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安(000009)
公司经营评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6-30
- 2021-12-31
- 2021-06-30
- 2020-12-31
- 2020-06-30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本集团从事的主要业务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1、高新技术行业情况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突破的产业,承担着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重任,在“十四五”以及更为长远的周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支柱。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2022年6月,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到“力争到203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大幅下降;科技支撑单位周转量能耗强度和铁路综合能耗强度持续下降。”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随着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成熟,再加上汽车下乡、减免购置税、以旧换新等支持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焕发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35.2%;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402.6GWh,累计同比增长40.3%。2024年上半年全球及中国储能市场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调研统计显示,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16GWh,同比增长41%。根据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产量为96.7万吨,中国锂电负极材料为95.2万吨,中国负极材料市占率达到98.4%,再创历史新高;三元正极材料全球产量为47.9万吨,同比增长1.9%,中国三元正极材料产量达到30.6万吨,同比增长15.4%。2024年上半年,虽然正负极材料行业短期受到了市场价格波动及海外市场政策影响,但长期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锂电储能市场的迅速扩大和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正负极材料行业发展仍然乐观。本集团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精密制造和军工领域,从技术与市场两大维度,持续深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升新材料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减少碳排放等方面不断增强经营能力,持续开发新技术,增加新动能,构建新优势。本集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与国家战略相吻合,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生物医药行业情况
生物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生保健意识与消费能力不断加强,社会整体医疗需求进一步放大,生物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消费领域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均医疗费用将逐步上升,生物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份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352.7亿元,同比下降0.9%,实现利润总额1,805.9亿元,同比增长0.7%。2024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发展潜力。本集团生物医药板块秉持稳健而进取的原则,利用现有技术、品牌、渠道等优势开发功能性大健康产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实现资源价值的延伸增值。
3、房地产行业情况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关联性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23年年初,中央明确房地产行业支柱地位,防风险、促需求、发展新模式成为行业政策主题。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及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同时要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确立了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改革目标。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同比下降10.1%;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7,9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0%;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7,133亿元,同比下降25.0%。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尚未出现明显好转迹象,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预期房地产政策将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释放金融支持等政策效能,提振购房者、房企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的发展。本集团将进一步“去库存、促销售”,提升房地产经营效率,改善经营效益。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零件制造及军工等领域。
本集团旗下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贝特瑞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先进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其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数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旗下国际精密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聚焦研发、生产和销售超高精密金属零部件及其延伸业务领域,产品涵盖汽车核心部件、精密液压元件、消费电子产品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等;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友诚科技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领域的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连接器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备、设施等相关领域。此外,本集团还控股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企业大地和,军用车载通讯设备、军用模拟训练系统、北斗技术和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等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企业武汉华博等。
2、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
本集团旗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马应龙是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业务范围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等,为肛肠治痔领域优势品牌;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绿金高新主要产品为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饲料,是一家集原药生产、生物农药、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剂、生物饲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3、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涉足房地产行业已超过四十年,开发设计的“江南系列”产品拥有一定行业品牌影响力,目前本集团在广东、海南、天津、湖北、山东、新疆等地区有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本集团其他产业主要涉及投融资、矿产资源采选等领域,分别通过本集团参股或控股的专业公司运营管理。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集团作为投资控股型企业,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在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实体经营与虚拟经营相结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初步具备控股型企业的资本保障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控制能力,跨产业运作的协同组织能力,以及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
在产业布局上,相关子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战略的核心范围或扶持范围,特别是以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有着一定的规模和产业基础,具备较大的行业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锂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部件、精密制造、军工行业产业协同优势。
在产业运营上,已具备较合理的产业集团架构和较优良的产业资源基础,已拥有部分优势企业资源和产品资源,在部分细分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地位,在细分市场上有竞争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其中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构筑完整,市场份额处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拥有前沿和纵深技术储备,并借助优势向锂电相关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伸;集团的马应龙作为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具有明显的品牌影响力,其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同时,大力拓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资本运营上,本集团高度重视资产证券化工作,已基本完成主导产业(子集团)运营平台的构建,形成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具备产业链延伸及产业扩张的基础。目前除了本集团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外,下属子公司马应龙为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国际精密为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贝特瑞为北交所上市公司,另外还有友诚科技和绿金高新在新三板挂牌。
在投资模式上,搭建了多产业、多层面、多形式的投资平台,在战略并购、风险投资、财务投资方面均积累了较丰富的投资运营经验和能力。
在经营管理上,本集团坚持以纲领性文件《宝安宪章》为指导,已形成“加减法”、“三力系统”、“标杆管理”、“四定”模式、精益制造、人单合一等比较完善的管理工具、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管理输出能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高新技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军工等领域,国家和地方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补贴、政府相关税费或补助、军队改革等方面政策调整,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影响。
(2)技术替代风险: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若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及持续创新能力,将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3)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传导的经营风险: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经营息息相关,倘若上游企业景气度上升导致供应紧张和原材料涨价,抑或下游企业景气度下降导致需求萎缩,均可能对本集团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4)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随着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事故的风险。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将积极推行精益管理,严控成本,提升品质,加快周转,减少库存,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防范经营性风险;不断深挖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产品与服务,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高度关注市场变化、分析市场动态,寻找优质客户、潜力客户,增强客户黏性,与客户共同成长;与拥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战略合作伙伴携手构建产业生态链,打造供应充足、品质稳定及利益共享的供应链生态;大力推行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风险意识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责任。
2、生物医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受国家各种相关法规及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如两票制、药价改革、分级诊疗、社会资本办医、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变化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此外,药品价格公益化与生产要素市场化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2)新业务拓展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传统业务面临瓶颈,亟需通过拓展新业务或整合现有产业链资源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药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因素均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3)质量安全风险:无论是中药、西药、药妆或是生物农药,产品质量受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影响,加之消费者对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迎来更高的挑战。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生物医药企业将高度关注相关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增强对行业重大信息和敏感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主动应对,规避风险,同时寻求发展机遇;创新营销方式,发展相关性业务、补充性业务和延展性业务,提升运营效益;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定位空间、加快平台建设,整合上下游社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始终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以体系标准为指导,以责任意识为保障,不断加强品质管理,严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房地产业
(1)政策与市场风险: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逐步转向,但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若公司未能提升房地产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2)行业周期性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度有较强的关联性,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镇化进程等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较大,而现阶段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外部形势变化影响不确定性上升,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仍在,若未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或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将可能对本集团房地产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3)库存压力风险:本集团部分房地产项目仍存在一定的库存压力,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影响本集团房地产业资金回流。
(4)财务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务涉及的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资金总额较大,如遇政策和市场形势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给本集团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房地产企业将不断提升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继续深化行业政策研究,把握市场机会和政策节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政策影响;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经营思路,进一步严抓在建项目、新项目工程进度,缩短开发周期,尽早实现销售和资金回笼,加快周转速度,同时做好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把握市场机遇,提升销售能力,加快去库存,加速资金回笼,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源。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聚焦优势领域,贯彻落实“稳住基本盘,抓住现金流,开辟增长点,适应新时期”的工作方针,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把握机遇,积极作为,产业结构持续完善,竞争优势持续增强;集团在企业经营、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所属企业涌现不少亮点,但由于所属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各企业间经营业绩也参差不齐。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003,056.9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8.43%;营业成本733,062.6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62%;销售费用54,001.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10%;管理费用63,665.0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4%;财务费用14,756.0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9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579.1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0.1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576.4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0.62%。
(一)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在报告期内受行业竞争加剧、有效需求收缩、产品价格下滑等影响,整体净利润率同比下降。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781,325.97万元,同比下降44.98%;实现利润总额63,772.92万元,同比下降42.36%。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贝特瑞面对行业供需关系的阶段性波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客户需求,优化品质管理,保持负极材料出货量全球第一;报告期内,贝特瑞持续推进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其中低成本快充石墨成功导入重要客户,长循环硅碳材料实现批量发货,自主研发燃料电池扩散层、催化层的多款关键材料已在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上使用,低成本、高离子电导率的LATP(磷酸钛铝锂)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实现吨级出货;此外,贝特瑞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应对未来的客户需求,加快全球化战略布局,加速建设印尼年产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的同时,增资建设印尼年产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并启动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受下游市场增速放缓、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销售价格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盈利空间阶段性承压;报告期内,贝特瑞实现销售收入703,782.01万元,同比下降47.57%;实现净利润49,279.94万元,同比下降41.84%。本集团控股的国际精密面对全球经济疲软与消费乏力的市场挑战,持续开展产能优化、自动化项目、精益项目降本提质增效;积极开拓新业务、新市场、新客户,着力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将业务向电动汽车领域延伸,加快将汽车电磁阀、电机轴等产品推向市场,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得益于去年并购液压板块项目的协同效应,实现了销售额的增长;报告期内,国际精密实现销售收入46,435.45万元,同比上升17.81%;实现净利润176.50万元,同比增长203.47%。本集团控股的友诚科技继续执行大客户战略,与主流车企、桩企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响应重点战略客户供应需求;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推陈出新与迭代升级,报告期内完成新产品开发十多款,为其未来的业务拓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友诚科技实现销售收入25,427.56万元,同比下降2.62%;实现净利润3,079.10万元,同比下降12.06%。
(二)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在面临上下游市场价格双重压力的市场环境中,积极调整业务结构,聚焦高竞争优势业务,归拢核心产品渠道,优化与渠道经销商的合作方式,规范产品市场秩序,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96,095.86万元,同比增长10.23%;实现利润总额38,343.16万元,同比增长8.81%。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马应龙坚定执行“打造优势、提升效率”的经营方针,细化落实重点专项工作;深化药线渠道营销变革,加强零售终端产品动销;加大重点健康品种培育,八宝眼霜系列、卫生湿巾系列等代表性品种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带动大健康整体业绩增长;加快诊疗网络建设,肛肠诊疗中心累计签约家数达89家,以诊疗中心为依托,组织开展数场大型巡回义诊暨双术交流活动;积极应对行业变化,丰富医药零售产品序列,优化医药物流供应链建设;报告期内,马应龙实现销售收入192,771.51万元,同比增长17.52%;实现净利润31,191.20万元,同比增长10.85%。本集团控股的绿金高新受外部环境影响,生物农药业务和生物饲料业务的销售情况均受到一定冲击,面对市场变化,绿金高新调整经营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强化产品品质,聚焦市场开拓;报告期内,绿金高新实现销售收入3,324.35万元,同比下降50.61%;实现净利润-384.63万元,同比下降49.49%。
(三)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房地产业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工作方针,积极推动存量物业去化工作,净利润实现同比减亏。其他产业方面,本集团持有的古马岭金矿受多重挑战与限制因素影响仍未有效改善经营状况。报告期内,本集团房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163.92万元,同比下降35.52%;实现利润总额-2,912.85万元,同比减亏35.89%。本集团其他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7,471.21万元,同比下降4.76%;实现利润总额27,255.92万元,同比增长64.19%。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本集团从事的主要业务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一)高新技术行业情况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突破的产业,承担着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重任,在“十四五”以及更为长远的周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支柱。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2022年6月,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到“力争到203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大幅下降;科技支撑单位周转量能耗强度和铁路综合能耗强度持续下降。”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 1.4万亿元。本集团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精密制造和军工领域,从技术与市场两大维度,持续深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升新材料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减少碳排放等方面不断增强经营能力,持续开发新技术,增加新动能,构建新优势。本集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与国家战略相吻合,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生物医药行业情况
