酯化缩聚流程
聚酯酯化流程中,原料PTA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溶液按规定比例连续送入浆料配制槽中,进入酯化反应器后,通过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使酯化率达到约95%~96%。酯化物料经预缩聚、终缩聚等反应后生产出的聚酯熔体采用齿轮泵出料和增压,经熔体过滤器过滤后,通过特殊设计的熔体分配系统,一部分送纺丝装置熔体直纺,另一部分送切片生产系统铸带切粒。
4、POY、FDY的生产流程
POY和FDY的生产工艺基本一致,聚酯熔体从聚酯装置的熔体分配阀出口处接入输送至本装置,再经熔体三通阀分为二个系统,途中分别经熔体增压泵增压,再经过熔体冷却器降温后进入熔体分配阀。自熔体分配系统来的聚酯熔体以一定温度进入由汽相热媒保温的纺丝箱体,经计量泵计量后送至纺丝组件。熔体管道上设有冷冻阀可保证纺丝位单独开停。熔体在纺丝组件内再次经过滤层过滤匀压后,从喷丝板呈细流喷出,在恒定的温湿度吹风的条件下,凝固成丝条。丝条通过油轮上油,再经网络喷嘴后,在卷绕机卷装成丝筒。在2500m/min~5100m/min的高速卷绕下制取POY、FDY产品。
5、DTY的生产流程
丝筒架上的POY丝经导丝器、喂入罗拉、变形热箱、冷却、牵伸、假捻器、中间喂入罗拉、网络、热箱,输出罗拉及上油辊后卷绕成DTY丝筒即为成品。
6、短纤的生产流程
涤纶短纤维是通过熔体输送到纺丝机,纺丝成型,通过牵伸卷曲热定型后,切断成不同长度的纤维,打包成单独包装。主要工艺流程包括熔体输送、纺丝、冷却、卷绕、落桶、集束、牵伸、紧张热定型、叠丝、卷曲、切断、打包。
7、瓶片生产流程
瓶片即瓶级切片,生产流程是由熔体聚合+固相聚合两部分组成。熔体聚合主要流程是配浆、酯化、缩聚、切粒等,与纤维级流程基本一致,不同点是配方不一样,瓶片增加了IPA、稳定剂、调色剂。固相聚合主要流程是结晶、预热、反应、冷却。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开启绿色发展新时代
公司加强自主研发力度,充分发挥研发技术优势,持续开展聚酯化纤高端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工作,与一流高校共建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完备“产、学、研、用”机制,推进科学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全面推动“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转型,不断提升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对公司主业的贡献。
报告期内,公司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泰康”产量和品质持续双提升,实现新一代绿色健康环保聚酯纤维的产业化,开启了聚酯纤维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在差别化产品领域,公司有关抑菌、阳离子可染等功能性复合材料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并逐步推进产业化。
2、紧抓东南亚成品油市场景气周期,高效运行文莱项目一期
2022年,东南亚地区经济迅速回暖,成品油需求获得强劲支撑,同时受落后产能持续退出、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成品油供应格局持续偏紧,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维持景气格局,带动文莱炼化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文莱项目一期原油加工能力800万吨/年,项目自进入商业运营以来,一直保持满负荷运营,并根据市场行情负荷可提升至110%及以上。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产品盈利能力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充分保障了项目的最优盈利能力。在保障一期项目高效运营的同时,公司全力推进文莱项目二期建设。项目二期建成后将新增“烯烃-聚烯烃”产业链,有利于提升文莱项目炼化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上下游产业协同运营的优势,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3、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例
文莱项目紧跟新加坡市场成品油裂解价差波动,采购更适合加工的原料种类,降低生产成本,并及时调整产品生产比例,在航空煤油裂解价差弱于柴油的市场行情下,及时将航空煤油转产为柴油,力争实现利润最大化。此外,公司PTA与PIA产能也可跟随市场行情灵活转产,有效提高产能利用率及产品附加值。瓶片因为高透明度与良好的光泽性,能提高包装商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升产品溢价率,深受下游厂家青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270万吨,利润空间较大。
4、重点项目持续推进,聚力做强一体化产业链条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原油-PX-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不断延伸石化产业链,持续丰富产品种类,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有效巩固了主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年产110万吨新型环保差别化纤维项目、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项目、文莱项目二期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此外,公司合营企业海南逸盛年产2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PTA)工程项目、年产180万吨功能性材料项目也在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提高公司在短纤、瓶片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有效补强下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公司“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增强上下游高度匹配的均衡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5、打造自有物流体系,助力上下游协同发展
为了满足业务增长和生产安全需要,公司大力建设物流体系,打造自有运输船队及车队,增强公司主营业务竞争力,稳定原料供应,助力国内外产能稳定生产。公司发展数字化物流,打造兼具内部规范管理、与上下游工厂实现信息数据互通、线上管控车辆道路运行安全的TMS系统,减少人工操作,在规范流程的同时提高精准度。“石化+物流”的产业布局能够降低公司内部原料及产品的物流成本,更好地做到上下游协同,为主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主要系地缘政治局势升级、加之全球原油库存供给波动,2022年原油价格呈现上半年上涨,下半年下跌,整体上涨趋势。根据CCF数据,2022年WTI原油均价较2021年均价上涨38.73%,Brent原油价格上涨39.65%。同时,原油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PX等产业链下游产品上涨。
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主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货物运输许可证。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坚持实体、突出主业的国际化产业战略领先优势
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方针,通过强强联合,率先应用聚酯熔体直纺技术、大规模PTA技术和己内酰胺绿色高端技术,通过并购整合优化扩张化纤行业终端产能,实现石化化纤产业优势嫁接,并在上述领域产业大幅度提升行业技术和竞争力,助推石化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按照“总部+科研+基地”三位一体的模式,积极打造1个平台、2个中心、6大基地,构筑“背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面向蔚蓝大海”的市场格局,稳健经营助力穿越周期,全面提升公司发展动能。公司率先在海外布局文莱项目,响应“一带一路”政策,抓住东南亚市场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国际化布局和经营,同时助力公司完成纵向产业链一体化,解决原料瓶颈。文莱项目是首个全面执行中国标准的大型海外石化项目,是迄今文莱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和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最大投资项目,被列入首批“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
2、聚焦创新、发力环保的高端化研发优势
公司长期专注于石化化纤领域的高端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实现工艺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全面开展全产业链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全流程、柔性化的高新产品(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公司下属的恒逸研究院致力于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学品研发,积极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并主动担起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投放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主体责任,加速技术成果落地。公司秉承绿色发展、环保发展的理念,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力。公司关注聚酯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公司通过自主立项和研发,制造出安全、高质化、环保的绿色聚酯产品,推出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泰康”,同时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高性能聚酯材料。通过推进绿色制造,能够有效降低生产中环境污染的问题,实现纺织品生命周期的绿色循环。
3、纵向均衡、集约发展的规模化布局优势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内生外延并举等差异化发展模式,打造“原油-PX-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公司上、中、下游原料配套协调,实现独有的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
公司文莱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后将新增“烯烃-聚烯烃”产业链,有利于提升文莱项目集约化、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有利于公司产品、设备和公用工程的一体化、全球化和均衡化协同运营,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公司产能位居行业前列,规模优势明显。公司现有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年,PTA参控股产能1,900万吨/年,参控股聚合产能1,076.5万吨/年,己内酰胺产能为40万吨/年,参控股PTA产能及参控股聚合产能均位列全球第一。公司不断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规模优势,升级优化产业模式,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推进大规模装置和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应用,规模优势促进了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极大地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规模化采购、国内外项目整合集中采购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获得优势价格节省采购成本,为最终产品的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4、数智融合、高效作业的智能化运营优势
公司确立了“石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石化制造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化纤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实现全产业链高度协调运作。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公司积极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成国内首个配备全流程智能储运系统的聚酯工厂;创造性地提出单锭数据流系统,实现了数据驱动生产作业和运营管理;自行研发云表成品仓储系统,实现产品在车间仓库内的高效物流运转和品质自动控制,做到了各生产工序间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效率提升;推进自动络筒、自动包装、智能外检、AGV小车、机器人、立体库等智能制造装置间的信息互联。公司在行业内首创全生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智慧销售供应链系统,并自主开发可视化“恒逸大脑”助力公司管理层实现数字化管理。
公司创新客户服务生态圈,建设微商城、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的化纤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对外结合互联网营销和客户社交体验管理,从客户自主下单,到配套供应链服务,从实现销售数据全流程展现,到提供多维度画像的数据服务;对内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交互效率,消除信息流通障碍,形成销售、收款、排货、发货、派车、装运、开票等供应链业务闭环流程。
同时,公司以成为化纤工业互联网引领者为目标,发挥自身供应链配套优势,积极构建行业生态圈,着力打造“在线交易+在线金融+仓储物流”一体化产业平台,为全球化纤行业提供数字管理、智能制造、线上交易、物流服务、市场分析、产供销协同、供应链金融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化纤行业发展深度赋能。
5、扎根国内、放眼全球的职业化人才优势
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组织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持续实施组织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公司组织管理运作效率,发挥规模协同优势。
公司打造的一支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与运营团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公司重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加强管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境内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同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内部人才培养模式,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文莱项目稳步提高员工本地化程度,大力支持文莱本土青年成长,实现人才合作共赢。
员工激励方面,除了为员工提供业内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机制外,公司自2015年以来,落地实施了两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并已累计实施完成两期股份回购计划以储备用于后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有力地吸引了高精尖人才的加入。通过长期发展共享机制的建立,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格局,公司顶住压力,顺利完成年初既定的任务目标。全体员工齐心协力,通过优化生产组织、精细经营举措、倡导降本节能、强化风险管控,实现了稳定生产和提质增效。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0.5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0亿元,公司总资产1,119.6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4.47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30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31%。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2021年度分红派息方案,现金分红总额为7.17亿元,占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21.05%。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第三期股份回购计划,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第三期)股份数12,249.9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34%,支付的总金额约为9亿元。加上第一期和第二期回购5.1亿元和6.24亿元,截至2022年底,恒逸石化累计回购金额已高达约20.34亿元,第三期股份回购计划再次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1)公司紧抓东南亚市场机遇,实现高质量运营
报告期内,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综合成本大幅攀升,导致效益下滑。上半年受国际局势动荡和供应格局偏紧影响,东南亚成品油市场迎来景气周期,成品油裂解价差全线拉涨,成品油价差创下历史新高,但进入下半年后,受消费淡季和美联储加息影响,文莱炼化板块相应产品价差高位回落,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成本明显抬升。全年来看,价差均值虽有扩大,但未能覆盖因油价上涨导致的综合成本上升,文莱项目效益同比下滑。
报告期内,为了保持文莱项目生产运行稳定,公司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原油价格起伏和产品价差波动,采购适合公司加工的各类原油原料,降低上游成本,同时产品结构紧跟市场变化,针对化工轻油、汽油、柴油、航空煤油、苯和PX等产品的产量进行合理化调整,清洁油品产量占总产量三分之一,苯和PX的芳烃类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柴油等,努力使文莱项目经营效益最大化。报告期内,公司文莱项目高效运行,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柴油、汽油、化工轻油、液化气等炼油产品,以及PX、苯等化工品,产量分别为642.25万吨、202.39万吨,销量分别为639.12万吨、201.79万吨,销售收入分别为415.31亿元、85.99亿元(该数据为对外销售金额),进一步打响“恒逸”品牌全球知名度,纵向产业链一体化的完善助力公司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文莱项目国际化经营优势更加凸显,主要包括:
(1)中长期来看,东南亚成品油市场呈现需求旺盛同时供应持续偏紧的态势,公司文莱炼厂有望持续受益。
(2)中文两国高度支持,享受长期税收优惠等政策优势。
ü文莱政局稳定,项目符合文莱2035宏愿,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ü不受贸易壁垒限制,属东盟自贸区,产品免关税;ü总体税负节省明显,文莱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工资税、生产税及出口税。项目获得先锋企业十一年免税优惠和出口企业优惠,可享受较长期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ü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合,项目银团贷款拥有国家级战略支持。
(3)装置平稳,高负荷运行,经营便利化优势凸显。
ü更接近原油供应地,靠近新加坡原油贸易市场,原油采购便利且物流成本较低;ü项目生产成品油销往东南亚及澳洲等地区,东南亚地区需求旺盛,文莱项目销售半径短,物流成本低;ü化工品全部供自身产业链下游配套消化,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经营。
(4)技术优势显著,单位成本持续改善。
ü项目完全配套自有动力装置,公用工程成本优势明显;ü主要生产装置,如加氢裂化、重整及PX装置均采用最新先进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产品转化率高等技术特点,降低PX的生产成本;ü采用低温热回用技术,余热用于海水淡化,降低了海淡运行成本和PX生产的综合能耗指标;ü渣油处理采用最新的灵活焦化工艺,可以连续化生产,降低了人工成本,副产的燃料气降低了燃料成本,与传统工艺相比,装置封闭式生产更环保,实现了渣油的无害化处理;ü采用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能够满足国际柴油新标,同时降低了装置投资与运行能耗。ü文莱常年气候温和,且无自然灾害,作为丰富产油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以提供部分原油,降低原油的物流成本。
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是首个全面执行中国标准的海外大型石化项目,是公司实现产能国际化布局、实践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民营炼化项目,得到中文两国政府的一致支持。2022年该项目斩获了国家级工程大奖——中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项“鲁班奖”,促进文莱当地和自身联动发展被官媒盛赞。
目前文莱项目二期各项工作均有序推进,正在开展围堤吹填施工等工作。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原料供应,优化产品结构,发挥一体化协同运营作用。叠加位于东南亚成品油需求市场腹地的地理优势,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此外,该项目还将进一步促进文莱就业,助力文莱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多元化。
(2)提升销量拓展市场,聚酯龙头迎复苏
2022年上半年在国际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能源价格不断抬升,海外通胀问题持续发酵,聚酯原料成本随之剧烈拉涨;下半年随着美国货币政策收紧,美联储多次加息,内外需求持续走弱,在上游强成本和下游弱需求的双重压制下,聚酯产品价格下跌,产品效益压缩。
2023年,公司将持续在长丝方面优化客户结构,特别加大对品质要求高、附加值高客户的拓展;巩固存量市场份额,维护好原有恒逸体系的核心市场。短纤方面,依靠销售模式的创新,给每个客户制定个性化的采购模式,提升销量。切片方面,重点拓展半光含添加剂客户,拓展有光薄膜和工业丝客户。后续随着行业开工率提升,以及传统旺季的需求提振,有望带动聚酯产业链景气修复,2023年聚酯效益有望企稳回升。
(3)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助推恒逸产品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约6.88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申请511件专利,包括授权专利310件,其中发明授权专利203件,实用新型授权专利107件;目前正在受理专利123件;参与了34项标准制定,其中国家级标准10项,行业标准18项,团体标准(包括协会)6项。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坚持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导向,中长线布局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研发向高端化、差别化升级。其中阻燃、抗菌产品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产量持续提升;生物基PLO、PPS、PPET、FDC专利居全国前列,阻隔性优势更突出;生物基PTT弹性记忆性纤维系列产品应用开发完成并实现工业化,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公司实现无锑涤纶长丝的熔体直纺产业化生产,大规模生产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泰康,实现全面产业化和品种全覆盖,广泛应用于面膜、婴儿服装等。阳离子可染等功能性复合材料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并逐步推进产业化,技术水平已达国际领先。
为进一步改善研发条件,公司在杭州投资建设了恒逸全球创新中心,用于面向未来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建立了联合研究开发平台,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创新动力,继续与多家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形成完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能够有效实现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及市场反应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4)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智能化改造卓有成效
在“石化+工业互联网”战略下,公司积极开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石化制造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化纤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公司着力打造可视化的“恒逸大脑”,二期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建设微商城、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的化纤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创造性提出“单锭数据流”概念,加强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着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公司为推进智能化改造,建成了国内首个全流程智能储运系统聚酯工厂,2022年设备管理系统开始推广应用,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引进智能外观检验、自动包装线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减少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子公司海宁恒逸新材料打造业内首个数字化黑灯工厂,自动化程度高达95%,整体效率超过92%,实现生产信息透明化,快速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荣获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授予的“2022年度中国智能制造最佳实践”奖项。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3年,公司继续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战略发展方针,进一步增强主营竞争能力,同时实现资源共享、系统性打造上下游协同,巩固一体化优势,增强境内外联动,完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产业链,深化“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全力把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化工产业集团。
(一)公司发展战略展望
2023年,公司主动适应经济变化,重塑创业激情,严守合法合规和安全生产两条底线。坚持产业战略方向不变,继续坚持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科研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运营效率,做大、做强石化化纤产业链,完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产业链,深化“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未来,公司着力夯实石化产业、石化贸易和石化金融的“石化+”产业布局,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加大差异化产品的开发,借力内外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化产业集团。
(二)行业发展展望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之(二)行业情况
(三)公司2023年经营思路
公司将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及产业发展新格局,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导向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新材料、新技术的转化效率;持续推动公司重点战略项目规划建设,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化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智能化技术需求;优化基层组织模式,不断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效能,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蓄势聚能。
1、聚力前行,稳健运营现有产能,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2023年,公司将继续安全稳健运营国内PTA和聚酯相关产品产能,推动钦州“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项目”和宿迁“年产110万吨新型环保差别化纤维项目”等在建工程的稳定建设,并持续稳步推进文莱二期项目建设。
