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桑达A(000032)
公司经营评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6-30
- 2021-12-31
- 2021-06-30
- 2020-12-31
- 2020-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中国电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顺应网信技术发展趋势,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推动网信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公司积极践行中国电子战略使命以及重点业务布局,聚焦主责主业,构筑数字与信息服务、产业服务两大业务板块,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一)数字与信息服务板块
2024年上半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速落地阶段,国家数据局发布了《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系统总结了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进展和工作成效,并对2024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展望;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数据局印发了《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提出了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技术创新突破等九方面的落实措施,以支持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公司是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的建设者和运营商,旗下“中国电子云”依托中国电子自主计算体系,以市场需求为牵引,面向党政军、能源、金融、教育、医疗、制造等领域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公司不断精进产品及服务能力,提升自研产品销售规模,主动缩减毛利率较低的纯集成类业务,持续向产品型公司转型。报告期内,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综合毛利率达36.27%,同比增长12.22%,转型已初见成效。
1、云计算及存储
在云计算及存储方面。公司依托专属云平台软件CECSTACK、分布式存储软件CeaStor、服务器虚拟化软件CeaSphere等核心自研产品,为客户建设高安全算力基础设施,输出多元异构算力、先进存力和高效运载力。
在自研产品方面,公司报告期内在云计算及存储方面持续投入研发力量,正式发布了CECSTACKV5.2版本、分布式存储CeaStor3.2.1版本,为支持鲲鹏及海光处理器、发布了虚拟化产品CeaSphereV5.1.0版本。此外,还结合部分行业客户特点,推出了安全可控运营云。
报告期内,公司中标了扬州信创云、深圳宝安区国资云、深圳政务云(二期)、云浮市政务云、农业农村部运营云等项目;中标天津市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通过CECSTACK边缘云服务当地200+医疗健康单位;安全可控运营云服务了农业部、交通部、北京互联网法院等一批核心客户的关键基础信息安全上云。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政务云市场份额,2023:政务专属云》报告,政务专属云市场规模达557.60亿元,公司政务专属云名列第七。根据IDC《中国智算服务市场(2023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中国电子云成为智算集成服务市场Top5厂商;另根据IDC《中国政务云市场份额,2023:政务专属云》报告显示,中国电子云位居政务专属云PaaS市场第五。根据IDC《中国软件定义存储(SDS)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3年第四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电子云CeaStor分布式存储市场份额位居2023年中国块存储一体机市场第四,成为国内分布式存储的核心提供商;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中国电子云CeaStor信创分布式存储入选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十大硬核科技”,此外,中国电子云位居中国信通院《2024政务云赋能者竞争力象限》评估“引领者”象限;荣获赛迪顾问“2023-2024年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荣获赛迪网“2023-2024年度数字经济十大影响力企业”、专属云产品入选“2023-2024年度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品”等。
2、数据创新
公司坚持“云数融合”理念,坚定自主创新和自研产品路线,面向政府、国资央企及关键行业客户需求,提供涵盖数据资源体系、数据创新运营、数据资产服务、数据流通交易等一体化数据创新相关产品与服务能力。
在自研产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数据创新领域产品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升级。公司全面践行国办一体化大数据建设指南要求,迭代升级数据中台V4.8.4、一体化公共大数据平台V1.4.2版本,深化以业务模型驱动的数据治理体系。公司以需求为牵引持续转化场景需求和数据需求,发布了数据资产管理平台V1.0、中电云数港V1.0平台,参与设计并推出婚信宝、房信宝、医信宝、积信宝、收入宝、社信宝、盛融宝、文旅宝等8个数据产品,不断提高公司产品体系对数据资产价值转化的服务能力。同时,公司服务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上线数据流通交易平台V2.0.6版本,支持一个主节点多个工作站的运营服务模式,覆盖数据流通交易全业务环节。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中标及签约数据创新相关项目20余个,持续向多层次客户提供数据创新服务。一是在公共数据治理领域,助力湖南、云南、河北、河南等地率先实现省市二级公共数据级联直通,服务地方公共数据归集共享和开发利用。二是在国资央企客户领域,服务中国化学、中海油、中船、华电、广东机场等央国企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中海油数据湖二期、华电集团数据中台等项目。三是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领域,与石家庄、大连、唐山、沈阳等多地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已取得石家庄、唐山、大连、惠州四市相关数据授权。四是在数据交易领域,助力深圳数据交易所上线全国性全流程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并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
报告期内,公司数据产品技术能力位居行业领先厂商地位。IDC发布的《中国政府数据要素化技术评估,2024》报告显示,中国电子云已成为数据产品技术和数据运营服务领域的核心提供商,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流通、数据运营、数据应用等9项指标评估位居最高分;同时IDC发布的《中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市场及技术分析,2024》报告显示,中国电子云成为技术提供、场景运营的主要代表厂商。一体化公共大数据平台产品入选赛迪“2023-2024年度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品”等;中国电子云承建的智慧河东案例入选天津市“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参与设计的数据产品“蚝保宝”以及承建的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商业平台项目入选中国电子学会“数据要素价值创新2023年度标杆示范案例”。此外,中国电子云还参编发布了《2023年全国公共数据运营年度发展报告》和《数据要素流通标准化白皮书(2024版)》白皮书。
3、人工智能
新质算力基础设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融合算力、数据、先进存储、安全和开放合作五项核心要素。中国电子云携手北京、石家庄、武汉等地大力推进新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参与超过3300P先进智算算力建设,提供了超大规模优化算力资源和作业调度。
在自研产品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发布CECSTACK智算云,已通过信通院可信智算服务的智算服务性能评估以及面向大模型的智算服务性能测试,成为首批通过参测的产品;智算云的核心产品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正在提升包含模型开发平台、大模型推理API服务、大模型应用开发服务、数据工程服务为主的核心产品能力。CECSTACK一体化算力平台通过泰尔实验室检验,获得CNAS检测报告。以AI训推一体机为代表的小规模智算软件完成了大庆油田和浙江理工大学两个项目的交付。此外,还参与了国家标准《智算服务中间层能力要求第1部分:GPU虚拟化与性能优化》,以及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技术文件《一云多算综合能力要求》的编写。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行业的落地应用,在政务、公安、医疗等领域打造的垂直行业的模型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在政务领域,依托星智大模型构建了1个大模型核心底座、问政+看数+优视三大智能能力引擎、赋能政务领域X个场景新质生产力构建的“1+3+X”的数字城市3.0建设新范式,与30+家应用生态共同打造了包括个性服务、精准扶持、科学决策、高效办公、智能巡检、主动防控在内的高频智能化场景应用,并已经在海南、湖北、河北等省份的多个城市实现销售。在公安领域,公司以“科技能力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为理念,面向全国公安系统推广“金盾公共安全大模型”系列产品及应用,在打击犯罪的研判、侦查、指挥等应用场景中受到客户积极反馈,业务覆盖情指、禁毒、经侦、反诈、食药环等核心打击警种,涵盖科信、指挥中心、网警等基础支撑部门,试点客户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吉林、河北等地公安系统客户。在医疗领域,依托AI技术团队联合政府及医疗机构训练医疗领域AI大模型,参数量规模达到580亿,模型表现在CMB-Exam中文医学问答评测基准数据集中长期排名第三。大模型可输出基于大模型AI的系列医疗产品,包括病程助手及出院小结、预问诊电子病历生成、AI健康咨询、辅助诊断等场景。
此外,公司持续推进智算生态联盟建设,与哈工大(深圳)共同成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在多模态大模型,视频语义化/向量化等方向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在权威学术会议上进行了论文发布;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成立智能协同计算联合实验室,围绕可信智算的相关研究正在积极开展;公司牵头发起成立的“中国电子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联盟”经过一年发展,目前联盟成员已经超过200家,并与百川智能、智谱AI、中科闻歌等国内头部大模型公司建立生态合作关系,从技术、算力、商业化、产业落地等层面深入合作,推动中国电子云可信智算战略落地实现。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的多源异构数据流通与智能决策自主计算平台及其大规模产业应用项目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产业元宇宙
公司在产业元宇宙重点布局,覆盖了从智能终端(MR、VR)、国产化内容编辑引擎、渲染云平台、AIGC、大模型等完整的产业元宇宙解决方案,重点发展基于国产化芯片与操作系统的产业元宇宙技术路线,并已在教育、能源、文旅、智能制造、医疗等行业落地应用。
在自研产品方面,公司以“安全、先进、开放、高效”为指引,筑牢“元宇宙”安全数字底座,打造产业元宇宙操作系统。充分利用云原生、大数据、AI及MR技术,依托信创云平台和混合现实技术,成功构建了包括云境MIXONEMR眼镜、云境XROS、云境云渲染平台(支持信创架构)、云境XR培训平台、云境XR内容编辑器、云境大空间定位平台等自研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教育培训、企业培训和数字化元宇宙体验三大业务场景开展业务。在教育培训领域,公司正在推进与北京师范大学项目合作,未来将通过元宇宙相关技术在心理测量领域共同打造测评工具。在企业培训领域,聚焦电力和矿山行业打造标杆案例,为南方电网搭建智慧培评基地数字化体系建设项目,并且推动电力数字信创人才培养委员会的成立。在数字化元宇宙体验方面,重点切入沉浸式大空间展示领域,推动沉浸式大空间技术方案在文旅、展览展陈领域的应用;签约标杆性项目“几米沉浸式大空间剧场”,预计后续将在成都上线。
5、数字政府及行业数字化
公司充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迭代优化数字政府、央国企及行业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加速推动数字化应用落地。
自研产品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充分融合数据要素、大模型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完成并发布城市生命线平台V1.0、社会风险防范平台V1.0、城市内涝治理平台V1.0等产品,升级了繁星一网统管平台V3.2、城市运管服平台V3.0等产品,开发并推广了完整社区方案V1.0、智慧信访方案V1.0、智慧水利水旱灾害防御方案V1.0等创新方案。公司发布了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方案,现正在低空物理基础设施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低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提升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山西晋城市、广州增城区、河北南宫市、河北磁县、河北灵寿县、大理祥云园区等十余个城市落地一网统管项目实践,打造了晋城运管服项目、灵寿县城市生命线-燃气安全项目、大理州祥云智慧园区项目等一批创新型项目。在行业数字化领域,公司下属桑达无线的GSM-R通讯终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领军优势,并持续保持欧洲GSM-R终端市场前三名供应商地位。报告期内,桑达无线的手持终端产品凭借丰富的市场使用经验和优良的稳定性赢得新的认可,成为希腊铁路组织的合作伙伴,这是继德国、意大利、挪威等国之后,桑达无线进入的又一欧洲国别市场。报告期内,公司一网统管产品荣获赛迪网和数字经济杂志联合颁发的“数字经济卓越产品”,数字景县项目荣获赛迪网评选的“数字政府建设创新应用样板工程”“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安庆社会治理项目荣获法制日报颁发的“2024年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社会治理解决方案获得“2024年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方案”。在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4政务大模型产业图谱”中,中国电子云依托星智政务大模型的应用成果位列多个政务领域核心代表厂商;在《大模型活力排行榜Top150》中,星智政务大模型位列政务领域第1位;星智大模型落地的武汉经开区城市大脑项目与武汉经开美丽社区项目入选《产业大模型行业应用白皮书》典型案例,武汉经开区城市大脑项目也入选了《2024全国“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100》以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人民网携手发布六个“智越计划”行业优秀应用案例;中国电子云承建的河北“数字景县”城市治理创新示范项目入选2024IT市场年会“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中国电子云一网统管社会风险智能防控解决方案荣获“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方案”。
(二)产业服务业务
公司产业服务业务包括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及其他业务。
1、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
公司是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为半导体、平板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数据中心、高端制造等产业客户,提供以洁净室工程咨询、设计、数字化交付及运维等各项产业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巩固在半导体、平板显示等优势行业中的龙头地位,营业收入达313.17亿元,同比增长24.6%;持续提升设计能力,积极落实出海战略,为高端制造业客户在东南亚等地区新增产能提供建设咨询及洁净室建设服务,上半年实现境外收入6.31亿元,同比增长79%;不断进行研发创新,生化系统营养剂项目成功通过污泥脱水剂竞品测试并实现国产化替代,自主研发的生物密闭门系列产品成功发布上市,并推出了统一动力环境设施及IT设施的国产化运维管理系统。
在半导体领域,公司是国内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工厂的主要建设者,服务客户涵盖12寸芯片、8寸芯片、化合物半导体、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国内外企业,主要客户包括华润微、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比亚迪半导体、长鑫存储、粤芯、赛意法等行业内龙头企业。报告期内,公司新承建重点项目包括汉京半导体辽宁省产业基地EPC总承包项目、华天科技南京3号厂房项目、华虹半导体洁净室、赛意法微电子EPC总承包工程、富芯半导体扩充洁净包、长鑫集电集成电路标准厂房(二期)项目无尘室项目、长鑫新桥存储技术有限公司FABA2B一阶段二次配工艺管线项目、北京超弦存储器特色工艺实验室项目、北京屹唐科技有限公司龙舟计划二期项目净化间及工艺排气系统等项目。
在平板显示领域,公司是国内平板显示工厂的主力建设者,服务客户涵盖面板制造、显示模组、产品组装、电子终端部件等领域国内外企业,主要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和辉光电、厦门天马、维达力、翌光科技、维信诺、闻泰科技等。报告期内新承建京东方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维信诺第6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AMOLED)模组生产线等项目。
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服务于国内外百强医药企业、疾控中心、知名三甲医院等,涵盖医疗卫生、生物制药、生物安全实验室等领域,为沃森生物、艾美疫苗、万泰生物、正大天晴、神州细胞等生物医药行业知名企业提供服务。报告期内新中标百济神州北京创新药研发基地项目,建设“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平台”等前沿技术平台,中标中国生物医美产业化基地、百邑无忧北京经开区疫苗基地项目、新疆方牧生物新型动物疫苗及诊断制品实验动物房等项目。
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公司服务涵盖锂电(锂电池、干法/湿法制膜、正负极材料、锂电组件车间)、光伏(光伏电池片、光伏硅料、硅片、组件)、电子化学品、光刻胶、氟化工等细分产业核心生产车间建设,主要客户有欣旺达、星源材质、中材锂膜、万华化学、通威集团、晶澳太阳能、弘元绿能、阿特斯、力神新能源等。报告期内,新承建重点项目包括济宁天岳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河北盛泰锂化项目、扬州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四川宜宾英发德坤年产24GW单晶硅棒生产项目、无锡力神新能源一期净化及机电安装项目、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新疆久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新能源正极材料EPC工程、美埃(中国)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环保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内蒙古晶澳淖尔5GW高效光伏组件EPC总承包项目、中船派瑞特种气体(呼和浩特)有限公司高纯电子气体项目(一期)项目、眉山万华化学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施工总承包等项目。
在航空航天设备制造、汽车制造、数据中心、食品饮料等高端制造行业,公司同样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客户包括华晨宝马、歌尔股份、华勤技术、伊利集团、周黑鸭、景岳生物等。报告期内,公司新承建重点项目包括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特燃特气配套项目、中电科38所微波集成中心、丽泽飞拓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改造工程和算力设备供应项目、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上海世麦智能供应链华东运营总部项目、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河源工厂建设项目等。同时,公司着力突破国防科工和科学大装置领域,助力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联合打造低空基础设施整体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公司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板块获得了众多认可。其中,中电二公司的参与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体系建立及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项目”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空气动力性能试验工作站通过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认证;中电三公司的“高科技工程以模块化预制为核心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高科技工程企业从BIM3D到BIM4D数字化建造协同管理”荣获中国施工管理协会科技创新管理二等成果;中电四公司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洁净受控环境营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3年度麒麟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奖,承建的“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搬迁项目工程”荣获2024年度河北省建设工程安济杯奖(省优质工程)金奖。
2、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
数字供热业务以“服务领先、低碳节能”为目标,持续开展科技创新,依托公司自身云数智等优势,对“源、网、站、户”四个关键环节进行智能化、数字化管控,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的同时,能耗与成本管理也不断改善。
公司在河北省邯郸市、石家庄市、衡水市以及山东潍坊市、淄博市等区域形成了稳定的供热业务布局,目前供热面积已达到1.1亿平方米。公司在石家庄市行唐县及衡水市安平县建设运营两座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达65MW,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实现外供绿色电力2.1亿千瓦时、绿色工业蒸汽2.6万吨,自研数字化产品生物质电厂智控系统、燃料智能管控系统已得到行业认可并已实现销售,中电行唐“超低温SCR深度脱硝技术”联合攻关试验装置已投入,锅炉烟气排放达到超净排放标准。此外,中电行唐、中电京安已完成第一批17.9万吨碳资产交易的核查评估试点工作。
3、其他业务
精密物流服务。公司所属捷达国际提供以温控+减震为特色的精密物流服务。主营业务包括国际货运代理、项目物流、国内精密及普货陆运、冷链物流、仓储及搬入等,业务主要集中在液晶、半导体、新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为客户定制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多年来捷达国际在该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与深耕,发展成为中国精密物流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物业租赁。公司在深圳市华强北及科技园片区有部分物业用于对外租赁,能为公司带来较为稳定的收益。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的要求,公司已退出商业房地产开发业务。
公司始终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在科技目标方面,2024年3月召开科技创新规划发布会,发布了《桑达股份科技创新规划》(2024—2026年)及《桑达股份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要点》,不断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确立了“打造国内一流的高价值科技型公司”的战略定位。在重大项目方面,公司承担的工信部多方安全计算项目完成应用示范项目、发改委高性能安全云平台项目等六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以及江苏省电子工业废水回用过程节能减排项目等两项地方重点科技项目稳步推进。在知识产权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制定发布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7项,新增申请专利264件(含157项发明专利),新增专利授权100项(含41项发明专利),新增软件著作权154项。
以上涉及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紧跟中国电子战略,承担央企使命,具备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的中央企业,通过全方位超常规创新,中国电子闯出了一条服务国家战略、顺应行业规律、符合自身实际的自主计算产业发展之路,成功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兼容移动生态、比肩国际主流架构的中国自主计算技术体系和最具活力与朝气的应用生态与产业共同体。
中国电子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和统筹“两个大局”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对网信工作的战略要求,主动承担国家使命,围绕“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定位,努力打造自主安全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计算产业链“链长”,聚焦重构自主安全计算产业体系。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重要二级企业,紧跟集团公司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彰显国资央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公司在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两大业务领域,肩负“云数”领域中国化时代化的战略使命,承担国家部委、中国电子集团等重要科技攻坚任务,助力各地政府、国资央企以安全数字底座实现数字化转型,为国家在新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具备战略布局优势。
2、市场化体制机制优势
公司下属高科技产业工程板块各企业均已完成混改并实现员工持股,信息服务板块下中电云公司亦已完成混改并引入核心骨干持股。通过实施混改及员工持股,在确保党的领导及中国电子控股的原则下,公司搭建市场化体制机制,符合国资委关于国企改革的相关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公司经营效益。
3、人力资源优势
公司数字与信息服务板块持续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是科技人才占比高、覆盖领域广,中国电子云公司拥有科技人才超1300余人,占比64%,其中青年科技人员占比75%,广泛分布在云计算、存储、数据业务等核心板块。二是高精尖人才持续涌现,中国电子云累计拥有省部级科技人才6人,集团级科技人才2人,中国电子云公司高级副总裁朱国平先生获选为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计算体系)。
4、深耕高科技产业工程领域多年,具备多项核心优势。
公司是从事工业建筑及洁净室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和龙头企业,致力于为高科技产业领域企业提供洁净室工程一站式服务,洁净室净化工程级别最高已达到国际领先标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基建等高科技行业的洁净室工程领域处于国内技术领先地位,并多次获得全国洁净工程行业“鲁班奖”(同行业内首位获得者)、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安装行业先进企业、中国电子百强三甲等多项荣誉,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成员单位及电子行业标准、规范的主要编写单位之一,先后参与几十项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公司先后参与数百个高科技领域内中国本土及国际巨头重大项目建设,为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洁净室提供系统集成工程服务,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市场影响力。此外,公司供热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也取得了可喜进展,并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能耗水平不断降低。供热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5、产品体系具备技术优势,高安全可靠
公司旗下中国电子云品牌,作为中国电子旗下唯一云计算品牌,为国家重大工程、政府及关键行业提供数据时代具备“可靠设备、可靠技术、可靠力量”的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具有安全基因,并具有产品技术优势。
公司核心产品全系自主研发、技术领先。CECSTACKV5一体化算力平台,基于先进的云原生理念设计,实现超大规模多元混合算力、异构算力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智算版本,可为政府和行业客户提供通用计算、智能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等类型的一体化算力服务;服务器虚拟化软件CeaSphere在某涉密项目实践中,实现了对VMware公司相关产品的国产替代,支撑国家数字经济领域自主可控。
6、布局数据创新业务,争取先发优势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在数据创新业务的“排头兵”,已率先在数据工具、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领域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布局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业务,并取得重要突破。一是具备完善的产品运营体系,依靠充足的技术储备,迅速打造技术领先、功能丰富、安全可靠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构建了涵盖数据资源体系、数据创新运营、数据资产服务、数据流通交易等一体化数据创新产品及运营体系。二是具有丰富的实践案例,数据治理业务累计中标项目32个,涵盖政务、教育、医疗、能源、水利、机场等多个行业类型;数据资产入表业务在40多个城市推进,助力武汉车谷城发集团、衢州市城投集团等40余家企业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同时参与设计并推出8款数据产品,其中盛融宝、婚信宝、房信宝框架销售合同金额合计超千万元;数据交易领域,公司服务深圳数据交易所上线全国性的数据流通交易全业务平台,并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达成合作协议。三是创新探索数据运营模式,建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数据交易商业平台,满足监管、集成、隐私计算、加工处理需求,实现公共数据资源流通与价值释放,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新模式。2024年上半年,公司与石家庄数据资源管理局、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沈阳市大数据管理局、长春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哈尔滨数据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业务先发优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政策风险
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在产业布局方面遵循国家对于国有企业功能定位,践行中国电子战略布局。在数字与信息服务领域,公司打造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创新服务所需的产品和技术,全面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在产业服务领域,公司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二十大报告中重点强调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基建、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如果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方向或力度有所调整,未来经济增速放缓或出现衰退,将可能导致客户或投资减少,进而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宏观政策风险,公司一方面将加强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趋势研判,紧密围绕政策变化积极调整业务重点,另一方面积极锻造核心底层技术能力,服务国家高质量转型发展。
2、数字与信息服务持续亏损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风险
公司数字与信息服务板块主营业务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战略意义,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但新型基础设施对应的云、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软件研发需要投入较多研发经费且技术更新迭代快,为满足客户需求并确保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公司仍需持续投入研发费用,这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
对此,公司一是提高研发效率,聚焦于核心基础软件的研发,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减少定制化开发,通过创新联合体项目、创新实验室建设、生态合作等方式开展协同创新、联合研发,节约研发费用;二是积极拓展关键行业重点领域央国企等行业客户,降低政府领域客户收入占比,提升产品及服务在企业端的优势,形成重点行业领域竞争优势及行业壁垒,实现高毛利率自研产品销售,提升板块整体盈利能力。
3、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公司客户多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资信良好、实力雄厚,应收账款回收可能性较大,但若客户延迟付款,可能会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紧张,增加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成立应收账款清收专班,拟订年度应收账款压降目标,按项目每月跟进应收账款回收进展。明确每个项目应收账款回收责任人,并对每一个责任人制订明确的奖惩措施,将应收账款清收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应收账款异常项目,建立商务、财务、法务联合管控小组,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2)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公司下属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因行业特点,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如果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或客户拖欠款项时间较长,则可能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项目的正常运转,会对公司偿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将通过以下举措,持续降低资产负债率:设置资产负债率警戒线和管控线,强化考核约束及责任追究机制;贯彻落实降本增效攻坚工程,提高公司盈利质量,增加公司经营积累;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有息负债规模;拓展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宏观政策及发展形势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复杂的国际环境凸显“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这一论断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做出重要战略部署,并在数字中国建设及数字经济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关键领域进行布局,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宏观政策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主要包括:
1、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至战略高度,各地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讲话时首次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生产力,是依靠创新驱动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新时代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是持续驱动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以科技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列为2024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九大重点任务的首要一项。如何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科技驱动创新体系,助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与战略选择。
2、数字中国顶层规划出台,数字中国建设进入加速期明确“2522”整体框架,为数字中国推进指明方向。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简称“规划”),强调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明确数字中国“2522”整体框架,从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为全国各地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顶层规划、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数字中国建设统筹协调机制,推动跨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结合地区基础条件和优势特色,全面加快推动、督促落实各地数字中国建设。
组建国家数据局,做好数字中国建设的组织保障。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成立,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是我国强化国家数据资源建设顶层统筹和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数字中国建设组织保障,加快建设全国统一、辐射全球的数据大市场,集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重大举措。
3、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开辟培育未来产业
持续聚焦八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九大未来产业。2023年8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8+9”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提出“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标准的行业指导作用,系统提升标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背景下,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不断加深,大力布局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既是我国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加快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也是我国保障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避免被“卡脖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挑战。
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全面部署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打造标志性产品、壮大产业主体、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六方面重点任务,聚焦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虚实融合发展未来产业,构建先进元宇宙产业体系。2023年8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印发《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元宇宙是集合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未来产业,发展元宇宙产业将极大开辟数字经济的新场景、新应用、新生态,培育经济新动能。
特别是发展虚实融合互促的工业元宇宙,将进一步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是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央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承担重要使命。2023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部署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并强调央企要“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更加注重提升五个方面的价值”。央企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被赋予更高使命。
(二)行业发展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正处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关键跃升阶段,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政府工作报告》”)均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列入重要工作任务,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重视。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等领域,在前文所述各项政策支撑下,公司各项业务均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1、数字中国建设及数字经济发展带动算力、存储等数字基础设施需求扩张,专属云预计将保持持续增长《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截止2022年底,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已超过650万标准机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30%,在用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超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存力总规模超1000EB,数据存储量达724.5EB,同比增长21.1%,占全球数据总存储量的14.4%。
伴随着数字中国建设及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提升,以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政企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逐渐深度融合,算力、存储等数字基础设施需求还将继续扩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第三方科技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云服务市场总体增长16%,高于2022年的10%。Canalys预计,2024年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的增速将进一步加快,达到18%。与此同时,专属云已成为我国云计算市场的增长主力。根据IDC发布的《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2023上半年)》报告,专属云服务贡献了整体市场65.2%的营收,领跑整个云计算市场,成为市场增长的坚实动力。根据IDC预测,2027年专属云服务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随着我国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及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自主可信的云平台还将迎来持续增长。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发改数据〔2023〕1779号,简称“《实施意见》”)中,提出“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基座”。《实施意见》还指出,要构建可信计算网络环境、完善算网安全保障体系,并强调“面向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服务的云平台应当通过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以党政、关键行业央企国企、公共服务为代表的用户群体对自主安全计算、自主安全存储的需求还将逐步提升,基于国产CPU、操作系统的自主安全云平台受到高度重视,为专属云、存储市场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2、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发展