生物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 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生保健意识与消费能力不断加强,社会整体医疗需求进一步放大,生物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消费领域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均医疗费用将逐步上升,生物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家大力鼓励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不断出台医药产业政策与配套措施,推动医药企业加快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将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向高质量发展。2022年2月,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把创新作为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2023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药品标准的管理工作,建立最严谨的药品标准,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促进药品高质量发展。2023年8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要着眼医药研发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给予全链条支持,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大保护力度,维护中医药发展安全。随着国家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长期的发展机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5,205.7亿元,同比下降3.7%,实现利润总额3,473.0亿元,同比下降15.1%。2023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及其他外部环境等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长承压;长期看医药制造行业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医药制造行业面临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本集团生物医药板块秉持稳健而进取的原则,利用现有技术、品牌、渠道等优势开发功能性大健康产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实现资源价值的延伸增值。
(三)房地产行业情况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关联性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23年年初,中央明确房地产行业支柱地位,防风险、促需求、发展新模式成为行业政策主题。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及 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同时要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2024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强调要发挥城市人民政府牵头协调作用,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同比下降 9.6%;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8.5%;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同比下降 6.5%。2023年房地产投资、销售等指标降幅较上年收窄,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预期房地产政策将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释放金融支持等政策效能,提振购房者、房企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的发展。本集团将进一步“去库存、促销售”,提升房地产经营效率,改善经营效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零件制造及军工等领域。
本集团旗下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贝特瑞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先进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其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数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旗下国际精密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聚焦研发、生产和销售超高精密金属零部件及其延伸业务领域,产品涵盖汽车核心部件、精密液压元件、消费电子产品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等;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友诚科技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领域的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连接器、电源连接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通用机械等相关领域。此外,本集团还控股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企业大地和,军用车载通讯设备、军用模拟训练系统、北斗技术和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等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企业武汉华博等。
(二)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
本集团旗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马应龙是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业务范围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等,为肛肠治痔领域优势品牌;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绿金高新主要产品为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饲料,是一家集原药生产、生物农药、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剂、生物饲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涉足房地产行业已有四十年,开发设计的“江南系列”产品拥有一定行业品牌影响力,目前本集团在广东、海南、天津、湖北、山东、新疆等地区有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本集团其他产业主要涉及投融资、矿产资源采选等领域,分别通过本集团参股或控股的专业公司运营管理。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集团作为投资控股型企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实体经营与虚拟经营相结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初步具备控股型企业的资本保障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控制能力,跨产业运作的协同组织能力,以及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
在产业布局上,相关子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战略的核心范围或扶持范围,特别是以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有着一定的规模和产业基础,具备较大的行业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锂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部件、精密制造、军工行业产业链协同优势。
在产业运营上,已具备较合理的产业集团架构和较优良的产业资源基础,已拥有部分优势企业资源和产品资源,在部分细分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地位,在细分市场上有竞争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其中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构筑完整,市场份额处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拥有前沿和纵深技术储备,并借助优势向锂电相关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伸;集团的马应龙作为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具有明显的品牌影响力,其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同时,大力拓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资本运营上,本集团高度重视资产证券化工作,已基本完成主导产业(子集团)运营平台的构建,形成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具备产业链延伸及产业扩张的基础。目前除了本集团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外,下属子公司马应龙为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国际精密为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贝特瑞为北交所上市公司,另外还有友诚科技和绿金高新在新三板挂牌。
在投资模式上,搭建了多产业、多层面、多形式的投资平台,在战略并购、风险投资、财务投资方面均积累了较丰富的投资运营经验和能力。
在经营管理上,本集团坚持以纲领性文件《宝安宪章》为指导,已形成“加减法”、“三力系统”、“标杆管理”、“四定”模式、精益制造、人单合一等比较完善的管理工具、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管理输出能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面对多重困难挑战,本集团聚焦优势领域,贯彻落实“去库存,优化结构,提高竞争力,拥抱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工作方针,把握机遇,攻坚克难,整体经营保持稳健,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所属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各企业间经营业绩也参差不齐。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3,070,643.1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4%;营业成本2,431,279.5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09%;销售费用95,204.2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4.78%;管理费用139,613.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9%;财务费用39,492.4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2.8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5,645.9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4.6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6,759.1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2%。
(一)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收缩及行业竞争白热化等不利因素影响,报告期内整体经营业绩承压但韧性强,重点企业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产业供应链稳定性显著增强,同时运营效率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682,947.50万元,同比下降2.52%;实现利润总额228,446.59万元,同比下降12.16%。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贝特瑞围绕战略目标,对内升级提效率,精益降本,强化存货管控,持续研发投入引领产品技术创新,提升经营质量,对外布局创价值,加快推进海外布局,为后续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贝特瑞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投产步伐、市场开拓和组织建设,其中四川瑞鞍、山东瑞阳负极项目已投产,山西瑞君和云南贝特瑞石墨化产线、常州贝特瑞2万吨高镍正极项目和印尼贝特瑞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均稳步推进建设,并计划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报告期内,贝特瑞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引领产品技术创新,取得丰硕的产品技术成果,贝特瑞发布了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探钠350”、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贝钠-O3B”、燃料电池催化层碳材料“探氢BMC”和新型扩散层碳材料“探氢BGD”等新型材料,开发了高比容量的第五代产品硅碳负极材料和多款氧化亚硅等产品,还通过开发出半固态和全固态电解质技术,提供一种高安全兼顾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贝特瑞长期竞争优势;受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销售价格下行的影响,尽管产品销售量保持增长,但销售收入仍出现小幅下降,贝特瑞盈利短期承压;报告期内,贝特瑞实现销售收入2,511,943.82万元,同比下降2.18%;实现净利润165,390.52万元,同比下降28.42%。本集团控股的国际精密面对传统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产能,持续开展自动化项目、精益项目降本提质增效,布局液压板块进口替代,多方位开拓新业务、新市场、新客户;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将汽车业务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延伸,加快将汽车电磁阀、电机轴等产品推向市场;报告期内,国际精密实现销售收入83,146.26万元,同比上升0.13%。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友诚科技继续围绕大客户战略,重点推动新产品的快速研发和原产品迭代升级,成功研发多款新产品并完成客户定制项目,其中液冷充电枪已批量销售,兆瓦级产品性能处于性能提升阶段;此外,友诚科技超级充电及高压连接总成项目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竣工验收,为其后续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友诚科技实现销售收入60,816.09万元,同比下降1.67%;实现净利润7,675.69万元,同比增长9.61%。
(二)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面对行业政策趋严、成本上扬、产业链波动等多重困难挑战,主动调控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聚焦高竞争优势业务,发展根基不断夯实,实现稳中求进,维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质量。因大佛药业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333,387.40万元,同比下降15.23%;实现利润总额50,993.03万元,同比下降14.97%。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马应龙实施“优化存量、促进增量、防范风险”的经营策略,分类落实各项工作;医药制造调整渠道结构,推行特约经销模式,规范产品市场秩序,渠道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大健康调整经营策略,聚焦重点单品推广,开发上市卫生湿巾系列产品,加快拓展眼部健康产品,重点品类销售规模实现增长;医疗服务加快网络拓展步伐,累计签约肛肠诊疗中心80家,直营医院经营质量提升,盈利能力得到改善,发挥肛肠学术交流平台作用,平台影响力不断提升;医药商业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防范产业风险;报告期内,马应龙实现销售收入313,674.64万元,同比下降11.20%;实现净利润44,325.09万元,同比下降7.38%。本集团控股的绿金高新在农药及肥料业务上加大市场和客户开发力度,持续推动降本增效,推进业务增长;在生物饲料业务上积极加大产品转型升级力度和推进业务转型,全力推动库存变现,回笼资金,为持续经营创造有利条件;报告期内,绿金高新实现销售收入 12,580.29万元,同比下降15.45%;实现净利润-2,344.23万元,同比下降560.95%。
(三)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房地产业围绕“去库存、促回笼”的工作方针,加大存量资产去化力度,但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市场预期偏弱等不利因素影响,各项目去化难度增加,整体去库存进度不及预期。其他产业方面,本集团持有的古马岭金矿受多重因素制约仍未有效改善经营状况。报告期内,本集团房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715.35万元,同比上升5.56%;实现利润总额-20,213.53万元,同比减少47.99%。本集团其他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7,592.95万元,同比下降14.89%;实现利润总额-408.92万元,同比减少102.98%。
本集团房地产业务的相关情况:
1、新增土地储备项目
2、累计土地储备情况
3、主要项目开发情况
4、主要项目销售情况
5、主要项目出租情况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发展战略
本集团致力于“建设一个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二)2024年经营计划
2024年,本集团将继续围绕“建设一个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宝安宪章》统领全局,坚持“证券化、轻资产、低负债、高效率”,以人才与机制的有机融合为基本手段,围绕“聚焦”的基本策略,贯彻落实“稳住基本盘,抓住现金流,开辟增长点,适应新时期”的经营方针,加倍努力,主动担当,尽职尽责地做好2024年各项工作。
1、稳住基本盘
(1)巩固和深化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地位,稳住现在有盈利、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和核心客户;加强研发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集团发展的内生动力。
(2)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推动战略合作联盟,强化供应链企业信赖程度,优化供应链结构,强化供应链的宽度和长度,降低供应链风险;持续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做到短期“补”链、长期“延”链、成本“固”链与技术“强”链。
2、抓住现金流
(1)加强现金流管理,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向管理要效益”,继续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开展全方位、全流程的成本管控,强化库存管理与应收账款管控,确保现金流的稳健运行。
(2)加大呆滞资产、闲置资产、不良项目的清理与处置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进一步提高集团经营质量和资产效率。加快房地产企业存量房销售和去库存化工作,尽快回笼资金,进一步降低负债,规避不确定性的风险。
3、开辟增长点
(1)积极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把握市场机遇,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市场拓展策略,提升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拓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2)瞄准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更符合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实现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的改善优化,助力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如人工智能+等,通过业务模式创新,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巩固强化核心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新兴业务拓展,深化构建结构性优势。
4、适应新时期
(1)2024年是一个困难和竞争激烈的时期,又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期。要用变革促发展、抓机会,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新的技术、更好的服务,开辟更大的市场。
(2)进一步落实提升效率的措施和机制,积极加强信息与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全流程、全方位运营管理的信息数据化、监测数字化、运行智能化,构建新质生产力,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质量,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升级,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高新技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军工等领域,国家和地方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补贴、政府相关税费或补助、军队改革等方面政策调整,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影响。
(2)技术替代风险: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若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及持续创新能力,将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3)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传导的经营风险: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经营息息相关,倘若上游企业景气度上升导致供应紧张和原材料涨价,抑或下游企业景气度下降导致需求萎缩,均可能对本集团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4)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随着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事故的风险。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将积极推行精益管理,严控成本,提升品质,加快周转,减少库存,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防范经营性风险;不断深挖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产品与服务,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高度关注市场变化、分析市场动态,寻找优质客户、潜力客户,增强客户黏性,与客户共同成长;与拥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战略合作伙伴携手构建产业生态链,打造供应充足、品质稳定及利益共享的供应链生态;大力推行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风险意识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责任。
2、生物医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受国家各种相关法规及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如两票制、药价改革、分级诊疗、社会资本办医、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变化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此外,药品价格公益化与生产要素市场化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2)新业务拓展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传统业务面临瓶颈,亟需通过拓展新业务或整合现有产业链资源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药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因素均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3)质量安全风险:无论是中药、西药、药妆或是生物农药,产品质量受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影响,加之消费者对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迎来更高的挑战。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生物医药企业将高度关注相关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增强对行业重大信息和敏感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主动应对,规避风险,同时寻求发展机遇;创新营销方式,发展相关性业务、补充性业务和延展性业务,提升运营效益;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定位空间、加快平台建设,整合上下游社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始终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以体系标准为指导,以责任意识为保障,不断加强品质管理,严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房地产业
(1)政策与市场风险:2023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面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若公司未能提升房地产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政策和市场形势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2)行业周期性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度有较强的关联性,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镇化进程等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较大,而现阶段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外部形势变化影响不确定性上升,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持续演化,若未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或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将可能对本集团房地产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3)库存压力风险:本集团部分房地产项目仍存在一定的库存压力,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影响本集团房地产业资金回流。