文莱项目二期建成后将为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厚公司利润,并带来新成长性与协同性,新增的“烯烃-聚烯烃”产业链,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降低公司产品生产成本,保证原料供应稳定性,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长稳安满优精细化管理,保障文莱平稳生产
公司持续做好文莱炼化项目一期的生产运营工作,并始终把安全环保工作放在炼厂运营的首要地位,坚持装置运营“开得起、稳得住、长周期”,继续保持HSE良好业绩。同时,根据装置实际运行特点,通过“短平快”的技改技措手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全厂加工流程,有效保证一期装置的安全生产、产能提升、流程优化和降本增效。
2023年,为全面提升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能和创效能力,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能物耗,提升文莱炼化项目的全面盈利能力,根据行业惯例及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特性,结合成品油及化工品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公司对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实施例行检修提升技术改造工作。本次检修提升技术改造计划是公司及文莱公司管理层优化研究做出的有利于生产经营提升的例行安排。本次检修提升技改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生产装置的创效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运营效益,有利于文莱炼化项目未来的持续经营。
未来,公司坚持“市场导向、效益导向、服务生产”的宗旨,抓好原料进厂、产品生产、调合转输、销售出厂的全过程管控,及时解决产运销矛盾,确保生产销售计划顺利执行。
3、加大创新驱动力度,聚焦研发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2023年,公司在部分优势领域已开始进入行业技术前沿,接下来将继续发挥企业研究院自主创新精神,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继续围绕绿色环保类、功能类、生物基类三大主题进行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持续加大对“逸泰康”产品的推广力度,加大对环保聚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产品销售,顺利完成开发的钛系催化剂的试纺、试用、生产稳定性评估及客户试用评价;加大针对抑菌、阳离子可染、阻燃等功能性复合材料的开发规模并推进产业化;同时公司会重点推进气相重排、合成氨、双氧水、化纤油剂、锦纶专用二氧化钛等技术研发进程,促进绿色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发挥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动的功能定位、优势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基础研究,在前端开展科技协作、在后端推动应用落地,打造研发动力强、转化效率高、管理运行顺畅的灵活机制,不断催生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并积极作用于后端创新。构建技术创新、应用示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业务融合的多主体协同创新生态。公司将紧紧围绕产业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培育高端创新成果,打造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关键共性技术和高端化工产品的研发基地,并将致力于绿色化学品及先进材料研发,成为全行业的技术引领者。
4、强化数智融合,推进信息运营标准化体系建设
公司以数字化智能工厂为蓝本,加快推进信息运营标准化体系建设。2023年公司将持续巩固和完善恒逸大脑的服务体验,建立基于AI技术的综合应用持续升级,为公司高层提供产销一体化的科学决策体系。同时,实现信息资产、运营知识库、系统运营配置的线上化管理,实现运营数据的在线展示和分析,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产经营大数据的价值挖掘,建立日常运营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同时,随着石化产业对智能化物流技术的需求日趋旺盛,公司将着力打造建设高效MES系统,实现整个工厂数据的一致性和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升级“在线交易+在线金融+仓储物流”三位一体的化纤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效降低公司内部原料及产品的物流成本,实现上下游协同,为主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以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5、完善公司治理,助力实现战略目标
2023年,公司以董事会、监事会换届为契机,加大组织变革力度,打造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管理团队,激发组织和机制活力,发扬艰苦创业的指导精神,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员工积极为公司作出贡献。公司将持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常态化推进稳一线工作,通过持续完善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提升基层氛围等方式,增加员工归属感,激发企业内生力。
6、完善管理体系,持续提高经营效率
2023年,公司将不断建立并完善先进的运营管理体系,持续提高生产组织效率和经营管理绩效,积极推进精益生产体系建设,自上而下强化全员降本增效意识,深入实施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降本管控,搭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对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运营成本等做进一步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公司各项成本费用,实现运营效率协同提升,保证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所从事业务为石化和聚酯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石化和聚酯化纤行业与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其产品价格和销售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速,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行业发展会产生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衰退,将直接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终端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2、安全环保生产风险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严格贯彻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直致力于安全环保生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自生产主体运营以来,未发生重大影响的安全环保生产事件。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如何防范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
为降低行业安全环保生产风险,公司以加强环保方面的后续投入,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的购置与更新、组织体系的构建与落实等。公司将根据国家1、2、3类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安排,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着力构建安全标准管理体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及时清除安全环保隐患,排除重大事故发生的一切可能性。
3、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2023年,美国限制俄罗斯原油出口上限,OPEC国家应势减产,原油价格可能随国际形势、地缘政治等大幅波动。公司所处的产业链成本构成超过80%由上游原料决定,原油价格波动会影响产业链条中各产品的价格波动,进而加剧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以及伴随而来的销售风险的增加和企业效益的波动。公司将继续优化库存策略,降低因原油价格波动而导致产业链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4、环境保护风险
公司的生产经营须遵守多项有关空气、水质、废料处理、公众健康安全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取得相关环保许可,并接受国家有关环保部门的检查。近年来公司已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用于环保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并按照国家环保要求进行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但随着上市公司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推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未来国内或文莱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概述
恒逸石化(股票代码:000703)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炼油-化工-化纤产业集团之一,持续通过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一滴油,两根丝”发展战略指导下,公司依托文莱项目为支点加大国际化步伐,打通从炼油到化纤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上游、中游、下游内部高度匹配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在国内同行中打造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模式,形成以石化产业链为核心业务,以供应链服务业务为成长业务,以差别化纤维产品、工业智能技术应用为新兴业务的“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
1、石化化纤业务概述
(1)全球领先的“炼油-化工-化纤”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之一
报告期内,公司特有的“一滴油,两根丝”产业布局持续完善。在组织海内外员工携手科学抗疫、确保公司安全生产运营不受疫情重大影响的背景下,公司紧抓当前东南亚成品油市场进入超景气周期的历史性机遇,安全稳定运营文莱一期项目,均衡化和国际化经营优势更加凸显。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原油-PX-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战略发展方针,专注主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和工业智能技术投入,综合竞争优势持续增强,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延伸石化产业链,持续丰富产品种类并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有效巩固了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产品盈利能力,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化工轻油、液化石油气(LPG)、对二甲苯(PX)、苯、精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等石化产品;聚酯瓶片等包装产品及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涤纶短纤、聚酯(PET)切片等聚酯产品,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刚性需求。
2)此表为报告期公司的实际产能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重视新品研发投入,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坚持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导向,聚酯板块继续围绕绿色环保类、功能类、生物基类三大主题进行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对内优化销售体系,积极把握市场需求,通过研发-生产-销售的有机联动,充分挖掘并合理引导客户需求;对外通过与高校强强合作,合力构建“产学研”校企生态,在基础材料研究支持及前沿关键技术上实现有效探索。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路径、多梯次及多场景的研发体系进行技术攻关,再生细旦纤维迅速打开市场,受到客户一致好评。无锑环保“逸泰康”系列产品也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销量持续上升。阻燃纤维在国内阻燃产品中继续保持强势,维持较高的市场占比。“锦纶专用TiO2消光剂绿色制造及全消光锦纶产业化应用成套技术”项目取得突破进展,率先实现国产化应用。在差别化产品领域,有关抑菌、阳离子可染等功能性复合材料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并逐步推进产业化,技术水平已达国际领先。此外,公司也在重点推进气相重排、合成氨、双氧水等技术的研发进程。
(2)涵盖国计民生刚性需求的公司产品
公司终端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聚酯瓶片、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等聚酯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其中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为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和相应装备提供能源供应;涤纶长丝包括POY、FDY、DTY等产品,用于服装、家纺、装饰等面料及里料生产,也可用于织带、拉链、帐篷、汽车内饰、口罩的耳线等产业用途。其中公司FDY产品可用作医用等材料,满足下游客户对医疗用品原料增加的需求;涤纶短纤可广泛用于纺纱、无纺、填充三个领域,其中无纺布可用于消毒湿巾等健康领域;聚酯瓶片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及医用物资生产等领域,瓶级PET在饮料、乳制、食用油、调味品等民生行业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在酒类、日化、电子产品、医用产品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占有率快速提升。
2、“石化+”业务概述
(1)供应链服务业务有利于提升产品运营能力和配套增值服务
随着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均衡化发展的不断完善,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创新、推广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模式。公司依托炼油-化纤生产基地,开拓境内外区域市场,优化产品布局;加强数字化工厂建设,通过大数据手段积极探索生产柔性个性化定制;运用多种工具提升产品运营能力,探索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优势互补,积极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锁定产品价差。
公司积极开展原料和产品的全面配送服务,线上以恒逸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线下以物流业务为支撑,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公司不断优化恒逸微商城功能化应用,包括价格查询、快捷下单、行情资讯、智能物流管理平台(HTTMS)、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不断提升营销闭环系统效率,目前,该系统持续维持较高交易量;创新独有的全渠道物流管控体系,建设三方物流运输平台。
随着文莱项目的持续稳定运营,公司已配套相关海运业务,加快实施公司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工厂—产品—仓库—物流—客户的智能化供应链闭环系统,引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服务升级。
(2)浙商银行股权投资为公司提供稳定利润来源
浙商银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已于2016年3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2019年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A+H”上市银行。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基础扎实、效益优良、成长迅速、风控完善的优质商业银行。随着浙商银行“A+H”布局的完成,将会加速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公司将通过浙商银行的成长溢价,进一步优化公司战略布局,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浙商银行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紧紧围绕“两最”总目标和“上规模、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开创了“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服务实体经济再上台阶的新局面。
(二)行业情况
恒逸石化所处行业为石化化纤行业,原料来源于石油或石油裂解的相应化工品,下游终端产品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原油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产能供给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匹配情况等。
1、炼化板块:依托中国-文莱区位竞争优势,深挖东南亚炼化市场潜力
(1)全球原油供应偏紧,原油价格震荡上行
2022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及原油供给持续偏紧的背景下,原油价格上行后维持高位震荡态势。在国内全面复工复产和稳经济政策发力的背景下,原油需求有望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中枢仍将维持高位。
(2)东南亚成品油市场迎来超景气周期,未来增长前景广阔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7月的最新预测,以印尼、越南、泰国、马来和菲律宾为代表的东盟五国2022年的经济增速为5.3%,同比2021年增加1.9个百分点,2022年东南亚平均增长率有望达5.8%左右,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经济都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亚洲开发银行(ADB)对2022年东南亚的预测从4.9%小幅上调至5.0%,并认为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防疫措施的逐步放宽,东南亚国家需求大幅回暖,出口活动持续修复,东南亚大多数经济体已呈现较强的复苏势头。
从需求端来看,相较国内成品油供给过剩状态,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缺口较大,虽然东南亚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是全球唯一净进口油品市场,此外澳洲也需进口成品油,文莱成品油销售腹地成品油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从供给端来看,由于东南亚部分炼厂装置建设较早、技术老旧、管理不善、政府补贴负担较重及新冠疫情影响等原因,根据Platts数据,东南亚炼厂近三年退出产能为1,550万吨,且未来东南亚地区新增产能供给不足,2022年为东南亚炼厂产能供应的断档期。
根据IEA数据,全球范围内宣布在2020-2026年关停的炼厂达到360万桶/日。根据英国石油(BP)统计,2021年,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炼厂陷入关停潮,三地炼厂产能分别下降了2,568万吨/年、1,006万吨/年、1,100万吨/年。全球炼油新产能增速连续两年下滑,2021年全球炼厂产能同比净下滑2,089万吨/年,为30年来首次产能的净下滑。
与此同时,在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的大背景下,炼化企业对炼厂的扩产意愿不足,资本开支计划趋于谨慎,未来炼厂产能增长有限。此外,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全球成品油市场供给大幅收缩,加剧了东南亚成品油的供应紧张局面,且从中长期来看难以得到缓解。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东南亚成品油市场将维持超景气格局,公司文莱炼厂有望持续受益。
2、PTA板块:原料供应宽松,产业秩序保持稳定
近年来,随着政策放宽,国内PX新项目不断投产,PX产能占全球份额大幅提升,国产PX进口替代持续加速,PX进口依存度大幅下降。根据CCF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PX进口再度缩量,1-6月我国进口PX574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10.4万吨,降幅19.23%。在PX与PTA工厂的定价博弈中,PX产业利润向中下游转移明显。在此过程中,国内的大产能PX因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竞争优势,将逐步挤压国内及日韩地区中小产能,PX产能集中度将持续提升。PX产能集中趋势进一步影响了PTA行业产能结构,推动PTA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持续发挥规模优势。CCF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球的PTA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产能约为6,923万吨。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从北到南沿海岸线战略布局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海南洋浦的PTA基地,控股和参股PTA产能共计约1,900万吨/年,规模雄居全球首位。
2022年上半年,PTA价格总体呈现跟随成本震荡上行的局面,PTA去库存的供需关系助力PTA价格冲高。从供应端看,上半年PTA新增产能有限,仅逸盛新材料二期一套装置投产,产能为300万吨;大量检修和降负导致开工率下降,PTA供应处于偏紧状态。从需求端看,2021年起我国PTA出口开始发力,2022年PTA出口需求创新高。随着我国PTA产能进一步扩大,未来出口有望进一步增加。同时,当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6月起各地基本实现复工复产,市场信心有待恢复,供应端的损失和需求量的增加使PTA供需端利好明显。
3、聚酯板块:终端需求保持良性增长,持续的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提升优势企业的竞争力
(1)居民消费需求提升,纺织服装下游需求旺盛
从下游需求来看,聚酯纤维主要运用在服装、家纺和产业新兴应用领域,与居民消费意愿密切相关。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中央稳企业、稳经济、稳就业措施显效发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0%,继续保持增长,并且跑赢了GDP增速。同时,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推动纺织服装、服饰业等终端消费性支出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方面,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56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5%,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0.8%。
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居民消费习惯、消费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线上消费步入居民日常生活。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5万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较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网络零售市场企稳回升,展现出良好复苏态势。除了传统电商以外,电商直播平台已成为重要的服装销售方式之一,线上直播消费异军突起对终端消费形成有力支撑,拉动了纺织服装等终端需求的高增长。线上消费逆势而上,有效促进消费回补,释放市场潜力,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已进入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模式加速迭代、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此外,传统旺季即将来临,需求进一步回升可期。
(2)纺织服装海外需求旺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
2022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在2021年高基数的背景下仍稳步增长,其中服装出口增长尤为迅速。一方面,我国国内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纺织行业的生产供给能力及产业链均正常协调运转,为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我国纺织品出口占全球份额较大,国际需求相对稳定,虽存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外部风险的不良影响,但整体可控,出口情况相对乐观。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564.9亿美元,增长11.7%,其中纺织品出口763.2亿美元,增长11.3%,服装出口801.7亿美元,增长12%。纺织服装外需增长也带动了上游聚酯需求增长。
(3)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成果转化,竞争秩序进一步优化
目前,聚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优化。CCF数据显示,聚酯的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太地区,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总产能达6,880万吨/年。未来新增聚酯产能延续以龙头优势企业的差别化纤维为主的特点,老旧装置的落后聚酯工厂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将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公司所处产业链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聚酯行业的竞争秩序持续改善,发展环境更趋良性。公司作为龙头优势企业之一,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多措并举提升差别化纤维的产能,持续享受行业良好景气度带来的盈利提升。
(4)国内产品升级换代,助力瓶片景气度提升
近年来,在产品升级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的背景下,聚酯瓶片需求量不断提升,同时在环保需求的推动下,再生聚酯瓶片市场也在迅速增长。在全球瓶级PET产能分布方面,目前产能主要分布在以我国、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其中,我国瓶级PET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作为全球最大的瓶级PET生产国,近年来我国瓶级PET生产技术不断升级,生产工艺不断完善,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较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自2014年以来,我国瓶级PET产品的出口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22年上半年,聚酯瓶片行业受益于海外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出口量大幅增加,整体维持去库存格局。1-6月,我国聚酯瓶片出口总量达到215万吨附近,同比增长45%,出口市场占国内瓶级PET总产量的40%,为国内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聚酯瓶片出口量的大幅增加,也相对造成了国内聚酯瓶片的供应紧张状况,进一步支撑聚酯瓶片利润维持高位。
(三)公司各板块所处地位
公司所处的石化化纤行业属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行业波动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产品供给和下游终端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随着炼化项目的不断推进,石化产品的自给率逐步提高,全球的定价话语权有所提升。报告期内市场份额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炼化板块
根据Platts(普氏能源咨询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东南亚炼化产能约为2.7亿吨。过去三年东南亚炼厂新增产能为2,875万吨;退出产能为1,550万吨;产能净增加1,325万吨,其中恒逸文莱项目一期产能占净增加产能的60.38%。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恒逸文莱项目一期引进当时全球最大的单体单系列芳烃装置和全球第六套灵活焦化工艺装置,装置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且更加清洁与环保,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公司文莱二期项目投产后将实现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促进公司炼化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2、PTA板块
