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文

2017年湖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现状分析:研发投入569亿(图)

[ 经济 2018-07-09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三、研发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对高、精、尖人才及科技领军人才的需求是绝大部分企业认为能有效开展研发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制约目前企业研发的重要阻碍因素。象我们调查了解的如华菱钢管、三一集团、蓝思科技、晟通、广汽菲亚特、铁建重工、天雁机械、安克创新、泰格林纸、恒忠机械等企业都有反映人才引进、招聘难,顶尖人才或领军人才缺乏,致使前沿战略性研发不够,技术储备不足。从2017年企业创新调查问卷中也可看出,对阻碍企业创新的12个因素中,认为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影响创新的占17.3%,处于各因素之首,比排第二位的缺乏资金支持和第三位的创新费用成本高分别高0.5和2.2个百分点。

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仍然不畅。据三一集团反映: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是多家企业均衡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的领域,自主创新存在三方面的机制体制问题。一是共性技术研究缺位。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不到位,转制院所因经营性身份的制约没有能力及义务去从事共性技术的研究,单个企业更加无力从事相关研究,从而导致工程机械行业创新体系结构存在部分缺失,共性技术研究缺位严重。二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有待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三是行业创新要素流动不畅。行业领军尖子人才严重不足,创新人才队伍活力不够,流动受阻;科技资源配置的市场导向机制不健全,科技资源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较突出;各类主体壁垒较严重,深度合作、协同创新难以推进。所以企业存在关键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的窘境。

有些制度规定不精细。比如一些营收较大而利润较薄的建筑业企业反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规定营收2亿元以上的企业申报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达到3%,没有考虑行业特点和利润率的差别。有的企业反映:人才引进政策有的条件规定较硬性,难以满足企业需要,如学历要求博士,而新能源行业在湖南要引入博士并不容易;对如何留住人才措施不具体;地区人才政策不完善等。有的企业反映:税收减免政策条件较苛刻,受惠面较窄。有的企业反映: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办法,要求企业将奖补额“专帐专款专用”,操作太麻烦,吸引力不强。有的企业反映:各项申报材料太多太复杂,不利于企业操作。长沙矿冶研究院还反映,政府拨款的项目经费不允许开支人工薪金、社保等人员费,对转制科研院所不太合理。等等。

高校和科研机构研发投入不足。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中,高校和政府科研机构投入占比只10.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2个百分点。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湖南省高校理工农医类科技经费内部支出33.3亿元,而周边的华中科技大学一所学校就支出20.51亿元,相当于湖南省的61.6%,中山大学支出23.67亿元,相当于湖南省的71.1%。湖南省的中南大学同期支出9.89亿元,湖南大学支出7.89亿元,两所大学加起来只有华中科技大学的八成多,中山大学的七成多。另据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发布,湖南高校2017年整个人文社科类研发投入5.57亿元,不到周边一所中山大学的2倍,只相当武汉大学的3.3倍。尽管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体,但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企业不可能大规模开展基础性前沿技术研究,所以要进行技术积累、开展战略性研究还有赖于高校和科研院所。

资金需求难以满足。根据企业调研了解反馈情况看,自有资金不足、希望政府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和银行给予贷款便利的要求比较普遍。华菱线缆等企业反映,电缆行业料重工轻,买铜必须采用现款,而产品卖出资金回收困难,再加上重金属占用资金量特别大,对资金的需求量特别高,而目前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制约研发投入。从研发年报中反映,2017年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0.2%,总产值增长1.7%,利润增长4.6%,都大大低于研发投入增长的速度。尽管湖南省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研发覆盖面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

四、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对策建议

完善各种有利于全社会研发创新的政策措施。目前出台的一些人才、税收、奖补等优惠政策也不少,但从调研反馈的情况看,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多调研论证,特别是多了解受惠对象的想法与诉求,尽可能使出台的政策更完善、更具操作性,发挥政策应有的效应。

政府牵头搭建一些共享平台。从企业调研反馈情况看,一是希望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各种测试检测设备仪器共享平台,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二是建立信息咨询共享平台,加强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指引企业合法合规充分享受政策优惠;三是建立省内配套产品的供需信息平台,促进省内配套,降低采购成本;四是建立行业间研发合作交流平台,有效开展行业内部科技交流。

强化基础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的政府主导。一方面从研发活动的性质看,由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使用目的不是很明确,且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企业主动开展的积极性不高,要保持区域竞争力,必须由政府主导基础前沿技术的攻关和组织。另一方面为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避免分散、重复、封闭、低效问题的产生,打破市场主体间的技术壁垒,有必要由政府组织主导一些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科技日报》策划的“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卡住了我们的脖子?”虽然是针对国家层面的,但值得各级政府深思。象三一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都深感受制于人,所以靠企业单打独斗是很难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

充分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积极性。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的人才、设备等科技资源,相对企业更符合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发的条件,政府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激励他们的研发积极性和科研热情,提升他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营造全社会支持研发的良好氛围。研发活动投入大、风险高,要求科研人员心无旁鹜、潜心钻研。所以在人文环境上,要使科研人员有真正的获得感,消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在制度环境上,要建立容错纠错的研发机制,消除工作上的恐惧感;在政策环境上,要形成政府引导、银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的投资环境,增强研发的安定感。