(4)财务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务涉及的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资金总额较大,如遇政策和市场形势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给本集团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房地产企业将不断提升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继续深化行业政策研究,把握市场机会和政策节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政策影响;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经营思路,进一步严抓在建项目、新项目工程进度,缩短开发周期,尽早实现销售和资金回笼,加快周转速度,同时做好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把握市场机遇,提升销售能力,加快去库存,加速资金回笼,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源。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本集团从事的主要业务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1、高新技术行业情况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突破的产业,承担着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重任,在“十四五”以及更为长远的周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支柱。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2022年6月,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到“力争到203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大幅下降;科技支撑单位周转量能耗强度和铁路综合能耗强度持续下降。”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
海关总署发布的今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本集团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精密制造和军工领域,从技术与市场两大维度,持续深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升新材料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减少碳排放等方面不断增强经营能力,持续开发新技术,增加新动能,构建新优势。本集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与国家战略相吻合,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生物医药行业情况
生物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生保健意识与消费能力不断加强,社会整体医疗需求进一步放大,生物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消费领域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均医疗费用将逐步上升,生物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20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暴露了各国在重大传染病防控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全球各地纷纷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也向着高质量发展提速,进一步加速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激励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医药企业加快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将深化医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而中医药在老龄化社会中对于慢性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保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国家从顶层设计上也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22年2月,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把创新作为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我国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着力推动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2023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国家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长期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12,496亿元和1,794.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9%与17.1%,跌幅小于前五个月的3.8%与21.9%,表明6月份医药制造业经营情况正逐步回暖。本集团生物医药板块秉持稳健而进取的原则,利用现有技术、品牌、渠道等优势开发功能性大健康产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实现资源价值的延伸增值。
3、房地产行业情况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关联性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商品房销售额63,092亿元,增长1.1%。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但逐步呈现企稳态势。2023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预期房地产政策将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释放金融支持等政策效能,提振购房者、房企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企稳回升。本集团将进一步“去库存、促销售”,提升房地产经营效率,改善经营效益。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零件制造及军工等领域。
本集团旗下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贝特瑞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其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数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旗下国际精密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聚焦研发、生产和销售超高精密金属零部件及其延伸业务领域,产品涵盖汽车核心部件、精密液压元件、消费电子产品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等;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友诚科技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领域的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连接器、电源连接器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通用机械等相关领域。此外,本集团还控股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企业大地和,军用车载通讯设备、军用模拟训练系统、北斗技术和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等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企业武汉华博,汽车尾气净化产品生产企业江西宝安新材料,航天航空用轻量化材料及制件生产企业北京宝航等企业。
2、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
本集团旗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马应龙是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业务范围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等,为肛肠治痔领域优势品牌;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绿金高新主要产品为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饲料,是一家集原药生产、生物农药、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剂、生物饲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3、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涉足房地产行业已有四十年,开发设计的“江南系列”产品拥有一定行业品牌影响力,目前本集团在广东、海南、天津、湖北、山东、新疆等地区有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本集团其他产业主要涉及投融资、矿产资源采选等领域,分别通过本集团参股或控股的专业公司运营管理。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集团作为投资控股型企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实体经营与虚拟经营相结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初步具备控股型企业的资本保障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控制能力,跨产业运作的协同组织能力,以及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
在产业布局上,相关子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战略的核心范围或扶持范围,特别是以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有着一定的规模和产业基础,具备较大的行业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锂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部件、精密制造、军工行业产业链协同优势。
在产业运营上,已具备较合理的产业集团架构和较优良的产业资源基础,已拥有部分优势企业资源和产品资源,在部分细分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地位,在细分市场上有竞争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其中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构筑完整,市场份额处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拥有前沿和纵深技术储备,并借助优势向锂电相关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伸;集团的马应龙作为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具有明显的品牌影响力,其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同时,大力拓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资本运营上,本集团高度重视资产证券化工作,已基本完成主导产业(子集团)运营平台的构建,形成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具备产业链延伸及产业扩张的基础。目前除了本集团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外,下属子公司马应龙为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国际精密为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贝特瑞也在2021年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另外还有友诚科技和绿金高新在新三板挂牌。
在投资模式上,搭建了多产业、多层面、多形式的投资平台,在战略并购、风险投资、财务投资方面均积累了较丰富的投资运营经验和能力。
在经营管理上,本集团坚持以纲领性文件《宝安宪章》为指导,已形成“加减法”、“三力系统”、“标杆管理”、“四定”模式、精益制造、人单合一等比较完善的管理工具、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管理输出能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高新技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军工等领域,国家和地方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补贴、政府相关税费或补助、军队改革等方面政策调整,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影响。
(2)技术替代风险: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若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及持续创新能力,将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3)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传导的经营风险: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经营息息相关,倘若上游企业景气度上升导致供应紧张和原材料涨价,抑或下游企业景气度下降导致需求萎缩,均可能对本集团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4)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随着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事故的风险。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将积极推行精益管理,严控成本,提升品质,加快周转,减少库存,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防范经营性风险;不断深挖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产品与服务,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高度关注市场变化、分析市场动态,寻找优质客户、潜力客户,增强客户黏性,与客户共同成长;与拥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战略合作伙伴携手构建产业生态链,打造供应充足、品质稳定及利益共享的供应链生态;大力推行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风险意识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责任。
2、生物医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受国家各种相关法规及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如两票制、药价改革、分级诊疗、社会资本办医、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变化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此外,药品价格公益化与生产要素市场化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2)新业务拓展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传统业务面临瓶颈,亟需通过拓展新业务或整合现有产业链资源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药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因素均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3)质量安全风险:无论是中药、西药、药妆或是生物农药,产品质量受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影响,加之消费者对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迎来更高的挑战。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生物医药企业将高度关注相关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增强对行业重大信息和敏感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主动应对,规避风险,同时寻求发展机遇;创新营销方式,发展相关性业务、补充性业务和延展性业务,提升运营效益;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定位空间、加快平台建设,整合上下游社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始终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以体系标准为指导,以责任意识为保障,不断加强品质管理,严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房地产业
(1)政策与市场风险:前期由于房地产行业融资政策偏紧,个别房地产头部企业接连出现债务违约爆雷及项目逾期交付的情形,对房地产行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有所放松,政策逐步转向,但国内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若公司未能提升房地产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2)行业周期性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度有较强的关联性,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镇化进程等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较大,而现阶段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外部形势变化影响不确定性上升,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持续演化,若未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或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将可能对本集团房地产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3)库存压力风险:本集团部分房地产项目仍存在一定的库存压力,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影响本集团房地产业资金回流。
(4)财务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务涉及的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资金总额较大,如遇政策和市场形势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给本集团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房地产企业将不断提升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继续深化行业政策研究,把握市场机会和政策节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政策影响;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经营思路,进一步严抓在建项目、新项目工程进度,缩短开发周期,尽早实现销售和资金回笼,加快周转速度,同时做好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把握市场机遇,提升销售能力,加快去库存,加速资金回笼,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源。
四、主营业务分析
2023年上半年,面对诸多困难挑战,本集团聚焦优势领域,贯彻落实“去库存,优化结构,提高竞争力,拥抱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工作方针,整体收入保持上升趋势;本集团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优势,但由于所属企业经营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各企业间经营业绩也参差不齐。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629,019.8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9%;营业成本1,323,592.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17%;销售费用49,954.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40%;管理费用65,393.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2%;财务费用18,662.5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9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9,166.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1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967.1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3.22%。
(一)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规模增长,但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收缩及行业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整体净利润率同比下降。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420,114.50万元,同比增长28.32%;实现利润总额110,647.40万元,同比增长3.69%。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贝特瑞围绕战略目标,对内深挖潜力,持续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力,精益降本,提升经营质量,同时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投产步伐、市场开拓和组织建设,其中山东瑞阳年产4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投产并实现批量供货,四川瑞鞍通过技改提升了现有产能;此外贝特瑞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新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发布了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探钠350”、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贝钠-O3B”、燃料电池催化层碳材料“探氢BMC”和新型扩散层碳材料“探氢BGD”等新型材料,为新能源电池发展打开更多可能,进一步提升贝特瑞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报告期内贝特瑞整体经营保持良好态势,销量和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但受前期高价库存出清及产品价格下滑影响,公司盈利短期承压;报告期内,贝特瑞实现销售收入1,342,273.66万元,同比增长31.59%;实现净利润84,728.08万元,同比下降7.69%。本集团控股的国际精密面对传统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产能,持续开展自动化项目、精益项目降本提质增效,多方位拓展新业务、挖掘新客户;但经营情况受市场影响较大,收入及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报告期内,国际精密实现销售收入39,414.69万元,同比下降6.74%;实现净利润-170.59万元,同比下降119.37%。本集团控股的友诚科技继续围绕大客户战略,重点推动新产品的快速研发和原产品迭代升级,加强目标市场与目标客户的开拓;报告期内,友诚科技国内业务小幅增长,海外业务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受到一定冲击,总体销售收入略有下滑;得益于毛利率的提升、政府补助及投资收益的增加,净利润同比有较明显的增长;报告期内,友诚科技实现销售收入26,112.89万元,同比下降2.40%;实现净利润3,501.52万元,同比增长39.74%。
(二)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面对行业政策趋严、成本上扬、产业链波动等多重困难挑战,主动调控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聚焦高竞争优势业务,实现稳中求进,维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质量。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77,898.96万元,同比下降16.24%;实现利润总额35,238.64万元,同比增长5.55%。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马应龙以“不忘初心,守正出奇,笃行致远”为指导思想,遵循“工业要速度、商业重质量、诊疗在布局”的产业规划要求,分类落实各项工作;医药制造聚焦梳理品类、品种、品规序列,优化渠道结构,整顿价格秩序,为持续成长蓄力;大健康加快产品升级与新品开发,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医疗服务深化战略布局,加快诊疗中心共建,积极开展肛肠手术直播系列活动,加快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的支点建设;医药商业聚焦优化业务结构,着力提高经营质量;报告期内,马应龙实现销售收入164,035.17万元,同比下降14.91%;实现净利润28,137.06万元,同比增长3.47%。本集团控股的绿金高新在生物农药业务上贯彻聚焦方针,一方面稳定大客户、提升客户产出,另一方面抓住机会主推印楝系列产品,提升盈利水平;在生物饲料业务上密切跟踪市场和行业变化,及时采取促销措施,降低库存,回笼资金,同时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力度和速度,着力为今后业绩改善打好基础;报告期内,绿金高新实现销售收入6,731.33万元,同比下降5.70%;实现净利润-257.29万元,同比下降434.94%。
(三)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房地产业围绕“去库存、促回笼”的工作方针,加大存量资产去化力度,但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的影响,各项目去库存进度不及预期。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2,661.66万元,同比下降15.52%;实现利润总额-4,543.48万元,同比减少21.87%。报告期内,本集团下属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在售房源主要为尾盘或存量房源,新开工项目尚未达到预售条件。报告期内,本集团下属子公司华信达取得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关于《龙岗区横岗街道四联社区茂盛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批复,后续将继续推进项目一期建设。
本集团其他产业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8,344.74万元,同比下降3.85%;实现利润总额16,600.50万元,同比上升18.78%。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运通公司、恒安公司、中宝控股与与桦盈实业、深圳市万科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晨盈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签署了《<龙岗区布吉街道运通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合作协议>补充协议》,计划按照“城市更新+利益统筹”的模式推进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运通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本集团控股的古马岭金矿受多种因素影响仍未摆脱经营困局。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本集团从事的主要业务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一)高新技术行业情况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突破的产业,承担着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重任,在 “十四五”以及更为长远的周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支柱。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2022年6月,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到“力争到203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大幅下降;科技支撑单位周转量能耗强度和铁路综合能耗强度持续下降。”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