根据CCF数据,截至2022年8月,国内PTA现有产能基数调整为6,923万吨。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从北到南沿海岸线战略布局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海南洋浦4个PTA基地,控股和参股PTA产能共计约1,900万吨/年,规模居全球首位。
3、聚酯板块
CCF数据显示,聚酯的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截至2022年8月,全国聚合总产能6,880万吨,其中涤纶长丝产能3,906万吨,涤纶短纤产能885万吨,聚酯瓶片产能1,171万吨。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1,076.5万吨:其中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270万吨;聚酯纤维产能包括长丝644.5万吨、短纤88万吨、聚酯切片74万吨,参控股聚合产能位列全球第一。2022年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公司不断提升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长期以来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
(四)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通常和生产厂家或贸易商直接协商,选择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决定交易价格。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向国内外主要石化产品、原油供应商采购。公司选择原料供应商时首要考虑其产品质量以及供货的稳定性。在确保上述的同时,亦会选择具备价格竞争力的供应商以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会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年度供货合同,商定在相关年度内根据实际供货时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并按协议中商定的数量向公司供应其产品。
公司主要的辅料采购流程与原料采购基本一致。
2、生产模式
对于聚酯产品,公司主要根据事先拟定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在具体执行年度生产计划时,会将年度生产计划细分为月度生产计划,然后由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市场反馈及变动信息,对该月度生产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最终确定每月生产计划并安排生产。
公司的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工艺和参数,控制成品油及化工品等具体产品的产量。
公司的PTA产品主要由浙江逸盛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装置的负荷水平以控制PTA产量。
3、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产品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PTA及聚酯产品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产品覆盖国内二十多个省份及地区,大部分产品均通过公司销售部门直接销售给客户,仅有少量产品通过经销商销售。
(1)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和化工品产品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其中,化工品主要销售客户为公司产业链下游PTA生产企业,结算模式通常采用电汇及信用证等;成品油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公司向文莱当地企业销售通常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公司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及澳大利亚销售主要通过新加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出售,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
(2)PTA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PTA产品销售一般采用直销方式,即直接与下游聚酯生产企业或大型贸易商签订购销合同,约定一定期间内的采购数量及采购价格,收到客户的货款后直接从公司仓库发货。PTA产品销售的结算模式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通常以电汇、承兑汇票或信用证进行结算。
(3)聚酯纤维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聚酯纤维产品的主要客户是纺织企业,包括加弹企业、服装面料生产企业、箱包面料生产企业、家庭装饰面料生产企业等,这些客户基本集中在江浙地区和上海。公司一般采用直销方式,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一般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
4、供应链服务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供应链服务业务主要包括贸易业务和配套物流相关服务。
(1)贸易业务
石油化工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一方面,原料供应端易受到上游供应商产能情况、装置运行稳定性以及新装置投产时间等因素影响。需求端,尤其下游聚酯板块销售存在典型季节特征同时,化工原料及产成品都非常依赖港口设施和国际物流运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石油化工产业链上产品价格都会受到终端原油价格的影响,呈现宽幅波动。因此,石油化工企业为保障生产经营,强化供应链稳定,减少价格波动风险,在采购和销售环节都需要通过开展贸易业务平滑供需和对冲风险。
新冠疫情下行业内产能释放不确定,各地区采取的隔离封锁措施导致物流供应不稳定再加上油价大幅震荡,加剧行业供需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推动企业通过贸易管理对冲供应风险的迫切需求。公司贸易业务始终坚持以服务主业为原则,贸易品种围绕主营业务和核心产品开展,主要为PTA和MEG,其中PTA属于公司PTA板块的产成品,PTA和MEG同时又是聚酯板块的重要原材料,通过贸易来稳定供应链并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2)配套物流相关服务
公司物流板块为恒逸石化上下游产业提供原料、产品的运输保障服务,业务涵盖原料运输、产品运输、外贸运输三方面,深耕国内,逐步走向国外,经营范围涉及国际海运、陆路运输等。其主要业务模式如下:
1)原料运输。主要服务于公司体系内的生产工厂,通过自有车辆陆路承运及第三方陆路运输、内河船运等。
2)产品运输。主要服务于公司销售公司的业务订单,组织第三方物流公司承运产品运输任务,并由恒逸物流进行运输业务结算。
3)外贸运输。主要通过恒逸物流与公司销售公司协作,与第三方船公司或货代公司合作,以招标方式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运输模式有海铁联运、海河联运、直运等。
4)国际运输。主要服务于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大部分由恒逸物流及其海外子公司承担运营。其中,PMB项目的进口原油和煤炭、出口成品油和苯等产品的运输采取市场第三方船东的船队运力以现货租船的方式承运;而化工品PX的运输由于航线上下游港口和批次运量相对稳定,则采用自建期租MR化工船队的方式进行运输;部分LPG气体产品则采用以上两种方式混合的模式来达到安全保运的目标。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坚持科研创新,满足市场高端化差别化需求
公司长期致力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注聚酯化纤领域的高端产品及绿色产品的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已实现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公司高端产品比重持续提升,自主研发的无锑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泰康广泛应用于婴幼儿服装、面膜等领域,产品附加值远高于常规产品。阻燃细分产品逐渐丰富、再生阻燃聚酯成功完成终试,已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接受。
2、文莱炼化项目一期经营水平持续提升,二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公司文莱炼化项目一期主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及PX、苯等化工品,产品种类丰富。2022年,随着东南亚放松疫情管控措施,下游需求大幅回暖,交通运输及制造业等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叠加疫情扰动、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成品油市场供应持续紧张,新加坡成品油裂解价差创下近十年以来历史新高,东南亚成品油市场进入超景气周期,带动文莱炼化项目一期效益大幅改善提高。报告期内,成品油、化工品等产品销售顺畅,炼油产品、化工产品产量分别为313.32万吨、104.86万吨;销量分别为313.11万吨、105.99万吨,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在确保一期项目生产运营的同时,公司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及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文莱炼化项目二期建设。提出定位于国际一流的石化-化纤综合服务商,系统性打造上下游协同、境内外联动、软硬件配套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发展规划。随着文莱炼化项目一期的全面投产及二期项目的规划建设,公司文莱炼化项目竞争优势将会大幅度提升。
3、独特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优势,产品成本自主可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创新、推广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模式。公司采用自有槽车运输,实现原料保供,提升运输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公司自运比例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供应链业务有效提高了公司对产品成本及售价的敏感度,增强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随着文莱项目的投产运营,公司已配套相关海运业务,加强海外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管理。逐步打造自有船队,增加海运实力,有效应对运力紧张和海运费增长的情形,保证货运及时交货。
4、重大在建战略项目陆续投产,公司规模化效益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PTA及聚酯化纤业务规模继续增长,公司产能规模再上台阶,行业龙头地位不断巩固,新增产能释放持续为公司提供增量贡献,持续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报告期内,逸盛新材料2#线300万吨PTA建成投产,公司PTA产能再上新台阶。当前,公司参控股PTA产能1,900万吨/年;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1,076.5万吨/年:聚酯纤维产能806.5万吨/年,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270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规模优势突出。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石化和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实体、突出主业的国际化产业战略领先优势
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方针,通过强强联合,率先应用聚酯熔体直纺技术、大规模PTA技术和己内酰胺绿色高端技术,通过并购整合优化扩张化纤行业终端产能,实现石化化纤产业优势嫁接,并在上述领域产业大幅度提升行业技术和竞争力,助推石化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公司率先在海外布局文莱项目,响应“一带一路”政策,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抓住东南亚市场的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国际化布局和经营,助力公司完成纵向产业链一体化,解决原料瓶颈,绘制国际化产业发展蓝图。
2、聚焦高端科研创新的技术优势
公司长期专注于石化化纤领域的高端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实现工艺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全面开展全产业链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全流程、柔性化的高新产品(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公司紧紧围绕“一滴油,两根丝”的产业结构,在材料方向,公司聚焦于聚酯的绿色制造,关注聚酯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高性能聚酯材料。在化工方面,为拓展PTA的应用范围,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聚酯差别化生产所需各类二醇的开发。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公司积极研究现有工艺中三剂如消光剂、催化剂、添加剂等的开发。
绿色发展方面,公司秉承绿色发展、环保发展的理念,关注聚酯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公司通过自主立项和研发,制造出安全、高质化、环保的绿色聚酯产品,推出自主研发的无锑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泰康”,同时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高性能聚酯材料。通过推进绿色制造,能够有效降低生产中环境污染的问题,实现纺织品生命周期的绿色循环。
3、上下游均衡一体化、规模化的全产业链优势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等差异化发展模式,打造“原油-芳烃-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公司现有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PTA产能1,900万吨,占全国PTA有效产能的27.44%;聚合、己内酰胺产能分别为1,076.5万吨和40万吨,参控股聚合产能占全国聚合有效产能的15.21%,产业集中度较高,规模优势明显。公司上、中、下游原料自给自足,实现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
公司不断升级优化产业模式,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优势,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推进大规模装置和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应用,规模优势促进了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极大地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规模化采购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获得优势价格节省采购成本,为最终产品的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文莱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烯烃-聚烯烃”产业链,有利于提升文莱炼化一体化项目集约化、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有利于公司产品、设备和公用工程的一体化、全球化和均衡化协同运营,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数字化智造、全产业链协调运作的产业互联网优势
公司确立“石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石化制造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化纤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公司主动拥抱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时代,加强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推进自动络筒、自动包装、智能外检、AGV小车、机器人、立体库等智能制造装置间的信息互联,建成国内配备全流程智能储运系统的聚酯工厂,并在行业内首创全生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智慧销售供应链系统。公司通过网络通信、物联网、移动化、微服务、实时数据库等技术,自行研发单锭数据流系统和云表成品仓储系统,实现产品在车间仓库内的高效物流运转和品质自动控制,实现各生产工序间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效率提升,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同时,公司以化纤工业互联网引领者为目标,发挥自身供应链配套优势,积极构建行业生态圈,着力打造“在线交易+在线金融+仓储物流”一体化与可视化的“恒逸大脑”,为全球化纤行业提供数字管理、智能制造、线上交易、物流服务、市场分析、产供销协同、供应链金融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化纤行业发展赋能创造更多价值。
公司打造创新客户服务生态圈,建设微商城、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的化纤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对外结合互联网营销和客户社交体验管理,从客户自主下单,到配套供应链服务,从实现销售数据全流程展现,到提供多维度画像的数据服务;对内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交互效率,消除信息流通障碍,形成销售、收款、排货、发货、派车、装运、开票等供应链业务闭环流程。
5、扎根国内,放眼全球的年轻化、职业化及国际化团队管理优势
公司重视职业化团队管理,多种渠道引进境内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积极启用内部培养的年轻管理人才,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
目前,公司拥有一支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与运营团队,为公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组织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持续实施组织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公司组织管理运作效率,发挥规模协同优势。
为促进公司人才队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与员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除了为员工提供业内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机制外,公司自2015年以来,落地实施了两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并已累计实施两期股份回购计划以储备用于后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有力地吸引了高精尖人才的加入。通过长期发展共享机制的建立,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所从事业务为石化和聚酯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石化和聚酯化纤行业与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其产品价格和销售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速,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行业发展会产生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衰退,将直接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终端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2、安全环保生产风险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严格贯彻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直致力于安全环保生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自生产主体运营以来,未发生重大影响的安全环保生产事件。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如何防范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
为降低行业安全环保生产风险,公司以加强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生产责任制,根据国家1、2、3类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安排,公司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着力构建安全标准管理体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及时清除安全环保隐患,排除重大事故发生的一切可能性。
3、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公司是国内炼油—化工—化纤的龙头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成本构成超过80%由上游原料决定,而原油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产业链条中各产品的价格波动,进而加剧了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以及伴随而来的销售风险的增加和企业效益的波动。2022年下半年,公司将继续优化库存策略,降低因原油价格波动而导致产业链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四、主营业务分析
无。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所处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一)概述
恒逸石化(股票代码:000703)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炼油-化工-化纤产业集团之一,持续通过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全面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一滴油,两根丝”发展战略指导下,公司依托文莱项目为支点加大国际化步伐,打通从炼油到化纤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上游、中游、下游内部高度匹配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在国内同行中打造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模式,形成以石化产业链为核心业务,以供应链服务业务为成长业务,以差别化纤维产品、工业智能技术应用为新兴业务的“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
1、石化化纤业务概述
(1)全球领先的“炼油-化工-化纤”产业链一体化龙头之一
报告期内,公司特有的“一滴油,两根丝”产业布局持续完善。在组织海内外员工携手科学抗疫、确保公司安全生产运营不受疫情重大影响的背景下,公司全年保持稳定运行,聚酯产业扩产提质、PTA产业挖潜改造和炼化产业全面投产等优势集中显现,产业链一体化、均衡化和国际化经营优势更加凸显。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原油-PX-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战略发展方针,专注主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和工业智能技术投入,综合竞争优势持续增强,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延伸石化产业链,持续丰富产品种类并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有效巩固了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产品盈利能力,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化工轻油、液化石油气(LPG)、对二甲苯(PX)、苯、精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等石化产品;聚酯瓶片等包装产品及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伸丝(FDY)、涤纶加弹丝(DTY)、涤纶短纤、聚酯(PET)切片等聚酯产品,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刚性需求。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原油加工设计产能800万吨/年;参控股PTA产能1,900万吨/年;PIA产能30万吨/年;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1,046.5万吨:聚酯纤维产能776.5万吨/年,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270万吨;己内酰胺(CPL)产能40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2)此表为报告期公司的实际产能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重视新品研发投入,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坚持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导向,聚酯板块继续围绕绿色环保类、功能类、生物基类三大主题进行产品开发与成果转化。对内优化销售体系,积极把握市场需求,通过研发-生产-销售的有机联动,充分挖掘并合理引导客户需求;对外通过与高校强强合作,合力构建“产学研”校企生态,在基础材料研究支持及前沿关键技术上实现有效探索。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路径、多梯次及多场景的研发体系进行技术攻关,使得再生细旦纤维迅速打开市场,受到客户一致好评。无锑环保“逸钛康”系列产品也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销量持续上升。阻燃纤维在国内阻燃产品中继续保持强势,维持较高的市场占比。抗菌防病毒产品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抗菌防病毒纤维将成为差别化产品的新利润增长点。
(2)涵盖国计民生刚性需求的公司产品
公司终端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聚酯瓶片、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等聚酯产品,广泛用于满足涉及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其中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为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和相应装备提供能源供应;涤纶长丝包括POY、FDY、DTY等产品,用于服装、家纺、装饰等面料及里料生产,也可用于织带、拉链、帐篷、汽车内饰、口罩的耳线等产业用途。其中公司FDY产品可用作医用等材料,满足下游客户对医疗用品原料增加的需求;涤纶短纤可广泛用于纺纱、无纺、填充三个领域,其中无纺布可用于消毒湿巾等健康领域;聚酯瓶片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及医用物资生产等领域,瓶级PET在饮料、乳制、食用油、调味品等民生行业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在酒类、日化、电子产品、医用产品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占有率快速提升。
2、“石化+”业务概述
(1)供应链服务业务有利于提升产品运营能力和配套增值服务
随着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均衡化发展的不断完善,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创新、推广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模式。公司依托炼油-化纤生产基地,开拓境内外区域市场,优化产品布局;加强数字化工厂建设,通过大数据手段积极探索生产柔性个性化定制;运用多种工具提升产品运营能力,探索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优势互补,积极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锁定产品价差。
公司积极开展原料和产品的全面配送服务,线上以恒逸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系统为核心,线下以物流业务为支撑,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公司不断优化恒逸微商城功能化应用,包括价格查询、快捷下单、行情资讯、智能物流管理平台(HTTMS)、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不断提升营销闭环系统效率,目前,该系统交易量持续爆发式增长;创新独有的全渠道物流管控体系,建设三方物流运输平台。
随着文莱项目的投产运营,公司已积极开展配套海运业务,加快实施公司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管理,形成工厂—产品—仓库—物流—客户的智能化供应链闭环系统,引领行业智能化供应链服务升级。