数据资源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国数据资源规模稳步提升,公共数据资源流通共享能力加强,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根据2024年全国数据工作会议信息,经初步测算,2023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预计超32ZB。这表明我国已是全球数据大国,让流动的数据创造更多价值是未来方向。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开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新篇章。“数据二十条”系统提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框架,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四方面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其中,在数据资产登记确权方面,财政部于2023年8月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加速推动企业数据资源化与资产化进程,对于企业数据开发利用与流通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据资产流通交易方面,自“数据二十条”中明确提出“推进实施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以来,全国各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探索不断深入,多地纷纷出台地方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相关政策,建立授权运营工作机制,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大力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并已取得可喜进展。各地加快探索推进数据交易机构建设,多地交易机构联合开展数据要素流通标准体系研究,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在数据资产收益分配等方面,财政部于2023年12月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在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健全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畅通数据资产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提出重要指导意见。
同时,继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级行政区挂牌成立地方数据主管部门,各地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明显提速,在地方数据要素制度体系、资源体系、市场体系、生态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数据局会同各部委于2023年12月发布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聚焦12个行业领域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3、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带动算力需求进一步增长,“人工智能+”的快速落地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2023年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元年,人工智能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各种大模型、生成式AI应用层出不穷,重视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从全球已发布的大模型分布来看,中国和美国大幅领先,超过全球总数的80%,中国研发的大模型数量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在参数规模10亿以上的大模型中,美国已发布100个,中国已发布79个。根据信通院发布的《2023智能算力发展白皮书》,我国智能算力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为41EFLOPS,同比增速41.4%,规模占比达22.8%,超过全球整体智能算力增速(25.7%)。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显示,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新型基础设施等国家政策规划出台,我国智算中心掀起落地热潮,当前我国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通过布局建设智算中心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撬动人工智能产业与生态聚集,探索构建地方经济高质量新增长极。
人工智能正在驱动千行百业加速裂变,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断深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迭代驱动了应用场景的进一步落地,同时各行各业对自身“数字化”“数智化”转型的积极推动又进一步催生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元化需求,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根据IDC预测数据,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实现264.4亿美元市场规模,2021-2026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在五年预测期内,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支出仍将来自于专业服务领域的行业用户,紧随其后的是政府和金融行业,三者合计约占市场总量的一半以上。以政务领域为例,大模型凭借其超强的语言理解能力、超高的预测准确率等优势,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智能+政务服务”演进升级,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政府机构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全面监测、分析和预测政务运行状况、决策影响因素、施政效果等,为政府管理和服务提供智能化支持,为政府治理带来新机遇。AI大模型已成数字政府建设标配,政务大模型已取得实践落地。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字时代治理现代化研究报告(2023年)——大模型在政务领域应用的实践及前景》,我国至少有56家大模型厂商在政务领域开展了布局,超过15家厂商的政务大模型产品通过备案,在政务热线、智能客户、城市治理、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探索落地。
4、我国数字政府建设仍处重要窗口期,县域数字政务、政务云、一体化大数据体系等将成为建设重点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深化,全面进入县域治理时代。信通院研究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试点已超过700个,开展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分别达94%和71%,城镇数字化建设呈现放缓趋势,市场有望进一步下沉至区县,全面进入县域治理时代。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发展县域数字政府,推动县域政府数字化转型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2022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县城数字化改造,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县城等要求。县域治理将成为未来数字政府建设市场全新驱动力。
政府信息基础设施持续云化,政务云潜力有待挖掘。2023年11月,根据IDC发布的《中国数字政府整体市场预测,2023-2028》,在“十四五”规划和数字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数字政府市场处在重要发展窗口期,数字化转型意识的持续深入,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以及国家政务信息化重大工程接连启动,应急、医保、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卫健等细分领域的数字化建设也在持续推进,政务云的应用场景在不断丰富创新,政务云市场将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其中政务云相关投资为超500亿元人民币,占比达到79%,当前基于云架构部署的政府信息系统大概仅占25%,传统IT架构占比仍然高达75%,未来还有很大的上云潜力有待挖掘。深入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和平台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9月发布了《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到2025年,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更加完备,政务数据管理更加高效,政务数据资源全部纳入目录管理。政务数据质量显著提升,……有效支撑数字政府建设”。在我国构建统一大市场、推进全国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
5、我国加快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产业布局,为高科技产业工程带来增量市场空间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调整,我国着力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2022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目标比重超过17%。截至2023年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已突破200万家。其中,生物产业、相关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占比最多,分别为25%、19%和17%。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高科技产业工程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础设施也具有较大增量市场空间。
集成电路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3514亿块,同比增长6.9%。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估将增长13.1%至5884亿美元。新材料方面,2023年前9个月,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保持两位数增长。新材料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据相关机构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1万亿元。生物医药方面,受社会各界健康保障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预计2025年我国制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2万亿元,生命科学行业总产值将达13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的发展要求,将带动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进而带动高洁净度、复杂生产工序为核心的生产环境建设需求,最终形成在工艺设计、咨询规划、生产设备、环保设施等全产业链上自主安全的增量需求,形成高科技产业工程发展的增量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中国电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顺应网信技术发展趋势,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推动网信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公司积极践行中国电子战略使命以及重点业务布局,聚焦主责主业,构筑数字与信息服务、产业服务两大业务板块,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一)数字与信息服务板块2023年内,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资源体系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公司是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的建设者和运营商,旗下“中国电子云”依托中国电子自主计算体系,以市场需求为牵引,面向党政军、能源、金融、教育、医疗、制造等领域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1、云计算及存储
“中国电子云”作为中国电子旗下唯一的云平台,经多年研发,形成专属云平台软件CECSTACK、分布式存储软件CeaStor、服务器虚拟化软件CeaSphere等核心自研产品,为客户建设高安全算力基础设施,输出多元异构算力、先进存力和高效运载力。
(1)自研产品进展情况:
在专属云平台方面,报告期内迭代发布了面向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的CECSTACK V5一体化算力平台。CECSTACK V5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规模大、灵活弹性,单集群规模可达到2万台,支持“一池多芯”,可统一管理传统IT基础资源,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统一云原生分布式调度与协同;二是具有支撑多元混合异构算力的能力,支持全栈信创并兼容多体系、多架构芯片,现已兼容适配6款以上国产GPU芯片,可为政府和行业客户提供通用计算、智能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等一体化算力服务,满足用户混合算力和异构算力部署需求。在存储产品方面,公司以自研的“磐石引擎”等核心技术为基础,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存储CeaStor产品,具备超大规模、高可靠、智能高效等先进特性,让用户数据跑得更快、存得更稳、管得更好。报告期内,公司迭代发布了分布式通用存储产品CeaStor 3.1.0版本、分布式文件存储产品CeaStor 5.0.0版本。公司分布式存储产品在全球存储性能委员会SPC-1的测试认证中取得了性能和性价比方面的优异成绩。同时,报告期内公司还研发了服务器虚拟化软件CeaSphere,对标业内领先厂商,支持虚拟机与容器实例,实现国产替代。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承担了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之“分布式加速服务器项目”“面向工业互联网的高性能可靠多方安全计算项目”等专题,参与国务院国资委未来产业专项之“自主算力底座项目”等四个专项,参与国资央企信息化重大课题“国资央企自主可控应用适配云平台建设和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发改委及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高性能图计算的生物医学信息增强智能技术及可信应用系统开发”“高性能安全云平台项目”等若干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电子云”亦成为中国信通院首批“全栈信创云解决方案”产品。
(2)业务进展情况:公司以上述各项核心自研软件及服务参与城市及央国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数字政府、央国企在安全可信算力底座上推进数字化转型。
报告期内,“中国电子云”在原有大理、遂宁等地政务云基础上,承建了温州信创云、上海黄浦区信创云、北京互联网法院信创云等多个政务云建设项目,支撑了石家庄、武汉经开区、北京经开区等地智算中心建设。面向关键行业央国企,在持续服务管网集团、某通信行业央企集团等原有客户基础上,报告期内公司为南方电网、中石化、东风汽车等不同行业央国企建设信创云,并参与多个央企项目POC测试。同时,“中国电子云”在北京顺义打造了高安全算力服务中心,为国资央企、政务和国家金融云提供核心算力基础设施。在落地模式上,公司专属云平台主要有交付云和运营云两种。其中,交付型云模式是指公司直接交付云计算软件产品,后期运营服务由业主方自主承担;运营型云模式是指公司自行投资或与第三方合作共同投资软硬件、网络、带宽等资源及技术服务,并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按使用量或使用周期结算,通过持续运营获取运营收益。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建成使用或建设中的运营云项目共24个。
(3)所获认可情况
根据IDC发布的《IDC Technology Assessment:云基础架构技术能力评估,2023》报告显示,中国电子云在算力、安全、云边等三项能力评估上达到满分,在存储、网络、灾备、运维等多个能力业界领先,具备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拥有算力多元融合能力。
报告期内,“中国电子云”获评的其他主要认可包括:赛迪顾问《2022-2023年中国政务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政务云领导厂商,IDC《MarketScape:中国政务云厂商评估,2023》政务云领导者厂商,IDC《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专属云关键服务商,IDC《云基础架构技术能力评估,2023》领先技术厂商等。数字CEC项目入选“2023 IT市场年会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中国华电燃机智慧云入选“第一批中央企业行业领域公有云项目清单”。
2、数据创新
公司坚持“云数融合”理念,面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建设、数据资产登记入表、数据资产登记交易等行业需求发展,自主研发形成了数据资源平台、数据资产登记平台、数据运营服务平台、数据交易平台等系列自研产品,开始与若干地市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并为国资央企提供各类数据服务,产品及服务涵盖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及数据运营两端。
(1)自研产品进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原有飞瞰数据中台等数据管理平台产品基础上,迭代推出若干自研软件。数据资源平台产品助力大型政企数字化。报告期内,公司全面践行《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建设指南》八个一体化的建设要求,面向省级政府、部委及相关行业公司推出一体化公共大数据平台产品,可实现资源普查登记、资源编目挂接、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数据治理、数据供需协同、数据运营评估等多项功能。公司还迭代推出了数据中台V4.0版本,面向城市数字化治理、大型企业数据资产治理及混合数仓建设需求,可实现数仓规划、数据探查、数据集成、数据开发、数据治理等综合功能。
数据资产登记产品助力数据资产化。基于数据资源入表、数据资产管理等相关政策,公司以“卡位政府数据登记,布局企业数据入表”的打法,孵化数据资产登记平台、整合数据资产入表平台。
数据运营平台产品助力公共数据价值化。公司基于隐私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自主研发推出了数据运营服务平台V1.0版本,首家通过中国信通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基础能力专项测试。数据交易平台产品支撑场内交易规模化。公司参与深圳数据交易所交易商业平台建设,集安全保障、标准规范、业务运营、运行维护为一体。该交易平台由4大技术中心、4大体系支撑、N个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组成,融合应用数据沙箱、区块链、隐私计算、可信数据空间、AI大模型及智能推荐等技术,支撑深圳数据交易所智能撮合、全域合规、产品图谱、估值定价的规模化发展要求。
(2)业务进展情况:
公司向多层次客户提供数据创新服务。在公共数据领域,公司为深圳、湖南、四川、南阳、广州增城等全国多个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数据资源中心,实现“数据赋能、协同智治”数字政府模式,累计梳理超100万目录、汇聚超4000亿条数据,助力地方政府服务企业主体超过1000万、服务个人主体超过1亿。在央国企客户领域,公司以云原生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产品,为中海油、中国化学、南京港、广东机场等大型央国企提供支持PB级海量数据、万级数据表、千级实时计算链路的全域数据治理服务,推动中海油智能油田上线、中国化学业财一体化上线、南京港产业链协同、广东机场数据目录等。
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各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国家数据局成立后,公司已与河北省、石家庄、大连、唐山、沈阳、长春等地市签署数据运营合作协议,参与设计“蚝宝保”“婚信宝”等产品,实现公共数据资产价值发掘及增值保值。
(3)所获认可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中国信通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成效评估标准》、国家工信安全发展中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技术标准》等标准编制,并协助各地发布地方公共数据运营管理办法等。同时,公司多款数据创新产品和服务能力获得业内奖项:2023年5月,中国电子云CeaInsight智能数据云荣获DDIS 2023数字驱动创新峰会“2022-2023数字化创新优秀产品”;2023年10月,中国电子云飞瞰企业数据中台荣获DAMA中国数据管理峰会评选的“数据治理优秀产品奖”。
公司数据创新业务位列IDC《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市场份额第二,IDC《中国数字政府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2》市场份额第二,IDC《中国数字政府一体化大数据管理平台市场份额,2022》市场份额第五,IDC《MarketScape:中国数据安全管理平台2023年厂商评估》数据安全管理平台主要厂商。
3、人工智能报告期内,公司制定了“1+N+M”的可信智算战略,即开发一套可信智算平台产品,建设N个可信智算中心,基于行业场景开发M个行业模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落地。公司积极推动“1+N+M”战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打造人工智能在垂直行业中的应用
公司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行业的落地应用,开发了城市级大模型行业智能平台——星智2.0,可以提供强大的文本理解和生成能力以及深度多模态融合处理能力。
在政务领域,公司结合70个以上的城市数字化治理实践经验,打造了星智政务大模型,具备感知协同、治理协同、服务协同等特点,可基于大模型的多模态理解能力、对最优解秒级推理能力以及城市资源融会贯通能力,重塑城市感知能力、城市治理能力、城市服务能力,目前已在包括武汉在内的数个城市实现落地。在公安、医疗、交通领域,与某省公安部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楚天高速等客户合作打造的垂直行业的模型已经实现落地应用。
(2)构建智算生态联盟
为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公司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智源研究院共建大模型国产算力云平台开放实验室,与哈工大(深圳)共同成立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成立智能协同计算联合实验室,围绕人工智能及应用技术展开前沿研究。此外,公司牵头发起成立中电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联盟,整合产学研各界力量,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创新,目前联盟成员已经超过150家。
4、产业元宇宙
公司深入探索产业元宇宙领域,以核心技术为基石,打磨自研产品。
(1)自研产品进展
在自研产品方面,公司充分利用云原生、大数据、AI及MR技术,依托信创云平台和混合现实技术,成功构建了包括云境XR OS、云境云渲染平台、云境XR培训平台等在内的MR产品矩阵。
(2)拓展应用场景
在应用拓展方面,公司积极与行业伙伴合作,为教育、文旅、能源、医疗、制造等关键行业提供全面的MR解决方案,包括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电网岗位技能智慧培评、矿山虚拟现实安全培训、文旅VR多人大空间沉浸式剧场等,有效促进了各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其中,南方电网智慧培评基地项目成功解决了南方电网全国各培评基地每年近百万人次的岗前培训、安全生产及培训评价问题,显著降低了培训相关成本。
5、数字政府及行业数字化
公司充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迭代优化数字政府、央国企及行业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加速推动数字化应用落地。
(1)自研产品进展
公司自研“一网统管”基础平台,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赋能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安全治理和经济治理等四大业务域,强化长效监管与运营服务机制,构建数字城市发展新格局。公司围绕数字城市治理数百个细分的融合创新场景,以数字资源为基础、事件协同联动为抓手、智能应用为支撑,面向省、市、区县三级政府,打造“业数一体化”数字城市管理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并发布繁星基础平台V3.0、城市治理平台V2.0、安全治理平台V2.0等相关产品,并通过了中国信通院城市大脑运营中心测评认证。
(2)业务进展情况:在行业数字化领域,中国电子云聚焦关键领域、重点行业核心客户,基于安全为先、全面上云、融入移动三大原则推动“数字CEC”顺利实施,并凭借丰富的央企信创云建设经验为某通信行业央企集团提供端到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截至2023年末,公司一网统管产品已经在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多个地市以及50多个区县进行了落地应用,打造了德阳“一网统管”项目、安庆社会治理项目、常州安全治理项目、重庆江津区运管服项目等一批标杆型项目。
在能源电力领域信息化转型中,中国电子云协助南方电网构建了南方电网调度云的异地灾备体系,为华电燃机提供了智能运维平台,助力中海油建设了“标准统一、集中管理、服务共享”的勘探开发数据湖项目。中国电子云基于CECSTACK全栈云产品,推进河北高速集团数字化业务的31个业务子系统完成信创适配及优化上云工作,并参与河北高速集团智慧收费站研究及试点工程建设,为高速公路运营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3)所获认可情况公司获评一网统管市场主要技术厂商及最佳实践,IDC《中国数字政府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2》核心厂商。中国数字政府IT解决方案市场核心厂商(Top5)。行业数字化业务位列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市场洞察报告》中国金融行业Fintech卓越者;IDC《中国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市场分析,2023》中国教育行业基础设施主要技术商等。
德阳城市大脑项目入选2023年IDC中国智慧城市特别奖-数字城市领军者;西咸新区智慧城市共性平台(一期)项目获2023年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会年度优秀实践案例;天津市西青区大数据中心项目、智慧河东项目、洛阳市智慧西工建设项目、眉县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入选标准化支撑数字政府建设50强;数字魏县项目、泸州市“城市大脑”、广州市增城区“增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获2023年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会年度优秀实践案例;数字CEC、重庆江津区城市大脑荣获赛迪2023 IT市场年会“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郴州市城市大脑入选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年度优秀案例;“数字徐州”荣获2023年数字政府建设实践领航案例;“数字黄陵”入选城市(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等等。
(二)产业服务业务公司产业服务业务包括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及其他业务。
1、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
公司是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为半导体、平板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数据中心、高端制造等产业客户,提供以洁净室工程咨询、设计、数字化交付及运维等各项产业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巩固在半导体、平板显示等优势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7.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持续增加设计人员,提升咨询设计收入规模。截至2023年末,该板块设计人员共3,198人,较年初增加216人,占工程业务总人数18.66%,较年初提高1.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实现咨询设计业务收入4.43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80.66%。公司设计能力的提升还体现在EPC业务收入增长。2023年EPC业务新签合同额超160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60%。
在半导体领域,公司是国内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工厂的主要建设者,服务客户涵盖12寸芯片、8寸芯片、化合物半导体、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国内外企业,主要客户包括中芯国际、长江存储、比亚迪半导体、合肥长鑫集成、北京集成电路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行业内龙头企业。2023年度公司新承建重点项目包括成都比亚迪半导体厂房、滁州半导体外延片项目、中国蚌埠传感谷二期(器件孵化中试厂房)EPC项目、润鹏半导体12吋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工艺设备安装配套工程项目、芯恩(青岛)电子信息产业园配套项目等。
在平板显示领域,公司是国内平板显示工厂的主力建设者,服务客户涵盖面板制造、显示模组、产品组装、电子终端部件等领域国内外企业,主要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厦门天马、翌光科技、维信诺、闻泰科技等。2023年度新增承建了厦门天马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等重点项目。
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服务于国内外百强医药企业、疾控中心、知名三甲医院等,涵盖医疗卫生、生物制药、生物安全实验室等领域,为中国生物、中国医院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华熙生物等生物医药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
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公司服务涵盖锂电(锂电池、干法/湿法制膜、正负极材料、锂电组件车间)、电子化学品、光刻胶、氟化工等细分产业核心生产车间建设,主要客户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星源新能源、胜华新材料、中创新航、中船重工(邯郸)派瑞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等。2023年度公司新承建重点项目包括徐州弘元新材料光伏产业一体化制造基地项目、包头弘元新材料四期20GW拉单晶项目、东台晶澳太阳能科技F3厂10GW项目、湾沚新能源协鑫能源10GW光伏电池项目等。
在航空航天设备制造、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高端制造行业,公司同样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项目及客户包括无锡惠山航空航天产业园、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法拉伐(江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全味食品有限公司、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等。
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端制造业企业向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趋势,公司亦紧抓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快速增长机会,为高端制造业客户在东南亚地区新增产能提供建设咨询及洁净室建设服务,扩大业务版图,提升盈利规模。报告期内,公司在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完成若干项目落地,新签合同额超10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板块获得了众多认可。下属中电建设获批成为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所获得的国家级协会重要奖项包括中电四公司承建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获评“中国钢结构工程金奖”,中电四公司“PCB工厂高效制冷机房项目实践与研究”、中电二公司的“电子厂房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平台开发研究”“防控应急设施设计与建设关键技术”荣获“2023年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电四公司承建的“卓朗新疆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中电二公司承建的普利项目等获评“2023年中国安装之星”,中电四公司承建的“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项目”“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获评“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2、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
数字供热服务。公司的数字供热业务以低碳、舒适、高效为目标,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以“按需供热、精准供热”为导向,对“源、网、站、户”四个关键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不断构建和完善数字供热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目前已具备了端到端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能力,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不断聚焦主业,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节能减排也取得明显成效,能耗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在河北省邯郸市、石家庄市、衡水市以及山东潍坊市、淄博市等区域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布局。截至2023年末,供热面积已超过一亿平方米。公司基于现有的企业级供热管控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与产业链优势企业的合作,加大高科技硬件设备及软件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投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对现有供热项目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并在实际运行中持续优化智慧供热解决方案。2023年热耗、水耗、电单耗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热服务品质。
供热业务通过数字技术切入到业务流,其中涉及财务、生产调度、资产、收费、客服等多个领域,实现生产经营过程可度量、可追溯、可预测、可传承,从而构建质量、效率、成本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推动供热业务整体协同发展,公司建成并运行智慧供热集团级管控平台,实现了线上6家供热子公司的数据共享和联结,进一步加强管理能力,推动重点任务的执行与落地。同时,完成了智慧供热调控平台和客服系统的数字化优化升级。
新能源服务。公司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及衡水市安平县建设运营两座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为65MW。根据生物质业务“走出去”战略,打造数字化“产品研发-销售应用-产品研发”的良性循环,完成了生物质电厂智控系统和智能燃料管控系统产品化,得到生物质发电行业认可,预计年内完成产品市场化推广。在生产运营精益化控制、全成本管理方面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借助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及管理咨询工作。
3、其他业务精密物流服务。公司所属捷达国际提供以温控+减震为特色的精密物流服务。主营业务包括国际货运代理、项目物流、国内精密及普货陆运、冷链物流、仓储及搬入等,业务主要集中在液晶、半导体、新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为客户定制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多年来捷达国际在该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与深耕,发展成为中国精密物流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物业租赁。公司在深圳市华强北及科技园片区有部分物业用于对外租赁,能为公司带来较为稳定的收益。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的要求,公司已退出商业房地产开发业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紧跟中国电子战略,承担央企使命,具备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的中央企业,通过全方位超常规创新,中国电子闯出了一条服务国家战略、顺应行业规律、符合自身实际的自主计算产业发展之路,成功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兼容移动生态、比肩国际主流架构的中国自主计算技术体系和最具活力与朝气的应用生态与产业共同体。
中国电子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和统筹“两个大局”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对网信工作的战略要求,主动承担国家使命,围绕“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定位,努力打造自主安全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计算产业链“链长”,聚焦重构自主安全计算产业体系。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重要二级企业,紧跟集团公司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彰显国资央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公司在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两大业务领域,肩负“云数”领域中国化时代化的战略使命,承担国家部委、中国电子集团等重要科技攻坚任务,助力各地政府、国资央企以安全数字底座实现数字化转型,为国家在新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具备战略布局优势。
2、市场化体制机制优势
公司下属高科技产业工程板块各企业均已完成混改并实现员工持股,信息服务板块下中电云公司亦已完成混改并引入核心骨干持股。通过实施混改及员工持股,在确保党的领导及中国电子控股的原则下,公司搭建市场化体制机制,符合国资委关于国企改革的相关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公司经营效益。
3、人力资源优势公司数字与信息服务板块持续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是科技人才占比高、覆盖领域广,中国电子云公司拥有科技人才1557人,占比64.7%,其中青年科技人员占比72%,广泛分布在云计算、云存储、数据业务等核心板块。二是高精尖人才持续涌现,中国电子云累计拥有省部级科技人才6人,集团级科技人才2人,中国电子云公司高级副总裁朱国平先生获选为中国电子首席科学家(计算体系)。2023年成功申报中国电子科技人才奖1项。
4、深耕高科技产业工程领域多年,具备多项核心优势。
公司是从事工业建筑及洁净室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和龙头企业,致力于为高科技产业领域企业提供洁净室工程一站式服务,洁净室净化工程级别最高已达到国际领先标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基建等高科技行业的洁净室工程领域处于国内技术领先地位,并多次获得全国洁净工程行业“鲁班奖”(同行业内首位获得者)、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安装行业先进企业、中国电子百强三甲等多项荣誉,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成员单位及电子行业标准、规范的主要编写单位之一,先后参与几十项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公司先后参与数百个高科技领域内中国本土及国际巨头重大项目建设,为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洁净室提供系统集成工程服务,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市场影响力。此外,公司供热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也取得了可喜进展,并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能耗水平不断降低。供热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5、产品体系具有安全基因,具备产品技术优势公司旗下中国电子云品牌,作为中国电子旗下唯一云计算品牌,为国家重大工程、政府及关键行业提供数据时代具备“可靠设备、可靠技术、可靠力量”的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具有安全基因,并具有产品技术优势。一是自主研发、全面领先的CECSTACK V5一体化算力平台,基于先进的云原生理念设计,实现超大规模多元混合算力、异构算力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智算版本,可为政府和行业客户提供通用计算、智能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等类型的一体化算力服务。二是全栈优化、专精“政务”的星智政务垂直大模型,在超过70个城市数字化治理实践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电子云自主研发的星智大模型行业智能平台构建,针对政务垂直领域特点全栈优化打造而成。
6、布局数据要素全新赛道,取得先发优势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在数据创新业务的“排头兵”,已率先在数据工具、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领域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布局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业务,并取得重要突破。一是具备完善的产品运营体系,依靠充足的技术储备,迅速打造技术领先、功能丰富、安全可靠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逐步构建“2+3+5+N”的一体化数据要素创新运营体系。二是具有丰富的实践案例,中标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平台项目,并与深圳数据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建设全国性数据交易平台。在杭州、德阳和大理开展数据运营共创共建,在6个省级单位、30多家地级市和80多个区县落地开花——通过公共数据资源中心,主动赋能数字政府,实现一图观全数、看图管全数和数据全域一体化,加速数据价值转化。三是与广泛的生态伙伴对接合作,与数据管理部门、专业咨询机构、数据服务商建立广泛联系,合作成果丰硕。在杭州联合承办各地数据主管部门负责人参与的构建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地方数据局局长闭门会,在成都承办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交流座谈会,联合赛迪顾问发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创新指南》。四是创新探索数据运营模式,建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数据交易商业平台,满足监管、集成、隐私计算、加工处理需求,实现公共数据资源流通与价值释放,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新模式。2024年1月16日,与石家庄数据资源管理局就石家庄公共数据运营合作协议签约,打造公共数据运营新标杆;2024年2月27日,与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562.84亿元,同比增长10.25%,实现利润总额13.44亿元,同比增长13.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亿元,同比增长308.10%。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践行国家发展战略,筑牢安全数字底座”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创新服务商,以及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商。公司围绕打造国内一流高价值科技型公司的战略目标,坚持“国家战略、平台思维、爆款产品、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加快提升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核心竞争力,聚焦党政和关键行业,持续完善和迭代自研产品体系,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构建面向产业数字化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持续推动高科技产业服务业务升级提效,以咨询设计为核心提高传统工程业务发展质量,打造产品制造、数字工厂等增长曲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全面提升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业务的数字化与精益管理水平。