本集团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精密制造和军工领域,从技术与市场两大维度,持续深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升新材料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减少碳排放等方面不断增强经营能力,持续开发新技术,增加新动能,构建新优势。本集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与国家战略相吻合,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生物医药行业情况
生物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生保健意识与消费能力不断加强,生物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消费领域的需求与日俱增,生物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及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22年2月,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把创新作为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我国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着力推动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2023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随着医药卫生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医药行业逐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本集团生物医药板块将秉持稳健而进取的原则,利用现有技术、品牌、渠道等优势开发功能性大健康产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实现资源价值的延伸增值。
(三)房地产行业情况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关联性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需求收缩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房企资金承压,全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和各部委频繁释放积极信号。2022年11月,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提出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和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等六大方面十六条措施。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随着各地全面落实因城施策,房地产行业在防风险、融资、项目并购等方面将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持,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恢复。本集团将进一步“去库存、促销售”,提升房地产经营效率,改善经营效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零件制造及军工等领域。
本集团旗下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贝特瑞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其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数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旗下国际精密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聚焦研发、生产和销售超高精密金属零部件及其延伸业务领域,产品涵盖汽车核心部件、精密液压元件、消费电子产品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等;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友诚科技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领域的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连接器、电源连接器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通用机械等相关领域;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大地和是行业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启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研究的企业之一,其所生产的电机、控制器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城配物流车、环卫车、工程机械、高端电摩、乘用车等领域。此外,本集团还控股有军用车载通讯设备、军用模拟训练系统、北斗技术和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等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企业武汉华博,汽车尾气净化器及民用空气净化类产品生产企业江西宝安新材料,航天航空用轻量化材料及制件生产企业北京宝航等企业。
(二)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
本集团旗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马应龙是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业务范围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等,为肛肠治痔领域优势品牌;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绿金高新主要产品为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饲料,是一家集原药生产、生物农药、生物菌肥、微生物菌剂、生物饲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涉足房地产行业已超过三十年,开发设计的“江南系列”产品拥有一定行业品牌影响力,目前本集团在广东、海南、天津、湖北、山东、新疆等地区有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本集团其他产业主要涉及投融资、矿产资源采选等领域,分别通过本集团参股或控股的专业公司运营管理。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集团作为投资控股型企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实体经营与虚拟经营相结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初步具备控股型企业的资本保障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控制能力,跨产业运作的协同组织能力,以及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
在产业布局上,相关子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战略的核心范围或扶持范围,特别是以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有着一定的规模和产业基础,具备较大的行业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锂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部件、精密制造、军工行业产业链协同优势。
在产业运营上,已具备较合理的产业集团架构和较优良的产业资源基础,已拥有部分优势企业资源和产品资源,在部分细分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地位,在细分市场上有竞争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其中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构筑完整,市场份额处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拥有前沿和纵深技术储备,并借助优势向锂电相关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伸;集团的马应龙作为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具有明显的品牌影响力,其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同时,大力拓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资本运营上,本集团高度重视资产证券化工作,已基本完成主导产业(子集团)运营平台的构建,形成专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具备产业链延伸及产业扩张的基础。目前除了本集团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外,下属子公司马应龙为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国际精密为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贝特瑞也在2021年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另外还有友诚科技、大地和和绿金高新在新三板挂牌;通过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有效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快速发展。
在投资模式上,搭建了多产业、多层面、多形式的投资平台,在战略并购、风险投资、财务投资方面均积累了较丰富的投资运营经验和能力。
在经营管理上,本集团坚持以纲领性文件《宝安宪章》为指导,已形成“加减法”、“三力系统”、“标杆管理”、“四定”模式、精益制造、人单合一等比较完善的管理工具、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管理输出能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2年度,在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和国内面临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的情况下,本集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迎难而上,沉着应对,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公司各项业务有序开展,集团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竞争优势和持续成长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经营规模和业绩实现增长,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经营效益显著,但企业发展仍不均衡,部分企业仍未能摆脱经营困难、效益不佳的局面。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3,203,283.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94%;营业成本2,561,788.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80%;销售费用111,712.9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18%;管理费用134,258.7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02%;财务费用45,297.4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5,658.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8,081.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72%。
(一)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同比大幅增长,产业地位明显增强,较好地把握了行业发展机遇。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752,271.19万元,同比增长127.76%;实现利润总额260,059.74万元,同比增长58.07%。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贝特瑞强化供应链管理,通过技改提升现有产能,同时新建产能逐步释放,确保持续稳定供应;继续加快布局生产基地及产能建设,分别与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祥云县政府,深圳光明区政府签署协议投资建设项目产业基地;与中伟股份就前驱体产品开发、供应,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及产能布局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与 STELLAR公司合资建设印尼基地;与黑龙江交投集团开展负极材料深加工合作,与亿纬锂能共同对四川贝特瑞增资建设负极产能;持续聚焦客户需求,注册了德国子公司、成立了日本办事处,以进一步拓展服务海外客户;持续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优化生产工艺,加快对新产品及新客户的导入,多项正负极产品实现突破,巩固和强化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报告期内,贝特瑞实现销售收入2,567,867.64万元,同比增长144.76%;实现净利润230,947.15万元,同比增长60.27%。本集团控股的国际精密积极应对国际外部环境变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继续推行战略转移新策略,多方位拓展业务渠道;推动落实精益生产,在严品质、控成本、保交付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通过原材料国产化及引入新供应商,大幅缩短采购周期,减少采购成本;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大自主研发产品投入,助力公司战略转型;报告期内,国际精密实现销售收入83,042.32万元,同比下降3.35%;实现净利润273.44万元,同比下降95.43%。本集团控股的友诚科技继续坚持大客户优先、产品线升级迭代、国际国内市场并重等战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内部管理工作重点围绕产能扩张和订单及时交付两方面来展开,实现了对国内外主流车企和桩企客户销量的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新产品大功率充电产品实现批量销售,新产品液冷充电枪已实现量产;另外,友诚科技顺利启动超级充电及高压连接总成项目的一期工程;报告期内,友诚科技实现销售收入63,053.03万元,同比增长53.04%;实现净利润7,343.70万元,同比增长116.78%。本集团控股的大地和继续推进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聚焦产品竞争力强的物流车领域,实现订单销量的快速增长,同时积极拓展环卫车、专用车、电摩及客车市场,形成有效销售增量;报告期内,大地和实现销售收入 15,623.23万元,同比增长94.40%;实现净利润-9,176.62万元,较上年度减少亏损1,434.54万元。本集团其他下属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经营规模不大或处于脱困、培育阶段,其经营业绩对公司无重大影响。
(二)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面对经济下行和趋严的行业政策等多重困难挑战,整体经营业绩仍保持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393,282.96万元,同比增长3.75%;实现利润总额59,973.58万元,同比增长3.66%。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马应龙进一步强化品牌经营战略,贯彻落实“工业要速度,商业重质量,诊疗在布局”的产业发展要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医药制造发展韧性突显,肛肠品类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围绕眼部美妆、保健、治疗,大力拓展眼美康业务,以龙珠软膏为核心布局发展皮肤健康护理业务;大健康发展势头良好,强化顶层设计,重组大健康事业部,优化完善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聚力产品建设与渠道布局;医疗服务网络持续拓展,累计签约共建诊疗中心65家,诊疗网络价值逐步显现,供应链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积极推动智慧医疗建设,探索发展互联网医院;医药商业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着力提升经营质量,毛利率水平同比提升;报告期内,马应龙实现销售收入353,237.90万元,同比增长4.35%;实现净利润47,900.47万元,同比增长 3.10%。本集团控股的绿金高新在生物农药及肥料业务上围绕客户和市场,调整产品和客户结构,优化营销模式,深挖销售潜力;在生物饲料业务上加快业务转型升级,推进产品结构优化,提升高毛利产品销售规模与占比;报告期内,绿金高新实现销售收入14,879.29万元,同比增长40.32%;实现净利润-354.54万元,同比下降395.38%。报告期内,本集团下属子公司马应龙、华一发展、中宝控股、国发建富与云柏医药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将合计持有的大佛药业59,469,000股股份(占大佛药业当前总股本的 86.816%)以4.38元/股转让给云柏医药;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上述交易已完成,公司下属子公司不再持有大佛药业股份,大佛药业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三)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房地产业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经营思路,积极盘活存量资产,但受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形势持续低迷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各项目去库存进度不理想。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5,307.77万元,同比下降80.55%;实现利润总额-13,658.73万元,同比减少 816.10%。报告期内,本集团下属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在售房源主要为尾盘或存量房源,新开工项目尚未达到预售条件;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本集团下属子公司华信达的深圳龙岗区横岗街道茂盛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已获得专项规划报建审批通过,后续将继续推进项目一期建设。
本集团其他产业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32,421.65万元,同比下降24.64%;实现利润总额13,703.35万元,同比上升4.75%。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运通公司先后收到深圳中级法院寄送的《民事裁定书》《查封、扣押、冻结财产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及桦盈实业的《民事起诉状》等材料,桦盈实业就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向深圳中级法院提起诉讼,深圳中级法院准许了桦盈实业关于对公司下属子公司运通公司、恒安公司、中宝控股名下的价值人民币 670,721,029.46 元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申请,并执行了相关保全措施;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上述诉讼未开庭审理,相关财产保全措施仍在执行。本集团控股的古马岭金矿受多种因素影响仍未改变经营亏损的局面。
本集团房地产业务的相关情况:
1、新增土地储备项目
2、累计土地储备情况
3、主要项目开发情况
4、主要项目销售情况
5、主要项目出租情况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发展战略
本集团致力于“建设一个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二)2023年经营计划
2023年,本集团将继续围绕“建设一个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宝安宪章》统领全局,坚持“证券化、轻资产、低负债、高效率”,以人才与机制的有机融合为基本手段,贯彻落实“去库存,优化结构,提高竞争力,拥抱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工作方针,切实抓好年度重点工作,实现本集团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1、去库存
(1)加快房地产公司存量房销售和去库存化工作,尽快回笼资金,进一步降低负债,规避不确定性的风险。
(2)优化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库存管理,制造业企业要做好供产销的衔接和平衡,避免形成呆滞库存,提高经营绩效。
2、优化结构
(1)以“加减法”为手段,优化资产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客户结构、组织结构,积极应对外部经济变化、社会变化、产业变化、市场变化。
(2)加大股权和资产出售力度,加快呆滞资产、闲置资产、不良项目的清理与处置,优化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有效提高集团经营质量和资产效率。
3、提高竞争力
(1)推动并深化精益管理工作,提升品质,强化全过程成本管控,集团总部职能部门要做好监督、帮助和服务;要以最小的资源成本产出最大的经营效益,只有低成本高价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强化研发。产品、技术的迭代在加快,必须加强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开发更符合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的改善优化,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重视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只有高质量和好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留住客户。
(4)切实提升效率。要将提升效率的措施和机制落实落地,组织结构和人事结构要随着形势发展而调整。
4、拥抱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
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1)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形成数据辅助决策、风险预警等功能。
(2)加强流程化管理、精益化管理,通过流程化管理提高决策效率,通过精益化管理提升交付效率,加快周转。
(3)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升级,实现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质量。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高新技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军工等领域,国家和地方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补贴、政府相关税费或补助、军队改革等方面政策调整,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影响。
(2)技术替代风险: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若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及持续创新能力,将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3)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传导的经营风险: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经营息息相关,倘若上游企业景气度上升导致供应紧张和原材料涨价,抑或下游企业景气度下降导致需求萎缩,均可能对本集团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4)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随着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事故的风险。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将积极推行精益管理,严控成本,提升品质,加快周转,减少库存,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防范经营性风险;不断深挖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产品与服务,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高度关注市场变化、分析市场动态,寻找优质客户、潜力客户,增强客户黏性,与客户共同成长;与拥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战略合作伙伴携手构建产业生态链,打造供应充足、品质稳定及利益共享的供应链生态;大力推行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风险意识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责任。
2、生物医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受国家各种相关法规及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如两票制、药价改革、分级诊疗、社会资本办医、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变化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此外,药品价格公益化与生产要素市场化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2)新业务拓展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传统业务面临瓶颈,亟需通过拓展新业务或整合现有产业链资源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药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因素均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3)质量安全风险:无论是中药、西药、药妆或是生物农药,产品质量受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影响,加之消费者对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迎来更高的挑战。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生物医药企业将高度关注相关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增强对行业重大信息和敏感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主动应对,规避风险,同时寻求发展机遇;创新营销方式,发展相关性业务、补充性业务和延展性业务,提升运营效益;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定位空间、加快平台建设,整合上下游社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始终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以体系标准为指导,以责任意识为保障,不断加强品质管理,严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房地产业
(1)政策与市场风险:近年来,为了引导和促进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增长,房地产政策调控总基调“房住不炒”不断被重申;前期由于房地产行业融资政策偏紧,个别房地产头部企业接连出现债务违约爆雷及项目逾期交付的情形,对房地产行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了一系列强有力宏观调控后,房地产行业发展正在逐步回归良性发展轨道;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有所放松,政策逐步转向,但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政策变动不大,市场情绪与购房者信心仍有待恢复。
(2)行业周期性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度有较强的关联性,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镇化进程等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较大,而现阶段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外部形势变化影响不确定性上升,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持续演化,若未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或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将可能对本集团房地产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3)库存压力风险:本集团部分房地产项目仍存在一定的库存压力,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影响本集团房地产业资金回流。