(2)浙商银行股权投资为公司提供稳定利润来源
浙商银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已于2016年3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并于2019年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A+H”上市银行。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基础扎实、效益优良、成长迅速、风控完善的优质商业银行。随着浙商银行“A+H”布局的完成,将会加速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公司将通过浙商银行的成长溢价,进一步优化公司战略布局,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根据浙商银行发布的2021年年报,2021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为544.71亿元,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26.48亿元;截至2021年12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2.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64%。浙商银行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紧紧围绕“两最”总目标和“上规模、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十二字经营方针,开创了“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服务实体经济再上台阶的新局面。
(二)行业情况
恒逸石化所处行业为石化化纤行业,原料来源于石油或石油裂解的相应化工品,下游终端产品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原油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产能供给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匹配情况等。
1、炼化板块:依托中国-文莱区位竞争优势,深挖东南亚炼化市场潜力
(1)全球原油供求缺口扩大,原油价格震荡上行
2021年,全球原油价格震荡攀升。在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原油需求也随之增长。“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病毒一度引发市场恐慌,油价短线跳水,但总体而言原油价格依然保持上升态势。在宏观政策层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叠加美元指数弱势对原油市场起到显著支撑作用。疫情导致的阶段性供需错配以及流动性宽松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增长,尤其是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进一步刺激原油价格上升。进入2022年以来,地缘政治风险也扰动着油价,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冲突,沙特石油设施遭受袭击、苏伊士运河航道阻塞等事件均在加剧原油市场震荡。
供给方面,2021年5月起,随着全球原油需求增长,OPEC+开始逐步释放产能。7月,OPEC+达成增产协议,决定自2021年8月开始每月增产40万桶/日,至年底增加200万桶/天的供应量,其中OPEC成员国每月增产25.4万桶/日。尽管主要产油国逐步增产,但实际原油产量低于承诺增产数量,同时产能释放速度滞后于需求复苏速度。根据IEA预测,到2022年年底,OPEC+预计的产量与实际交付的产量之间的缺口可能达到10亿桶。
需求方面,根据IEA数据,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加了540万桶/日,同时IEA预测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320万桶/日。OPEC部分产油国供给恢复不及预期,叠加全球能源需求依然强劲,原油市场仍然保持震荡上行态势。
(2)东南亚成品油市场迎来超景气周期,未来增长前景广阔
2022年以来,随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东南亚国家放开疫情管控措施,积极实行复工复产,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此外东南亚供应链恢复后,部分海外订单回流,内外需共振下,东南亚成品油市场需求强劲复苏。
根据Platts数据,分产品来看,汽油方面,东南亚2021年进口约4,092万吨。主要进口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等地,主要出口国为新加坡和泰国;柴油方面,2021年进口3,696万吨,主要进口国为越南、孟加拉、菲律宾、斯里兰卡、缅甸、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地;航空煤油方面各国几乎能够自给自足,以贸易流转为主,东南亚主要进口国为马来西亚、和其他几个炼厂规模较小的国家,如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地,2021年进口约357万吨;另外,2020年IMO新标实施,低硫燃料油的需求增加。新加坡是主要的船运基地,部分MGO(船用柴油)需要替代船用燃料油,东南亚柴油需求有望继续增加。相较国内成品油供给过剩状态,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缺口较大,是全球唯一净进口油品市场,成品油需求增长潜力大,此外澳洲也需进口成品油。
供给方面,由于东南亚部分炼厂装置建设较早、技术老旧、管理不善、政府补贴负担较重等原因,亚洲地区近三年关停产能较多,亚洲计划新增产能集中在中国和印度,东南亚仅有文莱、印尼和越南有少量增产。
作为东南亚炼厂盈利风向标,从2019年至今成品油裂解价差来看,2020年疫情期间,成品油裂解价差处于历史最低点水平,2021年,随着东南亚疫情有所缓解,市场需求逐步回暖,成品油裂解价差持续修复。2022年以来,在原油价格暴涨、东南亚疫情缓解带来的需求增加以及成品油供应收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新加坡成品油裂解价差更是一路上扬。
亚洲开发银行(ADB)对2022年东南亚经济做出了最新的预测,认为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5.1%,东南亚经济复苏动力持续走强。在东南亚炼厂供给能力不增反降的市场格局下,预计该市场每年继续保持成品油进口态势,且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东南亚成品油需求有望获得支撑,成品油进口数量将继续维持增长趋势,同时伴随着裂解价差的持续向好,市场导向的新型炼厂将迎来盈利能力的回升,恒逸石化文莱炼厂有望受益于成品油价差的持续扩大。
2、PTA板块:原料供应宽松,产业秩序保持稳定
2021年,原油价格的上涨带动PX和PTA价格上涨。全年PX价格底部反弹,二季度随着多家公司PTA装置投产,PX价格维持增长。根据CCF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内PTA现有产能基数调整为6,563万吨,同比增长13.88%;而受能耗双控政策、装置检修和产能淘汰等因素影响,全年国内PTA新增产量325万吨,同比增长6.5%,低于新增产能增速,但仍创历史新高。由于美国、韩国PTA装置出现较多意外检修等情况,国外开工率不足,国内PTA出口量大幅增长。CCF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陆PTA进口总量为7.65万吨,大陆总出口量为257.51万吨,2020年出口84.67万吨,同比增长204.1%。由于韩国PTA出口量减少,预计2022年国内PTA出口仍将维持增长态势。
3、聚酯板块:终端需求保持良性增长,优势企业将受益化纤产业链格局重塑
(1)居民消费需求提升,纺织服装下游需求旺盛
从下游需求来看,聚酯纤维主要运用在服装、家纺和产业新兴应用领域,与居民消费意愿密切相关。2021年,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扩大内需的战略和各项促进消费的政策显效发力,消费群体对纺织服装、服饰品质的要求与消费能力也在同步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13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同比名义增长9.1%。同时,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07元,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16元,增长16.1%。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推动纺织服装、服饰业等终端消费性支出提高。
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居民消费习惯、消费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线上消费步入居民日常生活。据商务部数据,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1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4.5%,居民消费持续向线上转移。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国内鞋服行业网购销售占比为35.4%,依然保持连续增长态势。除了传统电商以外,电商直播平台已成为重要的服装销售方式之一,线上直播消费异军突起对终端消费形成有力支撑,拉动了纺织服装等终端需求的高增长。线上消费逆势而上,有效促进消费回补,释放市场潜力,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已进入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模式加速迭代、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
(2)纺织服装海外需求旺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
2021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恢复增长,提高服装消费意愿,推动发达国家服装消费需求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东南亚疫情扩散影响当地纺织企业的生产,多家工厂停产减产,因此部分订单转移到国内。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2021年在海外消费需求增长、部分订单回流等因素支撑下,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3,155亿美元,同比增长8.4%,在2020年较高贸易基数上实现超预期增长,主要拉动力量来源于服装、纺织纱线和织物出口大幅增长,其中,服装贡献显著,2021年服装出口1,702.8亿美元,同比增长24.0%,较疫情前增长16.0%,为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纺织服装外需增长也带动上游聚酯需求增长。
(3)聚酯行业市场集中度改善,竞争秩序进一步优化
2021年,国内聚酯产能和产量均实现稳步增长。根据CCF数据,2021年国内聚酯新增产能为357万吨,产能增速为5.76%。截至2021年12月31日,聚酯总产能为6,556万吨。2021年及未来新增聚酯产能延续以龙头企业扩能为主的特点,老旧装置的落后聚酯工厂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将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公司所处产业链准入门槛将进一步加大,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优化,行业竞争秩序持续改善,发展环境更趋良性。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之一,通过多种方式加速下游化纤业务的扩产增收,将率先享受行业良好景气度带来的盈利提升。
(4)国内产品升级换代,助力瓶片景气度提升
CCF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瓶级PET产能为3,227万吨,其中,我国瓶级PET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比重为40%,位居全球第一。
在产品升级的背景下,聚酯瓶片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在环保需求的推动下,再生聚酯瓶片市场也在迅速增长。2021年全球瓶级PET表观消费量预计在3,208万吨,同比增速超12%。其中,国内需求量快速增长,瓶级PET全年表观消费量705万吨,同比增长约24%。下游需求端,传统的软饮料市场表现良好,同时疫情也推动了瓶片在生鲜电商领域、家用消杀等日化领域以及环保地板、光学薄膜等新型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对瓶片持续增长的需求。
(三)公司各板块所处地位
公司所处的石化化纤行业属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行业波动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产品供给和下游终端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随着炼化项目的不断推进,石化产品的自给率逐步提高,全球的定价话语权有所提升。报告期内市场份额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炼化板块
根据Platts(普氏能源咨询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东南亚炼化产能约为2.7亿吨。过去三年东南亚炼厂新增产能为2,875万吨;退出产能为1,550万吨;产能净增加1,325万吨,其中恒逸文莱项目一期产能占净增加产能的60.38%。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恒逸文莱项目一期引进当时全球最大的单体单系列芳烃装置和全球第六套灵活焦化工艺装置,装置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且更加清洁与环保,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公司文莱二期项目投产后将实现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促进公司炼化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2、PTA板块
根据CCF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内PTA现有产能基数调整为6,563万吨。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从北到南沿海岸线战略布局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海南洋浦4个PTA基地,控股和参股PTA产能共计约1,900万吨/年,规模居全球首位。另外,据CCF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PIA产能约为55万吨,公司PIA产能30万吨,约占全国产能的54.55%。
3、聚酯板块
CCF数据显示,聚酯的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聚合总产能6,556万吨,同比增长5.76%,其中涤纶长丝产能3,717万吨,涤纶短纤产能855万吨,聚酯瓶片产能1,111万吨。公司参控股聚合产能1,046.5万吨:其中聚酯瓶片(含RPET)产能270万吨;聚酯纤维产能包括长丝614.5万吨、短纤88万吨、聚酯切片74万吨,参控股聚合产能位列全球第一。2021年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公司不断提升差别化纤维品种比重;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长期以来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工艺流程及业绩驱动因素
(一)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通常和生产厂家或贸易商直接协商,选择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决定交易价格。
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料主要向国内外主要石化产品、原油供应商采购。公司选择原料供应商时首要考虑其产品质量以及供货的稳定性。在确保上述的同时,亦会选择具备价格竞争力的供应商以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会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年度供货合同,商定在相关年度内根据实际供货时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并按协议中商定的数量向公司供应其产品。
公司主要的辅料采购流程与原料采购基本一致。
2、生产模式
对于聚酯产品,公司主要根据事先拟定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在具体执行年度生产计划时,会将年度生产计划细分为月度生产计划,然后由生产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市场反馈及变动信息,对该月度生产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最终确定每月生产计划并安排生产。
公司的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工艺和参数,控制成品油及化工品等具体产品的产量。
公司的PTA产品主要由浙江逸盛生产,通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装置的负荷水平以控制PTA产量。
3、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产品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PTA及聚酯产品以国内市场销售为主,产品覆盖国内二十多个省份及地区,大部分产品均通过公司销售部门直接销售给客户,仅有少量产品通过经销商销售。
(1)成品油和化工品(PX、苯等)销售模式
公司成品油和化工品产品主要由恒逸文莱生产。其中,化工品主要销售客户为公司产业链下游PTA生产企业,结算模式通常采用电汇及信用证等;成品油主要面向文莱国内、其他东南亚国家及澳大利亚等地出售,公司向文莱当地企业销售通常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公司向东南亚其他国家及澳大利亚销售主要通过新加坡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出售,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为信用证。
(2)PTA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PTA产品销售一般采用直销方式,即直接与下游聚酯生产企业或大型贸易商签订购销合同,约定一定期间内的采购数量及采购价格,收到客户的货款后直接从公司仓库发货。PTA产品销售的结算模式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通常以电汇、承兑汇票或信用证进行结算。
(3)聚酯纤维产品销售模式
公司聚酯纤维产品的主要客户是纺织企业,包括加弹企业、服装面料生产企业、箱包面料生产企业、家庭装饰面料生产企业等,这些客户基本集中在江浙地区和上海。公司一般采用直销方式,与客户直接订立销售合同,结算模式一般为款到发货或款货两讫。
4、供应链服务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供应链服务业务主要包括贸易业务和配套物流相关服务。
(1)贸易业务
石油化工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一方面,原料供应端易受到上游供应商产能情况、装置运行稳定性以及新装置投产时间等因素影响。需求端,尤其下游聚酯板块销售存在典型季节特征同时,化工原料及产成品都非常依赖港口设施和国际物流运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石油化工产业链上产品价格都会受到终端原油价格的影响,呈现宽幅波动。因此,石油化工企业为保障生产经营,强化供应链稳定,减少价格波动风险,在采购和销售环节都需要通过开展贸易业务平滑供需和对冲风险。
新冠疫情下行业内产能释放不确定,各地区采取的隔离封锁措施导致物流供应不稳定再加上油价大幅震荡,加剧行业供需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推动企业通过贸易管理对冲供应风险的迫切需求。公司贸易业务始终坚持以服务主业为原则,贸易品种围绕主营业务和核心产品开展,主要为PTA和MEG,其中PTA属于公司PTA板块的产成品,PTA和MEG同时又是聚酯板块的重要原材料,通过贸易来稳定供应链并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2)配套物流相关服务
公司物流板块为恒逸石化上下游产业提供原料、产品的运输保障服务,业务涵盖原料运输、产品运输、外贸运输三方面,深耕国内,逐步走向国外,经营范围涉及国际海运、陆路运输等。其主要业务模式如下:
1)原料运输。主要服务于公司体系内的生产工厂,通过自有车辆陆路承运及第三方陆路运输、内河船运等。
2)产品运输。主要服务于公司销售公司的业务订单,组织第三方物流公司承运产品运输任务,并由恒逸物流进行运输业务结算。
3)外贸运输。主要通过恒逸物流与公司销售公司协作,与第三方船公司或货代公司合作,以招标方式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运输模式有海铁联运、海河联运、直运等。
4)国际运输。主要服务于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大部分由恒逸物流及其海外子公司承担运营。其中,PMB项目的进口原油和煤炭、出口成品油和苯等产品的运输采取市场第三方船东的船队运力以现货租船的方式承运;而化工品PX的运输由于航线上下游港口和批次运量相对稳定,则采用自建期租MR化工船队的方式进行运输;部分LPG气体产品则采用以上两种方式混合的模式来达到安全保运的目标。
1、成品油/化工品的生产流程
公司的成品油/化工品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加氢裂化、灵活焦化、催化裂化及烷基化等。
2、PTA制备流程
PTA具体的工艺流程单元可分为氧化单元与精制单元:
(1)氧化单元
(2)精制单元
3、聚酯酯化缩聚流程
聚酯酯化流程中,原料PTA和乙二醇以及催化剂溶液按规定比例连续送入浆料配制槽中,进入酯化反应器后,通过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使酯化率达到约95%~96%。酯化物料经预缩聚、终缩聚等反应后生产出的聚酯熔体采用齿轮泵出料和增压,经熔体过滤器过滤后,通过特殊设计的熔体分配系统,一部分送纺丝装置熔体直纺,另一部分送切片生产系统铸带切粒。
4、POY、FDY的生产流程
POY和FDY的生产工艺基本一致,聚酯熔体从聚酯装置的熔体分配阀出口处接入输送至本装置,再经熔体三通阀分为二个系统,途中分别经熔体增压泵增压,再经过熔体冷却器降温后进入熔体分配阀。自熔体分配系统来的聚酯熔体以一定温度进入由汽相热媒保温的纺丝箱体,经计量泵计量后送至纺丝组件。熔体管道上设有冷冻阀可保证纺丝位单独开停。熔体在纺丝组件内再次经过滤层过滤匀压后,从喷丝板呈细流喷出,在恒定的温湿度吹风的条件下,凝固成丝条。丝条通过油轮上油,再经网络喷嘴后,在卷绕机卷装成丝筒。在2500m/min~5100m/min的高速卷绕下制取POY、FDY产品。
5、DTY的生产流程
丝筒架上的POY丝经导丝器、喂入罗拉、变形热箱、冷却、牵伸、假捻器、中间喂入罗拉、网络、热箱,输出罗拉及上油辊后卷绕成DTY丝筒即为成品。
6、短纤的生产流程
涤纶短纤维是通过熔体输送到纺丝机,纺丝成型,通过牵伸卷曲热定型后,切断成不同长度的纤维,打包成单独包装。主要工艺流程包括熔体输送、纺丝、冷却、卷绕、落桶、集束、牵伸、紧张热定型、叠丝、卷曲、切断、打包。
7、瓶片生产流程
瓶片即瓶级切片,生产流程是由熔体聚合+固相聚合两部分组成。熔体聚合主要流程是配浆、酯化、缩聚、切粒等,与纤维级流程基本一致,不同点是配方不一样,瓶片增加了IPA、稳定剂、调色剂。固相聚合主要流程是结晶、预热、反应、冷却。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坚持科研创新,满足市场高端化差别化需求
公司长期致力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注聚酯化纤领域的高端产品及绿色产品的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已实现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技术水平属国内领先。公司高端产品比重持续提升,自主研发的无锑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钛康广泛应用于婴幼儿服装、面膜等领域,产品附加值远高于常规产品。阻燃细分产品逐渐丰富、再生阻燃聚酯成功完成终试,已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接受。与此同时,抗菌抗病毒纤维也快速完成产业化,其优异的抗菌抗病毒性能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将成为差别化产品的新利润增长点。
2、独特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优势,产品成本自主可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创新、推广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模式。公司采用自有槽车运输,实现原料保供,提升运输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公司自运比例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供应链业务有效提高了公司对产品成本及售价的敏感度,增强成本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随着文莱项目的投产运营,公司开始介入海运业务,加强海外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管理。逐步打造自有船队,增加海运实力,有效应对运力紧张和海运费增长的情形,保证货运及时交货。
3、重大在建战略项目陆续投产,公司规模化效益提升
2021年,逸盛新材料1#线300万吨PTA正式投产,海宁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年产100万吨差别化环保功能性纤维建设项目”、福建逸锦化纤有限公司的“年产56.6万吨新型功能性纤维项目”装置陆续投产,此外逸盛新材料2#线300万吨PTA已于2022年1月正式投产,公司PTA及聚酯化纤业务规模继续增长,公司产能规模再上台阶,行业龙头地位不断巩固,新增产能释放持续为公司提供增量贡献,持续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4、公司产品结构调整,迎合市场需求,毛利率维持较好水平
公司终端产品主要包括成品油、聚酯瓶片和聚酯纤维等多种产品,产品种类丰富,2021年,国内外经济逐步复苏,纺织服装、家纺、包装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叠加海外供应链收缩,国际订单回流,公司产品下游需求稳定回升。公司抓住瓶片市场需求旺盛的增长机会,进一步扩大瓶片市场份额,实现利润最大化。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聚酯瓶片(含RPET)的产能为270万吨。
公司文莱项目一期具有新装置的低成本和灵活调整产品结构的优势,由于成品油裂解价差中柴油表现最好,2021年公司将航空煤油转产为柴油,减少航空煤油的产出,并保证满负荷生产,以保障项目最优的盈利能力。报告期随着新加坡成品油裂解价差的持续回暖,各产品毛利率均维持较高水平。
此外,为提高盈利能力,公司积极将部分PTA产能灵活转产为PIA,有效提高了产能利用率及产品附加值。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主要系在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但原油产能释放速度滞后于需求复苏速度,原油供给恢复不及预期,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也大幅上涨,助推了原油价格的上行,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2021年原油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根据CCF数据,2021年WTI原油价格上涨57.94%,Brent原油价格上涨52.24%。同时,原油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PX等产业链下游产品上涨。
相关批复、许可、资质及有效期的情况主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货物运输许可证。从事石油加工、石油贸易行业。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坚持实体、突出主业的国际化产业战略领先优势
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方针,通过强强联合,率先应用聚酯熔体直纺技术、大规模PTA技术和己内酰胺绿色高端技术,通过并购整合优化扩张化纤行业终端产能,实现石化化纤产业优势嫁接,并在上述领域产业大幅度提升行业技术和竞争力,助推石化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公司率先在海外布局文莱项目,响应“一带一路”政策,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抓住东南亚市场的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国际化布局和经营,助力公司完成纵向产业链一体化,解决原料瓶颈,绘制国际化产业发展蓝图。
2、聚焦高端科研创新的技术优势
公司长期专注于石化化纤领域的高端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实现工艺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全面开展全产业链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全流程、柔性化的高新产品(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公司紧紧围绕“一滴油,两根丝”的产业结构,在材料方向,公司聚焦于聚酯的绿色制造,关注聚酯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高性能聚酯材料。在化工方面,为拓展PTA的应用范围,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聚酯差别化生产所需各类二醇的开发。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公司积极研究现有工艺中三剂如消光剂、催化剂、添加剂等的开发。
绿色发展方面,公司秉承绿色发展、环保发展的理念,关注聚酯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公司通过自主立项和研发,制造出安全、高质化、环保的绿色聚酯产品,推出自主研发的无锑绿色环保聚酯产品“逸钛康”,同时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高性能聚酯材料。通过推进绿色制造,能够有效降低生产中环境污染的问题,实现纺织品生命周期的绿色循环。
3、上下游均衡一体化、规模化的全产业链优势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实施并购重组等差异化发展模式,打造“原油-芳烃-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公司现有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PTA产能1,900万吨,占全国PTA有效产能的28.95%;聚合、己内酰胺产能分别为1,046.5万吨和40万吨,参控股聚合产能占全国聚合有效产能的15.96%,产业集中度较高,规模优势明显。公司上、中、下游原料自给自足,实现独有的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