(二)2024年公司主要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践行集团战略,进一步提升经营质量,聚焦科技创新,加强合规管理。
1、完成全年预算指标,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将持续对标国内外、同行业领先企业,在市场开拓、降本控费、亏损治理、“两金”压降等方面狠下功夫,持续改善关键财务指标,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经营质量,以更好回馈广大投资者。
在数字与信息服务板块,公司将持续聚焦核心自研产品,加大在能源、金融、交通、医疗、教育、国防、先进制造等关键行业的投入,突破一批灯塔项目,打造业务根据地、形成长期产粮区。同时,公司将积极开展政企合作,依托政务云建设进一步拓展运营云,布局智算中心等先进算力网络,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公司还将积极推进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及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合作,打造商业闭环的数据运营服务标杆案例,加速数据资源资产化、助力数据交易规模化、推动公共数据价值化。
在产业服务板块,公司将继续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基建等重点优势行业,在巩固原有市场领先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防军工、科学大装置、民航、新材料等新领域。同时,公司还将基于现有客户资源,选取重点优势客户,以公司“云”“数”业务能力为依托,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智慧运维管理等服务,丰富业务收入类型。对于现有数字供热及新能源服务项目,公司将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创新发展路径,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低碳能源,对现有燃煤热源进行低碳、低成本替代,同时积极参与碳交易工作,提升企业综合价值。
2、强化科技创新,全面向科技型公司转型
公司将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健全科技管理体系,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国家级平台、省部级以上奖项),争取成为集团公司科技水平领先的企业,提升对集团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贡献。在数字与信息服务板块,公司将聚焦关键技术“卡脖子”领域,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承担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公司将坚持推进“云数智”一体的整体产品布局,持续完善自有产品体系,并建立市场导向的研发管理体系,提升研发投入产出比,提高自有产品丰富度和竞争力,并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和落地、补充外部科研力量等,形成一批产业化的创新成果。公司还将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广泛开展生态合作,整合内外部资源,布局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并通过投资、整合、并购等方式,补齐技术短板,布局产业新赛道。在产业服务板块,公司将持续加大高水平工艺设计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培养工艺设计骨干人员和团队,充实设计与建造一体化的人才体系。同时积极构建第二增长曲线,通过设立关键工艺研究所和实验室,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打造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并拓展纯废水处理系统等关键生产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工业制造领域环境工程国产化解决方案。公司还将构建数字工厂服务能力,提升运维业务数字化水平。
3、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全面推动海外业务布局中资企业近年来纷纷加大业务出海探索。在此背景下,公司立足现有业务布局,系统性布局高科技产业工程和数字化业务海外市场,“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并重,将公司具备竞争优势的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中国电子云”系列产品、铁路通信领域终端产品、精密物流运输服务等产品及服务,全面推向境外市场,抢抓制造业产业转移机遇,推动海外业务布局。
4、全面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总体规划,加强“管理驾驶舱”建设,完善业财一体化平台建设,组织跨板块推广应用,特别是推动工程板块以项目为中心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及落地应用。公司将全面推广终端安全,建立常态化安全运营机制,推动数据安全试点落地。公司将制定数字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数字化规范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投资企业及员工数字化能力和意识,并谋划对外输出数字化管理服务。
5、加强队伍建设,构筑人才发展高地
公司将持续引进应届毕业生及行业内专家等优秀人才,持续优化人才结构,深化干部队伍领导力培养,分层次开展人才管理。同时,公司将持续规范职业经理人管控,加强职业经理人绩效管理的刚性约束,规范工作行为、提升政治素养。按照任期制契约化要求,严格经理层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确保收益与价值贡献挂钩。公司还将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开展企业文化氛围塑造的序列项目,有效促进目标认同、身份认同、文化认同。
6、加强合规管理,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根据国资委和中国电子要求,公司深入完善“五位一体”风控体系,宣贯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公司合规文化,着力防范化解合规风险、廉洁自律风险、安全风险等,保障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公司将制定《2024年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深入推进公司及投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继续加强法律案件管理,完善案件管理制度机制并将案件管控指标纳入投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同时,公司还将落实审计与内控评价全覆盖。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完工项目采购、结算审计全覆盖,海外项目审计全覆盖,内控评价全覆盖,并落实审计整改动态化监控,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
7、加强安全风险管控
公司将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标准,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检查,实现重点工程项目、合资公司和数字化业务重点在施项目安全检查全覆盖。公司将持续开展安全培训,确保全年安全生产零死亡、零重大损失。公司还将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故。以上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提示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三)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政策风险
在数字与信息服务领域,公司从事的“云数智”业务均属于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数据资源体系所需要的产品和技术;在产业服务领域,公司业务聚焦的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基建、新能源等行业均属于“十四五”规划、二十大报告中重点强调的现代产业体系及战略新兴产业。如果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方向或力度有所调整,未来经济增速放缓或出现衰退,客户或投资减少,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宏观政策风险,公司一方面将加强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趋势研判,紧密围绕政策变化积极调整业务重点,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2、“云数智”研发投入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风险
公司所从事的“云数智”业务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战略意义,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但考虑到行业竞争压力大、技术更新迭代快、高端人才相对稀缺的特点,公司还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满足客户需求,确保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这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
对此,公司一是继续以销售自研产品和自有解决方案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公司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的总体利润率水平;二是通过全国性销售布局和重点行业推广,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市场占有率和收入水平;三是通过创新联合体项目、创新实验室建设、生态合作等方式开展协同创新、联合研发,节约研发费用,提升研发水平。
3、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公司客户多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资信良好、实力雄厚,应收账款回收可能性较大,但若客户延迟付款,可能会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紧张,增加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成立应收账款清收专班,拟订年度应收账款压降目标,按项目每月跟进应收账款回收进展。明确每个项目应收账款回收责任人,并对每一个责任人制订明确的奖惩措施,将应收账款清收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应收账款异常项目,建立商务、财务、法务联合管控小组,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2)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公司下属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因行业特点,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如果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或客户拖欠款项时间较长,则可能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项目的正常运转,会对公司偿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将通过以下举措,持续降低资产负债率:设置资产负债率警戒线和管控线,强化考核约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中国电子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保障国家网络安全。中国电子聚焦重构自主安全计算产业体系,统筹发展计算产业、集成电路、网络安全、数据应用、高新电子等重点业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公司积极践行中国电子战略使命以及重点业务布局,聚焦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四项主责主业,构筑起数字与信息服务、产业服务两大业务板块,以自主安全技术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着力部署推进,我国数字化建设进入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全面强化的统筹发展阶段,网络、算力、存储、应用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开始呈现有机融合趋势。公司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供应商,亦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践行者。公司按照“1+1+N”布局推进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以数字底座和数据创新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安全数字底座是以中国电子自主计算技术体系为依托,以云计算及存储的产品技术为核心,打造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创新包括数据基础设施产品、数据安全与合规、认知智能、数据创新解决方案体系,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服务,激活并释放数据价值。数字政府和行业数字化服务以云、数为支撑,通过打造标杆产品、协同生态伙伴、提供数字化咨询,创造丰富的应用场景。
1、云计算及存储
“中国电子云”作为中国信创云引领者,依托中国电子自主计算体系及丰富的网信产业资源,自成立以来坚持云数融合理念,积极构建以市场牵引、商业成功、从跟随到超越的产品体系,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能源、金融、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多个行业,提供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并通过云数融合将云原生数据资源融入技术和产品,助力建设数据资源体系。报告期内,“中国电子云”在构建完全自主可控、与生态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演进的分布式云架构方面有进一步突破,整体架构体系贯彻云原生、安全原生、数据原生的理念,基于自研可信计算技术体系,通过分布式云原生云操作系统CCOS,以及软硬一体的“雨燕架构”共同支撑,提供统一技术服务底座,在多集群管理、多集群调度,以及在性能、损耗和灵活性等方面有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中国电子云”的产品能力及自研产品线取得了快速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完善了产品架构,实现了从基础产品到解决方案的完整产品体系,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一是提供算力基础平台产品,包括专属云
CECSTACK、超融合
CeaCube、容器云CeaKE、云原生分布式存储CeaStor、云原生安全CeaSEC等;二是提供数据管理平台产品,包括智能数据云、飞瞰数据中台、云数据库平台CeaSQL、大数据平台
CeaInsight等;三是分布式云全栈全域解决方案,可支持客户的各种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包括运营云、专属云、分支云、边缘云等。
专属云CECSTACK已可支持70余个产品、4,600余项规格,并在单集群规模上支持2万台服务器。超融合产品CeaCube作为电子云分布式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创基于云原生架构的超融合平台,实现了容器、虚拟机同平台、同集群运行,支持X86、C86和ARM环境部署,并将云原生的防病毒等安全能力内嵌在底层,不仅实现了虚拟机和容器的安全、可信,并且在性能上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分布式存储CeaStor致力于为用户构建高安全与高效能的先进数据基础设施,基于领先一代的创新架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依托中国电子全产业链优势,打造全栈安全可信的信创存储,全面支持全闪及混闪存储,可为高性能关键应用,以及海量数据场景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分布式全闪存储已在全球存储性能委员会SPC-1的测试认证中取得了性能和性价比方面的优异成绩,并已在重大关键项目中支撑高并发海量流量的数据读写存储等任务。全栈云原生大数据平台CeaInsight提供一站式大数据集群服务,支持海量数据的低成本高性能存储和多维度计算处理,具有大规模、高可靠、高性能的特性。平台采用存算分离的云原生架构,将计算层和存储层解耦,构建分布式数据缓存层,实现计算层高性能执行,提升计算和存储硬件资源利用率。通过自研大数据资源调度系统,支持超大规模离线/在线任务混部的计算调度秒级响应。
在支撑自主安全计算方面,“中国电子云”全面支撑应用系统的开发、部署和运行从x86架构向信创架构的平滑迁移,已完成近百项国产兼容认证,支持几乎全部主流国产化芯片与操作系统,并在众多关键行业央国企项目中承担核心业务系统的支撑工作。其中,在信创领域,分布式信创云解决方案以CECSTACK中心云、CeaCube超融合分支云以及CeaEdge边缘云这三大核心产品为基础,具备一云多芯全栈信创、云数融合、原生安全、超级云、AI
运维和可本地化部署的信创应用市
场等六项核心能力,提供统一算力管理、统一算力调度和统一应用平台服务;在政企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面对新出现的“多云异构混乱”情形,以及传统应用、现代应用、AI应用和超算应用共存的挑战,“中国电子云”通过CeaKE安全数字底座,对跨云的基础设施实现统一的管理和运维,并为客户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应用开发和应用运行环境。
2、数据创新
公司是中国电子数据创新业务的核心参与企业,在中国电子统筹布局下,按照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能力并重的思路,面向中央部委、地方党政机关、大型集团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安全与合规、认知智能等数据产品能力,并建立数据治理咨询、方案设计、数据资产管理等数据创新解决方案体系。
在数据治理与创新管理方面,公司以《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为指导,围绕“统筹管理、数据目录、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数据服务、算力设施、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八个“一体化”研发系列技术产品。同时,按照国办下发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地方政务数据目录汇聚规范(征求意见稿)》文件要求,部署“政务数据目录底账平台”,并在部分省、市地区试点推广。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下,公司通过迭代新技术方案推动数据治理创新发展,促进数据资源体系与数字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加速“云数一体”布局。
在数据安全、数据要素化以及体系性研究与实践方面,公司与中国电子联合清华大学形成了制度、技术、市场三位一体的“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总体方案”,研发了系列技术产品,并在有关地区试点应用。在数据安全与要素化领域,围绕数据要素化治理,公司构建了原始数据与数据应用解耦技术体系、数据金库技术体系、数据要素(元件)加工与交易技术体系三大共性技术,并在相关试点项目中得到系统性验证。公司已形成数据治理工程总体设计、数据金库、数据要素加工交易平台、安全可信数据空间、数据要素蝶变器、数据资产登记服务平台等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系列产品,并已在武汉、郑州、徐州、温州、德阳、大理等多个地市开展工程实践。其中,德阳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德阳数据创新中心初步建成,初步构建起德阳数据资源、数据要素(元件)、数据产品三级市场,德阳数据要素产业园已挂牌运行并已开发超1300个数据元件、完成30余个场景建设。
报告期内,徐州数据金库(试点)作为全国建成的首个数据金库,已通过以院士为专家组组长的整体验收;公司以“1+1+1+N”模式(即一套总体设计,一家合资公司,一个创新中心,个具体项目)参与郑州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旨在构建产业生态、打造“中国数仓”,其中由公司承担的《郑州市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总体方案》整体通过专家评审。
3、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牵头单位,以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智应用创新的核心能力为支撑,面向党政和关键行业企业,提供数字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关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产品和服务。
在产品层面,公司基于“业数一体”核心理念,面对“数智时代”的新挑战,构建了“智产融创,智城融新”创新新理念,将大语言模型、大规模流处理等领先的数智技术融入到产品中,打通业务场景应用和数字技术能力之间的隐形内壁,构建数字化发展有机体,激活业务场景应用能力和数字技术能力之间强大的“内循环”;将数据生产力进一步渗透到城市的管理、服务、产业等具体业务中,基于“以数治城”核心,打造了“灵链数智要素一体化平台”“政务数据运营服务”“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等成熟基础产品和应用平台,形成推动决策机制、服务模式、营商体系、治理能力重塑的持续“动力引擎”。公司已发布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星智2.0大模型行业智能平台”“星智政务垂直领域大模型”“小鲸政务数字助理”系列产品,构建起“高层智慧决策、中层精准施策、基层高效执行、服务个性感知、产业数智发展”的城市数字化发展“新落地范式”。
在方案层面,公司尊重城市个性发展规律,兼顾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持续化发展等共性诉求,结合数字城市以“一网统管”为核心的发展新趋势,围绕“业数一体”的核心理念,构建“1+1+4+1”数字城市创新能力体系(即一个数智要素一体化运营体系,一个政务垂直大模型赋能体系,城市治理、社区治理、安全治理、经济治理四个治理方向,一套数智化新交互体系)。依托数智要素一体化运营体系与大模型数智赋能体系,充分激活要素潜能,赋能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安全治理、经济治理4大业务域,打造“一表通”“营商通”“城市安全风险画像”“街面秩序管理”等30余个创新场景应用和250余个子方案,强化长效监管与运营服务,优化业务互联互通与协同联动,形成一套高站位、具韧性、可成长、强落地的数字城市解决方案,助力城市“数字化治理”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城市发展新格局。
报告期内,公司与北京市、上海市黄浦区、浙江省温州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形成深度合作关系,数字政府建设能力获得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等机构颁发的多项优秀实践荣誉,荣获四川省、江苏省、武汉市、长沙市等客户颁发的多项数字城市建设奖项,加强了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成熟度和认可度,巩固了公司在数字政府领域的领导地位。
在行业数字化服务方面,公司组建了专业咨询团队,形成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能力,为能源、制造、金融等关键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公司数字工业业务单元围绕创造“人机料法环数”完美融合的数字化工厂,达成工厂全生命周期统筹最优化的结果的愿景,发展工业软件和工业数字服务。公司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的数字技术与长期积累的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能力相结合,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数字工厂”的框架,并将工厂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建造-运营-优化四个重要阶段与核心业务相结合,创新提出了数字工厂特色方法和价值主张“C-I-M-O”,助力数字化工厂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工业业务单元陆续发布了数字化厂务产品线的CediworksEAMV3.4.0、CediworksEMSV3.3.1、CediworksSCADAV3.3.1,保持产品高效迭代更新,并持续优化产品矩阵,设立数字化车间产品线,形成数字工厂建设软件国产替代的产品组合。同时,数字化工业以厂务领域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与高科技工程板块业务紧密结合,以自研产品Cediworks为核心打造数字化厂务解决方案,持续获得客户认可,并与天马(芜湖)微电子有限公司、合肥欧益睿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淮北翌光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高投芯未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公司达成合作,在半导体、平板显示等重点行业的实现工业软件产品落地应用。
(二)产业服务业务
公司产业服务业务包括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及其他业务。
1、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推动高端产业国产替代,实现科技发展良性内循环。公司是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为半导体、平板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数据中心、高端制造等产业客户,提供以洁净室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施工、运维为核心的产业服务,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在半导体领域,公司是国内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工厂的主要建设者,服务客户涵盖12寸芯片、8寸芯片、化合物半导体、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国内外企业,主要客户包括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合肥欧益睿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封集芯电子有限公司、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圣邦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光通信有限公司等。
在平板显示领域,公司是国内平板显示工厂的主力建设者,服务客户涵盖面板制造、显示模组、产品组装、电子终端部件等领域国内外企业,主要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厦门天马微电子、翌光科技、维信诺、闻泰科技等。
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服务于国内外百强医药企业、疾控中心、知名三甲医院等,涵盖医疗卫生、生物制药、生物安全实验室等领域,为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院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江西迪赛诺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农必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生物医药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
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公司服务涵盖锂电(锂电池、干法/湿法制膜、正负极材料、锂电组件车间)、电子化学品、光刻胶、氟化工等细分产业核心生产车间建设,主要客户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星源新能源、胜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邯郸)派瑞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圣泰锂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在数据中心领域,公司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各类信息化产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为包括苹果公司、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中云智谷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客户提供数据中心建设服务。
在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高端制造行业,公司同样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客户有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法拉伐(江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等。
2、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
数字供热服务。城镇供热不仅是基本民生保障问题,也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改造的重要内容,关乎城市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环境改善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公司的数字供热业务以低碳、舒适、高效为目标,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以“按需供热、精准供热”为导向,对“源、网、站、户”四个关键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不断构建和完善数字供热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目前已具备了端到端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能力,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不断聚焦主业,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节能减排也取得明显成效,能耗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在河北省邯郸市、石家庄市、衡水市以及山东潍坊市、淄博市等区域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布局。截至报告期期末,供热面积近一亿平方米。公司基于现有的企业级供热管控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与产业链优势企业的合作,加大高科技硬件设备及软件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投入,利用中国电子自身的技术优势对现有供热项目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并在实际运行中持续优化智慧供热解决方案。2023年上半年热耗、水耗、电单耗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热服务品质。
供热业务通过数字技术切入到业务流,其中涉及财务、生产调度、资产、收费、客服等多个领域,实现生产经营过程可度量、可追溯、可预测、可传承,从而构建质量、效率、成本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推动供热业务整体协同发展,公司筹建了智慧供热集团级管控平台,实现了线上6家供热子公司的数据共享和联结,进一步加强管理能力和推动重点任务的执行与落地。
新能源服务。公司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及衡水市安平县建设运营两座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为65MW。根据生物质业务“走出去”战略,打造数字化“产品研发-销售应用-产品研发”的良性循环,启动研发成果产品转化,搭建了生物质电厂智控平台。在生产运营精益化控制、全成本管理方面均保持行业领先。
3、其他业务
精密物流服务。公司所属捷达国际提供以温控+减震为特色的精密物流服务。主营业务包括国际货运代理、项目物流、国内精密及普货陆运、冷链物流、仓储及搬入等,业务主要集中在液晶、半导体、新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为客户定制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多年来捷达国际在相关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与深耕,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精密物流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物业租赁。公司在深圳市华强北及南山区科技园片区有部分物业用于对外租赁,能为公司带来较为稳定的收益。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的要求,以及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已退出商业房地产开发业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中国电子下属重要二级企业,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供应商,亦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践行者,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公司以“云数”核心产品技术创新为驱动,构建面向党政和关键行业的安全、绿色、先进数字底座,以数据赋能数字政府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客户在数字时代实现“蝶变”发展提供安全、有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撑。公司以核心生产环境设计及建设服务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承担支撑网信事业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国家使命,具备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是兼具计算机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通过全方位超常规创新,中国电子闯出了一条服务国家战略、顺应行业规律、符合自身实际的自主计算产业发展之路,成功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兼容移动生态、比肩国际主流架构的中国自主计算技术体系和最具活力与朝气的应用生态与产业共同体。
立足新阶段,中国电子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和统筹“两个大局”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对网信工作的战略要求,主动承担国家使命,围绕“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定位,努力打造自主安全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计算产业链“链长”,聚焦重构自主安全计算产业体系。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重要二级企业,紧跟集团公司战略布局,承担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等四项主责主业,尤其是在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两大业务领域,肩负“云”“数”领域中国化时代化的战略使命,为国家在新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力量。
2、构建具有安全基因的数字基础设施产品体系,拥有产品技术优势
公司旗下中国电子云品牌,作为中国电子旗下唯一云计算品牌,为国家重大工程、政府及关键行业提供数据时代具备“可靠设备、可靠技术、可靠力量”的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具有安全基因,并具有产品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
(1)安全基因:中国电子作为网信国家队,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方面拥有全栈解决方案能力,成功构建了兼容移动生态、与国际主流架构比肩的自主计算产业体系,拥有从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安全整机到应用系统的国内最完整的自主先进产业链。“中国电子云”依托中国电子业务布局和全栈技术能力,以自主技术为核心,内聚云原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全面能力,提供涵盖IaaS、PaaS、DaaS、政府应用、企业应用在内的体系化云数产品、全栈技术及全方位运营服务,具有全栈安全、一云多芯、多云融合、多域专有等优势。“中国电子云”构筑了贯穿于计算底座和云服务的全栈安全机制,实现无缝衔接的信任传递,让云应用在开发、部署、维护的全流程,都能实现内生式安全可信,亦成为业界首个可同时提供具备信创能力的公有云服务和专属云产品的云计算厂商,以及国内首个以“增强”级安全能力通过中央网信办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的全国产化软硬件技术和支持PKS架构的云计算平台。
(2)产品技术优势。公司信息服务板块已拥有千余名技术研发人员,具备丰富的方案设计、系统架构、软件开发与运维技能和实战经验,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网络等领域具备自主设计与开发能力,沉淀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满足城市级客户的多种场景需要,形成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能力的完整闭环。以“中国电子云”为核心,公司打造了智能数据云、飞擎新交互等平台型产品,同时覆盖一网统管、智慧能源、智慧医疗、智慧水利、智能交通、城市安全等15个场景域下的160余个细分场景,可提供650余个子方案,解决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用城市运营赋能平台和城市智能引擎赋能场景,助力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电子云”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已在中央某部委项目上成功落地运用,面对超大规模大数据分析需求,提供支撑海量关键数据的核心算力与超高分析能力,保障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3、构建面向数据资源体系的数据治理产品体系及要素化工程解决方案,并落地样板案例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在数据创新业务的“排头兵”,率先在数据工具、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领域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并在理论研究、关键技术以及试点实践方面取得成效。
公司相继孵化了飞瞰数据中台、飞瞰共享交换平台产品,适用于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包括数据集成与开发、数据治理与运营、数据服务与智能分析、数据共享与流通场景,目前已在数字城市、人社、金融、制造、能源、央企等多个领域得到深度应用,助客户打造一系列样本工程,项目成果广受业内认可。系列产品获得2022年“DAMA中国数据治理产品优秀奖”“2021年IDC中国数据治理平台市场份额第二”“2022年IDC中国数据治理平台市场份额第二”等荣誉。
在理论研究方面,公司及中国电子联合清华大学,以工程化路径破解数据确权、定价、计量和安全难题,形成了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总体方案。在关键技术方面,为了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流通和交易,落实数据基础制度,构建了原始数据与数据应用解耦技术、数据要素(元件)加工与交易技术、数据安全技术三大关键工程技术体系。在试点实践方面,致力于推动数据安全和数据要素化工程在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国际合作等重要领域和行业开展示范应用,并且已经取得阶段性、实质性的成果。当前,数据安全和数据要素化工程已在多个城市及重点行业开展试点,完成体系性验证。其中,德阳成为四川首个城市级数据要素改革试点,改革成果入选中国信息协会“2022
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
例”、省委改革办“2022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
4、打造数字政府新时代的“业数一体化”业务体系,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公司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业数一体化”的数字政府建设策略,助力数字政府集约建设,构建上下游产业协同创新链条,形成合作共赢的数字城市生态圈。一方面,系统化构建纵向业数一体、横向融合驱动、整体持续演进的数字政府有机体,深入贯彻“业数一体化”理念,聚焦一网统管具体业务场景,强化要素与能力有机融合,实现全域业务价值链路的重塑和闭环,形成推动决策机制、服务模式、营商体系、治理能力重塑的持续动力引擎。另一方面,公司基于强大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开放型生态架构,突破行业和技术壁垒,拉通产业链条,打造上下游产业协同创新链,繁荣生态建设和演进发展,打造合作共赢的数字城市生态圈,共同推进场景应用创新,为各地政府提供“云数引领”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公司积极探索“企业主建、政府主用、社会共享”的建设运营模式,与上海黄浦、重庆江津、天津河东、武汉、德阳、大理等地市国资平台共同组建数字城市运营平台公司,全面提升本地化运营服务能力。
5、建立国内高水平行业数字化咨询队伍,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高水平咨询服务
当前,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党政和关键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也进入“个性化、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公司紧抓发展趋势,组建金融、能源、政府数字化咨询服务团队,并与行业头部咨询公司深化合作,全力打造国内高水平数字化咨询团队,构建涵盖“战略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端到端的咨询服务能力,按照“一企一策”“一客一策”的路径,为关键行业企业、大型央企、各级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咨询和设计服务。在面向集团方面,公司承担“数字
CEC”
咨询设计任务,以打造央企数字化转型样板为统领,以“两提两控”为目标,实现集团数字化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在面向客户方面,公司已累计为近30余个大型央企国企提供数字咨询服务,成为关键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力量。
6、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国内领先,具有关键技术和大型复杂工程规划设计及实施优势
公司是从事工业建筑及洁净室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和龙头企业,致力于为高科技产业领域企业提供洁净室工程一站式服务,已先后完成了众多领域的洁净室工程,洁净室净化工程级别最高已达到国际领先标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基建等高科技行业的洁净室工程领域技术国内领先,并多次获得全国洁净工程行业“鲁班奖”(同行业内首位获得者)、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安装行业先进企业、中国电子百强三甲等多项荣誉,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成员单位及电子行业标准、规范的主要编写单位之一,先后参与几十项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公司先后参与数百个高科技领域内中国本土及国际巨头重大项目建设,为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洁净室提供系统集成工程服务,品质均得到了业主和主管建筑部门的一致认可,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市场影响力。公司以业内领先的洁净室设计及丰富施工经验,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政策风险
在数字与信息服务领域,公司所的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及行业数字化业务均属于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数据资源体系所需要的产品和技术;在产业服务领域,公司业务聚焦的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基建、新能源等行业均属于“十四五”规划、二十大报告中重点强调的现代产业体系及战略新兴产业。如果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方向或力度有所调整,未来经济增速放缓或出现衰退,客户减慢或减少投资,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宏观政策风险,公司将一方面加强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趋势研判,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业务布局,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2、“云”“数”研发投入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风险
公司所从事的“云”“数”业务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和重要构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但考虑到行业竞争压力大、网信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快、高端人才相对稀缺的特点,公司还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满足客户需求,确保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这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