(4)财务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务涉及的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资金总额较大,如遇政策和市场形势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给本集团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房地产企业将不断提升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继续深化行业政策研究,把握市场机会和政策节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政策影响;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经营思路,进一步严抓在建项目、新项目工程进度,缩短开发周期,尽早实现销售和资金回笼,加快周转速度,同时做好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把握市场机遇,提升销售能力,加快去库存,加速资金回笼,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源。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本集团从事的主要业务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突破的产业,承担着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重任,在“十四五”以及更为长远的周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支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本集团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精密制造和军工领域,从技术与市场两大维度,持续深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升新材料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减少碳排放等方面不断增强经营能力,持续开发新技术,增加新动能,构建新优势。本集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与国家战略相吻合,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物医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生保健意识与消费能力不断加强,生物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消费领域的需求与日俱增,生物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及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我国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着力推动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随着医药卫生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政策密集出台,精准施政,医药行业逐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本集团生物医药板块将秉持稳健而进取的原则,利用现有技术、品牌、渠道等优势开发功能性大健康产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实现资源价值的延伸增值。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关联性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城市新增人口的住房需求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住宅改善性需求,构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原动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2022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有关部委频繁释放积极信号,各地全面落实因城施策,行业政策环境进入宽松周期,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恢复。本集团将进一步“去库存、促销售”,提升房地产经营效率,改善经营效益。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零件制造及军工等领域。
本集团旗下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贝特瑞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其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数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旗下国际精密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精密金属零件制造及销售业务,其产品主要为汽车零件、液压零部件、电子设备零件及其他仪器的精密金属零件;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友诚科技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领域的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连接器、电源连接器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通用机械等相关领域;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大地和是行业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启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研究的企业之一,其所生产的电机、控制器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城配物流车、环卫车、工程机械、高端电摩、乘用车等领域。此外,本集团还控股了军用车载通讯设备、军用模拟训练系统、北斗技术和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等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企业武汉华博,汽车尾气净化器及民用空气净化类产品生产企业江西宝安新材料,航天航空用轻量化材料及制件生产企业北京宝航等企业。
2、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
本集团旗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马应龙是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业务范围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等,为肛肠治痔领域优势品牌;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大佛药业专业从事耳鼻喉和呼吸系统领域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少数专注于喷雾剂、吸入制剂的生产企业之一;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绿金高新主要产品为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饲料,是一家集印楝种植、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3、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涉足房地产行业已超过三十年,开发设计的“江南系列”产品拥有一定行业品牌影响力,目前本集团在广东、海南、天津、湖北、山东、新疆等地区有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本集团其他产业主要涉及投融资、矿产资源采选等领域,分别通过本集团参股或控股的专业公司运营管理。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集团作为投资控股型企业,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在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实体经营与虚拟经营相结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初步具备控股型企业的资本保障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控制能力,跨产业运作的协同组织能力,以及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
在产业布局上,相关子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战略的核心范围或扶持范围,特别是以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有着一定的规模和专业基础,具备较大的行业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锂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部件、精密制造、军工行业产业链协同优势。
在产业运营上,已具备较合理的产业集团架构和较优良的产业资源基础,已拥有部分优势企业资源和产品资源,在部分细分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地位,在细分市场上有竞争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其中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构筑完整,市场份额处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拥有前沿和纵深技术储备,并借助优势向锂电相关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伸;集团的马应龙作为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具有明显的品牌影响力,其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同时,大力拓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资本运营上,本集团高度重视资产证券化工作,已基本完成主导产业(子集团)运营平台的构建,形成专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具备产业链延伸及产业扩张的基础。目前除了本集团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外,下属子公司马应龙为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国际精密为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贝特瑞也在2021年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另外还有友诚科技、大地和、大佛药业和绿金高新四家下属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通过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有效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快速发展。
在投资模式上,搭建了多产业、多层面、多形式的投资平台,在战略并购、风险投资、财务投资方面均积累了较丰富的投资运营经验和能力。
在经营管理上,本集团坚持以纲领性文件《宝安宪章》为指导,已形成“加减法”、“三力系统”、“标杆管理”、“四定”模式、精益制造、人单合一等比较完善的管理工具、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管理输出能力。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高新技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军工等领域,国家和地方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补贴、政府相关税费或补助、军队改革等方面政策调整,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影响。
(2)技术替代风险: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若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及持续创新能力,将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3)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传导的经营风险: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经营息息相关,倘若上游企业景气度上升导致供应紧张和原材料涨价,抑或下游企业景气度下降导致需求萎缩,均可能对本集团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4)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随着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事故的风险。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将积极推行精益管理,严控成本,提升品质,加快周转,减少库存,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防范经营性风险;不断深挖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产品与服务,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高度关注市场变化、分析市场动态,寻找优质客户、潜力客户,增强客户黏性,与客户共同成长;与拥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战略合作伙伴携手构建产业生态链,打造供应充足、品质稳定及利益共享的供应链生态;大力推行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风险意识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责任。
2、生物医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受国家各种相关法规及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如两票制、药价改革、分级诊疗、社会资本办医、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变化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此外,药品价格公益化与生产要素市场化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2)新业务拓展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传统业务面临瓶颈,亟需通过拓展新业务或整合现有产业链资源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药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因素均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3)质量安全风险:无论是中药、西药、药妆或是生物农药,产品质量受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影响,加之消费者对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迎来更高的挑战。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生物医药企业将高度关注相关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增强对行业重大信息和敏感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主动应对,规避风险,同时寻求发展机遇;创新营销方式,发展相关性业务、补充性业务和延展性业务,提升运营效益;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定位空间、加快平台建设,整合上下游社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始终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以体系标准为指导,以责任意识为保障,不断加强品质管理,严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房地产业
(1)政策与市场风险:近年来,为了引导和促进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增长,房地产政策调控总基调“房住不炒”不断被重申;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仍然偏紧,个别房地产头部企业接连出现债务违约爆雷及项目逾期交付的情形,对房地产行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2)行业周期性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度有较强的关联性,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镇化进程等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较大,而现阶段国内经济形势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若未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或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将可能对本集团房地产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3)库存压力风险:本集团部分房地产项目仍存在一定的库存压力,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影响本集团房地产业资金回流。
(4)财务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务涉及的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周期较长,前期投入资金总额较大,如遇政策和市场形势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给本集团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房地产企业将不断提升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把握市场机会和政策节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政策影响;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经营思路,进一步严抓在建项目、新项目工程进度,缩短开发周期,尽早实现销售和资金回笼,加快周转速度;把握市场机遇,提升销售能力,加快去库存,加速资金回笼,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源。
四、主营业务分析
概述
2022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挑战,本集团积极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围绕“建设一个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坚持“证券化、轻资产、低负债、高效率”,以人才与机制的有机融合为基本手段,采取聚焦优势领域、聚焦核心环节、聚焦产品服务、聚焦工作重心、集中资源和精力解决主要问题的基本策略,把握机遇,攻坚克难,产业经营规模和业绩实现增长,高新技术行业经营效益显著,但企业发展仍不均衡,部分企业仍未能摆脱经营困难、效益不佳的局面。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353,163.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13%;营业成本1,040,836.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13%;销售费用49,755.6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28%;管理费用60,877.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65%;财务费用20,713.8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2,319.5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7.8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937.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61%。
(一)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动产品、经营和管理的转型升级,抓住机遇,持续迭代技术,优化组织系统,提升总体经营质量。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106,715.38万元,同比增长126.04%;实现利润总额106,708.94万元,同比增长11.27%。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贝特瑞持续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优化生产工艺,加快对新产品及新客户的导入,多项正负极产品实现突破;继续加快布局生产基地及产能建设,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祥云县人民政府、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投资建设项目产业基地,与中伟新材在前驱体产品开发、前驱体产品供应、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及材料产能布局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与STELLAR公司合资建设印尼基地,跨出海外布局关键一步;报告期内,贝特瑞实现销售收入1,020,072.39万元,同比增长142.47%;实现净利润91,791.26万元,同比增长25.67%。本集团控股的国际精密积极应对疫情、汽车缺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外界因素导致的低迷市场经济环境,继续推行战略转移新策略,多方位拓展业务渠道,加强精益团队建设,降低生产成本;报告期内,国际精密实现销售收入42,264.62万元,同比下降3.12%;实现净利润880.60万元,同比下降64.78%。本集团控股的友诚科技继续围绕客户转型升级、大客户战略和产品线拓展等方面加大市场拓展工作力度,月度接单金额屡创新高;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交付和发货压力,保障订单的及时交付,实现销量增长;报告期内,友诚科技实现销售收入26,754.61万元,同比增长66.16%;实现净利润2,505.83万元,同比增长46.38%。本集团控股的大地和继续推进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聚焦产品竞争力强的物流车领域,加大重点客户的合作,同时开拓代工业务、维修业务等增值有偿服务;报告期内,大地和实现销售收入7,056.31万元,同比增长95.74%;实现净利润-4,622.81万元,同比下降19.53%。本集团其他下属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经营规模不大或处于脱困、培育阶段,其经营业绩对公司无重大影响。
(二)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积极推动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加快营销模式创新与转型,深入挖掘经营潜力,提升经营效率。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12,379.82万元,同比增长11.78%;实现利润总额33,384.60万元,同比增长8.74%。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马应龙着力加强品类经营,深化推进渠道建设,实施产线、仓储等智能化升级,建设工业数据平台,持续优化产品与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报告期内,马应龙实现销售收入192,775.58万元,同比增长15.54%;实现净利润27,193.33万元,同比增长6.73%。本集团控股的大佛药业积极应对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变化,整合各项资源,深入开展精细化招商、深度分销,不断开发新市场、拓展新客户;报告期内,大佛药业实现销售收入12,523.30万元,同比下降30.66%;实现净利润1,522.20万元,同比增长16.01%。本集团控股的绿金高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市场定位与发展路径,聚焦优势产品和市场,调整产品、客户和管理结构;报告期内,绿金高新实现销售收入7,138.08万元,同比增长40.36%;实现净利润-48.10万元,同比增长89.75%。
(三)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房地产业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经营思路,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回笼,实现资产价值。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4,988.35万元,同比下降85.74%;实现利润总额-3,728.08万元,同比减少129.90%。报告期内,本集团下属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在售房源主要为尾盘或存量房源,新开工项目尚未达到预售条件;本集团下属子公司华信达的深圳龙岗区横岗街道茂盛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目前仍处在专项规划报建审批阶段。
本集团其他产业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9,080.12万元,同比下降5.18%;实现利润总额13,975.26万元,同比下降29.10%。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运通公司收到深圳中级法院寄送的《民事裁定书》和《查封、扣押、冻结财产通知书》,深圳中级法院准许了桦盈实业关于对公司下属子公司运通公司、恒安公司、中宝控股名下的价值人民币670,721,029.46元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申请,并已对运通公司、恒安公司、中宝控股名下的部分资产实施了保全措施;截至目前,尚未收到相关民事诉状、证据材料及应诉通知书等文件;本集团控股的古马岭金矿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改善经营状况,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仍未改变经营亏损的局面。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本集团从事的主要业务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发展快、市场容量大、成长性好、技术性强、创新性突出等特点,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突破的产业,承担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重任。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面向“十四五”以及更为长远的周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支柱,本集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与国家战略相吻合。本集团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精密制造和军工领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本集团通过把握技术与市场两大维度,持续深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升新材料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减少碳排放等方面不断增强经营能力,持续开发新技术,增加新动能,构建新优势。生物医药行业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属于《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对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受到疫情影响,人们的健康理念和消费习惯正发生变化,生物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消费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生物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及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随着医药卫生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政策密集出台,精准施政,医药行业逐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本集团生物医药板块将秉持稳健而进取的原则,利用现有技术、品牌、渠道等优势开发功能性大健康产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实现资源价值的延伸增值。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关联性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新增人口的住房需求,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住宅改善性需求,构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动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离不开因城施策、分类指导,房地产行业仍面临去化加速压力,房地产市场区域结构进一步分化;本集团将进一步“去库存、促销售”,提升房地产经营效率,改善经营效益。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零件制造及军工等领域。