公司不断升级优化产业模式,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优势,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推进大规模装置和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应用,规模优势促进了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极大地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规模化采购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获得优势价格节省采购成本,为最终产品的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文莱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烯烃-聚烯烃”产业链,有利于提升文莱炼化一体化项目集约化、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有利于公司产品、设备和公用工程的一体化、全球化和均衡化协同运营,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数字化智造、全产业链协调运作的产业互联网优势
公司确立“石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石化制造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化纤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公司主动拥抱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时代,加强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推进自动络筒、自动包装、智能外检、AGV小车、机器人、立体库等智能制造装置间的信息互联,建成国内首个配备全流程智能储运系统的聚酯工厂,并在行业内首创全生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智慧销售供应链系统,率先在化纤行业应用的AI全检测样机入选2021智能经济高峰论坛产业智能化先锋案例。公司通过网络通信、物联网、移动化、微服务、实时数据库等技术,自行研发单锭数据流系统和云表成品仓储系统,实现产品在车间仓库内的高效物流运转和品质自动控制,实现各生产工序间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效率提升,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同时,公司以化纤工业互联网引领者为目标,发挥自身供应链配套优势,积极构建行业生态圈,着力打造“在线交易+在线金融+仓储物流”一体化与可视化的“恒逸大脑”,为全球化纤行业提供数字管理、智能制造、线上交易、物流服务、市场分析、产供销协同、供应链金融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化纤行业发展赋能创造更多价值。
公司打造创新客户服务生态圈,建设微商城、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的化纤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对外结合互联网营销和客户社交体验管理,从客户自主下单,到配套供应链服务,从实现销售数据全流程展现,到提供多维度画像的数据服务;对内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交互效率,消除信息流通障碍,形成销售、收款、排货、发货、派车、装运、开票等供应链业务闭环流程。
5、扎根国内,放眼全球的年轻化、职业化及国际化团队管理优势
公司强调职业化团队管理,多种渠道引进境内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积极启用内部培养的年轻管理人才,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
目前,公司拥有一支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与运营团队,为公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组织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持续实施组织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公司组织管理运作效率,发挥规模协同优势。
为促进公司人才队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与员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除了为员工提供业内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机制外,公司自2015年以来,落地实施了两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并已累计实施两期股份回购计划以储备用于后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有力地吸引了高精尖人才的加入。通过长期发展共享机制的建立,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特有的“一滴油,两根丝”产业布局持续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均衡化和国际化经营模式更加凸显。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心、促发展、提效益,实现了安全稳定生产和经营提升。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97,953.97万元,同比上升49.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0,804.31万元,同比上升10.94%,公司总资产1055.49亿元,较年初增长13.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58.97亿元,较年初增长7.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7.06元;资产负债率68.79%,在同行业比较中,处在合理较低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2020年度分红派息方案,现金分红总额为11.04亿元,占公司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35.95%;不仅如此,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2021年度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7.33亿元,占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21.52%。
(1)文莱项目一期高效运行,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随着东南亚市场需求稳步回升,东南亚文莱炼化项目成品油市场裂解价差持续改善。公司牢牢抓住文莱炼化项目的市场机遇,充分发挥公司规模生产和技术的灵活优势,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升单位产品的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文莱炼化项目高效运行,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柴油、汽油、化工轻油、液化气等炼油产品,以及PX、苯等化工品,产量分别为587.17万吨、208.38万吨,销量分别为589.78万吨、211.37万吨,销售收入分别为240.82亿元、45.53亿元(该数据为对外销售金额),进一步打响“恒逸”品牌全球知名度,纵向产业链一体化的完善助力公司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截止本报告日披露日,公司文莱项目国际化经营优势更加凸显,主要包括:
(1)东南亚成品油需求旺盛,随着下游需求恢复,公司相关产品价差持续扩大,文莱经营环境大幅改善。
(2)中文两国高度支持,享受长期税收优惠等政策优势。
ü文莱政局稳定,项目符合文莱2035宏愿,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打造中文友好合作的典范;ü不受贸易壁垒限制,属东盟自贸区,产品进出口免关税;ü总体税负节省明显,文莱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工资税、生产税及出口税。项目拥有本地先锋企业证书和出口企业证书,可享受较长期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ü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合,项目银团贷款拥有国家级战略支持。
(3)装置平稳,高负荷运行,经营便利化优势凸显。
ü更接近原油供应地,靠近新加坡原油贸易市场,原油采购便利且物流成本较低;ü项目生产成品油销往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需求旺盛,文莱项目销售半径短,物流成本低;ü化工品全部供自身产业链下游配套消化,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经营。
(4)技术优势显著,单位成本持续改善。
ü项目完全配套燃煤发电,自产蒸汽,公用工程成本优势明显;ü主要生产装置,如加氢裂化、重整及PX装置均采用最新先进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产品转化率高等技术特点,降低PX的生产成本;ü采用低温热回用技术,余热用于海水淡化,降低了海淡运行成本和PX生产的综合能耗指标;ü渣油处理采用最新的灵活焦化工艺,可以连续化生产,降低了人工成本,副产的燃料气降低了燃料成本,与传统工艺相比,装置封闭式生产更环保,实现了渣油的无害化处理;ü采用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能够满足2020年国际柴油新标,同时降低了装置投资与运行能耗。
ü文莱常年气候温和,且无自然灾害,作为丰富产油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以提供部分原油,降低原油的物流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文莱项目稳定运行,效益逐步提升,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接连斩获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及2020-202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公司实力获得各界的广泛肯定。在确保一期项目稳定生产运营的同时,公司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及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文莱项目二期建设,提出定位于国际一流的炼油-化工-化纤综合服务商,系统性打造上下游协同、境内外联动、软硬件配套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发展规划。投产后,文莱项目竞争优势将会大幅度提升,同时公司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完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2)巩固PTA龙头地位,提升成本领先优势
报告期内,逸盛新材料1#线300万吨已正式投产,2#线300万吨已于2022年1月竣工投产。公司PTA产能规模再上台阶,PTA龙头地位不断巩固。
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报告期内,公司PTA业务加强生产技术管理,优化运营能力,公司控股的浙江逸盛实现产销量451.19万吨和450.39万吨。2021年PTA业务并表范围毛利率为4.61%,保持业内领先水平。公司充分发挥PTA龙头地位和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提高PTA产能、产量,实现收益稳步提升。
(3)持续丰富高端差异化产品,聚酯龙头效应愈发凸显
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海宁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年产100万吨差别化环保功能性纤维建设项目”、福建逸锦化纤有限公司的“年产56.6万吨新型功能性纤维项目”装置陆续投产,公司聚酯化纤业务规模继续增长,且新增产能多以具备高附加值、高品质化和差异化生产的先进制造工厂为主。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参控股聚酯总产能达到776.5万吨。
另外,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好转,且原材料价格稳步向上提供支撑,公司产品价格上涨,公司聚酯产品(含长丝、短纤、切片)相比去年同期量价齐升,全年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同时,聚酯行业集中度提高,竞争格局优化,产品质量逐步提高。报告期内,公司化纤产品(含长丝、短纤、切片)产销情况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产、销量分别实现723.38万吨和740.69万吨,同比增长11.24%和22.31%。
(4)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69,122.68万元,同比增长92.22%。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申请专利586件,获得有效授权专利233件,有效授权发明专利108件。
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战略及成果转化,充分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制定并实施了符合当前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公司下属的恒逸研究院致力于绿色化学品及先进材料研发,积极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并主动担起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投放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主体责任,加速技术成果落地。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完善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通过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为纽带,建立了多层次的石化科技创新组织,加强以直接面向市场的自主创新技术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为主的科研机构建设,打造一支以基础研究与试验发展、产业化应用研究、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差别化纤维产品开发相结合的高水平研发队伍,积极探索化工、聚酯纤维、纺织等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化历程,解决重大科技专项、关键工艺技术优化等问题,以快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产品产业化能力的提升,并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公司继续通过与多家知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已形成了完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能够有效实现技术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同时,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及市场反应能力都得以快速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涤纶板块重点部署涤纶POY及FDY纺丝油剂产业化项目等项目,并对己内酰胺和锦纶等领域的前沿工艺和技术进行开发与研究,布局生物可降解聚酯、生物基聚酯、发泡聚酯等中长线项目。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实施的《无锑环保型聚酯熔体直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公司自主研发涤纶POY及FDY纺丝用进口油剂在各产线加大推广应用,聚酯发泡专用料开发不断取得进展。同时,公司建立科学的油剂剖析方法,自研FDY油剂实现推广试用。
(5)员工持股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塑造共创共享的奋斗者文化
为完善激励创新机制,公司推出了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积极留住、吸引优秀人才,践行“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立体多元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此次员工持股计划面向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的正式员工等,总人数不超过4,011人。截至2021年9月28日,公司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全部股票购买,累计购买113,754,600股,占公司总股本3.10%。
同时,公司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研发投入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知识产权管理等管理与创新体系建设,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知识和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并激发了科技人员对技术创新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2年,公司继续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战略发展方针,进一步增强主营竞争能力,同时实现资源共享、系统性打造上下游协同,巩固一体化优势,增强境内外联动,完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产业链,深化“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全力把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化工产业集团之一。
(一)未来经营计划
公司将严守合法合规和安全生产两条底线,稳健生产经营;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强化研发创新对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的持续贡献;推行智能制造,持续加大工业智能技术投入,实施精益生产;提升营销服务能力,深度绑定客户;多举措健全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1、立足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稳健运营现有产能,积极推进战略项目建设
公司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及产业发展新格局,始终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坚决执行战略规划落地,有序推进新项目建设及投产,逐步完善公司特有的“一滴油、两根丝”产业布局。2022年,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俄罗斯成品油出口受阻,欧美市场转向中东采购成品油,从而挤占了原本供应亚太市场的成品油资源,中东地区出口到亚太市场的成品油数量显著下滑,加剧了东南亚成品油的供应紧张局面,东南亚成品油市场将维持高景气格局。公司将紧抓当前东南亚疫情防控放开的窗口期及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向上的窗口期,安全稳定生产运营文莱一期项目及国内聚酯业务。此外,为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完善产品结构,公司将持续推动文莱项目二期、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一体化及配套项目及宿迁逸达110万吨新型环保差别化纤维项目等重大战略项目的建设。
文莱二期项目已获得文莱政府的初步审批函。根据项目规划,目前正在有序开展围堤吹填施工等工作。项目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原料稳定供应,完善上游产能配套,进一步提升上下游产业协同运营的优势,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构建面向东盟发展的一带一路核心圈,逐步打造成全球综合实力领先的石化企业。
“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一体化及配套项目”产品涉及高端尼龙纤维、工程塑料及薄膜等,覆盖多种应用领域,项目采用自主研发业内最先进的气相重排技术,原子经济性达到100%,且不副产硫铵,是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的新工艺。项目全流程制备均采用目前行业内先进的单元技术,所有生产要素、能源均实现全流程全量配套,产品的能耗及物耗均大大降低,有效降低了合成氨、液氨、双氧水、环己酮等原材料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公司实现精准成本控制,平滑上游原料端带来的价格波动,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项目投产后,能够有效延伸芳烃下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稳固行业龙头地位,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公司的一体化战略产业布局也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2、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成果转化
公司长期致力于绿色化学品及先进材料研发,重视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2022年公司将继续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软硬件投入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继续专注于“涤纶+锦纶”领域的高端产品研发应用,推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提高科研对主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力图在关键技术、设备创新和高附加值差别化产品研发方面涌现更多成果,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与新产品投放,打造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关键共性技术和高端化工产品的研发基地,力争成为全行业技术引领者。
同时,公司作为我国化纤行业龙头企业,积极顺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产品中,有序推进生物可降解聚酯、生物基聚酯、发泡聚酯等新产品的开发,同步推进产业化项目优化、中试及重点小试项目研发,并加大绿色新产品研发力度,为化纤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3、强化数智融合,持续提升一体化产业数字平台能力
公司将继续秉持“制造”向“智造”转型理念,深化数字化转型战略,提升一体化产业数字平台能力,深度赋能产销端及其他各部门。通过数字化工厂提升智能生产管控能力;通过微商城、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三位一体的化纤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创新客户服务生态圈。
2022年,公司计划推动建设“恒逸大脑”二期项目,实现智能生产管控,深度挖掘经营数据价值;推动多项高质量的软件系统项目实施,硬件升级迭代确保操作系统稳定。
4、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公司将持续深入推进组织改革,构建完善年轻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精英团队。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建设中高层领导力,对中基层员工队伍进行储备培养并提升,常态化推进稳一线工作,持续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对一线人员薪酬福利改革、提升基层氛围等方式,增加员工归属感;推进文莱项目人才培养的本地化工作,选拔和培养工作从基础人才延伸至经营人才。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所从事业务为石化和聚酯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石化和聚酯化纤行业与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其产品价格和销售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速,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行业发展会产生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衰退,将直接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终端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2、安全环保生产风险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严格贯彻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直致力于安全环保生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自生产主体运营以来,未发生重大影响的安全环保生产事件。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如何防范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
为降低行业安全环保生产风险,公司以加强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生产责任制,根据国家1、2、3类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安排,公司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着力构建安全标准管理体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及时清除安全环保隐患,排除重大事故发生的一切可能性。
3、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公司是国内炼油—化工—化纤的龙头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成本构成超过80%由上游原料决定,而原油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产业链条中各产品的价格波动,进而加剧了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以及伴随而来的销售风险的增加和企业效益的波动。2022年,公司继续优化库存策略,降低因原油价格波动而导致产业链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恒逸石化(股票代码:000703)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化工产业集团之一。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原油—芳烃(PX、苯)—石化产品(PTA、PIA、CPL)—聚酯(长丝、短纤、瓶片)”一体化产业链的龙头公司。在国内同行中形成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模式,以石化产业链为核心业务,以供应链服务业务为成长业务,以差别化纤维产品、工业智能技术应用为新兴业务的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各类化工品、油品、化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种类丰富,规格齐全,主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化工品包括芳烃及其下游、精对苯二甲酸(PTA)、间苯二甲酸(PIA)、己内酰胺(CPL)及其配套产品;聚酯(PET)切片、聚酯(PET)瓶片、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全牵引丝(FDY)、涤纶加弹丝(DTY)以及涤纶短纤等规格齐全的化纤产品,公司产品广泛用于满足国计民生的刚性需求。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原油加工设计产能800万吨/年,已披露拟新增原油加工能力1,400万吨/年;参控股PTA产能1,600万吨/年,在建拟新增PTA产能300万吨/年;PIA产能30万吨/年,己内酰胺(CPL)产能40万吨/年;聚酯产能776.5万吨/年,在建拟新增聚酯纤维产能185万吨/年;聚酯瓶片产能200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二)主要经营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原油—芳烃(PX、苯)—石化产品(PTA、PIA、CPL)—聚酯(长丝、短纤、瓶片)”一体化产业链的龙头公司。公司从全球灵活采购原油,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生产出油品及化工品,一部分化工品进行深加工后生产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瓶片等产品对外销售。
(三)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的石化化纤行业属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业绩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供给、产品需求和产业链相关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
1、炼化板块:依托中国-文莱区位竞争优势,深挖东南亚炼化市场潜力
(1)原油价格逐步回暖,下游需求及盈利有望实现双增长
2021年,随着“欧佩克+”增产协议的达成,原油市场供需两端改善迹象日趋明朗。石油回归正常供给基本面,原油价格处于上涨通道,国际油价重心持续上移。在宏观政策层面,各国保持货币和财政政策双宽松,尤其是美联储仍旧实施各类宽松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宽松的宏观政策和美元指数的弱势对原油市场起到显著支撑作用。
(2)东南亚炼化市场前景广阔,牢牢巩固提升恒逸文莱先发机遇
相较国内成品油供给过剩状态,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缺口较大,前景广阔。由于部分炼厂装置建设较早、技术老旧、管理不善、政府补贴负担较重等原因,亚洲地区近三年关停产能较多,东南亚仅有文莱、印尼和马来西亚有少量增产,成品油需求增长潜力大,此外澳洲也需进口成品油。