对此,公司一方面将继续完善自有产品和解决方案矩阵,以销售自研产品和自有解决方案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公司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的总体利润率水平;另一方面将通过全国性销售布局和重点行业推广,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市场占有率和收入水平。
3、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公司客户多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资信良好、实力雄厚,应收账款回收可能性较大,但若客户延迟付款,可能会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紧张,增加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成立应收账款清收专班,拟订年度应收账款压降目标,按项目每月跟进应收账款回收进展。明确每个项目应收账款回收责任人,并对每一个责任人制订明确的奖惩措施,将应收账款清收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应收账款异常项目,建立商务、财务、法务联合管控小组,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2)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公司下属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因行业特点,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如果公司流动资金出现紧张,或客户拖欠款项时间较长,则可能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项目的正常运转,会对公司偿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将通过以下举措,持续优化资产负债水平:设置资产负债率警戒线和管控线,强化考核约束及责任追究机制;贯彻落实降本增效攻坚工程,提高公司盈利质量,增加公司经营积累;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有息负债规模;拓展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宏观政策及发展形势
202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部委围绕数字中国建设出台众多重要政策文件,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化发展、关键领域数字应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数据安全治理等方向,整体呈现出强化“自主可控、整体协同、统筹推进”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及产业的结构变化做了科学谋划,其中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宏观政策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主要包括:
1、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及产业结构变化做了科学谋划。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中包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其中,二十大报告还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了明确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及“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步入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全面强化的统筹发展阶段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同时,《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推动我国数字化建设步入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全面强化的统筹发展阶段,对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化发展、关键领域数字应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等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同时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3、国家层面加快推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和落地
2022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因共二十条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着力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数据流通和交易制度、数据收益分配制度以及数据要素治理制度,系统性布局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继2021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1]51号,以下简称“51号通知”)之后,“数据二十条”的发布标志着国家层面数据基础制度有望快速落地,以完成51号通知中“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制度建设探索上取得积极进展”的工作目标。
4、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出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考虑,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统筹布局。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有力支撑和引领。
5、《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数字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
2022年6月6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列明了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到2025年、2035年的具体目标,提出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规则体系、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等五大体系,并以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
6、国有企业在自主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方面承担更大使命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高质量发展主力军,肩负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重任。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国企央企发挥战略性支撑作用,聚焦行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加强科研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明确中央企业承担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使命担当。针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务院国资委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加强数字技术攻关,深化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融合,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行业发展情况
全球已从工业时代加速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竞争格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等方面做出统筹部署。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2017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数据资源价值也加快释放,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据产量从2.3ZB增长至6.6ZB,全球占比9.9%,位居世界第二。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转型、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等,均属于数字中国发展战略关注的重点领域。在前文所述各项政策支撑下,上述业务领域均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1、以算力、存储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需求持续扩张,专属云增长迅速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其中,算力基础设施重点提出统筹布局云计算设施,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应用基础设施重点关注全国一体化政务云平台体系、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安全产品云化改造,以及健康医疗、农业农村等领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据IDC、中国信通院等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云计算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区域,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32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预计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26.0%,同时,我国云存储市场规模有望到2026年突破1800亿元。
《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文件均指出强化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应用,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明确提出基础设施自主可控建设要求。以党政、关键行业央企国企、公共服务为代表的用户群体对自主安全计算、自主安全存储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专属云、混合云逐步成为主流部署模式,基于国产CPU、操作系统的自主安全云平台受到高度重视,为我国云计算及存储市场提供广阔市场空间。与此同时,购买服务、轻资产上云的方式亦快速增长,专属云服务同样迎来快速发展期。
2、数据要素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场发展空前活跃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夯实数据资源体系,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将加快推动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更好发挥政府有序引导和规范发展的作用。国家层面制度和机制的突破性部署,有利于破除数据要素化发展的障碍,数据要素化发展迎来数质提升的快速发展期。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制度建设逐步走向落地阶段,市场主体积极开展数据要素化实践,多层次、多样性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逐渐形成。以数据交易所(中心)、数据要素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数据运营服务机构、数据商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为核心主体的数据要素产业不断壮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数据流通技术深度融合、快速发展,数据要素生态日趋丰富,数据要素市场空前活跃。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以及数字经济下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资源,全社会对数据技术、数据产品、数据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IDC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金融、政府、能源、制造等行业客户正在进行新一轮投入,2022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总体IT投资规模约为170亿美元,到2026年将增至364.9亿美元。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指出,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预计“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
3、政府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将加快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等作为我国数字经济下一步重点工作。《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将在更广、更深层次上加速对现有产业、千行百业的赋能。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呈现以数据为核心的能力一体化,以及以需求为核心的业务一体化特征。《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政府履职、政府决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部署重点任务,《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明确规定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内容,聚焦政务数据归集、加工、共享、开放、应用、安全、存储、归档各环节全过程,强调全局性谋划、一体化布局、整体性推进,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整体推进数据共建共治共享。在此背景下,数字政府建设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根据IDC数据,2021年数字政府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275.8亿元,同比增长32.3%,2022年我国数字政府整体市场规模达1372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达到2173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达12%。从细分领域来看,政务云、行业解决方案、政务大数据平台、政务数据治理等是数字政府市场的主要组成。
与此同时,行业数字化转型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发改委指出要强化各领域、各行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政策改造引领,提升“上云用数赋智”水平,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第三方服务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国资委提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聚焦制造、能源、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作用,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一批数字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业协同,深化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融合,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化转型中涉及的相关信息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市场总体规模超2.1万亿元,未来几年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速,2025年有望逼近5万亿元。
4、我国加快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产业布局,为高科技产业工程带来增量市场空间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刻调整,我国着力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5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20%左右。集成电路方面,国家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的资金扶持力度,预计2025年我国半导体行业固定资产总投资将达到1900亿元,平板行业约1470亿元。新能源方面,随着全球加快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低碳化、生产消费信息化”正加速演进,工信部提出到2025年我国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目标为年产值达到3万亿元,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生物医药方面,受社会各界健康保障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预计2025年我国制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2万亿元,生命科学行业总产值将达13万亿元。
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疗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以高洁净度、复杂生产工序为核心的生产环境建设需求,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的发展要求,还将带来在工艺设计、咨询规划、生产设备、环保设施等全产业链上自主安全的增量需求,形成高科技产业工程发展的增量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中国电子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保障国家网络安全。中国电子聚焦重构自主安全计算产业体系,统筹发展计算产业、集成电路、网络安全、数据应用、高新电子等重点业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公司积极践行中国电子战略使命以及重点业务布局,聚焦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四项主责主业,构筑起数字与信息服务、产业服务两大业务板块,以自主安全技术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
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进入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全面强化的统筹发展阶段,网络、算力、存储、应用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开始呈现有机融合趋势。公司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供应商,亦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践行者。公司按照“1+1+N”布局推进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以安全数字底座和数据创新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安全数字底座是以中国电子自主计算技术体系为依托,以云计算及存储的产品技术为核心,打造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创新包括数据基础设施产品、数据安全与合规、认知智能、数据创新解决方案体系,为客户提供“数据能力全贯通、数据服务全周期”的数据服务,全面激活并释放数据价值。数字政府和行业数字化服务以云、数为支撑,通过打造标杆产品、协同生态伙伴、提供数字化咨询,创造丰富的应用场景。
1、云计算及存储
“中国电子云”依托中国电子自主计算体系及丰富的网信产业资源,加强落实云数融合、市场牵引、商业成功、从跟随到超越的产品体系构建理念,持续打造“中国电子云”这一中国电子旗下唯一云平台,为政府、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大型集团企业客户提供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2022年内,“中国电子云”已演进为可支撑国家重大项目、支撑关键行业数字化的分布式全栈云产品架构体系,整体架构体系贯彻云原生、安全原生、数据原生的理念,基于自研可信计算技术架构构建,通过分布式云原生云操作系统CCOS,以及软硬一体的“雨燕架构”共同支撑,提供统一技术服务底座,在多集群管理、多集群调度,以及在性能、损耗和灵活性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电子云”现有产品体系包含三层,一是提供算力基础平台的产品,包括专属云CECSTACK、超融合CeaCube、云原生分布式存储CeaStor、云原生安全CeaSEC等;二是提供数据管理平台的产品,包括飞瞰数据中台、飞思AI智能中台、云数据库平台CeaSQL、大数据平台CeaInsight等;三是在业务层可提供各种商业模式和业务架构的分布式云全栈全域解决方案,包括运营云、专属云、分支云、边缘云等。2022年度,“中国电子云”的产品能力及自研产品线取得了快速发展和进步。其中专属云CECSTACK已可支持70余个产品、4,600余项规格,并在单集群规模上支持2万台服务器。在国产化支持上,已完成近百项国产兼容认证,支持几乎全部主流国产化芯片与操作系统,并在众多关键行业央国企项目中承担核心业务系统的支撑工作;超融合产品CeaCube作为基于云原生架构的超融合平台,支持x86和信创环境并将防病毒等安全能力内嵌在底层,在性能上基于自研分布式存储可达业内领先水平;在存储方面,公司着力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eaStor分布式存储,基于领先一代的创新架构打造高安全与高效能分布式数据基础设施,让用户数据跑得更快、存得更稳、管得更好。其中,分布式全闪存储已在全球存储性能委员会SPC-1的测试认证中取得了性能和性价比方面的优异成绩,并已在重大关键项目中支撑高并发海量流量的数据读写存储等任务。
2、数据创新
公司是中国电子数据创新业务的核心参与企业,在中国电子统筹布局下,按照产品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能力并重的思路,面向中央部委、地方党政机关、大型集团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安全与合规、认知智能等数据产品能力,并建立数据治理咨询、方案设计、数据资产管理等数据创新解决方案体系。
在数据治理与创新管理方面,公司以《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为指导,围绕统筹管理、数据目录、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数据服务、算力设施、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八个“一体化”研发系列技术产品,并在有关地区试点推广。
在数据安全、数据要素化以及体系性研究与实践方面,公司与中国电子联合清华大学形成了制度、技术、市场三位一体的《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总体方案》,研发了系列技术产品,并在有关地区试点应用。在数据安全与要素化领域,围绕数据要素化治理,公司构建了原始数据与数据应用解耦技术体系、数据金库技术体系、数据要素(元件)加工与交易技术体系三大共性技术,并在试点项目中得到系统性验证。公司已形成数据金库、数据要素加工交易平台、安全可信数据空间等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系列产品,并已在武汉、郑州、德阳、大理等多个地市开展数据安全与要素化工程试点。其中,德阳试点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德阳数据创新中心初步建成,初步构建起德阳数据资源、数据要素(元件)、数据产品三级市场,德阳数据要素产业园已挂牌运行。
3、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牵头单位,以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创新的核心能力为支撑,面向党政和关键行业企业,提供数字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关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产品和服务。
在产品层面,公司深入贯彻“业数一体化”理念,将生成式智能、大规模流处理等领先的数据处理技术融入到“业数一体化”产品中,打通业务场景应用和数字技术能力之间的隐形内壁,构建数字化发展有机体,激活业务场景应用能力和数字技术能力之间强大的“内循环”,并将数据生产力进一步渗透到城市的管理、服务、产业等具体业务中,打造了“繁星一体化业务智能平台”“政务数据运营服务”“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等成熟基础产品和应用平台,形成推动决策机制、服务模式、营商体系、治理能力重塑的持续动力引擎。
在方案层面,公司尊重城市个性发展规律,兼顾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持续化发展等共性诉求,结合数字城市以“一网统管”为核心的发展新趋势,围绕“业数一体化”的核心理念,构建“1+4+1”数字城市创新能力体系(即一个城市基础能力管理平台+城市治理,社区治理,安全治理,经济治理四个治理方向+一套城市数据资源管理体系)。依托繁星一网统管基础平台,充分激活要素潜能,赋能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安全治理、经济治理4大业务域,打造“一表通”“营商通”“城市安全风险画像”“街面秩序管理”等30余个创新场景应用和250余个子方案,强化长效监管与运营服务,优化业务互联互通与协同联动,形成一套高站位、具韧性、可成长、强落地的数字城市解决方案,助力城市“一网统管”高质量发展,构建数字城市发展新格局。
报告期内,公司与上海市黄浦区、浙江省温州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形成深度合作关系。数字政府建设能力获得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等机构颁发的多项优秀实践荣誉,荣获四川省、江苏省、武汉市、长沙市等客户颁发的多项数字城市建设奖项,加强了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成熟度和认可度,巩固了公司在数字政府领域的领导地位。
在行业数字化服务方面,公司组建了专业咨询团队,形成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能力,为能源、制造、金融等关键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同时,公司基于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工厂数字化转型的市场机遇和对自身比较优势的研判,新成立数字工业业务单元,发展工业软件和工业数字服务。公司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的数字技术与长期积累的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能力相结合,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数字工厂”的框架,并将工厂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建造-运营-优化四个重要阶段与核心业务相结合,创新提出了数字工厂特色方法和价值主张“C-I-M-O”。公司利用高科技产业工程板块优质客户群体的丰富业务场景,从数字厂务运维入手,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全新产品——Cediworks,包括数字化厂务领域的三款产品: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CediworksSCADA、能源管理系统CediworksEMS与设备资产管理系统Cediworks EAM。形成数字工厂建设软件国产替代的产品组合。同时,公司着眼于工程建造领域的行业发展趋势,开始与行业内知名院士、专家合作启动数字建造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市场探索。
4、报告期内主要市场活动和品牌影响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在产品影响力、行业影响力、客户价值创造和市场地位等领域提升公司品牌形象。产品影响力主要市场活动如下:1月举办中国电子云存储产品发布会,发布首款分布式存储产品,同期中国电子信创云基地正式揭牌运营;
6月举办中国电子云创新产品发布会,推出中国电子云CECSTACK
3.1版本、仓山CeaCube超融合、仓海CeaStor存储新品以及大数据平台CeaInsight;11月在中国电子云年度峰会上发布中国电子云价值主张—“打造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推出中国电子云分布式云战略及系列自主研发的云计算产品与解决方案,包括CECSTACKV5.0等,中国电子云自研分布式全闪存储CeaStor的性能业界领先。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加国家级重大活动: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推出中国电子云自主研发分布式全闪存储以及海量存储,并在数字城市论坛发布数据创新业务解决方案,数字政府行业解决方案如一网协同平台“党政通”、城市体征平台、隐私计算一体机、MetaSports品牌与战略等。公司积极组织参加2022深圳高交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智能世界大会(天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重庆)、世界计算大会(长沙)、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深圳)等重大活动,持续传递中国电子云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及关键行业数字化,打造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核心理念。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客户价值获得行业认同。陕西省政务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秦政通”项目入选标准化支撑政府数字化转型50强案例;陕西西咸新区智慧城市共性平台项目,获得IDC亚太区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长沙县视频超融合平台项目获得2022年数字湖南十大应用场景建设典型案例;江苏盐南高新区“城市驾驶舱”项目获评2022数字江苏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德阳城市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城市大脑项目入选《第三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数字政府赛》十佳案例;大理苍洱云项目获评中国信通院可信云用户最佳实践以及IDC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类别领导者实践;庆阳西峰区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获得2021-2022政府大数据样板工程荣誉等。在能源行业,公司承建的中国华电集团燃机智慧运维云平台获评IDC未来智能领军者大奖,并入选2022能源企业信息化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和2022中国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等;在金融行业,公司承建的新疆银行同城灾备中心建设项目获评IDC中国数字韧性特别奖;高科技产业工程多个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称号。
公司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客户价值认同,为中国电子云的市场地位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获得权威机构认可:在云计算与存储业务方面,中国电子云位列赛迪顾问《2020-2021年中国政务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政务云领导厂商、IDC《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专属云主要服务商、IDC《中国政务云云安全市场分析,2021》政务云云安全建设典型厂商;数字政府业务位列赛迪顾问《2021-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研究年度报告》数字政府、社会治理市场领导者厂商、IDC《中国数字政府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1》数字政府IT解决方案市场核心厂商、IDC《MarketScape:中国城市智能计算平台市场厂商评估,2022》城市智能计算平台主要厂商;数据创新业务位列赛迪顾问《2022中国数据治理市场研究报告》政府数据治理领导者厂商、《中国数据治理市场份额,2021》数据治理平台市场第二、IDC《中国数字政府数据治理市场厂商份额,2021》数字政府数据治理市场前三。
(二)产业服务业务
公司产业服务业务包括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及其他业务。
1、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推动高端产业国产替代,实现科技发展良性内循环。公司是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为半导体、平板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数据中心、高端制造等产业客户,提供以洁净室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施工、运维为核心的产业服务,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半导体领域,公司是国内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工厂的主要建设者,服务客户涵盖12寸芯片、8寸芯片、化合物半导体、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国内外企业,主要客户包括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奕斯伟下属各企业、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控股有限公司、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平板显示领域,公司是国内平板显示工厂的主力建设者,服务客户涵盖面板制造、显示模组、产品组装、电子终端部件等领域国内外企业,主要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厦门天马、维信诺、闻泰科技等。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服务于国内外百强医药企业、疾控中心、知名三甲医院等,涵盖医疗卫生、生物制药、生物安全实验室等领域,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生物、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泰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沃森创新生物有限公司、浙江普利制药有限公司等生物医药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
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公司服务涵盖锂电(锂电池、干法/湿法制膜、正负极材料、锂电组件车间)、电子化学品、光刻胶、氟化工等细分产业核心生产车间建设,主要客户有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巨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中巨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通威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威蜂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州星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
在数据中心领域,公司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各类信息化产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为包括苹果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曙光信息产业成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朝亚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等客户提供数据中心建设服务。
在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高端制造行业,公司同样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客户有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维他奶(东莞)有限公司等。
除洁净室设计、施工外,公司持续开拓工业设施运维、洁净系统产品领域的客户。一方面,公司通过多年积累的高科技厂房设计、建造及运营经验,为高科技领域客户提供驻厂运行维护、合同能源管理、系统优化改善等一站式综合设施管理的解决方案,已形成标准化管理流程和专业化管理体系,致力于提升高科技厂房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公司基于信息服务领域的技术能力及产品布局,从数字厂务运维作为切入点,基于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Cediworks,为工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洁净系统产品领域,公司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为客户提供洁净室壁板、环境工程解决方案及产品,其中包括部分进口设备国产化替代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水处理化学品。
2、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
数字供热服务。城镇供热不仅是基本民生保障问题,也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改造的重要内容,关乎城市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环境改善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公司的数字供热业务以低碳、舒适、高效为目标,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以“按需供热、精准供热”为导向,对“源、网、站、户”四个关键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不断构建和完善数字供热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目前已具备了端到端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能力,全面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节能减排也取得明显成效,能耗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在河北省邯郸市、石家庄辛集市、衡水市以及山东潍坊市、淄博市等区域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布局。截至报告期期末,供热面积超过9,900万平方米。公司基于已有的企业级供热管控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与产业链优势企业的合作,加大高科技硬件设备及软件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投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供热项目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并在实际运行中持续优化智慧供热解决方案。2022年度水耗、电单耗较去年同期均明显下降,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热服务品质。
新能源服务。公司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及衡水市安平县建设运营了两个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为65MW。2022年全年累计发电5.25亿kwh,较2021年进一步增长。两个生物质电厂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主要成本指标和运营指标持续优化。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作为绿色能源项目,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已于报告期内继续取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
3、其他业务
精密物流服务。公司所属捷达国际提供以温控+减震为特色的精密物流服务。主营业务包括国际货运代理、项目物流、国内精密及普货陆运、冷链物流、仓储及搬入等,业务主要集中在液晶、半导体、新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为客户定制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多年来捷达国际在相关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与深耕,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精密物流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公司在深圳市华强北及科技园片区有部分物业用于对外租赁,能为公司带来较为稳定的收益。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的要求,以及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已退出商业房地产开发业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中国电子下属重要二级企业,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供应商,亦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践行者,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公司以“云数”核心产品技术创新为驱动,构建面向党政和关键行业的安全、绿色、先进数字底座,以数据赋能数字政府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客户在数字时代实现“蝶变”发展提供安全、有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撑。公司以核心生产环境设计及建设服务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承担支撑网信事业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国家使命,具备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是兼具计算机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通过全方位超常规创新,中国电子闯出了一条服务国家战略、顺应行业规律、符合自身实际的自主计算产业发展之路,成功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兼容移动生态、比肩国际主流架构的中国自主计算技术体系和最具活力与朝气的应用生态与产业共同体。
立足新阶段,中国电子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和统筹“两个大局”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对网信工作的战略要求,主动承担国家使命,围绕“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定位,努力打造自主安全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计算产业链“链长”,聚焦重构自主安全计算产业体系。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重要二级企业,紧跟集团公司战略布局,承担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等四项主责主业,尤其是在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两大业务领域,肩负“云数”领域中国化时代化的战略使命,为国家在新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力量。
2、构建具有安全基因的数字基础设施产品体系,拥有产品技术优势
公司旗下中国电子云品牌,作为中国电子旗下唯一云计算品牌,为国家重大工程、政府及关键行业提供数据时代具备“可靠设备、可靠技术、可靠力量”的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具有安全基因,并具有产品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1)安全基因:中国电子作为网信国家队,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方面拥有全栈解决方案能力,成功构建了兼容移动生态、与国际主流架构比肩的计算产业体系,拥有从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安全整机到应用系统的国内最完整的自主先进产业链。“中国电子云”依托中国电子丰富的网信产业资源和全栈技术能力,以自主技术为核心,内聚云原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全面能力,提供涵盖IaaS、PaaS、DaaS、政府应用、企业应用在内的体系化云数产品、全栈技术及全方位运营服务,具有全栈安全、一云多芯、多云融合、多域专有等优势。“中国电子云”构筑了贯穿于计算底座和云服务的全栈安全机制,实现无缝衔接的信任传递,让云应用在开发、部署、维护的全流程,都能实现内生式安全可信,亦成为业界首个可同时提供具备信创能力的公有云服务和专属云产品的云计算厂商,以及国内首个以“增强”级安全能力通过中央网信办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的全国产化软硬件技术和支持PKS架构的云计算平台。