本集团旗下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贝特瑞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其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数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旗下国际精密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精密金属零件制造及销售业务,其产品主要为汽车零件、液压零部件、电子设备零件及其他仪器的精密金属零件;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友诚科技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领域的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连接器、电源连接器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通用机械等相关领域;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大地和是行业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启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研究的企业之一,其所生产的电机、控制器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微面物流车、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等领域。此外,本集团还控股了军用车载通讯设备、军用模拟训练系统、北斗技术和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等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企业武汉华博,汽车尾气净化器及民用空气净化类产品生产企业江西宝安新材料,航天航空用轻量化材料及制件生产企业北京宝航等企业。
(二)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主要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
本集团旗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马应龙是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业务范围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等,为肛肠治痔领域优势品牌;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大佛药业专业从事耳鼻喉和呼吸系统领域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少数专注于喷雾剂、吸入制剂的生产企业之一;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绿金高新主要产品为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饲料,是一家集印楝种植、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涉足房地产行业已超过三十年,开发设计的“江南系列”产品拥有一定行业品牌影响力,目前本集团在广东、海南、天津、湖北、山东、新疆等地区有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本集团其他产业主要涉及投融资、矿产资源采选等领域,分别通过本集团参股或控股的专业公司运营管理。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集团作为投资控股型企业,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在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实体经营与虚拟经营相结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初步具备控股型企业的资本保障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控制能力,跨产业运作的协同组织能力,以及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
在产业布局上,相关子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战略的核心范围或扶持范围,特别是以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有着一定的规模和专业基础,具备较大的行业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锂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部件、精密制造、军工行业产业链协同优势。
在产业运营上,已具备较合理的产业集团架构和较优良的产业资源基础,已拥有部分优势企业资源和产品资源,在部分细分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地位,在细分市场上有竞争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其中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构筑完整,市场份额处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拥有前沿和纵深技术储备,并借助优势向锂电相关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伸;集团的马应龙作为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具有明显的品牌影响力,其在做强核心业务的同时,大力拓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资本运营上,本集团高度重视资产证券化工作,已基本完成主导产业(子集团)运营平台的构建,形成专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具备产业链延伸及产业扩张的基础。目前除了本集团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外,下属子公司马应龙为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国际精密为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贝特瑞也在2021年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另外还有友诚科技、大地和、大佛药业和绿金高新四家下属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通过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有效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快速发展。
在投资模式上,搭建了多产业、多层面、多形式的投资平台,在战略并购、风险投资、财务投资方面均积累了较丰富的投资运营经验和能力。
在经营管理上,本集团坚持以纲领性文件《宝安宪章》为指导,已形成“加减法”、“三力系统”、“标杆管理”、“四定”模式、精益制造、人单合一等比较完善的管理工具、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管理输出能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1年度,本集团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把握机遇,攻坚克难,实现整体经营业绩大幅增长,高新技术行业效益显著,资产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但仍有部分下属企业未能摆脱经营困难、效益不佳的局面。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760,629.4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11%;营业成本1,250,854.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08%;销售费用115,378.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1%;管理费用110,026.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08%;财务费用42,156.9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33%;实现营业利润215,107.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9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3,559.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49%。
(一)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围绕“控成本、调结构、防风险”的经营思路,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208,409.76万元,同比增长108.01%;实现利润总额164,524.55万元,同比增长125.10%。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贝特瑞抓紧加快布局生产基地及产能建设,与战略合作伙伴合作成立了山东瑞阳、四川瑞鞍、山西瑞君,收购四川新材,与SKI和亿纬锂能合资建设常州基地,投资参股了多家战略合作伙伴;另外,惠州贝特瑞年产4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二期)、江苏贝特瑞年产3万吨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二期项目和深瑞墨烯建设的年产40万平方米的石墨烯导热膜产线均已投产并实现批量供货;贝特瑞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优化生产工艺,加快对新产品及新客户的导入;报告期内,贝特瑞实现营业收入1,049,135.01万元,同比增长135.67%;实现净利润144,098.54万元,同比增长191.39%。在国内疫情有效控制和欧美经济重启双重因素影响下,国内制造业逐步复苏,本集团控股的国际精密的国外客户订单逐步恢复,同时积极开发国内龙头企业客户,汽车零件业务保持持续增长;此外,国际精密积极推行战略转移新策略,大力挖掘国内液压板块业务,液压设备零件业务销售额实现同比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国际精密实现营业收入85,921.57万元,同比增长23.99%;实现净利润5,980.81万元,同比增长167.87%。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友诚科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工作力度,实现对国内外主流车企客户销量的较大幅度增长;新产品充电桩和电锁均实现批量销售;其新开发大功率充电的市场推广获得一定突破,已实现多家客户样品供应;报告期内,友诚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1,201.68万元,同比增长86.64%;实现净利润3,387.70万元,同比增长60.26%。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大地和继续推进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聚焦产品竞争力强的物流车领域,加大重点客户的合作,同时开拓代工业务、维修业务等增值有偿服务;报告期内,大地和实现营业收入8,036.71万元,同比下降24.59%;实现净利润-10,611.16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4,260.00万元。此外,本集团还有部分下属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规模较小,仍处于脱困或培育阶段。
(二)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克服疫情反复和行业政策变化影响,保持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379,076.77万元,同比增长16.31%;实现利润总额57,857.44万元,同比增长16.09%。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马应龙持续做强核心,不断丰富肛肠产品序列,拓展肛肠诊疗服务,提升终端营销能力,向“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的战略目标稳步迈进;积极拓宽领域,回归本源,着力发展眼科业务,集结眼科产品组合,打造“马应龙美康”眼科经营平台;延伸发展大健康产业,立足产业链资源优势,响应市场需求,功能性化妆品、护理品经营规模明显提高;加速推进数字化工程,深化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落地,核心产线基本实现智能制造升级,软膏剂、栓剂的生产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整体产品交付效能扎实提升;报告期内,马应龙实现营业收入338,505.93万元,同比增长21.26%;实现净利润46,459.17万元,同比增长10.87%。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大佛药业积极应对国家带量采购,有效保证拳头产品的经营销售;调整和优化营销组织架构,加强市场管控和服务,全力拓展新渠道、新市场、新客户,着力提升市场覆盖率;报告期内,大佛药业实现营业收入30,048.39万元,同比下降17.11%;
实现净利润2,664.28万元,同比增长21.30%。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绿金高新扩大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巩固生物农药行业竞争优势;拓展生物肥料及生物饲料销售渠道,持续开展代工业务;报告期内,绿金高新实现营业收入10,604.06万元,同比增长0.89%;实现净利润-71.57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869.34万元。
(三)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房地产业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经营思路,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回笼,实现资产价值,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30,118.64万元,同比增长13.05%;实现利润总额1,907.38万元,同比减少86.17%。报告期内,本集团下属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在售房源主要为尾盘或存量房源,新开工项目尚未达到预售条件;本集团下属子公司华信达的深圳龙岗区横岗街道茂盛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目前仍处在专项规划报建审批阶段。
本集团其他产业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43,024.26万元,同比下降3.10%;实现利润总额13,082.07万元,同比下降70.71%。本集团控股的运通公司收到深圳中级法院寄送的民事裁定书,深圳中级法院准许了桦盈实业关于对公司下属子公司运通公司、恒安公司、中宝控股名下的价值人民币 670,721,029.46 元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申请;截至目前,运通公司尚未收到其他与本次民事裁定书相关的民事诉状、证据材料及应诉通知书等文件。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古马岭金矿努力克服疫情管控、安全检查整改、极端天气、限电及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但仍未改变经营亏损的局面。
本集团房地产业务的相关情况:
1、新增土地储备项目
2、累计土地储备情况
3、主要项目开发情况
4、主要项目销售情况
5、主要项目出租情况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发展战略
本集团致力于“建设一个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二)2022年经营计划
2022年,本集团将继续围绕“建设一个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宝安宪章》统领全局,坚持“证券化、轻资产、低负债、高效率”,以人才与机制的有机融合为基本手段,结合当前的环境形势,采取聚焦优势领域,聚焦核心环节,聚焦产品服务,聚焦工作重心,集中资源和精力解决主要问题的基本策略,贯彻落实“去库存、促升级”的工作方针,实现本集团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1、去库存
(1)加快房地产项目的转让、销售,实现资金回笼,是集团年度的重点工作和任务目标。无论是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促进产业转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化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库存质量,制造业企业需要做好供产销的衔接和平衡,避免形成呆滞库存。其次,需要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形成数据辅助决策、风险预警等功能。再者,进一步加强业财融合,财务端发挥管理会计职能支持业务,业务端了解财务逻辑和财务风险。最后,要加强流程化管理、精益化管理,通过流程化管理提高决策效率,通过精益化管理提升交付效率,加快周转。
(3)加快呆滞资产、闲置资产、不良项目的清理与处置,加大力度做好减法,有效提高集团经营质量和资产效率。
2、促升级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最小的资源成本产出最大的经营效益,企业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持续的迭代技术、优化系统、创新模式和提升效率。
(1)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经营升级。商业模式创新以客户价值、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通过提升资源获取能力、组织运营效率、资源产出水平来构建竞争优势。
(2)优化组织系统,推动管理升级。企业管理升级的核心是组织系统的优化,通过人才与机制的有机融合,促使人才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3)提升客户价值,推动产品升级。产品升级的方向来源于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并主要通过技术(工艺)升级的方式来实现,以丰富客户价值体系为核心,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的改善优化。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高新技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军工等领域,国家和地方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补贴、政府相关税费或补助、军队改革等方面政策调整,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影响。
(2)技术替代风险: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若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及持续创新能力,将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3)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传导的经营风险: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经营息息相关,倘若上游企业景气度上升导致供应紧张和原材料涨价,抑或下游企业景气度下降导致需求萎缩,均可能对本集团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4)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随着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事故的风险。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将积极推行精益管理,严控成本,提升品质,加快周转,减少库存,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防范经营性风险;不断深挖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产品与服务,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高度关注市场变化、分析市场动态,寻找优质客户、潜力客户,增强客户黏性,与客户共同成长;与拥有共同理念和价值观的战略合作伙伴携手构建产业生态链,打造供应充足、品质稳定及利益共享的供应链生态;大力推行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风险意识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责任。
2、生物医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受国家各种相关法规及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如两票制、药价改革、分级诊疗、社会资本办医、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变化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此外,药品价格公益化与生产要素市场化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2)新业务拓展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传统业务面临瓶颈,亟需通过拓展新业务或整合现有产业链资源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药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因素均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3)质量安全风险:无论是中药、西药、药妆或是生物农药,产品质量受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影响,加之消费者对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迎来更高的挑战。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生物医药企业将高度关注相关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增强对行业重大信息和敏感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主动应对,规避风险,同时寻求发展机遇;创新营销方式,发展相关性业务、补充性业务和延展性业务,提升运营效益;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定位空间、加快平台建设,整合上下游社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始终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以体系标准为指导,以责任意识为保障,不断加强品质管理,严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房地产业
(1)政策与市场风险:近年来,为了引导和促进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增长,房地产政策调控总基调“房住不炒”不断被重申;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仍然偏紧,个别房地产头部企业接连出现债务违约爆雷及项目逾期交付的情形,对房地产行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2)行业周期性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度有较强的关联性,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镇化进程等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较大,而现阶段国内经济形势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若未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或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将可能对本集团房地产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3)库存压力风险:本集团部分房地产项目仍存在一定的库存压力,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影响本集团房地产业资金回流。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房地产企业将不断提升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把握市场机会和政策节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政策影响;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经营思路,进一步严抓在建项目、新项目工程进度,缩短开发周期,尽早实现销售和资金回笼,加快周转速度;把握市场机遇,提升销售能力,加快去库存,加速资金回笼,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源。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本集团从事的主要业务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发展快、市场容量大、成长性好、技术性强、创新性突出等特点,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突破的产业,承担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重任。国家提出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重点任务与本集团的高新技术业务紧密相关,本集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与国家战略相吻合。本集团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精密制造和军工领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本集团通过把握技术与市场两大维度,持续深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升新材料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减少碳排放等方面不断增强经营能力,持续开发新技术,增加新动能,构建新优势。
生物医药行业是国家重要产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受到疫情影响,人们的健康理念和消费习惯正发生变化,生物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消费领域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态势。但随着医药卫生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国家集中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两票制、新药审批政策、控制医院药占比指标及医院二次议价、紧密型医联体等政策陆续实施落地,医药行业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集团生物医药板块将秉持稳健而进取的原则,利用现有技术、品牌、渠道等优势开发功能性大健康产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实现资源价值的延伸增值。
房地产行业政策层面上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的形势下,房地产行业面临去化加速压力,房地产市场区域结构进一步分化;本集团将进一步“去库存、促销售”,提升房地产经营效率,改善经营效益。
(二)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情况