分产品来看,汽油方面,主要进口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等地,主要出口国为新加坡和泰国;柴油方面,东南亚存在较大缺口,主要进口国为越南、孟加拉、菲律宾、斯里兰卡、缅甸、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地;航空煤油方面,因为各国对航空业都比较自给自足,以贸易流转为主,东南亚主要进口国为马来西亚、和其他几个炼厂规模较小的国家,如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地;另外,2020年IMO新标实施,低硫燃料油的需求增加。新加坡是主要的船运基地,部分MGO(船用柴油)需要替代船用燃料油,东南亚柴油进口量会增加。
图近七年东南亚成品油裂解价差情况数据来源:Platts平台作为东南亚炼厂盈利风向标,2021年以来各项成品油产品裂解价差处在恢复向上通道,文莱炼化项目的效益有望持续改善。
公司文莱炼化项目正处于东南亚成品油需求市场腹地,地域区位优势明显,兼具原料采购优势、成品油销售优势、生产成本优势及税收优势,产品销售市场空间巨大。
2、PTA板块:原料供应宽松,产业秩序保持稳定
近年来,随着国内PX产能占全球份额的大幅增加,国产PX进口替代持续加速,PX进口依存度大幅下降。在PX与PTA工厂的定价博弈中,PX产业利润向中下游转移明显。在此过程中,国内的大产能PX因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竞争优势,将逐步挤压国内及日韩地区中小产能,PX产能集中度将持续提升。PX产能趋势进一步影响了PTA行业产能结构,推动PTA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持续发挥规模优势。CCF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球的PTA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产能约为6,623万吨。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从北到南沿海岸线战略布局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和海南洋浦的PTA基地,控股和参股PTA产能共计约1,600万吨/年,规模雄居全球首位。
3、聚酯板块:终端需求保持良性增长,优势企业将受益化纤产业链格局重塑
(1)居民消费转型升级,聚酯产业链产品内需保持刚性增长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性支出平稳增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主要消费群体对纺织服装、服饰品质的要求与消费能力同步提高。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义增长12.6%。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稳步增长,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迅速崛起,有利于纺织服装、服饰业等终端消费性支出提高。2021年1-6月,纺织服装零售额6,738亿元,同比增长31.6%,比2019年增长2.7%。2018-2020年同期,国内纺织服装零售额连续3年下行,2021年上半年恢复增长。传统旺季即将来临,需求进一步回升可期。
(2)外贸出口逆势增长,纺服行业外需旺盛
2021年以来,国内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供给能力及产业链均正常协调运转。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6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9,088.7亿元,同比增长3.27%,其中服装出口4,640.2亿元,同比增长29.25%。上半年纺织服装出口保持稳健增长,纺服行业在外需回暖带动下增长迅速。
(3)化纤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成型,增强下游化纤的竞争力
近年来,包括公司在内的民营炼厂相继投产,随着PX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所处行业从过去的单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新格局,优势公司依托纵向一体化优势逐步扩张。同期,PTA和MEG也进入供应宽松格局。从聚酯产业链产能增速来看,2020-2022年期间上游PX/PTA/MEG产能投放增速明显高于聚酯和下游环节。随着终端需求回暖以及上游原料端产业链的供应宽松,叠加聚酯产能的增速回落,将引导产业链的利润向聚酯转移。
(4)聚酯行业市场集中度优化,竞争格局更为合理
目前,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不断优化。未来,由于中小型聚酯工厂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将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行业内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行业竞争秩序持续改善,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优化。公司作为优势企业之一,通过多种方式加速下游化纤业务的竞争力提升,将率先享受行业良好景气度带来的盈利提升。
CCF数据显示,聚酯的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亚太地区,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总产能超过了6,439万吨/年。
(四)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1年上半年,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克服困难、砥砺前行,促发展、提效益,实现了安全稳定生产和经营提升。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92,337.04万元,同比上升54.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3,449.18万元,同比上升16.95%。
1、文莱炼化项目一期经营水平持续提升,二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报告期内,伴随着原油价格稳步回升,文莱炼化项目裂解价差持续改善。成品油、化工品等产品销售顺畅,炼油产品、化工产品产量分别为289.90万吨、103.37万吨;销量分别为286.75万吨、100.71万吨,经营水平持续提升。
在确保一期项目生产运营的同时,公司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及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文莱炼化项目二期建设。提出定位于国际一流的石化-化纤综合服务商,系统性打造上下游协同、境内外联动、软硬件配套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发展规划。随着文莱炼化项目一期的全面投产及二期项目的规划建设,公司文莱炼化项目竞争优势将会大幅度提升。
2、巩固PTA龙头地位,打造一体化成本优势
报告期内,逸盛新材料1#线300万吨已正式投产,2#线300万吨预计明年上半年竣工投产。公司PTA产能规模再上台阶,PTA龙头地位不断巩固。
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报告期内,公司PTA业务加强生产技术管理,优化运营能力,公司控股的浙江逸盛实现产销量237.61万吨和238.47万吨。2021年上半年PTA业务并表范围毛利率为3.25%,保持业内领先水平。
3、下游聚酯行业量价齐升,聚酯龙头效应逐步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海宁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年产100万吨差别化环保功能性纤维建设项目”、福建逸锦化纤有限公司的“年产56.6万吨新型功能性纤维项目”部分装置投产,公司化纤业务规模继续增长,且新增产能多以具备高附加值、高品质化和差异化生产的先进制造工厂为主。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聚酯总产能达到776.5万吨。
另外,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好转,且原材料价格稳步向上,产业链价格上涨。公司聚酯产品(含长丝、短纤、切片)相比去年同期量价齐升,上半年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化纤产品(含长丝、短纤、切片)产销情况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产、销量分别实现366.91和347.75万吨,同比增长23.54%和40.79%。2021年上半年,公司化纤产品POY、FDY、DTY、短纤和切片平均价差分别为2,096元/吨、2,920元/吨、2,998元/吨、1,759元/吨和1,004元/吨。
4、股权激励吸引优秀人才,塑造共创共享的奋斗者文化
为完善激励创新机制,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推出两期高管激励和四期员工持股计划。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总额不超过14亿元,此次员工持股主要面向核心基层员工,总人数不超过4,011人,积极留住、吸引优秀人才,践行“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立体多元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石化和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实体、突出主业的国际化产业战略领先优势,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方针,通过强强联合,率先进入聚酯熔体直纺、PTA和己内酰胺等产品领域,并在上述领域产业大幅度提升公司技术和竞争力。公司率先在海外布局文莱炼化项目,响应“一带一路”政策,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抓住东南亚市场的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国际化布局和经营,助力公司完成纵向产业链一体化,解决原料瓶颈,同时顺应供给侧改革趋势。另外,公司还通过并购整合石化化纤产业,扩张化纤行业终端产能,实现化纤高质量发展。
2、上下游均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优势,强化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实施并购重组等差异化发展模式,打造“原油-芳烃-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公司现有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PTA产能1,600万吨,聚酯、己内酰胺产能分别为776.5万吨和40万吨,上、中、下游原料自给自足,实现独有的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国内外联动运营,增强抵御经营波动风险的能力。文莱炼化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乙烯-丙烯-聚丙烯”产业链,有利于提升文莱炼化项目集约化、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有利于公司产业、产品和资产的一体化、全球化和均衡化协同运营,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高效运营及品质保障,进一步强化市场份额居前列的规模优势
公司PTA、聚酯纤维的产品市场份额位于行业前列,产业集中度较高,规模优势明显。公司不断升级优化产业模式,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优势,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推进大规模装置和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应用,规模优势促进了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极大地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规模化采购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获得优势价格节省采购成本,为最终产品的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4、聚焦高端科研创新的技术优势,持续探索新业务增长点
公司长期专注于聚酯化纤领域的高端产品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已实现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全面开展全产业链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全流程、柔性化的高新产品(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水平属国内行业领先。
围绕“一滴油,两根丝”的产业结构,在材料方向,公司聚焦于聚酯的绿色制造,关注聚酯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高性能聚酯材料。在化工方面,为拓展PTA的应用范围,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聚酯差别化生产所需各类二醇的开发。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公司积极研究现有工艺中三剂如消光剂、催化剂、添加剂等的开发。
5、数字化智造的产业互联网优势,促进全产业链高度协调运作
公司确立“石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石化制造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化纤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公司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为基本方针,借助信息应用、先进制造、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建设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专业服务、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全链条全过程智能信息化,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及全流程管控,通过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定制化服务、数字化决策的对接,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公司由“制造”向“智造”、由单一业务管理向产业链高度协同运作转变。
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利用云计算、虚拟化、5G、堡垒机等技术,推动工业组网、服务集群、信息安全等项目建设,为软件应用层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生产制造领域,依托自动络筒、自动包装、智能外检、AGV小车、机器人、立体库等智能制造装置间的信息互联,通过网络通信、物联网、移动化、微服务、实时数据库等技术,自行研发成功单锭数据流系统,实现产品在车间仓库内的高效物流运转和品质自动控制,实现各生产工序间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效率提升。
营销服务领域,建设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两大软件系统,对外结合互联网营销和客户社交体验管理,从客户自主下单,到配套供应链服务,从实现销售数据全流程展现,到提供多维度画像的数据服务;对内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交互效率,消除信息流通障碍,形成销售、收款、排货、发货、派车、装运、开票等供应链业务闭环流程。
6、扎根国内,放眼全球的年轻化、职业化及国际化团队管理优势
公司强调职业化团队管理,多种渠道引进境内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积极启用内部培养的年轻管理人才,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
目前,公司已形成一支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与运营团队,为公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组织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持续实施组织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公司组织管理运作效率,发挥规模协同优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特别是外部经济摩擦、海外新冠疫情反复影响等,都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发展预期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环境的变化会给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司所从事业务为石化和聚酯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与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产业,其产品价格和销售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行业发展也会产生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衰退,将直接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终端需求产生直接影响。针对此风险,公司一方面加深与客户的合作,做好客户及市场变化的预判,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继续完善产业链一体化经营,降低外部经济变化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2、安全环保生产风险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严格贯彻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直致力于安全环保生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自生产主体运营以来,未发生重大影响的安全环保生产事件。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如何防范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
为降低行业安全环保生产风险,公司以加强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生产责任制,根据国家1、2、3类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安排,公司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着力构建安全标准管理体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及时清除安全环保隐患,排除重大事故发生的一切可能性。
3、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公司是国内炼化-化纤的龙头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成本构成超过80%由上游原料决定,而原油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产业链条中各产品的价格波动,进而加剧了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虽然公司制定有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并通过对未来需求明确的物料采取适当锁价等措施尽可能降低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但如果大宗商品价格发生剧烈波动或短时间内发生较明显波动,将可能直接影响公司的营业成本和毛利率水平,从而对公司的净利率水平也产生一定影响。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对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监控力度,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程序,通过原材料的采购、不断优化工艺和强化内部管理、优化库存策略等方式,努力消化原油价格波动等带来的影响,保持公司的日常稳定经营。
4、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
公司重要子公司恒逸文莱的采购和销售均以美元结算为主,以美元为记账本位币,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提升,公司会面临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未来,公司将提前做好相关的风险对冲准备,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收起▲
一、概述
(一)行业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恒逸石化所处行业为石化化纤行业,原料来源于石油或石油裂解的相应化工品,最终产品需求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包括原油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产能供给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匹配情况。
1、炼化业务:依托中国-文莱区位竞争优势,顺应全球需求复苏趋势
(1)全球经济复苏,原油价格回暖有利于下游需求及盈利双增长
通常而言,当油价平稳或温和上涨,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经营管理和效益提升。当期油价经过大跌后,低位油价反而对石油化工企业有利,一方面低位油价有利于下游产品价差的扩大,且较低产品价格有利于刺激终端需求增长,进而促进盈利的提升;另一方面,低位油价面临上涨的机会,油价上涨带来产业链库存增值和下游生产负荷提升,进而刺激需求增长。
2020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贯穿全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OPEC减产不达预期等多方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齐跌探底,尤其是国际油价大跌至近年低位,油价恐慌性下跌为下游化工化纤企业带来严峻挑战。同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终端需求大幅萎缩,与此同时行业扩充产能周期延续,致使市场供需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冲击逐渐减弱,世界各地经济共振复苏带来的原油需求复苏,在OPEC+产油国主动减产和非OPEC产油国被动减产的推动下,油市供需两端改善迹象日趋明朗。长期来看,石油仍将回归正常供给基本面,对应国际油价重心持续上移。在宏观政策层面,各国保持货币和财政政策双宽松,尤其是美联储仍旧实施各类宽松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宽松的宏观政策和美元指数的弱势对油市起到显著支撑作用,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逐步回归50-70美元/桶的正常区间。对于下游而言,由于公司产品对应下游需求长期刚性,经济复苏有望进一步刺激需求增长。
(2)东南亚炼化市场前景广阔,把握恒逸文莱先发机遇
相较国内成品油供给过剩状态,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缺口较大,前景广阔。Platts数据显示,从供给层面上看,东南亚现有产能约2.77亿吨/年,新加坡、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产能居前。由于部分炼厂装置建设较早运营时长达40-50年、技术老旧、管理不善、政府补贴负担较重等原因,亚洲地区近三年关停产能预计达7,015万吨,亚洲计划新增产能集中在中国和印度,东南亚仅有文莱、印尼和马来西亚有少量增产。成品油需求增长潜力大。
另外,东南亚距离澳洲比较近,澳洲需要进口成品油,澳洲能源局数据显示,汽柴煤进口量2019年约840万吨/年,2020年约690万吨/年。此外,在受全球疫情影响,整体需求受一定影响,但东南亚进口成品油的总体趋势仍保持良好。根据Platts数据,分产品来看,汽油方面,东南亚2019年进口约5,833万吨/年,2020年进口约4,850万吨/年。主要进口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等地,主要出口国为新加坡和泰国;航空煤油方面,因为各国对航空业都比较自给自足,以贸易流转为主,东南亚主要进口国为马来西亚、和其他几个炼厂规模较小的国家,如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地,2019年进口约470万吨/年,2020年进口约400万吨/年;柴油方面,东南亚存在较大缺口,2019年进口约4,200万吨/年,2020年进口3,800万吨/年,主要进口国为越南、孟加拉、菲律宾、斯里兰卡、缅甸、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地,另外,2020年IMO新标实施,低硫燃料油的需求增加。新加坡是主要的船运基地,进口量在550万吨/年,部分MGO(船用柴油)需要替代船用燃料油,东南亚柴油进口量会增加。
作为东南亚炼厂盈利风向标,从近七年成品油裂解价差来看,2020年疫情期间,成品油裂解价差处于历史最低点水平,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恢复,下游需求启暖,当前各项成品油产品裂解价差处在恢复向上通道。
2021年,步入后疫情时代,东南亚整个炼厂供给能力在不增反降的市场格局下,预计该市场每年继续保持成品油进口态势,且随着疫情逐步恢复,成品油进口数量将继续维持反弹趋势。同时伴随着裂解价差的逐步修复,市场导向的新型炼厂或将迎来盈利能力的回升。公司文莱炼化项目正处于东南亚成品油需求市场腹地,地域区位优势明显,兼具原料采购优势、成品油销售优势、生产成本优势及税收优势,产品销售市场空间巨大。
2、PTA业务:原料供应宽松,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在化纤产业链“石脑油-PX-PTA-POY/FDY/DTY”,随着其产能释放力度的不同,以及产业链集中度的不同,在不同年份会呈现不同的特征。随着国内PX产能占全球份额的大幅增加,PX新增产能投产对应的供应宽松,近年来国产PX进口替代持续加速,2020年国内PX进口依存度大幅下降。受此影响,2020年全年的ACP谈判均以失败告终,导致PX与PTA工厂的定价博弈中,PX产业利润向中下游转移明显。在此过程中,国内的大产能PX因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竞争优势,将逐步挤压国内及日韩地区中小产能,PX产能占比将持续提升。
PX产能趋势进一步影响了PTA行业产能结构,推动PTA行业集中度进一步较高。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前5名产能占比65.2%,而且产能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龙头企业以低成本扩张,持续发挥规模优势,优势愈加明显。龙头企业不仅在产能上占据绝对优势,在生产技术、产业链配套及管理水平上也明显占优。
3、化纤业务:终端需求保持良性增长,龙头企业将受益化纤产业链格局重塑
(1)线上销售持续稳步回升,消费结构迭代升级
从下游需求来看,聚酯纤维主要运用在服装、家纺和产业新兴应用领域,与居民消费意愿密切相关。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式趋于稳定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升,扩大内需的战略和各项促进消费的政策显效发力。
目前,随着线上直播和大数据应用于终端消费领域,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及县乡域,其消费能力迅速崛起。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接触式消费受阻下,线上直播消费异军突起对终端消费形成有力支撑,拉动了终端需求的高增长。线上消费逆势而上,有效促进消费回补,释放市场潜力,为经济复苏发展打开了新思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网上消费实现较快增长。线上消费逆势而上,也意味着我国已进入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模式加速迭代、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
(2)外贸出口逆势增长,纺服行业需求旺盛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纺织行业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工作,受益国内外订单复苏,生产供给能力及产业链运转协调性已恢复正常。2020年11月,RCEP协议正式签署,纺服行业将显著受益且进一步加速产能向东南亚地区转移趋势。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拉动全国货物贸易整体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912.2亿美元,比2019年同比增长9.5%,拉动全国货物贸易整体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自2020年4月以来连续9个月实现增长,服装自2020年8月后实现逆转,连续5个月实现增长。
(3)居民消费转型升级,聚酯产业链产品需求保持刚需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性支出平稳增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主要消费群体对纺织服装、服饰品质的要求与消费能力同步提高,需求体系升级后,消费量级的爆发大大拉升了对聚酯差异化产品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国民总收入1,00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9%。这将有利于纺织服装、服饰业等终端消费性支出提高。此外,国内和发达国家的人均纤维销售仍有一定差距,化纤或涤纶的增长依旧有较大空间。跟据第二十届CCF化纤论坛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的人均纤维消费16-17公斤,而美国36-37公斤,欧盟25公斤。涤纶5-10%的增长率,预计未来还可以保有较长的增长时间。
(4)化纤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成型,增强下游化纤的竞争力
近年来,包括公司在内的民营炼厂相继投产,随着民营炼化项目PX产能的释放,公司所处行业从过去的单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新格局,龙头上市公司依托纵向一体化优势逐步扩张,牢牢把握未来市场需求的新增份额。
同期,PTA和MEG产能增速继续加快,PTA和MEG也进入供应宽松格局。聚酯纤维自2017年开始产能增速稳步下降(数据来源:CCF年报)。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修复的预期,终端需求回暖以及上游原料端产业链的供应宽松叠加聚酯产能的增速回落将引导产业链的利润向化纤转移。