(2)产品技术优势。公司信息服务板块已拥有千余名技术研发人员,具备丰富的方案设计、系统架构、软件开发与运维技能和实战经验,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网络等领域具备自主设计与开发能力,沉淀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满足城市级客户的多种场景需要,形成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能力的完整闭环。以“中国电子云”为核心,公司打造了飞瞰数据中台、飞思智能中台和飞擎新交互等平台型产品,同时覆盖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美丽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水利、智能交通、城市安全等15个场景域下的160余个细分场景,可提供650余个子方案,解决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用城市运营赋能平台和城市智能引擎赋能场景,助力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电子云”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已在中央某部委项目上成功落地运用,面对超大规模大数据分析需求,提供支撑海量关键数据的核心算力与超高分析能力,保障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3、构建面向数据资源体系的数据治理产品体系及要素化工程解决方案,并落地样板案例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在数据创新业务的“排头兵”,率先在数据工具、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领域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并在理论研究、关键技术以及试点实践方面取得成效。
公司相继孵化了飞瞰数据中台、飞瞰共享交换平台、飞思智能中台等产品,适用于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包括数据集成与开发、数据治理与运营、数据服务与智能分析、数据共享与流通场景,目前已在数字城市、人社、金融、制造、能源、央企等多个领域得到深度应用,助客户打造一系列样本工程,项目成果广受业内认可。系列产品获得2022年“DAMA中国数据治理产品优秀奖”、“2021年IDC中国数据治理平台市场份额第二”等荣誉。
在理论研究方面,公司及中国电子联合清华大学,以工程化路径破解数据确权、定价、计量和安全难题,形成了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总体方案。在关键技术方面,为了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流通和交易,落实数据基础制度,构建了原始数据与数据应用解耦技术、数据要素(元件)加工与交易技术、数据安全技术三大关键工程技术体系。在试点实践方面,致力于推动数据安全和数据要素化工程在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国际合作等重要领域和行业开展示范应用,并且已经取得阶段性、实质性的成果。当前,数据安全和数据要素化工程已在多个城市及重点行业开展试点,完成体系性验证。其中,德阳成为四川首个城市级数据要素改革试点,改革成果入选中国信息协会“2022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省委改革办“2022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
4、打造数字政府新时代的“业数一体化”业务体系,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公司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业数一体化”的数字政府建设策略,助力数字政府集约建设,构建上下游产业协同创新链条,形成合作共赢的数字城市生态圈。一方面,系统化构建纵向业数一体、横向融合驱动、整体持续演进的数字政府有机体,深入贯彻“业数一体化”理念,聚焦一网统管具体业务场景,强化要素与能力有机融合,实现全域业务价值链路的重塑和闭环,形成推动决策机制、服务模式、营商体系、治理能力重塑的持续动力引擎。另一方面,公司基于强大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开放型生态架构,突破行业和技术壁垒,拉通产业链条,打造上下游产业协同创新链,繁荣生态建设和演进发展,打造合作共赢的数字城市生态圈,共同推进场景应用创新,为各地政府提供“云数引领”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公司积极探索“企业主建、政府主用、社会共享”的建设运营模式,与上海黄浦、重庆江津、天津河东、武汉、德州、滨州、德阳、大理等地市国资平台共同组建数字城市运营平台公司,全面提升本地化运营服务能力。
5、建立国内高水平行业数字化咨询队伍,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高水平咨询服务
当前,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党政和关键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也进入“个性化、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公司紧抓发展趋势,组建金融、能源、政府数字化咨询服务团队,并与行业头部咨询公司深化合作,全力打造国内高水平数字化咨询团队,构建涵盖“战略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端到端的咨询服务能力,按照“一企一策”“一客一策”的路径,为关键行业企业、大型央企、各级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咨询和设计服务。在面向集团方面,公司承担“数字CEC”咨询设计任务,以打造央企数字化转型样板为统领,以“两提两控”为目标,实现集团数字化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在面向客户方面,公司已累计为近30余个大型央企国企提供数字咨询服务,成为关键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力量。
6、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国内领先,具有关键技术和大型复杂工程规划设计及实施优势
公司是从事工业建筑及洁净室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和龙头企业,致力于为高科技产业领域企业提供洁净室工程一站式服务,已先后完成了众多领域的洁净室工程,洁净室净化工程级别最高已达到国际领先标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基建等高科技行业的洁净室工程领域技术国内领先,并多次获得全国洁净工程行业“鲁班奖”(同行业内首位获得者)、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安装行业先进企业、中国电子百强三甲等多项荣誉,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成员单位及电子行业标准、规范的主要编写单位之一,先后参与几十项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公司先后参与数百个高科技领域内中国本土及国际巨头重大项目建设,为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洁净室提供系统集成工程服务,品质均得到了业主和主管建筑部门的一致认可,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市场影响力。公司以业内领先的洁净室设计及丰富施工经验,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510.52亿元,同比增长15.67%,实现利润总额11.85亿元,同比下降26.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亿元,同比下降141.93%。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2022年,中国电子围绕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战略方向和重点,集中体现为统筹发展以重构计算产业体系为纲,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网络安全为保障、数据应用为目标、高新电子为高地的“一纲四目”重点业务布局。公司紧跟中国电子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以“云”作为参与重构自主计算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以及作为中国电子自主安全计算能力、计算产业的“出海口”,按照“云数融合”理念服务政府和关键行业数字化转型,为国家重大工程、政府及关键行业提供数据时代的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为高科技产业提供以高标准受控生产环境为核心的咨询、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服务,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云计算服务商、国内领先的数据创新运营服务商,以及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商。
(二)2023年公司主要经营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公司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数据资源体系规划建设、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等方面全面布局,持续投入产品研发以提高公司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向着产品型、科技型公司的方向奋楫笃行。在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领域,公司将继续加强全国政务市场、关键行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开拓力度,并积极投身参与支撑国家战略的重大项目。在产业服务业务领域,公司将持续提升工艺设计、规划咨询、数字建造和数字运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盈利水平。在内部管理上,公司将全面对照国务院国资委“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健全“五位一体”风控体系,通过数字化、财务管理、人才建设、风险防控等方面多措并举,提升管理效能。具体包括:
1、数字与信息服务板块
公司将继续紧密衔接中国电子自主计算技术底座和自主计算产业链,围绕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三大方向构建自研产品和技术能力,面向政府、金融、交通、制造和医疗等国计民生领域及高新电子行业,打造业务根据地。
在云计算及存储领域,公司将围绕“1+1+N”的新一代云技术架构,打造具有分布式云原生、云数融合和原生安全三大关键技术优势的全栈分布式云,不断提升专属云运营质量,着重研发面向分支和边缘的超融合产品以及国产化替代的虚拟化和容器产品。在数据创新领域,公司将继续推进原始数据与数据应用解耦技术体系、数据要素(元件)加工与交易技术体系、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技术体系的技术熟化和工程验证,积极开展同国内权威研究机构和生态企业的深度合作,持续研发构建数据智能、数据安全、数据要素等产品体系,为党政和关键行业客户提供数据创新使能支撑,努力成为国内领先的数据创新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为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贡献力量。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领域,公司将秉承“业数一体化”的创新数字城市设计理念与“云数智一体化”的科学数字城市落地理念,围绕一网统管核心业务和数字城市应用场景,研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以数字化转型咨询能力带动自有解决方案和自研产品,在数字政府、行业数字化等领域打造一批特点鲜明的标杆项目。
2、产业服务板块
在产业服务板块,公司将坚持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商的目标定位,重点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基建、新能源等重点行业,提供“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运维”的全过程技术服务,不断提升工艺设计、规划咨询、数字建造和数字运维的能力。公司将继续加大高水平工艺设计领军人才引进力度与工艺设计骨干人员和团队培养,构建设计与建造一体化的人才体系,同时通过设立关键工艺研究所和实验室,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打造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积极拓展关键生产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工业制造领域环境工程国产化解决方案。此外,基于公司现有优势客户资源,选取重点优势客户,以公司“云”“数”业务能力为依托,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智慧运维管理等服务。
对于现有数字供热及新能源服务项目,公司将继续聚焦生产经营提质增效与全面数字化转型,强化运营精细化管理,探索新的业务增长路径。公司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为基础,以低碳、高效为目标,做优做细现有项目,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率,使用新技术实现智慧化改造升级,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创新高效发展,全面提升数字供热服务能力。
3、全面对照“一利五率”指标体系,健全完善“五位一体”风控体系,提升管理效能
公司将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严控资金风险,提高经营质量。公司将通过党建引领持续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打造学习型党组织;通过持续推进业务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建设,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通过继续落实“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方案,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深化国企改革;通过打造专家型总部,建立健全干部管理体系和完善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公司还将把全面风险管理放在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对待,全方位构建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风险防控体系,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实现使命与愿景提供坚实支撑与保障。公司将通过树立“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并重”的风险防控理念,以及健全完善“五位一体”风控体系制度机制,深入宣贯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公司合规文化,着力防范化解合规风险、廉洁自律风险、安全风险等,保障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以上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提示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对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三)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政策风险
在数字与信息服务领域,公司所的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及行业数字化业务均属于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数据资源体系所需要的产品和技术;在产业服务领域,公司业务聚焦的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基建、新能源等行业均属于“十四五”规划、二十大报告中重点强调的现代产业体系及战略新兴产业。如果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方向或力度有所调整,未来经济增速放缓或出现衰退,客户减慢或减少投资,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宏观政策风险,公司将一方面加强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趋势研判,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业务布局,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2、“云”“数”研发投入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风险
公司所从事的“云”“数”业务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和重要构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但考虑到行业竞争压力大、网信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快、高端人才相对稀缺的特点,公司还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满足客户需求,确保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这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
对此,公司一方面将继续完善自有产品和解决方案矩阵,以销售自研产品和自有解决方案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公司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的总体利润率水平;另一方面将通过全国性销售布局和重点行业推广,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市场占有率和收入水平。
3、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公司客户多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资信良好、实力雄厚,应收账款回收可能性较大,但若客户延迟付款,可能会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紧张,增加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成立应收账款清收专班,拟订年度应收账款压降目标,按项目每月跟进应收账款回收进展。明确每个项目应收账款回收责任人,并对每一个责任人制订明确的奖惩措施,将应收账款清收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应收账款异常项目,建立商务、财务、法务联合管控小组,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2)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公司下属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因行业特点,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如果公司流动资金出现紧张,或客户拖欠款项时间较长,则可能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项目的正常运转,会对公司偿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通过以下举措,持续优化资产负债水平:设置资产负债率警戒线和管控线,强化考核约束及责任追究机制;贯彻落实降本增效攻坚工程,提高公司盈利质量,增加公司经营积累;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有息负债规模;拓展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中国电子旗下的重要二级企业,秉承集团“加快打造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战略使命,面向党政和关键行业客户,提供数字与信息服务和产业服务。落实集团公司构建自主安全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计算产业链“链长”的战略任务,公司承担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等四项主责主业,其中前三项属于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后一项属于产业服务业务。
(一)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
公司按照“1+1+N”布局推进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即“以安全数字底座和数据创新,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安全数字底座是以中国电子PKS自主计算体系为依托,以云计算及存储的产品技术为核心,打造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创新包括数据基础设施产品、数据安全与合规、认知智能、数据创新解决方案体系,为客户提供“数据能力全贯通、数据服务全周期”数据创新服务,全面激活并释放数据价值。数字政府和行业数字化服务以云、数为支撑,通过打造标杆产品、提供数字化咨询、协同生态伙伴、创造丰富的应用场景,助力党政及各行业数字化。
1、云计算及存储
在云计算方面,依托中国电子PKS自主安全计算体系及丰富的网信产业资源,公司基于自研可信计算技术架构和分布式云原生云操作系统,推出了“中国电子云”这一数字底座。“中国电子云”构建了涵盖安全防护、IaaS(计算、网络、存储)、PaaS(开发者服务、中间件、数据库、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政府应用、企业应用在内的体系化云数产品、全栈技术及全方位运营服务,同时提供具备信创能力的公有云服务CECloud和专属云产品CECStack,具有全栈安全、一云多芯、多云融合、多域专有等优势。公司瞄准下一代分布式云计算体系,在已有的公有云和专属云产品基础上,全新发布了新一代超融合产品--CeaCube仓山,补齐了边缘云场景,建立了业界领先的基于自研可信计算技术架构的完整分布式云产品体系。通过加大云计算核心技术研发,在云原生技术领域持续创新,公司以“增强”级安全能力通过中央网信办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并以“黄金会员”身份加入国际云计算开源技术组织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作为中国电子自主安全计算体系的系统性输出平台,“中国电子云”面向政府、金融、能源、交通、教育等关键行业提供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客户在“本质安全+过程安全”的底座上,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信创化的快速转型。目前,“中国电子云”服务行业客户已超400家,已在天津市西青区、云南省大理州、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四川省遂宁市和德阳市、山东省德州市等地方政府落地政务云,承建了中国人保等金融机构及管网集团、星网集团、中国华电、中国电子等央企集团的云平台,以及为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等部委提供云服务。未来,“中国电子云”将不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技术自主创新,为政企数字化转型输出安全、先进、绿色的技术、产品,助力数字中国高质量建设。
在存储方面,针对新阶段的数据存储要求,公司基于新一代硬件打造了CeaStor分布式全闪存储,可满足传统应用、数据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业务场景的海量文件、大容量、高性能、高扩展等需求的分布式存储。CeaStor分布式存储产品具备PKS原生安全、云原生安全和合规安全,是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存储软件,并同时支持ARM和X86架构芯片,具有安全为先、一池多芯等特点,能够实现“故障无感知”和“超大比例纠删码数据保护”。CeaStor采用面向未来的磐石架构设计,结合智能众核技术、端到端NVMe协议、云原生技术以及自主研发的软件定义SSD,经过基于应用场景的性能优化,单节点8k混合读写性能提升到50万iops,产品性能达到业界领先的水平。同时,CeaStor将块、对象、文件等存储协议打通,能够以“一套架构”实现“一池多用”。
2、数据创新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实现安全、高效、规范流通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关键,但当前数据资源与数据应用的特性使得数据要素化过程链接路径复杂多样,致使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方面存在难题亟待突破。为解决上述难题,公司与集团公司一同联合清华大学,组织近百名专家进行了跨学科研究,形成近20万字研究成果,率先在数据要素的理论、制度、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跨学科研究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制度、市场、技术三位一体的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方案。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数据创新业务的承载主体,面向地方政府、中央部委、大型集团企业客户,以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方案落地为主线,将业务拆分为数据安全工程、数据要素工程和数据产业工程,分别打造核心产品和权威解决方案,破解客户数据安全合规和数据要素化难题,并助力地方政府培育数据产业。在数据安全工程领域,定义并研发数据金库、数据金柜一体机产品,构建了以“数据元件”为核心要件的“一库两网”的安全治理架构,为客户提供安全的数据存储和流通设施。在数据要素化工程领域,定义数据元件并制定发布《数据元件的结构要求》《数据元件安全审核要求》两项团体标准,研发数据要素加工中心一体机,构建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元件规模化生产工程系统,为客户提供数据要素加工设施。在数据产业工程领域,公司以中国电子数据创新中心作为数据安全与要素化工程的合作载体,助力地方政府培育壮大数据产业,丰富和拓展数字政府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场景。
公司已在湖北武汉、四川德阳、云南大理、广东江门、江苏徐州等城市,推进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试点工作。近期,中国电子数据安全与要素化工程德阳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委员会验收,德阳构建形成“1+4+27”的数据制度体系,完成电力、能源、金融等首批248个元件开发,并引入数据市场主体63家,专家组认为“项目率先在国内从理论、技术、制度、市场进行系统性工程化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示范引领效应”。同时,德阳的改革方案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纳入中国改革年会2021全国十大改革典型案例。
3、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牵头单位,提供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以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创新的核心能力为支撑,面向党政和关键行业企业,提供数字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关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产品和服务。
在自研产品及解决方案建设方面,公司聚焦政府数字化转型、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关键应用,重点打造面向“数字政府2.0”时代的“三网五通系列”和“繁星城市数字平台”等产品和应用,形成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经济调节等数字政府解决方案,构建服务城市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产业经济引擎”,努力打造行业示范标杆。公司还积极协同生态伙伴,依托繁星城市数字平台,共同推进场景应用创新,已覆盖18个场景域、243个细分场景、1000余个子方案,打造现代数字城市全方位能力。
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借鉴广东省数字政府运作模式,在全国其他省份构建省本级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平台,在地市推进政务运行一网协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管理一网统管等“三网”政府核心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在县域推进产业数字化及数字乡村建设。报告期内,公司与上海市黄浦区、浙江省温州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并获得IDC中国数据治理市场占有率第二名等荣誉,加强了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成熟度和认可度,巩固了公司在数字政府领域的领导地位。
在行业数字化服务方面,公司组建了专业咨询团队,形成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能力,为能源、制造、金融等关键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同时,报告期内公司与联合体共同中标了“泸州市白酒产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为泸州市打造全国首个白酒产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白酒产业数字化升级。公司还在云南省大理州积极推进农文旅数字化服务平台,助力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开始布局数字体育业务,并推出了“MetaSports”品牌,基于数字孪生城市与云动赛事平台,结合生态伙伴的赛事运营经验,在数字体育方向构建元宇宙商业体系,助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目前正以自行车云上赛事为切入点,在首批示范城市建立虚拟赛事标杆,并依托“元气空间”线下载体建立首批城市级体旅云动赛事商业化标杆,因地制宜沉淀运营模型,为未来城市赛事覆盖全国做准备。
(二)产业服务业务
公司产业服务业务包括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及其他业务。
1、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
公司提供以清洁室等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施工、运维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自成立以来专注服务半导体、平板显示、生物医药、新材料、数据中心、汽车制造、新能源、食品饮料等高科技产业客户。公司该业务主要由下属中电二公司及中电四公司开展。
在半导体领域,公司是国内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工厂的主要建设者,服务客户涵盖12寸芯片、8寸芯片、化合物半导体、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国内外企业,包括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控股有限公司、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成都奕斯伟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平板显示领域,公司是国内平板显示工厂的主力建设者,服务客户涵盖面板制造、显示模组、产品组装、电子终端部件等领域国内外企业,包括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服务过众多国内外百强医药企业和知名三甲医院,涵盖医疗卫生、生物制药、生物安全实验室等领域,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沃森创新生物有限公司、浙江普利制药有限公司等生物医药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
在新材料领域,公司服务涵盖锂电(锂电池、干法/湿法制膜、正负极材料、锂电组件车间)、电子化学品、光刻胶、氟化工等细分产业核心生产车间建设,主要客户有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研一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中巨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数据中心领域,公司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各类信息化产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主要客户包括苹果技术服务(贵州)有限公司、苹果技术服务(乌兰察布)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曙光信息产业成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朝亚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等。
在汽车制造、新能源、食品饮料等高端制造行业,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主要客户有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维他奶(东莞)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通威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江苏威蜂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州星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工厂数字化转型的市场机遇和对自身比较优势的研判,新成立数字工业业务单元,发展工业软件和工业数字服务。公司将自身设计-建造-运维一体的多年经验积累和数字与信息业务的产品融合,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数字工厂”的框架,作为公司数字工厂设计-建造-运维-优化的整体布局指引。公司利用高科技产业工程板块优质客户群体的丰富业务场景,从数字厂务运维入手并发布了包含工厂设备管理和能源管理在内的首批数字运维软件产品。同时,公司着眼于工程建造领域的行业发展趋势,开始与行业内知名院士、专家合作启动数字建造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市场探索。
2、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
数字供热服务。城镇供热不仅是基本民生保障问题,也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改造的重要内容,关乎城市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环境改善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公司的数字供热业务以低碳、舒适、高效为目标,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以“按需供热、精准供热”为导向,对“源、网、站、户”四个关键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不断构建和完善数字供热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目前已具备了端到端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能力,全面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节能减排也取得明显成效,能耗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在河北省邯郸市、石家庄辛集市、衡水市以及山东潍坊市、淄博市等区域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布局。截至报告期期末,供热面积超过9,500万平方米。近期,公司按照集团战略,基于已有的企业级供热管控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与产业链优势企业的合作,加大高科技硬件设备及软件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投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供热项目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并在实际运行中持续优化智慧供热解决方案,本报告期内,数字供热综合效益显著,热耗较去年同期下降1%,水耗较去年同期下降7.73%,电单耗较去年同期下降22.9%,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供热服务品质,为打造国内一流数字供热行业标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能源服务。公司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及衡水市安平县建设运营了两个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为65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作为绿色能源项目,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2022年上半年累计发电2.55亿kwh,较去年同期增长1.31%,综合厂用电率、度电标杆耗等指标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下降。两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已进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清单。
3、其他业务
精密物流服务。公司所属捷达国际主营业务包括国际货运代理、国内精密及普货陆运、项目物流、仓储及搬入等,业务主要集中在液晶、半导体、新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为客户定制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多年来捷达国际在相关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与深耕,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精密物流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物业租赁。公司在深圳市华强北及科技园片区有部分物业用于对外租赁,能为公司带来较为稳定的收益。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的要求,以及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已退出商业房地产开发业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数字业务总部的承载主体,以“云数”核心产品技术创新为驱动,构建面向党政和关键行业的安全、绿色、先进数字底座,以数据赋能数字政府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客户在数字时代实现“蝶变”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撑。
1、承担支撑网信产业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国家使命,具备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是兼具计算机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通过全方位超常规创新,中国电子闯出了一条服务国家战略、顺应行业规律、符合自身实际的自主计算产业发展之路,成功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兼容移动生态、比肩国际主流架构的PKS自主计算体系和最具活力与朝气的应用生态与产业共同体。
立足新阶段,中国电子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和统筹“两个大局”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对网信工作的战略要求,主动承担国家使命,围绕“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战略定位,确定了“一底一链”“坚底强链”发展布局,努力打造自主安全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计算产业链“链长”。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重要二级企业,肩负打造中国电子数字业务总部的重任,具体承担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等四项主责主业,是中国电子“一底一链”“坚底强链”发展布局的核心,尤其是在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两大业务领域,肩负“云数”领域中国化时代化的战略使命,为国家在新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力量。
2、构建安全、先进、绿色的云计算及存储产品体系,拥有原创技术优势
公司基于中国电子PKS自主计算体系,按照“单品先进、系统优化、体验最优”的系统工程方法进行体系设计,自研推出基于云原生技术的“中国电子云”,具有安全、先进、绿色的产品特性,具体体现在:
(1)安全基因:“中国电子云”构筑了贯穿于PKS计算底座和云服务的全栈安全机制,实现无缝衔接的信任传递,让云应用在开发、部署、维护的全流程,都能实现内生式安全可信。
(2)系统调优:“中国电子云”在研发、部署及实施中,发挥“PKS原生”优势,把软硬件各分系统充分打开,释放飞腾众核处理器的并行处理优势和麒麟操作系统的柔性剪裁能力,针对系统整体进行性能优化,打通运行链路瓶颈、提升资源利用效能,实现“整体强”。
(3)“绿色”代表了中国电子云的社会责任:中国电子PKS自主计算体系生于移动时代,具有“绿色”的先天优势,从精简CPU指令系统、实现系统集约化运行、改进芯片制作工艺等多方面入手,通过能效组合拳,真正实现节能环保的绿色计算。
3、建立破解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难题的工程方案和产品体系,形成国内先发优势
自2020年始,公司作为中国电子数据治理工程指挥部的承载主体,在集团带领下与清华大学七个学院联合,组织超过百名专家进行跨学科研究,成立“清华大学-中国电子数据治理工程联合研究院”,以工程化路径破解数据确权、定价、计量和安全难题,形成了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总体方案。2022年6月20日,中国电子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三方共同联合成立“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研究院”,聚焦科研创新、产业转化、智库咨询、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并积极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公司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数据金库系列产品,建设覆盖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关键环节的数据基础设施。在数据创新技术和产品方面,初步构建形成数据安全、数据要素、数据产业三大工程产品线,包括数据要素金库、智能数据湖仓等九大核心产品。
2021年4月-2022年1月期间,中国电子先后组织多位院士及权威专家,围绕城市数据治理工程、德阳试点工程方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方案,召开三次高级别专家评审会,获得高度认可。专家组认为“方案率先在国内从理论、技术和制度方面进行三位一体的体系化探索和创新,可为城市数据治理提供最佳实践”“《工程方案》是城市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优先选择”。
在落地实践方面,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已在武汉、德阳、大理等城市开展试点,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德阳试点项目被认为“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示范引领效应”。公司联合江门基于数据元件推进公共数据资产凭证应用取得阶段性进展。当前,公司与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宁波市、贵州市、徐州市、温州市政府已达成合作意向,推进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重点项目落地。
4、以数据深度赋能为核心,打造数字政府2.0时代的差异化产品和应用体系,适应新一轮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
公司深入总结实践经验,一方面,基于国家对数字政府建设的最新政策要求,融合数字广东能力,基于中国电子PKS自主计算体系,强化数字底座支撑和数据创新深度赋能,打造政务运行一网协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管理一网统管等“三网”政府核心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打造国内先进的“繁星城市数字平台”“城市体征中心”等数字政府差异化基础产品体系,构建国内领先的“五通系列”应用体系,利用自研数据分析模型赋能居民、企业、政府的场景应用,让应用更协同智能,服务地方政府打造数字政府2.0建设标杆。另一方面,基于强大的技术整合能力和生态资源优势,联合企业开展场景创新,为各地政府提供“云数引领”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5、建立国内高水平行业数字化咨询队伍,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高水平咨询服务
当前,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党政和关键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也进入“个性化、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公司紧抓发展趋势,组建金融、能源、政府数字化咨询服务团队,并与行业头部咨询公司深化合作,全力打造国内高水平数字化咨询团队,构建涵盖“战略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端到端的咨询服务能力,按照“一企一策”“一客一策”的路径,为关键行业企业、大型央企、各级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咨询和设计服务。在面向集团方面,公司承担“数字CEC”咨询设计任务,以打造央企数字化转型样板为统领,以“两提两控”为目标,实现集团数字化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在面向客户方面,公司已累计为近30余个大型央企国企提供数字咨询服务,成为关键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力量。
6、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国内领先,具有关键技术和大型复杂工程规划设计及实施优势
公司是全国领先的工业建筑及洁净室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致力于为高科技产业领域企业提供洁净室工程一站式服务,已先后完成了众多领域的洁净室工程,洁净室净化工程级别最高已达到国际领先标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基建等高科技行业的洁净室工程领域技术国内领先,并多次获得全国洁净工程行业“鲁班奖”(同行业内首位获得者)、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安装行业先进企业、中国电子百强三甲等多项荣誉,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成员单位及电子行业标准、规范的主要编写单位之一,先后参与几十项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公司先后参与数百个高科技领域内中国本土及国际巨头重大项目建设,为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洁净室提供系统集成工程服务,品质均得到了业主和主管建筑部门的一致认可,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市场影响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政策风险