2021年上半年,面对持续演变的全球疫情和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本集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围绕“建设一个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宝安宪章》统领全局,坚持贯彻“练内功、挖潜力、调存量、促做强”的工作方针,持续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益,驱动集团持续稳定发展。报告期内,本集团整体经营业绩大幅增长,高新技术行业效益显著,资产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但企业发展仍不均衡,部分企业仍未能摆脱经营困难、效益不佳的局面。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804,832.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0.60%;营业成本552,652.5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24%;销售费用66,939.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89%;管理费用44,879.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51%;财务费用19,144.1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02%;实现营业利润138,177.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0.4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8,043.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2.95%。
1、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围绕“推精益、控成本、提品质、增效益”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产品、经营、管理的升级工作,提升总体经营质量。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489,611.71万元,同比增长126.26%;实现利润总额95,901.72万元,同比增长270.33%。
本集团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贝特瑞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其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数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在全球节能环保共识增强、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清洁能源持续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汽车及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大幅增长。贝特瑞紧抓发展机遇,聚焦主营航道及战略客户市场需求,加快布局正负极材料生产基地及产能建设,打造供应充足、品质稳定及利益共享的供应链生态;报告期内,惠州贝特瑞年产4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二期)实现投产,有效缓解贝特瑞负极材料供货压力;江苏贝特瑞高镍产线产能持续释放,保障正极材料稳定连续产出。此外,贝特瑞完成磷酸铁锂资产及业务转让,通过整合优化资产结构,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贝特瑞实现营业收入420,698.65万元,同比增长168.83%;实现净利润73,040.86万元,同比增长232.45%。
本集团旗下国际精密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精密金属零件制造及销售业务,其产品主要为汽车零件、液压零部件、电子设备零件及其他仪器的精密金属零件。在国内外疫情放缓和各国经济重启双重因素影响下,行业整体处于震荡上升阶段,伴随着中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海外客户更加依赖中国市场供给,客户订单大幅增加。国际精密积极推行战略转移新策略,大力开发国内液压新客户,实施产业并购;加强内部成本管控,优化职能结构,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报告期内,国际精密实现营业收入43,627.82万元,同比增长41.74%;实现净利润2,500.40万元,同比增长951.79%。本集团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友诚科技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领域的企业之一,其主要产品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连接器、电源连接器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通用机械等相关领域。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背景下,友诚科技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实现对国内外优秀客户的批量供货;推进股权激励计划,稳定核心团队,提升经营效率。此外,友诚科技完成定向增发,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报告期内,友诚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6,101.29万元,同比增长92.73%;实现净利润1,711.90万元,同比增长272.91%。本集团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大地和是行业内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启动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研究的企业之一,其所生产的电机、控制器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微面物流车、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等领域。大地和继续推进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聚焦产品竞争力强的物流车领域,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同时开拓代工业务、维修业务等增值有偿服务。报告期内,大地和实现营业收入3,604.89万元,同比下降43.93%;实现净利润-3,867.52万元,同比下降30.57%。此外,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还有军用车载通讯设备、军用模拟训练系统、北斗技术和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等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企业武汉华博,汽车尾气净化器及民用空气净化类产品生产企业江西宝安新材料,航天航空用轻量化材料及制件生产企业北京宝航等企业;相关企业目前经营规模较小,报告期内对公司经营业绩未产生重大影响。
2、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围绕“练内功、挖潜力、调存量、强能力”的经营方针,积极推动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挖掘经营潜力,盘活存量资源,提升经营效率。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89,993.68万元,同比增长59.57%;实现利润总额30,701.94万元,同比增长8.52%。
本集团旗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马应龙是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经营业务主要包括医药工业、医疗服务及大健康等,在国内肛肠治痔领域占据领导地位。马应龙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化价值创造体系,积极应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抢抓疫后发展新机遇。持续强化膏、栓等核心品种销售,丰富业务产品结构,优化产品政策,延伸营销网络;优化大健康产品品质,提升客户感知价值;积极推动肛肠诊疗中心共建项目,完善连锁化医疗集群模式,拓展重症慢病药房、DTP药房、医药社群电商等多样化马应龙健康家业务,创新经营业态,开展社区健康行活动,增加会员粘性,提升会员复购率;开展常态化需求调研,整合内外部研发资源,持续扩充产品品种。报告期内,马应龙实现营业收入166,847.97万元,同比增长70.07%;实现净利润25,479.45万元,同比增长8.30%。
本集团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大佛药业专业从事耳鼻喉和呼吸系统领域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少数专注于喷雾剂、吸入制剂的生产企业之一。大佛药业进一步完善三级市场管理体系,加强市场管控和服务,整合资源,深入开展精细化招商、深度分销,全力拓展新渠道、新市场、新客户,着力提升市场覆盖率。报告期内,大佛药业完成定向增发,成功调入创新层。报告期内,大佛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8,060.09万元,同比增长13.71%;实现净利润1,312.11万元,同比增长57.38%。本集团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绿金高新主要产品为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是一家集印楝种植、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绿金高新坚持精耕传统核心市场,推进“走出去”战略,扩大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巩固生物农药行业竞争优势;有序布局基地、渠道、政府采购和招商市场,构建相互支持、协同发展的营销网络,整合行业资源,有效拓展生物肥料市场。报告期内,绿金高新实现营业收入5,085.62万元,同比增长0.15%;实现净利润-469.44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89.45万元。
3、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房地产业围绕“抓销售、抓回笼、去库存”的经营思路,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回笼,实现资产价值。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05,105.23万元,同比增长138.41%;实现利润总额12,468.61万元,同比下降36.25%。报告期内,本集团下属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在售房源主要为尾盘或存量房源,新开工项目尚未达到预售条件;本集团下属子公司华信达的深圳龙岗区横岗街道茂盛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目前仍处在申报专项规划审批阶段。
本集团其他产业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0,121.57万元,同比下降7.12%;实现利润总额19,709.88万元,同比下降28.87%。本集团控股的运通公司、恒安公司与合作方共同推进的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运通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仍在推进中。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古马岭金矿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努力改善经营状况。在风险投资方面,本集团联营企业中国风投及其旗下基金共计完成2个项目投资,并完成1个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设立。
本集团房地产业务的相关情况:
1、新增土地储备项目
2、累计土地储备情况
注:湛江吴川宗地为承包经营项目,公司享有70%的收益分配权。
3、主要项目开发情况
注:宝安吉兆湾为承包经营项目,公司享有70%的收益分配权。
4、主要项目销售情况
5、主要项目出租情况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高新技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军工等领域,国家和地方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补贴、政府相关税费或补助、军队改革等方面政策调整,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影响。
(2)技术替代风险: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若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及持续创新能力,将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3)产业链下游企业传导的经营风险: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与产业链下游企业经营息息相关,若产业链下游企业景气度下降,可能对本集团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4)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随着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事故的风险。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将积极推行精益管理,严控成本,提升品质,加快周转,减少库存,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防范经营性风险;不断深挖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产品与服务,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高度关注市场变化、分析市场动态,寻找优质客户、潜力客户,增强客户黏性,与客户共同成长;大力推行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风险意识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责任。
2、生物医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受国家各种相关法规及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如两票制、药价改革、分级诊疗、社会资本办医、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变化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此外,药品价格公益化与生产要素市场化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2)新业务拓展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传统业务面临瓶颈,亟需通过拓展新业务或整合现有产业链资源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药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因素均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3)质量安全风险:无论是中药、西药、药妆或是生物农药,产品质量受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影响,加之消费者对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迎来更高的挑战。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生物医药企业将高度关注相关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增强对行业重大信息和敏感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主动应对,规避风险,同时寻求发展机遇;创新营销方式,发展相关性业务、补充性业务和延展性业务,提升运营效益;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定位空间、加快平台建设,整合上下游社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始终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以体系标准为指导,以责任意识为保障,不断加强品质管理,严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房地产业
(1)政策与市场风险:近年来,为了引导和促进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增长,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明显加大,房地产政策调控总基调“房住不炒”不断被重申;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不断收紧,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贷款设立“三条红线”,同时减少住房贷款额度,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升级,这将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2)行业周期性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度有较强的关联性,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镇化进程等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较大,而现阶段国内经济形势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若未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或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将可能对本集团房地产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3)库存压力风险:本集团部分房地产项目仍存在一定的库存压力,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影响本集团房地产业资金回流。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房地产企业将不断提升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把握市场机会和政策节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政策影响;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经营思路,进一步严抓在建项目、新项目工程进度,缩短开发周期,尽早实现销售和资金回笼,加快周转速度;把握市场机遇,提升销售能力,加快去库存,加速资金回笼,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源。
收起▲
一、概述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以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本集团积极采取各项应对措施,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做好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在资产处置、投资、融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经营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066,351.2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17%;营业成本698,036.0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97%;销售费用117,919.76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35%;管理费用80,854.99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1.50%;财务费用50,991.90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4.74%;实现营业利润140,649.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5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6,176.14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19.75%。
(一)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围绕“推精益、控成本、提品质、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580,937.23万元,同比下降1.54%;实现利润总额73,090.12万元,同比下降4.14%。本集团控股的贝特瑞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45,175.29万元,同比上升1.41%;实现净利润49,451.38万元,同比下降25.79%;报告期内贝特瑞继续推行“大客户”战略,石墨负极材料对国内外大客户发货量实现突破,单月发货量创历史新高;惠州项目一期产线顺利建成投产,新增石墨负极材料产能2万吨;常州高镍正极材料产线通过了国际客户审核验证,产能逐步释放;下半年完成对深瑞墨烯的增资,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其生产的石墨烯导热膜已接国内手机厂商小批量订单;2020年7月27日,贝特瑞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精选层挂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对国际市场造成的冲击,本集团控股的国际精密果断改变经营策略,及时调整产品布局,大力挖掘国内新客户,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下半年销售额环比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9,294.82万元,同比下降4.06%;净利润2,232.71万元,同比下降34.02%。本集团控股的友诚科技持续加大市场拓展工作力度,实现对国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批量供货,同时获多家国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小批量订单,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2,075.35万元,同比增长5.70%;净利润2,113.88万元,同比下降32.19%;2020年8月3日,友诚科技由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基础层调入创新层。本集团控股的大地和大力调整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在稳定国内客户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国际客户,经营质量有所改善,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657.87万元,同比下降36.61%;实现净利润-14,260.00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4,138.85万元。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子公司深圳泰格尔完成了其原持有的成都泰格尔2,652万元注册资本的转让工作,本集团不再持有成都泰格尔股权,成都泰格尔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本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宝控股完成了原持有的万鑫公司45%股权的转让工作,万鑫公司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此外,本集团部分下属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规模较小,或仍处于脱困、培育阶段,盈利能力仍有待增强。
(二)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展现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325,921.46万元,同比增长5.23%;实现利润总额49,836.67万元,同比增长13.23%。本集团控股的马应龙积极参与社会疫情防控,把握后疫情时代的机遇,强化核心优势,增强医药工业发展韧性,改善医疗服务经营质量,优化升级医药商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大健康业务,积极拓展线上业务,整合营销渠道,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79,159.19万元,同比增长3.19%;实现净利润41,905.80万元,同比增长16.42%。本集团控股的大佛药业积极整合资源,调整营销模式,产品市场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6,251.97万元,同比增长18.45%;实现净利润2,196.38万元,同比增长72%。本集团控股的绿金高新加强产品研发与创新工作,积极调整营销策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510.29万元,同比增长22.62%;实现净利润-1,869.34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737.93万元。
(三)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房地产业围绕“抓销售、去库存、促回笼”的工作思路,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15,093.23万元,同比下降56.14%;实现利润总额13,790.82万元,同比下降75.51%。报告期内,本集团完成了港宝置业100%股权、湖北宝安100%股权的转让工作,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恒通置地100%股权的转让工作也已完成。此外,本集团下属子公司新疆宝安完成了其位于新疆库尔勒市15号小区宝安江南城项目未开发的299.96亩住宅用地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工作。本集团下属子公司华信达的深圳龙岗区横岗街道茂盛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目前仍处于前期拆迁谈判以及前期申报专项规划审批阶段。
本集团其他产业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44,399.36万元,同比增长16.02%;实现利润总额44,668.13万元,同比增长480.5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较大主要系本集团优化资产结构处置下属子公司带来较大的投资收益,以及本集团及下属金融投资公司等子公司证券投资盈利增长所致。本集团控股的运通公司、恒安公司与合作方共同推进的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运通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仍在积极推进中,目前合作各方正根据政府最新的城市更新政策完善相关材料。报告期内,本集团控股的古马岭金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行业安全、环保、气候等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在风险投资方面,本集团联营企业中国风投及其旗下基金共计完成了对15个项目的投资,并完成了2个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设立和首期出资实缴工作。
本集团房地产业务的相关情况:
1、新增土地储备项目
2、累计土地储备情况
注:湛江吴川宗地为承包经营项目,公司享有70%的收益分配权。
3、主要项目开发情况
注:宝安吉兆湾为承包经营项目,公司享有70%的收益分配权。
4、主要项目销售情况
5、主要项目出租情况
6、融资及向商品房承购人因银行抵押贷款提供担保的情况
公司利用金融机构贷款、各方股东按股权比例提供股东借款等方式开展地产业务融资,金融机构贷款主要为中长期银行贷款,利率区间主要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浮动。
本集团下属房地产子公司按房地产经营惯例为商品房承购人提供抵押贷款担保。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承担阶段性担保额为86,319.35万元,担保期限自保证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商品房抵押登记办妥以及房产证交银行执管之日止。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集团作为投资控股型企业,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在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实体经营与虚拟经营相结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初步具备控股型企业的资本保障能力,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控制能力,跨产业运作的协同组织能力,以及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
在产业布局上,相关子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战略的核心范围或扶持范围,特别是以新材料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有着一定的规模和专业基础,具备较大的行业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锂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部件、精密制造、军工行业产业链协同优势。