(5)聚酯行业市场集中度上升,竞争格局更为合理
涤纶长丝行业经过10年的整合,从2011年至2020年底,行业集中度CR6占有率从32%提升至66%左右(数据来源:CCF年报)。根据已公布的投资计划,未来行业内主要新增产能均来自于CR6,中小型聚酯工厂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将逐步退出行业竞争,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未来龙头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下行业内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公司所处产业链准入门槛将进一步加大,上中下游产业集中度均保持持续提升,行业竞争秩序持续改善,发展环境更趋良性。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之一,通过多种方式加速下游化纤业务的扩产增收,率先享受行业良好景气度带来的盈利提升。相信随着公司炼化项目的顺利投产,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布局初见成效,整体竞争力将上升到新的台阶。
(6)加码信息化、自动化投入,聚酯行业迎来质效再提升
近年来,行业龙头公司在改进设备和工艺流程,开发更佳生产流程方面不断深耕。积极响应国家绿色高新技术的发展号召,通过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推动行业整体效率的创新性项目,如循化托盘对木托盘的更新换代的彻底性替代。同时近年来,行业龙头公司在数字化方面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加快由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向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引导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远程运维等新型业态,推动聚酯行业数字化转型。
(二)前期披露的经营计划在本报告期的进展
2020年,面临突如其来、席卷全球并愈演愈烈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国内外经济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在复杂的环境下,公司全体员工上下齐心、砥砺前进,“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文莱炼化项目平稳运行,持续保持高负荷生产,竞争优势持续提升;PTA业务板块龙头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持续挖潜改造,产品盈利能力保持业内领先水平;化纤主营业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开展扩产提质,产品差别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同比大幅增长;同时实施精益生产,提升品质品牌,管理创新持续优化,经营质量迈上新台阶。
1、保持持续高位增长良好态势,积极履行现金分红回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利润45.2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5.19%,实现归母净利润30.7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922.60亿元,较年初增长7.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40.07亿元,较年初增长1.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6.52元;资产负债率67.17%,在同行业比较中,处在合理较低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2019年度分红派息方案,现金分红总额为11.37亿元,占公司2019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35.51%;不仅如此,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2020年度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11.04亿元,占公司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35.95%。
2、产供销协调性增强,产销量稳步增长
报告期,公司产品产销两旺且产销量稳步增长,其中:炼油产品产销量(控股子公司恒逸文莱)分别达到592.24万吨和583.81万吨;化工产品产销量分别为226.58万吨和219.17万吨;PTA产品产销量(控股子公司浙江逸盛)分别达到485.02万吨和484.32万吨;控股子公司聚酯产品产销量分别为650.27万吨和605.60万吨。
3、国际化产业战略布局初见成效,恒逸文莱炼化项目新增业绩贡献
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全球陆续蔓延影响,全球各地区相继采取了严格的封锁和隔离举措,终端消费需求持续萎靡,全球原油价格暴跌,油品裂解价差自由落体,石化下游产业开工不足,库存品居高、价格倒挂,全球炼厂整体陷入巨亏。同时,面临着人民币持续升值。恒逸文莱开工运行首年即面临着全方位的“极限试压”。
在此背景下,报告期内,公司文莱炼化项目积极统筹组织各项抗疫工作,全年保持高负荷稳定运行,生产经营保持稳定。
(1)发挥灵活经营策略,灵活工艺优势应对油价波动
根据轻、重质油价差的走势变化,公司迅速调整原油采购策略,克服了国际贸易周期长、价格研判难度大、资源保障不确定性高等诸多困难,工厂迅速调整生产加工模式,全厂快速联动,极大地降低了原油采购成本。同时,持续跟踪原料油市场变化,通过全流程模拟测算和优化生产调和配方,选购性价比高的原料,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原料采购成本。
虽然2020年全年,汽油、航煤、柴油裂解价差达到历史冰点,基于对市场的精准研判,文莱生产了大量适销对路的非标产品,未来对业绩能产生积极贡献。
(2)多措并举,应对疫情冲击,保证平稳优化运行
疫情期间,为解决生产一线员工紧缺,公司积极协调,组织复工包机,安排员工返文复工。同时,加大本地招聘力度,最终招聘本地员工675人,实现一期运行初期40%本地化率。除了继续推进与中国大专院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外,公司结合本地实际及生产运行需要,确定了与本地院校联合办学开展职业教育的8个专业,目前项目已全面启动,将为后续本地专业人才的稳定补充夯实基础。
报告期,公司积极推进产销联动,始终把全厂“安稳长满优”运行放在首要位置。建立了装置和公用工程系统监控模型,开展持续的技术攻关、实施了大量的技改技措项目、不断夯实各项专业技术管理,确保了全厂高负荷稳定运行。
综上,恒逸文莱成品油、化工品等产品销售顺畅,产业国际化布局和经营逆势取得良好成绩。报告期内,公司共生产818.82万吨产品,其中:化工产品226.58万吨,炼油产品592.24万吨。炼油产品、化工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44.59亿元、42.86亿元(该数据为对外销售金额),进一步打响“恒逸”品牌全球知名度,纵向产业链一体化的打通助力公司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伴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的全面铺开,2021年将迎来“后疫情时代”的共振复苏。公司文莱炼化项目国际化经营具备了较大的优势:
(1)随着全球共振复苏,油价持续快速的反弹,下游需求恢复,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货币持续宽松,维持零利率或负利率政策,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公司文莱炼化经营环境大幅改善。
(2)中文两国高度支持,享受长期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
ü文莱政局稳定,项目符合文莱2035宏愿,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
ü不受贸易壁垒限制,属东盟自贸区,产品进出口免关税;
ü总体税负节省明显,文莱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工资税、生产税及出口税。项目拥有本地先锋企业证书和出口企业证书,可享受较长期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
ü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合,项目银团贷款拥有国家级战略支持。
(3)装置平稳,高负荷运行,产业链一体化稳定。
ü更接近原油供应地,靠近新加坡原油贸易市场,原油采购便利且物流成本较低;
ü项目生产成品油销往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需求旺盛,文莱炼化项目销售半径短,物流成本低;
ü化工品全部供自身产业链下游配套消化,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经营。
(4)成本优势显著,能源运输降低成本。
ü项目完全配套燃煤发电,自产蒸汽,公用工程成本优势明显;
ü主要生产装置,如加氢裂化、重整及PX装置均采用最新先进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产品转化率高等技术特点,降低PX的生产成本;
ü采用低温热回用技术,余热用于海水淡化,降低了海淡运行成本和PX生产的综合能耗指标;
ü渣油处理采用最新的灵活焦化工艺,可以连续化生产,降低了人工成本,副产的燃料气降低了燃料成本,与传统工艺相比,装置封闭式生产更环保,实现了渣油的无害化处理;
ü采用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能够满足2020年国际柴油新标,同时降低了装置投资与运行能耗。
ü文莱常年气候温和,且无自然灾害,作为丰富产油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以提供部分原油,降低原油的物流成本。
在文莱一期项目顺利投产达产基础上,秉承巩固和提升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维,公司于2020年9月审议通过投资建设恒逸文莱炼化二期项目。恒逸文莱炼化二期项目规划主要包括“炼油、芳烃、乙烯、聚酯”四部分,四大关联产业链条将实现高度一体化,包括1,4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对二甲苯、下游250万吨/年PTA、100万吨/年PET、165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深加工,以及配套储运、公用工程和相应辅助设施。
2021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以石化产业为核心,全力推进文莱炼化二期项目建设。文莱PMB炼化项目作为公司实现上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一环,在确保一期项目顺利投产运营的同时,公司已同步推进文莱炼化项目二期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定,并敲定文莱炼化项目二期的主体工艺框架和产能构成。文莱二期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降低公司产品生产成本,保证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强化公司上游产能基础与发展领先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经营业务结构和一体化协同运营,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构建面向东盟发展的一带一路核心圈,逐步打造成全球综合实力领先的石化企业。
4、PTA提质增效显著,保持业内领先盈利能力
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报告期内,公司PTA业务加强生产技术管理,优化运营能力,公司控股的浙江逸盛实现产销量485.02万吨和484.32万吨。浙江逸盛(含宁波恒逸贸易)共实现净利润17.76亿元;参股的大连逸盛和海南逸盛则分别实现净利润10.92亿元和9.83亿元。持续保持业内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与荣盛石化合作投资建设的逸盛新材料600万吨PTA项目如期推进,1#线300万吨计划于2021年二季度竣工投产,2#线预计将于2021年底竣工投产。届时公司PTA产能规模再上台阶。
5、持续丰富高端差异化产品,化纤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化纤业务规模继续增长,前瞻性技术研发布局顺利产业化,新增产能多以具备高附加值、高品质化和差异化生产的先进制造工厂为主。海宁新材料的100万吨产能已于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陆续投产、嘉兴逸鹏化纤有限公司的“年产50万吨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提升改造项目”2020年6月建成并正式投产运行。2020年公司聚酯产品(含长丝、短纤、切片)产销情况继续保持两旺态势,分别实现产、销量为650.27和605.60万吨,同比增长15.56%和8.28%。
尽管受疫情影响,行业景气程度有所下滑,但公司上下游均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以及高端差异化产品在应对行业周期波动的过程中,表现了良好的竞争优势。
6、技术研发创新持续开辟新市场,数智化转型持续夯实供应链能力,组织结构优化持续焕发增长新动能
公司长期致力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打造行业领先技术和高端产品,高端产品比重持续提升;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长期以来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公司逸钛康产品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广泛应用于婴幼儿服装、面膜等领域,产品附加值远高于常规产品。阻燃细分产品也逐渐丰富、再生阻燃聚酯成功完成终试、已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接受。与此同时,抗菌抗病毒纤维也快速完成产业化,其优异的抗菌抗病毒性能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推行业务智能化管理、强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创新推广运营模式、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组织架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迈上新台阶。报告期内,公司借助于大数据,以自动化、数字化、云计算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化全流程管理;提升供应链一体化项目包含了微商城、营销闭环、TMS和仓储系统升级等项目开发;提升恒逸微商城功能化应用水平,包括价格查询、快捷下单、行情资讯、智能物流管理平台(HTTMS)、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为一体,优化营销闭环系统,该系统有效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创新独有的全渠道物流管控体系,建设三方物流运输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协同、实时的物流运输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着力塑造共创共享共赢奋斗者文化,大力推进管理机构改革。着眼企业经营目标,前瞻性地推动总部职能改革,通过建立支持共创共享共赢的奋斗者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推动建立精简高效的职能总部;重点推进营销体系改革,通过改革产销协同模式,进一步强化营销体系运营能力,引领行业持续探索营销模式及营销团队管理创新;大力推进工程管理体系整合优化,在探索完善总部协同职能的同时有效发挥工厂主体作用。同时,公司着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升级组织架构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重点人才发展与成长,坚持“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立体多元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石化和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实体、突出主业的国际化产业战略领先优势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方针,通过强强联合,率先进入聚酯熔体直纺、PTA和己内酰胺等产品领域,并在上述领域产业大幅度提升公司技术和竞争力。公司率先在海外布局文莱炼化项目,响应“一带一路”政策,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抓住东南亚市场的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国际化布局和经营,助力公司完成纵向产业链一体化,解决原料瓶颈,同时顺应供给侧改革趋势。另外,公司还通过并购整合实现石化化纤产业,实现优势嫁接,扩张化纤行业终端产能,实现化纤高质量发展。
2、上下游均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优势强化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实施并购重组等差异化发展模式,打造“原油-芳烃-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公司现有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PTA产能1,300万吨,聚酯、己内酰胺产能分别为750万吨和40万吨,上、中、下游原料自给自足,实现独有的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国内外联动运营,增强抵御经营波动风险的能力。文莱炼化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乙烯-丙烯-聚丙烯”产业链,有利于提升文莱炼化一体化项目集约化、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有利于公司产业、产品和资产的一体化、全球化和均衡化协同运营,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高效运营及品质保障进一步强化市场份额居前列的规模优势
公司PTA、聚酯纤维的产品市场份额位于行业前列,截至最新统计,公司参控股PTA产能占全国PTA有效产能的22.56%,参控股聚酯产能占全国聚酯有效产能接近12.10%(数据来源:http://www.ccf.com),产业集中度较高,规模优势明显。公司不断升级优化产业模式,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优势,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推进大规模装置和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应用,规模优势促进了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极大地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规模化采购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获得优势价格节省采购成本,为最终产品的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4、聚焦高端科研创新的技术优势持续探索新业务增长点
公司长期专注于聚酯化纤领域的高端产品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已实现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全面开展全产业链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全流程、柔性化的高新产品(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水平属国内行业领先。
公司紧紧围绕“一滴油,两根丝”的产业结构,在材料方向,公司聚焦于聚酯的绿色制造,关注聚酯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高性能聚酯材料。在化工方面,为拓展PTA的应用范围,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聚酯差别化生产所需的单体的各类二醇的开发。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公司积极研究现有工艺中三剂如消光剂、催化剂、添加剂等的开发。
5、数字化智造的产业互联网优势促进全产业链高度协调运作
公司确立“石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石化制造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化纤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公司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为基本方针,借助信息应用、先进制造、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建设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专业服务、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全链条全过程智能信息化,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及全流程管控,通过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定制化服务、数字化决策的对接,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公司由“制造”向“智造”、由单一业务管理向产业链高度协同运作转变。
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利用云计算、虚拟化、5G、堡垒机等技术,推动工业组网、服务集群、信息安全等项目建设,为软件应用层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生产制造领域,依托自动络筒、自动包装、智能外检、AGV小车、机器人、立体库等智能制造装置间的信息互联,通过网络通信、物联网、移动化、微服务、实时数据库等技术,自行研发成功单锭数据流系统,实现产品在车间仓库内的高效物流运转和品质自动控制,实现各生产工序间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效率提升。
营销服务领域,建设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两大软件系统,对外结合互联网营销和客户社交体验管理,从客户自主下单,到配套供应链服务,从实现销售数据全流程展现,到提供多维度画像的数据服务;对内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交互效率,消除信息流通障碍,形成销售、收款、排货、发货、派车、装运、开票等供应链业务闭环流程。
6、扎根国内,放眼全球的年轻化、职业化及国际化团队管理优势
公司强调职业化团队管理,多种渠道引进境内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积极启用内部培养的年轻管理人才、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
目前,公司已形成一支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与运营团队,为公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组织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持续实施组织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公司组织管理运作效率,发挥规模协同优势。
为促进公司人才队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与员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除了为员工提供业内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机制,公司自2015年以来,公司落地实施了两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有力地促进了高精尖人才的吸引。通过长期发展共享机制的建立,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主动适应经济变化,重塑创业激情,严守合法合规和安全生产两条底线。坚定发展理念,坚持产业战略方向不变。继续坚持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推行智能制造,实施精益生产,加大科研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运营效率,做大、做强石化化纤产业链,完善“涤纶+锦纶”双轮驱动的产业链,深化“石化+”多层次立体产业布局。2021年,公司将依托战略发展规划,进一步巩固提升石化的主营竞争能力,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集团之一。
(二)公司2021年经营思路展望
1、立足公司战略发展规划,稳步推进文莱二期项目建设
在2020年度圆满完成恒逸石化规划的既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公司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及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出定位于国际一流的石化-化纤综合服务商,系统性打造上下游协同、境内外联动、软硬件配套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发展规划。
2、打造聚酯产业数字化标杆,实现“涤纶+锦纶”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酯行业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链利润持续重构。随着文莱炼化项目全面投产及二期项目的规划建设,公司特有的“一滴油、两根丝”产业布局逐步完善,为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完善产品结构以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公司将重点打造“5+2+1”生产基地的建设,持续扩大上下游产业规模,在产业链一体化、涤纶锦纶双纶驱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以下游聚酯化纤产业为发展核心的产业定位。随着大数据应用与工业生产的结合进一步深化,高端科技对产业的未来发展促进作用进一步凸显。公司将继续秉持“制造”向“智造”转型理念,始终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坚决执行战略规划落地,积极实施聚酯产业发展升级。
3、提升产业协同效应,完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
2021年,公司将继续坚持成本品质领先战略,通过精益生产,强化管理,提升产品品质。明确市场定位、产品结构,规划市场推广周期及客户导入、拓展策略,增加品质导向客户数量。加强产销联动,提升产品品质,发挥市场龙头作用。
公司将以强化智能化供应链体系为抓手,以客户需求为起点,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搭建从生产线—产品—仓库—物流—客户的智能系统,对订单处理采用系统判断代替人为判断,对客户需求进行最优配置,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产品和最合意的服务,建立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一体化系统,最终实现产供销和物流闭环管理。
同时,公司将继续推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多制造基地、产销研和境内外平台的协同,让协同效应不再局限于规模经济的挖掘,更关注整合潜在的范围经济效益,开发更好的产品组合,融合研发力量、优化供应链以及精致管理流程继续深挖协同效应。公司将建立和完善协同机制及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借助新进技术和平台战略,打造“精益生产”,实现公司对下属子公司资源的统一调配与协同整合。
4、专注提升科研创新力度,推进产业化突破
2021年,公司将紧紧围绕产业布局,继续加大产品、技术与管理创新投入,全力支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研发创新对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的持续贡献,力图在关键技术、设备创新和高附加值差别化产品研发方面涌现更多成果,打造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关键共性技术和高端化工产品的研发基地。
公司将通过推进产销研一体化及校企合作两大子平台建设,配套专项机制,保障研发创新工作高质量开展。公司将充分发挥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动的功能定位、优势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基础研究,在前端开展科技协作、在后端推动应用落地,打造研发动力强、转化效率高、管理运行顺畅的灵活机制,不断催生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并积极作用于后端创新,构建技术创新、应用示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业务融合的多主体协同创新生态。
5、深化组织体系变革,塑造共创共享的奋斗者文化
2021年,公司将继续坚定不移深入推进组织改革,持续构建完善年轻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精英团队,继续深化板块管理,通过科学的分工体系与绩效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松紧有度的板块化运营机制,持续发挥经营主体能动性。继续深化工程管理、科研架构、生产板块及审计管理等各项改革,以建成创新活跃、协同高效的运营体系。
为完善激励创新机制,公司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已于2021年4月1日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计划实施总额不超过14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此次员工持股计划面向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的正式员工等,总人数不超过4,011人。