在数字与信息服务领域,公司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及行业数字化业务属于“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支持发展的数字经济建设领域;在产业服务领域,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聚焦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基建、新能源等行业均属于“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强调的现代产业体系及战略新兴产业。如果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方向或力度有所调整,未来经济增速放缓或出现衰退,客户减慢或减少投资,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宏观政策风险,公司将一方面加强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趋势研判,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业务布局,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比如在疫情爆发之后,公司高科技工程服务业务承接了众多国内外生物制剂厂房洁净室工程建设。
2、疫情持续反复影响整体业绩的风险
公司业务分布地域范围较广,如果疫情持续反复,受地方政府防控政策要求,可能会导致项目签约和交付延迟,影响公司整体业绩。
针对疫情反复影响整体业绩的风险,公司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地市级的销售网络,同时增强本地产品团队及技术团队力量配备,将客户需求就地解决,将疫情影响控制到最低。
3、“云”“数”研发投入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秉承中国电子打造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战略使命,围绕“坚底强链”的战略任务,聚焦中国电子自主安全计算产业链中“云”“数”两大主业,以PKS底座为依托自研推出了“中国电子云”数字底座,为政府、公共服务、重点行业企业提供更安全的数字基础设施。同时,为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海量数据高质量的处理需求,公司研发推出了“中国电子云”的新一代分布式存储产品--CeaStor仓海。
报告期内,公司洞察数据要素作为新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联合清华大学率先开展跨学科研究,形成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方案设计,基于PKS底座构建数据安全、数据要素、数据产业三大工程产品线,并在各地推进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试点。
虽然公司所从事的“云”“数”业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和重要构件,但考虑到行业竞争压力高、网信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快、高端人才相对稀缺的特点,公司还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确保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可能会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对此,公司一方面将加快形成自有产品和解决方案矩阵,提高销售收入中的自有产品比例,进而提高公司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的总体利润率水平,另一方面将通过全国性销售布局和重点行业推广,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收入水平。
4、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公司客户多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资信良好、实力雄厚,应收账款回收可能性较大,但若客户延迟付款,可能会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紧张,并增加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成立应收账款清收专班,每年拟订应收账款压降目标,按月按项目跟进应收账款回收进展。明确每个项目应收账款回收责任人,并对每一个责任人制订明确的奖惩措施,将应收账款清收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应收账款异常项目,建立商务、财务、法务联合管控小组,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2)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公司下属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因行业特点,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如果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或客户拖欠款项时间较长,则可能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项目的正常运转,对公司偿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设置资产负债率警戒线和管控线,强化考核约束及责任追究机制;贯彻落实降本增效攻坚工程,提高公司盈利质量,增加公司经营积累;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有息负债规模;拓展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公司通过以上各项举措,持续优化资产负债水平。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一)全球形势
全球从工业时代加速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竞争格局。主要发达国家聚焦关键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创新等环节,持续加大战略布局和投入力度。
美国强化关键技术和供应链投入,以巩固提升全球竞争优势。美国政府先后制定“云优先”“云敏捷”战略,颁布“云计算法案”,支持云计算创新应用;出台“联邦数据战略”,提出数据是最有价值的国家资产,并为各相关机构管理和使用数据提供了实践方法和指导原则。同时,美国政府出台《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拟在关键技术方面投入1000亿美元,支持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发展。在知名企业方面,亚马逊不断强化云原生、数据湖等产品技术优势,微软加快发展无服务器计算、混合云等业务,谷歌在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持续发力,知名企业在“云、数”核心能力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
欧盟启动新一轮数字战略,打造自主先进的云基础设施和数据空间。欧盟委员会发布了《2030数字指南针:数字十年的欧洲之路》,强调赋能个人和企业朝着更繁荣的数字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欧盟出台《数据法》,破解数据使用存在的法律障碍,预计到2028年将创造2700亿欧元的GDP增长。重点举措方面,欧盟加快部署“Gaia-X”统一云平台,并启动工业、金融、健康等十大数据空间建设,以打造单一数据市场,抢占数据发展先机。
亚太地区发达国家全面加速数字化发展。日本启动万亿日元的“数字新政”,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在经济增长战略会议上提出将追加半导体支持政策。韩国出台《基于数字的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支持以数据创新为路径促进制造业发展,并开展了个人数据资产化探索。新加坡推进“智慧国家2025”战略,加快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等领域数据运营,探索打造国家级数字孪生应用。
全球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竞争相叠加,为我国网信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战略要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创新服务、数字化融合应用等迎来广阔空间。
(二)国内形势
立足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围绕科技自立自强、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建设、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统筹部署。
1、科技自立自强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重点部署,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并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性提到新高度,计划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2、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不断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印发,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提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并部署了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提升等11项重点工程,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数字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关键支撑和创新动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出“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部署下一代智能设施体系”。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推进“东数西算”国家重大工程,在全国规划布局8个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
4、中央对建设高水平数字政府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发展成效显著,正迈向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国家针对建设高水平数字政府做出新部署。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要求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并布局建设执政能力、依法治国、经济治理、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重大信息系统,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围绕“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服务体系”,要求深化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国务院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纳入2022年度重点工作。
5、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速推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畴,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确立了数据要素的市场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并部署相关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到2023年,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基础制度建设探索上取得积极进展”的目标要求。此外,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实施,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保护对象获得立法上的认可,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6、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明确新任务新要求
国企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高质量发展主力军,肩负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重任。国务院《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国企央企发挥战略性支撑作用,聚焦行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加强科研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2022年3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集专题会议,明确了中央企业承担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使命担当。
(三)行业情况
在国家政策高位推动和数字化发展整体加速的形势下,公司所处的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等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
1、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安全自主重构与融合升级,云计算及存储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
经济社会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数据时代,海量数据增长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各部委出台专项政策强化新基建升级部署。工信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云计算架构向以应用为中心的云原生架构演进,加快算力设施智能化升级,推进多元异构的智能云计算平台建设”;《“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虚拟隔离、异构资源调度等技术研发,加速云操作系统迭代升级,布局下一代云计算软件体系”;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对云平台建设、企业上云等提出明确要求。从市场需求来看,一方面,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线上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业务快速发展,政府和行业数字化应用空前活跃,现有算力和存储资源面临瓶颈;另一方面,专属行业云和混合云逐步成为主流部署模式,云原生等关键技术加速发展,基于国产CPU、操作系统的安全自主云平台受到高度重视,为我国云计算及存储市场提供广阔市场空间。据中国信通院、IDC等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2091亿元,增速达56.7%,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2026年我国云存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00亿元。
2、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速推进,数据创新服务市场前景广阔
数据作为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对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具有关键支撑作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等积极落实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信部《“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围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推动数据资源高质量、技术创新高水平、基础设施高效能”,并测算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5%;《“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共享空间,深化工业数据应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发展数据驱动的新模式新业态”;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率先开展数据要素化探索,数据创新服务市场将迎来重大机遇。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大数据市场投资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其中大数据服务约占50%的份额,我国大数据支出市场增速领跑全球。此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落地,数据业务领域整体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数据安全和数据合规服务成为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市场。
3、数字政府建设迈入深化融合应用的2.0阶段,市场迎来新一轮升级建设周期
经过近十年发展,数字政府建设已进入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数据赋能场景创新的2.0阶段,更加强调通过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形成全国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对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的创新支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发改委出台《“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提出坚持“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推进重大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形成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字治理能力,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对政府服务平台移动端的集约共享、安全可控、服务优化等做出重要部署。《“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强调,要“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覆盖”。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亟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数据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业务创新体系,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数据赋能场景创新,打造数字政府升级版。据IDC预测,到2024年,由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投资额将达到2339.53亿元,增长率为17.43%(含软件、服务、ICT基础设施等硬件),未来市场空间大,将对数字和信息服务业务形成明显拉动作用。
4、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推动行业数字化服务市场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产业数字化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企业进入以“上云”为前提、以“用数”为核心、以“赋智”为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各部委出台专项政策规划,深入推进工业、金融、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针对中小企业“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问题,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多措并举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工信部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围绕云平台建设、数据赋能、场景创新等提出11个专项行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强调以典型应用场景为抓手,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文件的出台,进一步为我国交通、能源、金融等重点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政策持续加码、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企业数字化需求不断升级等多重利好因素叠加的影响下,行业数字化服务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期,进一步拉动行业云和数据服务市场增长。据工信部预测,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9814.9亿元,2025年将突破1.2万亿元。
5、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为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行业开辟更广阔市场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绿色环保、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信通院预测,2020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1.7%,预计2025年比重将达20%左右。集成电路方面,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出台《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持续加大对集成电路的资金扶持力度,预计2025年我国半导体行业固定资产总投资将达到1900亿元,平板行业约1470亿元。新能源方面,国家“双碳”战略深入实施,对新能源行业发展形成利好,《“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围绕新能源领域做出明确部署。生物医药方面,受新冠疫情及社会各界健康保障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预计2025年我国制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2万亿元,生命科学行业总产值将达13万亿元。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疗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洁净度、复杂生产工序、国产技术等要求进一步提升,将驱动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市场持续增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中国电子旗下的重要二级企业,秉承集团“加快打造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战略使命,面向党政和关键行业客户,提供数字与信息服务和产业服务。落实集团公司构建自主安全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计算产业链“链长”的战略任务,公司承担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等四项主责主业,其中前三项属于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后一项属于产业服务业务。
(一)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
公司按照“1+1+N”布局推进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即“以安全数字底座和数据创新,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安全数字底座是以中国电子PKS自主计算体系为依托,以云计算及存储的产品技术为核心,打造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创新包括数据基础设施产品、数据安全与合规、认知智能、数据创新解决方案体系,为客户提供“数据能力全贯通、数据服务全周期”数据创新服务,全面激活并释放数据价值。数字政府和行业数字化服务以云、数为支撑,通过打造标杆产品、协同生态伙伴、提供数字化咨询,创造丰富的应用场景。
1、云计算及存储
依托中国电子PKS自主安全计算体系及丰富的网信产业资源,公司基于自研可信计算技术架构和业界领先的分布式云原生云操作系统,推出了“中国电子云”这一数字底座。“中国电子云”构建了涵盖安全防护、IaaS(计算、网络、存储)、PaaS(开发者服务、中间件、数据库、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政府应用、企业应用在内的体系化云数产品、全栈技术及全方位运营服务,同时提供具备信创能力的公有云服务和专属云产品,具有全栈安全、一云多芯、多云融合、多域专有等优势。作为中国电子自主安全计算体系的系统性输出平台,“中国电子云”为政府、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大型集团企业客户提供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客户在“本质安全+过程安全”的底座上,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信创化的快速转型。
在存储方面,针对新阶段的数据存储要求,“中国电子云”基于安全、先进、绿色的设计理念,推出了新一代分布式存储产品--CeaStor仓海,可满足传统应用、数据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业务场景的海量文件、大容量、高性能、高扩展等需求的分布式存储。安全方面,具备PKS原生安全、云原生安全和合规安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存储软件同时支持ARM和X86架构芯片,具有安全为先、一池多芯等特点,能够实现“故障无感知”和“超大比例纠删码数据保护”。先进方面,采用面向未来的磐石架构设计,支持端到端NVME协议,结合自主研发的软件定义SSD,产品性能领先业内同类产品。绿色方面,将块、对象、文件等存储协议打通,能够以“一套架构”实现“一池多用”。
2、数据创新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数据创新业务的承载主体,按照产品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能力并重的思路,面向中央部委、地方党政机关、大型集团企业客户,建立提供从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安全与合规、认知智能等数据产品能力体系;建立数据治理咨询、方案设计、数据资产管理等数据创新解决方案体系。
数据基础设施方面,定义数据元件并制定相关标准,以数据要素操作系统为核心、研发数据要素加工中心一体机,为客户提供数据要素加工设施。研发数据金库、数据金柜(智能数据湖仓)一体机,为客户提供安全的数据存储产品,为客户提供安全的数据设施。同时,持续研发政企企业级数据治理套件,保障数据归集过程数据质量可靠数据标准落地。数据安全与合规方面,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实施,创新研发数据安全态势安置、隐私管理、数据合规、数据审计等数据安全与合规产品,满足数据安全管理和数据合规要求。认知智能方面,构建集数据组织、数据孪生、知识萃取、知识融合、推理研判、知识服务于一体的认知智能产品体系,为数据高效利用提供强大的产品技术保障。
在数据创新解决方案体系方面,具备为客户提供数据资产运营管理服务、数据治理咨询服务、数据基础场景运营、数据要素总体方案设计、数据科学分析服务、数据安全与合规咨询服务等“全周期、全领域”的服务,与现有的产品能力结合,可为客户提供全面覆盖的数据创新服务。
当前,公司以工程化路径推动数据创新业务在重要客户落地合作,进一步拆分为数据安全工程、数据要素工程和数据产业工程,分别解决当前数据安全、数据要素化和数据产业难题,已在湖北武汉、四川德阳落地推进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试点工作。
3、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牵头单位,提供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以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创新的核心能力为支撑,通过自研标杆产品和协同生态伙伴,面向党政和关键行业企业,提供数字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关键行业数字化转型等服务。
标杆产品方面,公司重点打造“数字政府2.0”时代的“通系列”产品,聚焦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关键应用,形成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协同办公等特色解决方案,构建服务城市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产业经济引擎”,努力打造行业示范标杆。
生态合作方面,公司积极协同生态伙伴,依托繁星城市数字平台和信创数字大脑,共同推进场景应用创新,已覆盖17个场景域、200余个细分场景、1000余个子方案,打造现代数字城市全方位能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行业方面,公司组建了专业咨询团队,形成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能力,为能源、制造、金融等关键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电子共同增资数字广东,进一步加强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业务领域能力建设和业务推进。
4、报告期内主要市场活动等
2021年,公司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中国电子云“信创+”实践和全栈自主专属云CECSTACK;8月,参与发布《2021中国城市数据治理工程白皮书》,参与成立清华大学-中国电子数据治理工程联合研究院;10月,成功举办中国电子云-数聚未来峰会,发布中国电子云雨燕架构、智能网卡、云原生服务器、可信云服务器等PKS原生的云计算产品及繁星城市数字平台,公司在广东省、江苏、浙江、安徽、陕西、山东及天津、武汉、南昌、德阳、大理、遂宁等省市,以及人社、卫健、能源、金融等领域的项目有序推进。
根据IDC《中国政务云服务运营市场份额,2020》数据显示,公司已成为政务云市场主要厂商;根据IDC《中国政务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0》数据显示,公司跻身数据治理市场前五;IDC《MarketScape:中国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市场厂商评估,2021》将公司列为数字政府产品技术核心厂商;赛迪顾问《2021中国行业数字化转型洞察报告》将公司评为数字政府IT市场领导者。
(二)产业服务业务
公司产业服务业务包括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及其他业务。
1、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
公司提供以洁净室咨询、设计、施工、运维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自成立以来专注服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基建、新能源领域的高科技产业客户。公司该业务主要由下属中电二公司及中电四公司开展。
在电子信息领域,公司是国内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工厂的主要建设者之一,服务客户涵盖材料设备、芯片制造、面板制造、封装测试、产品组装、电子终端部件等领域国内外企业,包括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格芯(成都)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等。
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服务过众多国内100强医药企业和海外企业,涵盖医疗卫生、生命科学、生物制药、科研实验室等领域,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齐鲁制药集团、北京远大生物科技集团、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等生物医药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
在新基建领域,公司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各类信息化产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主要客户包括苹果技术服务(贵州)有限公司、联想云领(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张北数据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曙光信息产业成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服务涵盖锂电(锂电池、干法/湿法制膜、正负极材料、锂电组件车间)、光伏、风能等细分产业核心生产车间建设,主要客户有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材锂膜有限公司、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等。
报告期内公司中标多个重大项目,包括南昌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南昌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续建项目及广西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部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等。
2、数字供热与新能源服务
数字供热服务。供热作为清洁能源改造、低碳能源结构变革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基本民生保障问题,也是关乎城市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环境建设、安全保障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问题。公司的数字供热业务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为底座,以低碳、舒适、高效为特征,以“按需供热”为导向,对“源、网、站、户”四个关键环节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构建数字供热管控一体化平台,具备了端到端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能力,实现了供热业务的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为客户提供优质稳定的供热服务,引领民生服务的数字化转型。目前,公司在河北省邯郸市、石家庄辛集市、衡水市以及山东潍坊市、淄博市等区域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布局,供热面积超过9,000万平方米。未来,公司将在已有企业级供热管控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与产业链优势企业进行合作,加大数字供热高科技硬件设备及软件技术产品的研发投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现有、存量供热项目进行智慧化改造升级,形成以城市为单位、软硬件一体化的数字供热解决方案,打造城市供热行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样板标杆”,输出推广节能高效的数字供热管理模型,赋能供热行业高效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服务。公司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及衡水市安平县建设运营了两个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为65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作为绿色能源项目,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截至本报告期末,两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已分别进入2020年第七批及2021年第二批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清单,国补资金已陆续到账。
3、其他业务
精密物流服务。公司所属捷达国际主营业务包括国际货运代理、国内精密及普货陆运、项目物流、仓储及搬入等,业务主要集中在液晶、半导体、新能源、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为客户定制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多年来捷达国际在相关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与深耕,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精密物流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公司在深圳市华强北及科技园片区有部分物业用于对外租赁,能为公司带来较为稳定的收益。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的要求,以及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已退出商业房地产开发业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数字业务总部的承载主体,以“云数”核心产品技术创新为驱动,构建面向党政和关键行业的安全、绿色、先进数字底座,以数据赋能数字政府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客户在数字时代实现“蝶变”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撑。
1、承担支撑网信产业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国家使命,具备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是兼具计算机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通过全方位超常规创新,中国电子闯出了一条服务国家战略、顺应行业规律、符合自身实际的自主计算产业发展之路,成功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兼容移动生态、比肩国际主流架构的PKS自主计算体系和最具活力与朝气的应用生态与产业共同体。
立足新阶段,中国电子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和统筹“两个大局”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对网信工作的战略要求,主动承担国家使命,围绕“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战略定位,确定了“一底一链”“坚底强链”发展布局,努力打造自主安全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计算产业链“链长”。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重要二级企业,肩负打造中国电子数字业务总部的重任,具体承担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等四项主责主业,是中国电子“一底一链”“坚底强链”发展布局的核心,尤其是在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两大业务领域,肩负“云数”领域中国化时代化的战略使命,为国家在新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力量。
2、构建安全、先进、绿色的云计算及存储产品体系,拥有原创技术优势
公司基于中国电子PKS自主计算体系,按照“单品先进、系统优化、体验最优”的系统工程方法进行体系设计,自研推出基于云原生技术的“中国电子云”,具有安全、先进、绿色的产品特性,具体体现在:
(1)安全基因:“中国电子云”构筑了贯穿于PKS计算底座和云服务的全栈安全机制,实现无缝衔接的信任传递,让云应用在开发、部署、维护的全流程,都能实现内生式安全可信。
(2)系统调优:“中国电子云”在研发、部署及实施中,发挥“PKS原生”优势,把软硬件各分系统充分打开,释放飞腾众核处理器的并行处理优势和麒麟操作系统的柔性剪裁能力,针对系统整体进行性能优化,打通运行链路瓶颈、提升资源利用效能,实现“整体强”。
(3)“绿色”代表了中国电子云的社会责任:中国电子PKS自主计算体系生于移动时代,具有“绿色”的先天优势,从精简CPU指令系统、实现系统集约化运行、改进芯片制作工艺等多方面入手,通过能效组合拳,真正实现节能环保的绿色计算。
3、建立破解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难题的工程方案和产品体系,形成国内先发优势
自2020年始,公司作为中国电子数据治理工程指挥部的承载主体,在集团带领下与清华大学七个学院联合,组织超过百名专家进行跨学科研究,成立“清华大学-中国电子数据治理工程联合研究院”,以工程化路径破解数据确权、定价、计量和安全难题,形成了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总体方案。在数据创新技术和产品方面,初步构建形成数据安全、数据要素、数据产业三大工程产品线,包括数据要素金库、智能数据湖仓等九大核心产品。在落地实践方面,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已在武汉、德阳等城市开展试点,成效明显。
2021年4月-2022年1月期间,中国电子先后组织六位院士及权威专家,围绕城市数据治理工程、德阳试点工程方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方案,召开三次高级别专家评审会,获得高度认可。专家组认为“方案率先在国内从理论、技术和制度方面进行三位一体的体系化探索和创新,可为城市数据治理提供最佳实践”,“《工程方案》是城市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优先选择”。
4、打造数字政府2.0时代的“通系列”产品体系,引领政府数字化转型
公司深入总结实践经验,一方面,融合数字广东能力,基于中国电子PKS自主计算体系,强化数字底座支撑和数据创新赋能,聚焦协同办公、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核心领域,构建国内领先的“通系列”产品体系,服务地方政府打造数字政府2.0建设标杆。另一方面,基于强大的生态资源优势,联合企业开展场景创新,为各地政府提供“云数引领”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电子共同增资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全面融合数字广东服务能力,以省域数字政府建设为抓手,打造形成业内领先的数字政府2.0解决方案,目前已覆盖17个场景域,包含200余个细分场景、1000余个子方案。同时,公司积极探索“企业主建、政府主用、社会共享”的建设运营模式,与武汉、德州、滨州、德阳、大理等地市组建数字城市运营平台公司,全面提升本地化运营服务能力。
5、建立国内高水平行业数字化咨询队伍,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高水平咨询服务
当前,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党政和关键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也进入“个性化、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公司紧抓发展趋势,组建金融、能源、政府数字化咨询服务团队,并与行业头部咨询公司深化合作,全力打造国内高水平数字化咨询团队,构建涵盖“战略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端到端的咨询服务能力,按照“一企一策”、“一客一策”的路径,为关键行业企业、大型央企、各级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咨询和设计服务。在面向集团方面,公司承担“数字CEC”咨询设计任务,以打造央企数字化转型样板为统领,以“两提两控”为目标,实现集团数字化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在面向客户方面,公司已累计为近30余个大型央企国企提供数字咨询服务,成为关键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力量。
6、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国内领先,具有关键技术和大型复杂工程规划设计及实施优势
公司是全国领先的工业建筑及洁净室工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致力于为高科技产业领域企业提供洁净室工程一站式服务,已先后完成了众多领域的洁净室工程,洁净室净化工程级别最高已达到国际领先标准,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基建等高科技行业的洁净室工程领域技术国内领先,并多次获得全国洁净工程行业“鲁班奖”(同行业内首位获得者)、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安装行业先进企业、中国电子百强三甲等多项荣誉,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成员单位及电子行业标准、规范的主要编写单位之一,先后参与几十项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公司先后参与数百个高科技领域内中国本土及国际巨头重大项目建设,为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洁净室提供系统集成工程服务,品质均得到了业主和主管建筑部门的一致认可,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市场影响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以完成与中国系统重组为契机,深入贯彻中国电子“坚底强链”战略部署,构建以中国电子PKS自主计算体系为依托、以云计算及存储为核心的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提供数据安全、数据要素、数据产业一体化的数据创新产品和服务,向上协同生态共建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做强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形成了数字与信息服务、产业服务两大业务布局。其中,公司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重点打造中国电子自主安全计算产业链中“云”“数”核心能力,通过强化产品技术研发,前瞻性开展数据要素领域研究和业务布局,全国性开拓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目前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服务板块的主力军。在已具备领先优势地位的产业服务领域,公司通过提高设计和咨询能力,提升对大型、复杂高科技产业的工程总承包能力,进一步开拓新能源、精细化工等快速增长行业客户,实现了重大项目突破。报告期内公司产业服务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持。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427.04亿元,同比增长33.21%,实现利润总额15.72亿元,同比增长22.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69.48%。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积极对标和融入中国电子集团“坚底强链”发展布局,将“以成功的商业实践,践行集团发展战略”作为发展使命,以成为集团“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核心企业为己任,自觉站位到中国电子打造国家自主安全计算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自主计算产业链“链长”的总体定位中来,聚焦做优做强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与行业数字化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四项主责主业的工作任务,致力成为国内一流的云计算服务商、国内领先的数据创新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和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商。