在产业运营上,已具备较合理的产业集团架构和较优良的产业资源基础,已拥有部分优势企业资源和产品资源,在部分细分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地位,在细分市场上有竞争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其中集团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构筑完整,市场份额处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拥有前沿和纵深技术储备,并借助优势向锂电相关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延伸;集团的马应龙作为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具有明显的品牌影响力。
在资本运营上,本集团高度重视资产证券化工作,已基本完成主导产业(子集团)运营平台的构建,形成专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专业能力,具备产业链延伸及产业扩张的基础。目前集团已拥有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中国宝安和马应龙,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国际精密,并成功推动贝特瑞、大地和、友诚科技、大佛药业和绿金高新五家下属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其中贝特瑞已成功进入新三板精选层,友诚科技已调入新三板创新层,这将有助于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有效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快速发展。
在投资模式上,搭建了多产业、多层面、多形式的投资平台,在战略并购、风险投资、财务投资方面均积累了较丰富的投资运营经验和能力。
在经营管理上,本集团坚持以纲领性文件《宝安宪章》为指导,已形成“加减法”、“三力系统”、“标杆管理”、“四定”模式、精益制造、人单合一等比较完善的管理工具、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管理输出能力。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发展战略
本集团致力于“建设一个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二)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发展快、市场容量大、成长性好、技术性强、创新性突出等特点,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突破的产业,承担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重任。高新技术产业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重点任务与本集团的高新技术业务紧密相关,本集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与国家战略相吻合。本集团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精密制造和军工领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本集团将重点把握技术与市场两大维度,继续深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密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提升新材料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减少碳排放等方面不断增强经营能力,持续开发新技术,增加新动能,构建新优势。
生物医药行业是国家重要产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的健康理念和消费习惯正发生变化,生物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消费领域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相关细则的发布,“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4+7”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辅助用药目录、重点监控目录、药房分级分类管理、GMP飞行检查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陆续实施落地,医药行业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集团生物医药板块将秉持稳健而进取的原则,利用现有技术、品牌、渠道等优势开发功能性大健康产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实现资源价值的延伸增值。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重点任务,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方针,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在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的形势下,房地产行业面临去化加速压力,房地产市场区域结构进一步分化。本集团将进一步“去库存、促销售”,提升房地产经营效率,改善经营效益。
(三)2021年经营计划
2021年,本集团将以《宝安宪章》统领全局,坚持“证券化、轻资产、低负债、高效率”的基本策略,以人才与机制的有机融合为基本手段,结合外部形势变化,贯彻落实“练内功、挖潜力、调存量、促做强”的工作方针,实现本集团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将围绕“控成本、调结构、防风险”的经营思路,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下,苦练内功、勤练内功、练好内功,积极推动并深化精益管理工作,提升品质,加强成本管控,提高资源利用和转化效率,优化经营质量。
第二,深入挖掘潜力,发挥人才与机制的作用,落实“三力系统”和“四定工程”,强化青年骨干培养,推动“人单合一”、项目合伙模式的学习与实践。
第三,以“加减法”为手段,优化资产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客户结构、组织结构,积极应对外部经济变化、社会变化、产业变化、市场变化。
第四,进一步强化技术能力、营销能力,围绕价值创造构建管理体系,构建市场竞争优势。
2、房地产业
本集团房地产业将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经营思路,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针对存量项目,以去库存、加快资金回笼等为主要任务。
第二,针对在建项目要严抓工程进度,缩短开发周期,提升利润,加快资金回笼,并做好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高新技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军工等领域,国家和地方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补贴、政府相关税费或补助、军队改革等方面政策调整,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影响。
(2)技术替代风险: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若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及持续创新能力,将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3)产业链下游企业传导的经营风险: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与产业链下游企业经营息息相关,若产业链下游企业景气度下降,可能对本集团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4)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随着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事故的风险。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将积极推行精益管理,严控成本,提升品质,加快周转,减少库存,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防范经营性风险;不断深挖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产品与服务,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高度关注市场变化、分析市场动态,寻找优质客户、潜力客户,增强客户黏性,与客户共同成长;大力推行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风险意识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责任。
2、生物医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有机农业等领域,受国家各种相关法规及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如两票制、药价改革、分级诊疗、社会资本办医、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的变化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此外,药品价格公益化与生产要素市场化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2)新业务拓展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传统业务面临瓶颈,亟需通过拓展新业务或整合现有产业链资源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药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因素均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3)质量安全风险:无论是中药、西药、药妆或是生物农药,产品质量受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影响,加之消费者对药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迎来更高的挑战。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生物医药企业将高度关注相关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增强对行业重大信息和敏感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主动应对,规避风险,同时寻求发展机遇;创新营销方式,发展相关性业务、补充性业务和延展性业务,提升运营效益;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定位空间、加快平台建设,整合上下游社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始终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以体系标准为指导,以责任意识为保障,不断加强品质管理,严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房地产业
(1)政策与市场风险:近年来,为了引导和促进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增长,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明显加大,房地产政策调控总基调“房住不炒”不断被重申;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不断收紧,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贷款设立“三条红线”,同时减少住房贷款额度,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升级,这将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2)行业周期性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度有较强的关联性,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镇化进程等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较大,而现阶段国内经济形势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若未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或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将可能对本集团房地产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3)库存压力风险:本集团部分房地产项目仍存在一定的库存压力,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影响本集团房地产业资金回流。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房地产企业将不断提升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把握市场机会和政策节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政策影响;围绕“去库存、促销售”的经营思路,进一步严抓在建项目、新项目工程进度,缩短开发周期,尽早实现销售和资金回笼,加快周转速度;把握市场机遇,提升销售能力,加快去库存,加速资金回笼,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源。总之,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唯有准确识变、快速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才能不断发现新价值,开创新局面,成就新事业。
收起▲
一、概述
2020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以及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本集团积极采取各项应对措施,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做好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继续保持整体平稳发展。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401,211.0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16%;营业成本259,166.9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31%;销售费用43,783.1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70%;管理费用31,271.9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37%;财务费用22,527.7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58%;实现营业利润47,569.2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8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528.7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2%。
(一)高新技术产业
本集团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报告期内整体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实现销售收入216,393.32万元,同比下降21.32%;实现利润总额25,896.41万元,同比下降9.24%。本集团控股的贝特瑞报告期内持续推行的“大客户”战略取得进展,人造石墨对国内外大客户发货量实现突破,高镍正极材料产线通过了国际客户审核验证,但受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下游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经营业绩有所下滑,实现营业收入156,490.48万元,同比下降23.86%;实现净利润21,970.39万元,同比下降9.77%;2020年7月27日,贝特瑞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精选层挂牌。本集团控股的国际精密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0,780.01万元,同比下降13.37%;净利润237.73万元,同比下降82.94%;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对国际市场造成的冲击,国际精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已获国内新客户订单。本集团控股的大地和大力调整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在稳定国内客户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国际客户,经营质量有所改善,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429.28万元,同比下降45.37%;实现净利润为-2,962.0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亏损451.38万元。本集团控股的友诚科技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354.18万元,同比下降21.75%;净利润459.07万元,同比下降71.17%;报告期内,友诚科技持续推进国内外市场拓展工作,在国际业务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对国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批量供货;2020年8月3日,友诚科技由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基础层调入创新层。本集团控股的深圳泰格尔报告期内拟转让其所持有的成都泰格尔不超过2,652万元注册资本,截至本报告披露日,第一期交易的成都泰格尔1,196万元注册资本和第二期交易的成都泰格尔1,378万元注册资本的工商变更已完成。此外,本集团部分下属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仍处于脱困、培育阶段,盈利能力仍有待增强。
(二)生物医药产业
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19,067.34万元,同比下降18.97%;实现利润总额28,292.30万元,同比增长8.82%;整体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展现了较好的抗风险能力。本集团控股的马应龙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及时调整业务结构,优化产业链协同,创新经营业态,加快线上业务发展,寻求把握后疫情时代的机遇,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98,106.93万元,同比下降23.07%;实现净利润23,525.91万元,同比增长8.46%。本集团控股的大佛药业大力发展线上推广和销售业务,实现单一销售模式向多元化销售模式的转变,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5,882.20万元,同比增长5.38%;实现净利润833.70万元,同比增长31.21%。本集团控股的绿金高新加强市场营销和新产品研发工作,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078.20万元,同比增长16.76%;实现净利润89.4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
(三)房地产及其他产业
本集团房地产业一季度销售业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随着二季度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本集团天津、山东、儋州等地区的房地产项目销售情况有所好转,但受房地产项目结算周期影响,整体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44,085.40万元,同比下降71.02%;实现利润总额19,558.32万元,同比下降36.94%。报告期内,本集团拟将下属子公司港宝置业、恒通置地、恒运实业100%的股权转让给陕西鸿基(现更名为:鸿基创展地产有限公司),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本集团已收讫陕西鸿基支付的港宝置业的交易价款,并完成了港宝置业100%股权的工商变更手续,目前恒通置地、
恒运实业100%股权转让交易仍在进行中;本集团拟将持有的湖北宝安100%的股权转让给广聚源置业,目前已收到广聚源置业支付的股权转让款7,000万元,交易仍在进行中。7月,本集团下属子公司新疆宝安拟将位于新疆库尔勒市15号小区宝安江南城项目未开发的299.96亩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库尔勒国投,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土地转让款已全部转入指定账户,目前正在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登记手续。本集团下属子公司华信达的深圳龙岗区横岗街道茂盛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目前仍处于前期拆迁谈判以及前期申报专项规划审批阶段。
本集团其他产业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1,665.03万元,同比增长24.83%;实现利润总额27,711.21万元,同比增长174.8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较大主要系集团及下属金融投资公司等子公司证券投资盈利增长所致。本集团控股的运通公司、恒安公司与合作方共同推进的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运通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仍在积极推进中,目前合作各方正根据政府最新的城市更新政策完善相关材料。本集团控股的古马岭金矿上半年销售情况好于预期,但受新冠肺炎疫情、行业安全、环保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仍未能有效改善经营业绩。在风险投资方面,本集团参股的中国风投及其旗下基金共计完成了对6个项目的投资。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高新技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军工等领域,部分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地方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补贴、政府相关税费或补助、军队改革等方面政策调整,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影响。(2)技术替代风险: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如果产品技术不能保持领先优势或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将可能面对被淘汰的风险。(3)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随着本集团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不当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事故的风险。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高新技术企业将积极推行精益管理,严控成本,提升品质,加快周转,减少库存,同时加强应收
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回笼,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创新机制,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客户、新市场,同时加强与客户合作开发模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行安全生产和环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各级管理干部和员工风险意识管理,落实各级安全生产和环保事故责任。
2、生物医药产业
(1)行业政策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涉及药品生产经营、医院诊疗服务、生物农业等领域,受国家各种相关法规及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如两票制、药价改革、分级诊疗、社会资本办医、药品集中采购、税收等政策的变化都将可能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2)新业务拓展风险:本集团生物医药产业传统业务面临瓶颈,亟需通过拓展新业务或整合现有产业链资源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若新业务持续未能实现突破,将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
(3)质量安全风险:无论是中药、西药、药妆或是生物农药,产品质量受原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生产、运输、贮存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影响,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给社会带来危害,给企业带来风险。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生物医药企业将高度关注相关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增强对行业重大信息和敏感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主动应对,规避风险,同时寻求发展机遇;创新营销方式,发展相关性业务、补充性业务和延展性业务,提升运营效益;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定位空间、加快平台建设,整合上下游社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始终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头等位置,以体系标准为指导,以责任意识为保障,不断加强品质管理,优化生产流程,严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3、房地产业
(1)政策与市场风险:近年来,为了引导和促进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增长,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明显加大,并一直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总体来看,房地产政策调控仍坚持“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不变,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以及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将可能对本集团房地产业务产生一定影响。(2)行业周期性风险:本集团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度有较强的关联性,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镇化进程等宏观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较大,而现阶段国内经济形势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若未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或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将可能对本集团房地产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3)库存压力风险:本集团部分房地产项目仍存在一定的库存压力,若未来去库存工作持续未能改善,将可能影响本集团房地产业资金回笼。
应对措施:本集团所属房地产企业将不断提升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水平,把握市场机会和政策节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政策影响;围绕“抓销售、去库存、促回笼”的思路,进一步严抓在建项目、新项目工程进度,缩短开发周期,尽早实现销售和资金回笼,加快周转速度;把握市场机遇,提升销售能力,加快去库存,加速资金回笼,盘活资产。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经济运行产生的严重冲击以及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产生的深刻复杂变化,给本集团经营业务带来挑战,本集团将持续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情况,积极应对其可能对本集团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影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特殊行业的披露要求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