(四)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所从事业务为石化和聚酯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石化和聚酯化纤行业与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其产品价格和销售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速,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行业发展会产生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衰退,将直接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终端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2、安全环保生产风险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严格贯彻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直致力于安全环保生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自生产主体运营以来,未发生重大影响的安全环保生产事件。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如何防范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
为降低行业安全环保生产风险,公司以加强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生产责任制,根据国家1、2、3类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安排,公司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着力构建安全标准管理体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及时清除安全环保隐患,排除重大事故发生的一切可能性。
3、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公司是国内炼化-化纤的龙头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成本构成超过80%由上游原料决定,而原油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产业链条中各产品的价格波动,进而加剧了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以及伴随而来的销售风险的增加和企业效益的波动。2021年,公司继续优化库存策略,降低因原油价格波动而导致产业链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收起▲
一、概述
(一)行业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恒逸石化(股票代码:000703)所处行业为石化化纤行业,原料来源于石油或石油裂解的相应化工品,如PX、苯等。产品终端需求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就公司“一滴油、两根丝”产品布局而言,汽油、柴油、煤油等成品油主要为装置设备提供能源供应,如为汽车、船舶、飞机提供燃料供应;涤纶和锦纶主要用于纺织品的面料或里料,如衣服、床上用品、窗帘、沙发、帐篷等。
1、炼化业务:东南亚成品油需求旺盛,文莱竞争优势显著
(1)当期原油价格有利于下游聚酯产品需求和盈利的双增长
一般来讲,油价平稳或温和上涨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经营管理和效益提升。当期油价经过大跌后,低位油价反而对石油化工企业有利,一方面低位油价有利于下游产品价差的扩大,且较低产品价格有利于刺激终端需求增长,进而促进盈利的提升;另一方面,低位油价面临上涨的机会,油价上涨带来产业链库存增值和下游生产负荷提升,进而刺激需求增长。
2020年上半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OPEC减产不达预期等“黑天鹅”事件影响,国际油价大跌至近年来的低位,油价恐慌性下跌给下游化工化纤企业带来严峻挑战。
但随着世界各地经济重新开放带来的原油需求增加,叠加OPEC+产油国的深度减产政策,油市供需两端出现了改善迹象。长期来看,石油仍将回归正常供需基本面,对应国际油价重心有望不断上移。在宏观政策层面,各国保持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双宽松,尤其是美联储仍旧在实施各种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宽松的宏观政策和美元指数的弱势对油市起到了显著的支撑作用,目前油价基本稳定在40美元附近。
对于下游而言,原油价格低位有利原料成本降低进而刺激需求增长。
(2)东南亚成品油需求旺盛,文莱竞争优势显著
相比国内成品油过剩局面,东南亚成品油市场缺口较大。根据数据显示,东南亚炼油能力约3亿吨,汽柴煤等成品油产能约1.8亿吨附近,产量约1.4亿吨,缺口约10,700万吨。
东南亚人口约6.41亿,成品油需求增长潜力大。另外,东南亚距离澳洲比较近,澳洲需要进口成品油,汽柴煤进口量约2,650万吨/年。分产品来看,汽油方面,东南亚存在缺口约4,900万吨/年,主要进口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地,主要出口国为新加坡和泰国;航空煤油方面,因为各国对航空业都比较自给自足,以贸易流转为主,东南亚主要进口国为越南和其他几个没有炼厂的国家,如文莱、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地;柴油方面,东南亚存在较大缺口,每年缺口约4,700多万吨,主要进口国为越南、孟加拉、菲律宾、斯里兰卡、缅甸、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地,另外,2020年IMO新标实施,低硫燃料油的需求增加。新加坡是主要的船运基地,进口量在4,000多万吨,部分MGO(船用柴油)需要替代船用燃料油,东南亚柴油进口量会增加。公司文莱炼化项目正处于东南亚成品油需求市场腹地,地域区位优势明显,产品销售市场空间巨大。
2、PTA业务:原料供应宽松,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2019年开始,国内PX产能占全球份额大幅增加,从2018年底的27.4%提升至目前的39.2%。考虑到公司文莱炼化项目虽归为海外产能但仍属于中国投资,全球全部新增产能均由中国企业建设。PX新增产能投产对应的供应宽松,2020年国内PX进口依存度将大幅下降,受此影响,2020年1-8月的ACP谈判均以失败告终,PX与PTA工厂的定价博弈中,PX产业利润向中下游转移明显。
3、化纤业务:终端需求保持良性增长,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1)线上销售持续稳步回升,消费结构迭代升级
目前,随着线上直播和大数据应用于终端消费领域并快速向城市及农村地区渗透,三四线城市及县乡域消费能力崛起。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消费受阻下,线上直播消费异军突起对终端消费形成有力支撑,拉动了终端需求的高增长。线上消费逆势而上,正有效促进消费回补,释放市场潜力,为经济复苏发展打开了新思路。未来,应把握线上新型消费的发展契机,继续推动线上消费蓬勃发展,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全国网上零售额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比1-5月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35亿元,同比增长14.3%,占社零总额比重25.2%,比1-5月提高0.9个百分点,网上消费实现较快增长。线上消费逆势而上,也意味着我国已进入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模式加速迭代、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
(2)外贸出口复苏,纺织品服装行业下半年有望改善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纺织行业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生产供给能力及产业链运转协调性已恢复正常,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居民消费活动增多,纺织品服装消费温和复苏。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6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251.8亿美元,增长3.1%,其中纺织品出口741亿美元,增长27.8%,服装出口510.8亿美元,下降19.4%。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虽然服装外需明显减少,出口额同比持续下降,不过由于防疫物资出口的大幅增加,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去年有所增长。而且,1-7月,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6,343.2亿元,增长35.8%,增幅较上半年有所扩大;服装4,676亿元,下降13.8%,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7月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环比均表现好转趋势。
(3)居民消费升级,聚酯产业链产品需求保持刚需
从下游需求来看,聚酯纤维主要运用在服装、家纺和产业新兴应用领域,与人口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性支出平稳增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主要消费群体对纺织服装、服饰品质的要求与消费能力同步提高,需求体系升级后,消费量级的爆发大大拉升了对聚酯差异化产品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进一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这将有利于纺织服装、服饰业等终端消费性支出提高。另外,二胎政策完全放开利好纺织品服装产业,人口增长率从2015年开始回升。人口基数的扩大,有望带动中国纺织业、服饰业消费市场持续增加。目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地产竣工周期上行的初始阶段,后期对应的家纺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4)产业链利润有望向化纤转移
2019-2020年,包括公司在内的三家民营炼厂相继投产,随着民营炼化项目PX产能的释放,公司所处行业从过去的单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新格局,龙头上市公司依托纵向一体化优势逐步扩张,牢牢把握未来市场需求的新增份额,随着老旧中小产能的逐步退出,头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波动将较过去趋缓。
2020年上半年,PTA产能增速继续加快,产能增速达12.7%,产量增速已超过聚酯,PTA也进入供应宽松格局。2020年预计国内新增MEG产能700万吨,国内MEG供应增速将会达到20%左右的较高水平。反观聚酯纤维,自2017年开始产能增速稳步下降,预计2020年产量增速将滑落到5%左右(数据来源:CCF年报)。上游原料端产业链的持续扩张叠加聚酯产能的增速回落将引导产业链的利润向化纤转移。
(5)聚酯行业市场集中度上升,竞争秩序趋于良性
涤纶长丝行业经过10年的整合,从2011年至2019年底,行业集中度CR6占有率从32%提升至46.22%左右(数据来源:CCF)。根据已公布的投资计划,未来行业内主要新增产能均来自于上市公司,中小型聚酯工厂缺乏投资扩产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将逐步退出行业竞争,预计2021年CR6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60%以上,聚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未来龙头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下行业内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公司所处产业链准入门槛将进一步加大,上中下游产业集中度均保持持续提升,行业竞争秩序持续改善,发展环境更趋良性。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之一,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加速下游化纤业务的扩产增收,率先享受行业良好景气度带来的盈利提升。相信随着公司炼化项目的顺利投产,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布局初见成效,整体竞争力将上升到新的台阶。
(二)主营业务经营讨论与分析
2020年,面临突如其来、席卷全球并愈演愈烈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国内外经济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在复杂的环境下,公司全体员工上下齐心、砥砺前进,“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文莱炼化项目平稳运行,持续保持高负荷生产,竞争优势持续提升;PTA业务板块龙头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持续挖潜改造,产品盈利能力保持业内领先水平;化纤主营业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开展扩产提质,产品差别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同比大幅增长;同时实施精益生产,提升品质品牌,管理创新持续优化,经营质量迈上新台阶。
1、文莱炼化项目优势明显,新增业绩贡献
报告期内,在新冠疫情持续爆发、原油价格暴跌下,文莱炼化项目实现了平稳运行,持续高负荷生产,成品油、化工品等产品销售顺畅,炼油产品、化工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90.46亿元、15.42亿元(该数据为对外销售金额),竞争优势持续提升。
(1)中文两国高度支持,享受最长24年税收优惠等政策优势
文莱政局稳定,项目符合文莱2035宏愿,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不受贸易壁垒限制,属东盟自贸区,产品进出口免关税;总体税负节省明显,文莱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工资税、生产税及出口税。项目最长可享受24年企业所得税优惠;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合,项目银团贷款拥有国家级战略支持。
(2)东南亚地区成品油需求旺盛,经营优势凸显
文莱常年气候温和,且无自然灾害,作为丰富产油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以提供部分原油,降低原油的物流成本;更接近原油供应地,靠近新加坡原油贸易市场,原油采购便利且物流成本较低;项目生产成品油销往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需求旺盛,文莱炼化项目销售半径短,物流成本低;化工品全部供自身产业链下游配套消化,实现产业链一体化经营。
(3)自配公用工程及先进工艺等技术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提升了工艺的灵活性,项目完全配套燃煤发电,自产蒸汽,公用工程成本优势明显;
主要生产装置,如加氢裂化、重整及PX装置均采用最新先进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产品转化率高等技术特点,降低PX的生产成本;采用低温余热回用技术,余热用于海水淡化,降低了海淡运行成本和PX生产的综合能耗指标;渣油处理采用最新的灵活焦化工艺,可以连续化生产,降低了人工成本,副产的燃料气降低了燃料成本,与传统工艺相比,装置封闭式生产更环保,实现了渣油的无害化处理;采用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能够满足2020年国际柴油新标,同时降低了装置投资与运行能耗。
报告期内,公司共生产403万吨产品,其中:化工产品94万吨,炼油产品309万吨。同时,并开始向文莱当地供应一定批量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通过坚持低库存战略及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增产柴油、减产航空煤油的策略,极大地抵御了外部风险冲击。
在确保一期项目顺利运营的同时,公司也同步推进文莱炼化项目二期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制定,敲定文莱炼化项目二期的主体工艺框架和产能构成。该项目计划建设1,4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1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PX。
2、PTA提质增效显著,保持业内领先盈利能力
公司作为PTA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报告期内,公司PTA业务加强生产技术管理,优化运营能力,公司控股的浙江逸盛实现产销量242万吨和241万吨。浙江逸盛(含宁波恒逸贸易有限公司)共实现净利润5.71亿元;参股的大连逸盛和海南逸盛则分别实现净利润3.68亿元和1.70亿元。2020年上半年PTA业务并表范围毛利率为9.18%,保持业内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与荣盛石化合作投资建设的逸盛新材料600万吨PTA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1#线300万吨有望年底竣工投产,2#线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竣工投产。届时公司PTA产能规模再上台阶。
3、高端差异化产品增强,化纤业务效益同比大增
报告期内,公司化纤业务规模继续增长,且新增产能多以具备高附加值、高品质化和差异化生产的先进制造工厂为主。海宁新材料的第一套生产线G线(产能25万吨/年)及相关配套工程于2020年2月投产、嘉兴逸鹏化纤有限公司的“年产50万吨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提升改造项目”2020年6月建成并正式投产运行。2020年上半年公司聚酯产品(含长丝、短纤、切片)产销情况继续保持两旺态势,分别实现产、销量为297和247万吨,同比增长31.42%和7.86%。
报告期内,公司化纤产品POY、FDY、DTY、短纤和切片平均价差分别为1,502元/吨、2,286元/吨、1,764元/吨、1,577元/吨和699元/吨。尽管受疫情影响,行业景气程度有所下滑。但公司上下游均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以及高端差异化产品在应对行业周期波动的过程中,表现了良好的竞争优势。
备注:海宁新材料差别化环保功能性纤维建设项目第一套生产线G线(产能25万吨/年)及相关配套工程已于2020年2月23日投产。
4、技术创新引领市场,研发创新取得新硕果
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打造行业领先技术和高端产品,高端产品比重持续提升;加快发展定制性产品,满足市场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长期以来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公司逸钛康产品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广泛应用于婴幼儿服装、面膜等领域,产品附加值远高于常规产品。阻燃细分产品也逐渐丰富、再生阻燃聚酯成功完成终试、已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接受。与此同时,抗菌抗病毒纤维也快速完成产业化,其有优异的抗菌抗病毒性能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
5、管理创新持续优化,经营质量迈上新台阶
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推行业务智能化管理、强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创新推广运营模式、加强人才培养、优化组织架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迈上新台阶。
报告期内,公司借助于大数据,以自动化、数字化、云计算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化全流程管理;提升供应链一体化项目包含了微商城、营销闭环、TMS和仓储系统升级等项目开发;提升恒逸微商城功能化应用水平,包括价格查询、快捷下单、行情资讯、智能物流管理平台(HTTMS)、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为一体,优化营销闭环系统,该系统有效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创新独有的全渠道全生命周期物流管控体系,建设三方物流运输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协同、实时的物流运输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组织调整优化,使组织定位更清晰,实现组织能力和个人能力持续提升。公司着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升级组织架构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重点人才发展与成长,坚持“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立体多元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全球经济风险
公司所从事业务为石化和聚酯纤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石化和聚酯化纤行业与全球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其产品价格和销售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供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速,全球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行业发展会产生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衰退,将直接对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终端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2、安全环保生产风险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严格贯彻及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一直致力于安全环保生产,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自生产主体运营以来,未发生重大影响的安全环保生产事件。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如何防范安全环保事故的发生,是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
为降低行业安全环保生产风险,公司以加强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生产责任制,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培训,加大安全投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及时清除安全环保隐患,排除重大事故发生的一切可能性。
3、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公司是国内炼化-化纤的龙头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成本构成超过80%由上游原料决定,而原油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产业链条中各产品的价格波动,进而加剧了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的不确定性,以及伴随而来的销售风险的增加和企业效益的波动。今后,公司继续升级库存管理模式,降低因原油价格波动而导致产业链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坚持实体、突出主业的国际化产业战略领先优势
公司紧紧围绕“巩固、突出和优化主营业务竞争力”的战略方针,通过强强联合,率先进入聚酯熔体直纺、PTA和己内酰胺等产品领域,并将上述领域产业技术和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公司率先在海外布局文莱炼化项目,响应“一带一路”政策,抓住东南亚市场的发展机遇,实现产业国际化布局和经营;而且助力公司完成纵向产业链一体化,解决原料瓶颈,同时顺应供给侧改革趋势。另外,公司还通过并购整合实现石化化纤产业优势嫁接,扩张化纤行业终端产能,实现化纤高质量发展。
2、上下游均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优势
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PX-涤纶”和“苯-锦纶”产业链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海外建设上游炼厂、国内扩建中下游、实施并购重组等差异化发展模式,打造“原油-芳烃-PTA-涤纶”和“原油-苯-CPL-锦纶”的“柱状”均衡一体化产业链。公司现有炼化设计产能800万吨,PTA产能1,350万吨,聚酯、己内酰胺产能分别为850万吨和40万吨,上、中、下游原料自给自足,实现独有的大炼化到PX、PTA、聚酯(PET)产能匹配的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国内外联动运营,增强抵御经营波动风险的能力。文莱炼化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乙烯-丙烯-聚丙烯”产业链,有利于提升文莱炼化一体化项目集约化、规模化和一体化水平;有利于公司产业、产品和资产的一体化、全球化和均衡化协同运营,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市场份额位居行业数一数二的规模优势
公司PTA、聚酯纤维的产品市场份额位于行业前列,截止最新统计,公司参控股PTA产能占全国PTA有效产能的24.62%,参控股聚酯产能占全国聚酯有效产能接近13.86%(数据来源:http://www.ccf.com),产业集中度较高,规模优势明显。公司不断升级优化产业模式,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优势,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始终推进大规模装置和节能降耗技术的投入、应用,规模优势促进了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极大地降低了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规模化采购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运营能力,获得优势价格节省采购成本,为最终产品的盈利提供有力保障。
4、高端科研创新的技术优势
公司长期专注于聚酯化纤领域的高端产品研发应用,依托校企平台已实现产品结构的“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独特化”。全面开展全产业链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全流程、柔性化的高新产品(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水平属国内行业领先。
公司紧紧围绕“一滴油,两根丝”的产业结构,在材料方向,公司聚焦于聚酯的绿色制造,关注聚酯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利用,突破现有技术难关,实现聚酯高品质回收利用,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备高性能聚酯材料。在化工方面,为拓展PTA的应用范围,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聚酯差别化生产所需的单体的各类二醇的开发。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公司积极研究现有工艺中三剂如消光剂、催化剂、添加剂等的开发。
5、数字化智造的产业互联网优势
公司确立“石化+工业互联网”信息战略,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石化制造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化纤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公司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为基本方针,借助信息应用、先进制造、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建设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专业服务、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全链条全过程智能信息化,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及全流程管控,通过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定制化服务、数字化决策的对接,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公司由“制造”向“智造”、由单一业务管理向产业链高度协同运作转变。
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利用云计算、虚拟化、5G、堡垒机等技术,推动工业组网、服务集群、信息安全等项目建设,为软件应用层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生产制造领域,依托自动络筒、自动包装、智能外检、AGV小车、机器人、立体库等智能制造装置间的信息互联,通过网络通信、物联网、移动化、微服务、实时数据库等技术,自行研发成功单锭数据流系统,实现产品在车间仓库内的高效物流运转和品质自动控制,实现各生产工序间的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效率提升。
营销服务领域,建设微商城和营销供应链两大软件系统,对外结合互联网营销和客户社交体验管理,从客户自主下单,到配套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衍生,从实现销售数据全流程展现,到提供多维度画像的数据服务;对内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交互效率,消除信息流通障碍,形成销售、收款、排货、发货、派车、装运、开票等供应链业务闭环流程。
6、职业化、年轻化以及国际化团队的管理优势
除了为员工提供业内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机制,公司自2015年以来,公司落地实施了两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有力地促进了高精尖人才的吸引。通过长期发展共享机制的建立,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公司强调职业化团队管理,多种渠道引进境内外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积极启用内部培养的年轻管理人才、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目前,公司已形成一支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与运营团队,为公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组织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持续实施组织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公司组织管理运作效率,发挥规模协同优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