(二)2022年公司主要经营计划
2022年公司将立足中国电子打造自主计算产业链的战略任务,聚焦主责主业,加强自有产品研发投入以提高公司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加强全国政务市场和重点行业的开拓力度以提高公司业务规模,加强高科技产业工程领域的设计能力以提高行业内市场占有率。同时,通过落实国企改革具体任务、推进
数字化管理等举措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并持续提高综合风险防控能力。具体包括:
1、数字与信息服务板块
公司将继续践行“安全、先进、绿色”的发展理念,与中国电子PKS自主计算底座和自主计算产业链紧密衔接,继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并基于已有销售布局加强全国性市场推广,在云计算、数据要素、数字政府及行业数字化领域,面向省、市、区县级政府客户,以及重点行业的央企、国企或集团客户,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灯塔项目”。
在云计算及存储领域,公司将持续构建云技术和产品研发战略体系,打造云原生、软硬一体化的技术能力,通过发挥中国电子PKS体系核心技术优势,自研云操作系统,完善安全产品、计算等组件与产品,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云基础设施以及全栈IaaS、PaaS云产品和云服务,并对公司自研的CeaStor分布式存储产品进行持续迭代、优化,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算力和存储的处理需求。
在数据创新领域,公司将积极推进与国内权威研究机构和生态企业的深度合作,持续研发构建数据智能、数据安全、数据要素等产品体系,全力承载中国电子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为政府和关键行业客户提供数据创新使能支撑,努力成为国内领先的数据创新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为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贡献力量。
在数字政府领域,公司将以“大中台+大生态”为策略,聚焦于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围绕“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城市安全”等政府治理核心业务和数字城市应用场景,打造“通系列”标杆应用产品,构建面向数字政府2.0时代、服务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数字政府解决方案体系。公司解决方案产品体系在不同地区落地省级及区县级数字政府解决方案,打造标杆项目。
在行业数字化领域,公司将以国企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国电子“数字CEC专项行动”为契机,以数字化转型咨询能力带动自有解决方案和自研产品。同时,公司将聚焦金融、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的央企、集团客户,围绕数字金融、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数字化转型场景,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项目。
2、产业服务板块
在产业服务板块,公司将坚持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商的发展目标,重点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基建、新能源等重点行业,提供“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运维”的全过程技术服务。公司将以提升设计能力为核心,加大高水平工艺设计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和工艺设计骨干人员和团队培养,构建设计与建造一体化的人才体系并组建专业团队,同时通过设立关键工艺研究所和实验室,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同时,基于公司现有优势客户资源,公司将选取重点优势客户,以公司“云”“数”业务能力为依托,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智慧运维管理等数字化工业服务。
对于现有数字供热及新能源服务项目,公司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为基础,以低碳、高效为目标,做优做细现有项目,提高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利用新技术实现智慧化改造升级,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创新高效发展,并推广输出管理模式,提升数字供热服务能力。
3、推进国企改革并提升管理水平
公司将以推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通过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实现经理层任期制与契约化等举措,推动公司治理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同时,公司将持续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通过LTC、业财一体等数字化管理手段,补齐管理短板,优化组织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管理提升的长效机制,打造高绩效组织。
4、坚持合规经营及全面风险管理
公司将牢固树立“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并重”风险防控理念,继续健全完善“五位一体”风控体系制度机制,及时宣贯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公司合规文化,提升一线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能力。公司拟通过提升合同管理、法律审核、知识产权管理等工作质量,以及制定公司及下属企业生产经营“红线”规定等措施,着力防范化解合规风险、廉洁自律风险、安全风险等重大风险,保障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公司将把全面风险管理放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对待,全方位构建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风险防控体系,重要管控法律风险、财务风险、业务风险和人才风险,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实现使命与愿景提供坚实支撑与保障。
以上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提示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对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三)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政策风险
在数字与信息服务领域,公司云计算及存储、数据创新、数字政府及行业数字化业务属于“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支持发展的数字经济建设领域;在产业服务领域,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聚焦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基建、新能源等行业均属于“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强调的现代产业体系及战略新兴产业。如果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方向或力度有所调整,未来经济增速放缓或出现衰退,客户减慢或减少投资,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宏观政策风险,公司将一方面加强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趋势研判,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业务布局,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比如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公司高科技工程服务业务承接了众多国内外生物制剂厂房洁净室工程建设。
(2)疫情持续反复影响整体业绩的风险
公司业务分布地域范围较广,如果疫情持续反复,受地方政府防控政策要求,可能会导致项目签约和交付延迟,影响公司整体业绩。
针对疫情反复影响整体业绩的风险,公司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地市级的销售网络,同时增强本地产品团队及技术团队力量配备,将客户需求就地解决,将疫情影响控制到最低。
(3)“云”“数”研发投入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秉承中国电子打造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战略使命,围绕“坚底强链”的战略任务,聚焦中国电子自主安全计算产业链中“云”“数”两大主业,以PKS底座为依托自研推出了“中国电子云”数字底座,为政府、公共服务、重点行业企业提供更安全的数字基础设施。同时,为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海量数据高质量的处理需求,公司研发推出了“中国电子云”的新一代分布式存储产品--CeaStor仓海。
报告期内,公司洞察数据要素作为新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联合清华大学率先开展跨学科研究,形成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方案设计,基于PKS底座构建数据安全、数据要素、数据产业三大工程产品线,并在各地推进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试点。
虽然公司所从事的“云”“数”业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和重要构件,但考虑到行业竞争压力高、网信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快、高端人才相对稀缺的特点,公司还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确保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可能会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对此,公司一方面将加快形成自有产品和解决方案矩阵,提高销售收入中的自有产品比例,进而提高公司数字与信息服务业务的总体利润率水平,另一方面将通过全国性销售布局和重点行业推广,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收入水平。
(4)财务风险
①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公司客户多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资信良好、实力雄厚,应收账款回收可能性较大,但若客户延迟付款,可能会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紧张,并增加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成立应收账款清收专班,每年拟订应收账款压降目标,按月按项目跟进应收账款回收进展。明确每个项目应收账款回收责任人,并对每一个责任人制订明确的奖惩措施,将应收账款清收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应收账款异常项目,建立商务、财务、法务联合管控小组,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②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中国系统的并购,其下属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因行业特点,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受此影响,报告期公司资产负债率较并购前提升。如果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或客户拖欠款项时间较长,则可能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项目的正常运转,对公司偿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设置资产负债率警戒线和管控线,强化考核约束及责任追究机制;贯彻落实降本增效攻坚工程,提高公司盈利质量,增加公司经营积累;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有息负债规模;拓展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公司通过以上各项举措,持续优化资产负债水平。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2.83亿元,同比(调整后)增长31.13%,利润总额5.83亿元,同比(调整后)增长64.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6亿元,比上年同期调整前下降1.50%、比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144.19%。2020年,为夯实上市公司作为现代数字城市业务核心主导力量的定位,公司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重组中国系统,该重组事项于2021年4月完成。重组整合完成后,公司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信息服务、产业服务两大业务布局,营业收入、资产规模大幅增长。
(一)信息服务业务
公司信息服务业务包括云业务、数据创新业务和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
1、云业务
公司云业务主要面向政府、公共服务、大型集团企业客户提供云产品和云服务。中国电子云支持一云多芯,兼容开放架构,提供IaaS、PaaS、DaaS和SaaS的混合云服务。公司在2021年4月26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中国电子云“信创+”实践和全栈自主专属云CECSTACK。
“十四五”期间,政府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升级。“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0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公共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算力获取成本显著降低,为我国云计算及相关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2、数据创新业务
公司从数据产品、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三点发力构建数据创新能力体系,破解数据要素化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支撑、安全保障、数据运营等难点,助力构筑城市和行业发展新引擎,利用“数据”拓展城市和社会更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动能和社会财富。在数据产品方面,具备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智能中台、数据可视化等全体系的产品能力;在数据安全方面,打造“关键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安全堡垒、数据风险控制、数据安全运营”四大安全能力,构建大数据安全体系;在数据治理方面,创新性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工程路径,赋能数智时代下政府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从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三个方面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2021年6月10日《数据安全法》正式发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实施,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保护对象已经获得立法上的认可。
3、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
公司以安全发展为特色的“全域城市治理体系”和“产业经济引擎”为两大抓手,以“信创数字大脑+自有场景”为核心内容,推行“大中台+大生态”发展策略,协同生态构建有公司特色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体系,服务于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公司已自研形成信创数字大脑、城市数字运营平台、社会治理、数字孪生、城市生命线、美丽社区、一网统管、一网通办、铁路通讯、智慧安防、智慧交通以及产业大脑数字经济引擎等一批特色解决方案。通过城市数字运营平台汇聚合作伙伴,打造数字化解决方案完整体系。公司构建专业团队,面向政府和行业企业提供端到端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数字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规划纲要提出,发展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政务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为城市和行业数字化转型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指明了方向。
(二)产业服务业务
公司产业服务业务包括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供热服务及其他业务。
1、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
公司提供以洁净室工程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涵盖咨询、设计、施工、运维等全产业链,自成立以来专注服务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基建、新能源领域的高科技产业客户。公司该业务主要由中国系统下属中电二公司及中电四公司承担,两家子公司分别于2003年及2004年实施混改,并伴随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大浪潮,业绩连续20多年快速增长。
在电子信息领域,公司是国内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工厂的主要建设者之一,服务涵盖材料设备、芯片制造、面板制造、封装测试、产品组装、电子终端部件等国内外企业,包括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格芯(成都)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等。
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服务过众多国内100强医药企业和海外企业,涵盖医疗卫生、生命科学、生物制药、科研实验室等领域,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齐鲁制药集团、北京远大生物科技集团、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等生物医药行业内知名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在新基建领域,公司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各类信息化产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主要客户包括苹果技术服务(贵州)有限公司、联想云领(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张北数据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曙光信息产业成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服务涵盖锂电(锂电池、干法/湿法制膜、正负极材料、锂电组件车间)、光伏、风能等细分产业核心生产车间建设,主要客户有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材锂膜有限公司、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等。
报告期内公司中标的重大项目包括南昌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南昌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续建项目及广西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部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等。
政策环境方面,在“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包括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等战略举措,这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新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公司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供热服务
供热服务主要以特许经营模式进行热力销售和城市集中供暖服务,在河北省邯郸市、石家庄辛集市、衡水市以及山东潍坊市、淄博市等区域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布局,供热面积超过9,000万平方米。公司坚持以“按需供热”为导向,对“源、网、站、户”四个关键环节设备进行物联网改造,构建供热管控一体化系统,打造端到端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能力,推动供热业务降本增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供热服务。
公司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及衡水市安平县运营两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装机容量为65MW。生物质热电联产作为绿色能源项目,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及支持。截至本报告期末,两个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已分别进入2020年第七批及2021年第二批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清单,国补资金已陆续到账。
供热作为清洁能源改造、低碳能源结构变革的重要内容,已不仅是基本民生保障问题,同时也是调节城市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环境建设、安全保障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未来,公司将在已有企业级供热管控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与产业链优势企业进行合作,加大供热设备及软件方面的研发投入,形成以城市为单位、软硬件相配套的一体化供热解决方案,达到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的效果,在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用热需求的基础上,为城市供热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提供“样板”。
3、其他业务
精密运输。公司所属捷达运输承担我国电子行业重大进出口项目的运输组织工作,主营业务包括国际货运代理、国内陆运、项目物流、报关报检及其他相关服务,业务主要集中在液晶、半导体、光伏、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捷达运输多年来在相关行业领域不断拓展与深耕,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电子物流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物业租赁。公司在深圳市华强北及科技园片区有部分物业用于对外租赁,能为公司带来较为稳定的收益。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非房地产主业中央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的要求,以及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已退出商业房地产开发业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重要的中央企业,承担“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关键任务,拥有体系完备、自主安全的网信产业体系。公司作为集团网信产业的核心企业,积极践行集团战略要求,布局中国电子云、数据创新及数字化解决方案等能力体系。公司所确定的业务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和政策鼓励的发展方向。
2、信息服务业务产品和技术优势
公司中国电子云基于后发技术优势,重新构建云原生技术平台,支持一云多芯,注重安全,以一套技术体系支持公有云和专有云解决方案,降低成本。公司具备数据运营安全能力保障优势,打造数字化平台工具和政务数据治理产品,优先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实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保障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安全流通和数据安全运营,以“场景牵引、数据打通”为路径,开展政务数据治理工作,提供城市精准治理、政府高效管理和惠民优质服务。
3、洁净室设计建造能力优势
公司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洁净工程技术国内领先,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安装行业先进企业、洁净工程行业“鲁班奖”(首位获得者)等多项荣誉,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成员单位及电子行业标准、规范的主要编写单位之一。公司在建筑信息模型(BIM)、超大面积高洁净度电子厂房气流诊断与控制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洁净厂房生产区温度高精度控制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政策风险
在信息服务领域,公司云业务、数据创新业务以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属于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支持发展的数字经济建设领域;在产业服务领域,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聚焦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基建、新能源等行业均属于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强调的现代产业体系及战略新兴产业。如果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方向或力度有所调整,未来经济增速放缓或出现衰退,客户减慢或减少投资,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宏观政策风险,公司将一方面加强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趋势研判,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展业务布局,另外一方面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比如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公司高科技工程服务业务承接了众多国内外生物制剂厂房洁净室工程建设。
2、疫情持续反复影响整体业绩的风险
根据中国系统业绩承诺方与上市公司签署的《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之补充协议(二)》,中国系统在2021年度应予实现的合并财务报表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以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为准)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应不低于52,000万元。考虑到中国系统主要业务地域分布集中在北京、河北、江苏、山东、四川等地。如果疫情持续反复,受地方政府防控政策要求,可能会导致项目签约和交付延迟,造成业绩承诺方无法完成2021年度业绩承诺,进而影响公司整体业绩。
针对疫情反复影响整体业绩的风险,公司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建立覆盖全国主要地市级的销售网络,并配备了专门的产品团队以及技术团队,将客户需求就地解决,将疫情影响控制到最低。
3、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公司客户多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资信良好、实力雄厚,应收账款回收可能性较大,但若客户延迟付款,可能会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紧张,并增加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成立应收账款清收专班,每年拟订应收账款压降目标,按月按项目跟进应收账款回收进展。明确每个项目应收账款回收责任人,并对每一个责任人制订明确的奖惩措施,将应收账款清收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应收账款异常项目,建立商务、财务、法务联合管控小组,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2)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中国系统的并购,其下属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业务因行业特点,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受此影响,报告期公司资产负债率较并购前提升。如果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或客户拖欠款项时间较长,则可能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项目的正常运转,对公司偿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设置资产负债率警戒线和管控线,强化考核约束及责任追究机制;贯彻落实降本增效攻坚工程,提高公司盈利质量,增加公司经营积累;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有息负债规模;拓展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公司通过以上各项举措,持续优化资产负债水平。
收起▲
一、概述
2020年,桑达股份根据董事会的整体部署,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打造“现代数字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和“智慧产业技术与产品”核心能力两大主攻方向,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坚持市场化转型,稳步推进新一轮并购重组,加快本部实体化运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快速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2,080.48万元,同比增长1.31%,利润总额22,858.86万元,同比增长12.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02.77万元,同比增长11.25%。
(一)做好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在危机中积极寻找业务机会。
面对忽如其来的疫情,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认真贯彻上级要求,滚动修订疫情防控方案,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实现了公司系统和园区企业零感染。疫情缓和后,公司按照政府和上级恢复经济的要求,迅速组织所属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努力将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公司也积极在疫情中寻找业务机会。桑达设备与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联合研发了徐州市疫情管控平台,极大提升了徐州市疫情防控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为企业争取徐州的后续业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积极推进新一轮并购重组项目,加快建设现代数字城市业务平台。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国电子数字城市产业布局,作为中国电子信息服务板块建设的出口,提升公司在信息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全力推进并购中国系统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2020年1月20日,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及其摘要的提案》等与本次交易相关议案;7月31日,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等与本次交易相关议案;8月18日,公司披露了《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重组问询函回复的公告》;8月21日,公司召开2020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经非关联股东审议通过了本次交易的相关事项。9月30日,中国证监会对公司提交的重组申请材料予以受理;11月22日,公司回复了中国证监会10月28日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202666号);2021年1月28日,公司回复了中国证监会2020年12月7日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二次反馈意见通知书》(202666号)。2021年2月26日,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以下简称“并购重组委”)召开2021年第3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对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进行审核,根据会议审核结果,公司本次重组事项获得有条件通过。目前公司已办理完成中国系统交割过户手续,尚需推进发行股份及配套募资金的实施工作。
(三)完善公司现代数字城市业务行动方案,明确行动方向。
明确公司现代数字城市业务方向主要集中到智慧安防、铁路轨交、智慧照明、智慧应急、智慧环保等垂直行业,并在未来与并购的中国系统现代数字城市业务形成配套和衔接的业务定位。
编制了涵盖铁路轨交、智慧应急、智慧环保三个具体行业的《桑达股份现代数字城市行动方案》,为下一步垂直行业的业务发展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四)加大现代数字城市业务市场开拓力度,提高项目获取能力。
公司与宁夏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宁夏现代数字城市合作项目,已中标宁夏固原智慧教育项目。公司本年智慧安防项目也取得实质性突破,分别中标徐州市公安局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期项目、二期项目及盐城亭湖安防大数据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项目实施进展顺利。
桑达无线积极拓展智慧城轨行业,成功中标南京宁句线轨道交通列车接入单元项目、南京地铁7号线全自动驾驶列车可视化
乘客报警系统项目,实现了在智慧城轨新行业、新产品的首单市场突破。GSM-R终端销售在国内市场方面仍保持市场份额领先,GSM-R测试手机成功中标全路全部17个仪表项目。海外市场克服疫情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收入增长,新中标Trafikverket(瑞典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采购项目。
桑达设备积极运作江苏多地的智慧安防、智慧社区项目,做好项目储备。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持续提高项目现场管理水平,确保徐州一期及盐城亭湖项目顺利实施,推动原有大丰智慧交通工程项目、通州雪亮工程项目、扬中智慧园区项目等延续项目尽快验收。
中电桑飞中标湖北黄冈市城区道路照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体育场馆照明项目实现新的突破,中标北京冬奥张家口项目、杭州亚运浙师大项目并完成供货。与合作伙伴合作,成功运作并建设洛阳市中原明珠塔照明项目。广州生物岛及官洲中心项目完成建设、验收。签署成都三环、上海亚投行总部、汕头礐石大桥提升等照明项目合同,并逐步实施供货。完成深圳罗湖、盐田、龙岗平湖EMC项目的运维,按期回收项目节能收益款。
(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现代数字城市业务产品研发。
公司所属企业南京研发中心已打造约40人的核心技术团队,开展管理平台架构及模块的设计、开发工作,取得14项软件著作权、2项外观专利授权。
桑达无线开展列车接入单元项目进入地铁市场主打产品的认证测试,并根据各个厂家的要求,进行定制化功能以及管理控制系统的开发。持续跟进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列控模块(LTE-R双模、GSM-R)继续进行国铁集团安排的相关上道实网测试,测试里程已达27万公里。
(六)推动公司其他业务围绕核心主业开展业务转型,增加与主业的有机联系。
捷达运输一方面强化半导体物流操作团队的建设以及对业务流程的细致打磨,为未来开展大规模半导体设备运输业务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争取成为更多智慧产业创新产品厂家的国内承运商。
进出口部成立专门团队,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南美市场积极推广供应商的创新产品,为将来产品出海奠定基础。年底中标哥伦比亚最大智慧照明项目,该项目涉及哥国6个重要城市的智慧照明更新项目,项目内容包括智慧控制系统及各类照明灯具共计7万余套,合同金额610万美元。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助推公司智慧照明业务在南美及其他海外市场的开拓。
(七)持续推动与系统内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相关单位的协同。
积极与系统内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相关单位沟通,今年重点推进智慧环保、智慧照明、铁路轨道交通、公共安全等垂直行业产品的PKS体系适配,提前布局垂直行业网信业务。
以公司新一轮并购重组为契机,推动所属单位与中国系统在现代数字城市、高科技工程方面的业务对接,力争尽早实现协作和融合,产生协同效应。
(八)物业经营精益求精,持续提升服务品质。
物业经营持续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做好园区疫情防控,加强物业服务监督,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在科技园片区写字楼租赁市场明显滑坡、空置率高企的情况下,保持公司物业租赁业务总体稳定。积极与承租人沟通,落实租金缓收政策,紧盯租金回款,严控欠租风险,房屋租金基本实现应收尽收。
(九)强化管理提升,防范经营风险。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滚动修订防控方案,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公司系统和园区内各单位未发生感染事件。
深入开展降本增效。全面压降非主业、低毛利贸易业务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开展贸易业务和“两金”专项检查,大力压降“两金”规模,加强对成员企业重要会计事项的管控和大额资金收支的监督,全力防控经营风险。
扎实开展内部审计,针对相关单位经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问题共提出建议近50条,并督促整改落实。
持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智慧产业创新中心实施OKR目标及关键成果管理,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创造性。优化全员业绩考核,注重人才梯队培养和建设。修订完善领导人员履职待遇、员工履职待遇制度,进一步规范履职待遇。
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按照中国电子和中电信息的统一部署,分区、分批完成了全部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及党组织关系向各社区的移交。
深入践行“依法治安”理念,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连续三年实现生产安全零事故,荣获上级多项表彰及荣誉。
(十)持续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
坚持各项学习教育常抓不懈,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决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部署,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工作。
完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制定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量化清单,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扎实开展党的各项工作。开展党支部建设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组织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持续开展廉洁从业教育,督促党员干部切实提高红线和底线意识,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制作各类宣传专刊和微党课,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进行宣传教育。精心组织各项党日及群团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爱党爱国、爱企爱家。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与国家及中国电子的战略协同优势
公司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以“成为国内领先的现代数字城市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和智慧产业技术与产品提供商”为企业发展目标。公司确定的智慧产业、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产业、现代物流业等信息服务产业目标,以及新并购中国系统的现代数字城市、高科技工程及智慧供热业务,符合国家政策鼓励的发展方向。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是电子信息领域最大的中央企业,将全面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公司控股股东中电信息是中国电子信息服务板块的承载单位,且基于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的数字服务是中电信息的核心业务之一。2019年5月,中国电子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了“现代数字城市”理念和建设思路,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中国电子的战略引领和资源整合能力将有利于提升公司在信息服务业务领域的竞争力。公司在并购中国系统之后,作为中国电子及中电信息智慧产业及现代数字城市建设的实施载体,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科技创新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打造和提升,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关键技术作为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公司设立智慧产业创新中心,开展实质性运作,已初步形成公
司的现代数字城市建设解决方案体系,与成员企业研发部门一起,形成一个中心多个虚拟研发部的科技研发创新体系,加快推动公司智慧产业设计、研发及实施能力的不断提升。
桑达无线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高速铁路无线通讯领域研发方面领先于国内同类企业,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具有移动终端芯片级开发能力的研发团队,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建立了华南区首家GSM-R实验室,并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在铁路GSM-R移动终端领域拥有芯片级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和多项技术发明专利,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中国铁路GSM-R终端设备技术标准起草单位。同时,桑达无线也是中国铁路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项目中LTE-R终端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参与国铁集团京沈试验线测试工作,产品测试效果良好并提交多项终端技术标准草案。在中国高铁列控系统无线通信单元国产化项目中作为主要实施单位,按照国铁集团安排,产品正在京津、京沪等线路进行上道测试试验。近年来桑达无线公司多个研发项目获得深圳市、中国电子的表彰奖励。目前桑达无线的研发领域已从高铁通信向城市轨道交通通信领域拓展,已取得初步成效,开发出了TAU、IPH等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产品。桑达无线公司2020年成立南京研发中心,围绕轨道交通市场构建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围绕计算机软件后台方向,构建核心竞争力,打造垂直行业端到端解决方案。
