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文

贵州人口大数据分析:老年人口占比持续上升 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图)

[ 人口 2019-09-26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二、人口结构持续调整,人口发展更趋协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人口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在发展中持续调整,人口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一)年龄结构总体均衡,性别结构持续优化

由于国家政治、经济以及人口政策的调整,特别是长期持续有效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全省人口年龄结构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发生较大变化,少儿人口(0-14周岁人口)占比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65周岁及以上人口)和青壮年人口(15-64周岁人口)占比则有不同程度上升。

少儿人口占常住总人口比重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由1953年的36.57%先升至1982年的40.88%,再降低至2015年的22.19%,随着二胎生育政策的调整实施,少儿人口占比结束持续的降低趋势,近年来逐年微幅提升,2018年占比为22.46%,但是仍较改革开放初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1982年少儿人口1167.29万人,2018年减少至808.56万人,减少358.73万人,占比减少18.42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占比持续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全省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长,老年人口占比持续上升。全省老年人口由1953年的52.12万人增加至2018年的379.08万人,增加326.96万人。老年人口占比由3.47%上升到10.53%,上升7.0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贵州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青壮年人口占比整体上升。青壮年人口由1953年的849.42万人增加至2018年的2412.36万人,增加1562.94万人。青壮年人口占比由56.49%上升到67.01%,上升10.5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贵州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社会抚养负担下降。与建国初期相比,全省总抚养比显著下降,由1953年的70.88%下降到2018年的49.23%,下降21.65个百分点。其中,少儿抚养比由64.74%下降到33.52%,下降31.22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由6.14%上升到15.71%,上升9.57百分点。

全省人口性别结构的特点是男性人口多于女性。2018年全省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859.95万人,女性人口1740.05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45,比1949年高6.14,总人口性别比持续优化,性别结构更趋协调。

(二)城乡结构持续调整,城镇集聚效应显著体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人口城乡结构水平较低,且发展相对滞后。1949年全省城镇人口为106.30万人,乡村人口为1310.10万人,乡村人口是城镇人口的12.32倍;城镇化率(城镇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7.51%。

随着贵州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建设规模、范围和城镇地域不断扩大,城镇地区人口集聚能力持续增长,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积极地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坚持城镇化、工业化双轮驱动,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增长,人口城乡分布格局不断优化调整。2013年至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幅一直位于全国第一位,2018年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1710.72万人,比上年增加63.2万人,增长3.84%;农村常住人口1889.28万人,比上年减少43.2万人,减幅2.24%。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5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增幅位于全国第三位(与四川并列),距离全省由“乡村时代”步入“城市时代”又近了一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质量也稳步提升,城市扩容提质的步伐在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城镇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据测算2018年城镇就业人数925.2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71.06万人,增幅8.32%。

(三)人口分布格局优化,中心城市集聚能力明显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自身条件和发展定位不同,各区域人口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人口区域分布更加合理。1949年全省共管辖8个专区(贵阳专区、遵义专区、铜仁专区、安顺专区、毕节专区、镇远专区、独山专区、兴仁专区),1个省辖市(贵阳市),79个县,7个市辖区,而到2018年全省6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下设9个县级市、52个县、11个民族自治县,15个市辖区和1个特区。随着贵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心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有效提升。例如,贵阳市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吸纳了较大部分省外外来人口和省内跨区域流动人口,人口规模持续增加,2018年,贵阳市人口达到488.19万人,而1949年人口仅为29.90万人,70年增加457.65万人,比1983年增加355.20万人。遵义市作为红色革命的传承地,1949年人口仅为9.77万人,2018年达到293.73万人,70年增加283.96万人,比1983年增加259.8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