桑达设备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智慧城市项目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近几年在不断加强智慧安防、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先发优势的同时,在物联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方面持续投入研发力量进行提前布局,以适应当前智慧城市行业建设发展方向。桑达设备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重点打造一支高素质软件研发团队,开展智慧城市系统管理平台的相关技术研发工作,技术体系逐渐由单纯前端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向搭建系统平台体系发展,形成了涉及智慧安防、智能交通、智慧公共设施管理等多个智慧城市子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在多地智慧警务、智慧园区等项目的实际运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公司新并购的中国系统,推行“产权清晰、骨干持股、正向激励、持续增长”市场化机制模式,建成一支高水平工艺专家队伍及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队伍,集聚了一批高技术水平的研发技术人才,在现代数字城市、高科技工程及供热领域均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系统形成了以PKS体系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软件基础设施平台为核心,以网信市场作为切入点的“中国电子云+数据治理与运营+人工智能+数字化咨询+解决方案”业务架构体系,并持续探索“企业主建、客户主用”的创新合作模式,以“技术+模式”双轮驱动满足客户能力、业务的双维度需求,以获得长期的发展潜力。中国电子云以安全、专属、移动为核心特点,全面满足党政和央企数字基础设施升级的需要,以公有云服务、专属云服务、云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等三种商业模式实现市场拓展。在数据治理与运营方面,围绕数据要素化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支撑、安全保障、数据运营等难点,中国系统从产品和技术、数据安全、工程化服务三方面形成立体化数据治理与运营体系。在数字化咨询方面,中国系统按照“一城一策、一企一策”原则推动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蓝图,并组建了“懂战略懂行业、懂业务懂产品、懂技术懂数据、懂运营懂客户”的高水平咨询专家队伍,以其在政府、金融、能源等领域丰富的“咨询+落地”经验,为用户提供“战略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一体化、端到端全栈咨询服务,助力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体系化升级。
中国系统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洁净室工程的企业,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建筑及结构设计、土木建筑、洁净室与机电安装综合服务与系统解决方案的持续创新,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生物医药等洁净工程领域技术国内领先,并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安装行业先进企业、中国电子百强三甲、洁净工程行业“鲁班奖”(首位获得者)等多项荣誉,也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成员单位及电子行业标准、规范的主要编写单位之一,先后参与40余项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在工业建筑工程领域,中国系统在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国际前沿技术领域形成了良好的技术沉淀。其中超大面积高洁净度电子厂房气流诊断与控制技术,通过对洁净室的组织形式、温湿度场、压力场分布、污染物扩散归集等开展气流组织模拟技术应用研究和复杂环境下的动态仿真模拟技术研究,首次实现了气流组织模拟技术在超大面积洁净厂房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了行业内计算机模拟的一大技术难题,在满足工艺要求、提升后期产品良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目前该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中国系统建筑智能化技术在洁净室空调自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系统洁净厂房生产区温度高精度控制系统能够将洁净厂房工艺生产区温度偏差控制在0.2℃的范围内并保持持续稳定,有效改善了生产环境对温度波动敏感的实际需求,为类似高精度控制区域提供参考性系统解决方案和设计标杆。
中国系统在现有的供热管理系统基础上,以打造端到端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能力和整合供热效能为核心,构建供热管控一体化系统,持续研发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供热管控平台,实现热源负荷预测、供热相关的气候补偿、
分时分区控制、全网动态平衡控制,形成客户可自主调控并实行热计量的能力,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面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供热。
3、项目实施能力
公司在智慧城市的多个子系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建设实施经验。近年来,公司子公司桑达设备深耕江苏市场,实施了众多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能交通及智慧公共设施管理等智慧城市项目,涉及智慧城市多个子系统,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整体规划、深化设计、技术支持与服务、供应链、工程施工管理团队,拥有提供整体设计方案、高效系统集成、全面项目组织、现场工程管理等专业能力,以及系统软件的整合能力和接口软件的研发能力,具备发展智慧城市业务的良好基础。公司在精密设备陆路减震运输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公司子公司捷达运输从1998年开始承接精密运输业务,是国内第一家提供此项服务的运输公司。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捷达运输已成为国内自有专业减震运输车辆最多、车辆性能最好的物流公司之一。同时,捷达运输拥有一支管理和操作经验十分丰富的业务骨干队伍,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安全教育、理论培训和实操演练,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并通过车载GPS系统等科技手段对服务过程实施全程跟踪监控,从而为客户提供最安全、守时、优质的服务。目前捷达运输的精密运输业务涉及液晶显示、(微)电子、半导体等众多行业和领域,已顺利实施了进口大型液晶显示成套设备运输、精密电子仪器和设备运输等众多精密运输项目,具有较强的精密运输项目实施能力。
公司刚并购的中国系统,先后参与上百个高科技领域内中国本土及国际巨头重大项目建设,为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洁净室提供系统集成工程服务,品质均得到了业主和主管建筑部门的一致认可,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市场影响力,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4、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格内控体系
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各负其责的公司运作体系。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了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为公司规范经营、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5、良好的资本运作平台
公司近几年利用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实施资产重组,引入铁路GSM-R通信产业、电子物流产业、智慧安防(含智能交通管控)等业务后,显著提升了公司资产价值,优化了产业结构,大幅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为公司转型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目前公司已办理完成中国系统交割过户手续,将公司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公司后续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围绕中国电子“建设网络强国、链接幸福世界”战略愿景,以及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目标要求,坚持打造智慧产业实施平台与资本运作平台,通过存量业务内生性增长和资本运作外延式扩张双轮驱动手段,形成以城市治理能力现
代化为核心的城市级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业务发展体系和推动能力。广泛凝聚创新活力,构建并主导智慧产业生态圈,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应用生态之路,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现代数字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和智慧产业技术与产品提供商。
公司完成对中国系统的并购后,将致力于成为中国电子信息服务的“出口”和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的主要推动者与践行者,高科技工程服务领域的领先企业,同时在供热领域建立行业竞争优势,更好地落实中国电子的信息产业布局。
2、2021年公司生产经营工作思路
2021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关键节点,机会与挑战并存,公司将继续围绕中国电子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目标要求,持续打造“现代数字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和“智慧产业技术与产品”两大核心能力,做好做实与中国系统的整合工作,做大做强智慧产业主业,坚持市场化转型,推进全方位超常规创新,努力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
3、2021年公司主要经营计划
(1)加快推进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实施。
加快推进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审批及实施进程。公司本次重组事项已于2021年2月26日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2021年第3次工作会议审核,获得有条件通过。公司已于2021年4月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批复》。目前公司已办理完成中国系统交割过户手续,尚需推进发行股份及配套募资金的实施工作。公司将加快完成中国电子现代数字城市业务平台搭建工作任务,并适时完成项目配套融资工作。
(2)加速与中国系统的深度融合。
随着重大资产重组的推进,加速推动公司与中国系统在管控体系、运作模式、监管合规、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司现有业务单位与中国系统在智慧应急、社会治理、城市大脑等方面的业务对接,争取资源共享,实现协作融合,产生协同效应。
(3)对接上级战略,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
根据企业发展要求,结合中电信息“十四五”规划,聚焦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编制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公司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
(4)大力拓展现代数字城市业务。
围绕中国电子网信业务发展要求,结合公司发展规划,深化网信应用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大项目牵引和“根据地”建设,持续提升公司现代数字城市业务市场开拓、系统建设能力。
结合各地政府实施现代数字城市项目及网信工程的要求,开展管理模式创新尝试。继续在市场上寻找公司业务方向的合作标的,探索更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开展业务协作,共建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生态圈。
推动中国系统市场开拓成果转换,将前期与各地政府、行业客户等达成的合作意向转换为落地项目,并结合中国电子“百城千亿万企”计划,积极拓展新的市场和项目,确保后续盈利目标的实现。
(5)加快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形成科技创新成果。
围绕现代数字城市项目、轨道交通和智慧照明等行业需求,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布局,优化技术合作生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研发能力建设。
发挥南京研发中心作用,围绕重点项目形成自主研发产品。按照大数据能力建设规划方案,开展大数据环境搭建、人员引进及产品开发工作。开展城市物联网中台产品技术预研工作。
推动中国系统中国电子云的持续升级完善,进一步打造云操作系统(PaaS/IaaS一体化架构)、基础与数据产品,并以中国电子云和蓝信为协同抓手,打造中国电子云上SaaS新体验,构建包括安全产品、计算、网络、存储、数据库、容器、应用中间件、大数据引擎、数据中台工具、DevOps工具、边缘与CDN、AIOT、新交互平台等产品线。力争到2022年云操作系统核心水平达到一流水平,撬动生态丰富的全线产品。
(6)持续推进各垂直行业存量业务内生性增长。
智慧产业创新中心着手引入融合销售团队,实现华北区域根据地市场建设。完成宁夏网信适配基地合作建设,持续深耕宁夏
现代数字城市市场。形成并落地基于城市基础物联网、县域社会治理等行业的解决方案。跟踪徐州市公安局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期项目和盐城亭湖项目的验收,督促应收账款回收。通过项目实践,不断完善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和流程。桑达无线在巩固国内铁路GSM-R市场的领先地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海外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拓展,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实现地铁TAU产品、IPH产品规模化销售。围绕铁路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演进做好轨道交通市场产业布局,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和新的核心竞争力。
桑达设备重点跟踪好江苏省相关地市智慧安防、雪亮工程、智慧社区等目标项目。同时做好原有项目的收尾及验收工作,保证款项回收。
中电桑飞总结借鉴黄冈模式,争取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及体育场馆照明业务新的突破。拓展大湾区重点建设项目照明业务,促使重点跟踪项目年内落地。组织资源,确保完成黄冈EMC项目建设,做好深圳罗湖、盐田、龙岗平湖等EMC项目运维。推动中国系统根据其业务布局,加快现代数字城市、高科技工程及智慧供热三大业务板块内各垂直行业存量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7)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物业经营深入挖潜。拓宽市场营销渠道,积极引入优质大中型企业客户,防范大客户租赁风险,确保物业租赁业务整体稳定。紧跟市场行情,及时预警,采取灵活可行的租赁政策以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推进财务规范管理。深入实施降本增效,加强对重点降控企业跟踪管理,持续压降“两金”规模。强化资金集中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重要企业、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做好全面风险防控。重点加强对重大投资、并购重组、合同、应收账款、存货等领域的风险评估和管控。强化审计监督与内控评价,确保整改效果。
深入践行依法治安。继续健全和落实应急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压实各级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推进规范重点企业应急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公司安全发展。
(8)深化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
继续深化党建工作,落实党建联系点工作任务,抓好“一岗双责”量化清单的落实,依托党建助力企业发展。强化执纪问责,抓好廉洁从业,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凝聚集体智慧,保障企业和谐稳定。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打造精品党课,选树先进典型,开展一系列特色党建共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司凝聚力、向心力。
以上经营计划及预测数据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提示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4、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业务发展和宏观经济形势紧密联系,目前全球蔓延的疫情也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如果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下行,或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疫情长时间持续造成经济衰退等,都可能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2)产业政策风险
目前国家关于数字中国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产业政策的实施为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数字城市及智慧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果未来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方向或力度出现重大变动,将可能导致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发生变化,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3)市场及竞争风险
目前公司现代数字城市相关项目存在地域范围较为集中的风险。智慧安防、智能交通、智慧照明等项目市场竞争激烈,项目获取周期及实施周期较长,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智慧照明运营项目运营周期较长,目前公司运营的项目数量较少,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公司铁路GSM-R通信业务受国家铁路投资进度的影响较大,近几年国内新建高铁速度有所放缓,2020年受疫情影响预计更为明显,加上行业内竞争者实力较强,会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公司的物流业务网络覆盖范围还有待继续扩展,设备物流、成品物流服务的行业比较集中,新拓展的业务领域尚未形成规模,抗风险能力还有待提升。
中国系统现代数字城市业务起步较晚,早期布局智慧城市业务的一些大型企业如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公司、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等基于多年的经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众多不同领域的厂商也纷纷参与现代数字城市的建设中来。未来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加剧,若中国系统不能有效地进行差异化竞争、确定恰当的经营策略,则会导致现代数字城市业务拓展、业务收益不达预期。
我国洁净室工程行业目前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阶段,行业内企业众多,技术实力参差不齐。高端市场对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参与者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且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而低端市场则十分分散,规模较小、技术实力不高的企业各自占据一定的低端市场份额。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国系统如果不能保持并强化自身优势、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仍将面临竞争压力。
(4)技术及产品风险
公司将自身定位为现代数字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和智慧产业技术与产品提供商,能否迅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总体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及产品,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升级与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如企业不能持续实现技术进步,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会被削弱。公司铁路GSM-R通信业务面临铁路移动通讯技术升级换代,如新产品的研发进度滞后,将对公司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商贸业务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足,整体盈利能力依然较低。中国系统中国电子云及基于此构建的相关产品的开发进度及市场认可度如果未达到预期,可能对其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5)重组整合风险
公司收购中国系统96.7186%股权项目虽然已于近期完成,但公司与中国系统还面临一定的整合风险。公司与中国系统仍需要在业务体系、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渠道建设、技术融合等方面进行整合,以提高本次收购的绩效。整合能否顺利实施存在不确定性,如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会对上市公司乃至中国系统原有业务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6)业绩承诺无法实现的风险
根据中国系统业绩承诺方与上市公司签署的《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之补充协议(二)》,中国系统在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的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52,000万元、64,000万元、80,000万元及87,000万元。标的公司业绩承诺方承诺将勤勉经营,尽最大努力确保上述盈利承诺实现,但是,盈利预测期内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均有可能给中国系统的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当前疫情尚未得到真正遏制,不排除对中国系统未来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如果中国系统经营情况未达预期,可能导致业绩承诺无法实现,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和盈利水平。
(7)管理方面的风险
随着公司完成对中国系统的并购,业务规模的增长、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管理的复杂程度提高,对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在战略实施执行力、产业组织方式、集团管控模式、激励机制和人才储备等诸多方面仍有不足,不能完全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存在管理风险。
为此,公司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进一步转变思想,加快公司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继续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活
力。
(2)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优化分配机制,吸引优秀市场人才。促进内部协同,加强外部合作,加快市场开拓。
(3)加大科研投入,发挥智慧产业创新中心及各单位研发中心作用,快速提升整体方案设计能力,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完善产品系列,扩大行业应用范围,加快研发成果的市场化。
(4)做好并购后的全方位融合方案,加强管理力量,优化管理模式,降低整合风险,实现并购目标。
(5)继续发挥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平台优势,加快完成并购项目配套融资,进一步提升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扩大盈利水平,提高抗风险能力。
(6)加强风险识别和防控,完善内控体系,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运行效率,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收起▲
一、概述
2020年上半年,桑达股份根据董事会的整体部署,围绕打造“现代数字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和“智慧产业技术与产品”核心能力两大主攻方向,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坚持市场化转型,稳步推进新一轮并购重组,加快本部实体化运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快速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2,404.13万元,同比下降20.38%,利润总额4,838.23万元,同比下降38.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81.30万元,同比下降29.59%。
主营业务经营情况
(一)做好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在危机中积极寻找业务机会。
面对忽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认真贯彻上级要求,滚动修订疫情防控方案,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实现了公司系统和园区企业零感染。疫情缓和后,公司按照政府和上级恢复经济的要求,迅速组织所属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努力将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公司也积极在疫情中寻找业务机会。桑达设备与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联合研发了徐州市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平台,极大提升了徐州市疫情防控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为企业争取徐州的后续业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积极推进新一轮并购重组项目,加快建设现代数字城市业务平台。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国电子数字城市产业布局,作为中国电子信息服务板块建设的出口,提升公司在信息服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全力配合中国电子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2020年1月20日,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及其摘要的提案》等与本次交易相关议案;7月31日,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圳市桑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等与本次交易相关议案;8月18日,公司披露了《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重组问询函回复的公告》;8月21日,公司召开2020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经非关联股东审议通过了
本次交易的相关事项。截至本报告出具日,重组方案已报送中国证监会待其审核。
(三)完善公司现代数字城市业务行动方案,明确行动方向。
明确公司现代数字城市业务方向主要集中到智慧安防、铁路轨道交通、智慧应急、智慧环保等垂直行业,并在未来与拟并购的中国系统现代数字城市业务形成配套和衔接。今年重点推进智慧环保、智慧照明、智慧应急、铁路轨道交通、公共安全等垂直行业产品的PK体系适配,提前布局垂直行业信创业务。上半年已初步编制完成智慧环保业务行动方案,轨道交通业务承载平台建设方案、智慧应急领域垂直行业需求和信息化方案目前正在编制当中。
(四)加大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的市场开拓力度,提高项目获取能力。
公司与中国电信宁夏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宁夏信创云项目及现代数字城市合作项目;中标徐州市公安局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项目。桑达无线积极拓展智慧城轨行业,成功中标南京宁句线轨道交通列车接入单元项目、南京地铁7号线全自动驾驶列车可视化乘客报警系统项目,实现了在智慧城轨新行业、新产品的首单市场突破。海外市场逆势增长,上半年共接收海外客户手持台订单4000多台,同比增长超过50%。桑达设备积极参与宿迁、盐城等地的智慧安防项目,努力扩大业务规模。中电桑飞中标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场馆照明项目。
(五)坚持科技创新,加大现代数字城市业务产品研发力度。
智慧产业创新中心实施OKR目标及关键成果管理,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创造性。所属企业南京研发中心已打造约30多人的核心技术团队,开展了“桑达轨道交通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轨道交通可视化乘客报警控制管理系统”“轨道交通车载数据网关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取得软件著作权3项。桑达无线持续跟进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列控模块(LTE-R双模、GSM-R)继续进行国铁集团安排的相关上道实网测试,测试里程已达27万公里。
(六)推动公司其他业务围绕核心主业开展业务转型,增加与主业的有机联系。
捷达运输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争取成为更多智慧产业创新产品厂家的国内承运商。进出口部成立专门团队,支持智慧产业供应商产品在深圳地区的销售及客户开拓,争取成为其创新产品的渠道销售商;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南美市场积极推广供应商的创新产品,为将来产品出海奠定基础。
(七)持续推动与系统内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相关单位的协同。
积极与系统内现代数字城市业务相关单位沟通,推动智慧环保、智慧照明、智慧应急、铁路轨交、公安等垂直行业产品与PK体系适配。以公司新一轮并购重组为契机,推动所属单位与中国系统在现代数字城市、高科技工程方面的业务对接,力争尽早实现协作和融合,产生协同效应。
(八)深化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
坚持各项学习教育常抓不懈,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决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部署,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工作。完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制定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量化清单。开展党支部建设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组织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制作各类宣传专刊和微党课,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进行宣传教育。精心组织各项党日及群团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爱党爱国、爱企爱家。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业务发展和宏观经济形势紧密联系,今年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也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如果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下行,或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新冠疫情长时间持续造成经济衰退等,都可能对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2、产业政策风险
目前国家关于数字中国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产业政策的实施为行业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智慧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果未来国家政策和政府投资方向或力度出现重大变动,将可能导致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发生变化,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3、市场竞争风险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公司智慧城市相关项目存在地域范围较为集中的风险。智慧安防、智能交通、智慧照明等项目市场竞争激烈,项目获取周期及实施周期较长,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智慧照明运营项目运营周期较长,目前公司运营的项目数量较少,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公司铁路GSM-R通信业务受国家铁路投资进度的影响较大,近几年国内新建高铁速度有所放缓,2020年受疫情影响预计更为明显,加上行业内竞争者实力较强,会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
公司的物流业务网络覆盖范围还有待继续扩展,设备物流、成品物流服务的行业比较集中,新拓展的业务领域尚未形成规模,抗风险能力还有待提升。
4、技术产品风险
公司将自身定位为现代数字城市整体解决方案和智慧产业技术与产品提供商,能否迅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总体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及产品,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升级与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如企业不能持续实现技术进步,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会被削弱。公司铁路GSM-R通信业务面临铁路移动通讯技术升级换代,如新产品的研发进度滞后,将对公司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商贸业务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足,整体盈利能力依然较低。
5、重组整合及并购企业盈利预测实现风险
一方面公司收购中国系统96.7186%股权项目尚待中国证监会核准,能否获得核准,以及最终获得核准的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如本次交易能顺利完成,公司与中国系统还将面临一定的整合风险。交易完成后,公司与中国系统仍需要在业务体系、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渠道建设、技术融合等方面进行整合,以提高本次收购的绩效。整合能否顺利实施存在不确定性,如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会对上市公司乃至中国系统原有业务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2018年公司收购桑达设备51%股权,并与其原股东签署了盈利预测补偿条款,如桑达设备未能完成盈利预测将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后续业务开展。
6、经营管理风险
公司业务的持续转型,对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在战略实施执行力、激励机制、产业组织方式和人才储备等诸多方面仍有不足,不能完全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存在管理风险。
为此,公司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进一步转变思想,加快公司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继续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2、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优化分配机制,吸引优秀市场人才。促进内部协同,加强外部合作,加快市场开拓。
3、加大科研投入,发挥智慧产业创新中心及各单位研发中心作用,快速提升整体方案设计能力,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完善产品系列,扩大行业应用范围,加快研发成果的市场化。
4、对桑达设备加强监管,规范运作,加大业务协同,加速提升其智慧产业业务的市场开拓能力及项目实施能力,持续提高盈利水平。
5、持续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平台优势,加快推进对中国系统的并购工作,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扩大企业规模和盈利水平,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前谋划并购后的业务融合方案,降低整合风险,实现并购目标。
6、加强风险识别和防控,完善内控体系,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运行效率,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与国家及中国电子的战略协同优势
公司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将以“成为国内领先的现代数字城市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和智慧产业技术与产品提供商”为企业发展目标。公司确定的智慧产业、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产业、现代物流业等信息服务产业目标符合国家政策鼓励的发展方向。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是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最大的中央企业,信息服务是其重点发展的三大系统工程之一,公司控股股东中电信息是中国电子信息服务板块的承载单位,且智慧产业及现代数字城市建设是中电信息三大核心业务之一。2019年5月,中国电子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了“现代数字城市”理念和建设思路,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中国电子的战略引领和资源整合能力将有利于提升公司在信息服务业务领域的竞争力。
公司作为中国电子及中电信息智慧产业及现代数字城市建设的实施载体,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科技创新能力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打造和提升,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关键技术作为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公司设立智慧产业创新中心,开展实质性运作,已初步形成公司的现代数字城市建设解决方案体系,与成员企业研发部门一起,形成一个中心多个虚拟研发部的科技研发创新体系,加快推动公司智慧产业设计、研发及实施能力的不断提升。
桑达无线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高速铁路无线通讯领域研发方面领先于国内同类企业,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具有移动终端芯片级开发能力的研发团队,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建立了华南区首家GSM-R实验室,并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在铁路GSM-R移动终端领域拥有芯片级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和多项技术发明专利,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中国铁路GSM-R终端设备技术标准起草单位。同时,桑达无线也是中国铁路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项目中LTE-R终端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参与国铁集团京沈试验线测试工作,产品测试效果良好并提交多项终端技术标准草案。
在中国高铁列控系统无线通信单元国产化项目中作为主要实施单位,按照国铁集团安排,产品正在京津、京沪线路进行上道测试试验。近年来桑达无线公司多个研发项目获得深圳市、中国电子的表彰奖励。目前桑达无线的研发领域已从高铁通信向城市轨道交通通信领域拓展,已取得初步成效,开发出了TAU、IPH等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产品。
桑达设备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智慧城市项目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近几年在不断加强智慧安防、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先发优势的同时,在物联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方面持续投入研发力量进行提前布局,以适应当前智慧城市行业建设发展方向。桑达设备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重点打造一支高素质软件研发团队,开展智慧城市系统管理平台的相关技术研发工作,技术体系逐渐由单纯前端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向搭建系统平台体系发展,形成了涉及智慧安防、智能交通、智慧公共设施管理等多个智慧城市子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在多地智慧警务、智慧园区等项目的实际运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3、项目实施能力
公司在智慧城市的多个子系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建设实施经验。近年来,公司子公司桑达设备深耕江苏市场,实施了众多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能交通及智慧公共设施管理等智慧城市项目,涉及智慧城市多个子系统,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整体规划、深化设计、技术支持与服务、供应链、工程施工管理团队,拥有提供整体设计方案、高效系统集成、全面项目组织、现场工程管理等专业能力,以及系统软件的整合能力和接口软件的研发能力,具备发展智慧城市业务的良好基础。
公司在精密设备陆路减震运输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公司子公司捷达运输从1998年开始承接精密运输业务,是国内第一家提供此项服务的运输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捷达运输已成为国内自有专业减震运输车辆最多、车辆性能最好的物流公司之一。同时,捷达运输拥有一支管理和操作经验十分丰富的业务骨干队伍,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安全教育、理论培训和实操演练,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并通过车载GPS系统等科技手段对服务过程实施全程跟踪监控,从而为客户提供最安全、守时、优质的服务。目前捷达运输的精密运输业务涉及液晶显示、(微)电子、半导体等众多行业和领域,已顺利实施了进口大型液晶显示成套设备运输、精密电子仪器和设备运输等众多精密运输项目,具有较强的精密运输项目实施能力。
4、品牌影响力
“桑达”品牌具有二十多年历史,在业内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公司多年来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公司及下属控股公司的字号大部分使用“桑达”“SED”系列品牌。经过近几年的资产重组,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向更多行业扩展。“桑达”“SED”品牌的GSM-R终端设备在国内行业终端市场份额长期领先,是欧洲铁路GSM-R终端主要供应商。2016年,桑达无线公司荣获德国铁路公司“基础设施”组别最佳供应商奖,成为德铁历史上首家获得该项殊荣的中国供应商。“桑达”“SED”品牌的安防及交通管控产品及系统在江苏省较广泛地使用,在当地公安及交管系统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5、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格内控体系
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各负其责的公司运作体系。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了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为公司规范经营、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6、良好的资本运作平台
公司近几年利用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实施资产重组,引入铁路GSM-R通信产业、电子物流产业、智慧安防(含智能交通管控)等业务后,显著提升了公司资产价值,优化了产业结构,大幅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为公司转型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结合公司发展战略与产业布局,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新一轮并购重组草案已获得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报中国证监会审核中。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